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信范文
  • 文秘范文
  • 党团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工作报告
  • 心得体会
  • 合同范文
  • 节日大全
  • 自我鉴定
  • 演讲稿
  • 汉字意思
  • 其他范文
  • 当前位置: 天一资源网 > 合集 正文

    电流测量教学设计专题合集

    时间:2020-10-08 07:44:03 来源:天一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天一资源网手机站

    初中物理电流教学设计 (精选范文)

    初中物理《电流》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与水流大小的类比了解电流大小的概念。

    (2)知道电流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了解常见电流值。

    (3)认识电流表,学会正确使用电流表测量电流值。

    (4)通过对电流表使用说明书的阅读,提高自学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用类比法学习电流的概念。

    (2)通过测量小灯泡灯丝中电流值,练习电流表的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安培,树立勤奋学习造福人类的远大理想。

    (2)在实验中体会成功,培养学习兴趣。

    (3)学会团队协作,养成科学认真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学会正确使用电流表。

    2.难点:(1)电流表的读数。

    (2)正确连接含电流表的串、并联电路。

    三、教学器材:

    教师示教板两套,电源(两节干电池)、小灯泡、开关、电流表、导线。

    四、教学设计:

    (一)课前回顾

    1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物理学中

    规定 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2、下面电路中,闭合开关后,电流是按

    怎样的顺序流动的?(教师讲解金属导线中

    电流的形成情况:金属导体中是许许多多的

    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流的方向

    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二)引入新课

    演示实验1:用一节干电池作电源,演示 小灯泡发光实验。开关断开,提问:此时电路中有电流吗?(没有);
    开关闭合,提问:此时电路中是否有电流?(有),你是根据什么现象判断电路中有电流的?(小灯泡发光)

    教师讲解:有电流通过时,小灯泡不仅发光,用手触摸小灯泡还很热,小灯泡是先发热才发光。为什么小灯泡会发热呢?电流通过导体时会产生热量,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根据电流的热效应,我们能判断电流的存在。

    演示实验2:用两节干电池作电源,使小灯泡发光。提问:前后两次小灯泡中的电流哪次更大些?(第二次)你是通过什么现象判断的?(第二次小灯泡更亮一些)说明我们根据电流的热效应还能判断电流的大小。提出问题:“那么我们如何描述电流的大小呢?”引入新课。

    (三)新授课

    1.认识电流

    (1) 通过与水流类比形成电流大小的初步概念。

    多媒体演示水流大小的课件,提问:通过观察,你认为哪个水管中水流大?(左管)为什么?(左管中流过的水量多)教师强调:比较水量的多少必须保证时间相等。总结水流大小的概念:用每秒钟内通过水管某一横截面的水量的多少,表示水流的大小。

    多媒体演示电流大小的课件,提问:每秒钟内通过哪一段导体横截面的电荷更多一些?(第一段)请同学们猜测哪段导体中电流更大一些。(第一段导体中电流更大一些)总结电流大小的概念:物理学中用每秒钟通过导体某一横截面的电荷的多少来表示电流的大小。电流的大小用字母I表示。

    (2)学习电流的单位及换算关系。

    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学习国际单位制电流的单位是安培,字母A。

    课件展示安培简历,介绍物理学家安培,鼓励学生勤奋学习,树立为全人类作贡献的远大理想。

    (3)学习电流的常用单位及换算关系。

    (4) 多媒体展示常见电流值,指导学生了解常见用电器的电流值。

    2.电流表

    (1)观察电流表

    1用途:测电流大小 ○

    2种类:演示电流表,灵敏电流表,学生电流表。

    3结合电流表的使用说明书及手边的电流表指导学生观察电流表的主要结○

    构,量程、分度值及接线柱的接法。提问:

    1、你通过那些信息可以知道手中的是一块电流表?

    2、观察电流表接线柱的特点,如何合理使用它们?

    3、观察电流表接线柱及表盘上数据的特点你能获得那些信息?学生阅读后回答:A、电流表表盘上标有字母A,表示它是一块电流表;
    B、电流表有三个接线柱,两个正接线柱,分别标有0.6、3字样,一个负接线柱;
    接入电路中时,必须接一个正接线柱,一个负接线柱;
    C、电流表的三个接线柱对应着两个量程:0---0.6A和0----3A,对应的分度值分别是0.02A和0.1A。

    4 展示课件 参与学生归纳电流表读○

    数方法,练习读数。

    关于如图所示的电表的下列说

    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它是一个电流表

    B.它的示数是2A C.它的示数可能是0.4A D.它有一个正接线柱和

    两个负接线柱

    (2)电流表的使用

    学生阅读电流表使用说明书。

    边总结电流表的使用方法,边利用课件、示教板演示和板书。

    电流表使用方法:

    1实验前要检查指针是否对准零刻度线,○如有偏差,需用零点调节器调到零位。

    2电流表必须串联在待测的那部分电路中(把电流表分别接在电路图中) ○

    3电流要从电流表的“+”接线柱流入,从 “-”接线柱流出;
    (在电路图中标出 ○

    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在实物图中接入电流表)

    4不能超过电流表的量程,测量前应先估计待测电流的大小,选择适当量○

    程的电流表,如果不能估计电流的大小,可以先用较大量程进行快速试触。(演示电流表试触的方法) 5不允许把电流表直接连到电源两极上,否则,电流表将被烧坏。

    总结电流表使用方法:“两要 两不 两看清”

    两 要:电流表要串联在待测的那部分电路中

    电流要从“+”接线柱流入,从 “-”接线柱流出;

    两 不:不能超过电流表的量程;

    不允许把电流表直接连到电源两极上;

    两看清:看清所用的量程;

    看清分度值;

    基础训练

    1、如图所示,要用电流表测量通过小灯泡中的的电流,其中正确的电路图

    是( )

    2、下列四幅图是测量小灯泡L1电流的

    实物图,通过灯丝的电流约为0.2A,其中正

    确的是( )

    3、动手做:用电流表测小灯泡中的电流

    要求用所给器材设计电路图,并测量出

    通过小灯泡灯丝中的电流。

    评价实验结果

    (三)课堂小结:由学生总结,教师补充。

    (四)课后练习

    1、在右图中,要用电流表测出L2 中的电流,正确的电路图是( )

    2、观察电路请你指出指出下列实物电路中电

    流表测量的是通过哪个用电器的电流:

    中考连接

    1.小明和小刚两个同学在用电流表测同一电路的电流时,小明接入电路的是0---0.6A的量程,而小刚却按0---3A这个量程读的数,读数为2.4A,那么实际上的电流应该是(

    A.24A B.24A C.0.24A D.0.48A 2.某同学在用电流表测量时,发现表针向刻度的反方向偏转,这是因为 ;
    另一同学发现指针偏转很大,超过了有刻度的部分,指在没有刻度的地方,这是因为 。

    3.下列说法是否正确的是(

    A.电流表上的三个接线柱,任意选两个接入电路就可以测电流

    B.使用电流表时只要指针偏转,就证明接法正确

    C.使用电流表时不能超量程,在不能估计被测电流的大小时要用较大量程采用试触的方法确定合适的量程,以免损坏电流表

    D.实验室中的学生用电流表也可以用来测家用电器的电流

    4.如图所示电路,开关闭合时,则(

    A电流表可能烧坏;

    B.灯泡会烧坏;

    C.电流表读数为零,但不会烧坏;

    D.以上说法都不对。

    (五)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

    1、2题

    板书设计:

    电流

    一、认识电流

    1、电流大小(I):用每秒钟通过导体通过导体某一横截面的电荷的多少

    来表示电流的大小。

    2、单位:安培(安) 字母“A”

    常用单位:毫安 微安

    二、测量电流

    1、观察电流表

    A 符号:A ○

    量程:
    0----0.6A 0---3A 分度值:0.1A

    2、电流表的使用

    (1) 指针调零

    (2) 串联

    (3) “+”入“-”出

    (4) 不要超量程

    (5) 不允许直接连在电源两极上

    荐初二物理《浮力》教学案例 (5000

    字)

    0.02A 荐荐初初二中物物

    理教理

    案教

    物态例

    123 荐初中物理教学设计和反思 (3000字) 荐初中物理教学案例《密度》 (800字)

    《电流和电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初步认识电流、电路及电路图。②知道电源和用电器。③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①认识电路元件,并动手组装简单电路。②用电路元件的符号画出电路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乐于动脑动手,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②关心生活、生产、自然现象中常见电现象,乐于在周围生活中发现所学过的电源、开关和用电器。

    4)重点、难点的确定:

    重点:电流的概念、电路的组成及正确连接电路。电流和电路的概念不但贯穿电学部分的始终,而且是本章的核心,电路的连接是初中学生实验操作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这些知识跟生活很贴近,而且很有用。

    难点;
    电流的形成。画电路图。电流是导体中自由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的,它摸不着,看不到,应通过可感知到的现象来获得不可直接感受的信息。

    五、教具准备

    课件,电路示教板。学生器材有±(两人一组)电池二节、开关、小灯泡(或小电动机、门铃)一个、导线若干。

    六、教学程序

    【问题1】分析P100图5.5-l问题。验电器点荷转移问题。(承上启下。既复习巩固了已学知识,又为引入新课做铺垫。引导学生认识电荷的定向移动。)

    1、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

    【课件】原来金属导体中有大量自由电子,当接上电源后会发生定向移动,从而形成电流。(通过课件使学生形象认识电流的形成,激发兴趣。并为电流方向引出做准备。)

    实际上形成电流的电荷有两种(正电荷、负电荷),电路中有电流时,发生定向移动的电荷可能是正电荷,也可能是负电荷,还可能是正负电荷反向定向移动。

    电流的方向:正电荷定向移动方向为电流的方向。(可简述物理学发展史)

    【问题2】刚才的分析中,电流的存在是瞬间的,如何获得持续的电流昵?(讨论)

    有电源,电路要闭合。(示教板演示,给学生观摩的机会,为下一步学生实验做铺垫。在连接电路时强调:开关要断开。)

    【引导分析】按照电流方向的规定,电路中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正极经过用电器流向负极。正极──用电器──负极。

    【问题3】电流的作用是使用电器工作。如何实现呢?

    【创设情境】播放录像。节日彩灯、家庭用电器、以及电力机车运行。(通过观看使学生明白一切复杂的东西都是由最简单的组合而成,进一步产生探究其奥秘的兴趣。)

    【学生实验】桌上的器材怎样连接。使小灯泡亮、小电动机转、音乐门铃响。

    两人一套实验器材,学生动手连接电路。实验警钟;
    “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把电池的两端直接连在一起” (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4】连接的电路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认识电路的组成及电路元件的作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2、电路的构成:(简要介绍元件的作用,学生凭生活经验也有认识。)

    电源:供电的装置,把其它能转化为电能。如:电池,发电机等。

    用电器:用电的装置,把电能转化为其它能。如:灯泡、电动机、电铃等。

    导线:输送电能的导体。

    开关:控制用电器工作。

    【引导】电路要通过设计来进行安装,遇到问题要进行分析并及时维修。为了设计、安装和维修的方便,我们要用统一规定的符号把它们的连接情况画出来,这就是电路图。

    3、电路图:

    介绍常用电路元件的符号(在前面电路构成的四类元件旁画出元件符号。其余的在今后学习中陆续介绍,以减少信息记忆量。)

    请同学们画出示教板上电路的电路图。(前后呼应,这是让学生从形象到抽象的过渡,教师巡视点拨,使学生初步感悟画电路图的技巧。)

    【指导】电路图呈方块形,符号大小要适中,美观易分析;
    导线连接要到位,符号要准确,除开关外不留断口,规范;
    电路图与实物图要吻合,设计安装要一致。

    电路图为了方便,往往要把具体问题抽象、概括、使其简洁明了。

    【练习1】请你根据桌上的器材设计一个跟示教板电路不一样的电路图。并连接实物。(进一步训练学生的画图能力和动手能力。教师巡视点拨。点评。)

    【练习2】P 105。3画出手电筒的电路圈。(进一步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画图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巡视点拨。)

    【创设情境】在刚才的实验中,有的同学满怀信心地连接了电路,并与电路图相符,应该是正确的,可是闭合开关后却发现用电器不工作,原因何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引出电路状态的介绍。)

    4、电路状态:

    通路;
    处处连通的电路。有电流,用电器可以工作。(闭合电路)

    断路:某处断开的电路。无电流,用电器不能工作。(正常断路为开关断开)

    短路:导线把电源的两极直接连起来了。危害大,电源烧毁,用电器不工作。(结合P104想想议议。又与实验前的警示相呼应,一节课前后连贯。)

    综上所述,遇到电路中的用电器不工作,你怎样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掌握分析电路问题的技巧。)

    【练习3】(课件)分析电路的完整性和正确性(含有短路)。

    5、课后练习1设计有两个用电器的电路,并使它们同时工作。(为下~节课做准备。)

    《电流和电流表的使用》教学设计

    一、教学课题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流是怎样形成的,知道电流的国际单位及单位换算关系,了解身边常见用电器工作时的电流值。

    2、知道电流表的用途和符号,记住并理解电流表的使用规则,能正确读数,并知道如何保护电流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类比水流学习电流,让学生认识物理的学习方法。 2、通过阅读电流表的使用说明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实验,培养学生使用电学仪器的技能和良好的操作习惯。

    2、通过运用互联网上的百度引擎搜索出关于安培的简介,培养和教育学生为祖国刻苦学习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学会正确使用电流表。 2.难点:(1)电流表的读数。

    (2) 正确连接含电流表的串、并联电路。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活动】用电路示教板组成一个简单电路。

    提问:我们在进行连接小灯泡的实验时,发现闭合开关后,小灯泡就会发光。这是为什么呢?

