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程类
  • 会计类
  • 资格类
  • 医学类
  • 公务员
  • 学历类
  • 外语类
  • 计算机
  • 金融类
  • 当前位置: 天一资源网 > 鹬蚌相争 正文

    鹬蚌相争教学课件

    时间:2020-12-08 20:59:36 来源:天一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天一资源网手机站

    《鹬蚌相争》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你们好!很高兴与你们相聚在一起,共同研讨小学语文课。下面我从说教材,说目标,说理念,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六个方面来对《鹬蚌相争》这节课进行说明。

    说教材:

    《鹬蚌相争》是湘教版第五册第十课《寓言两则》中的第二则寓言故事,讲的是河蚌刚刚张开蚌壳晒太阳,一只鹬看见了,就用嘴啄住了它的肉, 蚌紧紧夹住了鹬的嘴。它们双方互不相让,谁也不肯放开谁,结果一起被渔人捉去了。这则寓言生动地说明两人一味争斗,互不相让,就会两败俱伤,让别人得到好处。

    说目标:

    结合教材的特色及新课程标准,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词“争、夹、晒”,理解“毫不示弱、互不相让、毫不费力”等词语的意思。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品读课文,懂得双方互不相让,只能两败俱伤,让别人得利的道理。懂得与人相处时应该宽容、谦让。

    根据本课的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在读文中理解“毫不示弱、互不相让、毫不费力”等词语的意思。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了解鹬蚌相争的经过和结果,领会其中蕴涵的哲理。

    说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除了充分为学生创设情境帮助他们理解寓意外,还通过想象、说话及多种形式的朗读等学习活动,充分挖掘课文隐含的人文价值,创设轻松、活跃、和谐的课堂气氛,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在反复诵读及想象过程中,领悟内容,体验情感,潜移默化的培养人文精神,提高语文素养。)

    1、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书读好了,就能变成自己的语言。怎样让三年级的孩子明白“小故事蕴含的大道理”呢?教师要让语文课程富有创新活力,通过不同方法的情境创设,让学生在反复诵读过程中,领悟内容,体验情感,潜移默化的培养人文精神,提高语文素养。

    2.语文教学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前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感悟语言,积累语言,并学习正确的运用语言。并注重引导学生想象,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说教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在教学中灵活地采用恰当的教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开发学生潜在的智能,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真正做到“寓教于乐”,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对于本课,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引导法,媒体铺垫法。

    说学法:

    尊重学生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对学、群学功能,真正体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学理念;
    学习流程关注基础知识,关注文本主题(即文本价值),关注语言形式及语言运用;
    学习活动紧紧围绕“学习目标”展开,并当堂检测、验收,确保目标的高度达成。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出示鹬和蚌的图片)

    1.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了解鹬和蚌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介绍?

    2.学生就鹬和蚌的外形和生活习性两方面进行介绍。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鹬和蚌的图片,了解两种动物的外形特点,交流课外资料,了解鹬和蚌的生活习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给了他们直观感性的体验,读书时就能带着这样的形象走进故事中去,为学习课文做铺垫。]

    3.谈话:这节课我们就学习《鹬蚌相争》的故事。

    (二)独学个体先学,初读把握

    1、轻声读课文,圈出要求掌握的生字。

    2、借助注学习生字,想想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些生字,在文中和什么字组成词语。

    3、联系上下文或查字词曲理解“毫不示弱、互不相让、毫不费力”等词语的意思。

    4、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思考:鹬和蚌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5、结果如何?造成这样的结果,是谁的错呢? 是鹬鸟的错?是河蚌的错?从课文中找出根据来。

    [设计意图:教学伊始,教师创设情境,出示图片,介绍故事的主人公鹬和蚌给学生们认识,这给了他们直观感性的体验,读书时就能带着这样的形象走进故事中去。其次,还让学生围绕课题,自己提出问题,把课堂教学的自主权交给学生,调动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热情,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

    (三)互学小组合作,知起因,入情境

    提示:在独学中遇到什么问题或者得到什么收获,同桌赶快交流吧!

    1、对子讨论怎样记住生字或者难写的字。

    2、相互验收需要理解的词语。

    3、再读课文,思考:鹬和蚌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请学生按提示说一说:
    河蚌刚张开壳晒太阳,鹬( ),蚌( ),双方( ),结果()。

    4、分角色读课文,读得好的地方给予肯定,读错的地方给予指正。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由朗读,对课文内容有了一个整体感知。接着请学生说一说鹬和蚌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提高学生的概括,表达能力。在自学之后,选择文中角色扮演,找出文中角色相争的理由,也更快地把学生带入角色中。]

    (四)群学悟过程,体情感

    1、鹬和蚌为什么争斗?怎样争斗?结果怎样?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

    2、导致鹬蚌被捉结果是谁的错?谁爱益了?

