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小升初
  • 中考
  • 高考
  • 英语
  • 考研
  • 四六级
  • 单元
  • 节日
  • 母爱
  • 诚信
  • 父爱
  • 环保
  • 家庭
  • 感动
  • 成长
  • 感恩
  • 梦想
  • 爱国
  • 写景
  • 写人
  • 叙事
  • 状物
  • 议论
  • 说明
  • 抒情
  • 观后感
  • 诗歌
  • 读后感
  • 想象
  • 素材
  • 名言
  • 段落
  • 哲理
  • 诗词
  • 成语
  • 赏析
  • 基础
  • 演练
  • 教学
  • 当前位置: 天一资源网 > 正文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100以内加法和减法(二)同步练习

    时间:2020-10-17 02:15:42 来源:天一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天一资源网手机站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同步练习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填空题 (共10题;

    共33分) 1.(4分)请你用最快的速度算出下面各题,观察题目有什么特点,计算时有什么规律呢? 42-24=_______ 75-57=_______ 54-45=_______ 82-28=_______ 2.(2分)用竖式计算 _______ _______ 3.(1分)蝴蝶停落的地方对不对?选出对的一个_______。

    4.(2分)79+11=_______ 45+16=_______ 5.(1分)数一数,画一画,填一填 再画_______个就和三角形一样多。

    6.(2分)比92小比89大的两个数是_______和_______。

    7.(4分)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队。(注:填小兔身上的数字即可) 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  8.(13分)口算。

    37+9=_______ 47+8=_______64-9=_______ 73-20=_______44+40=_______71-10=_______ 48+30+10=_______ 62-20+30=_______ 84-50+20=_______55-7+40=_______21+30-9=_______ 60+(20-7)=_______100-20-30=_______ 9.(3分)小明读一本书,第一天读了一部分,第二天从第120页读到第300页,还剩206页没读. (1)第一天读了_______页? (2)第二天读了_______页? (3)这本书共有_______页? 10.(1分)一辆汽车上午运货58箱,下午运货6箱,那么上午比下午多运了_______箱。

    二、判断题 (共5题;

    共10分) 11.(2分)15-7( =)14-6 。

    12.(2分)42减去27加上11等于26 13.(2分)5个十和1个一组成15。

    14.(2分)判断正误 15.(2分)12-5>11-3。

    三、选择题 (共5题;

    共10分) 16.(2分)4   8  12  ( )  20。

    A .16     B .17     C .15     D .18     17.(2分)下列正确的是( )。

    A .15-6=7     B .16-7=8     C .11-5=6     18.(2分)小李身高76厘米,他再长( )厘米,正好是90厘米。

    A .14     B .24     C .16     19.(2分)9    18     27     ( )     45。

    A .66     B .36     C .55     20.(2分)学校合唱团原来有36人,又新加入9人,合唱团现在有多少人?( ) A .54     B .42     C .45     四、应用题 (共5题;

    共25分) 21.(5分)被减数是67,减数是38,差是多少? 22.(5分)     某食堂运来5500千克大米,已经吃掉3125千克,剩下的每天吃95千克,还可以吃几天? 23.(5分)运动会上跳高的有22人,跳远的有18人。跳远的比跳高的少多少人。

    24.(5分)小兰今年9岁,妈妈今年36岁,妈妈和小兰相差多少岁? 25.(5分) 一个筐里装着52个苹果,另一个筐里装着一些梨。如果从梨筐里取走18 个梨,那么梨就比苹果少12个。原来梨筐里有多少个梨?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共10题;

    共33分) 1-1、2-1、3-1、4-1、5-1、6-1、7-1、8-1、9-1、9-2、9-3、10-1、二、判断题 (共5题;

    共10分) 11-1、12-1、13-1、14-1、15-1、三、选择题 (共5题;

    共10分) 16-1、17-1、18-1、19-1、20-1、四、应用题 (共5题;