    【多媒体课件】电流与水流的类比电流和水流的类比1.ppt(电流和水流的类比)

    【学生活动】观察水轮机和灯泡工作的示意图,用日常生活中的水流概念类比:水流(水沿一定方向流动)流过水轮机,使水轮机转动起来,与此类似,电流流过灯泡灯丝,使灯泡发光,从而引入电流概念。

    【教师活动】讲述电流的方向:水流有方向,同样电流也有方向:在电源外部,电流从电源的正极流出,流回电源的负极。

    教师继续演示:同一只灯泡接上节数不同的电池。

    提问:看到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

    【学生活动】观察并比较灯泡的亮度是否相同。这说明不同的电路中电流的大小是不同的。

    【教师活动】物理学中用电流强度(简称电流)来表示电流的大小。(引入新课)

    (二)、新课学习:
    1.电流 【教师活动】

    (1)电流是表示电流的大小的物理量,用字母I表示。

    (2)单位:在国际单位制里,电流的单位是安培,简称安,用字母A表示(区别于字母I)。这是为了纪念安培,学生阅读有关安培的资料。

    为了使用方便,电流的常用单位还有:毫安(mA),微安(uA)。

    【学生活动】学生自行说出各个单位的关系:1A=103 mA=106 uA 单位换算练习:500 mA =_____ A=______ uA。

    (3)看课本上的插图13-17,关心身边的一些电流值,并比较其大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

    【教师活动】

    我们怎样知道通过灯泡电流的大小呢?有没有测量电路中电流大小的仪器呢?

    讲述:电路中的电流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同一只小灯泡接在不同电路中的亮暗程度,大概比较出通过灯泡电流的大小,实验室中有一种测量电流大小的仪器,叫电流表。

    2.电流表

    【多媒体课件】常见电流表和学生实验用电流表1.ppt(常见电流表和学生实验用电流表)

    (1)电流表:测量电流大小的仪器。

    (2)【学生活动】观察电流表,认识电流表的结构:表盘符号、接线柱、刻度线方法、量程、分度值。(与以前所用仪器,如刻度尺、温度计进行比较)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结合多媒体课件对照课桌上的电流表实物有条理地进行观察,然后边提问边引导学生自行总结出对电流表的认识。

    【学生活动】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总结出对电流表的认识。

    ①表盘上符号A表示电流的单位是安(思考:那么mA表呢?),电路图中电流表就用符号“A”表示。

    ②有三个接线柱,分别标有“

    一、0.6、3”,是指“+”、“-”接线柱和量程。(思考:怎样使用接线柱?若表上的接线柱是“+、0.

    6、3”呢?)

    ③零刻度线在表的左边,两个量程共用同一个刻度线,有三大格,每大格又分成10小格,刻度线分布均匀。

    ④当使用“一”和“3”两个接线柱时,量程是0~3A,俗称大量程,最大测量值是3A,一大格为1A,每小格的分度值是0.1A,要读刻度盘上方的刻度。当使用“一”和“0.6”两个接线往时,量程是0~0.6A,俗称小量程,最大测量值是0.6A,一大格为0.2A,每小格的分度值是0.02A,要读刻度盘下方的刻度。

    (3)电流表的读数。

    【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进行电流表读数的练习。电流表的读数1.ppt(电流表的读数)

    【学生活动】总结读数方法:读数先看接线柱,明确量程和分度值,小量程读下方的刻度,大量程读上方的刻度,然后由指针位置读出电流值。

    (4)电流表的使用方法:

    【教师活动】认识了电流表的表盘和读数方法,那么怎样将电流表接入电路来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呢?引导学生阅读电流表的使用说明书。

    【学生活动】阅读电流表的使用说明书。学生阅读后归纳:
    ①“0”点校正:指针对准零刻度线。

    【教师活动】提问: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前使用过的仪器中哪些也要调零?教师作调零演示。

    【学生活动】

    ②串联:电流表必须串联在电路中。使电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学生在小灯泡电路图中接入电流表,并标出“+”、“-”接线柱。

    【教师活动】演示电流表“+”、“-”接线柱接反的结果,让学生观察。

    【学生活动】

    ③绝对不允许把电流表直接连到电源的两极。

    【教师活动】作适当的解释:电流表近似导线,会形成短路,很大的电流会烧坏电流表。教师快速演示,让学生观察。

    ④被测电流不能超过电流表的量程。

    【教师活动】介绍被测电流超过量程的危害(指针被打弯、损坏电流表)。

    【学生活动】讨论:怎样做到被测电流不超过量程、为此是否总是接大量程呢?那么什么情况下接大量程、什么情况下接小量程(使用小量程是为了提高测量的准确度,减小误差)呢?在以上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总结出选择电流表量程的方法:大量程试触法。

    【教师活动】启发学生把电流表的使用总结为八个字:“调零、串联、+-、量程”。然后,让学生利用课桌上的器材自主连接一个手电筒电路并测出小灯泡中电流的大小。

    【学生活动】实验:测量小灯泡中的电流,学会电流表的使用和读数方法。

    【教师活动】针对学生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让学生分析造成下列现象的原因:

    指针不偏转;
    指针反向偏转;
    指针偏转超过最大刻度;
    指针偏转很小的角度。

    (三)、交流与小结 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你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

    板书设计:
    电流

    一、认识电流

    1、电流大小(I):用每秒钟通过导体通过导体某一 横截面的电荷的多少 来表示电流的大小。

    2、单位:安培(安) 字母“A” 常用单位:毫安 微安

    二、测量电流

    1、观察电流表 A 符号:A ○量程:
    0----0.6A 0---3A 分度值:
    0.02A 0.1A

    2、电流表的使用

    (1)

    (2) (3) (4) (5)

    指针调零 串联

    “+”入“-”出 不要超量程

    不允许直接连在电源两极上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地位很重要,是学习后续知识——电压表的基础,教学中特别要强调为什么要这样使用,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深刻理解电流及电流表的使用规则。

    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比较流畅,重点突出,难点突破的比较合理。教学中使用了多媒体课件,也让学生动手进行了实验操作,体验了电流表的读数和使用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教材分析

    《电荷》是人教版八年级第五章第一节,本节的教学内容有: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验电器、电荷量及其单位、元电荷、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其中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是教学重点,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同时又是教学难点。摩擦起电是人类最早发现的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规律是进一步深入学习电学、理解许多电现象的基础,电荷量的概念是后面理解电流概念的关键,因此本节课作为初中电学起始课,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 认识摩擦起电的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 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

    ● 了解原子结构,认识元电荷、自由电子和电荷的移动。

    2.过程与方法

    ● 通过实验活动感受摩擦起电,知道带电体的性质;

    ● 在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感受人们所用的推理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注意观察静电现象,对电荷种类的探究产生兴趣,能主动利用简易器材动手做实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 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知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用具

    玻璃棒(附丝绸),橡胶棒(附毛皮),验电器,乒乓球,散开的塑料包装绳,碎纸屑若干。

    四、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1.观看动画“怒发冲冠”、录象“女孩头发竖起来”。

    2、思考:当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为什么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
    如果我们身上穿了化纤衣服,衣服会粘在皮肤上,在晚上脱衣时,有时会发出响声,甚至出现火花。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进行新课:
    1.摩擦起电 带电体

    学生实验:用毛皮摩擦橡胶棒,用丝绸摩擦玻璃棒,分别把棒靠近纸屑,乒乓球等轻小物体,观察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摩擦过的物体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物体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说物体带了电荷。习惯上把带了电的物体叫做带电体。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在空气干燥的时候,用塑料梳子梳头发,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衣服会粘在皮肤上,是因为梳子、衣服在摩擦过程中带了电的缘故。

    介绍防止衣服产生静电的方法。

    建议学生回去查找有关静电防止和应用的资料。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1)摩擦起电

    请同学们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摩擦起电的例子。

    (2)接触带电

    除摩擦外,用接触的方法也可以使物体带电。

    女孩头发能够竖起来,是因为人体与带电体接触而使头发也带了电。

    3.两种电荷

    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叫带电现象,知道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和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都带上了电荷,那么它们带的电荷是否相同呢?

    演示实验: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放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它,看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放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它,看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放在支架上,用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它,看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实验:
    用手捋散开的塑料包装绳,捋的次数越多,看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

    引导学生分析:

    人们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用摩擦的方法可以使各种各样的物质带电。带电后的物体凡是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互相吸引的,必定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互相排斥;
    凡是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互相吸引的,必定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互相排斥。

    归纳:

    这些事实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

    (1)正电荷和负电荷

    正电荷:指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可用“+”表示。

    负电荷:指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可用“-”表示。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4.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 (1)利用带电体的性质来判断。

    例1:如果一个带电体吸引一个轻小物体,能否判断这个轻小物体也带电? 例2:如果一个带电体排斥一个轻小物体,能否判断这个轻小物体也带电? (2)用验电器来检验。

    观察实物知道验电器的主要构造,通过实验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和作用。

    实验(演示、分组):用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此时金属箔片带_______电,用力多摩擦几下玻璃棒,再去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的角度变____________。

    换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重做上面的实验。

    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的角度不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

    小结:验电器是实验室里常用的一种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它是由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等几部分组成的。它利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的原理,当用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就有一部分电荷转移到验电器的金属箔片上,这两片金属箔由于带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而张开。

    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的角度不同,反映了带电体传给验电器的电荷的多少不同。

    5.电荷的多少叫电量

    电量的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是C。

    库仑是一个比较大的单位。一根摩擦过的玻璃棒或橡胶棒上所带的电量,大约只有10库仑,一片带电的云上所带的电量,大约有几十库仑。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物质的组成、元电荷的概念。

    元电荷:最小的电荷。

    电子:带有负电的最小的电荷。

    6.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

    演示实验:取两个验电器A和B。用金属杆把A和B连接起来,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A,可以看到A和B的金属箔都张开了。

    改用橡胶棒把A和B连接起来,重做上面实验,可以看到只有验电器A的金属箔张开,而B仍然闭合。

    实验现象说明:电荷在金属杆中定向移动。

    导体:善于导电的物体。

    绝缘体:不善于导电的物体。

    巩固小结(板书设计):
    5.1 电荷

    1.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摩擦起电。 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72. 3.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正电荷“+”、负电荷“-”。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4.5.电荷量的多少叫电量,单位是库仑(库),符号是C。 元电荷:最小的电荷 电子:带有负电的最小的电荷 6.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

    导体:善于导电的物体。

    绝缘体:不善于导电的物体。

    金属靠_____________________导电。

    《测量》教学设计

    富锦市砚山镇中心小学

    杨秋迪

    《测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测量》。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测量、比较等活动,感受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实际测量,学习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3、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 教材分析:

    本课的任务是让学生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通过实际测量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教材中创设了“估一估”、“量一量”铅笔有多长的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估测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测量、比较、找实物等活动体验分米、毫米的实际意义,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培养学生的估测、操作、分析、判断等能力。

    设计思路:

    本课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未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找一找中,通过具体观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获得关于“毫米”、“分米”的直观体验。教学中注重挖掘身边的课程资源,通过比身高,观察直尺,估测纸条长度,测量书的厚度,判断公共汽车的长度、硬币的厚度等内容,帮助学生建立长度单位的数学模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流程:

    一、沟通情感,激发兴趣

    2 师:初次见面,老师为每一位新朋友准备了一件小礼物,就放在你们的书桌中,快找一找,拿出来看看吧!(生找出直尺)

    师:(出示尺子卡通图)这是把什么样的尺子呢? 生:一把直尺。

    生:一把透明的格尺。

    师:你们一定不知道,老师送给你们的可是一把神奇的尺子。

    生:为什么说这是一把神奇的尺子呢?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自己就会找到答案。

    二、观察尺子,认识毫米

    师:仔细观察一下手中的尺子,看看你能发现些什么?和伙伴一起说一说。

    生:尺子上有一些数字,还有一些线。

    师:(指着展台上的尺)这些线叫什么名字,你们知道吗? 生:刻度线。

    生:尺子上有一些1厘米的格,格中还有一些小格。

    师:谁知道1厘米中的这些小格,叫什么名字吗? 生:毫米。

    师:(板书:毫米)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看书知道的,书上说格尺上的一个小格就是1毫米。

    师:没错,书是我们共同的老师,有了问题可以直接向书请教。(指着黑板上的“毫米”)“毫米”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它还可以用字母“mm”表示。(板书:mm)

    (生齐读两遍毫米)

    师:(指着尺子上的小格)格尺上1格小格是1毫米,2格小格呢?6 3 格小格呢?

    生:2毫米、6毫米。

    师:接着观察,还有什么发现? 生:1厘米中有10个1毫米的小格。

    师:你发现了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能把这个发现用一个式子表示出来吗?

    生:1厘米=10毫米

    师:(生齐读两遍。师板书:1cm=10mm)

    师:现在到你的身边找一找,那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毫米呢? 生:这张电话卡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生:一分钱的硬币厚度大约是1毫米。

    生:这把尺子厚度大约是1毫米。

    三、猜一猜,认识分米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玩一个猜一猜的游戏,好吗?游戏需要一样道具,就是你们学具袋中的纸条,快拿出来吧!(生从学具袋中取出纸条)

    师:不能用格尺测量,猜一猜纸条有多长? 生:我猜这张纸条大约长10厘米。

    生:我猜它是11厘米。

    师:一诈的长、手指的宽都是我们熟悉的。估测物体长度的时候经常要请它们帮助,它们是藏在我们身上的尺子。

    师:纸条究竟多长呢? 生:(经过测量)10厘米。

    师:(板书:10厘米)10厘米还可以用另一个长度单位来表示,谁知道是什么?

