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程类
  • 会计类
  • 资格类
  • 医学类
  • 公务员
  • 学历类
  • 外语类
  • 计算机
  • 金融类
  • 为了一种语言和文化的未来——多种角度教童诗

    时间:2020-03-03 08:09:28 来源:天一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天一资源网手机站

    为了一种语言和文化的未来——多种角度教童诗
      
      作者/蒋军晶
      
      总觉得儿童诗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我们天然地愿意接受让孩子们诵读唐诗、宋词、小古文,甚至诸子百家,而对难易适中、内容新鲜、富有童心童趣、节奏鲜明的童诗,却没有足够的重视。三年前,我想到书店去搜集一些好的儿童诗,搜索全城,收获寥寥。后来只能求助图书馆,到儿童读本里,到学生杂志里去一首一首地积累。
      
      还好我们的教材对儿童诗给予了应有的重视。现行的各个版本的一、二年级教材,儿童诗(包括儿歌)可以占到阅读篇目的40%左右。这种分量,终于吸引了一部分教师尤其是低段教师的注意力,很多教师开始思考怎么教儿童诗。
      
      在讨论儿童诗怎么教之前,还是先想一想儿童诗的特点。明确了特点,教学才有针对性。那么儿童诗的特点是什么呢?
      
      1.适合诵读。儿童诗是诗的一个分支,它首先是诗,它是用富于感情、凝练、韵律、分行的语言来表情达意的。我们来看看《听听,秋的声音》(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第一节:“听听/秋的声音/大树抖抖手臂/‘刷刷’/是黄叶道别的话音。”诗中长短句里有鲜明的节奏,叠字和拟声词里,有韵律、强弱等音乐感。诵读这样的儿童诗,简单而充满乐趣。
      
      2.与儿童生活接近。儿童诗,顾名思义,与成人诗歌的最大区别是诗人很好地利用了儿童的身心特点,在诗歌中依托了儿童的生活。例如《影子》(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影子在前,影子在后,影子常常跟着我,就像一条小黑狗。影子在左,影子在右,影子常常陪着我,它是我的好朋友。”写的就是孩子眼睛里的奇妙场景,这种场景,大人未必还有好奇心和闲情逸致去关注,但却是孩童世界的重点,这样的诗势必会引起孩子的关注。
      
      3.语言简单却精粹。儿童对文字的认知,尚在初始阶段,因此我们不能否认儿童在阅读及吟诵时,对那些拗口的词汇、句式会感到惶然而不知所措。因此儿童诗的作者不能不考虑文字对于儿童存在的陌生感和这陌生感带给他们的事实上的阅读障碍。这就对儿童诗的作者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他们在创作儿童诗的时候会尽量避免出现生僻词汇,也不追求一些词的另类活用,他们追求的是让一些常用词汇通过妥帖、巧妙的运用焕发出诗意。例如“小小竹排画中游”的“游”,“小鸡画竹叶”的“画”,“枫林举起火红的旗帜”的“举”,“风摇绿了树的枝条”的“摇绿”。
      
      4.比较“雅致”,富于情趣。有人可能会说,你前面说的“语言富有节奏感、描写儿童生活、语言精粹”这些特点儿歌都具有,那儿歌和儿童诗的区别在哪里呢?儿歌主要来源是民间传承,儿歌以记事。状物、逗乐为主要内容,比较通俗,主要供学龄前儿童吟唱,是初级的,入门的。儿童诗则主要是诗人创作,相对比较“雅致”,以情趣、意境的表现为主,不是实用的,是想象的,表现的艺术程度较深。例如《鞋》这首儿童诗,取鞋和船的象形,以比喻的手法,写出了家这个“港湾”的温馨。
      
      说句实话,我们平时的儿童诗教学程序过于分明:先解题,再释词,接着了解内容,最后练习。三眼一板,缺少变化。我们平时的儿童诗教学也过于理性,学生对诗的欣赏是教师过度干预的指令性欣赏,我们常常让学生用解剖的目光对儿童诗作理性分析,我们太喜欢揭示诗歌的“道理”。
      
