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题报告
  • 社会实践报告
  • 申请报告
  • 研究报告
  • 党政报告
  • 可行性报告
  • 情况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报材料
  • 述廉报告
  • 调查报告
  • 实验报告
  • 整改措施
  • 整改报告
  • 整改方案
  • 考察报告
  • 结题报告
  • 竞聘报告
  • 请示报告
  • 社会调查报告
  • 自查报告
  • 报告写作指导
  • 学习报告
  • 同步小康驻村队员典型材料

    时间:2020-07-25 08:28:19 来源:天一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天一资源网手机站

      同步小康驻村队员典型材料

     贵州是贫困省份,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广大农村群众生产生活仍十分困难。如何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增强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加快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省委省政府提出“加快转型、加速发展、同步小康”的奋斗目标。我深知,这是贵州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我们这代年青人的光荣使命和重大责任。怀着这一伟大梦想,我积极响应省委号召,参加贵州省XX年同步小康驻村工作,成为万村千乡中的一名驻村干部。

     深入开展调研,尽快熟悉村情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留给我们的宝贵工作经验。驻村工作开展以来,在省农委同步小康驻村工作队和南开乡党委、政府领导下,我紧紧依靠兴寨村村支两委及干部群众,尽快摸清情况。在工作和生活中,我把兴寨村当做自己的“第二故乡”,始终扑下身子,走组串户,放下架子,与群众聊天。不论是在田间地头,还是在农家小院,与他们拉家常、听诉求、谈发展,了解他们的期盼。在交谈中,我没有华丽的言语,没有城市人的傲气,虚心向他们学习,尊重他们像尊重自己父母一样,与老百姓建立了深厚的感情。通过深入的走访调研,对村情有了基本了解。兴寨村位于南开乡西北部,距离县城48公里、乡政府6公里,全村共有10个村民组、810户、人口3810人,少数民族人口占75%以上,其中以苗族、彝族为主,玉米、马铃薯和土烟为主要农业收入,年人均纯收入不到1800元,这里山高坡陡,土地贫瘠,常年缺水,是一个典型的一类贫困村,但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都会举行盛大的苗族小花苗跳花节活动,民族文化旅游潜力大。

     找准发展方向,科学制定规划

     兴寨村老百姓对致富的渴望非常强烈,如何因地制宜求发展始终是我思考的方向。通过与乡镇领导的沟通,和村支两委的探讨,我认为发展民族特色旅游是一条好的致富路。根据乡镇发展的总体布局,帮助村支两委理清发展思路、草拟发展规划。一是打造民族文化,发展民族产业。我们将兴寨村三口塘民族文化旅游园作为建设重点,依托苗族跳花节的影响力,带动民族工艺品加工、民族歌舞表演、农家乐等协调发展;二是科学规划布局、整合周边资源。积极主动与南开农业园区联系,将周边村寨的资源有机整合,逐步形成民族风情、文化传承、农业观光、休闲度假、养老健身为一体的旅游村寨;三是科学民主决策、共谋同步发展。在决策中始终采取集思广益、民主集中的工作方法,多次召开村民会议,让每位村民在决策中,充分发表意见,使他们成为发展的决策者、践行者和受益者;四是拓宽致富途径、发展集体经济。为使村民逐步摆脱贫困,我们拟建立民族文化园等,村民可多渠道自愿入股,以土地入股,劳力入股,资金入股等形成,按建设过程中的贡献多少作为个人股本,制定比例分红的机制,并按年度提取村级发展公益金,为将来的造血式发展打好基础。我们的发展思路是决不以牺牲环境换取利益;做法是“想要共同小康,先要共同付出”,目标是老百姓不仅要有“物质小康”更要有“精神小康”,努力让兴寨村成为美丽和谐幸福的小康村。

     加大对外协调,积极争取资金

     一个地方的发展,仅有科学的发展规划和老百姓的热情是不够的,对于一穷二白的兴寨村来说,资金的缺乏无疑是制约发展的最大瓶颈。作为驻村干部,协调项目、争取资金是我工作的另一重点。带着村民们的梦想,怀着不怕碰壁的态度,我四处奔走,多次到省财政厅、省民政厅、省体育局、省文明办等单位向相关领导介绍和汇报兴寨村发展的规划,积极争取项目、资金的支持。经过不懈努力,到目前为止,已落实资金约851万元,其中乡村少年宫项目资金20万元,南开乡敬老院项目资金396万元,村级一事一议“示范性乡村建设”项目资金210万元,乡村农体工程项目资金30万元,农村幸福园项目资金3万元,农业机械化帮扶资金10万元,南开农业园区蔬菜种植项目资金180万元,计生“三结合”奖励资金万元等。