    4 生:分米,10厘米就是1分米。

    师:(板书:1分米=10厘米)这也是我们要学习的新内容,感谢你们把新知识介绍给大家。它可以用字母dm表示。(板书:dm)试着在本上写一写表示分米的字母。

    (生在本上试写,全班学生齐读一遍)

    师:(出示米尺)谁能在这把米尺上找一找,从哪到哪之间的长是1分米。

    生:从10到20之间是1分米。

    生:从45到55之间是1分米。

    师:你们找的明明不一样,你们怎么都说对呢? 生:因为他们找的都是10厘米,10厘米就是1分米。

    师:对,像这样10厘米的一段就是1分米。和同桌一起在你们的格尺上找一找1分米吧!(生互相交流)

    师:现在我们一起,找一找你身边有没有大约长1分米的物体吧。

    生:这个橡皮大约长1分米。

    生:我的这支铅笔大约长1分米。

    师:只要你细心观察,藏在身边的一分米朋友自己就会跳出来。

    师:(出示一条彩带)猜一猜它多长? 生:我猜大概是1米吧! 生:我猜可能是80厘米。

    师:大家猜的不一样。请前后桌4个人为一个小组,一起想办法测量它的长度,好吗?

    (生分组测量)

    组1:我们把4把尺子接起来量,彩带长100厘米,就是1米。(师板 5 书:1米)

    组2:我们用这个长1分米的小纸条一段一段地量,量出来正好是10分米。

    师:(板书10分米)这个办法怎么样? 生:很好,因为他们动脑筋了,用纸条来量。

    师:对,只要善于动脑筋,一张普通的小纸条,同样是一把神奇的尺子。

    师:你们在测量彩带长度的时候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1米就是10分米,因为1米是100厘米,1分米是10厘米,100厘米就是10分米,1米也就是10分米。

    师:(板书:1米=10分米)这么快就把新知识和以前学过的知识联系到一起了。

    师:刚刚同学们就在动手做,在做中观察和思考、学习中认识了新朋友,获取了新知识。

    四、情境练习,巩固新知

    师:除了老师送给你的尺子以外,你们还见过什么样的尺子? 生:米尺、皮尺、卷尺、三角尺。

    (课件展示不同的尺子图片,学生认读名称)

    师:生活中尺子的种类很多很多,这些形形色色的尺子能方便我们的学习和劳动。

    师:现在我们来轻松一下,一起看一段淘气的故事(课件出示:淘气的故事)

    (生边看边笑) 师:你们笑什么?

    6 生:淘气说错了,公共汽车不能是8厘米,应该是8米。

    生:机灵狗也不能是5毫米,5毫米(比尺子)就这么点,太小了,应该是――

    师:谁来帮助他?

    生:机灵狗高大约是5分米。

    生:一元硬币不能是2分米,那得是20厘米,不可能,应该是2毫米。

    生:淘气怎么能高138米呢?太高了,应该是138厘米。

    师:说一说吧,你们怎么这么快就发现并改正了淘气的错误呢?有什么奥秘吗?

    生:应该根据实际来看。

    师:你亲自量过它们吗? 生:没有。

    师:看来奥秘还是它――神奇的尺子

    师: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这神奇的尺子,它在哪呢? 生:(举起格尺)这呢!

    师:对,这是一把神奇的尺子,还有呢? 生:(边比边说)一诈、一指、一臂。

    师:对,生活中这些藏在我们身上的尺子往往更加神奇。同学们,其实在我们的身边还有许多神奇的尺子,只不过现在它们藏起来了,藏在小朋友的――(指)眼睛里,藏在我们的――脑子里,藏在了每一个人的――心里。

    【评析】

    本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1、创设了生动、活泼的活动情境,注重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验、感悟 7 数学知识。

    2、加强了对学生估测能力的培养,通过估测、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想像等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关注了学生学习中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关注了学生的终身发展。

    4、教师采用了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并能机智地在总结、评价中给学生以学习方法的指导,并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评价语言丰富,富有启发性。

    8

    《电流和电路》教学设计 汝阳县三屯镇初级中学

    曾向阳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电流、电路的构成及电路图。

    2.知道电源和用电器。

    3.能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4.知道什么是通路、断路和短路。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电流的概念、电路的组成及正确连接电路。

    难点;
    电流的形成。画电路图。

    教学工具:
    多媒体、板书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会发现电的应用极为广泛,它在生产生活中是如此重要,那么, 电流是怎样形成的呢?电路的基本构成是怎样的?这一节我们将来学习第十五章第二节电流和电路。

    (二)出示学习目标

    课件展示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观看。

    过渡语:明确了学习目标,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指导认真自学课本,时间约7分钟

    二、先学环节

    (一)请同学们带着下列问题看课本P36-39页内容,勾画知识点并记忆,可查资料但要独立完成:

    1.阅读课本p37,认识电流的形成和电流的方向。

    2.参看课本p36-p38,了解电路的构成及电路图,知道电源和用电器。 3.知道什么是通路、断路和短路。

    (二)学生自学教材:师巡视

    (三)自学检测反馈:要求:7分钟完成自学检测题目,要求书写认真、规范。

    1.______________形成了电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规定为电流的方向,在电源外部的电流方向是从______________经过用电器流向______________。

    2.电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只有__________电路中才有电流。

    3.画出以下电路元件的符号 (1)电池______________ (2)开关______________ (3)灯泡______________ (4)电阻______________ (5)电动机____________ (6)电池组____________ 4.画出小灯泡工作的电路图.

    三、后教环节(15分钟)

    (一)展示交流,统一答案:

    先交换学案,然后更正。选取4个小组同学分别展示

    1、

    2、

    3、4小题,下面同学提出修改和补充建议,老师要做出及时评价,2分钟时间让学生用红笔更正,提出先学中未解决的疑惑,小组或全班讨论解决。

    (二)小组探究电路的构成:(构成一个完整电路的条件是什么?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是什么?)

    点拨:产生持续电流的条件:电源、电路闭合。

    (三)小组讨论:电路图的正确画法:
    点拨:

    1.元件符号要准确,位置安排要适当,分布要均匀;
    2.元件不要画在拐角处;

    3.整个电路图最好呈长方形,有棱有角,导线要横平竖直。

    (四)小组讨论:正确连接电路时应注意的问题:
    点拨:正确连接电路时应注意的问题:
    ①不能短路。

    ②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

    ③检查连接无误后方可闭合开关。

    四、训练环节

    (一)过渡语:请同学们合上课本,完成学案上当堂检测题。10分钟完成。

    (二)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1.电流是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的,有电流时,发生定向移动的电荷可能是____________,也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还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

    2.电流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电路中有电流的条件是:必须有__________________,而且电路是__________________。

    4.下图中画出了三个电路图,试指出其中不符合画图规范要求的地方。

    5.下图所示的四个电路中,正确的电路图是(

    )。

    6.如图所示,当开关闭合时,发生的现象是(

    )。

    (1)灯正常发光 (2)灯不亮 (3)电源会被烧坏(4)灯会被烧坏

    A.(1) B.(2) C.(3)和(4) D.(2)(3)

    7.雷雨时,避雷针的尖端能不断地向空中释放电子,关于避雷针中的电流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地面流向尖端

    B.从尖端流向地面

    C.没有电流

    D.由地面和空气带电多少决定的 8.画出手电筒工作的电路图

    (三)学生展示,反馈矫正。

    (调查学情,统计疑难问题,先让其他小组补充矫正,教师更正或点拨) 板书设计

    15.2电流和电路 1.电流 2.电路的构成 3.电路图

    4.通路、断路、短路

    《电流做功》教学设计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过程。

    2.通过探究,知道电流做功与电流、电压的大小及通电时间的长短有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电流做功与哪些因素有关,让学生进一步学习控制变量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电流做功与电流、电压的大小及通电时间的长短的关系,培养学生节约用电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电功的意义,电功的计算。

    难点:实验探究电流做功与电流、电压的大小及通电时间的长短的关系。

    教学方法

    科学探究法、讨论交流法、讲授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展示水流的图片,提问:水流会做功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追问:电流会做功吗?从而引入课题:电流做功。

    二、新课教学

    (一)、电功与电能的概念 1.定义:电流所做的功叫做电功。

    2.讨论:电流流过我们教室的用电器做功,电能分别转化为什么形式的能? 3.结论:电流做功,消耗了电能,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做功的多少可以表示能量转化的多少。

    (二)、电功的单位:

    1.电功的国际单位是:和电能的单位相同,都是焦耳 ( J )。

    2.生活中常用的电功单位是:千瓦时,又叫“度” ,符号是 kW·h。

    思考:千瓦时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3.千瓦时和焦耳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1kW·h=3.6×106J 4.节约用电:先通过图片展示一度电的作用,然后播放中央电视台公益广告《节约用电》。号召学生为节能减排做贡献。

    (三)、电能表:

    展示电能表的图片,让学生思考:
    1.作用:测量电功的仪表。

    2.原理:告诉学生学过课本第17章就会明白。

    3.使用方法:

    让学生阅读课文,回答出来:

    把电能表接在电路中,电能表上的计数器会自动将电流做的功记录下来。用电一段时间,只要将前、后两次计数器上的读数之差算出,就可知道这段时间电流所做的功。

    并通过练习让学生知道:上图中,月末的数字减去月初的数字:561.6-478.2=83.4kWh,就是当月消耗的电能。

    再通过视频《电能表》,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电能表的认识。

    4.当堂小练习:

    桃城中心小学总电能表上月初的示数是43760.8,上月末的示数是45760.8,上个月共消耗多少电能?如果电费为0.50元/度,应交多少电费?

    解:W=W1-W2= 45760.8度- 43760.8度=2000度

    2000度×0.50元/度=1000元

    答:共消耗电能2000度,学校应交1000元电费。

    5.电能表各项参数:额定电压、最大电流、转盘转动圈数 对应练习:

    一只标有“220V 5A 2000r/kW·h”的电能表,接在家庭电路中,发现5min内电能表转了50圈:

    ①该家庭电路允许的最大电流是多少?

    ②在这5min内,该户用电器消耗了多少焦耳的电能?

    (四)、电流做功的多少:

    电流流过用电器做功,有的多有的少。做功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呢?通过视频教学让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做总结:

    电流所作的功跟电压、电流和通电时间成正比。电功等于电压、电流和通电时间的乘积。

    电功的计算公式:W=UIt 教师提问:各个物理量的符号是什么、单位是什么、单位的符号又是什么?让学生填写表格。

    强调各个物理量的同一性,同时性。知道电流做了多少功,也就知道消耗了多少电能。

    例题分析:

    小红房间用的台灯工作时灯光两端的电压是220V,通过灯泡的电流是0.20A,这只灯泡工作工作15min要消耗的电能是多少?

    已知:U=220V,I=0.20A,t=15min=900S。

    求:W。

    解:W=UIt=220V×0.20A×900S=39600J 答:这只灯泡工作1h消耗的电能为39600J。

    针对练习:

    小明的书桌上有一盏台灯,正常使用220V的电压时,通过灯丝的电流为150mA,他每晚要在灯下面学习30min,那么每晚流经台灯的电流做多少功?

    课堂检测练习。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学会了哪些物理知识?

    四、布置作业:

    1、阅读课文;

    2、课后作业1 2 3题。

    五、板书设计:

    第一节 电流做功

    1、电功:电流所做的功。

    电流做功的实质: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2、电功的单位:国际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J;

    常用单位—千瓦时,Kw•h。

    1千瓦•时=3.6×106焦耳

    3、电能表:测量电功的仪表。

    ①读数:月末数减去月初数(注意小数)。

    ②单位:千瓦•时 俗称“度”。1度=1千瓦时=3.6×106焦耳。

    4、电流做功的多少

    电流做功跟电流的大小、电压的高低和通电时间均有关。

    电功公式:W=UIt 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J。

    课后反思

    课后提升

    1.电流做功的过程,实际上是 能转化为 能的过程。电流通过电炉时,电能转化为 能;
    电流通过电风扇时,电能转化为 能;
    给手机电池充电时,电能转化为 能。

    2.在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电压越大,电流越大,电流做功越 ;
    如果电压和电流不变,通过时间越长,电流做功越 。所以电流在某段电路上所做的功,等于这段电路上的、和 的乘积,写成公式是 。

    3.有两个电阻R1和R2,已知R1>R2。将它们串联在电路中时, 两端的电压较大,相同时间内电流通过 做的功较多;
    若将它们并联在电路中,通过 的电流较大,相同时间内, 消耗电能较多。

    4.电路中有一用电器,两端电压是6V,通过的电流是200mA,5min内电流做功的功是多少?

    5.有一只灯泡接在220V的家庭电路中,发光10h,消耗了1度电,问:这只灯泡工作时通过它的电流是多大?

    6.一电能表表盘上标明“1200r/Kwh”,将某用电器单独接在该表上,当用电器工作4min后,电能表转盘转过55r。若用电器两端电压是220V,求:通过该用电器的电流。

    7.R1=6Ω、R2=12Ω串联后接到12V的电源上,求:(1)R2两端的电压。(2)5min内电流通过R1所做的功。

    8.一个小电动机接在6V的电源上,通电1min电流做功180J。求通过电动机的电流是多大?

    9.R1=6Ω、R2=12Ω,并联后接到12V的电源上,求:(1)1min内电流通过R1所做的功。(2)通电多长时间,整个电路消耗10800J的电能?

