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科
  • 数学科
  • 英语科
  • 政治科
  • 物理科
  • 化学科
  • 地理科
  • 历史科
  • 生物科
  • 高考试题
  • 中考试题
  • 高考课件
  • 中考课件
  • 高考教案
  • 中考教案
  • [中考作文写作训练指导——记叙文的写法] 中考作文记叙文事例

    时间:2018-07-23 22:50:30 来源:天一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天一资源网手机站

    -
    中考作文写作训练指导——记叙文的写法

    初中记叙文写作技法

    第一讲、审题立意

    一、近几年全国中考作文试题分析

    1 .以“我”为圆心

    2. 以生活为半径

    3. 以情感哲思为画笔

    4. 描绘个人成长与时代发展

    二、命题作文的审题技巧

    (一)独词性作文命题的审题技巧

    1. 名词性题目,要考虑实义、虚义及反向立意。

    例如:作文题目《阳光》

    实义:从实物着眼,阳光是独立的物体,它温暖,给生物以生存的能量。

    虚义:从虚义体验,阳光涵盖一切明媚的感觉。

    反向立意:写爱的缺失,光明的远离,阴暗的笼罩,以此展开思路,最后以需要阳光、呼唤阳光作结。

    2. 动词性题目,要用问答补全句子法分析。

    例如:作文题目《体验》

    谁体验?(我、你、他、它……)

    体验对象?(生活、自然、感情、成功、失败、欢乐……)

    怎样体验?(自主或被动)

    体验结果?(人生中得到一笔精神财富)

    3. 形容词性题目,要用扩展法分析。

    例如:作文题目《真诚》

    本义:真实诚恳;没有一点儿虚假。

    扩展为短语:真诚的微笑、帮助、赞美、呼唤人的真诚

    (二)短语类作文命题的审题技巧

    短语类作文命题在日常考试和中考中也很常见。“我的季节我做主”,“激情,在心中点燃”, “画一扇窗给自己”……

    审视短语类命题的首要环节就是要找准题眼,题眼找得不准,后面的立意、构思、行文所花费的心血就会付诸东流。因此我们要学会分析短语结构,找准重心,确定题眼的位置。常见的短语类型有:偏正短语、动宾短语、主谓短语、并列短语等,短语的结构不同,题眼的位置也不尽相同。

    1. 偏正短语的题眼在修饰语上。如中考作文题“留在心底的风景”,这个文题是偏正结构,修饰语是“留在心底的”,中心语是“风景”,文题的重心在修饰语上。也就是说,应该重点强调“留在心底的”,如果只对某些风景作大篇幅的描写,即使语言再优美也无济于事。写作时可以“借景抒情”,通过风景,把埋藏在内心的深情引出,才能更紧密地与题意相吻合。

    2. 动宾短语类文题的题眼在“动”上。如中考作文题“仰望蓝天”,这个文题是动宾短语,动词是“仰望”,它的宾语是“蓝天”。审题的重心应放在“仰望”上。我们可以通过对蓝天的仰望来表达某种志向,或通过仰望来表达对某事物的感受等。反之,如果试图大篇幅地描写蓝天,那就没有抓住题眼。

    3. 并列短语和主谓短语的题眼。这两种短语在考场上并不多见,我们只需记住,并列短语的题眼是“与”“和”,并列的双方都同等重要;主谓短语的题眼在“谓”上。如作文题“下雨天真好”,这个文题是主谓短语,“主”是“下雨天”,“谓”是“真好”。审题的重点应该放在“真好”上。“下雨天”到底好在哪里?是给我们提供方便,还是为大地带来生机?是放松我们的心情,还是洗涤我们的心灵?反之,如果试图大篇幅地描写下雨天的场景,或者描写雨天的美景,而不回应或强调这样的情景中体现着“真好”的感受.那么就有偏题的危险。

    (三)整句类作文命题,

    如“这一天,让我铭记”,“我是一只渴望飞翔的鸟”,南京卷的“总有一把钥匙属于自己”,安徽卷的“我们的心近了”,常州卷的“你还会_____吗?”……这种文题的审题方法是按语法结构分解句子成分,然后参照短语类文题的审题方法找准切入点。

    综上所述,审题过程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是缩小切入范围,最终确定切人点的过程。

    非常注意:题目中带有副词,要弄清隐含的要求。如:“最”、“也”、“还”、“更”、“其实”等副词出现在题目中,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而是体现着一定的要求,有时还是一个容易忽略的“陷阱”。所以虚词不“虚”,副词不“副”,必须重视。