    3、同桌互相演一演“鹬蚌相争”的故事,讨论本课蕴含的道理。

    [教学意图:因为本则寓言的主旨就在于双方的“互不相让”,因此,理解课文的重点就放在理解这个词上。首先,通过引导学生读出鹬“生气”和蚌“毫不示弱”的不同语气,使他们初步体会双方“互不相让”的态度;
    然后,利用表演的形式强化理解“互不相让”,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互不相让”这个词语的意思,同时利用学生好说、好动,表现欲望强烈的特点,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使课堂气氛达到高潮。]

    (五)展示晓结果,明道理

    1、小组汇报学习成果。

    2、小结:鹬和蚌就这样相持着,谁也不让谁,直到彼此都筋疲力尽,最后都被渔夫捉住了,这就叫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3、展示课件:鹬蚌相争的完整动画片,重温寓意:互相争斗、互不相让,只会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得得。

    [设计意图:理解文章内容时,摈弃了烦琐的讲解,而是创设情境,把学生带进生动、有趣的故事中去。教师引导他们充分感受鹬和蚌的语言、心理,再通过朗读加深体验。这样,由朗读理解——感悟情趣——朗读深化,逐层深入,学生能很好地理解、内化文章的语言文字,故事中蕴涵的道理也水到渠成地被揭示。再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学生观看动画的过程中,对故事有个完整的了解。]

    (六)学习检测拓展延伸,深化寓意

    1.我理解了()等词语的意思。[评价要点:啄夹毫不示弱互不相让等词意的理解]

    2.我会用“毫不示弱”说一句意思完整的话。

    3.我能讲述故事的内容,知道了鹬和蚌一起被渔夫捉去是因为()。

    4.通过学习我知道“鹬蚌相争”的故事告诉了我们()的道理。

    [注:每项评价内容都分为“优秀﹑良好﹑达标”三个等级。]

    (七)学习反馈

    (学习了本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惑?)

    1、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再去搜集一些其他的寓言故事,读一读,体会它蕴含的道理。

    [设计意图:
    “大语文”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不是一个圆形的完整结构,学完

    了课文并不意味着知识学习的结束。教师要有强烈的课程资源意识,一篇课文学完后,当学生意犹未尽,悬而未决的时候,教师要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向他们推荐相关的课外读物,使阅读向课外、课后延伸。]

    板书设计: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

    (啄)(钳)(两败俱伤)

    【该板书美观、简洁,突出了教学重点,可谓是一则“微型教案。”】

    本色语文 彰显魅力

    ——评《鹬蚌相争》一课

    无锡市凤翔实验学校

    薛芳

    今天我们两校聚焦语文,听了两堂优质课,均充分体现了本色课堂、智慧课堂的学校理念,使我们受益匪浅。现就陈文英老师的《鹬蚌相争》这堂课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我觉得,本色语文就是立足于文本,引导学生主动地在丰富多彩的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中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活动。陈教师执教的《鹬蚌相争》这一课,就是一节本色的阅读课,它的本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本色导入。在本节课中,陈师采取了恰当的教学方式,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投入其中。先是课前用猜成语游戏方式引导学生丢掉了刚刚进入课堂时的紧张感觉,一下子进入学习的情境。接着陈老师巧妙地引用了严文井的一句话让学生对寓言这种文体有初步的感知,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同学们的好奇心,学生纷纷打开课本,迫不及待地读起来。这样的导入方式没有花架子,充满了“语文味”。

    2、本色理解。审视陈老师的阅读理解过程,课一开始,陈老师紧扣课题让学生提问,然后抓住“鹬和蚌为什么争?”“它们是怎样争的?”“争的结果如何?”这三个大问题贯穿全文教学。陈老师选择一个内涵丰富的点“争”切入课文;
    变这个切入点为线索,牵动学生阅读和思考;
    教师有针对性的抓住关键词“啄”、“夹”、“威胁”、“毫不示弱”、“筋疲力尽”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可以说,在整个阅读理解的过程中,老师始终关注文本中的语言因素,以语言文字为载体和依托,不仅让学生搞明白语言文字所承载的内容,即“写的是什么”,还让学生知道作者是用什么样的语言形式来承载这些内容的,即“怎么写的”。

    课堂上,陈老师尤其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例如,出示鹬和蚌的课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说说它们各自的特征。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很容易地抓住了主要特点:鹬的嘴巴特别长,特别尖;
    蚌有坚硬的外壳,有非常肥美、鲜嫩的肉„„为下文鹬蚌相争埋下了伏笔。

    整堂课陈老师非常重视引导学生读书,每次学生都读得津津有味,有姿有彩;
    她无时无刻不在引导学生如何学好语文,扎扎实实地指导学生读好书。从读好课题,读好词语开始,然后带领孩子充分阅读文本,从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读中去感悟课文。“读“中尽显语文课堂魅力。

    在教学过程中,陈老师好几次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如四人一小组说说这则寓言故事主要讲了什么?同桌用朗读的形式来表演鹬和蚌等等,这些都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较为轻松、自主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的意识。

    3、本色结课。本色的语文课不仅让学生去触摸语言文字、关照语言文字、感悟语言文字,

    还会放飞语言文字。这节课的最后,陈老师安排了一个“续编故事”环节,让学生练习说话、想象说话。

    半路上,渔夫听到从竹篓里传来了鹬和蚌的对话。

    说:“

    !”

