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小升初
  • 中考
  • 高考
  • 英语
  • 考研
  • 四六级
  • 单元
  • 节日
  • 母爱
  • 诚信
  • 父爱
  • 环保
  • 家庭
  • 感动
  • 成长
  • 感恩
  • 梦想
  • 爱国
  • 写景
  • 写人
  • 叙事
  • 状物
  • 议论
  • 说明
  • 抒情
  • 观后感
  • 诗歌
  • 读后感
  • 想象
  • 素材
  • 名言
  • 段落
  • 哲理
  • 诗词
  • 成语
  • 赏析
  • 基础
  • 演练
  • 教学
  • 当前位置: 天一资源网 > 万字 正文

    一万字检讨书

    时间:2021-01-07 11:31:41 来源:天一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天一资源网手机站

    尊敬的王辅导员:

    您好!

    今天我怀着十二万分的愧疚以及十二万分的懊悔严肃的对于我运动会前旷课一事,做出严厉地批评,并向您表示我对旷课这种恶劣行为的深痛恶觉以及不再旷课的决心。

    这次旷课虽然有着一定客观上的原因,但更多的是我主观上犯了很多错误。因为要看病,所以我打算在运动会期间回家。当我在星期四下午坐上回家的列车时,却看到学校的运动会不再如期举行,星期五照常上课的消息。当时我抱着侥幸心理,认为星期五的课可以蒙混过关并没有放在心上,如果真的让我就这样混过去,那么也许我会一步步地继续堕落下去,犯下更大的错误。但是敬业负责的辅导员看出了很多不求上进的同学的心思,特意过来点名,这让我及时地在错误的道路上止步。虽然确实有些小情绪,但其实非常感谢辅导员。

    身为一名学生,我们的职责就是要好好学习,顺利完成自己的学业,将来为人民、为祖国做出尽自己所能的贡献。可这一切的前提是要认真的听课,而我 却逃课。我错了,通过在家里的反省,我知道我所做的是多么愚蠢的一件事。

    首先,我没有履行一个学生应该履行的 义务——认真听课;
    其次,我辜负了老师、家人对我的期望,老师希望我们能够顺利完成学业,成为栋梁之才,家 人希望我们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完成一个作为家长的职责,我没有好好的干,只是任性的选择自己所谓“自主”的 生活,现在看来,这是一种很自私的做法,对不起家人,对不起老师,在此向我的老师以及我的家人道歉;
    最后, 我觉得逃课是对自己不负责,经过了高中的艰辛,终于考到了大学,虽然这个大学不怎么样,可是瘦死的马比驴大。

    来到大学是为了什么,当然就是为了能够更好的深造,可是我却逃课,我没有珍惜我的心血和汗水换来的学习机会, 而是浪费,不,应该说是挥霍了这次难得的机会。

    我错了,我对我曾经的努力道歉,希望日后的努力能够弥补我的 过错 对于我的辅导员王老师我表示深深的歉意,对不起,令您失望了,您在第一次见我们的时候就告诫我们要好好 学习,而且一再强调不要迟到,不要旷课,不要作弊。

    我没有做到,我逃课了,我犯错误了,我想向我的王老师 说声对不起,我没有做到您事先的规定,我违反了纪律。这次逃课,想必给王老师带来了不少的麻烦,据说有很多同学没有去,这多伤人心啊。或许这次逃课使您更加的忙碌,身为一名大学生,还 像个小学生一样令辅导员费心,真是抱歉,对不起王老师,我做错了事,希望您原谅。原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 为您争光,可是我给您带来的确是耻辱,作为我的辅导员,我却给您抹黑了,对不起,我尊敬的王老师。

    如今,大错既成,我深深懊悔不已。我深刻的检讨,认为在本人的思想中已深藏了致命的错误:思想觉悟不高, 本人对他人的尊重不够,对重要事项重视程度严重不足,平时生活作风散漫。

    我辜负了您的一番心血,事无巨细。见微知著,由小及大,我作为一名大学生而且是班委却有事不请假,给全班作了坏榜样 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对于我逃课的事情,所造成的严重后果我做了深刻的反思:

    1、像这样有事没请假,让老师担心我的安全。本应按时出现的我未能按时出现,试问这怎么不会让平时十分 关心每一个学生的老师担心。而这样的担心很可能让老师上课工作分心,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2、在同学们中间造成了不良的影响,由于我一个人的逃课,有可能激发一个欲逃课的同学的坚定决心,影响 班级纪律性,也是对别的同学的父母的不负责。

    3、影响个人综合水平的提高,使自身在本能提高的条件下未能提高。如今错已铸成,我深感懊悔,深刻检讨 自己的错误。

    4、思想觉悟不高,对错误的认识不足,试想如果当时我就认识到此事的严重性,错误就不可能发生。

    总之之所有的问题都归咎于我还为能达到一个现代大学生应具有的认识问题水平,未能对老师的辛勤劳动作出回 报。

    由于以前也发生过此类状况,受到了老师的批评,所以这些心里十分的难受,觉得辜负了老师对自己的谆谆教导,浪费了老师的精力和时间,我实在是不该,此次的反省尤为深刻,使我觉得改正错误是件刻不容缓的事情,经过几个小时的深思,我决定以以下的行为向老师表达自己认错的决心:

    1、向老师认错,写检查书。既然自己已经犯了错,我就应该去面对,要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避免以后犯同样的错误。

    2、提高纪律性。我应该认真学习学校的校规校纪,并且做到自觉遵守。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有事应该先向老师请假。

    3.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对各门课程都应该引起重视,并且要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作风。

    4.‘学会正确处理问题。以后遇到事情需要冷静的处理,凡事需要三思而后行,多角度的权衡利弊,不能再像以前一样冲动行事,这一点对于自己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是很重要的。

    5、制定学习计划,认真克服生活懒散、粗心大意的缺点,努力将期考考好,以好成绩来弥补我的过错。

    我越来越清晰地感觉到自己所犯的错误的严重性,为此,我一定会在以后的一年里更严格地要求自己,在认真 完成作业地同时,使自己的言行都与一个现代大学生相符合。守时是一种美德。懂得珍惜时间的人,不仅仅要注意不浪费自己的时间,也要时时注意不能够白白浪费别人的 时间。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就是让自己无论在做什么事的时候都能够轻松应对、游刃有余。一个守时的人,必将获 得别人的尊重。

    作为一个大学生,虽然不能和伟人相比,可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 向往之。只有不断的学习这些伟人的优秀品质,不断充实提高自己,才能达到一个合格的现代知识青年和优秀大学 生的标准。

    寒窗苦读十二载,我们很幸运地通过了高考的独木桥,踏入宁静的大学校园,从此再也没有人向高中老师那样 来时刻督促自己的学习。就我之拙见,一部分缺乏自我约束力的同学开始松懈,上课在这部分学生心中已不再是主 要部分,他们认为一些课程平时听不听也无关紧要,只需在考试前打一下突击战,很多人甚至觉得不逃课、挂科的大学不是完整的大学。于是在平时的学习中就放低了要 求,以一种“六十分万岁,多一分浪费”的消极心态去应付考试,并认为考前一个月的备考时间就足矣,平时上课 简直就是蹉跎岁月。取而代之的却是上网玩游戏、聊天、看视频,有的甚至上网成瘾,不能自拔。还有的同学因本专业的就 业形势不看好,从而盲目地认为学好课堂知识对于自己的前途没什么用处,逃课也就成了家常便饭。如此种种,不 一而论,所以逃课现象不但经久不衰,而且有愈演愈烈的态势。在一些同学眼里,逃课成为了一种“潮流”,逃课 是“大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这样带来了怎样的结果呢?有多少同学在考试前夕几近疯狂的挑灯 夜战,致使身心劳顿,但是仍难免挂科的窘境;
    有多少同学在“逃”了四年大学后,因拿不到毕业证或学位证而忧 心忡忡。

    在这个宽松自由的校园环境中,我们倡导批判,张扬个性,然而我们应该牢记“无规矩不成方圆”的古 训,纪律的存在有着它的必要性。我深刻认识到,理论课再无聊, 我也不能去做其他事情,因为这样是对老师的不尊重,就象老师上课接电话一样是不允许的.这门课再没用,我也不 能逃课,因为革命尚未成功,不打好基础怎么能革命.我原来一直在安慰自己,我逃课是为了去看病,为了更好地学习,但我犯了很大的错误,我完全可以打电话跟老师请假,相信如果有正当的理由,诚恳的态度,那么老师也会允许偶尔的事假。对于上课,不管我是不想去,还是老师讲课讲得不好,我都应义不容辞的去上他的课。如果实在去不了应该事先请假。然而,我没有尽职尽 责地去努力,导致了 星期五不该发生的事发生了。这一方面说明了我学习工作不够努力,另一方面,也说明我 对此项工作认识不够。

    我这次拖了辅导员的后腿,对此我深感内疚和痛心。

    我承认,为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而逃 课的的行为,我应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这同时也暴露出了我的学习不及时、不扎实、不到位,也反映出了我对 学习认识上不够重视。

    我对学习有了新的看法。

    首先,要明确学习的目的。学习不仅是一个丰富自己知识的过程,同时也考察一个人对知识是否尊重,是否有 毅力。学习是一个过程,我以前总是认为学习是一个状态,就是最后考试的过于不过,现在看来很是幼稚,因为学 习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我自己,我来大学的目的不正是要学习更多的知识吗,因为知识来的太容易,像是摆在 我面前的午餐,而我却没有好好的珍惜,为自己的这种龌龊做法不齿。为什么我有这样的机会,就是因为父母的辛 苦劳作和自己昔日的努力,我应该惜之如金才对,而我却逃了课,放弃了这些宝贵的知识,我错了,从今后,我会 充分利用大学这次机会,认真学习的。

    其次,学习要坚持不懈,不能中断。同学习是个 过程,贵在坚持,如果能够坚持下去,一定可以通过一切难关,相信滴水穿石的力量,绳锯木断的毅力。身为一个 学生,如果我不能够在学习上做到坚持不懈,那我将来进入了社会,也不会是一个敬业的工人。问题的根源就是我 自己的懒惰,我会用最短的时间来克服我的弱点。

    最后,对知识要有渴求欲。来上大学与在家自学的唯一不同就是在大学里有很多的老师给我讲解,如果不用上 课,那上大学就失去了意义。我对人生有了新的认识。万丈高楼平地起,水积成洋,沙积成塔,知识是学出来的,学问是 上课出来的。现在我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打算今后改正坏毛病,调整好心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短短的一篇检讨书,不能表述我对我自己的谴责,更多的责骂,深埋在我的心里。我错了,我逃课了。我错了, 我不该逃的。但是,浪子回头金不换。我希望老师能给我改过重新做人的机会。老师能给我改过的机会,我会化悔 恨为力量,努力地上课、上课、再上课。

    检讨只是一份死物,纸上谈兵人人会,但改正错误不是靠写检讨,而是靠实际行动!只有 认认真真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才能改正错误。改正错误需要一个过程,而这份检讨将是我的一个监督,一个警钟,监督我脚踏实地地改正所犯的错误!望老师能念在我认识深刻的份上,从轻处理。我一定用行动来证明自己,不辜负老师们的一片苦心。