    《5.4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案例

    【教学内容】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磁场对通电导线有力的作用的这个重要事实,知道这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基本原理;
    掌握左手定则,会用它确定安培力的方向,解决有关简单问题;
    理解安培定则,会用安培力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过程与方法:左手定则和安培定则都是一种判定法则,这种为事物的规律设定某种判断的方法与算术中的口诀有异曲同工之妙。要在学习和训练中逐步加深对这种思维或判断“工具”作用的认识;
    通过对安培力的学习,进一步理解磁场的力的性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磁场和电场规律的比较,使学生逐步认识物理世界的和谐之美,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和追求完美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安培定律及左手定则。

    【教学难点】对安培力及安培定律的理解。

    【教具准备】安培力演示仪,电动机模型。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复习回顾初中所学磁场力的有关知识。

    2.回顾复习上节所学磁感强度的定义。

    3.实验演示

    用课本第140页图5-25所示进行演示:磁场对处在其中的通电导线会有力的作用。

    ◆合作探究──新课学习

    一、安培力

    1.安培力概念

    通电导线处在磁场中,无论是磁体的磁场还是电流的磁场,只要导线中的电流方向不与磁场方向相同或相反,通电导线总会受到磁场的作用力。物理学上称这个作用力为安培力。

    把这个力叫安培力,是为了纪念法国科学家安培在电磁研究中的杰出贡献。除了产生过程以外,它与其它力没有什么区别,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使物体产生加速度,实现对物体的加速;
    也可以对物体做功,改变物体的功能,实现电能与机械能的转化;
    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对安培力的说明

    (1)安培力是磁场对处在其中的通电导线的作用力,如果导线中没有电流,是不会有安培力的,所以安培力实际上是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

    (2)安培力的有无、大小与导线在磁场中处于静止还是运动状态没有关系。

    二、安培定律

    1.探究安培力大小的决定因素

    (1)定性探究:用课本第140页图5-25所示进行演示,先后改变磁铁(磁感强度)、电流、导线在磁场中的长度(蹄型磁铁的宽度),发现安培力大小变化。

    (2)结论:安培力的大小与通电导线所处区域的磁感强度、导线处在磁场中的长度、导线中的电流有关。磁感强度越大、导线在磁场中的长度越长、导线中的电流越大,安培力越大。

    2.安培定律──安培力大小的计算

    科学家通过实验研究发现,通电指导线垂直处在匀强磁场中,磁场对处在其中的通电导线安培力的大小,与磁感强度B、导线长度L、电流强度I间具有关系:

    这一关系,称为安培定律。

    3.关于安培定律的说明

    (1)运用此公式计算安培力时,磁感强度B的单位是T,长度单位是m,电流单位是A,安培力的单位就是N。

    (2)此公式中的长度L,指的是通电直导线处在磁场中的长度。

    (3)当通电直导线不与磁场垂直时,导线会受到安培力的作用,不过此时的安培力不能运用此式计算。

    三、安培力方向的判定──左手定则

    1.探究安培力方向的决定因素

    (1)实验探究:用课本第140页图5-25所示进行演示,先后改变磁铁磁极位置(磁感强度方向)、电流方向,发现安培力方向变化。

    (2)结论:通电指导线垂直处在匀强中,受到的安培力的方向与磁感强度方向、电流方向有关。

    2.探究安培力方向与磁感强度方向及电流方向间的关系

    (1)科学家的探究结果:科学家通过精确的实验探究发现,通电导线在磁场中所受到的安培力的方向与磁感方向、电流方向满足左手定则。

    (2)左手定则:伸开左手,使拇指与其余四指垂直,并且都与手掌在同一平面内。让磁感线垂直穿入手心,使四指指向电流的方向,这时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通电导线在磁场中所受的安培力的方向。

    (3)在已知磁场方向、电流方向、安培力方向中的任意两个方向时,运用左手定则可以判断出另一个未知的方向。

    (4)对于垂直处在匀强磁场中的指导线来说,安培力方向、磁场方向、电流方向,三个方向中,两两互相垂直。

    ◆案例研究──巩固所学

    学会运用安培定则计算通电直导线垂直处在匀强磁场中所受到的安培力大小,会运用左手定则确定安培力的方向。

    解析课本第141页“例题1”。

    四、安培力的应用

    1.磁电式电流表测电流

    通电线圈中的电流不同,线圈的两个相对边受到的使它转动的力矩不同,指针转过的角度不同。指针的偏转角度与同入线圈的电流的大小有正比例关系,这样通过指针的偏转角度,就可以表示电流的大小。

    2.电动机

    3.电磁炮

    4.电动式扬声器

    学生阅读课本第142页“物理与技术”。

    ◆交流评价──总结归纳

    1.课堂练习

    课本第142页“复习与巩固”

    1、

    2、3。

    2.引导学生归纳本节要点(见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1.复习课文,书面完成课本第142页“复习与巩固”4。

    2.查阅有关资料,撰写小论文《安培的科学成就》。

    3.预习第5节。

    【板书设计】

    《电流和电路》教学反思

    东关中学(原创) 本节是这章的重点教学内容。学生第一次接触电学的物理量——电流;
    第一次学习连接电路;
    第一次学习画简单电路。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应放在让学生认识简单电路,能动手连接简答电路,会画简单的电路图上,并注意从一开始就培养学生良好的电学实验习惯、良好的画电路图的习惯。

    由于电流的概念及其方向的规定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难于理解,如果一开始讲授电流的话,学生可能会因为“导线中定向移动的是自由电子(负电荷)”;
    “电流的方向规定为正电荷移动的方向”等知识点,产生思维的矛盾,从而导致对后面电路的学习产生心理障碍。因此教学中,我对知识点安排进行调整。现在总结我对本节课堂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1.导入。上课铃响起,问学生“听到什么了?”“什么发出的”“什么能转化成的声能?”“电脑从何而来?”引出并板书“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电铃用电,消耗了电能,转化成声能;
    教室里的电灯消耗电能转化成光能,你还知道哪些消耗电能的物体?学生举例。教师归纳板书“用电器——消耗电能的装置”。电源提供电能,用电器消耗电能,什么传输电能?教师归纳板书“导线——传输电能”。电灯、电视„„不能一直工作,需要有元件来控制。教师

    归纳板书“开关——控制电路的装置”。总结出组成电路的构成。学生思维清晰,效果水到渠成。

    2、电流教学。这个环节,我采用类比法。把电流和水流类比。水流从高水位流向低水位;
    电流从高电位流向地电位(告诉学生正极电位高,负极电位低)。电源外部电流从电源正极流向用电器最后回到电源负极。水流和电流区别:水流是先后依次流过;
    电流是电路中的自由电子同时定向移动形成。此时在总结出:①电流形成:电荷定向移动形成(可以是正电荷,可以是负电荷,也可以是正电荷和负电荷同时反向移动);
    ②电流方向: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负电荷定向移动的反方向)。

    不知之处:本节课应该让学生亲手实验,但由于实验器材缺乏,在分析力电流是否让灯泡发亮有先后顺序时,只是教师进行的示范,没能实现学生亲身经历通过实验归纳结论的过程。这样,在缺乏实践活动的情况下对电路实验的学习,学生学习显得被动,属于灌输性学习。篇2:简单电路 教学反思 《简单电路》教学反思

    芜师附小李静芳20

    12、

    2、23 在教学过程中,第一个环节,我先讲解了电池盒、小灯座的结构和用法,指导学生认识了电池盒、小灯座后再连接一个简单电路,学生很快就能连接一个正确的、完整的电路。电池盒、小灯座都有现成的导线连接点,学生只要按部就班将导线插到各个连接点就可以了。学生呢很快完成了第一个教学任务,并画出了简单电路图。

    在利用一个电池盒、两个小灯座和四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探究活动中,前面两个班的学生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这样的连接方式:从两个灯座的两个接线柱上接出的导线分别与电池的正极和负极连接。(并联的一种方式)而课前我认为简单的,学生会首先想到的串联方式却没有出现。起初我感到很奇怪,后来找到了答案:在这之前,第一个探究活动是利用一个电池盒、一个灯座和两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所以后来增添了一个灯座后,学生就很自然的在前面电路的基础上照样子又连接了一个灯座。在第三个班级课上,我在布置探究任务时就明确了,用三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再用四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于是,那种串联的方式出现了。

    接着我又联系班级的日光灯使用方法解说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的优点和缺点。并联电路可以分别控制、节能环保,但连接繁琐;
    串联电路可以统一控制、连接方便,但可能出现不必要的电能浪费。学生学得非常好,很快就可以举一反三找出:家中的各个房间的电路是并联电路;
    同一个吊灯中的很多灯泡,客厅中的某组装饰光源,这些是串联电路。

    课后回想这两个环节,深深感到,我们经常说,在备课时要备学生,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事实上往往我们认为很简单的、学生一下就能想到的,在实际教学中却迟迟不出现。只有真正从学生角度出发,考虑到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状况,那么在实际教学中的引导就会越明确。

    另外,学生对有一些难度的探究活动具有更高的积极性,本节课学生始终保持着极高的热情。所以只要教师从学生角度出发,将课设计到位,引导到位,学生一定会带给你更大的惊喜。篇3:《电流和电路》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篇4:电流的测量教学反思

    《电流的测量》教学反思 刚才我上了《电流的测量》一课,课堂上与学生配合得很好,发言讨论时气氛热烈,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学目标也得到了体现,是一堂比较成功的科学探究课。下面是我个人对这节课反思。

    一、深挖教材明确教学目标,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备课时我做到认真研究教材,查找与《电流的测量》一课相关的教学资料,确定了这节课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我也从中感受到以后每次备课都要把握好教学目标,这样才能找准教学的方向。

    二、将抽象知识生活化,体现从“生活走向科学”的教学理念

    电流这个概念比较抽象,虽然生活中常用到,但学生并不了解,所以我们定位于要把这节课的内容拉近学生的生活。本节课中教师首先展示水流带动水车的运动和电荷的课件,引出电流这个概念,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和我们的生活联系的很紧密。在认识电流大小的现象时,教师在教学中应用了灯泡的亮暗,尽量引导学生从生活事例入手,注重培养学生用科学眼光来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态度和意识。在课堂上学生说出灯泡的亮暗与电流大小有关。然后教以学生使用电流表测量电流大小的方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测量电流的大小,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也让学生感受到电流真的有大小,联系到平时生活中灯泡亮时有电流通过,以及灯泡亮暗时有电流的大小。从课堂上呈现的学生学习状态,我觉得在今后的备课当中要将科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现象紧密相连,让孩子觉得生活总处处有科学,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科学的教学理念”。

    三、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突破重难点时设计了同学亲自动手测量电流的大小,让学生感受到灯泡亮时有电流通过,电流真的有大小,从而激发同学的探究兴趣,满足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在这个试验中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从学生回答问题的踊跃性,实验的专注性来看,学生的兴趣始终在课堂上,学生在这种和谐的充满活力的课堂中,自主参与课堂教学,思维和动手能力得以发展,潜能得到充分挖掘,知识掌握更为牢固,让孩子真正动了起来,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下面说一下这节课缺憾的地方,在讲解电流表的注意事项时,忘记提“试触法”这种方法了。还有就是学生在黑板上展示电流表的使用规则时浪费的时间有点多,导致后面再做实验的时候时间有点紧了,留给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时间久短了。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克服以上反思中的不足,多学习课改理念、大胆创新、灵活的运用教材、多发现利用自己周围的科学课程资源,让其能为自己的教学服务以积极地投入到科学课教学之中。篇5:电流电路教学反思

    电流和电路教学反思

    巨城中学 赵彦军 本节课主要讲述电流和电路,明确电流的产生、方向,电路的构成、电路的状态、电路图。

    (一)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1、新课引入环节中选用的材料,符合初中学生年龄特征和已有的生活经验,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物理现象。本节课一大亮点就是利用手电筒引入新课,整节课围绕手电筒这一主线展开。首先出示塑料外壳手电筒和金属外壳手电筒,提出,“对于手电筒在电学方面你最想了解什么?”用大家非常熟悉的,而且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手电筒把同学们带入神密的电学世界,就因为选用的材料非常贴近生活,是学生熟悉的手电筒,所以他们感到亲切。这有助于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同时也消除了他们对电的恐惧感。在结课时又回扣到引课的问题中,课件展示内部结构,学生感觉本节课学习对于手电筒的大部分问题都解决了,收获丰富,兴趣盎然,激发起进一步探索的兴趣。

    2、趣味小实验利用的比较好,同时引起了师生的兴趣。这个实验不仅由新奇的实验现象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与注意,更重要的是能突出做这个小实验的目的,让学生知道电流是有方向的。

    3、“电流形成”的视频材料选择的较好。电荷这种微观粒子人们是无法看到的,再好的实验也不能看见电荷极其运动。利用多媒体模拟电荷及其运动,向学生展示电流的形成过程,使得抽象的物理知识变的具体想形象,更便于学生理解电流。

    4、对简单的电路连接及画电路图,采用先让学生探索,教师再纠错的教学方法,这样做达到了以下效果。

    (1)、能充分曝露学生学习上的问题,使教学更有针对性;

    (2)、不约束学生的思维,适合中学生好表现的年龄特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终身探索的兴趣;

    (3)、让学生在探索并解决问题过程中,体味成功的快乐。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加强素质教育,以课程改革为标准,做到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1.学生巩固、练习这一环节训练还不到位。由于安排了实验,学生对本节课电荷量、电流的公式的训练只是草草收场。

    2.在电流和电路的基础知识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过于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

    (三)改进的地方:

    1、备课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基础,注重课堂上时间的分配。

    2、课堂练习还要精挑细选,作为教师要学会选择更有利巩固本 总之,如何在初中学生头脑中植入物理思维,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提升他们对科学的向往和对自然界探索的渴望,课堂教学中的引入显得尤为重要。针对初中生好奇心和求知欲都较强,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点,每一章的第一节课的授课以及每一堂课的课前五分钟的把握,这些对于吸引学生上好这一堂课,启发学生对这一章节的兴趣和自发的对知识的探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交变电流》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甘肃 陇西一中 唐月有 748100

    一、教材分析

    交变电流知识对生产和生活关系密切,有广泛的应用,考虑到高中阶段只对交流电的产生、描述方法、基本规律作简要的介绍,这些知识是已学过的电磁感应的引伸,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对开阔学生思路、提高能力是很有好处的。

    为了适应学生的接受能力,教材采取从感性到理性、从定性到定量逐渐深入的方法讲述这个问题.教材先用教具演示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时产生交流电,以展示交流电是怎样产生的.并强调让学生观察教材图5.1-3所示线圈通过甲、乙、丙、丁四个特殊位置时,电流表指针变化的情况,分析电动势和电流方向的变化,这样学生就会对电动势和电流的变化情况有个大致的了解.然后让学生用右手定则独立分析线圈中电动势和电流的方向.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关于交变电流的变化规律,教材利用上章学过的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引导学生进行推导,得出感应电动势的瞬时值和最大值的表达式,进而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和部分电路欧姆定律推出电流与电压瞬时值与最大值的表达式。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交变流电。并理解交变电流的产生原理,知道什么是中性面。

    (2)掌握交变电流的变化规律,及表示方法。

    (3)理解交变电流的瞬时值和最大值及中性面的准确含义。

    (4)知道几种常见的交变电流。如正弦式交变电流、锯齿形交变电流、矩形脉冲电流。

    2、过程与方法

    (1)掌握描述物理量的三种基本方法(文字法、公式法、图象法)。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将立体图转化为平面图形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结合实际情况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交变电流产生的物理过程的分析.

