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秘公文
  • 免费试题
  • 教学用文
  • 说课教案
  • 电脑网络
  • 智能手机
  • 各类考试
  • 作文大全
  • 工作汇报
  • 工作方案
  • 资源中心
  • 教案大全
  • 当前位置: 天一资源网 > 桃花源记教案 正文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吴林街道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桃花源记教案 北师大版|

    时间:2020-07-16 14:27:46 来源:天一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天一资源网手机站

     第六单元《桃花源记》教案

     课前预习

     1、熟读课文。

     2、复习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及省略句的用法。

     相关课程标准:

     “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诵读古代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欣赏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首词讲述了作者因醉意未消,暮色苍茫而迷路误入荷花深处,惊动了水鸟,别有一番情趣。今天,我们要学的《桃花源记》也是讲述的一个渔人因迷路而误入桃花源,那又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观呢?下面就让我们一看究竟吧。

     二、作者简介

     我们在八年级曾经学习过陶渊明的《饮酒》和《归园田居》,对这位诗人有所了解,大家一起回顾、温习一下。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九江西南)人。我国古代杰出的文学家。他受家庭教养和儒家思想的影响,年少时就有“大济于苍生”的壮志。时值东晋和宋的易代之际,社会动荡不安,壮志难酬,二十九岁开始,先后做过几任小官,他在几次仕途中,深感官场污浊、仕途凶险,终于在41岁辞官回乡,并作《归去来兮辞》以明其志。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他所做的诗文多描写农村生活情趣,表现田园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愿与农民来往而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但又包含了消极遁世的因素。

     (可为学生介绍一下“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同时也可补充一些陶渊明的诗。)

     三、初步感知课文

     (一)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读,注意正音;然后全班齐读。

     豁(huò)然开朗 俨(yǎn)然 诣(yì)太守 垂髫(tiáo)

     刘子骥(jì) 阡(qiān)陌交通 便要(yāo)还家

     (二)熟悉课文:

     1、疏通字词。

     为业:靠……谋生。? 缘:沿。

     夹岸:夹着溪流两岸。 杂:别的。

     鲜美:鲜艳美丽。 异:诧异。

     穷:穷尽。 舍:舍弃,放弃。

     豁然:开通、敞亮的样子。? 开朗:开阔明亮。

     平旷:平坦开阔。 属:类。

     悉:全。 怡然自乐:喜悦,心满意足。

     咸:都。 所从来:从哪儿来。

     问讯:打听消息。 先世:祖先。

     妻子:妻子儿女。 邑人:同乡人。

     不复出焉:不再从这里出去。 焉:于之,从这里。

     间隔:断绝了往来。? 皆:都。

     叹惋:感叹,惋惜。? 延:请。

     语云:告诉(他)说。 不足:不值得。

     既:已经。 志:做记号。

     如此:像这样。 遣:派。

     欣然:高兴地。

     2、自我尝试翻译课文,看看哪个地方在翻译的时候有困难的可与其他同学交流解决,如不能解决,可向老师提出来。

     3、课件出示练习,检查掌握情况:

     缘: 缤纷: 仿佛: 舍:

     豁然开朗: 俨然: 属: 阡陌:

     交通:? 具: 要: 绝境:

     无论:? 延: 向: 志:

     及: 诣: 志: 遂:

     规: 寻: 妻子:

     (三)理清文章线索、结构:

     1、全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明确:全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分别写了发现桃源的经过,在桃源的所见所闻所历,离开桃源后再寻桃源的情形,再寻桃花源的情形。

     分组讨论,明确、把握叙事线索和故事情节。

     2、全文可分为几个部分?

     四、全班齐读课文,尝试着背诵课文。

     五、布置作业:

     1、熟读并能初步背诵课文。

     2、抄写并识记字词、对译课文2、3两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当堂小测,抽查重点字词的解释、翻译。

     二、研读课文

     全班齐读课文,思考:桃花源给大家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用几个词概括。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美丽、神秘、幸福(大意对即可)。

     三、分类感受

     (一)感受桃花源的美丽。

     1、桃花源美在何处?

     教师归纳:桃林美;土地美;屋舍美;田池美;桑竹美;阡陌美。

     相应的语句:“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朗读相应的语句,当堂背诵)

     2、教师小结:桃花源美在环境幽雅,风景优美。

     (二)感受桃花源的神秘。

     问:桃花源神秘在何处?

     教师归纳:

     ——桃林神秘:“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山洞神秘:“仿佛若有光”、“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林中人神秘:“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结局神秘:“不复得路”、“未果”

     (朗读相应的语句,当堂背诵)

     (三)感受桃花源的幸福。

     1、桃花源的幸福表现在何处?

     教师归纳:

     (1)黄发垂髻:“怡然自乐”(和平安定、丰衣足食)

     (2)住民:“往来种作”(没有战乱,安居乐业)

     (3)渔人(侧面烘托):“设酒杀鸡作食”、“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民主平等,民风淳朴)

     2、小结:桃花源幸福在生活和平安定,丰衣足食,民主平等,民风淳朴。

     (朗读相应的语句,当堂背诵)

     四、主题探讨

     作者在这篇文章里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

     ——反对战乱,追求和平、幸福、自由生活的社会理想。

     五、深入讨论

     1、桃花源这一人间乐园能找到吗?

     ——不能,这是作者虚构的。

     2、陶渊明为何要虚构?联系当时社会现实思考

     ——反衬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生活理想。可结合一定的社会背景,便于学生理解。

     3、有人说陶渊明定作《桃花源记》是积极追求美好生活,也有人说他是消极逃避现实,你怎样评价?

     ——(自由辩论)

     六、小结

     陶渊明因生活在战乱频繁的环境里,因而构想了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这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客观上反映了人民摆脱压迫、剥削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又带有一定的复古倾向,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向往一种没有剥削与压迫的幸福美好生活,这是我们应学习的,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更应树立一种远大的理想将个人的利益与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才能无愧于这个时代,无愧于我们的民族。

     七、作业

     1、背诵并默写全文。

     2、归纳文中的古今异义词。

     3、摘抄文中出现的成语。

     4、预习《桃源与沅州》。

    相关关键词: 桃花源记教案

    • 范文大全
    • 教案下载
    • 优秀作文
    • 励志
    • 课件
    • 散文
    • 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