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信范文
  • 文秘范文
  • 党团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工作报告
  • 心得体会
  • 合同范文
  • 节日大全
  • 自我鉴定
  • 演讲稿
  • 汉字意思
  • 其他范文
  •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意象解析

    时间:2020-08-13 08:06:11 来源:天一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天一资源网手机站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意象解析摘要:对此诗词的意象解读,首先要分析何谓意象,在此基础上,再分析词中意象所蕴涵的意义。寒蝉是悲凉的同义词,长亭乃离别之伤心地,而船,则是令人产生漂泊之惆怅,暮霭渲染了凄迷暗淡的黄昏意境,酒是别离场中不可少之物,杨柳依依伤别离,月是多情物,更是伤心物。作者也正是在综合了以上意象的基础下,营造了离愁的感情。关键词:意象 物境 情境 意境 寒蝉 长亭 兰舟 暮霭 酒 杨柳 月 离愁1.何谓意象《易传》的“观物取象”说,主要出自《系辞传》的一段文字: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在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eq \o\ac(○,1)这一段话提出了“观物取象”、“立象以尽意”两个命题。象,就是八卦的卦象,如三个阳卦代表天,三个阴卦代表地,所以,《易经》的卦象,是模仿而来的“天地阴阳之象”或者是“万物之象”。象也者像也,关键是用“法像”来解释“像”。从其表述可以看出,所谓“法像”,就是效法、模仿、的意思。伏羲氏在八卦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观察飞鸟走兽,从而画出了八卦图,从《易经》可知,古人立像的目的是为了尽意,为了说明自己的思想。所以,这里所说“言”,指抽象的语言,即用来界定、判断、推理的语言,用较为形象的“象”,来阐述、解释较为抽象的语言,这就是立象的目的。2.王昌龄的“三境”说在中国古代文论史上,王昌龄不仅是著名的诗人,而且是最早使用“境”这个范畴,以揭示“意境”的审美内涵。先作语义学的梳理。《周礼·夏宫·掌周》有“凡国都之竟”句,下释说:“竟, 界也。”《说文解字·田部》释“界”曰:“界,竟也。”可见,“竟”与“界”同义。《说文·田部》段注有云:“竟俗本作境。今正。乐曲尽为竟,引申凡边境之称。”可知“境”与“界”同义。王国维在《人间词话》和其他一些著作中所用的‘意境’或‘境界’, 实际上就相当于‘意象’这个范畴”。 eq \o\ac(○,2)王昌龄云:诗有三境:一曰物境。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极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二曰情境。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用思,深得其情。三曰意境。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诗格》)这一段话中,王昌龄揭示了文学作品中的三个描写对象,即:“物境”、“情境”和“意境”。王昌龄所论述的三种“境”,是作为诗人艺术创作时所展现对象,或者是对于具体所见之物的具体描写。诗词的意境不是一个单层的平面的自然再现, 而是一个境界层深的创构。从直观感相的模写, 活跃生命的传达, 到最高灵境的启示, 可以有三个层次。 eq \o\ac(○,3)3.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物境”意象分析“物境”并非指纯客观的景物。客观景物需要被“神之于心”而达到“莹然掌中”的程度, 在此基础上“然后用思”(也即一个心物交互作用的过程) , 最终才可“了然境象”而“得形似”。“物境”中自然有“情”。而“情境”是在“物境”基础上更高一层的境地, 显然“情境”之“情”与“物境”之“情”自有不同。全文有四处“物境”,此四者,即“寒蝉”、“长亭”、“兰舟”、“暮霭”,这都是作者的亲身经历、亲身感受,虽是客观景物的描写,但是这些景物无一不与离别之苦相关,也是作者此时离别之际感情最真挚的流露。3.1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不久便呜呼哀哉。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以寒蝉高鸣,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本诗开篇写:“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

     3.2长亭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古代驿站路上约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和送别。所以,后来“长亭”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所。

     中国古诗词中,反复不断的离别在长亭上演,使其染上了一层离愁。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这长亭也就是离别之所,带有词人深深的离愁别绪。

     3.3兰舟古人常说“舟马劳顿”“水陆兼程”,可见“船”在古代交通中的重要地位。一叶扁舟,天水茫茫,越发比照出人的渺小;人在旅途,所见多异乡之物,更易触发无限的思绪。木兰书树所做小船,后引申为船只美称。一叶扁舟,天水茫茫,越发比照出人的渺小;人在旅途,所见多异乡之物,更易触发无限的思绪。柳永《雨霖铃》“留恋处,兰舟催发”此去便是漂泊,便是远离,便是浪迹天涯,便是无穷无尽的思念和悲愁了 。