    2、交变电流的变化规律的图象描述。 难点:1、交变电流的变化规律及应用.2、图象与实际发动机转动时的一一对应关系的理解。

    四、学情分析

    - 1

    2、abcd线框在磁场中绕OO′轴转动时,哪些边切割磁感线?

    3、线框转到什么位置,产生感应电动势最大?

    4、线框转动到什么位置时,感应电动势最小? 利用多媒体课件,屏幕上打出中性面概念:
    1.中性面——线框平面与磁感线垂直位置.2.线圈处于中性面位置时,穿过线圈Φ最大,但e = 0.3.线圈越过中性面,线圈中I感方向要改变.线圈转一周,感应电流I感方向改变两次.

    4、如果从中性面开始计时,逆时针方向匀速转动,角速度ω,经时间t ,线圈转到图示位置,ab边与cd边的速度方向与磁场方向夹角为θ=ωt,屏幕上打出线圈水平投影图,如图所示.设ab=cd=l1 磁感应强度B,bc=ad=l2

    这时ab边E感多大?

    5、cd边中E感跟ab边中感应电动势大小相同,

    又是串联在一起,此时整个线框中感应电动势多大?(学生推导,教师点拨)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屏幕上打出:

    1.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线圈产生感应电动势及感应电流是按正弦规律变化的.瞬时表达式:e =Bl1l2ωsinωt = BSωsinωt

    N匝线圈时,相当于N个完全相同的电源来个串联,e = NBSωsinωt.其中最大值Em =NBSω 线框和用电器构成回路i =

    eNBS = sinωt RrRr最大值 Im =NBSRr

    2.屏幕上使线圈转动,如转θ=ωt =60°,150°,210°,300°时,请学生分别计算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和方向?

    最后将学生计算结论总结:e =Emsinωt,既能表示电动势大小,又能表示电动势方向.由于上面介绍的发电机的电动势按正弦规律变化,所以当负载为电灯等用电器时,负载两端的电压u、和流过的电流i,也按正弦规律变化,即

    - 3

    十、教学反思

    新颁发的普通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指出:物理课程的总目标不仅是让学生学习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更要让学生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并能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中,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新课程标准中最大的特点就是将课堂内容与大量的探究活动(课内或课外)有机的联系起来,探究活动成了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交变电流知识对生产和生活关系密切,有广泛的应用,考虑到高中阶段只对交流电的产生、描述方法、基本规律作简要的介绍,这些知识是已学过的电磁感应的引伸,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对开阔学生思路、提高能力是很有好处的。

    (一)成功之处

    1、交流与直流有许多相似之处,也有许多不同之处。这既是学习、了解交流电的关键,也是学习、研究新知识的重要方法.在与已知的知识做对比中学习和掌握新知识特点的方法,是物理课学习中很有效和很常用的方法。在学习交变电流之前,应帮助学生理解直流电和交流电的区别。其区别的关键是电流方向是否随时间变化。同时给出了恒定电流的定义——大小和方向均不随时间变化。

    2、采用“实验探究”模式,有效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发展学生多元智能,面向全体学生,让具有不同特点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注重因材施教。对于交变电流的产生,课本采取由感性到理性,由定性到定量,逐步深入的讲述方法。为了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中要尽可能用示波器或模型或多媒体课件配合讲解。教学中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线圈通过4个特殊位置时电表指针的变化情况,分析电动势和电流方向的变化,使学生对线圈转动一周中电动势和电流的变化有比较清楚的了解。

    3、用图像表示交变电流的变化规律,是一种重要方法,它形象、直观、学生易于接受。在学生已有的图像知识的基础上,较好地掌握这种表述方法。更要让学生知道,交变电流有许多种,正弦电流只是其中简单的一种。课本中用图示的方法介绍了常见的几种,以开阔学生思路,但不要求引伸。

    4、在这一节中学生要第一次接受许多新名词,如交变电流、正弦电流、中性面、瞬时值、最大值(以及下一节的有效值)等等.要让学生明白这些名词的准确含义。特别是对中性面的理解,要让学生明确,中性面是指与磁场方向垂直的平面。当线圈位于中性面时,线圈中感应电动势为零,线圈转动过程中通过中性面时,其中感应电动势方向要改变。

    5、课本上介绍的交变电流的产生,实际上是正弦交流电的产生。以矩形线框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为模型,以线框通过中性面为计时起点,得到电动势随时间满足正弦变化的交变电流。这里可以明确指出,电动势的最大值由线框的匝数、线框面积、转动角速度和磁感应强度共同决定.

    6、采用多媒体技术,免去板书时间,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问题反思

    - 5

    电流和电路(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邾城五中江宏明

    学习目标

    1.能画常见的电路符号;

    2.能结合电路连接,会按实物画电路图。 学习重点

    能动手连接简单的电路,画简单的电路图 教学流程

    学点一:电路图:

    用表示的图。

    (1)认识常用元件并画出以下常用符号:
    电源,小灯泡,开关,电流表,电压表。

    (2)在虚线框中画出各电路的电路图。

    学点二:画电路图要求:
    (1)要用统一符号表示;

    (2)连线时要画得横平竖直;

    (3) 元件不能画在拐角处(变阻器除外);

    (4)线路要画得简洁、整齐、美观、布局合理 巩固新知 1.画电路图:

    2.如图2所示的连接的电路中,能够使灯泡亮的电路是()

    应用扩展

    1.请根据下图3的实物连接图在右边的方框内电路图,并标明电流的方向。

    图3 2.在下方的实线框中画出手电筒的电路图。

    3.按电路图连接甲、乙两图的实物图。

    图乙图

    4.下图中画出了三个电路图,试指出其中不符合画图规范要求的地方。

    5.在如图所示的各电路中,开关S闭合后,小灯泡L

    1、L2都能发光的是()

    5.2 电流和电路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流的形成及其条件,知道电流方向的规定;

    2.通过动手实验,认识通路、开路、短路;
    知道电路的基本组成;
    能从能量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从电路的组成认识开关的作用;
    知道常用的电路元件及符号。

    3.结合小电风扇、电子门铃、手电筒等电路的实物连接,学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二、过程与方法

    1.在让小灯发光、小风扇转动等实验中,学习观察实验现象、以及从现象中分析归纳出规律和方法;

    2.学会用符号、电路图简明地表达具体的电路连接,这也是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认识电路组成、研究各元件作用的强烈兴趣;

    2.在学习连接电路、画电路图等基本技能训练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及安全操作意识。

    教学重点

    ①认识电路的分类;
    ② 能动手连接简单电路;
    ③ 会画简单的电路。

    教学难点

    电源短路现象的识别。

    教学设施

    视频材料、练习PPT。

    实验器材

    1.鼓励学生自带小电动玩具、小改刀等作为实验器材,自己拆卸,拼装。 2.为没带的学生提供:干电池、学生电源、小灯泡、小电风扇、音乐门铃、导线若干、开关、发光二极管。

    教学方法 探究法、实验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引入1(目的:联系实际,使物理生活化。①让学生产生对物理科学的崇敬;
    ③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树立积极上进的人生观。)

    师:同学们,如果你现在有个好消息想马上让父母知道,你会选择怎么怎么办?

    生:电报、电话、手机、短信、上网„„

    师:这些传递信息的方式的确非常及时。同样是传递信息,古人是:“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要今天这么快捷,那只有想象:“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大家想过没有:如果现代生活缺了“电”这位主角会怎样? 播放视频1:
    “电”与生活 (1)电使社会飞奔向前

    现代化的企业运用网络可以建立全国甚至全球的产、供、销系统开拓市场;
    手机、计算机、电视机、收音机更是让我们的沟通没有时空障碍;
    2008的中国,“长枪短炮”聚焦着北京奥运,无数的信息通过电波飞越高山、跨越海洋,把全球的目光重新聚集在世界的东方。

    „„“电”激发了人类无穷的聪明才智:卫星飞船上天揽月,鱼雷潜艇下海捉鳖,神话正在变成现实。“电”给人类社会飞奔向前提供着强大动力。

    (2)2008 冰雪袭击郴州

    电路全线瘫痪:通讯信号无法正常传递;
    街道上红绿灯熄灭,交通拥堵不堪;
    银行不能办理业务,工厂、企业不能正常工作;
    夜晚更是一片漆黑。简单的生活变成曾经的幸福感受。(插播新闻片段,采访的群众:“简直不知道没有电的生活有这么大的麻烦。”)政府组织力量抢修线路,急运发电机„„

    电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现在,让我们从《电流与电路》开始“电学之旅”吧。

    播放后提出问题,将学生的思维迅速引向电路有关的学习:

    面对一个个信息全无的孤岛、你认为什么事必须首要解决?(通讯电路)为什么?

    “电”我们的现代生活密不可分。要了解这“功勋卓著”的电,还需“万丈高楼平地起”。下面,就让我们从“简单电路”开始“电学之旅”吧。

    引入2(目的: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敬畏、对生活的热爱——学习物理的强大动力)

    视频:走进“电”的神奇世界

    场景1:雷雨夜晚,狂风大作,暴雨倾盆,闪电咆哮着划破长空、奋力撕开无边的黑暗。

    场景2:生物电有关内容:电鳐、电鳗、电鲶等的图片、108页5.3——4的图片。

    场景3:家庭客厅、书房、厨房中工作着的一些家用电器、拆开的机箱、电路板。

    你知道吗?生活中还有不少用电器,其实直接就是由简单电路构成的呢。现在,让我们从《电流和电路》开始,一起走入“电”的神奇世界吧!

    二、师生共同活动,进行新课

    (一)复习引入电荷与电流的关系

    视频演示书上100页图5.1-5用两个验电器演示电流的形成,

    运用“转换”的探究思路,但我们可以通过验电器的变化、发现电荷的运动。

    实验现象发现:电荷发生了定向移动,形成了电荷的流动。

    (显示文字:)

    电流是由 电荷的定向移动 形成的。

    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电路中,规定电流方向从电源正极出发,经用电器回到负极。

    (二)认识简单电路的组成 1.体验简单电路的组装

    (1)教师先给予适当的爱心提示后再允许同学们分小组自由组装简单电路、教师巡视。

    对学生的爱心提示:

    ①千万不能用导线直接连接电源;
    ②一定要使用开关,经检查无误后方可闭合电路。

    对老师的教学提示:

    ①实验器材要多样化,是同学们喜欢的电动玩具最好。(小赛车、小风扇、音乐卡、小宫灯、便携式小手电等)对自己没带的同学,可提供小灯泡/小电动机/音乐门铃等。

    ②实验结束后请学生随手关灯(断开开关),节约能源。

    (2)老师:成功了,有什么发现要和大家分享?学生交流发现„„ 2.了解电流、电路

    老师:大家发现闭合开关后,赛车跑起来了,灯泡亮了,发动机转了,音乐响了,这是因为有电流通过的缘故。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关于电流方向有统一的规定:

    (板书)电源外部的电流方向是从电源正极经过用电器流向负极。

    说明:对于灯泡来说,不论什么方向的电流通过灯丝,都能正常发光。但是,许多家用电器的指示灯是发光二极管,它只能满足单向导电。

    (教师出示实物并简单演示、加深学生对电流方向的认识) 3.认识简单电路的组成:用电器、电源、开关、导线。

    教师:灯泡、小电动机、音乐门铃这类都是需要用电的仪器,我们统一叫做用电器;
    看用电器能否工作,我们至少还要提供哪些器材?