    尊敬的马老师:
    您好!此刻我严肃的对我于周末教育逃课一事,做出严厉的批评。身为一名学生,我们的职责就是要好好 学习,顺利完成自己的学业,将来为人民、为祖国做出尽自己所能的贡献。可这一切的前提是要认真的听课,而我 却逃课。我错了,通过老师的教导,我知道我所做的是多么愚蠢的一件事,首先,我没有履行一个学生应该履行的 义务——认真听课;
    其次,我辜负了老师、家人对我的期望,老师希望我们能够顺利完成学业,成为栋梁之才,家 人希望我们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完成一个作为家长的职责,我没有好好的干,只是任性的选择自己所谓“自主”的 生活,现在看来,这是一种很自私的做法,对不起家人,对不起老师,在此向我的老师以及我的家人道歉;
    最后, 我觉得逃课是对自己不负责,经过了高中的艰辛,终于考到了大学,虽然这个大学不怎么样,可是瘦死的马比驴大。

    来到大学是为了什么,当然就是为了能够更好的深造,可是我却逃课,我没有珍惜我的心血和汗水换来的学习机会, 而是浪费,不,应该说是挥霍了这次难得的机会,我错了,我对我曾经的努力道歉,希望日后的努力能够弥补我的 过错 对于我的辅导员马老师我表示深深的歉意,对不起,令您失望了,您在第一次见我们的时候就告诫我们要好好 学习,而且一再强调不要迟到,不要旷课,不要作弊。

    我没有做到,我逃课了,我犯错误了,我想向我的马老师 说声对不起,我没有做到您事先的规定,我违反了纪律。这次逃课,想必给马老师带来了不少的麻烦,据说有超过 一半的人没有去,这多伤人心啊。从来就没有见老马清闲过,或许这次逃课使您更加的忙碌,身为一名大学生,还 像个小学生一样令辅导员费心,真是抱歉,对不起马老师,我做错了事,希望您原谅。原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 为您争光,可是我给您带来的确是耻辱,作为我的辅导员,我却给您抹黑了,对不起,我尊敬的马老师。

    如今,大错既成,我深深懊悔不已。我深刻的检讨,认为在本人的思想中已深藏了致命的错误:思想觉悟不高, 本人对他人的尊重不够,对重要事项重视程度严重不足,平时生活作风散漫。

    我辜负了您的一番心血,事无巨细。见微知著,由小及大,我作为一名大学生有事不请假,给全班作了坏榜样 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对于我逃课的事情,所造成的严重后果我做了深刻的反思:

    1、像这样有事没请假,让老师担心我的安全。本应按时出现的我未能按时出现,试问这怎么不会让平时十分 关心每一个学生的老师担心。而这样的担心很可能让老师上课工作分心,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2、在同学们中间造成了不良的影响,由于我一个人的逃课,有可能激发一个欲逃课的同学的坚定决心,影响 班级纪律性,也是对别的同学的父母的不负责。

    3、影响个人综合水平的提高,使自身在本能提高的条件下未能提高。如今错已铸成,我深感懊悔,深刻检讨 自己的错误。

    4、思想觉悟不高,对错误的认识不足,试想如果当时我就认识到此事的严重性,错误就不可能发生。 之所有的问题都归咎于我还为能达到一个现代大学生应具有的认识问题水平,未能对老师的辛勤劳动作出回 报,我越来越清晰的感觉到自己所犯的错误的严重性,为此,我一定会在以后的一年里更严格地要求自己,在认真 完成作业地同时,使自己的言行都与一个现代大学生相符合。

    说到这里我想到了一个深深触动我的故事,德国哲学家康德是一个十分守时的人。他认为无论是对老朋友还是 对陌生人,守时都是一种美德,代表着礼貌和信誉。

    1779 年,他想要去一个名叫珀芬的小镇拜访他的一位老朋友威廉先生。于是,他写了信给威廉,说自己将会在 3 月5 日上午11 点钟之前到达那里。威廉回信表示热烈的欢迎。

    康德3 月4 日就到达了珀芬小镇,为了能够在约定的时间到达威廉先生那里,他第二天一早就租了一辆马车赶 往威廉先生的家。威廉先生住在一个离小镇十几英里远的农场里。而小镇和农场之间,隔着一条河。康德需要从桥 上穿过去。但马车来到河边时,车夫停了下来,对车上的康德说:“先生,对不起,我们过不了河了,桥坏了,再 往前走很危险。” 康德只好从马车上下来,看看从中间断裂的桥,他知道确实不能走了。此时正是初春时节,河虽然不宽,但河 水很深。康德看看时间,已经10 点多了,他焦急地问:“附近还有没有别的桥?” 车夫回答:“有,先生。在上游的地方还有一座桥,离这里大概有 6 英里。”康德问:“如果我们从那座桥上过 去,以平常的速度多长时间能够到达农场?”“最快也得 40 分钟。”车夫回答。这样康德先生就赶不上约好的时间 了。

    于是,他跑到附近的一座破旧的农舍旁边,对主人说:“请问您这间房子肯不肯出售?”农妇听了他的话,很 吃惊的说:“我的房子又破又旧,而且地段也不好,你买这座房子干什么?”“你不用管我有什么用,你只要告诉我 你愿不愿意卖?”“当然愿意,200 法郎就可以。” 康德先生毫不犹豫地付了钱,对农妇说:“如果您能够从房子上拆一些木头,在20 分钟内修好这座桥,我就把 房子还给你。”农妇再次感到吃惊,但还是把自己的儿子叫来,及时修好了那座桥。

    马车终于平安地过了桥。10 点50 分的时候,康德准时来到了老朋友威廉的房门前。一直等候在门口的老朋友 看到康德,大笑着说:“亲爱的朋友,你还像原来一样准时啊。” 康德和老朋友度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但是他对于为了准时过桥而买下房子、拆下木头修桥的过程却丝毫没有 提及。后来,威廉先生还是从那位农妇那里知道了这件事,他专门写信给康德说:老朋友之间的约会大可不必如此 煞费苦心,即使晚一些也是可以原谅的,更何况是遇到了意外呢。但是康德却坚持认为守时是必须的,不管是对老 朋友还是陌生人。

    守时是一种美德。懂得珍惜时间的人,不仅仅要注意不浪费自己的时间,也要时时注意不能够白白浪费别人的 时间。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就是让自己无论在做什么事的时候都能够轻松应对、游刃有余。一个守时的人,必将获 得别人的尊重。

    作为一个大学生,虽然不能和康德这样的伟人相比,可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 向往之。只有不断的学习这些伟人的优秀品质,不断充实提高自己,才能达到一个合格的现代知识青年和优秀大学 生的标准。

    为了深刻认识错误我从各方面分析了大学生逃课的原因 (一).由于就业压力的加大许多大学生的行为带有很强的盲目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盲目考证,时下,大学生以证书增加就业的筹码,逃课学习其它知识,出现了校园“考 证热”。

    (二)毕业生盲目考研,考研已成为一种校园时尚,但大多数考研生只是为了回避就业,在调查中,考研学生的 92% 只是为了回避就业。

    (三)毕业生盲目提前离校找工作,造成了毕业生逃课率奇高的现象,竟占到了毕业生逃课人数的89%。

    (四)盲目放弃。专科生与一些冷门专业就业率低,大四毕业生对此失去信心,自暴自弃,只能通过网络游戏、睡觉、打牌来消遣时间。

    (五)大学的授课形式呆板,多用口述加存文本的课件展示授课内容.没有吸引学生兴趣的知识的元素.许多老师一本 授课笔记可以传授很多代,内容跟不上时代,形式单一.学生觉得学了很没有用.(六)是学生的业余工作.许多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打工赚钱,当工作与学习冲突时便逃课打工.在物质化的今天许多 大学生觉得金钱的吸引力远远大于课堂.即使后者的潜在优势更大一些但很多大学生还是会选择前者.当然,有很多 大学生的家庭比较贫困,由于目前的社会求助系统还不完善打工也是生活所迫.(七)有的公司要求不严,追求公司的利益暗示学生逃课.(八)目前校园不良之风盛行.为了逃避选修课,个别学生选择了代理上课的方式。于是便有了“校园代理”的出现。

    这无疑给逃课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好机会! (九)便有点盲从了,根本没有特别的原因,却想顺一顺这股“潮流”,好像不逃课便显不出他的能耐似的。

    (十)高校扩招后,大学生增多而高校教室紧张,也是造成大学生逃课的原因之一。

    (十一)大学生恋爱现象已经很普遍,不乏有很多大学生为了谈恋爱而逃课,特别是异地恋者,难得聚一次,缺个十来 天也是常有的.一些老师的课缺乏“可听性”。虽然发达的现代科技在教学方式上帮了老师们大忙,但从本质上来说是“换汤 不换药”,多数老师的讲授方式没有任何创新,仍是旧的那一套:照本宣科。讲授的内容也毫无新颖性、趣味性, 教材永远是多年前的那一本,上面的理论要么早已过时,要么对学生以后的工作毫无用处,根本无法吸引学生,更 谈不上激起学生们想听下去的欲望。更有甚者,一些老师注意力集中在其他方面,自己就把上课不当回事。如今, 同行竞争也已渗透到高校老师之间,评职称,获得奖金和补贴,争取更多的科研经费等现实利益,与老师的学术成 果直接挂钩,导致一些人只顾埋头忙于自己的“科研”而忽略了肩上另一项重要使命———教书育人。当他们把大 量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科研”甚至是赚外快之中时,其讲课水平急剧下降,教学生命行将枯萎也就是必然的了。学 生们宁愿自习,也不愿浪费时间去听那些乏味的课。

    教学安排的不合理也是学生逃课的主因。课程排得满满的,学生没有自己的时间学习和实践,不能发挥自 己的爱好,即使有时间看书也不想看了,因为在学校里整天对着书本自然会产生排斥心理。正如任继愈先生说的那 样“跟蒸包子一样一屉一屉的,出来一个模样,这样不会出人才,有人才也被埋没掉了。”长此以往,学生将被训 练为一台快速被动接受大量信息的机器。这是我们主流教育的大缺陷。

    对于以上不良现象,令我深思:大学生逃课,是一种迫于诸多外界原因、不由自主、还是我们意识的淡薄的现 象?当然我们也要承认,一些同学为了社会实践活动被迫逃课,我们也要承认,当前的高校教育体制也存在着它的 某些弊端。然而,细思量,更多一部分同学是什么原因呢?主要的原因是不是出在我们本身呢? 寒窗苦读十二载,我们很幸运地通过了高考的独木桥,踏入宁静的大学校园,从此再也没有人向高中老师那样 来时刻督促自己的学习。就我之拙见,一部分缺乏自我约束力的同学开始松懈,上课在这部分学生心中已不再是主 要部分,他们认为一些课程平时听不听也无关紧要,只需在考试前打一下突击战。于是在平时的学习中就放低了要 求,以一种“六十分万岁,多一分浪费”的消极心态去应付考试,并认为考前一个月的备考时间就足矣,平时上课 简直就是蹉跎岁月。取而代之的却是上网玩游戏、聊天,有的甚至上网成瘾,不能自拔。还有的同学因本专业的就 业形势不看好,从而盲目地认为学好课堂知识对于自己的前途没什么用处,逃课也就成了家常便饭。如此种种,不 一而论,所以逃课现象不但经久不衰,而且有愈演愈烈的态势。在一些同学眼里,逃课成为了一种“潮流”,逃课 是“大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这样带来了怎样的结果呢?有多少同学在考试前夕几近疯狂的挑灯 夜战,致使身心劳顿,但是仍难免挂科的窘境;
    有多少同学在“逃”了四年大学后,因拿不到毕业证或学位证而忧 心忡忡。我认为,学生逃课主要原因之一是上课时心情浮躁,内心空虚,不知道学了这些课程有什么实际用处,对 于未来没有明确的方向,久而久之,逃课便成了恶性循环。