     3.4暮霭雾霭,是一种黄昏意象,作者借景抒怀以沉沉的暮霭,创造出凄迷暗淡的黄昏意象,隐隐透露出词人迷茫的目光和惆怅的心情。柳永的《雨霖铃》写离愁别绪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寒蝉凄切,骤雨初歇,烟波千里,暮蔼楚天—是诗人别后茫然若失心境的物化再现。主人公暗淡的心情与空间里灰蒙蒙的颜色,一同道出了自己的真实感情,主人公暗淡的心情给天空水色染上灰色的色彩,写出了自己的真实感情,为离别词的千古绝唱。4.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情境”意象此三者就是酒、杨柳、月。三者虽然不是作者当时的情景再现,但却是表达、流露具体情感不可或缺的元素。作者能够将这三者运用到这次的离别中,很可能是以往的深切体验,这种离别之悲又再次上演。

     4.1酒?酒,可用以消忧,可递友情,可寄豪情。但事实往往是“举杯消愁愁更愁”,“醉不成欢惨将别”。在别离文学作家笔下,不论别离于何时何地,将行的一方与送行的一方大多要“聊共引离尊”(秦观《满庭芳》)。尽管常常“都门帐饮无绪”(柳永《雨霖铃》),“醉不成欢惨将别”(白居易《琵琶行》),却仍然“欲行不行各尽觞”(李白《金陵酒肆送别》),试图“暂凭杯酒长精神”(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于是,酒到酣处人寂寞,酒香飘处别情浓。对于独行千里的归客来说,行前满饮一杯友人斟上的美酒,或可稍御旅途风寒,聊解客况寂寞。在别离文学作家笔下,不论别离于何时何地,双方都希望在酒精的麻醉下,暂时忘却忧愁。这说明酒也是别离主题赖以生发的意象之一,作者在詞中亦说,就醒后不知身在何处,此时的离别之情跃然纸上。

     4.2杨柳在中国文学史上,柳是一个很早就被咏唱的对象,在《诗经.小雅.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视为咏柳之祖,柳与离别一下子拉上了关系。汉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以表达惜别之情。折柳寄托离情的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赠,有“挽留”之意,传达出离别时那种“依依不舍”。所以,柳永在《雨霖铃》中以“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更是体现了“挽留”之意。

     4.3月诗人笔下的月常与悲欢离合的情感相联系。“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月有时圆如盘,有时残如勾。月亮圆了又缺,缺了又圆,勾起人们的想象和联想。“晓风残月”这一弯残月,引起了词人太多的离愁别绪。作者定是在离别之际,陷入沉思,产生缠绵而渺远的情思。

     5.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意境”意象《雨霖铃》中表现愁绪的这些意象,都是古诗词中最常见的,本词不过是集中的表现了出来,正因为这众多的意象的运用,使《雨霖铃》成为离别诗词的代表作品。所以解读本词,不能不先领悟这些意象表达的涵义。作者在寒蝉的凄鸣中,傍晚长亭下,骤雨初停之时,与恋人别离,这都是具体存在的事物,也是作者愁思开始的描写对象。后在驾舟人的催促声里,雾霭的笼罩下,与恋人正式分离,这是作者具体经历中的具体、深刻的情感体现。最后,在下阕中,作者的精神活动十分活跃,不仅思绪飞到了“杨柳岸”与“残月”,更想到了多年后的自己,这就是“良辰美景”谁与共的悲哀,虽然作者于恋人分开不过片刻。

     作者在大自然与具体的社会生活、社会经验中寻找境像情感与具体事物相交融,达到了感情与具体环境中物的相交融状态,其心与环境合一。需要指出的是, 王昌龄“意境”概念的内涵主要是由“意”一词来承担的。如朱立元所说,“境”这个词与“意”结合, 最终形成“意境”这一术语, 它自然给“意境”一词“增添了一些新的意味, 而这些新的意味很快就融化于意境的基本内涵, 对后者并没有太大的改变”。 eq \o\ac(○,4)参考文献 eq \o\ac(○,1)《汉书艺文志注释汇编》陈国庆编 中华书局 2011 eq \o\ac(○,2)《现代美学体系》叶朗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 eq \o\ac(○,3)《美学散步》 宗白华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1 eq \o\ac(○,4)《美学》 朱立元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相关关键词: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 范文大全
    • 教案下载
    • 优秀作文
    • 励志
    • 课件
    • 散文
    • 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