    共25分) 21-1、22-1、23-1、24-1、25-1、

    第一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第一课时 100以内的连加、连减运算

    教学内容:
    教材第1—2页例1“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根据连加、连减算式主动思考笔算过程并用竖式计算,学会用竖式笔算连加、连减,掌握把两个竖式连起来写的笔算方式,并能正确地笔算。

    2.使学生经历连加、连减笔算方式的思考、计算过程,体会加减笔算在新背景下的应用过程,感受知识的发展过程,培养利用旧知学习新知的能力,积累计算学习的经验。

    3.利用旧知识的正迁移来学习新知识,能举一反三。

    教学重点:

    连加、连减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学会连加、连减的竖式笔算 教学准备:课件、电脑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回忆旧知:说说上学期的加减笔算方法 2.先说出每个算式的结果,再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25+15= 90-22= 50-18= 17+23= 学生可以是用笔列竖式计算;
    也可以在心里列竖式计算;
    还可以在计算加法时个位加个位、十位加十位,在计算减法时运用先减去整十,再加或减去与整十相差的数(如计算90-22,先用90-20=70,再用70-2=68;
    计算50-18,先用50-20=30,再用30+2=32。)

    3.揭示课题

    小朋友知道十位和十位对齐,个位和个位对齐;
    从个位算起;
    加法个位满10向十位进一,减法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一作十再减。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新内容:连加、连减(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一)学习例1 1.竖式笔算

    (1)教师出示例题,分析题意:

    先分析题目中知道的数学信息,再分析题目提出的问题。

    题目告诉我们三个人折的小船分别是19只、27只和26只;
    要求“三人一共折了多少只”就是求19只、27只、26只相加的和,用加法计算。

    (2)正确列式

    求三个数的和就把三个数加起来,算式是19+27+26=□(只)。

    三个数连加,可以按照加数的顺序依次相加,就是先用19+27=46,再用46+26=72。

    竖式可以这样写:
    也可以这样写:

    1 9 4 6 1 9 +2 7 + 2 6 + 2 7 4 6 7 2 4 6 + 2 6 7 2 (3)提问:

    后面的竖式和前面的竖式有什么联系?你认为像后面一个竖式这样计算有什么好处?

    可不可以先用19+26,再加上27?„„

    请学生在课本第1页找到连写的竖式,自己完成笔算,算出得数。

    (4)小结方法:

    连加笔算,可以分两步竖式,也可以把竖式像这样连起来写,连起来写竖式算,可以简便一些。

    三、完成“试一试” 1.出示算式,说明是连减算式

    引导:可以怎样写竖式计算?先相互讨论,在用竖式把得数算出来。(同时指名板演)

    交流计算过程和得数,明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指出:连减可以分两步列竖式,也可以把两步竖式连起来写。一般连起来写竖式,计算过程稍微简便一些。

    四.组织练习

    1.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第2页“想想做做”第

    1、2题。(要求:第1题写在书上,第2题前四题做在课堂练习本上。)

    学生做,教师巡视,发现存在问题。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问题,指名交流。

    2.重点交流:23+36+27和50-25-25,这两题你有不一样的计算方法吗? 同桌、前后简单交流后,全班交流:提出猜想→进行验证→总结发现。

    3.解决实际问题——第3题、第4题。

    (1)自己读题,指名列出算式

    (2)指名学生交流列式和结果,并要求口答。

    (3)教师补充提问:

    第3题:根据这样的已知条件,你还能提出两步计算的数学问题吗?(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但可以不计算。)

    第4题:(1)(2)两个问题之间有什么联系?有什么区别?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你是怎样学会的?

    课堂作业:“想想做做”第2题其余四小题。

    板书:

    100

    以内的连加、连减运算

    19+27+26=72 1 9 4 6 1 9 +2 7 + 2 6 + 2 7 4 6 7 2 4 6 + 2 6 7 2

    第二课时 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教材第3—4页例

    2、例1“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主动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算式,学会加减混合的笔算,掌握用竖式笔算的过程,并能灵活应用口算和笔算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经历加减混合笔算的计算过程,体会加减口算和笔算在新背景下的应用,感受知识的综合应用,积累计算学习的经验,发展运算能力。