     做好宣传引导,保障资金安全

     随着驻村工作的深入和资金的逐步到位,如何把资金合理、合规、高效地使用好,成为我现在的工作重点。通过与乡党政主要领导沟通和村支两委商讨,认为做好村民动员和宣传工作,建立完善监督机制,是用好资金的关键。我们建立了资金使用的集体研究制度,严格执行项目资金使用管理规定,做到专账管理,完善事前、事中、事后公示,广泛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在项目实施中,尊重民族民风建筑特点,认真规划,精心打造。特别是在一事一议项目建设过程中,我严格要求自己,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与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要求党员干部带头,组织群众积极参与,做好投工投劳工作。村支书王伟、村主任陈大元常动情地对村民们说:“我们要感谢罗翔同志努力为我们争取来的好项目,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发展机遇,大伙加把劲,保质保量完成项目建设,累了就轮换休息,喝口水、聊聊天、照照相,把我们发展的点点滴滴都记录下来,相信我们的家园将来一定很美”。

     统筹项目建设,尽快造福百姓

     对于一个乡镇的发展,一个行政村的打造,能够得到多部门的关心和支持,都是难得的发展机遇。根据项目资金的到位情况,我积极参与到所争取来的各类项目建设中,多次与乡镇领导沟通,与老百姓座谈,商讨项目建设方案,成立项目实施工作组,按照项目建设要求,组织有条不紊地加紧建设。现所有项目都已开工建设,计划明年上半年全部竣工投入使用,这将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带来新活力,为老百姓的小康梦创造新途径。在乡村少年宫建设项目期间,充分尊重学校意见,绝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抢抓暑期加紧建设,已在今年国庆前夕正式投入使用,使村里的孩子们也能够像城里的孩子一样,在少年宫里学声乐、学画画,欢快地跳舞,快乐的生活,我感到尤为欣慰。

     抓住青春尾巴,不枉青春誓词

     80后的我们年富力强,国家各项发展事业的大梁已担在我们这代人肩上。年初参加同步小康驻村,积极参与省农委5月份举办的“明理知耻、崇德向善”系列活动,再到当下热火朝天、有条不紊的建设景象,我深感自己付出的值得。XX县南开乡兴寨村是我的“第二故乡”,这里老百姓的“朴实、谦虚、勤劳、善良”,让我获得了太多的人生养分,我将永远把他们当做自己的恩师与长辈,虚心讨教,参与建设,认真总结,以主人翁的角度品味这里点点滴滴的变化,不枉青春。

     贵州是贫困省份,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广大农村群众生产生活仍十分困难。如何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增强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加快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省委省政府提出“加快转型、加速发展、同步小康”的奋斗目标。我深知,这是贵州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我们这代年青人的光荣使命和重大责任。怀着这一伟大梦想,我积极响应省委号召,参加贵州省XX年同步小康驻村工作,成为万村千乡中的一名驻村干部。

     深入开展调研,尽快熟悉村情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留给我们的宝贵工作经验。驻村工作开展以来,在省农委同步小康驻村工作队和南开乡党委、政府领导下,我紧紧依靠兴寨村村支两委及干部群众,尽快摸清情况。在工作和生活中,我把兴寨村当做自己的“第二故乡”,始终扑下身子,走组串户,放下架子,与群众聊天。不论是在田间地头,还是在农家小院,与他们拉家常、听诉求、谈发展,了解他们的期盼。在交谈中,我没有华丽的言语,没有城市人的傲气,虚心向他们学习,尊重他们像尊重自己父母一样,与老百姓建立了深厚的感情。通过深入的走访调研,对村情有了基本了解。兴寨村位于南开乡西北部,距离县城48公里、乡政府6公里,全村共有10个村民组、810户、人口3810人,少数民族人口占75%以上,其中以苗族、彝族为主,玉米、马铃薯和土烟为主要农业收入,年人均纯收入不到1800元,这里山高坡陡,土地贫瘠,常年缺水,是一个典型的一类贫困村,但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都会举行盛大的苗族小花苗跳花节活动,民族文化旅游潜力大。