    说:“

    !”并给予了提示语进行选择。于是学生的情感在放飞,语言在放飞。最后寓意的揭示水到渠成。这就是本色语文的魅力。语文课的最高境界是“本色”,是“本真”,是“原汁原味”,是“原生态”!

    在这里我还要提两个小小的建议。建议把《苏代智劝赵王》的故事放在课的一开始。可以这样导入:战国时期,赵国正在攻打燕国,苏代为了让赵王停止对燕国争战,就讲了一个寓言故事,化解了一场战争。这个故事是什么呢?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鹬蚌相争》。课的结尾再来问一问学生:苏代讲这个故事的目的是什么?,既让学生了解了寓言产生的背景,又能深刻地了解寓言的作用,课堂也会首尾呼应,浑然天成。

    另外,这篇课文比较简单,短小。“争”又是课文的重点,那么在这部分可以再深入挖掘一下:
    “鹬会怎样用尽力气去拔的?你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吗?”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畅所欲言。在进一步的想象描述中,学生的收获也会更多。当然,这些都只是我的个人粗浅的想法而已。

    莎士比亚说:“简洁是智慧的灵魂”;
    语文教育专家们也提出“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本色语文课堂追求简约与高效。陈老师的课堂简约而有效,真正引领学生和文本对话,引领学生通过一条最佳路径走进文本,把自主学习的门打开,把思想智慧的门打开,把情感世界的门打开。老师们,让我们共同努力,全面而深刻地理解本色语文,去追求更加有效的语文本色课堂!

    2012-5-15 2

    第25课 《鹬蚌相争》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弱”,理解词语的意思。

    3.懂得什么是寓言,明白这则寓言所讲的故事。 过程方法目标:抓住重点词句品读课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懂得互不相让只能让别人得利的道理。

    教学重点:在读的过程中知道寓言所讲的故事。

    教学难点:启发学生从这则寓言中懂得互不相让只能让别人得利的道理。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板书课题 指名读课题

    重点指导“鹬”字的写法并出示鹬蚌的图片。

    二、检查生字词的预习情况

    鹬蚌相争

    蜿蜒

    涟漪

    舒适

    心旷神怡

    钳住

    懊悔

    饥肠辘辘

    反唇相讥

    怒目相视

    轻而易举

    三、整体感知,了解鹬蚌相争的过程 学生带着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课件出示问题:

    1.读一读、想一想:鹬和蚌之间为什么要争?是怎样争的?争的结果怎样呢?

    2.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用上四字词语。

    课件出示词语:阳光明媚

    心旷神怡

    口水直流

    无计可施

    饥肠辘辘

    暗自得意

    反唇相讥

    怒目相视

    轻而易举

    四、精读课文,品味语言,感悟文本

    1.找出鹬蚌相争原因的段落读一读,然后师生对读,再播放课文朗读配音。

    2.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第

    七、八自然段。(指导学生读出河蚌的生气和鹬鸟的后悔)

    3.教师出示句子,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一读。“时间慢慢地溜走,太阳的唇已经吻住了山峰。”

    4.教师:一天就要过去了,鹬鸟饿得饥肠辘辘,蚌也渴得不行。但是鹬蚌还一直相持下去。那鹬和蚌之间到底是怎样争的呢?指名读出相关的段落。

    5.课件出示语句:(1) 鹬鸟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有死蚌肉吃。”

    (2)河蚌豪不示弱,反唇相讥道:“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就会有只死鹬鸟留在沙滩上。”

    指导学生读出鹬蚌之间相争时说话的语气。

    (指名读,男女生对读,师生分角色读)

    6.两人一组做动作,把鹬蚌相争的过程表演出来,指派学生表演。重点指导学生体会“互不相让”。师板书:互不相让

    7.课件出示句子:河蚌和鹬鸟互不相让,怒目相视,都好像要把对方吃掉一样。理解“怒目相视”。

    8.教师导:鹬蚌相争的最后结果是什么?请大家把课文中阐述故事结果的语句读一读。

    9.指名反馈:鹬蚌相争的最后结果是什么?

