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脑知识
  • 电脑入门
  • 电脑技巧
  • 网络知识
  • 操作系统
  • 工具软件
  • 电脑安全
  • 硬件知识
  • 树立主体教学观,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时间:2020-02-15 07:48:29 来源:天一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天一资源网手机站

                               树立主体教学观,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北京小学 王春英      二十一世纪已经在向我们招手。面向现代化,把高质量的教育推向二十一世纪,这是教育改革的根本方向。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发挥我国巨大人力资源的优势,关系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它说明教育事业的战略地位。现代化的主体是人,人的素质水平最终决定着现代化的水平。素质教育正是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从根本上为现代化创造条件。在学校里,课堂教学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因此,我们必须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出发,改进课堂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改革的实践使我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树立主体教学观,是改革课堂教学的前提。      长期以来,阅读教学学生表面的活跃掩盖了学生事实上的被动,努力扬弃那种注入式、填鸭式的旧教学观,树立中国特色的新型教学观,核心问题是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能动性。因此,必须重新认识教学过程,摆正“教”与“学”的关系,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二元主体的启发式教学模式。而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条件是创造一种民主和谐的良好教学气氛,建立真正意义的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最后达到教是为了不教,乃至终生学习的精神与能力。推动学生的主动发展。    一、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具有发挥主体性的良好环境。      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是使学生愉快地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充分享受获取知识乐趣的心理条件,也是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良好环境,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前提,创设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策略很多,试举几例:  1、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插在这个土壤上。”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教师教得愉快,学生学得轻松,双方交流活跃,信息传输畅通,教学效果则佳。当教师的激趣使课堂富有生气时,枯燥的知识传授就会变得生动而轻松,学生必然乐于学习。      如学习第3册《卢沟桥的狮子》一课第一自然段时,对“栩栩如生”的解释是比较抽象的,引导学生理解了词义后,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第二自然段。这一段主要介绍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样子各不相同,文中举了五种狮子为例,形象地描绘出狮子生动活泼的样子。教师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体会课文内容。如请一名学生到前边表演“蹲坐”的狮子怎样“长吼”;教师用娓娓动听的语言描述静静的月夜,小狮子“低着头”“专心听”泉水叮咚声的美妙;让学生想象小狮子“依在”母亲怀里熟睡的甜蜜感觉;想象另一只小狮子“藏”在大狮子背后好像在做什么游戏;而大狮子“按”住淘气的小狮子好像要对它说些什么……表演,倾听、想象,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学生仿佛看到的不是石狮子,而是一群生气勃勃的、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活生生的真狮子。这样,学生不但理解了课文内容,进一步领悟了“栩栩如生”的意思,而且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情感也得到了熏陶,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高。      