    逃课事小,但其折射的现状事大。它反映到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上,令人反省深思:一度以天之骄子自称的 当代大学生,被称为祖国的栋梁和未来的希望。大学生无合理原因逃课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对知识的藐视,是自我约 束能力缺乏的具体表现,如果任意放纵这种行为,到最后学校向社会输送的只能是有文凭的“假”大学生,而不是 有着良好知识底蕴和素质且诚信的社会建设生力军。纵“气有浩然,学无止境”,此时我们能够问心无愧地说出这 一句话吗?在这个宽松自由的校园环境中,我们倡导批判,张扬个性,然而我们应该牢记“无规矩不成方圆”的古 训,纪律的存在有着它的必要性。

    我突然明白了一个“做人”的道理,就是在人的一生中,做一个“好人”,和做一个“伟人”是有区别的。对 一个人来说,做一个“好人”是比较容易的,而做一个“伟人”则往往是比较困难的。

    中国古代哲学关于“中庸”的思想,讲的是关于“做人”的道理。是说“做人”要讲究分寸,掌握火候,不要 太过,要适可而止,要公允中正,不偏不倚,要做到“正好”。这就是说,“做人”要遵循一定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 范,以规范为尺度、为标准,把自己的行为限定在一定的规范之内,不要超出这些规范,把一切都做的“正好”。

    当然,这个度也是不容易把握的。但是,我想任何规范都是对于“常人”而言的,它适合做一个“常人”、一个“好 人”,而不适合做一个“伟人”。

    “中庸”的思想是适合于教育的,它教导人们要做一个“好人”,而不是做一个“伟人”。做“好人”,就要规 规矩矩,遵法守纪,不要超越社会法度。而做“伟人”就不一样了,永远在一个社会法度之内做人,是难以成为“伟 人”的。

    “伟人”和“好人”的区别,并不在于规矩的约束。“伟人”并不限于规矩的约束,他既遵循一定的社会法度 的约束,又要超出这些法度,做出“自己”。只有做出“自己”,超越“常人”,才能成为“伟人”。在一定程度上可 以说,“伟人”的做人方式,就是正人君子加流氓,就是介于正人君子和“流氓”之间。该要面子时要面子,这就 是正人君子的面貌;
    该出手时就出手,不要面子,不择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这就是“流氓”的面孔。“常人”、“好人”只能做到前者,做一个正人君子,而不能做一个“流氓”。“伟人”既能做到正人君子,又能做到“流氓”。

    “伟人”是处于“好人”和“恶人”之间的,是超越了“好人”和“恶人”的人,是集“好人”与“恶人”的品质 于一身的人。我们现在的目标不应该好高骛远,要踏踏实实的做一个“好人”。

    高校扩招以来,伴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青年学子有机会步入理想中的大学校园,实现青春的梦想。

    但大学却并非一些人心目中的殿堂,当不少大学生感受到大学所带来的压力时,彷徨和困惑接踵而至。此时,逃课 成了他们逃避现实的方法之一。

    针对以上种种原因,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对学校来说,搞好教学设施的配置,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允许在校生重新选择喜爱的专业.调整 课程安排,使学生感到自己学到的东西很有用,而不是在浪费时间.不要把重要的东西都留到大三大四才教,学生的 心理是难以接受的,现实的生活让他们也没有精力再安心的学.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建立一些可供学生实习的地方.增进知识的应用.让他们感到学习是很有用的.对学生的生活多给予关心和帮助,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尤其是爱情 观的教育.(二).老师应该使本学科的知识与时俱进,多与学生沟通交流.不要只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上课的形式多样化.提 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三).学生应加强自身素质,爱学习,追求知识.不盲目的考证书.严于律己.谈文明的恋爱.把社会实践和学习的 关系处理好.做合格的大学生! 现在的情况下,学校应鼓励学生合理安排时间,自主学习,把有限的时间用在对自己更有意义与价值的事情上。

    大学教育本来就应把重点放在自学上,老师提出要求,学生怎么学是学生的事,但一定要出成果。不要一味进行灌 输,而应积极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大学教育应注重学生性格及兴趣爱好的多样性。生物界的多样性造就 了生态系统的平衡;
    同样道理,只有由各种各样性格特征的成员来构成社会时,社会这一有机系统才能达到稳固平 衡。我们的主流教育应转变,让学生学会比较,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自主选择。这种对于权利的珍视,对于选择性 的学习,对于自我的认同,远远比被动接受,比一味灌输,比坐享其成,比主流教育所教导的争强好胜、所谓“勇 夺第一”更重要,也更有价值。

    下面谈谈我对检讨的认识。

    随着 21 世纪时期的到来,许多历史痕迹都将逐渐消逝,然而只有具思维的物体在流转的岁月中留有自生而来 的思维。一直以来,检讨与自我检讨都是人们对自身素质提高的一个必要方法。外面的花花世界通常将人们本身发 自内心深处的那些感觉朦上了一层层的面纱,人们只有不停的进行检讨及自我检讨才能将造成假象面纱掀开,真正 的实质才得以体现,才不致于使人在假象中得出错误的结果。因此,在这里有必要去浅谈一下检讨与自我检讨。

    检讨与自我检讨是一个循环的过程。一切有逻辑思维的物体都是通过检讨与自我检讨而得到进化或进步,动 物界中的动物学习生存的本领就是一个检讨与自我检讨的过程。检讨与自我检讨都必须要先产生一个实体才能对这 个实体的过往经历的结果进行分析,然后得出总结,再将总结出来的具体问题进行优化及改进,最后推算出正确寻 找真实结果的方法。由于有这些次序中的概念,往往检讨与自我检讨都会在先行动,然后再得到解决方法或经验。

    检讨与自我检讨在定义上可以解释为对过往经验的分析、总结过程,现实中人们只是犯错误的认为它只是表示 对一个失败经验的分析及总结过程,但成功经验的分析总结过程人们却忽略了。往往人们会认为过往成功的经历就 不用进行检讨与自我检讨,其实这是极错误及危险地步向灭亡的想法。因为唯物论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成功 的结果往往冲昏了人们对成功过程中实施方法的总结经验,没了这个总结经验,人们在下一次实践中就等于每次都 是只靠盲目探索而取得成果,这往往是最危险的方法,最终会误导人们处事方法而步向灭亡的深渊。

    由于检讨与自我检讨是一个循环不断的过程,每一个检讨与自我检讨本身也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其经历及结果 也将产生下一个检讨与自我检讨,下一个检讨与自我检讨的结论往往是一个最新的行动指引。检讨与自我检讨因此 具有周期性,一切具有思维的物质自产生至灭亡的过程中,检讨与自我检讨的周期越短,进化的阶跃就越大,往往 它是一个傅立叶级数方程,越往前执行一个周期,下一次的波幅就会收窄,频率也因此而加密。

    其次,检讨与自我检讨由于是一个过程,所以结论在逻辑领域中也存在真或假的定性,但这一个结论的定性不 会对检讨与自我检讨的过程产生一个阴影,因为综上所述在得出每个结论之后,无论怎样都必须要进行经验的分析 与总结,所以这个定性并不影响下一次检讨与自我检讨的出现。

    检讨是由一切具有思维的物质去执行,自我检讨则只是由自我思维的物质本身去执行。检讨与自我检讨中,自 我检讨是检讨的一个真子集,因此,忽略自我检讨本身,非自我检讨在检讨中往往有可能是一个空子集,当这种情 况出现的时候,自我检讨的存在就是唯一为防止步向灭亡而提出最新行动指引的最后一道防线。这个关键性往往给 自我思维物质带来进化的希望与生机。

    当检讨不出现时,自我检讨的关键主导是具有自我检讨能力的思维物质本身,而且这个思维物质往往会在检 讨不出现的时候,也将自我检讨的警惕性同迫切性如同只是看到成功一面而忽略存在失败漏洞那样大大降低,从而 增加步向灭亡的危险性。

    总结以上论述,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具有自我思维的物质都必须要进行周期性的检讨与自我检讨,从而为下一次 行动提供回避灭亡的行动指引。

    有时候人们会问:大学生为何如此喜欢逃课?家长和老师们总是习惯于用传统眼光来看待逃课现象,认为学生 通常是因为贪玩才逃课的,很自然地会把逃课定义为一种不良行为。可惜时代在变,对大学校园中的逃课现象再也 不能如此轻易地盖棺定论了。我是一个大学生,我认为大学生的逃课行为折射出当今高校教学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 的问题。

    在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下,怎么能有逃课这种无组织纪律,个人英雄作风的表现.我深刻认识到,理论课再无聊, 我也不能去做其他事情,因为这样是对老师的不尊重,就象老师上课接电话一样是不允许的.这门课再没用,我也不 能逃课,因为革命尚未成功,不打好基础怎么能革命.就像教授不上课去开公司一样是不允许的.我原来一直在安慰自己,我逃课是为了去充实自己,提高自己,我发现我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我是学生,本职工 作没做好怎么能去提高自己呢?这显然是不对的.逃课的人是没有出息的,是没有前途的.你不能因为自己的想法而去做事情,这在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校园里是 明显不对的.鲁迅先生认为天才就是勤奋,他自己的成功,不过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了学习和工作上罢了。他不赞成 那种空耗时间的人。他对自己的时间极其吝啬,一分一秒都不愿白白流失。他把时间比作海绵里的水,总是尽力去 挤。人的生命也就是从生到死这一段时间的总和。所以说,鲁迅先生对时间的比喻,道出了生命的真谛,一个“挤” 字道出了生命的价值,生命的意义。若一辈子总是悠悠晃晃,无所作为,生命还有什么价值可言!若对时间没有“挤” 的精神,想成就一番事业,岂不是懒汉做美梦——空想一场而已。有志者惜时如金,无志者空活百岁。不善挤时间 的人,很难说他有什么宏图大志。学会平衡时间,才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比尔盖茨为什么是世界首富,因为他不是逃课的人,他只是辍学而已.看看,要取得那么大的成就,你就不能逃课, 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打好基础.那么为什么盖茨不是宇宙首富呢?很简单嘛,因为他辍学了,一个辍学的人怎么可能 成为宇宙首富.同是辍学的人,迈克戴尔为什么不是世界首富?这也很简单嘛,因为他在大学期间经常逃课,他的理论基础知识 不够扎实,没有深刻理解自己做为学生的本职工作是学习,而不是在大学里进行肮脏的资本交易.看看,这个人现在 是世界第一大剥削人民的电脑公司的董事长兼 CEO.大家不能买戴尔的电脑,逃课的人理论知识不扎实,卖的东西是 没有安全感的.逃课人的电脑有什么可买的? 学校既然开了这门课,就有它存在的道理,我没弄明白这个道理那是因为我智商太低了.小小的汇集才能庞大.知识都是学出来的,学问肯定是上课上出来的.我不能因为要自学其他东西就不去上学校的课,我错了,我逃课是很 不对的.因为现在看着没用,但是到我工作时就会发现,原来这些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学校里面都讲过,怪就怪我逃课 没有在学校里面弄明白.我浪费了宝贵的资源,给我们伟大的政府造成了损失,这是不可原谅的.对于上课,不管我是不想去,还是老师讲课讲得不好,我都应义不容辞的去上他的课。

    然而,我没有尽职尽 责地去努力,导致了 5 月 21 日不该发生的事发生了。这一方面说明了我学习工作不够努力,另一方面,也说明我 对此项工作认识不够。

    我这次拖了辅导员的后腿,对此我深感内疚和痛心。

    我承认,为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而逃 课的的行为,我应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这同时也暴露出了我的学习不及时、不扎实、不到位,也反映出了我对 学习认识上不够重视。