    10.引导想象:被渔夫捉走的鹬和蚌,此时此刻会想些什么呢? 课件出示:鹬和蚌垂头丧气,鹬心想:


    蚌心想:

    五、合作探究,明确其中的道理

    师:看了《鹬蚌相争》这个故事,我突然想到了古代的一个故事,大家想不想知道是什么故事呢?(课件播放动画片) 学生小组讨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指生反馈,师板书:渔夫得利

    六、总结升华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七、拓展延伸

    1.这个寓言故事出自《战国策》,这是原文,指名读原文。课件出示译文。

    2.“鹬蚌相争”也由此变成了一个成语。像这样出自寓言的成语还很多,如“自相矛盾”“掩耳盗铃”“亡羊补牢”“坐井观天”。

    八、作业:续写鹬蚌相争

    【板书:】

    相 争

    (互不相让)

    渔夫得利

    《鹬蚌相争》说课稿

    城关镇中心小学 王娟

    一、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除了充分为学生创设情境帮助他们理解寓意外,还通过想象、说话及多种形式的朗读等学习活动,理解重点词语,充分挖掘课文隐含的人文价值,创设轻松、活跃、和谐的课堂气氛,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在反复诵读及想象过程中,领悟内容,体验情感,潜移默化的培养人文精神,提高语文素养。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鹬蚌相争》一课为苏教版第六册第八单元的一篇寓言故事,教学时间一课时。《鹬蚌相争》,讲的是一个河蚌刚刚张开蚌壳晒太阳,一只鹬看见了,就用嘴啄住了它的肉,蚌紧紧夹住了鹬的嘴。双方互不相让,谁也不肯放开谁,结果一起被渔人捉去了。这则寓言生动地说明两人一味争斗,互不相让,就会两败俱伤,让别人得到好处。

    2、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具备初步的阅读能力,但理解能力上还有所欠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加强阅读指导,引导学生理解寓言的寓意。

    3、教学方法

    1、重视朗读,尊重学生独特的理解与感受。让学生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自主梳理故事内容,理解寓言寓意。不强调答案的唯一,而是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适度启发引导,尊重学生独特的理解。

    2、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通过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例如:自主使用工具书学习字词,指导识记的方法,抓重点词句理解文本内容等。

    3、创设轻松的学习氛围,注重语言的积累运用。故事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寓言交流调动了学生的知识积累,故事续写拓展学生思维。

    4、同学们的看法、问题、都应该成为教学的重要资源,老师应该用自己的智慧及时抓住。这堂课通过讨论不仅活跃了同学们的思想,更重要的是同学们通

    过自己教育自己,弄清出了使用拟人的手法来说明道理,正是寓言这种文学体裁重要的本质特点。

    三、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片、对比记忆等方法自主学会5个生字。

    2、理解重点词义,能用“毫不示弱”造句。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用自己的话把寓言故事讲给别人听。

    5、懂得只为眼前的一点利益互不相让,争执不休,最终只会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得利的道理。 教学重点:

    懂得只为眼前的一点利益互不相让,争执不休,最终只会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得利的道理。

    教学难点:理解寓言故事所渗透的道理运用到生活中。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历史故事导入(电影动画导入)

    战国时候,中原大地并立着:秦、楚、韩、魏、赵、燕、齐。在这七个国家中,秦国的国力最强大,其他六个国家势力较弱,但相互之间实力相当。秦国一直野心勃勃,想消灭其他六国,统一天下。但他心里明白:如果直接与六国为敌,即使自己再强大,也很难如愿以偿。于是,他一直在等待着机会。

    有一回,赵国和燕国闹了点小矛盾,赵王大怒,决定攻打燕国,出出心里的这口气。秦王大喜,相信统一天下的机会来了。然而,赵国有个叫苏代的人听说了这件事后,急忙求见赵王。苏代只给赵王讲了一个故事,立刻打消了赵王攻打燕国的念头,也使得秦王失掉了一个统一天下的好机会。

    一个故事,居然就制止了一场战争,什么故事有这么大的力量呢? (设计意图:故事引入,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激发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练习概括

    1、指名试读课题

    (1)板书“鹬”字,学生书空并数出笔画。(出示“鹬”图片)认识鹬。你有好方法记住这个字吗?