    2.解并掌握分析题意的方法,能正确列出综合算式,并能根据题目中的相关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
    加减混合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计算时合理选择口算 教学准备:
    课件、电脑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回忆,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用竖式怎样计算?(让学生交流) 2.正确说出下面每个算式的运算顺序。

    25+56+15= 90-22-25= 50-18-12= 38+42-33=

    二、学习新课 1.列出算式

    呈现例2,让学生说说条件和问题,并连贯地说出三个条件和问题。

    提问:怎样列式?(板书算式)

    说明:像这样的算式,有加法也有减法,叫加减混合。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 2.竖式计算

    问:想一想,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把书翻到第3页,用竖式算出这道算式的得数,你能行吗?

    学生笔算,指名板演。

    学生交流竖式怎样算的,明确先算加法,再连着写竖式算出得数。

    指出:加减混合和连加、连减一样,可以按计算顺序把竖式连起来写,算

    出得数。

    3.完成“试一试”

    出示算式。

    让学生自己计算,并说明计算时如果哪一步时以前学过的口算,也可以直接口算得数。

    交流:你是怎样算的?(板书减法竖式)接下来你是怎样算的?

    讨论:在算出减法得数22后,用什么方法算要方便一些?你是怎样想到口算的?

    指出: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或一位数,是我们已经学过的口算内容。在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里,遇到可以口算的可以不列竖式计算,直接口算得数。

    4.回顾反思

    提问:上面两道题是关于什么内容?你通过计算这道题,有什么体会和大家分享?(按算式的顺序算,竖式可以连起来写,能口算的可以直接用口算。)

    三、组织练习

    1.做“想想做做”第1题第一行两小题。

    学生分组练习,指名两人板演。

    检查交流:说说各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检查笔算过程。

    2.“想想做做”第2题

    明白题意:先算加20的得数,再算减6的结果。

    问:这道题你能用什么方法算?为什么可以用口算。

    指出:再加减混合里遇到能口算的,旧可以直接用口算,这样计算比较方便。

    3.“想想做做”第3题

    明确计算要求,让学生说说每题里哪一步可以用口算。

    让学生计算左边一列两题,指明板演。

    交流:每题中哪一步用的是笔算,哪一步用的是口算? 4.“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在课本上列式解答。

    交流算式,教师板书。

    问:根据什么求到第一个问题?再根据什么求的第二个问题?

    你认为这里的两个问题有什么关系? 5.“想想做做”第5题

    (1)(2)两个问题能颠倒吗?也就是先求女生栽树多少棵,再求全班一共栽树多少棵。

    引导学生回顾思路:如果这道题目只有一个问题:女生栽树多少棵?我们就

    可以先求出什么?(全班一共栽树多少棵。)然后再用„„(全班一共栽树多少棵-男生栽树多少棵=女生栽树多少棵)

    三.课堂作业: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你学会了什么?

    2.完成作业

    (1)“想想做做”第1题里自己没有做的三小题,第3题右边两小题。

    (2)“想想做做”第5题列式计算在课本上。

    板书:

    第三课时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练习

    教学内容:第5页练习一第1——4题,思考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能比较熟练地计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得数。

    2.使学生能选择笔算或口算的方法计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提高合理运算的能力,逐步形成认真计算、追求正确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揭示练习内容 1.回忆内容

    问:前两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

    笔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竖式怎样写要方便一些?什么时候可以用口算使计算方便一些?(加、减整十数或一位数时)

    2.揭示课题

    二、组织计算练习 1.练习一第1题

    出示题目,问:这里的题你想用笔算呢还是用口算?为什么想到都用口算? 让学生直接写出得数。

    交流得数。

    指出: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或一位数,是我们学过的口算内容。在计算过程遇到两位数或一位数,可以直接用口算,这样可以算得比较快。

    2.练习一第2题 (1)完成第一行两小题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完成在练习本上。

    交流计算过程和得数,分析计算中出现的错误情况和原因。

    问:这两小题各在哪一步用了口算?你根据什么想到用口算的? 指出:计算时要注意每一步的算式是什么,凡是加、减整十数或一位数都可以用口算,这样比较方便,可以算得快一些。

    (2)完成第二行两小题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

    问:你觉得这两小题哪里可以口算?