    如:《总有一把钥匙属于自己》其中的“总”字,有着丰富的潜台词。它暗含曾有过 寻找适合自己的那把“钥匙”的经理,写作时要体现一个变化的过程,即从许多“钥匙”中进行挑选的过程,最终在多种方法中必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一把。

    三、半命题作文的审题和拟题技巧

    1. 命题特点

    ①命前半题:如《___我的梦想》《 的爱》;②命后半题:如《告别___》《爱在 》;③命中间部分:如《给_______的一封信》;④命首尾部分:如《_______,别再让我________》。

    2. 半命题作文的补题策略

    ①补题前先要准确把握已给命题文字中的概念。

    ②所补词语宜“小”不宜“大”,力求“小”中见大,“小”中见深。

    ③所补词语要亮出文学色彩或哲理色彩。例如:《那一抹晚霞触动了我的心灵》、《我美丽,因为我有伤痕》等。

    ④补填的文字不仅要“准”,而且要力求“新”。例如:“最美丽的___”,大多数同学在横线上填上“风景”、“心灵”、“一瞬”等词语,从正面选材演绎题旨,有的同学别出心裁,在横线上填“苍蝇”一词,以童话的形式讲述三只苍蝇进行选美表演最后都死于蝇拍之下的故事,告诉读者:邪恶的东西,即使看上去很美,也总是人们的敌人,必须毫不留情地除掉它。作者避开了“正面”、“赞美”这样的常规思维,巧选“反面”、“讽刺”这一鲜有考生涉及的角度选择事物,令人耳目一新。

    3. 半命题作文的补题技巧

    个性化,是创新思维的一个最基本特征。半命题作文获得高分,固然像其他形式的作文考题一样,取决于考生的作文是否有多个“亮点”,是否张扬了个性,而拟一个切旨、切题,又求真、求趣的“亮丽”标题是十分重要的。

    拟标题,是考生遣词造句、概括等语文素养和能力的重要体现,要补出富有创意的标题,必须打破惯有的思维定势,积极进行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必须多方位、多角度“出击”。

    四、话题作文的审题方法

    近几年的话题作文往往由两部分组成:材料和要求。审题时要综合考虑这两部分所包含的内容,注意三点:一是审材料,根据命题意图确定自己的观点;二是看话题,避免脱离命题范围;三是注意文题要求,牢记要求中的限制要素。

    1. 审材料

    “材料”是指命题中除题干和要求之外的部分。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一般都会提供一段材料,有的命题作文也有一段材料。话题作文中的材料与材料作文中的材料不同,它在文题中主要起提示和导引作用,使考生更容易理解话题,它不是我们审题的重点。然而,对于个别的话题作文材料,也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如有的材料本身就包含着道理、主旨及观点,还有的材料中体现着命题者的命题意图。

    如中考作文试题:以“翅膀”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命题的意图并不是让我们论述鸟类翅膀的功用,因为材料中的“翅膀”有一个比较明晰的意思。“翅膀”是一个象征,它象征了自由,而且是心灵的自由。材料中还为我们提示了“翅膀”的几种含义:“翅膀”是一种理想、信念,一份鼓励、希冀,一种顽强的毅力,一种面对困难坚强不屈迎难而上的品质等。所以,结合材料的指向去理解话题,确定写作方向,才能切合题意。

    2. 审话题

    在话题类作文命题中,话题的形式也不尽相同。有的只是一个词,有的是短语。不同类型的话题.审题方法也不尽相同。

    如:一颗雄心,是高飞的翅膀;一颗爱心,是挡风的屏障。坚强的心,能高过大山;纯洁的心,能宽过海洋。感恩之心,可以获得真情;宽容之心,可以赢得尊敬;奉献之心,可以温暖世界。一颗心,是一束光;万众一心,能把整个世界照亮……

    请以“心”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作文材料给了考生很多种写作的选择:雄心、爱心、坚强的心、纯洁的心、感恩之心、宽容之心、奉献之心、一颗心、万众一心……在中心话题“心”上提示了很多种限制语,很容易找到切入点,关键是要结合自己的真切感受,才能写出特色。

    短语类话题作文也要像命题作文一样,先把短语结构弄清楚,审出题目中修饰词语的限定范围。这些修饰性的限制往往是题旨所在。

    如话题作文“美就在身边”,其前有一则简短的材料。材料中的意思和话题完全一致。“美”是个大的概念,而修饰词“身边”为写作限定了范围。“美就在身边”则要体现“美”和“身边”的关系。如果忽略“身边”,写出的内容就会超出命题范围。