    我对学习有了新的看法。

    首先,要明确学习的目的。学习不仅是一个丰富自己知识的过程,同时也考察一个人对知识是否尊重,是否有 毅力。学习是一个过程,我以前总是认为学习是一个状态,就是最后考试的过于不过,现在看来很是幼稚,因为学 习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我自己,我来大学的目的不正是要学习更多的知识吗,因为知识来的太容易,像是摆在 我面前的午餐,而我却没有好好的珍惜,为自己的这种龌龊做法不齿。为什么我有这样的机会,就是因为父母的辛 苦劳作和自己昔日的努力,我应该惜之如金才对,而我却逃了课,放弃了这些宝贵的知识,我错了,从今后,我会 充分利用大学这次机会,认真学习的。

    其次,学习要坚持不懈,不能中断。孟子年幼时一次因为贪玩而没有上学,他母亲知道后非常生气,用剪刀割 断正在织布的织线,并告诉孟子:“你放弃学业像我剪断布线,一个人要专心读书,才会有知识,如果现在不用功 读书,将来就一事无成。孟子之所以能够成为大学者,成为墨家的代表人物,与他年幼时的教育有关。同时我也学 到了,学习不可以中断,不可以放弃,我对有些科目已经落后了很多,可是我没有继续努力下去,而是自甘堕落, 不但没有继续认真听课,反而是逃课,我错了,我认识到了我的错误,我这是对知识、对真理一种亵渎。学习是个 过程,贵在坚持,如果能够坚持下去,一定可以通过一切难关,相信滴水穿石的力量,绳锯木断的毅力。身为一个 学生,如果我不能够在学习上做到坚持不懈,那我将来进入了社会,也不会是一个敬业的工人。问题的根源就是我 自己的懒惰,我会用最短的时间来克服我的弱点。

    最后,对知识要有渴求欲。来上大学与在家自学的唯一不同就是在大学里有很多的老师给我讲解,如果不用上 课,那上大学就失去了意义。像高尔基说的那样,我扑到了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到了面包上。所以我也要学习他 的那种对知识的渴望欲。倘若我有他那种欲望的千分之一,相信没有什么事学不会的。

    我对人生有了新的认识。

    第一,要遵守规则。无规矩不成方圆,学生进入学校就必须遵守校规校纪,如果一个学校没有了规章纪律,那 学校就会没有秩序,乱作一团,我没有上课,逃课了,违反了学校的制度,没有遵循规则,应该受到惩罚。因为在 大学里,学校给我了教训,老师给了我教导,令我学会了这条道理,避免我在进入社会后遭到类似的情况,犯类似 的错误,提前给我打下了预防针,感谢老师的良苦用心,感谢老师对我的照顾,我知道自己错了,我将痛改前非, 重新做一个好学生。

    第二,学会思考。人和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会思考,而动物不会。像逃课这种违反规章制度、浪费自己的青春、愧对于父母的事,我居然做了出来,我都想质问自己有没有大脑,这次犯错,令我感悟很深,今后我会认真对待每 次选择,学会思考,不在犯这种低级错误了。

    万丈高楼平地起,水积成洋,沙积成塔,知识是学出来的,学问是 上课出来的。现在我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打算今后改正坏毛病,调整好心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短短的一篇检讨书,不能表述我对我自己的谴责,更多的责骂,深埋在我的心里。我错了,我逃课了。我错了, 我不该逃的。但是,浪子回头金不换。我希望老师能给我改过重新做人的机会。老师能给我改过的机会,我会化悔 恨为力量,努力地上课、上课、再上课。

    尊敬的老师您好!在此我怀着万分沉重的心情向你做出深刻的检讨。以前的检讨,班里的老师批评我不够深刻,没有触及灵魂深处。为此,我首先重新学习了《学生守则》,一条条地对照检查,我严重违反了很多条,真是晚节不保。我早就有了深切感悟,痛定思痛过后我决定洗心革面,立志从新做人。

    通过这几教训我明白了不管有任何理由,逃课是错的。

    就算是在寝室忙者做题,逃课是错的。

    就算是给学院作贡献,逃课是错的。

    就算为了看火炬,逃课是错的。

    今天,我怀着愧疚和懊悔给您写下这份检讨书,以向您表示我对逃课这种不良行为的深刻认识以及再也不逃课的决心.

    学生主要任务是学习,就像老师忙着点名一样,本职工作不做好,还有什么理由?逃课是错的。所以我应该检讨!

    其实我真的不想旷课,我也知道自己不对了,不信我说给你看,因为我写好检讨书了。

    守时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是当代大学生理应具备的品质,是……。我旷课一天课,那可是一天的课,反映出来了不少问题!

    这不能成为我旷课的理由。鲁迅先生说过……歌德也说……我们只有认真反思,寻找错误后面的深刻根源,认清问题的本质,才能给集体和自己一个交待,从而得以进步。

    古往今来,多少开明之士……

    比如春秋时期,有个叫李离的司法官,……。李离就这样死了,在他面前,我岂能不惭愧,恨不得替他受了这一剑!

    现代社会……只有…才能……

    现在,我正处在party对我的考验之中,……party教育我们……

    旷课,决不是一件可忽略的小事!只要我们有两条腿可以走到教室开会,就没有任何借口,任何理由可以开脱!我们只有认认真真思考人生有那么多事要做,那么担子要挑,就没有理由不守时了。我相信,守时会成以我个人品格的一部分!

    早在我踏进校们,老师就已三申五令,一再强调,全校同学不得逃课.可是今天上午我还是逃了一堂老师给我们精心准备的无比生动的课,错过了一次老师呕心沥血给我们制作的知识大餐.微机是体现个人综合能力的一门课,我应当珍惜这个机会,可是我错过了,这莫过于人生的一大损失.同时,老师,您的关心也令我深深地感动,我知道少几个人上课对您来说知识有好处而没有损失的,可是您还是及时发现并教导我,令我下次不再犯.您是多么慈祥,多么伟大啊!我感激的泪水可以添满整个塔里木盆地;我因过分激动而跳跃的心可与唐山大地震相媲美;我浪女回头的决心可赛过女娲补天时的毅力.我坚决保证以后的微机课除极特别的原因我一定会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如果说把整个太平洋的水倒出来,都浇不灭我对您愤怒的火焰,那么,整个太平洋的水能全倒出来吗?不能,所以我并不恨您,所以我相信你一定能原谅我这次无意间所犯的错误,之所以说是无意间上因为我没有带鞋套,虽然这也许只是一个不假的理由,真实就是真实,事实就是我没有去上微机课,但我还是向往这样能减轻我所犯的错误的深度.

    自从上你的课以来,本人表现欠佳。诸多缺点仍像饭堂里的苍蝇一样未能完全清除,老师说过一个人不可能一下子全部改掉自己的缺点,仍会被吸引。但我觉得自己比以前努力了,未有变本加厉之势,偶有犯之,实属无奈。偷懒之心仍被我保留,迟到之类的事还是常犯,更难得的是还从未认真地旷课过,以前不幸事情的发生纯属我的职业病,不知道为什么?我老是把上课铃声当成下课铃声,而下课铃声又被我当成是饭堂要关门的信号,我病得的确很重,为此我多次到卫生科、学生处等等部门进行救治,但总是失望而归,他们都说我没得救了,但我并没有气馁,通过这次的检讨,我已经找到了问题的关键。老师能让我写检讨,说明老师还信任我,在此我对老师的高风亮节感到由衷地钦佩,真可谓是:马遇伯乐,士遇知己。

    守时守信历来被奉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炎黄子孙的为人处世原则,是个共青团员理应具备的品质,是一个学生应当有的职业道德。当代大学生应该把遵守校纪校规作为最基本的行为准则。我迟到了几分钟,旷课了几节,虽然仅仅是几分钟,几节课。可反映的问题可不少,耽误了学习的时间。当然,这不能成为我迟到的理由。鲁迅先生说过:时间就是生命,某某人也说过:时间是知识增长的道路。看来我没有看清楚脚下的路。我只有认真反思,寻找错误后面的深刻根源,认清问题的本质,才能给集体和自己一个交待,从而得以进步。

    如今,大错既成,我深深懊悔不已.深刻检讨,认为在本人的思想中已深藏了致命的错误:思想觉悟不高,本人对他人的尊重不够,以后我将对老师有更多的尊重.对重要事项重视严重不足.平时生活作风懒散,如果不是因为过于懒散也不至于如此.

    我辜负了您的一番心血,事无巨细.见微知著,由小及大,我作为一名大学生有事不请假,给全班作了坏榜样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对于我逃课的事情,所造成的严重后果我做了深刻的反思

    为了深刻认识错误我从各方面认识逃课的原因

    (一).由于就业压力的加大许多大学生的行为带有很强的盲目性.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盲目考证,时下,大学生以证书增加就业的筹码,逃课学习其它知识,出现了校园“考证热”。

    (二)毕业生盲目考研,考研已成为一种校园时尚,但大多数考研生只是为了回避就业,在调查中,考研学生的92%只是为了回避就业。

    (三)毕业生盲目提前离校找工作,造成了毕业生逃课率奇高的现象,竟占到了毕业生逃课人数的89%。

    (四)盲目放弃。专科生与一些冷门专业就业率低,大四毕业生对此失去信心,自暴自弃,只能通过网络游戏、睡觉、打牌来消遣时间。

    (五)大学的授课形式呆板,多用口述加存文本的课件展示授课内容.没有吸引学生兴趣的知识的元素.许多老师一本授课笔记可以传授很多代,内容跟不上时代,形式单一.学生觉得学了很没有用.

    (六)是学生的业余工作.许多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打工赚钱,当工作与学习冲突时便逃课打工.在物质化的今天许多大学生觉得金钱的吸引力远远大于课堂.即使后者的潜在优势更大一些但很多大学生还是会选择前者.当然,有很多大学生的家庭比较贫困,由于目前的社会求助系统还不完善打工也是生活所迫.

    (七)有的公司要求不严,追求公司的利益暗示学生逃课.

    (八)目前校园不良之风盛行.为了逃避选修课,个别学生选择了代理上课的方式。于是便有了“校园代理”的出现。这无疑给逃课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好机会!

    (九)便有点盲从了,根本没有特别的原因,却想顺一顺这股“潮流”,好像不逃课便显不出他的能耐似的。

    (十)一些任课老师和负责学生工作的负责人向记者透露,高校扩招后,大学生增多而高校教室紧张,也是造成大学生逃课的原因之一。信息来源:桂林日报2006年04月26日

    (十一)大学生恋爱现象已经很普遍,不乏有很多大学生为了谈恋爱而逃课,特别是异地恋者,难得聚一次,缺个十来天也是常有的.

    对于以上不良现象,令我们深思:大学生逃课,是一种迫于诸多外界原因、不由自主、还是我们意识的淡薄的现象?当然我们也要承认,一些同学为了社会实践活动被迫逃课,我们也要承认,当前的高校教育体制也存在着它的某些弊端:比方说少部分授课老师方言太重,致使许多外省同学听课吃力;
    授课方式单调,讲述的内容枯燥乏味,致使课堂气氛沉闷等。然而,细思量,更多一部分同学是什么原因呢?主要的原因是不是出在我们本身呢?