      现在,我们大致把握了儿童诗的主要特点,就可以思考怎样来教儿童诗。儿童诗教学的方向有一定的指向——语言、儿童生活、情趣。我们的儿童诗教学主要可以从三个角度切入。
      
      以“读”为重心的诗教
      
      前面说了,儿童诗是适合诵读的,教材里的儿童诗,短的,三五句话,长的,也就十几行百余个字。这些诗读起来有的如心中絮语,有的像穿涧山泉,有的似抒情小曲,错落有致,所以“朗读”是诗教的首选。老底子的语文教学,私塾先生要求学生一股脑儿地诵读背书,(www.fwsir.com)尽管我对这种不求甚解的“一读到底”也不全部认同,但它的功劳,亦不可抹杀。所以在没想到更好的方法以前,索性就让学生读,让学生大声读出来,读出那一种节奏,读出那一点韵味。儿童诗要多朗读的第二个原因是:诵读本身有它的作用,朗声而读是一种全身运动,目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闻其音,意会其理,心通其情,是一种调动耳、目、嘴、脑等各种感官的活跃的全身运动,它可以使记忆更持久,也能帮助理解,体会情感,感受意境。
      
      当然,有教师已经关注怎样帮助学生更好地诵读。怎样帮助?一是感受儿童诗的音乐美。还是以那首《听听,秋的声音》为例,诗中的长短句结合,双声词、叠音词的频繁使用,关键词语的反复,in韵的一押到底,在指导朗读时我们未必点明这些“文学概念”,但是我们需要指导学生通过顿歇、轻重、快慢、高低的处理,读出整首诗歌的节奏、音调、韵律。二是契合儿童诗的心境。诵读儿童诗不能只是通过“朗读技巧”来推动,重要的是“让学生的心灵与感受和诗人遇合”,读《听听,秋的声音》,当读到“秋叶刷刷、蟋蟀曜曜、庄稼歌吟”的时候,我们可以问“你听到了吗?有什么感觉?”当读到“秋的声音,在每一片叶子里,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滴汗水里,在每一颗绽开的谷粒里”的时候,我们让学生联想:“你觉得秋的声音还在哪里?是什么心情?”总之,我们在读诗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回忆,可以让学生想象,可以让学生移情,我们教师在课堂上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要让学生的体验和诗人的情感交织在一起。当学生有感受有体验之后再朗读,味道就完全不一样了,他们会由内而外喜欢上朗读,因为他们发现朗读实际上是在读自己——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情感,自己的想象,自己的世界。
      
      以“理解”为重心的诗教
      
      儿童诗追求浅白、通俗,但这种追求是相对于成人诗歌而言的。与一般的记叙文章比较,儿童诗里还是有很多精妙的结构、用词,很多细腻的情感,很多丰富的意境,读诗仍是一个微妙、难以定义的过程。
      
      为了让学生更直接更明确地看到我们的阅读思维,我们可以考虑尝试“大声思考”。所谓“大声思考”,就是把原本无声的快速的复杂微妙的思考,放声说出来,这是一种向学生作直接、明确的童诗阅读示范的方式。下面这段话是我带领五年级学生读狄金森的《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所作的一段“大声思考”:
      
      美国诗人艾米莉·狄金森在《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这首诗里用了很多比喻,关于书的比喻实在太多了,我想起了之前看到过的许多比喻:有人把书比作海洋,博大精深的海洋;有人把书比作灯塔,透过云雾,引领方向的灯塔;还有人把书比作太阳,像太阳一样能把全世界照亮。狄金森有没有用这样的比喻呢?没有。如果她也这样比喻,那么这首诗就是一首很一般的诗了,因为好的诗是要写出独特的想象和比喻的。去看看狄金森在这首诗里把书比作了什么——狄金森把书比作了船、骏马,还有路,这真是很新鲜的比喻。那么狄金森是不是为了追求新奇在胡乱比喻呢?应该不是。那她为什么要这样比喻呢?我要想一想,要找到答案,我最好把诗歌再读读,回到诗歌当中去。读得多了,我发现船、骏马、路这些事物是有共同点的,他们都是可以把人带向远方的:船,把人运向远方;骏马,把人载向远方;路呢,通向远方。在诗人眼里,书也是可以把人带向远方的,很远很远的地方,远得不敢想象。能想到这一点,我为自己感到高兴,看来读诗有时要学会比较思考。有相同的地方,那有没有不同的地方呢?继续想,我发现了书和船、书和骏马、书和路有完全不同的地方。不同在哪里呢?在这些事物当中,书是门槛最低的,就像诗里所说的“这条路最穷的人也能走,不必为通行税伤神”。这让我想起了自己小的时候,尽管家里条件不好,但只要我想买书,妈妈总是会想办法满足。我还发现了另一个不同之处:船、骏马和路,只能把人的身体带向远方,而书能把人的灵魂带向远方。所以,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没有一匹骏马能像一本书,没有一条路能像一本书。我终于明白了这首诗的意思。
      