    中考作文写作训练指导——记叙文的写法

    五、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

    材料作文的命题形式与命题作文、话题作文不同,它的重心完全在材料中。无论是审题还是立意,都必须从材料出发。由于没有明确的题目或话题,因此我们要学会分析材料的中心。只有从材料中心出发思考问题,才能做到切合题意。

    材料作文的审题有两个具体的原则:准确、全面。要想做到这两点,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 对于有主人公的材料,审题时站在主人公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就很容易找到材料的核心。

    在材料作文中,所选材料有时是一个寓言故事,有时是一个鲜活的事例,其中往往会有一个或多个主人公。从分析主人公入手,就能准确全面地理解题意,把握题旨。

    例如,黑龙江哈尔滨的一道中考作文题:

    一名中学生总因自己的成绩不理想而苦恼。一天晚饭后,父亲与他一同走进一座高楼,并领他沿着楼梯一步一步登上楼顶。看着脚下迷人的夜景,父亲说:“学习和人生的道路上没有电梯,只有沿着台阶一步步登上顶点,才会见到最壮丽的风景。”这个孩子顿有所悟。后来,他通过不懈努力,成为了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

    上述材料中,父亲教育孩子的方式,父亲教诲孩子的话语,孩子取得进步的原因……是否给你一些启示呢?请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

    在审材料时,要特别注意主人公身上值得提倡的品质。这则作文材料中,有两个主人公,一个是“父亲”,另一个是“孩子”。因为有两个主人公,也就是有两个角度可以思考。再者,文题中也有一些提示,如“父亲教育孩子的方式”“父亲教诲孩子的话语”这两个点是站在父亲的角度思考的,而“孩子取得进步的原因”是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的。因为“父亲”和“孩子”都是材料的主人公,所以无论从哪一个人的角度立意行文都是准确的。

    2. 对于没有主人公的材料,我们要做到能全面分析。并不是所有的材料都有故事或人物事迹,还有不少文题选用的材料没有主人公。

    仔细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文。

    ①不要将自己的不足与他人的优势比较。

    ②记住,你自己是独特的。欣赏自己的独特之处,同时也要给他人以应有的尊重。

    ③和处世积极、喜欢与你同行并共享人生的朋友交往。

    ④凡遇失败,切莫自责不已。

    请根据材料,联系实际,任选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拟定标题,选定文体;不要脱离材料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这个材料由四个各自独立的句子组成,每一个句子都有一个思考的角度。审题时绝不能只看一句就草率地确定写作方向,因为这个方向并不一定就是整个材料的指向。第一句话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立足自我现实。如果没有后边的材料,这样写下去也没错。但看了后面的材料就会明白,四句话中贯穿着一个共同的信息,那就是“自信”“积极”“乐观”。在审题的过程中,一定要全面地、一句不落地分析材料,然后从各材料中抽出共同的信息,这一信息就是文题的意图所在。

    第二讲 思路拓展方法

    面对命题作文,由于内容、题材范围的限制,许多同学却难以打开思路,无从下笔,显然是缺乏必要的思路拓展训练。其实,只要同学们遵循规律,掌握技巧,认真训练,就一定能顺利打开思路,完成写作。

    (一)评述话题

    这是最简单的思路拓展法,就是对文题进行价值判断,分析其是好是坏,是善是恶,有何利弊,是该否定还是肯定,自己的立场如何。以“友善”为例,用评述话题法可以这样立意:对“友善”的价值进行肯定,人与人之间需要友善,社会需要友善,拥有友善的人生是美丽的人生,拥有友善的社会是完美的社会。

    (二)演绎提示

    这一方法适用于有提示材料的半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这种方法就是充分利用提示材料的内容择其一点进行演绎扩张。如上面题目中,可用此法获取许多写作思路。比如根据提示中“友善是对陌生人的一个微笑”一句可以这样演绎:1、以我为中心写记叙文,描述我同一个陌生人的故事,我的一个微笑拉近了两人的距离,友善使人们更易于沟通。可写成记叙文。 2、以第三者的目光描写发生在我们周围的两三个故事,故事集中表现微笑的作用,突出友善的力量。

    (三)因果推理

    这一方法是将材料提供的话题作为理论前提,然后可以以此为中心进行推理,推理一下它将导致什么结果。如将“友善”这一话题作为前提,进行推理:1、正面推理“友善”的结果。友善可以化解仇怨,友善可以增进友谊,友善可以增强人们的社会公德意识,友善可以创造美好世界。可写记叙文、散文、议论文。2、反向推理,如果没有“友善”,冷漠、仇怨、自私、战争将充斥这个社会,人们将丧失生存的基础。可写小小说、寓言、童话。

