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小升初
  • 中考
  • 高考
  • 英语
  • 考研
  • 四六级
  • 单元
  • 节日
  • 母爱
  • 诚信
  • 父爱
  • 环保
  • 家庭
  • 感动
  • 成长
  • 感恩
  • 梦想
  • 爱国
  • 写景
  • 写人
  • 叙事
  • 状物
  • 议论
  • 说明
  • 抒情
  • 观后感
  • 诗歌
  • 读后感
  • 想象
  • 素材
  • 名言
  • 段落
  • 哲理
  • 诗词
  • 成语
  • 赏析
  • 基础
  • 演练
  • 教学
  • 课堂应是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

    时间:2020-02-25 07:55:38 来源:天一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天一资源网手机站

    课堂应是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  
      杨继汉
      中国缺少创新型人才,中国教育没有培育出杰出人才,原因很多,我想,其中之一是教师把学生捆得太死,学生的学习力没有被解放。新课改进行至今,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还未彻底打破,“填鸭式”教学、“满堂灌”传授、“一言堂”作风,仍占有一席之地,课堂仍是教师神圣的领地。教者只顾自己的讲,不顾学生的学;只顾自己的精彩展示,不顾学生的掌握情况。把现成的结论硬塞给学生,把学生的大脑当作盛装知识的桶子,而且尽量呵护、关爱着桶子,慎怕桶子里的水漏掉,但从不想想这样的水会不会泛起涟漪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那是一桶死水,缺少教师来“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这样,就抹杀了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力,束缚了学生的手脚,学生没有谈感知、谈感受、谈感悟的机会,一味地被动接受,这样即便获得了知识,那也是没有生气的。
      怎样让学生把知识学活呢?教师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大胆地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回味的余地、感悟的机会和说话的权利。
      笔者曾经做过一些尝试,首先,得让学生换个位置,由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汲取者;其次,得让学生换个脑筋,由单一思考变为多元思维,具体的说,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教师抛砖引玉,巧妙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如:我在教《想和做》时,为了让学生很好地理解“空想”和“死做”,分别举了守株待兔者不再耕耘想每天都能捡到兔子,南辕北辙者不辨方向凭着宝马良驹想到达目的地的例子,很快激活了学生思维,课堂气氛异常活跃,热情高涨,见解纷呈,感悟很深。我反倒成了无话可讲之人,为自己这块“砖”引出的“玉”而很有成就感,真可谓事半而功倍。
      二、教师敲山震虎,善于引导学生多方位思考,敢于说出心之所思
      在《孔乙己》-课的反馈课上,我先“敲山”道:“孔乙己是封建社会一个没落的读书人,人们看不起他、嘲弄他,最后了却了惨淡的一生,大家对他的认识仅此而己吧!”话音刚落,同学们纷纷举手要发言,我又故意道:“这样总结还不够吗?”这下可打开了同学们的话匣子,真是思如泉涌:有的说孔乙己这个形象不是铁板一块,而有立体性,要从多角度、多层次来认识,有的说他有以读书人自居,自视清高的一面,也有为生计所迫干一些偷窃勾当的一面,有的说他有好吃懒做、迂腐、自欺的一面,但也有善良的一面,有的说他至死不悟,可见受封建教育和封建科举制度流毒之深,有的说文中令人窒息的笑声旨在揭示世态的炎凉和社会的冷漠,有的说这个形象要一分为二地看,既要同情,又要批判,也有人说他的悲惨遭遇根源在那个万恶的封建制度……最后,我不失时机地用“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作结。令人深思:谁敢低估学生,谁就在扼杀学生。
      三、教师大胆地把学生从教材中带出来,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在学习《谈骨气》时,我把学生组织成正反两方进行辩论。正方的观点是“嗟来之食不可食”,依据是食了嗟来之食,就要摇尾乞怜,任人摆布,有失气节;反方的观点是“嗟来之食可以食”,依据是只要能苟且偷生,留得青山在,可伺机再来。正反两方还举了许多生活中的实例来佐证各自的观点,可谓针锋相对,势均力敌,你来我往,思路越来越广,道理愈辩愈明。这样的辩论使同学们有了看待生活的新起点、新视野,提高了辨别是非、善恶、真假的能力,何乐而不为呢?
      老师讲得少了,学生才能说得多,学生说多了,他们的心扉才能敞开,他们的思想才能长出翅膀,有了翅膀,才能翱翔蓝天。
      (作者单位:730606甘肃省靖远县东湾中学)
      

    相关关键词: 课堂应是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

    • 范文大全
    • 教案下载
    • 优秀作文
    • 励志
    • 课件
    • 散文
    • 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