    (2)请学生告诉老师“蚌”字的写法,板书。(出示“蚌”图片),认识蚌。

    (3)齐读课题。

    2、自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看看生字表或,做到正确流利;
    同时,想想文章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1)生自己练习朗读。

    (2)伙伴间互相读,帮忙指出错处。

    3、指名读:提出建议或表扬。

    4、学习概括:快速浏览课文,用简练的话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设计意图:自主阅读,解决字词,练习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三)精读课文,理解寓意

    1、指导有感情朗读。

    重点指导:(1)鹬生气了,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这蚌就要活活干死!”:读出鹬“生气”的语气。(2)蚌毫不示弱,说:“今天不放开你,明天不放开你,你这鹬就要活活的饿死!”:引导学生体会“毫不示弱”的不同感受,读出不同的语气。指名读,男女生对话读,师生分角色读。(3)理解“毫不示弱”的意思,用“毫不示弱”说一句话。(4)比较:“豪”与“毫”的区别,同音字组词练习。

    2、两人一组做动作,把鹬蚌相争的过程表演出来;
    指派代表表演。

    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互不相让”。(板书:互不相让) 有感情朗读。

    3、想一想:鹬和蚌这样“互不相让”,最终会有怎样的结果? (估计:两败俱伤;
    被渔夫捉走;
    不肯互相谦让等)

    渔夫将鹬和蚌装进网兜,喜滋滋地回家了。被困在网中的鹬和蚌此时会想些什么呢?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揭示道理:做事要懂得退让,一味相争只会两败俱伤,有时还会让第三者得利。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也是如此,所谓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设计意图:理解文章内容时,摈弃了烦琐的讲解,而是创设情境,把学生带进生动、有趣的故事中去。教师引导他们想象画面,充分感受鹬和蚌的语言、动作、心理,再通过朗读加深体验。这样,由朗读理解——想象画面——感悟情趣——朗读深化,逐层深入,学生能很好地理解、内化文章的语言文字,故事中蕴涵的道理也水到渠成地被揭示]。

    4、回顾历史故事。当年,苏代就是给赵王讲了这个《鹬蚌相争》的故事,如果你是赵王,听了这个故事,你会怎样想呢?

    5、体会寓言的魅力。

    师:小故事,大道理,这就是寓言的魅力!

    板书:寓言

    你还听过或看过哪些寓言故事?(生举例) 再读课文体会,注意语气,重点词句的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抓“毫不示弱、互不相让”等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体会寓言的寓意)

    (四)创编故事

    师:“鹬蚌相争,渔夫得利”这个故事流传至今。

    出示图:被渔夫捉住的鹬和蚌的会有什么样的结局?(续编故事:) 渔夫高高兴兴的背着鱼篓回家去,鱼篓里的鹬和蚌„„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续写,培养想象力,积累语言,体会寓言的写作特点)

    (五)选择性作业

    选择一项适合你的作业:

    1、把自己新编的故事写下来。

    2、再去搜集一些其他的寓言故事,读一读,体会它蕴含的道理。

    五、板书设计:

    相争

    (互不相让)

    渔夫得利

    六、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1、把自己新编的故事写下来。

    3、造句:毫不示弱。

    4、填写同音字:( )言 ( )蚌相争 美( )

    ( )不示弱 ( )言壮语 丝( ) ( )迈 不( ) 开( )

    5、成语积累:
    ( )( )相争 ( )不( )弱 (让

    3、用“相”组三个词语( ) ( ) (

    4、讲故事《鹬蚌相争》

    )不( ))

    《鹬蚌相争》教学实录

    执教:张学伟

    第一板块:读题破题,了解寓言。

    师:今天我们要学的是一个寓言故事或者说是一个成语。同学们发现了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很多成语有什么不同?以前学过的大部分成语是?今天学的成语是? 师:大家一起来读一读,不要拖音。(生齐读课题。) 师:故事读过了吧,这个故事是真的假的? 生:假的。

    生:真的。

    师:到底是真的假的? 生:假的。

    师:寓言故事是通过一个故事讲述一个道理,故事可以是假的,但道理必须是真的。

    第二板块:理解词语,读好对话。

    出示:威胁 (生齐读两遍。) 师:什么是“威胁”?(生沉默) 师:可以换个词语来理解。

    生:强迫。

    生:逼迫。

    生:用强大的事来吓唬别人。

    生:强行要求别人。

    师:强迫、逼迫、吓唬别人,强迫别人做不愿意做的事情就是“威胁”。

    出示:毫不示弱

    (生齐读)

    师:什么是“毫不示弱”?(生纷纷举手) 生:就是不害怕。

    生:不甘示弱。

    生:就是一点也不怕别人。

    师:当别人威胁你时,你害怕不害怕?(生接:不害怕)认输不认输?(生接:不认输)这就叫?

    师小结:当我们理解一个词语的时候,可以换一个词语,我们大概猜到这个意思,换一个词语的话,往往就会理解这个词语;
    还有另一种理解词语方法,我们可以联系课文中的句子,把词语放到句子中去理解。

    师:假如我们要理解“威胁”这个词语,应该从谁的话中去找它?(生接:鹬)假如我们要理解“毫不示弱”这个词语,应该从谁的话中去找它?(生接:蚌) 出示:

    鹬用尽力气,还是拔不嘴来,便威胁蚌说:“你不松开壳儿,就等着瞧吧。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没有了水,你就会干死在这河滩上!”