    学生通过实验发现:首先要有电池(提供电流的装置)、还有就是控制用电器工作的开关、连接电路的导线。

    (板书)电路的基本组成:电源、开关、用电器、导线。(按次序理解记忆) 4.简单电路的分类 电路按通断情况,可分为:通路和开路、短路。

    通路 开路1 开路2

    (板书)电路按通断情况可分为:通路、开路、短路。

    教师指出:电源是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用电器是消耗电能装置,用电器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电路中电源提供电能,用电器消耗电能。正常的电路连接可以使用电器工作,但是,如果出现下面的错误连接,则会相当危险。

    播放短路资料:

    短路1 短路2

    当发生导线直接连接电源的现象时,会在瞬间极大地损坏电源造成资源浪费。这种情况我们称为“电源短路”。家庭电路中如果发生电源短路的现象,往往会极短时间内造成火灾、触电或其它伤亡事故,后果严重。因此,从我们接触电学知识开始,就一定要有安全意识,认真学习把握短路的特征、认清短路现象。

    5.(板书)导线(不经用电器)直接连接电源两端的电路现象叫(电源)短路。 电路连接千万不能电源短路。

    (此处要求学生大声诵读)

    6.让学生认识常见的电源、开关。

    教师介绍:电源、开关(可增加学习趣味性)

    电源:书上图5.2-4各种电池;
    5.2-6学生电源;
    家庭电路用电器的电源 开关:教室灯用的拉线开关、按键开关、声控开关、光控开关(银行、单元楼道、某些玩具中有)

    (三)电路元件的符号及简单电路的画法(板书标题) 1.识记电路元件的符号

    师:(引导学生自学)为了记录的简便快速,物理专门发明了一些符号来表示实物。现在我们一起看课本上几种常用元件的对应符号,你认识这些符号吗?

    2.练习简单电路图的画法 师:用符号来代表电路中的各个实物,就叫电路图。

    教师规范板书出一两个实物电路的电路图后,请学生尝试自己练习,教师指点。

    小练习:根据下面的实物图画出电路图。

    小电风扇电路 电子门铃电路

    教学提示:①所有元件均不能直接画在转角处;

    ②电路图的线条要横平竖直。直观清晰、简洁大方才是物理的美感。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
    知识:

    1.电路是由电源、导线、开关、用电器组成的。 2.电源是提供电能的装置,用电器是消耗电能的装置。

    3.有电源,并且电路闭合时才有电流。

    4.按电路通、断,电路可以分为:通路、开路、短路。千万不能造成电源短路。

    5.常见的电路元件及符号。

    6.电路中电流的方向是“电源正极→用电器→负极”。

    方法与能力:会连接简单电路;
    会用电路图简明表达电路实物连接。

    四、填空

    1.电流是由 电荷的定向移动 形成的。人们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2.电源是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用电器是消耗电能装置,用电器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3.用导线将 电源、用电器、开关 等元件连接起来组成的 电流的通道 ,叫做电路。

    4.电路中,导线直接连接电源两端会造成电源短路。

    五、布置作业

    1.独立完成书上104页、105页的课堂练习

    2.在作业本上完成一个小电器的实物图及相应的内部结构图、简单电路图。 3.课外阅读:108页《科学世界——生物电》 4.预习:5.3 串联、并联

    六、板书设计

    课题:5.2 电流与电路

    1.用电器是将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能的装置。

    2.电路是由电源、开关、用电器、导线组成的电流路径。

    3.电路分类:(按通断分)通路、开路、短路

    5.电流方向:从电源正极出发,经用电器回到电源负极。

    6.常见的电路符号:

    7.学画简单的电路图

    《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教学设计

    课程分析:

    本节是在学生初步了解电路和电流的概念,认识了串并联电路的特点以及会正确使用电流表测量的基础上,通过让学生提出问题、进行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动手实验、收集数据、分析论证、评估等自主活动,让学生初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初步领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学情分析:

    在平时的学习中,有些学生就有这样的想法或者疑问,即串联电路中离正极越远的地方电流是不是越小(因为前面的用电器已经消耗了部分电能)。为此,通过实验探究,使他们自己得出结论,纠正原有错误认识,使新知顺应到原有认知结构中,得以发展。

    学习目标:

    1. 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2. 训练连接电路和使用电流表的技能。

    设计理念:

    为突破难点,在教法上采用实验,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动手和分析能力及与其他人合作交流的优秀品质。

    教学流程:
    新课引入:

    提问:1.板书一个串联电路,提问串联电路有哪些特点?

    2.我们上节课学习了电流的强弱,回忆一下关于电流你知道哪些? (点评:复习原有知识。如答不全面鼓励其他人补充)

    (实录:学生能够较快的回答上述问题,并且很积极,表现欲很强)

    进行新课:

    一.提出问题,做出猜想

    请你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理解就串联电路中的电流特点大胆地做出猜想或假设,在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大小可能有什么样的关系?并简单说明你的依据。

    (点评:鼓励学生敢于猜想、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实录:学生的想法很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认为串联电路中电流沿着电流的流向越来越小。) 二.设计实验

    为了验证猜想,同桌二人展开讨论,请学生就实验器材、实验步骤、测量的数据及测量的方法等,设计实验方案并且进行交流。(学生设计实验的过程中老师巡视,及时了解学生的想法,给予相应的指导。)

    学生展示:上讲台来说明自己的设计

    老师:点评学生的设计,并说明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如:
    1. 防止短路2.电流表的接法要正确3.量程的选择4.连电路时开关断开5.电路故障的排查

    三.进行实验,收集数据(老师巡视,予以指导) (点评:让学生初步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思维程序,锻炼自主、合作、探究的基本科学素养,培养动手能力)

    (实录:学生动手动脑的过程,连电路时出现了很多问题,学生大部分都能自己想办法排除,或者找同学帮助排除。也有一些疑问,如:尽管电流表示数一样,但是有的灯泡很亮,有的灯泡却不亮。有的学生找来两块电流表串在电路中,发现示数不一样。有的组用的干电池发现三次读数误差比较大。)

    四.分析、论证

    让学生自己分析所得数据,得出结论。然后与前后、左右的同学进行交流,看是否有同样的结论。

    让两个实验小组合并,四个小灯泡串联,再一次测量各处电流,增强实验数据的说服力。

    (点评:培养表达和综合归纳能力)

    (实录:由于实验现象明显,绝大多数能够通过数据分析出串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达到了实验的目的。原来认为电流逐渐减小的学生做完实验后很惊讶,示数怎么都一样啊?通过试验否定了自己原来的认识,增强了对规律的理解。) 五.评价与交流

    反思实验,要求学生针对实验原理、实验中出现的失误和故障及解决方法、值得总结的实验技能或教训、测量数据是否可靠、哪些因素影响测量的正确程度等进行评估、讨论、交流。

    (点评:给学生自主学习和反思的时间,让学生体会反思,具有对完成的任务进行评估的意识,并了解评估方法)

    (实录:这个讨论的过程很热烈,在讨论中提高了电路分析的能力。) 六.小结

    要求学生自己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高了哪方面的能力? 七.课后反思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抓住了学生在学习中的误区,通过做学生实验这种科学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使新知顺应到原有认知结构中。提高了学生设计实验,动手实验,分析数据的能力。

    教学案例电 流

    一、教案

    【教材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物理上册

    第五章第一节

    电流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初步了解电路和电流的概念以及认识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的基础上,学会正确使用电流表测量电流,通过让学生在观察中提出问题、进行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动手实验收集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论证、评估交流等自主活动,让学生初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初步领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这节内容是本书探究活动的一个小结,是本学期学生经历的环节最完整、最规范的一次探究活动。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理解电流的概念,知道电流的单位。知道如何用电流表测电流,并会正确的选择电流表的量程。理解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关系、并联电路干路电流与支路电流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切身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领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学生自主设计探究思路和方案,并且在正确连接电路和使用电流表的基础上进行实验并能通过交流、总结、反思得出初步结论这几个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准备】

    教师: 小灯泡2只、电键、电源、导线若干、多媒体投影仪、苏威尔数字实验室等。

    学生:小灯泡2-3只、开表3-4个等。

    【教学流程和探究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关3个、电源、导线若干、电流、新课引入

    播放自制课件,展示彩灯照射下的斜拉索大桥夜景的图片。

    教师提问: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大家了解了简单电路的组成,串联和并联,那么当你看见这些精彩图片时,同学们对电流和电路还想了解些什么呢?

    学生观察并回答。

    教师引导学生对灯泡的亮与暗进行思考,激发探究电路中的电流规律的兴趣。、新课教学 1、认识电流

    ① 定义: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叫做电流强度。

    ② 符号及单位:电流用字母I表示,国际单位:安培(A)。

    常用单位有:

    1安培(A) =1000毫安(mA) 1毫安(mA) =1000微安(μA)

    ③身边的电流值。

    ④物理学家——安培。简单介绍安培的对物理学的贡献,以及为什么把电流的单位命名为安培,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热爱。

    2、电流表的使用

    学生观察电流表(接线柱、量程、分度值)教师指导。

    由学生利用以往的知识经验,思考电流表的使用并讨论回答。

    ① 电流表的结构。

    ② 如何进行电流表的读数。

    ③ 电流表的使用注意事项有哪些。

    学生实验

    依据学生的回答组装一个简单电路,练习如何使用电流表。教师指导学生怎样将电流表接人电路中(学生练习并读数)。

    3、各抒己见、大胆猜想

    小实验:请同学们利用身边现有的器材,连接成一个串联电路。观察灯泡的亮暗,并猜想串联电路中的电流规律怎样。

    学生小组实验并记录现象

    教师:同学们都有些什么样的猜想呢?小组讨论一下?请写下你们的猜想。各小组汇报一下,并说说你们猜想的依据。(把各小组的猜想写下来。)

    学生可能的猜想:

    、电流从电源正极到负极逐渐变小。

    、电流从电源负极到正极逐渐变大。、电流在串联电路中处处相等。

    4、合作交流 设计实验

    教师:同学们的猜想似乎都有道理,那么我们能不能想办法来验证一下呢? 学生讨论思考,进行实验设计。

    小组讨论完成实验设计后,请几组同学代表上台与大家交流一下实验方案。

    教师引导学生对实验设计方案进行补充:实验方案是否合理;
    实验的方案是否需要改进。实验的方案是否完备

    5、进行实验 收集数据

    学生进行实验,并把数据记录在表格里;
    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在学生实验结束后,请各组派代表汇报一下实验结果。同时教师把各小组收集到的实验数据写打在大屏幕上。

    6、分析论证 得出结论

    教师指导学生对数据进行初步分析,并质疑数据:对实验的数据是否准确、可靠进行分析;
    有没有特殊情况需要集体讨论分析;
    实验的误差进行分析。

    对得到数据不能随意取舍,尤其是不太符合物理规律的数据,要引导学生分析产生的原因,帮助学生找到解决方法,排除故障。同时要鼓励学生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试验,不要为获得成果而更改数据。

    经初步讨论质疑,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并利用苏威尔数字化数据采集设备进行实验,对实验得出的数据进行精确验证。

    最后,由学生总结出结论: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

    总结反思

    教师介绍本节课的实验方法,探究的过程原理。

    学生小结本节课收获:包括知识收获和实践收获、体验收获等。

    教师进行点评:并通过介绍“人类基因组计划”讲述任何实验中合作交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对学生给与鼓励和激励。

    【布置作业】

    利用探究串联电路电流规律的方法,自己用学具探究并联电路中的电流规律,并完成探究报告。明天进行集体合作交流。

    二、教学反思

    本节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前面学习了认识电流形成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电流的大小;
    通过学生提出猜想,相互交流,动手探究,交流合作,记录数据,分析归纳,概括总结出串电路中的电流规律。通过探究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团结协作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从而使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增强,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此外,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养成尊重事实的态度,体验到探究的乐趣,成功的喜悦。课外活动设计,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对知识的应用能力,有助于形成科学的价值取向。

    15.2电流和电路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是2013人教版物理教材九年级第十五章第二节内容,本章是初中物理电学部分的起始章,课标要求学生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电荷和电路的基本知识,知道电流形成的原因,会分辩简单的串并联电路;
    学会把物理与生活联系起来,了解自然科学的神奇。本节正是让学生建立电路概念的关键。

    二、教学对象分析:

    九年级学生对电有了一定的认知,知道家庭电路中的一些基本构成,大致了解家庭电路中有哪些元件以及每个元件的大概作用,但对电路构成没有形成完整的认知;
    通过第一节的学习知道自然界中有两种电荷,电荷能够定向移动但是这种移动不能持续,怎样才能使电路持续工作呢?学生急于对电路形成清晰的认识,构成学生学习本节的兴趣和动机支撑。九年级学生也具有了较强的动手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通过实验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抽象思维。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 知道电流的形成及其条件,知道电流方向的规定;

     知道电路的组成;
    能从能量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从电路的组成认识开关的作用;
    能画常见的电路元件符号。

     结合小灯泡、小电动机、门铃、手电筒等电路的实际连接,学会按实物电路连接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2、过程与方法

     在实验的过程中观察思考,学习从现象中分析归纳出规律的方法。

     知道用电器符号、电路图把具体的电路连接情况简洁明了地表达出来,这也是研究物理问题的一种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在实验探究、画电路图等学习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及安全操作意识。

    四、重点和难点

    重点:

    1、电流形成的原因;

    2、电路各部分的作用;

    3、用电路图表示实物图;

    4、断路和短路的判断。 难点:

    1、电流形成的原因;

    2、根据实物连接图画电路图。

    五、教学策略:

    1、通过把电路与家庭供水水路进行类比了解电路中各部分的作用,知道类比是研究相似问题的有效方法;

    2、通过连接简单的实物图加强学生对电路的直观认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3、通过用电路图表示实物图、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加强抽象思维能力培养。 教学流程:发现提出问题──确定研究问题──探究解决问题──应用提升能力

    六、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设置任务一

    电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各种电器充满了我们的生活,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

    1、你认为一个简单的电路应该包含哪些元件?把它们选出来。

    2、说说每个元件的作用是什么?

    (二)动手探究 设置任务二

    3、利用学科工具将选出的元件组成一个电路,分析电路的三种状态。 通路;
    处处连通的电路。有电流,用电器可以工作。(闭合电路)

    断路:某处断开的电路。无电流,用电器不能工作。(正常断路为开关断开) 短路:导线把电源的两极直接连起来了。危害大,电源烧毁,用电器不工作。

    4、分析正常工作的电路。

    思考:是什么使用电器正常工作了,与水路类比得出电路概念。

    强调:实际上形成电流的电荷有两种(正电荷、负电荷),电路中有电流时,发生定向移动的电荷可能是正电荷,也可能是负电荷,还可能是正负电荷反向定向移动。

    思考:如何获得持续的电流?