    交流计算过程和得数,发现错误并分析原因。

    (3)练习反思

    通过上面的计算,你对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有什么体会? 指出: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比较复杂,计算时要认真、细致,算好每一步。两步都要笔算时,竖式可以连起来写。计算时还要注意每一步的算式,能用口算时可以用口算,这样可以算得快一些。

    3.练习下面各题

    (1) 说说下面每题中哪里可以用口算 76-20+28 44+8+38 64-27-6 46+39-50 53-9+40 68+5-30 (2) 计算下面各题 34+26+23 45-37+59 学生练习,指名板演

    问:你用口算了吗?在哪一步用的口算? 4.做练习一第3题

    学生计算,把每次计算的得数填写在括号里。

    三.完成思考题和作业

    1.练习总结: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2.讨论思考题

    (1)出示图:从第一行拿几个放到第二行,两行个数就同样多?

    追问:从比第二行多的个数里拿多少到第二行,就能使两行同样多? (2)思考题:

    引导:你想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在小组里讨论。

    交流:三种方法。

    3.布置作业:第4题

    第四课时 把两个数量摆成同样多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第6-8页例3和“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把两种物体的数量摆得“同样多”的操作活动过程,学会并能正确地用“多的去掉”“少的添上”或“移多补少”的方法把两种物体摆得“同样多”。

    2.使学生再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这类问题里大小不同的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主动探索并了解把两种不同个数物体摆得“同样多”的不同途径,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使学生积极参与操作和思考等数学活动,从中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培养独立思考和反思交流等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把两种物体摆得“同样多”的方法。

    教学准备:

    师生每人准备12个红红圆片、12个蓝圆片和24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激活思维 1.比一比

    出示图片:一行苹果和一行梨,苹果10个、梨7个,一一对应地排列。

    提问:比较苹果和梨的个数,可以怎么说?(用多3个、少3个描述个数关系)

    你是怎样看出苹果比梨多3个的?

    用虚线把苹果分为7个和多的3个两部分,指出:这里分成的7个,是和梨同样多的部分,3个时比梨多的部分。

    2.说一说

    同桌互说:苹果比梨多几个,反过来怎样说? 苹果比梨多3个,梨比苹果少3个,还能换句话说吗? 3.引入新课

    比较两种不同个数的物体,可以先找出同样多和多的两部分,直接看出多了多少或少了多少。(板书课题)

    二.解决问题,体验关系 1.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出示例题3,说说知道了什么?

    提出问题:要让两串彩珠同样多,你有什么办法? 2.操作思考,解决问题 (1)引导操作探索

    请小朋友用红圆片代替小军的彩珠,蓝圆片代替芳芳的彩珠,动手摆一摆。

    引导学生按条件摆出相应的圆片:红8蓝12.比较:小朋友能比一比这两串彩珠的个数谁的多谁的少,和大家说说你比较的结果吗?

    你是怎样看出多4个或少4个的?

    引导:现在知道芳芳的彩珠比小军多4个,小军的彩珠比芳芳少4个。那怎样让两串彩珠变成同样多呢?请大家想一想,动手摆一摆、移一移,再和同桌说一说。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知道,与学生合作交流。

    (2)交流理解

    组织学生交流摆成“同样多”的方法,结合交流进行演示,使绝大多数学生理解怎样想的,初步感悟大小不同的两个数量间的关系。

    方法一:小军的再穿4个,就和芳芳的“同样多”。

    追问:为什么小军的再穿4个,就和芳芳的“同样多”? 方法二:芳芳的去掉4个,就和小军的“同样多”。

    追问:为什么芳芳的去掉4个,就和小军的“同样多”? 方法三:把芳芳的移动2个给小军,两串彩珠就“同样多” 追问:为什么? 板书:移多补少

    提问:谁还有别的办法,使这两串彩珠同样多?

