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脑知识
  • 电脑入门
  • 电脑技巧
  • 网络知识
  • 操作系统
  • 工具软件
  • 电脑安全
  • 硬件知识
  • 如何让古诗文奇葩在课堂上绽放

    时间:2020-03-05 07:58:22 来源:天一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天一资源网手机站

    如何让古诗文奇葩在课堂上绽放
      
      胡利娴
      
      广东兴宁市宁中中学(514500)
      
      【摘要】在古诗文课堂教学中,通过反复吟咏、整体领悟和创设情境、披情入文等教学手段,达到采撷精华、学以致用等教学目的,让古诗文这朵奇葩在课堂上绽放。
      
      【关键词】古诗文;绽放
      
      古诗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00年秋季开始使用的中学语文新教材已经将古诗文的比例提高到40%(高中部分)和35%(初中部分)。由此可见新课标对于古诗文的重视。在人们殷殷期待着“素质教育”、大力进行语文教学改革的今天,如何提高古诗文教学的质量,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要想提高古诗文教学的质量,首先,我们语文教师不仅要认识到古诗文教学的重要性,更要转变以往“古诗文沉闷”的观念,掌握行之有效的方法,让古诗文这朵奇葩在课堂上绽放。
      
      1反复吟咏 整体领悟
      
      中国古代的语文教学积淀出一种优良的传统,那就是让学子们老老实实地读、抄、默、背,一篇又一篇,一本又一本。“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古语说得再明白不过了。这一点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对三味书屋里“人身鼎沸”的读书情况的描述,就是诵读场面的真实写照。古人形容学堂的学习气氛浓厚,总是用“书声琅琅”之类的词语,从来不说学堂里如何肃静。
      
      可见,诵读在古人学习中的地位。宋朝欧阳修的散文继承了韩愈等散文大家的风格,语言平易清新,更富于抒情色彩。他的后人说他小时候是在背诵古人许多优秀的诗文后才开始写诗的。长大后靠借书来读、对有些书则是边抄边读,细细咀嚼,如此,书未抄完,已能成诵。模仿——理解——创新,这是一种由感性积累到理性飞跃的过程。古今中外,文人大师,谁没有经过这样一段学习过程呢?
      
      可是,古诗文教学强调“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由来已久。不少语文教师为了做到这一点,不得不采用“字字讲解,句句对译”的教法;学生则忙于耳听笔录。一篇血肉丰满的文章,变成了一堆支离破碎的“古汉语材料”。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扼杀了学生学习的主动精神,妨碍了他们智力的发展,就拿古诗文教学本身来说,也已经“变调”、“走样”了,致使这些经过筛选的最具教育意义、最具感染力、最具趣味性的文学课变成枯燥乏味、干巴巴的技术课。
      
      比如教苏轼的《前赤壁赋》,不引领学生品味赤壁秋夜清幽优美的景色和月夜泛舟的闲逸兴致,却津津乐道于文中使用的32个“之”19个“而”。或许有人会说:“不落实,学生怎么能懂?”其实,有时侯这些词不落实,学生未必不懂。一句“欲以究天人之际”(《报任安书》)令许多教师在“以”字上细加讲解,对于学生来讲,“以”作连词还是介词,依笔者拙见,学生大可不必精微辨析,只要能够理解整个句子的含义即可。古文读多了,语感强了,许多意义不讲自明。
      
      汉语特有的音韵之美,决定了汉语诗文特别适合诵读。像《与朱元思书》中“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这样最具汉语音韵美和意境美的文字,不诵读是很难体会到蕴藏于其中的美感的。青少年时期记忆力最佳,应让学生多背诵一些古诗文,而少一点僵硬的翻译和繁琐的分析。
      
      吟咏背诵法尤其适合那些感情强烈、内蕴深刻、文辞优美的诗文。当然,我们并不反对古诗文教学中适当的字字句句式的落实。事实上,分析与诵读、理解与记忆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我们强调的是,应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分析,应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在诵读中体会语言的美感。此外,在诵读中教师要指导得法,比如说指导学生掌握声调的高低、节奏的快慢、行文的起伏,还要与联想、想象结合在一起。(语文教学论文 www.fwsir.com)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而不是死记硬背,同时,教给学生一些科学的记忆方法。
      
      总之,学生在熟读成诵的过程中,在不知不觉间,将内容与文法化为自己的东西。实践证明,这种吟咏背诵法较之于把文章分割得支离破碎,不知要好多少倍!
      
      2创设情境 披情入文
      
      所谓创设情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创造或设置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氛围或场景,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准确地理解教材内容,更好地领会文章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情境的创设在古诗文的教学中主要通过具体可感的形象来进行。心理学研究表明,形象愈是鲜明,愈是具体,就愈能缩短感知的时间,引起联想和想象,激发人们认知的兴趣,就愈能提高效率。如《赤壁之战》一文,篇幅长,人物众多,事件复杂,学生学起来容易产生畏难情绪。
      
      因此,在讲此文之前,我专门租借了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有关剧集(第22集《群英会》、第25集《庞统献连环》、第27集《火烧赤壁》)的录像带,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赤壁之战的情况。诸葛亮与鲁肃的乘雾连舟、庞统的挑灯夜读、孙刘的火烧赤壁、曹操的败走华容道等情节将学生带入了紧张激烈、惊心动魄而又富于诗情画意的战争中,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周瑜的少年得志、儒将风范,诸葛亮的外交智慧、军事才能,孙权的优柔寡断而又虚怀若谷,都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令他们回味无穷。当真正开始讲授这一课时,学生们都带着高涨的情绪认真去学。学完课文后他们谈了自己的体会:“因为看过录像,所以学课文时我们很快就把握了文章的层次、记叙的线索、人物的特点及作战双方胜败的原因。”
      

    [1] [2] 下一页

    相关关键词: 如何让古诗文奇葩在课堂上绽放

    • 范文大全
    • 教案下载
    • 优秀作文
    • 励志
    • 课件
    • 散文
    • 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