    寒窗苦读十二载,我们很幸运地通过了高考的独木桥,踏入宁静的大学校园,从此再也没有人向高中老师那样来时刻督促自己的学习。就笔者之拙见,一部分缺乏自我约束力的同学开始松懈,上课在这部分学生心中已不再是主要部分,他们认为一些课程平时听不听也无关紧要,只需在考试前打一下突击战。于是在平时的学习中就放低了要求,以一种 “六十分万岁,多一分浪费”的消极心态去应付考试,并认为考前一个月的备考时间就足矣,平时上课简直就是蹉跎岁月。取而代之的却是上网玩游戏、聊天,有的甚至上网成瘾,不能自拔。还有的同学因本专业的就业形势不看好,从而盲目地认为学好课堂知识对于自己的前途没什么用处,逃课也就成了家常便饭。如此种种,不一而论,所以逃课现象不但久经不衰,而且有愈演愈烈的态势。在一些同学眼里,逃课成为了一种“潮流”,逃课是“大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这样带来了怎样的结果呢?有多少同学在考试前夕几近疯狂的挑灯夜战,致使身心劳顿,但是仍难免挂科的窘境;
    有多少同学在“逃”了四年大学后,因拿不到毕业证或学位证而忧心忡忡。笔者认为,学生逃课主要原因之一是上课时心情浮躁,内心空虚,不知道学了这些课程有什么实际用处,对于未来没有明确的方向,久而久之,逃课便成了恶性循环。

    逃课事小,但其折射的现状事大。它反映到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上,令人反省深思:一度以天之骄子自称的当代大学生,被称为祖国的栋梁和未来的希望。大学生无合理原因逃课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对知识的藐视,是自我约束能力缺乏的具体表现,如果任意放纵这种行为,到最后学校向社会输送的只能是有文凭的“假”大学生,而不是有着良好知识底蕴和素质且诚信的社会建设生力军。纵“气有浩然,学无止境”,此时我们能够问心无愧地说出这一句话吗?在这个宽松自由的校园环境中,我们倡导批判,张扬个性,然而我们应该牢记“无规矩不成方圆”的古训,纪律的存在有着它的必要性。

    高校扩招以来,伴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青年学子有机会步入理想中的大学校园,实现青春的梦想。但大学却并非一些人心目中的殿堂,当不少大学生感受到大学所带来的压力时,彷徨和困惑接踵而至。此时,逃课成了他们逃避现实的方法之一。

    大学生逃课现象并不鲜见,不少大学生基于心理压力,情感因素,个人情绪以及身体不适的原因,往往将逃课作为好的对付办法。然而,区别于通常所说的逃课,另一类现象——隐性逃课,比显性逃课更普遍,且不易于发现和引起重视,很多大学生因此在不知不觉中迷失了自己。

    A.大学生隐性逃课的特点

    对隐性逃课者来说,他们往往感觉不到自己在逃课。他们身在课堂,而心在他处。一些学生表现为在课堂上睡觉;
    另一些则看小说杂志等;
    当然,聊天是很多大学生上课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他们吹牛皮,谈政治,侃足球,大到“9.11”,小到午餐吃什么;
    还有一部分学生开始对听讲饶有兴趣,但一段时间过后,思想便如脱缰的野马,一发不可收拾。这种情况危害最大,走神者一方面错过学习的好机会,倍感遗憾,另一方面又为所想之事困扰,心理压力较大。

    B.重大学生隐性逃课调查表

    受调查的97人中,仅有13人确定自己无隐性逃课情况,占13.4%。大部分表现为多种逃课方式并存,有两种方式以上者为67人,占69.1%,有三种方式以上者为39人,占40.2%。所列各种方式均有出现者竟也高达有6人,占6.2%。调查结果显示,隐性逃课比例男生高于女生,高年级高于低年级。

    C.隐性逃课的原因

    隐性逃课现象之所以在大学生中如此普遍,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部分大学生进入大学前就有隐性逃课情况出现,经历了黑色七

    (六)月,感情骤然放松,难以驾驭。

    二、不少学生本着认真听讲的思想,但却在不知不觉中走神,甚至造成思维停滞等不可收拾的局面。

    三、部分学生由于睡眠不足,因而在课堂上睡觉也不足为奇。

    四、对于小说和新闻的痴迷,使不少学生无法自控。

    五、少数教师讲课方法呆板单调,令学生厌倦,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遂聊天打发时间。

    六、不少学生对待人文课以及选修课不够重视。

    七、少数学生情绪低落时对上课自然提不起兴趣...

    造成隐性逃课现象的原因还有很多,足见这已经是一个相当严重的问题。一些老师和学生发觉后,便开始探索解决的办法。

    D.对付隐性逃课的方法

    隐性逃课危害极大,学生无法学到知识,许多大学生甚至在课堂上一直无所事事,浑浑噩噩的度过一天又一天。根据调查的结果及收集的意见,笔者建议大学生首先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摒弃“60分万岁”等错误观点,点燃学习的信念和意志。其次要远离网络游戏和其他不良因素的诱惑,找回现实中的自我。同时,本着尊师重道的思想,多向老师提建议,令老师改进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另外,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合理调整自己的心态。

    针对以上种种原因,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对学校来说,搞好教学设施的配置,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允许在校生重新选择喜爱的专业.调整课程安排,使学生感到自己学到的东西很有用,而不是在浪费时间.不要把重要的东西都留到大三大四才教,学生的心理是难以接受的,现实的生活让他们也没有精力再安心的学.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建立一些可供学生实习的地方.增进知识的应用.让他们感到学习是很有用的.对学生的生活多给予关心和帮助,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尤其是爱情观的教育.

    (二).老师应该使本学科的知识与时俱进,多与学生沟通交流.不要只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上课的形式多样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学生应加强自身素质,爱学习,追求知识.不盲目的考证书.严于律己.谈文明的恋爱.把社会实践和学习的关系处理好.做合格的大学生!

    下面谈谈我对检讨的认识。

    随着21世纪时期的到来,许多历史痕迹都将逐渐消逝,然而只有具思维的物体在流转的岁月中留有自生而来的思维。一直以来,检讨与自我检讨都是人们对自身素质提高的一个必要方法。外面的花花世界通常将人们本身发自内心深处的那些感觉朦上了一层层的面纱,人们只有不停的进行检讨及自我检讨才能将造成假象面纱掀开,真正的实质才得以体现,才不致于使人在假象中得出错误的结果。因此,在这里有必要去浅谈一下检讨与自我检讨。

    检讨与自我检讨是一个循环的过程。一切有逻辑思维的物体都是通过检讨与自我检讨而得到进化或进步,动物界中的动物学习生存的本领就是一个检讨与自我检讨的过程。检讨与自我检讨都必须要先产生一个实体才能对这个实体的过往经历的结果进行分析,然后得出总结,再将总结出来的具体问题进行优化及改进,最后推算出正确寻找真实结果的方法。由于有这些次序中的概念,往往检讨与自我检讨都会在先行动,然后再得到解决方法或经验。

    检讨与自我检讨在定义上可以解释为对过往经验的分析、总结过程,现实中人们只是犯错误的认为它只是表示对一个失败经验的分析及总结过程,但成功经验的分析总结过程人们却忽略了。往往人们会认为过往成功的经历就不用进行检讨与自我检讨,其实这是极错误及危险地步向灭亡的想法。因为唯物论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成功的结果往往冲昏了人们对成功过程中实施方法的总结经验,没了这个总结经验,人们在下一次实践中就等于每次都是只靠盲目探索而取得成果,这往往是最危险的方法,最终会误导人们处事方法而步向灭亡的深渊。

    由于检讨与自我检讨是一个循环不断的过程,每一个检讨与自我检讨本身也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其经历及结果也将产生下一个检讨与自我检讨,下一个检讨与自我检讨的结论往往是一个最新的行动指引。检讨与自我检讨因此具有周期性,一切具有思维的物质自产生至灭亡的过程中,检讨与自我检讨的周期越短,进化的阶跃就越大,往往它是一个傅立叶级数方程,越往前执行一个周期,下一次的波幅就会收窄,频率也因此而加密。

    其次,检讨与自我检讨由于是一个过程,所以结论在逻辑领域中也存在真或假的定性,但这一个结论的定性不会对检讨与自我检讨的过程产生一个阴影,因为综上所述在得出每个结论之后,无论怎样都必须要进行经验的分析与总结,所以这个定性并不影响下一次检讨与自我检讨的出现。

    检讨是由一切具有思维的物质去执行,自我检讨则只是由自我思维的物质本身去执行。检讨与自我检讨中,自我检讨是检讨的一个真子集,因此,忽略自我检讨本身,非自我检讨在检讨中往往有可能是一个空子集,当这种情况出现的时候,自我检讨的存在就是唯一为防止步向灭亡而提出最新行动指引的最后一道防线。这个关键性往往给自我思维物质带来进化的希望与生机。

    当检讨不出现时,自我检讨的关键主导是具有自我检讨能力的思维物质本身,而且这个思维物质往往会在检讨不出现的时候,也将自我检讨的警惕性同迫切性如同只是看到成功一面而忽略存在失败漏洞那样大大降低,从而增加步向灭亡的危险性。

    人们会问:大学生为何如此喜欢逃课?家长和老师们总是习惯于用传统眼光来看待逃课现象,认为学生通常是因为贪玩才逃课的,很自然地会把逃课定义为一种不良行为。可惜时代在变,对大学校园中的逃课现象再也不能如此轻易地盖棺定论了。笔者是一个大学生,笔者认为大学生的逃课行为折射出当今高校教学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下,怎么能有逃课这种无组织纪律,个人英雄作风的表现.我深刻认识到,理论课再无聊,我也不能去做其他事情,因为这样是对老师的不尊重,就象老师上课接电话一样是不允许的.这门课再没用,我也不能逃课,因为革命尚未成功,不打好基础怎么能革命.就像教授不上课去开公司一样是不允许的.

    我原来一直在安慰自己,我逃课是为了去充实自己,提高自己,我发现我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我是学生,本职工作没做好怎么能去提高自己呢?这显然是不对的.

    逃课的人是没有出息的,是没有前途的.你不能因为自己的想法而去做事情,这在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校园里是明显不对的.

    比尔盖茨为什么是世界首富,因为他不是逃课的人,他只是辍学而已.看看,要取得那么大的成就,你就不能逃课,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打好基础.那么为什么盖茨不是宇宙首富呢?很简单嘛,因为他辍学了,一个辍学的人怎么可能成为宇宙首富.

    同是辍学的人,迈克戴尔为什么不是世界首富?这也很简单嘛,因为他在大学期间经常逃课,他的理论基础知识不够扎实,没有深刻理解自己做为学生的本职工作是学习,而不是在大学里进行肮脏的资本交易.看看,这个人现在是世界第一大剥削人民的电脑公司的董事长兼CEO.大家不能买戴尔的电脑,逃课的人理论知识不扎实,卖的东西是没有安全感的.逃课人的电脑有什么可买的?

    学校既然开了这门课,就有它存在的道理,我没弄明白这个道理那是因为我智商太低了.小小的汇集才能庞大.知识都是学出来的,学问肯定是上课上出来的.我不能因为要自学其他东西就不去上学校的课,我错了,我逃课是很不对的.因为现在看着没用,但是到我工作时会发现,原来这些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学校里面都讲过,怪就怪我逃课没有在学校里面弄明白.我浪费了宝贵的资源,给我们伟大的 party造成了损失,这是不可原谅的.

