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题报告
  • 社会实践报告
  • 申请报告
  • 研究报告
  • 党政报告
  • 可行性报告
  • 情况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报材料
  • 述廉报告
  • 调查报告
  • 实验报告
  • 整改措施
  • 整改报告
  • 整改方案
  • 考察报告
  • 结题报告
  • 竞聘报告
  • 请示报告
  • 社会调查报告
  • 自查报告
  • 报告写作指导
  • 学习报告
  • “伪写作“命题观之弊害——由2012年福建高考作文题说开去

    时间:2020-03-02 07:52:55 来源:天一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天一资源网手机站

    “伪写作“命题观之弊害——由2012年福建高考作文题说开去
      
      潘新和
      
      高考作文命题“伪写作”导向已成泛滥之灾,是到了该当头棒喝的时候了。
      
      以往我们认为,语文高考许多试题并不能真正检测考生的语文素养,属于废题,唯有作文题最能检测一个人的语文素养。然而,如今这种认知也遭到质疑。因为高考作文命题观念的失误,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考生“伪写作”,“伪写作”势必导致“伪评价”,而作为教学导向的高考“伪评价”,又必然导致“伪教学”。语文教育便是在这个恶性循环中空转,消耗着莘莘学子宝贵的青春年华,悄然吞噬着他们的言语生命、精神生命。
      
      今年全国高考作文题均为“供料作文”题型,如果出得好,自有其长处,就是类同于自然状态下的写作,由“材料”形成“观点”:如果出得不好,那就可能与其他题型一样,难逃“伪写作”之弊害。福建高考作文题便属于出得不好的,是较有代表性的,可以作为示例。由于“伪写作”命题观具有普遍性,因此,在讨论中,自然也会涉及其他各套作文题,在此一并讨论,供命题者与老师们思考,以期唤起语文界对伪写作——伪评价、伪教学之觉悟,使高考作文与语文教学回归到正轨。
      
      一、伪立意:写无我之文
      
      “供料作文”题的局限,在于名日“供料”,实为“供意”。“供料”的目的是为了“供意”。因而“命题”就成了“命意”,题目包含着命题者的“观点”,这个“观点”即考生文章中的“论点”或“主题”。题目“命意”,不论是否明确要求“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都意味着考生写作“被立意”、“伪立意”。如此,写作主体被架空,成为他人观点支配、操纵下的傀儡。
      
      在文章中,“意”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立意”的能力,是写作最重要的能力,是作者的“核心竞争力”;“意”的创新,是思考力、想象力、精神创造力的集中体现。“被立意”、“伪立意”,以他人之“意”,当作自己之“意”,这是写作吗?这样的考试有多高的信度?还有评价的意义吗?更重要的是,长期以来,作文题强加观点——“命意”,对考生之“意”——“思想”的持之以恒的压制,话语权的毫不留情的侵夺,对他们造成的心灵创伤与精神泯灭,不是一时的,不只是眼前一纸分数得失的裁判,而是终生的,是自由生命的屠戮。
      
      “供料作文”题的“命意”形态有两种,“显性”命意与“隐性”命意。前者是直接将“意”告诉考生,考生只需照“意”构思行文即可:后者一般是将“意”隐藏在故事、寓言、新闻等材料之中,让考生去解读出其中之“含意”。这两种类型的“命意”,在考生“被立意”、“伪立意”上,并无实质的不同。
      
      “福建卷”便属于“显性”命意。“显性”命意,再细分的话还可以分为“单一观点入题”与“多观点入题”。比较而言,后者比前者略好点,因为后者可以让学生从“多观点”中“选意”,考生尽管没有“立意”的空间,好歹还有“选意”的机会。如“天津卷”、“广东卷”、“江西卷”、“浙江卷”、“湖南卷”、“山东卷”等就是此类。而前者则没得挑,给啥是啥,只能逆来顺受,捡到筐里就是菜,再怎么不想要也得要。“福建卷”就是属于这类。这“单一”的“意”是再明白不过的:人生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看你跑了多少路程。“意”即:在有限的生命中要与他人赛跑、要快跑——人生要拼搏、惜时……尽管题目中“要求”“立意自定”,但不论是命题者还是考生都心知肚明,这只是例行公事罢了:是“不管你们信不信,反正我信”的欺人自欺,是“此地无银三百两”的“伪善”。没有哪个考生愚蠢到敢于“自主立意”。
      
      “观点”入题,当是作文命题之大忌;“单一观点入题”尤不可取。“单一观点入题”,使考生连“猜意”、“解意”、“选意”的“思考”机会都不可得。尽管“多观点入题”也与真实的写作行为相距甚远,但毕竟还可以让考生多少体现出他们的一点判断力、选择力,让他们体会到一丁点儿不由自主中的自主。“单一观点入题”,则把考生所有的思考之门都关闭了,等于是明目张胆的绑架。
      
      “隐性”命意,命题者不直接“授意”,考生在解“意”上增加了一道手续,使他们产生一种错觉,以为这个“意”是自己“发现”的,是自己“立”的——殊不知,这些“意”也都是命题者预设的——一切尽在掌控之中。今年的“全国大纲卷”、“全国新课标卷”、“重庆卷”、“安徽卷”、“北京卷”、“辽宁卷”等都属于此类。(教学论文 www.fwsir.com)这只是比“显性”命意,增加了一些审题难度而已,在“被立意”、“伪立意”上毫无二致。 命题者“命意”,考生“被立意”,绝不是“学生本位”思维,而是“教师本位”、话语霸权意识使然。考生(学生)写作而“被立意”,等于“精神思想”被阉割。还有什么伤痛比这更惨酷吗?缺乏“立意”自由,写他人之“意”;文章徒有躯壳,却没有灵魂,还有评价的效度、信度可言吗?
      
      二、伪材料:写无源之文
      
      “福建卷”考生被“立”之“意”:“人生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看你跑了多少路程”,是以“材料”的形态呈现的,以“单一观点”作为考生“立论”的依据、来源。而这个“材料”却是经不起推敲的。以简陋的或编造的材料——“伪材料”,作为写作之“意”的来源,这是“供料作文”题的通病。它将造成学生偏颇、错误的“材料”意识。
      
      “福建卷”的材料是一个“比喻”,既不是事实材料,也不是理论材料,更不是论题范围内相关材料的“全

    [1] [2] [3] 下一页

    相关关键词: “伪写作“命题观之弊害——由2012年福建高考作文题说开去

    • 范文大全
    • 教案下载
    • 优秀作文
    • 励志
    • 课件
    • 散文
    • 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