    河蚌毫不示弱,得意洋洋地说:“我就这样夹住你的嘴不放。今天拔不出来,明天拔不出来,吃不到东西,你也会饿死在这河滩上!” 师:先读鹬说的话(生齐读) 师:再来读一读蚌说的话。(生齐读) 师:谁来读一读鹬的话。(指一生读) 第三板块:聚焦争吵,体会特点 师:你再仔细读读鹬的话,在鹬的话里有两个词语特别能表现它威胁蚌的,是哪两个词语? 生读

    生:等着瞧。

    生:干死。

    1 师:再读读蚌的话,在蚌的话里,也有两个地方表现它毫不示弱?(生读蚌的话) 生:不下雨,干死你! 师:鹬说“干死你”,蚌马上回一句说“饿死你”,鹬说一个词“等着瞧”,蚌也说了三个字,哪三个字? 生:就这样。

    出示:

    鹬用尽力气,还是拔不嘴来,便威胁蚌说:“你不松开壳儿,就等着瞧吧。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没有了水,你就会干死在这河滩上!”

    河蚌毫不示弱,得意洋洋地说:“我就这样夹住你的嘴不放。今天拔不出来,明天拔不出来,吃不到东西,你也会饿死在这河滩上!” 指名分角色读,一生读鹬的话。

    师:他读得怎么样?生:很好。

    师:该怎样读出威胁?声音要?(生接:高一点)速度要?(生接:快一点)

    再指两生分角色读,一生读,另一生不吱声,师示范读:我就这样夹住你的嘴不放„„ 师:你们班谁最会吵架?(生笑,指出一生)再分角色读。

    师生分角色读(师当鹬,生当蚌。)

    师:鹬和蚌一直在干嘛呢?(生接:吵架)

    师:争吵(相机板书:争吵)我们生活中才叫吵架。

    师:我们来研究一下,争吵的话是什么样的?生活中有没有看到过别人吵架?人在吵架的时候说什么话? 生:脏话。(众笑) 生:气话。

    师:对,生气的时候说气话说狠话,对不对?什么是 狠话呢?在鹬的话里有一个词语就是这样,哪一个? 生:干死。

    师:蚌的话里也有一个这样的词语。

    生:饿死。

    师:所以人在生气的时候一般会说狠话。(板书:狠话)

    师:我来读鹬的话,你来读蚌的话,我读一句,你们读一句。

    师:你松开壳儿,就等着瞧吧。

    生:我就这样夹住你的嘴不放。

    师: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

    生:今天拔不出来,明天拔不出来。

    师:没有了水,你就会干死在这河滩上! 生:吃不到东西,你也会饿死在这河滩上! 师:读到这里,你有什么发现?

    生:鹬怎么说,蚌就怎么回它。师:所以鹬和蚌是?(生接:针锋相对。师相机板书:针锋相对)

    师:你不松开壳儿,后面的壳儿是儿化了的,就等着瞧吧,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没有了水,你就会干死在这河滩上!

    师:吵架的时候,你是用这样的话?(师做动作),还是这样的话?(师做动作表示) 生:用短的话来说。

    师:为什么不用长话说? 生:因为话撵话通。(众笑)

    师:吵架时,我用长话说,我一句还没说完,你就骂我五句了。(众笑) 师:所以吵架时,一般用短句、短话。(师板书:短句)

    2 师:平时在家里,两个人吵架,一个人是:“不过,离婚!”另一个说:“离就离,谁怕谁!”是这样吧?(众笑)

    出示: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干死你!

    蚌说:今天拔不出来,明天拔不出来,饿死你! 生齐读。

    师:长话短话?(生接:短话)

    师:蚌说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干死你! 生:蚌说:今天拔不出来,明天拔不出来,饿死你! 师:还有一个教材中是这样说的。

    出示: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蚌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师:这里的“曰”是什么意思?(生:接)

    师:不是“日”吗?“曰”和“日”长相有什么不同?生:“曰”是扁的。

    师:“日”长得苗条,“曰”长得丰满。

    师:争吵的语言有三个特点:一是?(生接:狠话)二是?(生接:短句)三是(生接:针锋相对)

    第四板块:抓住结尾,想象写话。

    师:光说不练假把式,能说会练真把式。鹬和蚌被渔夫捉到,装进篓子里之后,这个故事结束了吗? 生:没有。

    师:它们被捉到篓子里之后还会吵架。

    出示:鹬和蚌被渔夫捉进篓子里。

    鹬说:“都怪你!都怪你! !” 蚌说:“都怪你!都怪你! !” 渔夫说:“你们啊,太傻了! !” 师:鹬会说:“都怪你!都怪你! !”蚌也会说:“都怪你!都怪你! !” 渔夫说:“你们啊,太傻了! !”你们给它们说一句讲道理的话。把空白处的话写下来。