    一些老师的课缺乏“可听性”。虽然发达的现代科技在教学方式上帮了老师们大忙,但从本质上来说是“换汤不换药”,多数老师的讲授方式没有任何创新,仍是旧的那一套:照本宣科。讲授的内容也毫无新颖性、趣味性,教材永远是多年前的那一本,上面的理论要么早已过时,要么对学生以后的工作毫无用处,根本无法吸引学生,更谈不上激起学生们想听下去的欲望。更有甚者,一些老师注意力集中在其他方面,自己就把上课不当回事。如今,同行竞争也已渗透到高校老师之间,评职称,获得奖金和补贴,争取更多的科研经费等现实利益,与老师的学术成果直接挂钩,导致一些人只顾埋头忙于自己的“科研”而忽略了肩上另一项重要使命———教书育人。当他们把大量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科研”甚至是赚外快之中时,其讲课水平急剧下降,教学生命行将枯萎也就是必然的了。学生们宁愿自习,也不愿浪费时间去听那些乏味的课。

    教学安排的不合理也是学生逃课的主因。课程排得满满的,学生没有自己的时间学习和实践,不能发挥自己的爱好,即使有时间看书也不想看了,因为在学校里整天对着书本自然会产生排斥心理。正如任继愈先生说的那样“跟蒸包子一样一屉一屉的,出来一个模样,这样不会出人才,有人才也被埋没掉了。”长此以往,学生将被训练为一台快速被动接受大量信息的机器。这是我们主流教育的大缺陷。

    现在的情况下,高校应鼓励学生合理安排时间,自主学习,把有限的时间用在对自己更有意义与价值的事情上。大学教育本来就应把重点放在自学上,老师提出要求,学生怎么学是学生的事,但一定要出成果。不要一味进行灌输,而应积极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大学教育应注重学生性格及兴趣爱好的多样性。生物界的多样性造就了生态系统的平衡;
    同样道理,只有由各种各样性格特征的成员来构成社会时,社会这一有机系统才能达到稳固平衡。我们的主流教育应转变,让学生学会比较,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自主选择。这种对于权利的珍视,对于选择性的学习,对于自我的认同,远远比被动接受,比一味灌输,比坐享其成,比主流教育所教导的争强好胜、所谓“勇夺第一”更重要,也更有价值。

    总结以上论述,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具有自我思维的物质都必须要进行周期性的检讨与自我检讨,从而为下一次行动提供回避灭亡的行动指引。

    下面谈谈××月××号逃课的事。

    我为什么要逃课?这个问题问得很愚蠢,让人觉得很没智商。为了一份作业而逃课!很愚蠢!

    上课!是对一个大学生的基本要求。

    上课!绝对不是形而上学。

    其次,上课可以体现我们民族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国家的纪律性。大家精神抖擞、整齐划一的在课堂上听课。这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很难看到的伟大景象。在中国的大学中,没有一个人不务正业。你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学生们竟然放弃学校优越的条件,去创业。结果很多人辍学,办公司,破产,甚至跳楼自杀。所以说,上课是我们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更主要的是,在这里我要坦白并且深深检讨自己的错误,以便得到组织的宽大处理。

    我错了,我不应该逃课。

    我错了,我不应该不务正业,学生的本职工作是学习,我不应该逃课。

    我错了,受了party和人民的这么多年教育培养,我还是禁不住西方腐朽思想的诱惑,我

    不应该逃课。

    我错了,我给学院课堂带来了很坏很严重的影响,真是“一条死鱼惺了一锅汤”。

    我不应该逃课。我错了,我给老师们带来很多麻烦,就因为我和像我这样的人的存在,导致老师不辞辛苦的点名点名再点名,因为我的过错连累到老师,我不应该逃课。我错了,家长赚钱不容易,国家发展不容易,老师管理不容易。我竟然辜负家长国家老师的期望,逃课。

    下面,我向老师检讨如下:
    1.思想上的错误:

    对于自己不是很感兴趣的课程的重视不够。对于这一点,我开始反省的时候并没有太在意,但是,经过深刻的反省,我终于认识到了,这个错误才是导致我旷课的重要原因。试问:如果我很喜欢这门课程,我自己会无故随意旷这门课吗?这个错误也反映到了我平时没有旷课的课堂效率上。很多我不感兴趣的课程,往往我并没有自始自终的专心听讲,这种行为虽然没有扰乱同学和老师的教与学,但是这对于自己来说,却是一个严重的错误。对于学校开设的每一门课程都有学校的理由,我们作为学生就更应该去认真学习。

    2.行为上的错误

    不应该无故旷课。对于这一点,是很明显的一个错误。而且这个错误在一定程度上其实是对老师和同学的不尊重,而且让老师也很担心。试问:如果全班大部分同学都不去上课,那么作为教书育人的老师得到了应有的尊重了吗?而且如果该来上课的同学没有来到课堂,那么这段时间,这些同学到底干什么去了?有危险吗?……这些都是让老师担心的问题,试想:如果老师整堂课都怀着担心的心情上课,那么老师对于其他同学的授课质量就可能受到或多或少的影响。所以,这不仅仅是对老师的不尊重,也是对大多数渴望得到知识的同学的不尊重。

    3.对同学和自己的影响上的错误:

    我的旷课如果没有受到处罚很有可能让更多的有旷课想法的同学做出这种不理智的行为。另外,旷课了以后,没有学到自己本该学到的许多知识,这对于我自己未来的综合素质行为习惯的提高和改进都有很大不良影响。

    对于以上的错误,我已经深深的认识到了它们的严重性,特别是旷课——这种损人却又不利己的错误。

    4、积极行动,追究责任,知羞而奋进。

    **月**日发生的事,对我们班,对我个人来讲,都是莫大的羞耻。系领导下发通知惩罚我。我个人认为,这是应该的,我完全赞同系领导的这项决策,从这件事说明我的学习工作还不够扎实,有较大的缺陷。两日来,我一直在扪心自问:“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应是一个学生,不论是大学生,都应该时刻牢记的座右铭。

    对于上课,不管我是不想去,还是老师讲课讲得不好,我都应义不容辞的去上他的课。

    然而,我没有尽职尽责地去努力,导致了5月21日不该发生的事发生了。

    事情发生后,我进行了认真的反思,我个人作了深刻的检讨和自我批评。

    5、提高认识,狠抓落实,大力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当前,全院正值全力以赴创建优秀班风的高峰,我却传出了与之极不和谐的声调-抗课。这件事在我班、我系乃至全院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

    这一方面说明了我学习工作不够努力,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对此项工作认识不够。

    我这次拖了我班优秀班风建设的后腿,对此我深感内疚和痛心。

    我承认,为完成作业而抗课的行为,我应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这同时也暴露出了我的学习工作不及量、不扎实、不到位,也反映出了我对这项学习工作认识上不够重视。

    6、知羞就改,亡羊补牢,狠抓落实。

    我要以这次抗课事件作为一面镜子时时检点自己,批评和教育自己,自觉接受监督。当前,全院在开展创建班风活动,做为计036班的一员,我要知羞而警醒,知羞而奋进,亡羊补牢、狠抓落实,化羞耻为动力,努力学习。以实际行动为为我班做出应有的贡献,用自己的努力来弥补我在过去在学习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缺憾。我要通过这次事件,提高我的思想认识,强化责任措施。我有决心、有信心使我学得更好!

    现在我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打算今后改正坏毛病,坚持做到不旷课,不早退,并调整好心态,天天向上!

    万丈高楼从地起,水积成洋,沙积成塔,知识是学出来的,学问是上课出来的。我竟然以做作业为借口进行逃课,实在是罪无可恕!

    我不应该逃课!

    对于我旷课的事情,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如下:

    1、让老师担心我的安全。本应按时出现的我未能按时出现,试问怎么不会让平时十分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的老师担心。而这样的担心很可能让老师整天工作分心,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

    2、在同学们中间造成了不良的影响。由于我一个人的旷课,有可能造成别的同学的效仿,影响班级纪律性,也是对别的同学的父母的不负责。

    3、影响个人综合水平的提高,使自身在本能提高的条件下未能得到提高,违背父母的意愿,实乃不孝。

    如今,大错既成,我深深懊悔不已。深刻检讨,认为深藏在本人思想中的致命错误有以下几点:

    思想觉悟不高,对重要事项重视严重不足。就算是有认识,也没能在行动上真正实行起来。思想觉悟不高的根本原因是因为本人对他人尊重不足。试想,如果我对老师有更深的尊重,我会提前半个小时起床,也不会在梦里对自己5:50就做好准备的事情沾沾自喜,就会更早的发现那只是一个梦,这样梦醒了也不会迟到,错误也不会发生了。平时生活作风懒散。如果不是因为懒散、粗心大意、记忆力水平低,我怎么会把教学秘书如此辛苦制作出来的课表忘记?平时和舍友交流不足,未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团结同学,试想,若我和舍友交流充足,怎会不知道他们何时离开宿舍?若我和他们真正做到好好团结,他们又怎会不知道我在洗澡?若更进一步我和他们相邀一块上学,旷课的事还有可能发生吗?

    据上,我决定有如下个人整改措施:

    1、向老师认错。既然自己已经犯了错,我就应该去面对,要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避免以后犯同样的错误。所以,我写下这篇深刻的检讨,向老师表明我认错的决心。

    2、提高纪律性。我应该认真学习学校的校规校纪,并且做到自觉遵守。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有事应该先向老师请假。

    3、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对各门课程都应该引起重视,并且要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作风。

    4、好好学习,培养自己广泛的兴趣。作为学生,特别是新世纪的学生,学好学校开设的每门课程外,更应该培养自己广泛的兴趣爱好,让自己成为具有多种本领的人。这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明天,更是为了祖国的明天。

    5„学会正确处理问题。以后遇到事情需要冷静的处理,凡事需要三思而后行,多角度的权衡利弊,不能再像以前一样冲动行事,这一点对于自己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是很重要的。对于自己以前所犯的错误,我已经深刻的认识到了它的严重性,特写下这篇检讨,让老师提出批评,并希望得到老师的原谅。并且向老师保证我以后将不会再犯以上的错误,特别是不会再无故旷课了。希望老师能够给我一次改正的机会,并且真心的接受老师的批评和教诲。同时希望老师在往后的时光里能够监督我,提醒我。我一定不会再让老师失望了。

    6、按照老师要求缴纳保质保量的检讨书一份!对自己思想上的错误根源进行深挖细找的整理,并认清其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

    7、制定学习计划,认真克服生活懒散、粗心大意的缺点,努力将期考考好,以好成绩来弥补我的过错

    8、和同学们加强沟通。保证不再出现上述错误

    请关心爱护我的老师同学继续监督、帮助我改正缺点,取得更大的进步!

    短短10000字,不能表述我对我自己的谴责,更多的责骂,深在我的心理。我错了,我逃课了。我错了,我不该逃的。但是,浪子回头金不换。我希望老师能给我改过重新做人的机会。老师能给我改过的机会,我会化悔恨为力量,努力地上课、上课、再上课。

    艺术发展史读后感

    同,E·H·贡布里希的《艺术发展史》既不是简单地罗列史实 ,也不是用一些抽象难懂的“主义”来概括美术史,而是描述了一系列的 “问题情境”。他认为艺术的发展是在艺术家不断解决由社会和艺术传统自身所提出的问题过程中形成的。在导论中,他就骇人听闻地说:“现实中根本没有艺术这种东西,只有艺术家而已。” 当然 ,当我们大致读过他所讲述的历史,再看到他说艺术的故事是“各种传统不断迂回,不断改变的故事”时,就会真正明白他的意思。

    “艺术”最初的功能是根据巫术或宗教或政治的需要创造一些合适的形象。出于各自不同的 “情境”,这些形象可能像古埃及那样静肃,也可能像非洲部落艺术那样粗放或者向中国青铜纹样那样狰狞恐怖。在历史过程中,艺术逐渐积累起自己的传统,具备了独立的审美价值,人类社会中由此悄悄地出现了一种叫“艺术”的东西。(这一点与李泽厚先生在《美的历程》中关于艺术起源的看法有相同之处)

    贡布里希所要阐释的是人们不是为了响应某种潜在的“精神”的呼召去改变传统 ,而是情境的改变使其不得不然。例如说到具有强烈世俗倾向的荷兰绘画,他认为是由于经过了宗教改革,从而使新教统治区内的艺术家已经没有什么自由再画祭坛画了。无论哪种社会 ,贡布里希所关心的是艺术家所面临的“问题情境”。不是一个统摄一切的“时代精神”,而是许许多多切实需要解决的问题吸引着艺术家奉献他们的才智与精力。我们应当最精各个时代的艺术家,正是靠他们的辛勤劳作,解决了审美领域中那些潜在的问题而汇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艺术世界。