     找准发展方向,科学制定规划

     兴寨村老百姓对致富的渴望非常强烈,如何因地制宜求发展始终是我思考的方向。通过与乡镇领导的沟通,和村支两委的探讨,我认为发展民族特色旅游是一条好的致富路。根据乡镇发展的总体布局,帮助村支两委理清发展思路、草拟发展规划。一是打造民族文化,发展民族产业。我们将兴寨村三口塘民族文化旅游园作为建设重点,依托苗族跳花节的影响力,带动民族工艺品加工、民族歌舞表演、农家乐等协调发展;二是科学规划布局、整合周边资源。积极主动与南开农业园区联系,将周边村寨的资源有机整合,逐步形成民族风情、文化传承、农业观光、休闲度假、养老健身为一体的旅游村寨;三是科学民主决策、共谋同步发展。在决策中始终采取集思广益、民主集中的工作方法,多次召开村民会议,让每位村民在决策中,充分发表意见,使他们成为发展的决策者、践行者和受益者;四是拓宽致富途径、发展集体经济。为使村民逐步摆脱贫困,我们拟建立民族文化园等,村民可多渠道自愿入股,以土地入股,劳力入股,资金入股等形成,按建设过程中的贡献多少作为个人股本,制定比例分红的机制,并按年度提取村级发展公益金,为将来的造血式发展打好基础。我们的发展思路是决不以牺牲环境换取利益;做法是“想要共同小康,先要共同付出”,目标是老百姓不仅要有“物质小康”更要有“精神小康”,努力让兴寨村成为美丽和谐幸福的小康村。

     加大对外协调,积极争取资金

     一个地方的发展,仅有科学的发展规划和老百姓的热情是不够的,对于一穷二白的兴寨村来说,资金的缺乏无疑是制约发展的最大瓶颈。作为驻村干部,协调项目、争取资金是我工作的另一重点。带着村民们的梦想,怀着不怕碰壁的态度,我四处奔走,多次到省财政厅、省民政厅、省体育局、省文明办等单位向相关领导介绍和汇报兴寨村发展的规划,积极争取项目、资金的支持。经过不懈努力,到目前为止,已落实资金约851万元,其中乡村少年宫项目资金20万元,南开乡敬老院项目资金396万元,村级一事一议“示范性乡村建设”项目资金210万元,乡村农体工程项目资金30万元,农村幸福园项目资金3万元,农业机械化帮扶资金10万元,南开农业园区蔬菜种植项目资金180万元,计生“三结合”奖励资金万元等。

     做好宣传引导,保障资金安全

     随着驻村工作的深入和资金的逐步到位,如何把资金合理、合规、高效地使用好,成为我现在的工作重点。通过与乡党政主要领导沟通和村支两委商讨,认为做好村民动员和宣传工作,建立完善监督机制,是用好资金的关键。我们建立了资金使用的集体研究制度,严格执行项目资金使用管理规定,做到专账管理,完善事前、事中、事后公示,广泛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在项目实施中,尊重民族民风建筑特点,认真规划,精心打造。特别是在一事一议项目建设过程中,我严格要求自己,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与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要求党员干部带头,组织群众积极参与,做好投工投劳工作。村支书王伟、村主任陈大元常动情地对村民们说:“我们要感谢罗翔同志努力为我们争取来的好项目,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发展机遇,大伙加把劲,保质保量完成项目建设,累了就轮换休息,喝口水、聊聊天、照照相,把我们发展的点点滴滴都记录下来,相信我们的家园将来一定很美”。

     统筹项目建设,尽快造福百姓

     对于一个乡镇的发展,一个行政村的打造,能够得到多部门的关心和支持,都是难得的发展机遇。根据项目资金的到位情况,我积极参与到所争取来的各类项目建设中,多次与乡镇领导沟通,与老百姓座谈,商讨项目建设方案,成立项目实施工作组,按照项目建设要求,组织有条不紊地加紧建设。现所有项目都已开工建设,计划明年上半年全部竣工投入使用,这将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带来新活力,为老百姓的小康梦创造新途径。在乡村少年宫建设项目期间,充分尊重学校意见,绝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抢抓暑期加紧建设,已在今年国庆前夕正式投入使用,使村里的孩子们也能够像城里的孩子一样,在少年宫里学声乐、学画画,欢快地跳舞,快乐的生活,我感到尤为欣慰。