    生写话,师巡视。(5分钟)

    师:下面我们来交流讨论鹬和蚌的话。

    师:吵架的话第一要说什么话?(生接:狠话) 生:
    “都怪你!都怪你!夹住我的嘴!” “都怪你!都怪你!啄我的肉!” 又一生:
    “都怪你!都怪你!夹住我的嘴!” “都怪你!都怪你!啄我的肉!” 师:你和他一样的,有没有不一样的,不会全班都一样吧?(生笑) 指两生角色扮演争吵。

    生:
    “都怪你!都怪你!夹着我的嘴,让我饿死!”生:
    “都怪你!都怪你!要啄我的肉,让我干死!”(生鼓掌)师相机评价。

    生:
    “都怪你!都怪你!非要夹我的嘴,这下可好了吧?” 生:“都怪你!都怪你!非要啄我的肉,这下可好了吧?”

    生:
    “都怪你!都怪你!你这小东西,夹住我的嘴!” 生:“都怪你!都怪你!你这老东西,要啄我的肉!” 生:“都怪你!都怪你!要不是你夹住我的嘴,就不会被渔夫捉住了!” 生:“都怪你!都怪你!要不是你要啄我的肉,我才不会夹你的嘴呢!” 师:谁来跟我吵?要针锋相对。(生都不吱声)都是胆小鬼呀?(众笑) (几生与老师角色扮演吵架) 师:“都怪你!都怪你!夹我的嘴!夹我的嘴!现在你开心了吧?” 生:“都怪你!都怪你!啄我的肉!啄我的肉!现在你也开心了吧?”

    3 师:“都怪你!都怪你!夹我的嘴!还想饿死我,这下你死定了吧?” 生:“都怪你!都怪你!啄我的肉!还想干死我,这下你也死定了吧?” 师:“都怪你!都怪你!夹我的嘴!夹我的嘴!渔夫肯定把你烤着吃!” 生:“都怪你!都怪你!啄我的肉!啄我的肉!渔夫肯定把你煎着吃!”(众笑) 再指一男生与一女生进行争吵。

    师:平常吵过架吧?(生接:吵过)生笑。

    女生:“都怪你!都怪你!夹我的嘴,大嘴蚌,这下你开心了吧!” 男生:“都怪你!都怪你!啄我的肉!长嘴鹬,现在你也死定了!”女生:“都怪你!都怪你!夹住我的嘴,看我逃不了,你这死蚌蚌!”

    师:大概就是这个样子。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争吵的话,第一条?(生接:说狠话)第二条?(生接:短句)第三条?(针锋相对) 师:渔夫的话谁来说?

    师:没话?渔夫怎么说的?(指一生说,生没接话)你这个同学怎么这个样子了?老师让你来回答问题,就像打电话,你不接话,你们这叫互相帮助? 生:争来争去,人家占了便宜。

    师:对不对?生:对。

    师小结:争来争去,他人得利。(让生把这个词写到黑板上) 师:争来争去,鹬和蚌都被捉了,这叫? 生:两败俱伤。(让生把词写到黑板上)

    (再指名说,每当学生说出一个恰当的词语后,让学生把所说答案写到黑板上) 生:你们太傻了,不懂得相互团结。

    生:你们太傻了,你们不知道互相谦让。

    师:谁还想说?

    生:他们应该互相帮助,互相合作。

    指一生到台前,指着板书,扮演渔夫进行说话:你们太傻了,只知道争来争去,最后让他人得利,不知道相互帮助,不懂得团结,不懂得谦让,以后你们一定要少争多让。

    再指一学生说,生齐说。

    师小结下课。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除了充分为学生创设情境帮助他们理解寓意外,还通过想象、说话及多种形式的朗读等学习活动,理解重点词语,充分挖掘课文隐含的人文价值,创设轻松、活跃、和谐的课堂气氛,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在反复诵读及想象过程中,领悟内容,体验情感,潜移默化的培养人文精神,提高语文素养。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鹬蚌相争》一课为北京版第六册第七单元的一篇寓言故事,教学一课时。《鹬蚌相争》,讲的是一个河蚌刚刚张开蚌壳晒太阳,一只鹬看见了,就用嘴啄住了它的肉,蚌紧紧夹住了鹬的嘴。双方互不相让,谁也不肯放开谁,结果一起被渔人捉去了。这则寓言生动地说明两人一味争斗,互不相让,就会两败俱伤,让别人得到好处。

    2、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具备初步的阅读能力,但理解能力上还有所欠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加强阅读指导,引导学生理解寓言的寓意。

    三、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片、对比记忆等方法自主学会5个生字。

    2、理解重点词义,能用“毫不示弱”造句。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用自己的话把寓言故事讲给别人听。