    学生结合刚才的电路连接情况总结得出:有电源,电路要闭合。

    选做:按P39 15.2-7连接电路使发光二极管发光。

    思考:为什么在电路的连接正确的前提下却有的小组的二极管发光;
    有的小组的二极管呢不发光?

    启发:把电池的两极更换或更换发光二极管的接线方式。

    现象:不发光的小组二极管发光而原来二极管发光的小组却不再发光。

    结论:电流的方向

    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提出问题让小组讨论:1.电路中电流的方向是怎样的?

    (无论电流方向如何小电机都能正常工作,但转动的方向却因电流方向的改变而改变。)

    5、电路的共同特征 (小组讨论后师生共同总结得出。) 电路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电源:供电的装置,把其它能转化为电能。如:电池,发电机等。(多媒体课件介绍各种各样的电源。)

    用电器:用电的装置,把电能转化为其它能。如:灯泡、电动机、电铃等。

    导线:输送电能的导体。

    开关:控制用电器工作。

    (三)阅读课(电路图 ) 设置任务三

    1.了解常用电路元件的符号

    2.请同学们画出刚才所连电路的电路图。

    教师引导:电路图呈方块形,符号大小要适中,美观易分析;
    导线连接要到位,符号要准确,除开关外不留断口,规范;
    电路图与实物图要吻合,设计安装要一致。

    (四)小结:

    1、对照水路类比电路各部分的作用;

    2、电流形成原因及方向;

    3、电路的三种状态;

    4、画电路图

    (五)知识的应用与拓展

    找出你知道日常生活中的简单电路,选一个画出它们的电路图吗。(例:手电筒)

    第五单元

    电流和电路

    第二节

    电流和电路

    樊继红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课为第五单元电流和电路的第2节,是这章的重点教学内容,是上节电荷知识的延伸与应用,更是后面串、并联电路的基础与铺垫,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学生第一次接触电流,对初中生来说电流的概念是十分抽象的,它看不见、摸不着,理解起来十分困难。再加上又是第一次学画电路元件符号和简单的电路图,学生的压力会很大。因此教学中要想尽办法借助多媒体辅助手段,变抽象为形象,变复杂为简单。从一开始就培养学生良好的电学实验习惯、良好的画电路图习惯。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电流的形成条件,知道电流方向的规定

    2、通过动手实验,认识断路、通路、短路。知道电路的组成;
    能从能量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从电路的组成认识开关的作用;
    能画常见的电路元件符号。

    3、结合小灯泡等电路的实际连接,学会按实物电路连接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学习观察实验现象,学习从现象中分析归纳出规律的方法。

    2、知道用电器符号,电路图可把具体的电路连接情况简洁明了的概括性的表达出来,这也是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对认识电路组成、研究各元件的作用有强烈的兴趣。

    2、在学习连接电路,画电路图等基本技能的实践活动中,培养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安全操作意识。

    三、教学重点

    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电路中电流的形成条件,从而得出电路的基本组成。

    2、认识简单电路,能动手连接简单电路,学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四、教学难点

    组织和指导学生在连接电路过程中,认真观察和分析,并能得出电流方向的规定。

    五、教

    实验法、探究法、讨论法

    六、学

    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自主学习法

    七、教具准备

    演示板、干电池、电池夹、小灯泡、电铃、开关、小电动机、发光二极管、导线、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

    1、流光溢彩的城市夜景图片

    2、晚上8点钟,一个家庭几口人在家中看电视、写作业、上网……的图片

    3、停电了,十字路口车辆、行人乱作一团,导致交通堵塞的图片

    由以上几幅图片,我们可以感受到电带给了我们光明、美丽与和谐,没有电我们的生活将失去很多光彩,所以我们要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巧妙地驾驭电流改造我们生活的地球,服务我们生活的社会,使我们的生活流光溢彩,更加和谐、美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电流和电路》。

    学生:看图片思考:谁起了作用?这样设计的目的:激发学生兴趣,利用身边实例创设情境,引出本节课学习内容,体现物理来源于生活。

    (二)进行新课探求新知

    实验桌上放了几种元件:干电池、灯泡、电动机、开关、导线、电路板、电池夹。请大家动脑思考,怎样连接?可以使小灯泡发光,电动机转圈、电铃响。

    学生:分小组动脑思考,讨论,推选代表到前台连接三个电路。这样设计的目的:培养学生思考动脑能力,加强合作意识 请大家讨论完毕后共同关注绿色方格中的警示语!齐声朗读连电路时的注意事项。

    学生:齐声朗读

    接着告诉学生,如果把电池正、负极直接连在一起,电路中会有很大的电流,就会烧坏电源和导线这就是------短路。

    同时连电路的过程中,开关应处于断开状态,待接好电路,认真检查无误后进行试触,最后方可闭合开关。断开的电路是开路,也叫断路。接通的电路应该叫什么?

    学生:回答问题。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学生对知识延伸、迁移能力 请三组的六个代表分别到前台来试一试。教师简单指导实物电路连接。这样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锻炼学生勇气与胆量。

    请三个小组的代表展示自己的成果,看小灯泡是否亮了?电动机是否转起来了?电铃是否响起来了?

    三小组代表分别依次展示自己的成果,闭合开关,让小灯泡亮起来,电动机转起来,电铃响起来。教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同时对他们的成功带头送去祝贺的掌声。其他学生对他们的成功也给予热烈的祝贺。这个设计是为了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学习的快乐!

    亮起来、转起来、响起来工程均已竣工,请大家思考:为什么小灯泡会发光,电铃会发声,小电机会转?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都有电通过。

    教师接着引导:电流是怎样形成的?没有闭合开关前怎么不工作?如果没有电池会工作吗?

    大屏幕投出问题:

    1、电流是怎样形成的?

    2、电流的方向如何规定?

    3、什么是电路?

    4、持续电流的形成条件是什么?

    学生自主学习第101页到102页的内容,思考回答上述问题。这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锻炼分析问题、概括问题的能力。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大屏幕投影:

    一、电流

    1、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播放课件:电荷杂乱无章的运动和定向移动视频。这样就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使学生更容易理解电流的形成与方向

    2、方向:(1)微观角度: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课件投出动画:实物电路中电流方向和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

    (2)宏观角度:电源的正极----用电器-----负极

    3、持续电流的产生条件:有电源、闭合电路

    二、电路

    1、定义:把电源、用电器、开关用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流通的路径叫

    电路。

    教师请学生回忆本节课中提到的几种电路。学生回忆、总结。投出:

    2、三种电路:(1)通路(闭合电路)

    (2)断路(开路)

    (3)短路

    这样设计是为了复习巩固前面提到的知识。针对刚才的自学,回答下列问题:多媒体展示:用电器、电源、开关、导线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从书中找到答案,回答问题。这样是为了再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多媒体展示:

    3、(1)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

    (2)用电器:消耗电能的装置

    (3)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

    (4)导线:电流的路径

    请大家想一个法子,把你连接的电路记录下来,回去告诉爸爸、妈妈,看谁想的办法最简单,最明白,最能说明问题。

    出示幻灯片,电路实物图。启发学生回忆地理课上的地图,我们怎麽办

    学生思考,自主学习课本103页至104页

    请学生画出大屏幕上实物的元件符号。并到前面展示台展示自己的结果(前五名)。动手画图,展示结果

    教师引导学生画小灯泡发光的电路图

    再请学生画出原来电铃、电动机工作电路的电路图,并展示结果。同时由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画电路图的方法与规律

    学生画电路图、展示,总结规律。这种设计既培养了学生动手作图,模仿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观察问题、概括问题的能力。

    请学生观察104页想想议议,并完成所提出的问题

    (三)反馈矫正

    大屏幕展示练习题:关于连接实物电路和画电路图的题

    学生做题练习,展示答案。这样起到了复习、巩固知识,反馈矫正的作用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都学到了什麽?学生回答总结。教师用多媒体投出本节知识体系。起到了复习总结作用,使学生对本节所学知识更加清楚、明白。

    (五)布置作业

    1、课下查资料或上网了解二极管的有关知识

    2、第105页

    1、

    2、

    3、4

    九、板书设计:第二节

    电流与电路

    一、电流

    1、产生:电荷的定向移动

    2、方向:(1)微观角度: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2)宏观角度:电池的正极----用电器-----负极

    3、持续电流的产生条件:有电源、闭合电路

    二、电路

    1、定义:

    2、三种电路:

    3、(1)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

    (2)用电器:消耗电能的装置

    (3)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

    (4)导线:电流的路径

    三、画电路图的注意事

    单位:姓名:流 与 电 路

    二 七 区 侯 寨 一樊 继 红

    教学设计

    测量电阻教学设计

    欧姆定律应用之一

    隆尧县 固城中学 刘彦云

    学习目标:

    1、

    2、知道利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

    会用电压表和电流表,会根据欧姆定律算出电阻;
    能用电压------电流图像来研究导体电阻的变化规律。

    3、会设计电路图;
    会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

    学习重难点:

    重点:伏安法测电阻的探究过程。

    难点:探究实验的设计。

    学习资料:

    多媒体课件、电池、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定值电阻、导线。

    学习过程:
    新课探究:

    用电压表测出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是7.2V,用电流表测出通过这段导体的电流为0.4A,这段导体的电阻是多少?(通过该题计算,你们有什么启发?)(学生回答后讨论P76小明设计的电路有什么不足,应怎样改进?) 实验原理:R=U/I 设计电路:

    学生设计并板演电路图。

    进行实验

    ① 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哪些问题。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什么状态?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是否处于最大值处,滑动变阻器在本实验中的作用?电压表电流表正负接线柱是否接反了,是否通过“试触”进行量程的选择,是否认真检查电路确认无误后闭合开关等。

    ② 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来改变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并记下相应的电压表示数和电流表示数填在表格中。

    ③ 断开开关,整理器材,结束实验。

    ④ 算出待测电阻的阻值大小及电阻的平均值并填入如表格 设计表格:

    根据表格数据画出U---I图像

    分析与讨论:

    除了计算出待测电阻的阻值,还能获得什么信息?(学生讨论,教师点评) 交流与评估:

    完成实验后大家交流在实验中出现了哪些问题,你是如何处理的?

    课堂小结:(见课件) 拓展练习(课件出示)

    在“伏安法”测电阻实验中,如果电压表损坏了,只给你一个电压不变的电源,一只电流表一个阻值已知的电阻R0开关和几根导线,你能测出未知电阻RX的阻值吗? 要求:①画出电路图

    ②说出测量步骤

    ③写出RX的最后表达式。

    布置作业:

    1、

    2、

    3、

    4、阅读课文

    自我评价P79

    1、

    2、3 百分百P54~P56

    预习下一节等效电阻(结合百分百自主课堂)

    板书设计:

    1、实验原理:R=U/I

    2、实验电路图。

    《测量》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认 识长度单位——毫米

    教学内容:第2—3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第1至第2题。

    教学过程:

    一、引言

    二、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厚的长度。

    三、学生动手测量实际长度

    1、让学生用学具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

    2、让学生先在小组上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上交流。

    四、揭示课题:板出:毫米的认识

    五、建立1毫米的概念

    1、认识尺度上的1毫米有几长。

    2、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再比一比1厘米和1毫米,你发现了什么?

    3、举例子说说生活中那些物品的长度是1毫米。

    六、认识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七、巩固发展

    1、完成数学课本第3页的做一做。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的第

    一、第二题。

    3、找出自己周围物品,并用毫米作单位量一量它的长度。

    八、全课小结。

    第二课时 分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4—第7页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学生动手测量课桌的桌面的长、宽。

    1、两人为一组测量桌面的长、宽。

    2、全班交流。

    3、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二、建立1分米的空间观念

    1、让学生观察尺子,尺子上0刻度到刻度10之间的长度就是1分米,请学生数一数几厘米是1分米。

    2、让学生找一找、比一比

    4、用手比划1分米有多长。

    5、闭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有多长。

    三、认识几分米

    1、在尺子上认识几分米。

    2、出示课件让学生认识几分米

    四、用分米量

    五、巩固发展

    1、练习一的第三题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三第

    4、

    5、

    6、7题。

    六、全课小结: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三课时 千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第七至第八页例三和例四

    教学准备:要求学生到路边观察路标,教师制作一块路标。

    教学过程:

    一、认识千米

    1、学生汇报到路边观察到什么。

    2、出示老师制作的第一块路标,让学生理解、体会从某路口到南宁市外环线6千米的含义,

    3、让学生看书第七页的例三,理解到叶镇21千米、灵山23千米的意义。

    4、小结: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

    二、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1、让学生到运动场看一看跑道,想一想5圈约有多长。

    2、让学生动手测量1千米的跑道有多少米。

    3、举出例子说一说在我们生活周围有1千米长的物体吗?

    四、全课总结:
    第四课时千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第8页例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让学生说说1千米有多长,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呢?

    2、填空:

    1千米=()米1米=()厘米 1米=()分米1分米=()毫米

    二、学生实践(把全班学生分为10个小组进行测量)

    1、到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走一走,数一数你走了几步,看一看100米有多远。

    3、汇报:
    (1)请学生说一说你走了100米你走了几步,如果你走1000米大约走了多少步。

    (2)提问;
    一个小组量出100米,10个小组一共量出多少个100米?是多少千米?