    说明:只要使两串彩珠同样多,都是可以的。如:芳芳拿走3个,其中1个给小军。再如:芳芳的添上2个,小军的添上6个。

    3.整理方法,感悟关系

    引导:想一想,解决以上的问题有哪些方法? 4.回顾反思,积累经验

    引导:请小朋友回顾一下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哪些体会?

    三、组织练习,巩固内化 1.“想想做做”第1题

    明确要求,让学生按要求摆出小棒,并用多、少说说两行小棒根数间的关系。

    说说可以怎样让两行小棒同样多。

    2.“想想做做”第2题

    (1)完成第1题

    这里的两个条形各表示什么数量? 独立思考,完成下面填空。

    交流练习结果。

    追问:为什么明明只要送给大力10张,两人张数就同样多? 3.“想想做做”第3题

    让生说说题里的条件和要求哪两个问题。

    问:第(1)题要怎样算?让学生填写算式并交流。(板书算式) 鸡和鸭比一比,谁的只数多?

    看第(2)题想一想,鸡卖掉哪一部分,剩下的只数就和鸭同样多?求卖掉多少只实际是求什么只数?

    把算式填写完整。

    交流算式,说说为什么用减法? 4.“想想做做”第4题

    交流:要两边同样多,你认为可以怎样做?引导说出不同的方法。

    四.回顾总结,概括内容

    提问:今天学习的时解决怎样的问题? 通过什么活动学会解决这样的问题的?

    现在知道这类问题可以怎样解决吗?想一想,再和大家说一说。

    板书:

    第五课时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第8—10页例4和“想想做做”第1—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并通过直观操作,联系加、减运算的含义,探索并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时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列式解答。

    2.使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结合具体操作感悟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能说明和解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培养初步的几何直观,发展形象思维和初步的分析推理能力,进一步积累借助直观分析、解决问题的经验。

    3.使学生通过探索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理解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谈话:在黑板上摆出8个正方形和5个三角形。(一对一摆) 提问:你能提出一个用减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 学生口头提出问题,并说出算式。

    谈话:三角形和正方形一个对一个各摆成一排,三角形摆完了,正方形还3个,我们就可以说正方形比三角形(多3个),或者说三角形比正方形(少3个)。

    二、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课件 。

    引导看图,并指名说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小英做了11朵花 小华比小英多做3朵花 小平比小英少做3朵花

    根据这些条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选择板书:(1)小华要摆多少个?

    (2)小平摆了多少个?

    2、解决第1个问题。

    启发:如果用圆片代替花摆一摆,怎样摆就可以求出小华做了多少朵?

    让学生动手“排一排”, 组内合作,集体交流。(提醒学生注意一对一) 反馈提问:你知道小华摆了多少个吗?你是怎么想的?

    “算一算”。可以怎样列式算出小华做了多少朵?学生列出算式后,问:为什么要用加法算?第二排圆片可以看作哪两部分?

    指出:根据摆圆片的过程可以知道,求小华做了多少朵,就是求11与3的和,所以要用加法计算

    3、解决第2个问题。

    启发:如果用圆片代替花摆一摆,怎样摆就可以求出小平做了多少朵? 让学生动手“排一排”, 组内合作,集体交流。(提醒学生注意一对一) 反馈提问:你知道小平摆了多少个吗?你是怎么想的?

    “算一算”。可以怎样列式算出小平做了多少朵?学生列出算式后,问:为什么要用减法算?第一排圆片可以看作哪两部分?

    指出:根据摆圆片的过程可以知道,求小平做了多少朵,就是求11与3的差,所以要用减法计算

    比较两题:解决上面的两个问题,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不同之处?为什么不同? 集体交流。

    小结:

    三、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各自读题,指名说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学生各自在书中画一画,填一填,列式。

    指名回答,并说说这样列式的道理,集体评议。

    提高练习

    2、“想想做做”第

    2、3题。

    学生各自读题,独立列式计算。

    指名汇报答案。

    提问:谁来说说解答这道题时的想法?

    比较两题:解决上面的两个问题,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不同之处?为什么不同?