多种教学媒体的使用,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的良好手段,而在阅读教学中,随手画上几笔,更是简单易行,方便快捷的教学辅助手段,教师在教学中根据课文有关内容,画个简笔画,再加上口头说明,既有助于学生学习语言,又可以检验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程度与运用能力。      如一位青年教师讲读第11册《林海》第二自然段中的“这里的岭的确很多,高点的,矮点的,长点的,短点的,横着的,顺着的,可是没有一条岭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句。”时,随手在黑板上画了“云横秦岭”示意图,让学生观察,想象秦岭孤峰突起,陡峭险峻的样子,再画出连绵起伏的小兴安岭与之对比,温柔的特点跃然呈现在脑海中,学生形象地感知了小兴安岭的特点,具体感受到语言大师用词的精妙,激发了同学们对温柔的小兴安岭的喜爱之情。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多种教学媒体,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觉察到现象,看到事物,听见声响,闻到气味,触摸到形象,观察到过程,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更浓,注意力更集中,主体性发挥会更好,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解与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2、坚持师生平等的原则,使学生主动探究。      师生平等,关系和谐、民主,学生就会在满意、互动的积极情感中学习,在课堂上处于主动地位。为了唤醒同学们心目中的平等意识,我把学生当成有独立人格,独立尊严的个体,平等对待。课堂上,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敢于与老师争论,或指出老师讲课中的失误及教材的不妥之处。我认为教学中有争论,才能见到教学生命力的火花。从学生与教师的争论中,可以看到学生的自信心,学生的进取意识,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      如《燕子》一课有这样一个训练:写出各段的主要意思。第四段很不好概括,讨论时学生说出了好几种答案,最后一致认为“小燕子落在电线上休息,像正待演奏的曲谱”比较恰当。老师却认为不十分理想,便把自己统观全文后归纳的段意也写在黑板上“小燕子休息了,仍然为春天装点美”。让学生比较哪个好,学生都否定老师的意见,认为看不出这一段的主要内容,老师当即表态,服从学生,学生带着成功的喜悦,学习积极性更高了。平时在讨论问题时,老师应认真倾听学生发言,只要比自己的答案准确,就服从学生,给学生树立认真听取别人发言,虚心向他人学习的榜样。      这样,课堂民主气氛浓了,学生探索的胆量更大了,思考问题有了深度,他们敢于与老师辩论,对作家的文章也敢于提出异议。如《李时珍》这篇课文有这样几句“他发现旧的药书有不少缺点,许多有用的药物没有记载;有些药物只记了个名称,没有说明形状和生长情况;一些药物记错了药 效和药 性。”学生提出,“不少缺点”就是缺点多,那就不止三点,为什么第三个缺点后面用“。”而不用“……”应改正。学生的意见不无道理,他们这种自信心的产生,是一种意识到“我有能力”的自我评价,是一种“自我发现”的心理表现,有了这种自我发现心理,就会更加相信自己的能力,因而会更加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主动探究,迸发出创造思维的火花。      再者,情感是启动学生“内趋力”的重要因素。在课堂上,教师是良师,是主导,是长者,更是学生的朋友,应真诚地尊重学生,以深深的爱、浓浓的情善待每一个学生,特别要厚爱差生。对学生应有规范的教师用语,如“请坐”、“请你回答”、“咱们一起研究研究”等。学生纠正了教师的失误,教师向学生道声“谢谢”,杜绝那些“谁告诉我”、“谁给我说说”、“太笨太木”这些有损于主体尊严、让学生为教师服务的语言,这样师生关系更加民主、平等、融洽、和谐,课堂教学的主旋律----“爱”与“会”,就会产生良性循环。  3、激励性评价,使学生保持参与学习的强烈欲望。      “教学的主要毛病是令人厌倦”(赫尔巴特)。课堂上,最有效的直接动机是希望得到老师的激励性评价,所以,教师不要吝啬表扬,不要吝啬赞许的微笑,哪怕学生微弱的思维火花,教师也应不失时机的加以“助燃”。教师对学生活动的评价是否合理、准确或富有艺术性,将会直接影响他下一次参与的欲望。      在学习第四册《北京的桥》时,老师让学生自学字词,然后出示卡片让学生读。学生兴致勃勃地举手大声读 词“梁(liang)----高梁(liang)桥”,如果老师说:“不对,‘梁’要读轻声,再读一遍。”学生会觉得很尴尬,老师再出示别的词,他就会羞于举手。而我们的老师当时是这样处理的:“你读得很认真,不过在这个词里‘梁’要读轻声(教师读词示范),请你再读一遍,相信你一定能读对。”这种期待与希望,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保护了学生自尊的个性,他就会保持参与学习的欲望,情绪饱满地投入学习。可见,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活动的评价,体现了教师课堂教学的调节能力和教学机智,是教师教学基本功的体现。      当然,激励性评价要有目的,要找出学生能力的最近发展区。激励要适度、准确,富有艺术性,切忌言之过甚。无论是对优点的褒奖还是对其前景的引向均要恰如其分,使其永远向高一层次攀登。