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小升初
  • 中考
  • 高考
  • 英语
  • 考研
  • 四六级
  • 单元
  • 节日
  • 母爱
  • 诚信
  • 父爱
  • 环保
  • 家庭
  • 感动
  • 成长
  • 感恩
  • 梦想
  • 爱国
  • 写景
  • 写人
  • 叙事
  • 状物
  • 议论
  • 说明
  • 抒情
  • 观后感
  • 诗歌
  • 读后感
  • 想象
  • 素材
  • 名言
  • 段落
  • 哲理
  • 诗词
  • 成语
  • 赏析
  • 基础
  • 演练
  • 教学
  • 浅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误区与对策__吴晶

    时间:2020-08-17 12:29:51 来源:天一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天一资源网手机站

     浅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误区与对策

     哈尔滨市兆麟小学 吴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颁布以来,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课改专家和实践者经历了许多 探索和实践 ,对综合实践活动课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特别是《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的颁布实施,对开设综合实践活动的理念、地位、原则、方法、目标有了新的界定。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教师自身素质、学校、学生、社区等种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认识和行动上难免陷入种种误区。只有走出综合实践活动误区,才能全面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

     一、要准确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程定位 ,明确综合实践活动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以及自身要素之间的关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国家规定、地方管理、校本开发的三级管理课程。因而,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过程中,只有 明确综合实践活动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以及自身要素之间的关系,才能准确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 课程定位。学校不能仅仅把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当作一个执行的过程,更要结合学生特点、学校实际和社区背景,创造性地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首先、要弄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学科课程定位。

     有些教师还没有把综合实践活动看作一门独立的课程,,将其与其它课程的本质区别开来,仍被以往的课程思维定势所束缚。或将综合实践活动视为单纯的活动课程;或将综合实践活动等同于学科课程。忽视综合实践活动课并不是着眼于使学生获取系统知识,不追求严密的知识体系学科课程,它是立足于学生的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从事有益的活动,研究、解决或试图研究、解决认为值得研究和解决的问题的探究性课程。

     其次、要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区别 。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校本课程是两类不同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属于国家课程,是学校必须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在课程门类的归属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是一门校本课程的具体门类,但需要利用校本开发的理念与技术。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基本关系。当然,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也可以是“实践性课程”的形式。

     第三、 要把握校本课程以及自身要素之间的关系。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在本质上不是课程的内容,而是学生活动形式。真正的课程内容是学生自主提出的活动主题。整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各个要素,教师引导学生在活动主题的展开过程中,适当地通过研究、服务、宣传、设计、制作、信息技术实践等多种活动形式的体验,达到各要素的整合。

     学校开设的学科性的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只是作为学科性课程来开设,只能归于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的范畴。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劳动技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本身所具有的一定知识体系问题,只能采取“任务取向”的方式来实施(即当学生的活动主题涉及某些知识和技术的时候教师给予学生一定的知识讲座,这是解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劳动技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的知识体系问题的有效策略)。当然,学校还要有意识地在不同年段开展以信息技术和劳动技术有关的活动主题,保证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落实劳动技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

     二、要科学处理 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教师学生角色。全面拓展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中教师、学生活动空间。

     一些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时,存在着过于包办的现象。没有体现“学生是活动主体,教师是指导学生的活动主体,教师主体性的发挥,是为学生的主体性服务” 的角色定位。忽视“ 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 ,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活动主题 , 积极开展活动 , 在活动中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制约了 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中教师、学生活动空间。

     综合实践活动倡导学生自主选题、主动实践。要求教师把学习和活动的权力还给学生,并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

     一是教师要对学生的选题巧妙引导 。

     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学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的。学生既是综合实践活动案的设计者,又是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的实施者。为切实落实课程实施的机制,教师要对学生的选题进行巧妙引导 。

     要求学生从两方面入手 。

     第一,学生要形成问题意识,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第二,学生要善于选择自己赶兴趣的课题,选择的方式可以是一个学生独立选择,也可以是同伴在互动中进行选择,还可以是教师提示大的范围,学生从中加以选择。

     二是教师要对学生的活动方式进行指导。

     学校管理者在实施过程中要解放思想, 克服开设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影响教学质量,耽误学生时间的错误观念。要大胆给时间、放空间,让学生去实践、去活动。

     在课题的探究过程中要遵循“亲历实践、深度探究”的原则,倡导亲身体验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持续、深入地探究,防止浅尝辄止。在计划制定,方案形成,过程实施 等 方面形成好操作,易操作的时间空间形式。

     及时发现 实课程实施的困难和问题,认真组织校本教研,搞好教学反思,逐步形成学校自身特色的实课程实施的形式。

     三、要切实注重 综合实践活动学生活动效果评价的定位。

     体现 综合实践活动课与学生发展为中心。

     学校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时,对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存在明显偏差。一是仍以知识为本位,过分看重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了多少知识,得出了什么结论,忽略了对活动的过程和方法的指导及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以及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影响。二是评价偏重于结果,把结果作为评价的主要内容,甚至是唯一内容。将口头汇报的“成果”作为评价的导向,忽略了对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认识水平、认识方法的评价。为此, 要切实注重 综合实践活动学生活动效果评价的定位。

     体现 综合实践活动课与学生发展为中心。

     综合实践活动效果的评价的多元性要求评价遵循“预期发展理论”:“评价要关注学生在活动中不同阶段的状况;关注学生不同个体发展的多样性;关注过程评价,反映学生的真实情况,促进学生动态发展。”关键是教育者要有正确而全面的综合实践活动的意识。学生确确实实“做”了、亲历了、感受了、体验了,他们就有收获,哪怕看起来并没有解决什么具体问题,甚至也没有围绕着一个明确的主题。综合实践活动对学生的影响常常并不是完全要求显性的,立竿见影的,而可能是潜在的,不知不觉的,可能要在某种特殊的情况下、某种特定的情境下才显示出它的作用和影响。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哪怕有时候得到的是困惑,是迷茫,但这未必不是收获;有什么能比引起人思考、反思对促进人的发展起到更大的作用呢? 综合实践活动规定为基础教育的必修课程,开设两年多来。有的学校在这方面有过尝试、探索,做出了一定的成绩、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于是实施起这类课程来比较得心应手。而有些学校,还真有点无所适从,不知道该从何处下手,怎么办 ? “摸着石头过河”,先去做,去实践。然后在做中、实践中不断地总结、反思,形成自己独特的综合实践活动。

     只有这样,我们实施综合实践活动之路就会越走越宽阔, 全面实现实现课程改革目标也会指日可待!

    相关关键词: 浅谈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教师角色定位 浅谈综合实践活动

    • 范文大全
    • 教案下载
    • 优秀作文
    • 励志
    • 课件
    • 散文
    • 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