    3、“想想做做”第4题。

    拓展练习

    4、“想想做做”第5题。让学生读题审题,师帮助学生审查出多余条件。

    四、全课总结

    谁来告诉小朋友们,今天学会了什么新的本领? 作业设计:数补第5页

    板书设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第六课时 练习二

    教学内容:第11页练习二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并通过直观操作,联系加、减运算的含义,探索并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时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列式解答。

    2.使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结合具体操作感悟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能说明和解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培养初步的几何直观,发展形象思维和初步的分析推理能力,进一步积累借助直观分析、解决问题的经验。

    3.使学生通过探索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思路、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计算练习 1.揭示课题。

    我们这学期已经学习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还有加减实际问题。这节课我们练习这些内容。(板书课题) 2.练习计算

    (1)出示:85-27-39 45+29-36 学生计算并指名板演,然后检查计算过程和得数。

    (2)思考练习二第1题

    学生交流哪些可以不用竖式笔算,为什么这些可以不列竖式算。

    (3)思考练习二第2题

    让学生观察前两小题(出示题目),说说每小题要怎样算,明确分别是:

    二、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课件 。

    引导看图,并指名说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小英做了11朵花 小华比小英多做3朵花 小平比小英少做3朵花

    根据这些条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选择板书:(1)小华要摆多少个?

    (2)小平摆了多少个?

    2、解决第1个问题。

    启发:如果用圆片代替花摆一摆,怎样摆就可以求出小华做了多少朵? 让学生动手“排一排”, 组内合作,集体交流。(提醒学生注意一对一) 反馈提问:你知道小华摆了多少个吗?你是怎么想的?

    “算一算”。可以怎样列式算出小华做了多少朵?学生列出算式后,问:为什么要用加法算?第二排圆片可以看作哪两部分?

    指出:根据摆圆片的过程可以知道,求小华做了多少朵,就是求11与3的和,所以要用加法计算

    3、解决第2个问题。

    启发:如果用圆片代替花摆一摆,怎样摆就可以求出小平做了多少朵? 让学生动手“排一排”, 组内合作,集体交流。(提醒学生注意一对一) 反馈提问:你知道小平摆了多少个吗?你是怎么想的?

    “算一算”。可以怎样列式算出小平做了多少朵?学生列出算式后,问:为什么要用减法算?第一排圆片可以看作哪两部分?

    指出:根据摆圆片的过程可以知道,求小平做了多少朵,就是求11与3的差,所以要用减法计算

    比较两题:解决上面的两个问题,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不同之处?为什么不同? 集体交流。

    小结:

    三、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各自读题,指名说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学生各自在书中画一画,填一填,列式。

    指名回答,并说说这样列式的道理,集体评议。

    提高练习

    2、“想想做做”第

    2、3题。

    学生各自读题,独立列式计算。

    指名汇报答案。

    提问:谁来说说解答这道题时的想法?

    比较两题:解决上面的两个问题,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不同之处?为什么不同?

    3、“想想做做”第4题。

    拓展练习

    4、“想想做做”第5题。让学生读题审题,师帮助学生审查出多余条件。

    四、全课总结

    机动课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页想想做做

    3、4,补充习题第一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内容,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通过游戏形式的练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和比较能力,以及有条理表达的能力,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难点:
    巩固连加、连减的竖式笔算 教学准备:教学光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以口算卡片的形式出示) 47+3 28-9 57+6 90-8 67-30 45+6 51-9 87-30 指名交流并选择一些题让学生说说口算时的思考过程。

    二、练习

    1、想想做做3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2、想想做做4 观察题目,说说题目有什么特点?特别是第2小题,让学生想一想最容易填的方框是哪一个?填这个方框时可以怎样想?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交流,集体订正。

    3、补充习题1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4、补充习题2 指名学生口答,并说说想法。

    5、补充习题3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三、全课总结

    通过本课练习,你还有什么疑惑吗?

    四、课堂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4

    相关关键词: 高中英语 作文 大全 英语 初中

    • 范文大全
    • 教案下载
    • 优秀作文
    • 励志
    • 课件
    • 散文
    • 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