     抓住青春尾巴,不枉青春誓词

     80后的我们年富力强,国家各项发展事业的大梁已担在我们这代人肩上。年初参加同步小康驻村,积极参与省农委5月份举办的“明理知耻、崇德向善”系列活动,再到当下热火朝天、有条不紊的建设景象,我深感自己付出的值得。XX县南开乡兴寨村是我的“第二故乡”,这里老百姓的“朴实、谦虚、勤劳、善良”,让我获得了太多的人生养分,我将永远把他们当做自己的恩师与长辈,虚心讨教,参与建设,认真总结,以主人翁的角度品味这里点点滴滴的变化,不枉青春。

     贵州是贫困省份,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广大农村群众生产生活仍十分困难。如何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增强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加快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省委省政府提出“加快转型、加速发展、同步小康”的奋斗目标。我深知,这是贵州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我们这代年青人的光荣使命和重大责任。怀着这一伟大梦想,我积极响应省委号召,参加贵州省XX年同步小康驻村工作,成为万村千乡中的一名驻村干部。

     深入开展调研,尽快熟悉村情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留给我们的宝贵工作经验。驻村工作开展以来,在省农委同步小康驻村工作队和南开乡党委、政府领导下,我紧紧依靠兴寨村村支两委及干部群众,尽快摸清情况。在工作和生活中,我把兴寨村当做自己的“第二故乡”,始终扑下身子,走组串户,放下架子,与群众聊天。不论是在田间地头,还是在农家小院,与他们拉家常、听诉求、谈发展,了解他们的期盼。在交谈中,我没有华丽的言语,没有城市人的傲气,虚心向他们学习,尊重他们像尊重自己父母一样,与老百姓建立了深厚的感情。通过深入的走访调研,对村情有了基本了解。兴寨村位于南开乡西北部,距离县城48公里、乡政府6公里,全村共有10个村民组、810户、人口3810人,少数民族人口占75%以上,其中以苗族、彝族为主,玉米、马铃薯和土烟为主要农业收入,年人均纯收入不到1800元,这里山高坡陡,土地贫瘠,常年缺水,是一个典型的一类贫困村,但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都会举行盛大的苗族小花苗跳花节活动,民族文化旅游潜力大。

     找准发展方向,科学制定规划

     兴寨村老百姓对致富的渴望非常强烈,如何因地制宜求发展始终是我思考的方向。通过与乡镇领导的沟通,和村支两委的探讨,我认为发展民族特色旅游是一条好的致富路。根据乡镇发展的总体布局,帮助村支两委理清发展思路、草拟发展规划。一是打造民族文化,发展民族产业。我们将兴寨村三口塘民族文化旅游园作为建设重点,依托苗族跳花节的影响力,带动民族工艺品加工、民族歌舞表演、农家乐等协调发展;二是科学规划布局、整合周边资源。积极主动与南开农业园区联系,将周边村寨的资源有机整合,逐步形成民族风情、文化传承、农业观光、休闲度假、养老健身为一体的旅游村寨;三是科学民主决策、共谋同步发展。在决策中始终采取集思广益、民主集中的工作方法,多次召开村民会议,让每位村民在决策中,充分发表意见,使他们成为发展的决策者、践行者和受益者;四是拓宽致富途径、发展集体经济。为使村民逐步摆脱贫困,我们拟建立民族文化园等,村民可多渠道自愿入股,以土地入股,劳力入股,资金入股等形成,按建设过程中的贡献多少作为个人股本,制定比例分红的机制,并按年度提取村级发展公益金,为将来的造血式发展打好基础。我们的发展思路是决不以牺牲环境换取利益;做法是“想要共同小康,先要共同付出”,目标是老百姓不仅要有“物质小康”更要有“精神小康”,努力让兴寨村成为美丽和谐幸福的小康村。

     加大对外协调,积极争取资金

     一个地方的发展,仅有科学的发展规划和老百姓的热情是不够的,对于一穷二白的兴寨村来说,资金的缺乏无疑是制约发展的最大瓶颈。作为驻村干部,协调项目、争取资金是我工作的另一重点。带着村民们的梦想,怀着不怕碰壁的态度,我四处奔走,多次到省财政厅、省民政厅、省体育局、省文明办等单位向相关领导介绍和汇报兴寨村发展的规划,积极争取项目、资金的支持。经过不懈努力,到目前为止,已落实资金约851万元,其中乡村少年宫项目资金20万元,南开乡敬老院项目资金396万元,村级一事一议“示范性乡村建设”项目资金210万元,乡村农体工程项目资金30万元,农村幸福园项目资金3万元,农业机械化帮扶资金10万元,南开农业园区蔬菜种植项目资金180万元,计生“三结合”奖励资金万元等。