    (四)空间转换

    空间转换适用于各类文题,空间主要是指场合和地点。根据文题进行联想,将话题放在不同的场合和地点会发生不同的故事。如以“友善”为中心进行空间转换,可以这样构思:1、将发生在中国、美国、巴勒斯坦三地的“友善”故事分章节组合到一起,以此说明“友善”是世界人民都需要的。2、以家中、学校、公众场合任意地点为中心都可以构思一个故事来说明友善的作用。可写成记叙文,散文。

    (五)时间联想

    时间联想法适合于各类作文题目。时间的概念包含三个方面:过去、现在、未来。写作时围绕任意一种时间概念都可以有多种构思。如以“友善”为题,运用时间联想法可以这样构思: 1、发生在当代的一人春天(或夏天、秋天、冬天)的关于友善的故事。2、发生在一个清晨(或中午、晚上)的关于友善的故事。3、围绕友善发生的不同时期的故事(今昔对比)4、围绕不同时期的人们的“友善观”进行对比剖析。

    (六)对象联系

    作文的描写对象是多样的,人、动物、植物都是可以用来表现主题的。在作文构思过程中如果能从不同的对象角度考虑,会有许多不同的写作思路。如以“友善”为题,运用对象联系法可以这样构思:1、以“我”为中心的故事。2、以“他(她)”为中心的故事。3、发生在“我”与某一动物之间的故事。4、发生在动物之间的故事(寓言、童话)。5、发生在动植物之间的故事(寓言、童话)。

    以上六种命题作文的思路拓展技巧并非相互隔离,有时它们是相互交织的,应根据题目的要求,根据自己的写作习惯进行合理选择,加以运用。

    中考作文写作训练指导——记叙文的写法

    第三讲、作文结构例析

    一、分类结构法

    “分类结构法”就是如何安排作文主体的层次和内容的具体作法。分类,即按一定的标准,把主体部分的写作内容分成几类,划出层次,然后一层一层地去写。这样做可使文章的层次分明,内容全面而充实,从不同角度展开叙述,共同突出中心。

    常见的分类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按时间分类

    把主体部分划分成几个段,一段一段地描述。

    如写《我的欢乐》这个题目,可以这样结构: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欢乐。小时候,我的欢乐是一份凉爽爽的冰激凌……上学后,我的欢乐是一张获得高分的成绩单……现在,我的欢乐是……作文以“欢乐”为线索,贯穿不同时期的生活画面,生动清晰地反映了作者心路成长的历程,有力地突出了中心。

    (二)按空间分类

    主体部分按空间转换的顺序分出几个“点”,然后一个点一个点地逐层描述,把不同处所中的不同事件或景物细致地表现出来。

    同样是《我的欢乐》这个题目,还可以这样结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欢乐。我的欢乐在沸腾的球场……我的欢乐在静静的书房……我的欢乐在动人的课堂……作者以“欢乐”为线,把三个不同角度和不同材料的生活场景贯穿起来,丰富了文题的内涵。

    又如,满分作文《跟美丽捉迷藏》, 正文使用了小标题式的结构:(一)美,在转身处;(二)美,在凝眸处;(三)美,在你身边。紧扣话题,以“寻觅”为线索,通过摄取生活的几个特定的镜头,用剪贴的形式结构成文,可谓独特,令人耳目一新。

    (三)按内容分类

    主体部分打破时间、空间顺序,只从内容的表达上来分类,然后逐层描述。

    如写《这就是生活》这个题目,有一考生作文很引人注目,该文的主体部分就是按内容来分类,即把生活分为“酸”、“甜”、“苦”、“辣”四类,每类用一个生活片段去表现。全文结构完整匀称,内容具体感人,中心突出,受到阅卷老师好评。

    又如写《真诚》这个题目,一学生写了“爸爸真诚的鼓励”、“老师真诚的批评”、“朋友真诚的祝福”,三个材料,三个角度,从而丰富了文题的内涵。

    二、结构分类三种形式。

    (一)给每一层加个小标题,如前面提到的那篇考场作文主体部分依次以“酸”、“甜”、“苦”、“辣”为小标题,内容十分明确。

    (二)在每一层前加一、二、三这样的序号以显示不同的层次。

    (三)各层之间无明显的标记,只在每层的开头一句中使用带有明显标志色彩的词语,以显示不同的层次。如,中考满分作文《你还会浮躁吗?》,小作者用了三个小排段:“你还会浮躁吗?在那大自然的怀抱中。……”“你还会浮躁吗?在那抑或清婉抑或豪迈的诗词里。……”“你还会浮躁吗?在那历史的年轮里。……”把“你还会浮躁吗?”作为每段的领起句,主线突出,引领读者步步进入文章的美妙情境中,可谓构思清晰、精巧。