    (3)让学生讨论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是非曲直千米。

    4、体验1000米有多远。

    第五课时 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

    教学内容:第八页的例五及练习二的第

    三、

    五、六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出示情景图:

    小精灵和数学王国,图,小精灵说:欢迎聪明同学来数学王国游玩!

    2、选钥匙开门 第一道门:小精灵:这扇门有二把锁,(二把锁分别标上:400厘米,5分米)第二道门:小精灵:这扇门同样有两把锁

    小结把千米和米之间换算的方法。

    第三道门:锁上标有5千米-2000米、1000米+4千米

    6把钥匙分别是:3千米、5千米、3米、5000米、5米、3000米。

    二、巩固、运用

    三、全课总结

    第六课时 吨的认识

    教学内容:第11页至第13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猜一猜物体的质量

    (1)老师手里握着一枚胸花,让学生猜一猜,老师手里有什么,并估测它的质量。

    (2)、猜一猜老师约有多重。

    (3)、再猜一猜

    2、讲故事

    3、认识吨,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

    (1)牛妈妈、马爸爸、猪姐姐、熊哥哥能一起过桥吗?请看第十一页的例6。

    (2)各学习小组议一议,这四只动物能一起过桥吗?为什么? (3)汇报;

    4、小结:

    二、单位名称之间的换算

    1、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例7

    2、汇报

    3、总结单位名称的换算方法。

    三、巩固、运用新知

    1、让学生说一说用吨作单位的物品有哪些?

    2、独立完成练习三的第一题和第二题。

    3、指导学生完成做一做的第二题和练习三中的第三题和第四题。

    第七课时 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内容:第14页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习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

    1、复习长度单位:

    二、联系生活,了解生活中的数学

    (一)自学课本第14页的内容

    1、学生看书第十四页的内容。

    2、各学习小组交流,你看到了什么?

    3、全班交流

    (二)学生汇报社会调查情况

    三、全课总结:

    教学内容: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2、会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其中的电流。

    3、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部分导体两端的电压。

    4、进一步熟悉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的思路;
    学会用图像研究物理问题;
    提高根据实验数据归纳物理规律的能力。

    5、在收集、处理数据的过程中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电流与电压和电阻间定量关系的实验设计 教学难点:

    1、电流与电压和电阻间定量关系的实验设计及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归纳并得出结论。

    2、实物电路连接

    教学方法:实验、归纳、对比

    教具:电池,导线,电阻,小灯泡,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电流是怎么形成的?

    2、形成电流的原因?

    3、什么电阻?

    4、滑动变阻器有什么作用?

    二、引入新课:

    介绍几种不同用电器的电流值,引导学生提出“电流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个问题,让学生进行猜想,从而引入新课。

    三、板书课题: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四、展示学习目标:(投影)

    五、探究过程:

    1、教师提出问题:导体中的电流与电压和电阻有着怎样的关系?

    2、让学生进行猜想:(教师演示,学生观察从而进行猜想)

    3、设计实验:(设计思路)

    大体思路:(1)确定研究方法

    (2)实验分成几部分、先做什么,后做什么等。

    具体思路:
    (1)测量仪器的选择 (2)实验电路设计(画电路图)

    (3)实验表格的设计

    (一) 引导学生(究电阻一定,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的具体思路:

    (1)测量仪器的选择:

    ①要测量什么物理量?

    ②需要什么测量工具?

    ③组成电路的最基本的四个部分。

    ④哪个是变量,怎样改变变量? ( 2) 实验电路设计

    ①组成电路的最基本的四个部分。

    ②需要测什么量?用谁做为研究对象?

    ③改变某段导体两端电压用什么?

    (3) 表格设计

    4、进行实验:

    让学生进行仿真电路的连接,让学生观察,看连接时有没有问题,

    强调连接电路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5、分析与论证:

    (1)让学生通过实物投影展示实验数据,并分析从而得出结论:电阻一定

    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2)让学生根据数据做出图像,并通过实物投影展示并,进行分析进一步得出结论:电阻一定,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6、评估与交流:

    对自己的探究过程进行回顾、反思、哪些问题还不清楚,实验设计是否合理,操作中有没有错误,实验中会造成误差的因素可能有哪些。

    (二)探究电压一定,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各小组独立完成,教师进行巡视。找学生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六、练习:投影(导学案)

    七、小结:

    1、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在探究过种中,你有哪些收获?

    八、作业:导学案中的课后作业。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 知道电源在直流电路中的作用 2.知道恒定电流的定义、单位

    3.从微观角度理解导体中电荷定向移动与电流之间的关系。

    2.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电流的概念

    难点:从微观角度理解导体中电荷定向移动与电流之间的关系。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自主预习】 1.电源

    观察教材图2.1-1,A、B分别带正负电荷,如果在它们之间连接一条导线R,导线R自由电子会在静电力的作用下定向移动(电流),电子移动方向为

    (填A→B或B→A),若要保持持续的定向移动(电流),A、B需有一个装置,使A、B周围的空间始终存在一定的电场,能使A、B间维持一定的电势差的装置称为

    2.恒定电场

    导线内的电场是由

    等电路元件所积累的电荷共同形成的,电荷的分布是稳定的,电场的分布也不会

    。由

    的电荷所产生的

    的电场,称为恒定电场, 3.恒定电流

    由于

    的作用,导体中自由电荷定向运动的速率

    ,而运动过程中会与导体内不动的粒子

    从而减速,总体来说自由电荷定向运动的

    不随时间变化。把

    都不随间

    的电流称为恒定电流。

    I表示电流,q表示在时间t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它们间的关系式为:_______。电流的单位为

    ,简称

    ,符号是

    ,常用的电流单位还有

    【典型例题】

    一、形成电流的条件

    【例1】如图验电器A带负电,验电器B不带电,用导体棒连接A、B的瞬间,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有瞬时电流形成,方向由A到B

    B、A、B两端的电势不相等

    C、导体棒内的电场强度不等于零

    D、导体棒内的自由电荷受电场力作用做定向移动

    一、电流的定义

    【例2】 已知电子的电荷量为e,质量为m,氢原子的核外电子在原子核的静电力吸引下做半径为r的匀速圆周运动,则电子运动形成的等效电流大小为多少?

    二、电流的微观表达式

    【例3】 有一横截面积为S的铜导线,流经其中的电流强度为I,设每单位体积导线有n个自由电子,电子的电荷量为q,此时电子定向移动的速度为v,在Δt时间里,通过导线横截面的自由电子数目可表示为( ) A.nvSΔt

    B.nvΔt C.IΔt/q

    D.IΔt/Sq 【例4】如图所示的电解槽中,如果在4s内各有8c的正、负电荷通过面积为0.8㎡的横截面AB,那么⑴在图中标出正、负离子定向移动的方向;

    ⑵电解槽中的电流方向如何?

    ⑶4s内通过横截面AB的电量为多少?

    ⑷电解槽中的电流为多大?

    【课后练习】

    1.形成持续电流的条件是( ) A.只要有电压加在物体的两端 B.必须保持导体两端有电压 C.只在导体两端瞬时加电压 D.只要有大量的自由电荷

    2.在由电源、导线等电路元件所形成的电路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导线中的电场强度处处为零

    B.导线中的电场强度方向跟导线方向平行 C.导线内各点的电势相等

    D.导线内沿电流方向各点的电势逐渐降低 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导体中的电流是正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的 B.电荷定向移动的速率等于电流的传导速率 C.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数越多电流越大

    D.导体中越粗的地方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数越多电流越大

    ) 4.某电解池,如果在1s内共有5×1018个二价正离子和1×1019个一价负离子通过面积为0.1m2的某截面,那么通过这个截面的电流是( ) A.0 B.0.8A C.1.6A D.3.2A 5.导体中电流I的表达式为I=nqSv,其中S为导体的横截面积,n为导体每单位体积内的自由电荷数,q为每个自由电荷所带的电荷量,v是( ) A.导体运动的速率 B.电流传导速率

    C.自由电荷定向移动的速率 D.电子热运动速率

    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导体中有电荷运动就形成电流

    B.电流的方向一定与负电荷的定向移动方向相反 C.对于导体,只要其两端有电压就有电流 D.国际单位制中电流的单位是安

    7.将左边的铜导线和右边的铝导线连接起来,已知截面积S铝=2S铜.在铜导线上取一截面A,在铝导线上取一截面B,若在1 s内垂直地通过它们的电子数相等,那么,通过这两截面的电流的大小关系是( )

    A.IA=IB

    B.IA=2IB C.IB=2IA

    D.不能确定

    8.在示波管中,电子枪2 s内发射了6×1013个电子,则示波管中电流的大小为( ) A.4.8×10-6 A

    B.3.0×10-13 A C.9.6×10-16 A

    D.3.0×10-6 A 9.一个半径为r(米)的细橡胶圆环,均匀地带上Q(库仑)的负电荷,当它以角速度ω(弧度/秒)绕中心轴线顺时针匀速转动时,环中等效电流的大小为( ) A.Q

    B.Q2π

    C.Qω2π

    D.2Qωπ 10.关于导线中的电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导线内的电场线可以与导线相交

    B .导线内的电场E是电源电场E0和导线侧面堆积电荷形成的电场E′叠加的结果

    C.导线侧面堆积电荷分布是稳定的,故导线处于静电平衡状态 D.导线中的电场是静电场的一种

    11.半径为R的橡胶圆环均匀带正电,总电荷量为Q,现使圆环绕垂直环所在平面且通过圆心的轴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则由环产生的等效电流判断正确的是( )

    A.若ω不变而使电荷量Q变为原来的2倍,则等效电流也将变为原来的2倍 B.若电荷量Q不变而使ω变为原来的2倍,则等效电流也将变为原来的2倍 C.若使ω、Q不变,将橡胶环拉伸,使环半径增大,等效电流将变大 D.若使ω、Q不变,将橡胶环拉伸,使环半径增大,等效电流将变小 12.在显像管的电子枪中,从炽热的金属丝不断放出的电子进入电压为U的加速电场,设其初速度为零,经加速后形成横截面积为S、电流为I的电子束.已知电子的电荷量为e、质量为m.求在刚射出加速电场时,一小段长为ΔL的电子束内电子个数是多少? 答案:

    例1.答案 e22πr2mkmr 解析 所谓等效电流,就是把电子绕核运动单位时间内的电荷量通过圆周上各处看成是持续运动时所形成的电流,根据电流强度的定义即可算出等效电流的大小. 截取电子运动轨道的任一截面,在电子运动一周的时间T内,通过这个截面的电荷量q=e.则有:I=qt=eT 再由库仑力提供向心力,有:ke2r2=m4π2T2r得 T=2πre mrk 解得I=e22πr2mkmr 例2答案 AC 解析 此题考查对电流强度公式I=q/t的理解及电流强度的微观表达式I=nqvS的理解.在Δt时间内,以速度v移动的电子在铜导线中经过的长度为vΔt,由于铜导线的横截面积为S,则在Δt时间内,电子经过的导线体积为vΔtS.又由于单位体积的导线有n个自由电子,在Δt时间内,通过导线横截面的自由电子数目可表示为nvSΔt,故A正确.由于流经导线的电流为I,则在Δt时间内,流经导线的电荷量为IΔt,而电子的电荷量为q,则Δt时间内通过导线横截面的自由电子数目可表示为IΔt/q,故C也正确.例3解析:⑴电源与电解槽中的两极相连后,左侧电极电势高于右侧电极,由于在电极之间建立电场,电场方向由左指向右,故正离子向右移动,负离子向左移动

    ⑵电解槽中的电流方向向右

    ⑶8C的正电荷向右通过横截面AB,而8C的负电荷向左通过该横截面,相当于又有8C正电荷向右通过横截面,故本题的答案为16C ⑷由电流强度的定义I= =4A 课后检测

    1。D 2.BD 3.C 4.D 5.答案 C 解析 从微观上看,电流决定于导体中单位体积内的自由电荷数、电荷量、定向移动速度,还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故选C.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这个定向移动的速率都是电流微观表达式I=nqSv中的v.6.答案 A 7.答案 A 解析 这个题目中有很多干扰项,例如两个截面的面积不相等,导 线的组成材料不同等等.但关键是通过两截面的电子数在单位时间内相等,根据I=qt可知电流强度相等. 8.答案 A 解析 电子枪2 s内发射了6×1013 个电子,则2 s通过示波管横截面的电子数为6×1013个,因此电流I=6×1013×1.6×10-192 A=4.8×-6 A.9.答案 C 解析 负电荷Q均匀分布在橡胶环上,当环转动时,在环上任取一截面则一个周期T内穿过此截面的电荷量为Q,因此应用电流的定义式I=qt,再结合圆周运动相关的知识即可求解.T=2πω,I=qt=QT=Qω2π.10.答案 B 11.答案 AB 解析 截取圆环的任一截面S,如右图所示,在橡胶圆环运动一周的时间T内,通过这个截面的电荷量为Q,则有:I= =

    又T= ,所以I=

    由上式可知,选项A、B正确. 12.答案 IΔLem2eU 解析 根据动能定理eU=12mv2① 根据电流定义公式q=It=ne② 根据题意t=ΔLv③ 解①②③得n=IΔLem2eU

    电阻测量教学设计(共13篇)

    测量教学设计(共14篇)

    电流和电路教学设计(共6篇)

    用水测量时间教学设计(共14篇)

    简单电路教学设计(共20篇)

    相关关键词: 史上最全动图工具合集,不看错过一个亿 汇总!快来领取小学期末考试卷+答案合集! 合集~小学语文“常识+名言名句+成语+谚语+歇后语” 广安市事业单位招考资格复审信息合集 朋友圈励志正能量语录合集
    相关热词搜索: 合集 教学设计 电流 测量 专题

    • 范文大全
    • 教案下载
    • 优秀作文
    • 励志
    • 课件
    • 散文
    • 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