• 整机评测
  • 专项体验
  • 对比评测
  • 拆机
  • 手机
  • 5G
  • 软件
  • 发布会
  • 小道消息
  • 专题
  • 导购
  • 行情
  • 手机报价
  • 产品大全
  • 品牌大全
  • 沉静语文:还语文教学之“魂”

    时间:2020-03-03 08:04:44 来源:天一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天一资源网手机站

    沉静语文:还语文教学之“魂”
      
      作者/ 许昌良
      
      语文学科的学习是母语学习,就像孩子刚开始学习说话一样要经历一个很长的积累过程。语文学习不像理科学习那样,是一种一一对应、靠一个系列、一个梯级、一个台阶去提高学生成绩,它最大的特征是依靠积累。语文学习是“慢功夫”,是“慢火煨老汤”式的活,不能来得很快。因而语文教学是“慢的艺术”,这应当成为教育的基本常识。语文老师应当把语文课看作是学生吸收最精致的人文营养的最重要阵地,也是学生精神生命成长的重要场域。所以,我主张语文应当沉静下来,语文应当宁静,语文应当安详,语文也应当沉着。语文,它应当教给学生沉实的文字、沉思的文章和沉淀的文学;语文应当让学生静静地听,静静地读,静静地想。老师也就应当静静地等,就像春雨后的老农静静地倾听麦子的拔节,也像花农侧耳倾听那“花开的声音”。沉静语文,它首先是语文老师一种超然物我的心灵超脱,是一种凤凰涅槃般的宗教情怀。语文教育,它是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文教育中占据着十分特殊的位置。语文教育的任务不仅是教会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积淀语文知识,学会语言表达;它更多的,是关乎人的心灵的成长。因此,面对当下语文教学的现状,我一直主张语文应当沉静下来。对此,我想谈三点认识。
      
      一、语文的“魂”到底是什么
      
      要说现在的语文教学现状,可以说语文教学是“神魂颠倒”,也可以说语文教学是“魂不守舍”,甚至可以说语文教学是“灵魂出窍”。语文的“魂”到底是什么呢?不是考试分数,也不是在一节课上所教的知识或达到某种目标,更不是捣鼓出某一种教改模式或方式方法大肆渲染,标新立异,自夸其能,邀功求赏。说到底,语文教育,它应当是语文教师和学生一起来过一种有意义的语文生活,这种生活是慢慢的,并不太急躁的,在这种沉稳的追求之中,语文教育追魂圆梦。语文教育的魂,它应当是“立人”。在上个世纪之初,鲁迅先生就提出过“立人以立国”的思想。在鲁迅先生看来,要实现近代文明,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现代化,不但要立国,建立独立、民主、富强的现代民主国家;更要立人,保证每一个人的个体精神的自由发展。人是要通过不断地学习,来不断丰富、开发、调整自我,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调整自我与外在世界的关系。而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正是为这样的终生学习打基础的。如果一个国家以丧失人的个性、丧失人的创造力来换取现代化,这种现代化究竟有多大意义,是可想而知的。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对此曾经有过非常深刻的论述。钱教授认为: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所学的知识是有限的,但如果具有了较强的读、写、听、说的能力,就能为终生的学习不断积蓄新的知识,提供无限的可能性,语文学习的基础意义,就体现在这里。这是一个方面,另外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中小学语文教育也是为做人打基础的。本来整个中小学教育都有育人的任务,但是必须承认,语文教育在育人方面有着特殊的功能和意义,这是能够用人们的经验所证明的。几乎每一个成年人在回顾自己一生的成长时,恐怕都会提到中小学语文老师对自己的影响和引导。这大概不是偶然。道理也很简单,语文教育所用的教育材料是语言文字,是各类文体的文章,文学作品又占据了很大比重,都无一不积淀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所以他强调,这样的精神灌注、文化熏陶也是影响终生的。所以他认为中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任务,是为人打“精神的底子”。在他看来,中小学语文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对彼岸理想世界的向往与想象,对人类、自然、宇宙的大关怀,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并由此焕发出内在的激情,生命的活力,坚强的、不屈不挠的意志力,永不停息的精神探索,永不满足于现状的批判与创造的欲求。所有这些宝贵而美丽的精神素质,可以概括为“青春的精神”,它既符合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的发展特征,同时也是一个人健全生命的基础。所以他在一篇文章中谈到,人在年轻时代以这样的精神素质垫了底,以后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艰难曲折,经历了怎样的人生的精神的危机,都能从容应对,坚守住基本的精神防线,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态势,不至于在精神上被压垮。从钱先生的论述当中可以看出:语文的灵魂其实就是“立人”。从语文学习的方式方法上看,语文教育的方式无非是听、说、读、写,这四个方面无一不与人的精神发育有关。听与读是对文化的感知、吸收、消化、积累,这个思维过程全部指向人精神世界的丰富与完善,人的理解力、感悟力、审美均在这个过程中得以培养。(www.fwsir.com) 语言是人存在的基本方式,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心理过程,在说与写的表达之中,人的内心世界情感得以宣泄和表白,人的灵魂得以净化与升华。从语文学习的过程来看,文字文章文学的每日浸染,十几年的工夫足以让人“染”出足够“颜色”。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育一种文化,因为文化支撑是为了灵魂,我们通过这样一种文化,让社会上的每个人都有灵魂。
      
      现在的语文教育是把“魂”丢掉了。今天的语文教师应当增强一种文化自觉,要在语文教育中培养每—个孩子的一种文化自觉,来还语文之魂。当下语文教育的重要使命,是为教育、为文化、为我们民族“还魂”的一项事业。语文教育现在处在一个十分尴尬的“十字路口”,到底是为知识、为考试、为分数,还是为立人?现代教育背离了人的本性,远离了人的生活,远离了我们语文教师的生活的现状,应当得到根本的改变了。还语文教育之魂,守语文教育之魂,让语文的灵魂回家,回到“立人”这一根本上来,应当得到足够重视了。
      
      二、让迷失的灵魂“回家”
      
      想到语文教学的现状,我就想到一首老的流行歌曲《星星点灯》。歌手郑智化在自己的《星星点灯》这首歌里,坚持一个创作者应该有的敏感和坦白,作为一个时代勇敢的代言人,他借着犀利的词曲,大胆地剖析这个时代的自己,毫无保留地向世人公开他的内心世界:多久没有看到“星星”了,多久没有做“梦”了。世界的物质化的文明玷污了星星和曾经有梦的人,包括词作者心灵的美好,就像微弱的星星之火存在一样。他掏心掏肺地呼喊出时代的强音:拯救我们的灵魂。语文教育其实何尝不是如此?语文教学就是要让迷失的灵魂找到“回家的路”,就

    [1] [2] [3] 下一页

    相关关键词: 沉静语文:还语文教学之“魂”

    • 范文大全
    • 教案下载
    • 优秀作文
    • 励志
    • 课件
    • 散文
    • 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