    总之,考场作文的结构,宜简明不宜繁杂,“分类结构法”正体现了这一点,同时它表达有力,抒情色彩较浓厚且不易跑题,好用,有用,备受阅卷老师的青睐。当然,其不易之处是要找到三个以上表面内容不同,但有内在联系的角度和材料。同时也要有较扎实的语言功底。应注意的问题是,分类也不宜太多(三至五个为宜),语言上不要泛泛而谈,要有一定的描写。

    第四讲、记叙文常用构思技巧

    一、巧设悬念

    【提示】

    把文章后面将要表现的内容,先在前面作一个提示,但不马上解答,以引起读者的好奇兴趣,产生急于看下去的迫切心情,这样文章的开头,我们称为巧设悬念。它的好处是能避免结构上的单调,使文章的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二、巧用抑扬

    抑,就是按下,收束;扬,是上举,放开。运用“抑扬”方法,可以欲扬先抑,也可欲抑先扬。目的在于抑的可以先扬;目的在于扬的可以先抑。这样前后对比造成反差,情节在起落中曲折生动,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欲扬先抑”与“欲抑先扬”是相反相类的两种布局方法。

    采用这种写作手法,要自然合理,切不可牵强生硬。

    三、时空交织

    【提示】在记叙一件较复杂的事情时,在同一时间段中,先叙甲地的情况,再叙乙地的情况,转而再写甲地的人事,这就是“时空交织”的文章构制方法。它有利于结构紧凑,文字简练。

    有时,在叙述一件事的过程中,作者运用插叙、补叙等手法,也可构成“时空交织”的感觉,我们把这种谋篇方法也纳入“时空交织”中。

    五、一线穿珠

    运用线索写作

    六、亦张亦弛

    事物的发展总是有起有伏的,写文章也要讲究“亦张亦弛”。“张”,是指相对激烈的情节与场面;“弛”,是指相对舒缓的记叙与描写。

    文中矛盾冲突大起大落,形成了强烈的内在节奏,时而令人紧张,时而令人轻松,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采用“亦张亦弛”法,易产生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但应注意情节起伏要为塑造人物、表达主题服务,而不能故弄玄虚。

    七、铺垫蓄势

    铺垫也称铺叙衬垫,它是为了突出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而铺叙另外的人物或事物以作衬垫。运用铺垫写法是为了蓄积气势,是为了突出文章主旨。杜牧的《阿房宫赋》第一段极力描绘阿房宫规模的宏伟和建筑的壮丽;第二段极力渲染阿房宫中美女之多和珍宝之富;第三段夹叙夹议,论述秦王朝统治者穷奢极欲,大营宫室,招致国家迅速覆亡、宫室一旦毁灭的必然结果;最后第四段作者以“呜呼”领起,发出深沉的议论慨叹,指出秦统治者要能爱天下之民,国家就不会败亡,表明秦之灭亡乃是一个深刻的教训。这篇赋,前两段的描绘渲染,是为后两段的议论铺垫蓄势,描绘渲染是议论的基础,议论则揭示主题,突出文旨,这正是铺垫蓄势的用意所在。

    运用铺垫手法须注意两点:一是要注意写好铺叙的那一部分,只有将这部分写充分了,才能有效地蓄积气势。二是运用铺垫要自然,如果为铺垫而铺垫,过多地堆砌,反会暴露出人为的痕迹,那效果就适得其反了。

    八、对比叙写

    对比叙写就是指写作中把两种人或事物或两种情况摆在一起以显示出事物之间差异的方法。

    对比叙写的第一种形式,是把两种根本对立的事物,人物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对照,可以使双方互为衬托,美的显得更美,丑的显得更丑,善的显得更善,恶得显得更恶。

    对比叙写的第二种形式是将一个事物一个人物一种景物前后两个方面进行对比。

    九、镜头剪辑

    镜头指影视所拍摄的一系列画面。镜头剪辑用于写作,指选取一组生动的画面来表现一组生动的画面表现主题。此类文章是将所写的人物按照或故事、或画面、或片段、有序地写下来,其间的每一部分都可单独成文,组合起来又是一个完整的篇章。这种又被人们称为“冰糖葫芦式”结构,由于其形式新颖,巧妙精致而受到好评。