    5、懂得只为眼前的一点利益互不相让,争执不休,最终只会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得利的道理。

    教学重点:

    懂得只为眼前的一点利益互不相让,争执不休,最终只会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得利的道理。

    教学难点:理解寓言故事所渗透的道理运用到生活中。

    四、教学过程。

    (一)历史故事导入

    战国时候,中原大地并立着:秦、楚、韩、魏、赵、燕、齐。在这七个国家中,秦国的国力最强大,其他六个国家势力较弱,但相互之间实力相当。秦国一直野心勃勃,想消灭其他六国,统一天下。但他心里明白:如果直接与六国为敌,即使自己再强大,也很难如愿以偿。于是,他一直在等待着机会。

    有一回,赵国和燕国闹了点小矛盾,赵王大怒,决定攻打燕国,出出心里的这口气。秦王大喜,相信统一天下的机会来了。然而,赵国有个叫苏代的人听说了这件事后,急忙求见赵王。苏代只给赵王讲了一个故事,立刻打消了赵王攻打燕国的念头,也使得秦王失掉了一个统一天下的好机会。

    一个故事,居然就制止了一场战争,什么故事有这么大的力量呢?

    (二)初读课文,练习概括

    1、指名试读课题

    (1)板书“鹬”字,学生书空并数出笔画。(出示“鹬”图片)认识鹬。你有好方法记住这个字吗?

    (2)请学生告诉老师“蚌”字的写法,板书。(出示“蚌”图片),认识蚌。

    (3)齐读课题。

    2、自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看看生字表或,做到正确流利;
    同时,想想文章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1)生自己练习朗读。

    (2)伙伴间互相读,帮忙指出错处。

    3、指名读:提出建议或表扬。

    4、学习概括:快速浏览课文,用简练的话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精读课文,理解寓意

    1、指导有感情朗读。

    重点指导:(1)鹬生气了,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这蚌就要活活干死!”:读出鹬“生气”的语气。(2)蚌毫不示弱,说:“今天不放开你,

    明天不放开你,你这鹬就要活活的饿死!”:引导学生体会“毫不示弱”的不同感受,读出不同的语气。指名读,男女生对话读,师生分角色读。(3)理解“毫不示弱”的意思,用“毫不示弱”说一句话。(4)比较:“豪”与“毫”的区别,同音字组词练习。

    2、两人一组做动作,把鹬蚌相争的过程表演出来;
    指派代表表演。

    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互不相让”。(板书:互不相让)

    有感情朗读。

    3、想一想:鹬和蚌这样“互不相让”,最终会有怎样的结果? (估计:两败俱伤;
    被渔夫捉走;
    不肯互相谦让等)

    渔夫将鹬和蚌装进网兜,喜滋滋地回家了。被困在网中的鹬和蚌此时会想些什么呢?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揭示道理:做事要懂得退让,一味相争只会两败俱伤,有时还会让第三者得利。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也是如此,所谓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4、回顾历史故事。当年,苏代就是给赵王讲了这个《鹬蚌相争》的故事,如果你是赵王,听了这个故事,你会怎样想呢?

    5、体会寓言的魅力。

    师:小故事,大道理,这就是寓言的魅力!

    板书:寓言

    你还听过或看过哪些寓言故事?(生举例)

    再读课文体会,注意语气,重点词句的指导。

    (四)创编故事

    师:“鹬蚌相争,渔夫得利”这个故事流传至今。

    出示图:许多年后,鹬和蚌的子孙再一次在河边相遇了。这次,他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新的故事呢?(续编故事:)

    许多年后,鹬和蚌的子孙再一次在河边相遇了„„

    (五)选择性作业

    选择一项适合你的作业:

    1、把自己新编的故事写下来。

    2、再去搜集一些其他的寓言故事,读一读,体会它蕴含的道理。

    五、板书设计:

    鹬蚌

    ↘↙

    相争

    (互不相让)

    ↓↓

    渔夫得利

    六、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1、把自己新编的故事写下来。

    2、造句:毫不示弱。

    3、填写同音字:( )言 ( )蚌相争美( )

    ( )不示弱()言壮语丝() (

    不()开()

    4、成语积累:
    ()()相争()不()弱(

    5、用“相”组三个词语()()(

    6、讲故事《鹬蚌相争》

    )迈)让 ))不(

    鹬蚌相争续写

    争论故事教学课件

    争吵教学课件(共8篇)

    拼音a教学课件课件课件

    《两猫相争》大班教案

    相关关键词: 鹬和蚌能说话吗?——《鹬蚌相争》教学实践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 鹬蚌相争教学反思 大班律动游戏:鹬蚌相争 鹬蚌相争
    相关热词搜索: 鹬蚌相争 教学课件

    • 范文大全
    • 教案下载
    • 优秀作文
    • 励志
    • 课件
    • 散文
    • 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