    艺术问题的解决并不是一般的对某个问题的解答。尽管贡布里希承认在艺术中的确存在着某种意义上的进步,但他绝不希望他的读者误以为进步就是价值。在《艺术发展史》中他一方面肯定艺术家超越前人的努力,另一方面竭力阐明艺术的发展变化总是有得有失。例如希腊化艺术为了追求戏剧性的夸张效果在实际上导致了对埃及以来整齐、庄重的画面秩序的背离。但是他强调“任何一种风格都有可能达到艺术的完美境界”,“本书的某位读者可能喜欢拉斐尔,讨厌鲁本斯,或者正好相反。但是,如果本书的读者不能认识到这两位画家都是卓越的大师,那么本书就没有达到他的目的。”

    如果从“问题情境” 的角度来看20世纪的中国艺术,不难发现那些在历史的沉淀中被保留下来的杰作正是由于“解决问题”的迫切需要而使得艺术家的智慧与创造力有了充分的用武之地。贡布里希在谈到建筑以及“原生态”的绘画与雕刻时曾用两个词来形容它们的标准—— 既“实转载自百分网http://,请保留此标记用”又“合适”。尽管后来艺术日益成为奢侈品,不再那么实用了,但这个标准仍未完全失去价值,并且还会在一定的情境中显出复苏的力量。例如在三四十年代的中国,新兴木刻便是一种既“实用”又“适用”的艺术。特殊的情景促使艺术家选择了黑白木刻作为解决问题的方式。那些豪放朴实的黑白木刻作品,不仅显示了木刻艺术的刀法美,而且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度,适应了当时的情景对艺术作品的特定要求。人们现在回忆那段时期的艺术时常会用到“时代气息”、“战斗精神”等字眼。可见那时的艺术家在战斗的同时也切实地解决了具体的艺术

    问题,使作品尽可能地“实用”又“合适”。我们不会想象延安的木刻艺术家是为着创新而工作的,但他们的确创造了全新的艺术。他们的作品使得各阶层的人都可以感受到那种振奋人心的力量。

    20世纪的中国有着错综复杂的艺术局面,有太多的问题等着艺术家去解决。在西方文化艺术不断涌入中国的浪潮下,中国美术面临着现代性转型的问题。中国的艺术家不得不重新思考如何对待中西不同艺术:是中西结合还是拉开距离?围绕这个问题有许多不同的选择:传统派的代表是齐白石、黄宾虹、吴昌硕、潘天寿等,他们革新传统,将传统中国画推向一个新世界;而主张中西结合的徐悲鸿、蒋兆和等人吸收西方的艺术来促进中国画顺应新形势的发展。还有致力于油画扎根本土的艺术家等等。正如贡布里希所说 ,任何风格都能达到完美的境界。从“解决问题”出发 ,我们便不会简单地以时代进退为褒贬艺术的依据,而要看到艺术创作背后所面临的“问题情景”。

    可以说艺术家从未像现今这般自由,可以完全根据自己的判断寻找任务、确定方向。那么现今的艺术家们面临什么问题要解决呢?这或许很难回答,但是他们一定会表述属于 “今天这个时代” 的问题。无论一个艺术家所习用的技术手段是什么,总应该面对今天这个时代。但在此就有必要提及贡布里希所批判过的“时代精神”,他将它形象地称为“一个超级艺术家”——这个艺术家用绘画、诗歌、音乐等多种风格表现自己。贡布里希完全肯定“问题情境”会因时代变迁而会产生相应的变化,但它不是那种决定一切的“时代精神”。我们应该意识到:一旦艺术家或被-迫或自愿地忽略了自身的感受而时刻以“表现时代精神”为已任,他的作品便容易丧失活力。佛家徒艺术家和佛教艺术家是不同的。前者并没有用艺术手段宣传教义的任务,所以他一旦受到内心的驱使去做些什么,便会创作出真诚的有活力的作品;而后者肩负着宣传佛教的任务,在创作时难免出现一些敷衍空洞之作。我们应当警惕这种危险。

    《艺术的故事》是一部值得一读再读的艺术史巨著。它生动易晓的语言,突出的问题意识,已经和其中所体现的贡布里希爵士的博闻强识、古典气度和学术使命感融汇一体。范景中先生给中译本做的注释极为丰富,最重要的是对贡布里希的观点和思考做出了清晰的提要和介绍。

    导言中,贡布里希强调:没有大写的艺术其物,只有艺术家以及归于艺术名下的种种活动。“艺术”没有本质,在不同的时代和地域,它有不同的意义范围。贡氏更愿意以“制像”来谈论艺术的历史。他在另一个场合谈到,“艺术”这个词的意思涉及两方面:一方面可以指绘画或者图像,如“儿童艺术”;
    另一方面则可以是一种价值判断,比如“这是一件艺术品”或“卡蒂尔-布列松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当然,贡布里希并不是单单叙说制像的历史,而是那些好的制像的历史,这就包含了两方面的意思。为了避免讨论所用的范畴的不确定,他在说故事的时候并不从定义入手,而是构造出一个问题情境,沿着一个问题情境的逻辑,说明艺术家(制像者)在创作的时候遇到了什么问题,又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从而形成了一部艺术问题史。这部问题史沿着两条线——艺术家的活动以及艺术品的活动——发展下去。

    贡布里希在解读制像者的再现行为时引入了一个概念,即“概念性图像”。原始艺术、儿童画的制作者并没有画他们所“看”的实际事物,而是画出所“知”的概念内

    容。那些具有敏锐观察力的艺术家们用最顺手的形状去画一张面孔,保持了一种图案的统一与和谐。中世纪,艺术家有时会抛开他们的范本,去表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有时甚至在写生,这成为了后世描摹自然,画出眼睛所见之物的伏笔。营造错觉的观念在乔托那里开始发展起来,不同于希腊艺术的完整性原则的是,观者已经具备了发挥想象,以补足绘画母题所暗示的没有画出那一部分的经验,赋予画面以空间。到了文艺复兴时期,画家尽管发明了科学的透视法,但仍要倚仗“概念性图像”,用一些基本的图式、形状去模仿一个物体。不依靠任何先在的观看经验,用“纯眼”去看世界,是贡布里希所批判的。对概念性图像的强调,或者说对画家的技能以及它们所掌握的图式工具的强调,贯穿着整部艺术史。对于为什么要有艺术史,有这样两种回答。其一是贡氏所引用亚里士多德的名言——“求知乃人类天性”。我们需要了解艺术中过去发生的事情以及为何会造成当前的情境,因为人的知识总是有限的,我们总会对生活中的某些方面感到好奇,想去理解它们。时间的维度使一个人的生命延展、扩大,如果囿于当下,那么就没有未来,也无须关心未来。第二个原因则可以承接人类的求知欲而来,归结到艺术史家的责任。往昔那些艺者并不一定会拥有对历史的全部知识,也未必能深入到艺术发展的内部掘取真理。许多情况下他们只是对前辈所开创的某种优秀实用的技能进行摹仿。贡氏对“没有艺术,只有艺术家”这一艺术史上的断语所容易造成的误解不无担心。他从唯名论的主张出发,艺术家并不是先画出一个共相,即一般化的个体,再去再现一个具体的人物。小孩子也可以把一根棍子称为马,不管有没有马的一般属性。替代物和它的指示物之间的联系是任意和约定俗成的。(《木马沉思录:论艺术形式的起源》)因此,那种认为艺术起源于文艺复兴,中世纪没有艺术的讨论,在贡氏眼里是浪费时间且毫无意义。只要我们处在一个文化习俗的范围内,知道我们讨论的是什么,就不妨称某个事物或者某个时期是艺术。也正是这个逻辑,使得贡氏对论说杜尚的著作毫无兴趣,那种把杜尚的小便池附于艺术定义的革新这一题目之上的做法,显得荒诞无稽。而贡氏对抽象艺术也是持否定态度。他认为:如果波洛克之流的游戏对我们的社会有什么作用的话,可能是它帮助我们赋予那些工业文明下复杂又丑陋的形式以人性。这和格林伯格的论述大相径庭。格林伯格认为现代主义绘画的本质是从乔托到库尔贝在画布的二维平面上开掘三维的错觉空间,再到追求绘画的二维的平面性。抽象艺术则是这个理路的必然结果。艺术史家们编织的艺术史具有多种的可能性。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叙说的不同故事并不相冲突。需要弄清的是他们各自所说的艺术史是怎么一回事。

    有论者把格林伯格对现代绘画本质的总结——从乔托到库尔贝,艺术家们虽各属不同时期,却做着同样的事情——斥为黑格尔式的结构。而贡布里希对黑格尔主义的批判则是他艺术史观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一是艺术是一个时代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体现。贡氏认为,构成历史的个体的某个具体的生存情境会影响他的制像活动,不同的情境会催生不同的风格,而风格并不一定是时代精神或民族性的体现,而有可能是一套产生自情结张力的程式。黑格尔的美学结构的危害之一是脱离具体的艺术史料,把艺术活动纳入到他的体系中去。这也会造成了一个不合情理的结果:艺术家极力想在画中放进所谓的精神、意义、人生哲理,却莫知所从。我们可以说,形式(或程式),才是看待绘画的最重要元素之一。它本身就具有意义,而无须非得拉来内容、精神等庞然之物作为依托。其二则是一种历史主义的观念,认为艺术史以盛衰循环为发展特点。瓦萨里认为艺术就像人体一样,经历了出生、成长、盛期和衰老死亡的过程,在他眼里,米开朗基罗的艺术

    就是顶峰,同时也是衰落的标志。贡布里希把这种对精神整体、艺术风格整体的崇拜归因于人们对体系的崇拜。黑格尔体系给了人们解释人文学科以方便的、轻巧的科学感。但是这种伪科学感在波普尔那里被批判为理智上的不诚实和道德上的不负责任。(范景中:《贡布里希对黑格尔主义批判的意义》)这也让我想起,曾经听一位国内的哲学学者说,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人以电邮的形式发给他一套“哲学体系”。用体系来囊括全境,或是标识出某些历史分期、知识分期,都是一件极其危险的事。在谈到十九世纪西方理论家试图解释风格衰落的原因时,有论者指出,缺乏对艺术家心理的研究往往失之鹄的。艺术总体的衰落的假设只能作为我们看待当今时代的艺术的某个理由。

    尽管原始艺术与自然主义的或错觉主义的艺术之间的差别有时被夸大,但它们终归有不同之处。正如贡布里希所指明的,所见和所知不可能清楚地一分为二。印象主义者试图抛弃先前的整个传统,抛弃我们固有的“埃及人本性”,遭到了失败。没有知觉概念的限定,一片混乱的自然风景并不能被眼睛真正地看见。《艺术的故事》作为运用视知觉研究的框架来讲艺术史的案例,最后还是提出寻找真正“原始”的艺术,寻找部落艺术在平衡“忠实自然”和“理想美”之间所具有的“强烈的表现力、清楚的结构和直率单纯的技术”。

    贡布里希一直是强调传统的意义的。书的结尾也指出,当艺术家对于追求好艺术或好的技艺这项必不可少的任务不那么明确之时,或社会没有向艺术家提出种种问题之时,就需要传统的出场。与其说艺术史的种种课题有什么内在的必然性,不如说是由艺术的传统有关。这也是贡氏提请人们注意保存记忆的重要性。艺术史家就起到保存人类记忆库,针砭当代把艺术神话化的作用。这也就是艺术史对艺术的反馈作用,学术的作用。而保持学术不被“陈规的圈囿”所禁锢的办法就是始终保有问题意识和批判意识。