     做好宣传引导,保障资金安全

     随着驻村工作的深入和资金的逐步到位,如何把资金合理、合规、高效地使用好,成为我现在的工作重点。通过与乡党政主要领导沟通和村支两委商讨,认为做好村民动员和宣传工作,建立完善监督机制,是用好资金的关键。我们建立了资金使用的集体研究制度,严格执行项目资金使用管理规定,做到专账管理,完善事前、事中、事后公示,广泛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在项目实施中,尊重民族民风建筑特点,认真规划,精心打造。特别是在一事一议项目建设过程中,我严格要求自己,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与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要求党员干部带头,组织群众积极参与,做好投工投劳工作。村支书王伟、村主任陈大元常动情地对村民们说:“我们要感谢罗翔同志努力为我们争取来的好项目,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发展机遇,大伙加把劲,保质保量完成项目建设,累了就轮换休息,喝口水、聊聊天、照照相,把我们发展的点点滴滴都记录下来,相信我们的家园将来一定很美”。

     统筹项目建设,尽快造福百姓

     对于一个乡镇的发展,一个行政村的打造,能够得到多部门的关心和支持,都是难得的发展机遇。根据项目资金的到位情况,我积极参与到所争取来的各类项目建设中,多次与乡镇领导沟通,与老百姓座谈,商讨项目建设方案,成立项目实施工作组,按照项目建设要求,组织有条不紊地加紧建设。现所有项目都已开工建设,计划明年上半年全部竣工投入使用,这将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带来新活力,为老百姓的小康梦创造新途径。在乡村少年宫建设项目期间,充分尊重学校意见,绝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抢抓暑期加紧建设,已在今年国庆前夕正式投入使用,使村里的孩子们也能够像城里的孩子一样,在少年宫里学声乐、学画画,欢快地跳舞,快乐的生活,我感到尤为欣慰。

     抓住青春尾巴,不枉青春誓词

     80后的我们年富力强,国家各项发展事业的大梁已担在我们这代人肩上。年初参加同步小康驻村,积极参与省农委5月份举办的“明理知耻、崇德向善”系列活动,再到当下热火朝天、有条不紊的建设景象,我深感自己付出的值得。XX县南开乡兴寨村是我的“第二故乡”,这里老百姓的“朴实、谦虚、勤劳、善良”,让我获得了太多的人生养分,我将永远把他们当做自己的恩师与长辈,虚心讨教,参与建设,认真总结,以主人翁的角度品味这里点点滴滴的变化,不枉青春。重品行涵养底气,不淫媚涵养骨气。像一首歌中唱的那样“酒绿灯红心不动,浩然正气贯长虹”,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园,做一个大写的人,永葆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高校学转促心得体会,欢迎借鉴参考, 高校学转促心得体会一:“学、转、促”专项活动启动以来,伊宁市琼科瑞克街道通过以学为先、以转为要、以促为目,打牢基础、抓住关键、务求实效,大力整治干部队伍中存在的“四风”“四气”,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断深化、干部作风持续转变,确保上级党委决策部署落地根。

     以学为先,打牢基础。每月下发干部政治学习计划,采取领导带头领学,党员分组讨论、撰写读书笔记、撰写心得体会的形式,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落实伊宁市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分解方案各项任务的强大精神动力。目前,下发干部政治理论学习计划2次,撰写读书笔记13篇、心得体会1次。

     以转为要,抓住关键。坚持深化干部入户走访活动,严格落实干部入户走访“八必问”“八必讲”要求,重点围绕群众见面率、情况知晓率、工作完成率和群众满意率等“四率”,采取现场提问、入户核对、随机测试、检查“四会”记录和《民情日记》等方式,确保网格员认真落实“四知四坚持人民至上、促进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突出问题、提升干部素质的重要举措。总书记号召各级领导干部:弘扬新风正气,抵制歪风邪气,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努力实现领导干部作风的进一步转,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保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党的领导干部在党的各级组织中肩负着领导责任。领导干部其作风如何,直接关系到党的影响力、凝聚力、战斗力,关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成败。因此,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是做好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工作的必然要求。“转作风、促发展”首先要解决领导干部的作风问题。领导干部作风好,干部职工风气盛,大家才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推动航天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必须强化学习,切实增强开展“学讲话、转作风、促发展”教育实践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践行宗旨是关键) 第一,要强化学习,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学习是立身之本、发展之本,要坚持把学习贯穿于活动始终,认真学习集团开展“学讲话、转作风、促发展”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精神,认真领悟领导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坚持实践、实践、再实践。