    十一、倒叙有方

    “结果在先”就是倒叙。倒叙是把事件的结局或事件中最突出的片断提到前边叙述,然后再按事件的发生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倒叙并不是把整个事件都倒过来叙述,而是除了把某个部分提前外,其他仍是顺叙的方法。采用倒叙的情况一般有三种:一是为了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把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部分提到前面,加以突出;二是为了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三是为了表现效果的需要,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倒叙时要交代清楚起点。倒叙与顺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还要有必要的文字过渡,做到自然衔接。特别要注意,不要无目的地颠来倒去,反反复复,使文章眉目不清。

    十二、侧面描写

    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它是正面描写的一种补充。侧面描写曲折含蓄,能唤起读者的想像,丰富人物的形象,达到以此显彼的效果。常见的侧面描写有三法:

    一、对有关环境的描写。通过对环境的渲染,烘托出所要描写的人物性格特点。例如《飞夺泸定桥》一文通过天险、气候恶劣、敌人嚣张、索桥高悬等各个侧面的描写,突出飞夺泸定桥的重重困难,而红四团与敌人激战两个小时,就夺下泸定桥,显示了红军战士智勇双全,说明党领导下的红军不畏艰险,所向无敌。

    二、对有关人物的描写。这是对与主要人物有联系的其他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心理等进行描写,以衬托主要人物的品质。例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并没有正面描写邱少云在烈火中的情景,而是通过“我”的心里活动侧面烘托,写“我”首先想只要他跳起来就可以把火扑灭,或者“我”跳过去也能救出战友,但这样就会被敌人发现。接着写“我”担心邱少云会突然跳起来或叫起来,以及“我”不忍朝他看又忍不住看,盼望出现奇迹的矛盾心理,从侧面表现了邱少云为了战斗胜利,勇于自我牺牲的顽强毅力和崇高精神。

    三、对他人言论的描写。通过别人识别能力和议论评价来描写文章中主要人物的品质和事情的意义。例如《小英雄雨来》一文中写道:“芦花村里的人听到河沿上响了几枪。老人们含着泪,说:‘雨来是个好孩子,死得真可惜!’‘有志不在年高。’芦花村的孩子们,雨来的好朋友铁头和三钻儿几个人听到枪声都呜呜地哭了。”这些话写村里人误以为雨来被鬼子打死了,人们对他议论和评价。这侧面描写讴歌了小英雄雨来的可贵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英勇对敌斗争的高贵品质。

    第五讲、中考作文的联想技法

    联想是作者依据写作主旨,由甲事物想到与其相关的乙事物而构成的生动形象、较为完整的思维过程,其特点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使思想感情得以充分表达。

    (1)接近联想

    指由一事物想到在时间上或空间上与之接近的另一事物。刘绍棠的《榆钱饭》由眼前的想“打油腻”吃榆钱饭联想到旧社会用榆钱充饥,又联想到十年动乱时期靠榆钱饭度日,这一思维过程便是接近联想。湖北仙桃市一考生以《难忘掌声》为题作文,从站在市“三好生”领奖台上赢得掌声落笔,然后思路穿越时空,联想到自己在小学四年级“破罐子破摔”时老师循循善诱的教导和同学们给予的那改变人生轨迹的掌声,凸现掌声对“我”的激励,联想自然,主题鲜明。

    (2)相似联想

    指由甲事物联想到在某种特征上与之相似的乙事物。茅盾的《白杨礼赞》由白杨树写到北方的抗日军民便是通过相似联想实现文思的跳跃的。

    (3)对比联想

    指由甲事物想到与它性质不同的乙事物,或由事物的某一方面想到与之相关的另一方面。臧克家的《有的人》就是以对比联想作为构思基础的范例。

    (4)表里联想

    指由事物表象想到它的本质意义,再由它的本质意义想到相关联的事物。安徽省中考要求以“最需要”为话题作文。有篇考场作文的题目为《苹果精神》,全文所呈现的表里联想的思维流程十分清晰:由三个故事(亚当夏娃偷吃“禁果”、掉下的一个苹果“砸”出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苹果电脑的发明)联想到故事所蕴含的本质意义(强烈的好奇心加上锲而不舍的奋斗实践),联想到现实生活中具有“苹果精神”的人和事。作者由表及里,联想丰富而深刻。

    (5)因果联想

    指根据事物间的因果关系,由因及果,或由果及因的思维过程。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由自己遭受风雨之苦想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便是。

    第六讲、中考作文的想象技法

    想象,是指根据已有的见闻和生活经验,构想出不曾见过,或者从未出现过的形象或情景。想象的方法很多,作文中常用的有:

    (1)编创法。就是编制故事的情节。一般记叙文要求写真人真事,不需要编故事。编制故事情节在文艺创作上叫虚构,它不受真人真事的限制,不受时间、空间的约束。

    (2)组合法。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事拼凑在一起,形成新的人物形象,新的事情,可称组合法。