    《艺术哲学》读书笔记

    由于对西方艺术了解不多,很多细节具体事实并不能很好记住,所以有关例证的那三编印象不深,倒是第一编和第五编的理论令我印象深刻些。首先是第一编,主要论述艺术品的本质。对此,丹纳的出发点在于,认定一件艺术品不是孤立的,在于找出艺术品所从属的,并且能解释艺术品的总体。因此他从艺术品追溯到艺术家的风格,再到艺术流派。而艺术流派的形成无疑来自于它所属的风俗习惯、时代精神。而对可以被称为时代精神的事物,丹纳也做了解释,即“某个时代大多数人的思想感情”。因此,要了解艺术品、艺术家、一群艺术家(艺术流派),就必须正确设想他们所属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不但这个或那个大师的生平,便是每个大的艺术宗派的历史,也证明模仿活生生的模型和密切注视现实的必要。一切宗派,我认为没有例外,都是在忘掉正确的模仿,抛弃活的模型的时候衰落的。” 因此丹纳举出很多具体的例子来说明模仿的重要性,甚至在这一节结尾得出“整个艺术就在于正确与完全的模仿” 的结论。

    然而读到这里我不得不发问,艺术确实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但艺术也有颠覆生活超越时代的可能,比如卡夫卡的小说,梵高的绘画,都是不符合、或者说超越、颠覆它们所属时代的大多数人思想情感的趋向的。那么绝对模仿是不是艺术的目的呢?我提出了与丹纳接下来提及的同样的质疑,“倘是这样,那么绝对正确的模仿必定产生最美的作品。然而事实并不如此。” 丹纳依旧是举出丰富而有力的例子来论证,进而说明艺术的目的应当是“力求形似的是对象的某些东西而非全部”。因此,艺术品的本质在于“把一个对象的某些基本特征、至少是重

    要的特征,表现得越占主导地位越好,越明显越好”。“艺术品的目的就是要把这个特征表现得彰明较著;
    而艺术所要担负这个任务,是因为现实不能胜任。在现实界,特征不过居于主要地位;
    艺术却要使特征支配一切。特征在现实生活中固然把实物加工,但是不充分。特征的行动受着牵制,受着别的因素阻碍,不能深入事物之内留下一个充分深刻充分分明的印记。人感觉到这个缺陷,才发明艺术加以弥补。” 由此,丹纳最终对艺术品的目的得出了完善的结论:“艺术品的目的是表现某个主要的或突出的特征,也就是某个重要的观念,比实际的事物表现得更清楚更完全;
    为了做到这一点,艺术品必须是由许多互相关联的部分组成的一个总体,而各个部分的关系是经过有计划的改变的。在雕塑,绘画,诗歌三种模仿的艺术中,那些总体是与实物相符的。”

    接下来,丹纳要讨论艺术品的产生。从前文就可以看出,他认为艺术品的产生取决于时代精神和周围的风俗。他的结论主要来源于两种证据:以经验为证,以推理为证。他在第一编的篇末引用的歌德的话,就很好的说明了这个观点:“不论你们的头脑和心灵多么广阔,都应当装满你们的时代的思想感情”。

    因此,由这种观点出发,丹纳开始分别讲述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期的绘画,尼德兰的绘画,希腊的雕塑。他细致而生动讲述,正如他自己所说,将它们看作显著的例子,“使我能够在你们面前应用这条规律,证实这条规律。”这个规律便是“作品与环境必然完全符合”。

    然而对于丹纳所举例子的论述,傅雷先生在译者序中的一段话很客观的点出了他的局限所在:“……他虽则竭力挖掘精神文化的构成因素,但所揭露的时代与环境,只限于思想感情,道德宗教,政治法律,风俗人情,总之是一切属于上层建筑的东西。他没有直接触到社会的基础,他考察了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却忽略了或是不够强调最基本的一面——经济生活。《艺术哲学》尽管材料如此丰富,论证如此详尽,仍不免予人以不全面的感觉,原因就在于此。古代的希腊,中世纪的欧洲,十五世纪的意大利,十六世纪的佛兰德斯,十七世纪的荷兰,上层建筑与社会基础的关系在这部书里没有说明。作者所提到的繁荣与衰落只描绘了社会的表面现象,他还认为这些现象只是政治、法律、宗教和民族性的混合产物;
    他完全没有认识社会的基本动力是在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在漫长的三编“显著的例子”之后,丹纳继续阐释他的美学,谈及“艺术的理想”。首先说明,什么是艺术的理想。前文已经提过,艺术品的目的是表现基本的或显著的特征,比实物表现得更完全更清楚。“艺术家对基本特征先构成一个观念,然后按照观念改变实物。经由这样改变的物就„与艺术家的观念相符‟,就是说成为„理想的‟了。”可见艺术家根据他的观念把事物加以改变而再现出来,事物就从现实的变为理想。“他体会到并区别出事物的主要特征,有系统的更动各个部分原有的关系,使特征更显著更居于主要地位,这就是艺术按照自己的观念改变事物。”

    然而,什么是好的艺术品,怎样给艺术分等级,评价它们的价值?这就涉及到对艺术的判断标准问题。丹纳在这一编的第二节中作出了如此论述:“……后世所下的最后判断,可以用判断的过程证明判断的可靠。先是与艺术家同时的人联合起来予以评价,这个意见就很有分量,因为有多少不同的气质,不同的教育,不同的思想感情共同参与;
    每个人在趣味方面的缺陷由别人的不同趣味加以补足;
    许多成见在互相冲突之下获得平衡;
    这种连续而相互的补充逐渐使最后的建

    议更接近事实。然后开启另一个时代,带来新的思想感情;
    以后再来一个时代;
    每个时代都把悬案重新审查;
    每个时代都根据各自的观点审查;
    倘若有所修正,便是彻底的修正,倘若加以证实,便是有力的证实。等到作品经过一个又一个的法庭而得到同样的评语,等到散处在几百年的裁判都下了同样的判决,那么这个判决大概是可靠的了;
    因为不高明的作品不可能使许多大相悬殊的意见归于一致。” 这段论述,初看貌似很有道理,但细一思考,从我个人角度看来,便有了些许质疑:首先,从“与艺术家同时的人”来说,他们共处一个时代,按照丹纳前文的观点,他们个人的价值观以及他们的作品所蕴含的思想,都是民俗习惯与时代精神共同促成的。那么同一时代的人必定有相近的价值观,同一时代的作品思想也大致有相通之处。这其中拥有不同思维,乃至颠覆当时时代潮流的人毕竟是少数,而这“少数”在“互相冲突”之中很难得到中和,大部分时候的结果是被“多数”所湮灭(好比政治上的“多数人的暴政”),一个时代的趣味缺陷在这个时代中未必能够“加以补足”,各种各样的成见相互冲突的结果也未必是“平衡”,但的确,无可置否的是,强烈的少数观点会对主流声音造成一定的冲击,并引发更多的人思考,对“开启另一个时代”是有促进作用的。另外,从“每个时代”的角度看,“每个时代都根据各自的观点审查;
    倘若有所修正,便是彻底的修正,倘若加以证实,便是有力的证实。”这却是无可厚非,但是“等到散处在几百年的裁判都下了同样的判决”,这个判决也未必是可靠的。因为,这个“几百年”到底是几个百年呢?到底要过确切的多少时间,确切的几番修正,得到结论才能被认为是定论呢?我们今年可能看到某些艺术品、艺术家已得到了定论,但谁能保证我们今天的结论不会被后人修正、乃至颠覆呢?这样的例子不必多举——我们对于前人的结论修正的还不够多吗?如果认为我们今天的一切都还不是定论,那么什么时候才有定论呢?还是沿用丹纳的观点,每一个时代的时代精神和民俗习惯都有与前代大相径庭的地方,,每个时代人的价值观也会有诸多差异,那么审美眼光和评判标准可能就完全不同,我们认为美的也许下一个百年就是丑的,这是很正常的。那么如此推断,便陷入了无穷,即我们的结论下一代能够修正、推翻,那下一代还能被下下一代修正,那么下下一代也可以继续被修正被推翻……无穷无尽,永远没有定论,永远。

    所以,我认为,艺术本身就不该有定论,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看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分析角度,欣赏思维。而对丹纳来说,他认为“艺术品的目的是使一个显著的特征居于支配一切的地位”,因此,他所认为的对艺术的判断规则即是:“一件作品越接近这个目的越完善;
    换句话说,作品把我们提出的条件完成得越正确越完全,占的地位就越高。”这条件是什么呢?丹纳也清晰的列出:“我们的条件有两个,就是特征必须是最显著的,并且是最有支配作用的。” 继而丹纳论述了“特征的重要程度”,用以说明作品的重要程度取决于特征的重要程度。然后论及“特征的有益程度”,仍然同上文论述的部分相当,先从精神生活,再提文学作品,继而是肉体生活,最后是造型艺术。得出的结论便是:要在自然界中观察特征的重要与益处,得到现实与艺术的高度协调。本书到此已近尾声,但丹纳显然不甘心于此,最后的部分又说到“效果集中的程度”:“特征本身已经考察过了,现在要考察特征移植到艺术品中以后的情形。特征不但需要具备最大的价值,还得在艺术品中尽可能的支配一切。唯有这样,特征才能完全放出光彩,轮廓完全突出;
    也唯有这样,特征在艺术品中才比实物更显著。”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作品的各个部分通力合作,表现特征。” 因此,丹纳在此提出“集中的程度决定作品的地位;
    所以衡量艺术品的价值,在以上两个尺度 之外还有第三个

    尺度。” 接下来,便又是一番精神生活、文学、人体、造型艺术的举例,并且最后还是通过举例证明了上述规律 决定了艺术史上的各个阶段,由此说明这个规则的普遍性,至此,全书结束。

    正如丹纳在序文中所说:“我们很容易认为艺术品的产生是由于兴之所至,既无规则,亦无理由,全是碰巧的,不可预料的,随意的;
    的确,艺术家创作的时候只凭他个人的幻想,群众赞许的时候也只凭一时的兴趣;
    艺术家的创造和群众的同情都是自发的,自由的,表面上和一阵风一样变化莫测。虽然如此,艺术的制作与欣赏也像风一样有许多确切的条件和固定的规律:揭露这些条件和规律应当是有益的。” 在我看来,通过这本书,他给予了我们这些有益的东西,他的目的达到了。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他所作的研究局限所在。傅雷先生对此作了比较辩证且全面的分析:“有人批评他只采用有利于他理论的材料,抛弃一切抵触的材料。这是事实,而在一个建立某种学说的人尤其难于避免。要把正反双方的史实全部考虑到,把所有的例外和变格都解释清楚,决不是一个学者所能办到的,而有待于几个世代的人的努力,或者把研究的题目与范围缩减到最小限度,也许能少犯一些这一类的错误。”“……但丹纳至少已经走了第一步,用他的话来说,已经做了第一个实验,使后人知道将来的工作应当从哪几点上着手,他的经验有哪些部分可以接受,有哪些缺点需要改正。”

    万字检讨书

    万能检讨书3000字

    万能检讨书3000字

    一千字检讨书

    学生会万能检讨书500字

    相关关键词: 副省长污染政治生态,市委提交4万字整改报告 万字文言文阅读答案 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1万字范文 万字 2020感动中国观后感一万字
    相关热词搜索: 万字 检讨书

    • 范文大全
    • 教案下载
    • 优秀作文
    • 励志
    • 课件
    • 散文
    • 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