     我们要把学习作为增长才干、提升境界的重要途径,作为履行职责的第一需要,戒除浮躁、静下心来,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学习知识、思考问题上,不断提高胜任工作的能力和素质。清四掌握”工作机制。目前,通报表扬优秀网格员1人,给予8名知晓率较差的网格员当月考核“不称职”处理。

     以促为目,务求实效。按照月初下发的推进计划,采取党政办督查、效能办巡查、业务科室检查、专班重点清查等方式,封堵工作漏洞,落实“月考核、季奖惩”措施。开展“三项治理”,查摆突出问题4个,通报处理工作懈怠、落实不力、擅离职守、违纪等人员人实现干部作风持续向好。

     抓思想,促管党责任有效落实。县委把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考核,先后5次召开常委会研究基层党建工作。与各党(工)委书记签订目标责任书,年底召开由“两代表一委员”和相关干部群众参加的考核会议,对党(工)委抓基层党建工作情况进行测评、评议,并将考核结果在全县范围内通报。新增基层党组织书记党建知识测试环节,强化党(工)委抓基层党建主体责任。在此基础上,县委召开乡镇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会议,专题听取乡镇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履职情况,并由部分县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基层干部群众代表等进行评议。建立县级党员领导干部党建联系责任区,经常性深入基层开展调研,与乡村两级共同研究、协调解决强基惠农“合作股份”缺乏股本、为民服务站建设资金不足、农民增收致富困难等热点难点问题。

     抓整顿,促重点难点问题突破。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为切入点,抓住基层党组织班子建设、制度执行、服务意识、财务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排查37个各领域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实行市县领导包保联系村党组织制度,开展专项整顿工作,调整不胜任的基层党组织书记8名,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逐步转化。针对群众反映的村级财务不公开不透明等问题,委托县审计局对56个村(社区)的财务进行清理审计,覆盖面达%,处理问题干部11名。

     抓统筹,促服务能力提升。紧紧围绕“8433”创建思路,统筹推进“6995”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强基惠农“合作股份”、“基层党员带领群众创业致富贷款”、基层党建与扶贫开发“双推进”等工作,“6995”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有效解决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县委组织部、县财政局、县供销社等有关部门及各乡镇,累计投入万元扶持17个村(社区)开展强基惠农“合作股份”工作,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在用好50万元党员创业致富基金的同时,县财政贴息30万元,实施“基层党员带领群众创业致富贷款”工作,扶持173名农村党员创业,有效拓宽了农村党员致富渠道。

     抓管理,促干部作风转变。严格执行发展党员“预审制”“公示制”“票决制”“责任追究制”,严把“入口关”,提升党员素质。制发《关于做好处置不合格党员工作的通知》,细化不合格党员评定20种表现,严肃处置不合格党员,纯洁党员队伍。投入万元,县乡分级开展党员专题培训,实现124个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乡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和1万余名农村党员培训全覆盖。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效率建设意见》,制定加强纪律作风建设六项措施。开展违规借用工作人员、“吃空饷”等专项清理,倡导节俭办事、移风易俗,经验得到省市各级的肯定。构建跟踪问效、责任追究等长效机制,对违规违纪问题“零容忍”,立案28件,处分22人,问责16人。

     高校学转促心得体会三:最近参加了公司组织的“学讲话、转作风、促发展”系列活动,开展“学讲话、转作风、促发展”教育实践活动,是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具体行动,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的迫切需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通过开展“学讲话、转作风、促发展”的学习活动,主要心得体会如下: 一、必须提高认识,深刻认识开展“学讲话、转作风、促发展”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高认识是前提) 干部作风体现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宗旨,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事业成败。开展“学讲话、转作风、促发展”教育实践活动,是坚持发展第一、推动跨越发展的迫

    相关关键词: 驻村队员先进材料

    • 范文大全
    • 教案下载
    • 优秀作文
    • 励志
    • 课件
    • 散文
    • 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