      这段“大声思考”示范了整个读诗的过程,实际上这是一次经验分享,一次融合了个人理解、感受、体验的经验分享。有人会觉得“大声思考”像“满堂灌”,因为两者在呈现形式上很接近,但接近的也只是呈现形式。“满堂灌”重在让学生关注并记住诗歌的精妙之处,喜欢直接宣讲“答案”;而“大声思考”重在示范阅读策略,会有很多展示思想过程的“连接语”,例如“关于书的比喻实在太多了,我想起了之前看到过的许多比喻……”,例如“能想到这一点,我为自己感到高兴,看来读诗有时要学会比较思考”,又如“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比喻,要找到答案还是要多读诗,回到诗歌当中去……”,这些“连接语”凸显了许多共性的儿童诗的阅读策略,如连接已有知识、比较、重读、联想等。好的“大声思考”需要用上这样的“连接语”(见附三)。当然,“大声思考”并不能作为一种常态的儿童诗的教学方法,不能高频率使用。但是,“大声思考”内含的理念可以迁移到任何一种“指向理解”的教学方法:(1)教师要乐于、勇于和学生分享自己的读诗经验,单从一个读者的立场,去回应读童诗的感受,而不再依赖专家的解说与指导。(2)对学生的理解和体验,要多倾听,要多说“说来听听”。诗无达诂,不要经常作“对与错”的评判。(3)要随时从讨论交流中抓取、强化一些诗的阅读策略,帮助学生以后更好地去理解一首新诗。如“你说得真好,你能从这首诗联想到自己的生活”,如“他发现了这个字很特别,然后心里就问自己: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个字?这种读诗的方法特别好”。(4)到了高年级,师生交流中甚至可以出现一些“文学概念”,一些“高级词汇”,例如意象、象征、朦胧、粗犷、细腻、幽默、简洁、深沉、阳刚、婉约……经常出现这些词有助于我们感受、表达复杂多元的读诗感悟。
      
      以“写”为重心的诗教
      
      诗人詹冰说:儿童诗就是儿童看得懂的诗。确实,儿童诗总体上拒绝生僻、艳美、另类的用词,偏爱通俗、朴实的常用高频词汇;儿童诗总体上回避写成人世界、复杂情感,偏爱写以“儿童”为中心的生理、心理生活;儿童诗总体上排斥虚幻、玄妙、朦胧的意象,偏爱具体,直观、可视可感的文学形象。正因为这些特点,很多教师偏爱让学生读完一首诗之后也尝试着去“创作”,与诗词相比较,创作儿童诗是那个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桃子”。那么这种以“写”为重心的诗教要注意什么呢?我们先来看看两个教学设计:
      
      《四天做一年》儿童诗写作教学(作品见附一)
      
      1.先仿写诗人的诗句,以春夏秋冬为创作的对象,保留每段的第一句和第四句,以及最后一段。
      
      2.想一想除了脚,还可以利用身体的哪些部位来写诗,例如:眼睛、头发、手指等,选一个来练习。
      
      3.想一想经常放在一起使用或组合的事物,例如星期一到星期日;铅笔、橡皮、垫板;筷子、汤匙、碗等。再想一想,每样东西的特色,可以怎么去说它。如:星期一,我喜欢你(或我讨厌你)。你的心情是山里的风。
      
      4.创作一首新诗,自己念一念,感觉一下声音、节奏是不是很顺畅。再大声地念给同学听,请同学提出修改建议。
      
      《花一把》儿童诗写作教学(作品见附二)
      
      1.选出几种自己喜欢的颜色,说说在这些颜色中,自己

    [1] [2] 下一页

    相关关键词: 为了一种语言和文化的未来——多种角度教童诗

    • 范文大全
    • 教案下载
    • 优秀作文
    • 励志
    • 课件
    • 散文
    • 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