    (3)梦幻法。借助梦境或幻觉描绘出眼前并不存在的情景,以表达某种愿望或抒发某种情感,可称梦幻法。

    (4)推测法。是指根据已经知道的情景,借助想象推测出未知的情景。例如:“到下午,我的朋友都去了,戏已经开场了,我似乎听到锣鼓的声音,而且知道他们在戏台下买豆浆喝。”“我”没到现场,却能知道“戏已经开场”,能“听到锣鼓的声音”,还能“知道他们在戏台下买豆浆喝”,这正是运用想象进行推测的结果。运用想象进行推测,重要的是,一要有根据,二要合乎情理。上例“我”有看戏的经验,这是根据;既然是唱戏,自然能听到锣鼓的声音,这叫合乎情理。

    第七讲、记叙文怎样才能写得充实具体

    一、方法指导

    (一)概括内容具体化

    名篇一得:

    ①有个小银元掉在地上。

    ②有个小银元,从桌上滚下来,落在地上叮叮当当地跳着。(陀思妥耶夫斯基)

    方法指导:具体形象=步步追问+想象延伸+局部细写

    ①我看见一个小姑娘,年龄不大,长得很瘦,穿得也很差。

    步步追问:小到什么程度?怎么个瘦法?穿得怎么个差法?

    ②我看见一个小姑娘,只有 八九岁光景,瘦瘦的苍白的脸,冻得发紫的嘴唇,头发很短,穿一身很旧的衣裤,光脚穿一双草鞋。

    【方法指导】

    怎样做到由不具体、不生动到具体、生动,可遵循如下程序。

    “有什么”是叙述,它所起到的作用是把描写对象、主人公叙述准确。

    “怎么样”是刻画、描摹,它起的作用是“清楚、细致”。最好要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来描写对象、主人公的特征、动作、细节。

    “像什么”是比喻,它的作用是使描写变得形象。

    复杂场面中重点内容要详写。

    (二)抽象概念形象化

    如,一位同学在写小提琴演奏的艺术效果时,说“琴声吸引了许多路人驻足倾听”。

    这句话没有写出小提琴的演奏内容和旋律之美,也没有写出听众的沉醉之态,体现不出小提琴演奏的艺术效果,显得枯燥无味,缺乏应有的艺术美感。

    改写:“优美的《梁山伯和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轻轻地飘出小楼的窗口,穿过蒙蒙细雨,散落在林间的小路上。许多行人情不自禁地放慢了脚步,听得如痴如醉。”

    (三)自然景物人格化

    【方法指导】

    写景,首先要抓住景物的特点,其次,明确写景的目的,写景抒情,当重在想象之景,重在情绪之景。有了合理的想象和作者情绪的调遣,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运用才有所依托。

    【习作片断】

    1.在静静的群山中蜿蜒流动的小河充满着柔情,仿佛是仙女身上的绿色飘带。

    2. 微波荡漾的西湖在阳光的映射下粼粼闪光,婀娜多姿的柳丝如同少女洗过的秀发,在波光中轻轻飘动,如同梦幻一般……

    3.地上的枯叶越来越黄了,无情的枝条将他们抛弃,好像被逐出家门的孩子,它们静静地躺在地上,将自己枯黄的面容掩藏起来,细数着自己的悲凉。

    (四)观察角度多样化

    【方法指导】

    调动各种感觉器官:看到的是什么?听到的是什么?嗅到是什么?摸到的感觉是什么?这样细致的观察就不愁写不出具体生动的文章来。

    1. 观察点要变化,近看是什么形象,远看是什么形象,动态的观察与静态的观察所产生的效果完全不同。如杜甫诗“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细雨落在水上,水面上有一个个水泡,鱼儿在水泡中跳跃,如果是大雨,鱼儿就不会这样;燕子体轻,只有微风,它才会借着风势飞行,如果是大风,就不成了。

    2.虚实相映,扎实灵活。“意到笔不到”。这是我国古代画论中的一条原则。其高明之处在于笔墨没有用足,没有用满,而意蕴已出。这是一种游刃有余、以少胜多的境界。有些文章,花费大量笔墨来追求事物表面的真实和全面,其形象却仍然干瘪单薄,其原因就是没有在“意”上下功夫,而有些作品在表象上所花笔墨甚少,甚至故意隐去和淡化了那些原本可写但于“意”并无多大意义的“形”。更有些作品,描述对象好像在作品中消失了,然而通读文章,却又十分真切地感受它的存在。这种写法被古人称为“形虚而神凝”。