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自尊的个性,自信的品格,刚毅的个性,持久的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二、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发挥主体性的形式      课堂教学是一种社会活动体系,作为活动主体的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着相互交往和相互作用,即课堂中的社会互动。师生之间的互助、互动直接影响着课堂上的气氛及学生课堂参与的程度,而学生与学生之间是良好的学习伙伴,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和谐关系,能使他们在良好的交往中逐渐养成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品质和与他人合作学习的积极情感状态。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关注每一个学生课堂教学中的发展需要,组织他们积极地参与,有效地投入。而目前班级授课制,往往只限于教师与部分同学的交往,学生的参与面受到局限。小组合作学习,正是为满足学生心理需要,充分发挥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的重要形式。因此要做到:  1、精心组织小组      为学习方便,小组由前后四人组成。在组织小组时,我们要注意人员的调配,注意每组都有学习好,语言表达能力强又有组织能力,有一定威信的同学当组长,组员也是由能力较强,一般与待提高几种层次的人组成,使每个组都具有合作互助互动的条件。  2、悉心培训组长      为了避免小组合作学习时,有的人老抢着先说,不会听别人说,有的不说,尽让别人说,或出现不尊重他人的现象,分组后应把组长召集在一起培训,讲清小组学习的目的、作用,教给他们怎样组织学习、讨论,如何倾听别人的发言,如何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这样,学生在小组内能充分发表看法,交流见解,拓宽思路,能力强的主动帮助其他同学,帮他们理解,教他们表达,在合作学习中上进互长,调动全员参与的意识,创造全员参与的条件。全班讨论时,老师可先有意请能力一般或待提高的学生发言,能力强的同学进行补充,使每个成员都能感到自己在小组内的地位和作用,大面积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率与思维的参与度。  3、把握合作时机      自从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提倡以班级教学作为基本的组织形式,这种形式已延续至今。小组合作学习是对课堂教学形式的改造。这种改造,为学生创造了主动学习的机会。但是这种形式在当前班级授课制为主的今天,不宜频频使用。应把握合作时机。我认为,新授内容 的尝试,教学中难点的解决,教师提问学生思维受阻,学生质疑中的关键性问题的解决,总结规律性结论之前,某一问题可能有多种答案时,复习中的互查或练习中的互评互改等情况均可使用,可安排在适当的教学环节,这样既有利于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又有调节作用,学生的学习潜能和自主意识都能得到一定的开发。  4、调动思维参与      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质是思维合作,不能满足于表面上的热热闹闹,不能满足于形式的同座讨论、小组交流。小组合作必须为学生获得知识,形成能力,调动思维参与创造条件。      如学习《詹天佑》一课,讲到“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与“中部凿井法”时,老师要求每个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画出两种凿井法的剖面图,图画好后,请小组互评互查,讲解图意订正错误 ,由于小组合作学习时调动了思维参与,为教学信息的传递开辟了新途径,学生清楚地了解了詹天佑根据不同地势采用的不同工作方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能使工期缩短一半,从而由衷地钦佩他的智慧和才干。可见,小组合作必须是真正意义的合作,不能流于形式。      总之,课堂教学应让全体学生思维都动起来,参与学习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人,仅仅带着少数尖子生进行教学,即使过程流畅,甚至不乏精彩之处,仍不是教学的理想境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有赖于每一个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而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倾听、广思、吸纳、善问、表达等多种能力。学生在合作中相互启发,相互帮助,相互激励,学习处于主动积极、乐观向上的发展状态,打破了过去课堂学习气氛再活跃也有个别“死角”的现象,有效地提高了课堂实效。    三、优化”教法”与“学法”,使学生具有发挥主体性的能力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习”。教学过程的本质,是教师“教”学生怎样去“学”的过程,而不应是教师不厌其烦地“教”去代

    [1] [2] 下一页

    相关关键词: 树立主体教学观,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 范文大全
    • 教案下载
    • 优秀作文
    • 励志
    • 课件
    • 散文
    • 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