    【名篇一得】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有关月色的描写:“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写月而偏不言月,但“积水空明”比“月色如霜”之类的描写要更加清明澄澈,更加传神。这种高明的手法,似乎特别适用于今天这个传媒高度发达的影像时代。

    (五)显示过程动作化

    【方法指导】所谓动作细节描写,顾名思义,就是对人物细小的动作的描写。进一步讲,描写人物行动时,不仅要写出他在做什么,更要写出他在怎样做,特别是他“怎样做”时常被人忽略的细枝末节,即看似无关紧要的“小动作”,以此来突显人物的个性特征——思想的、品格的、性格的、心理的以及习惯的,等等,就是“于细微处见精神”

    【习作展示】她锁好防盗门,转身走下楼去,走出不远,忽又停住,愣了一下神,转回身又向楼上走去,走到自家门边,用手抓住那圆形门把手,左拧一下,右拧一下,当确认那门已锁牢靠时才转身走下楼去,而转身的那一刹那,又回头盯了一眼门把手。”

    (六)心理描写多样化

    心理描写就是将人物内心的喜、怒、哀、惧、秘密和矛盾,生动具体地呈现给读者。其方法大体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直接描写,它包括:内心独白、梦境幻觉描写等;另一类是间接描写,它可借助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环境等描写来刻画人物的心理。

    心理的直接描写:心理剖析、内心独白、情绪直感、梦境幻觉

    1.内心独白式,就是自己对自己讲的无声的话。人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会对自己讲不同的话,这不同的话就能反映人物不同的心理状态。把特定状态下自己对自己讲的话详尽地描写下来就能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

    这是最为常见的运用最广泛的一种人物心理描写法,采用这种方法,一般常用“他感到……”、“他觉得……”、“他认为……”、“他想……”、“他回忆……”、“他思索着……”等关键的字眼作为明显的标志。当然,也可以不用这些词语,直接通过文章中人物的内心来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

    2. 梦境、幻觉式“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境、幻觉是现实生活的曲折反映,是思想意识的变形图画。幻觉是人在极度紧张的状态下,眼前或耳边会有虚幻的画面或声音,其内容往往是自己最怕看到或听到的,把这些详细地描绘下来,就能十分准确地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揭示文章的主题。因而描写梦境和幻觉实在是透视人物心灵隐秘的一条通道,一条捷径,它是人物内心的最好写照。

    【名篇一得】《藤野先生》一文的结尾:“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鲁迅先生通过幻觉,描绘出自己对先生的无比思念和无限敬仰之情。

    间接心理描写:表情、动作、语言、景物

    1.神态表现式。

    【名篇一得】在《故乡》中鲁迅先生这样写中年闰土的神态: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

    2.语言表现式。古语云:“言为心声。”人物在不同的场合说出不同的话,恰恰透露出人物真实的内心。

    【名篇一得】在《我的叔叔于勒》中,作者是这样通过语言来对比刻画“母亲”的心理的:

    可是父亲的希望却与日俱增。母亲常常说:“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境况就不同了。他真算得一个有办法的人。”

    母亲回来了。……她很快地说:“我想就是他。去跟船长打听一下吧。可要多加小心,别叫这个小子又回来吃咱们!”

    前后两次截然相反的话语,表现了“母亲”自私、冷酷、唯利是图的心理特征。

    3、动作表现法。一个嘴巴打将去。众人和邻居见这模样,忍不住的笑。不想胡屠户虽然大着胆子打了一下,心里到底还是怕的,那手早颤起来,不敢打到第二下。

    这是《范进中举》中的精彩片段,胡屠户为因中举后喜极而疯的女婿治疯,打了他一个嘴巴,那细微的动作“颤”,则将此时胡屠户的恐惧心理刻画得入木三分。

    俄国短篇小说之王契诃夫说:“最好还是避免描写人物的精神状态,应当尽力使得人物的精神状态能够从他的行动中表现明白。”人物的一举一动,都是人物内心世界的外在体现。刻画得好,往往能从侧面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

    4、神态、语言、动作表现心理。

    【名篇一得】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样高大。“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这是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的结尾部分,韩麦尔先生内心难以言状的悲痛和愤懑,通过他痛苦的神态、语言和动作来刻画,使爱国主义的激情在读者心中产生了共鸣。

    5.环境衬托式。“一切景话皆情语”,一个人在不同的心情时看相同的景物,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因为人对使自己心灵产生感应的事物特别敏感,因此人的眼睛能根据自己的心情选择景物,并伴随着强烈的主观感受,对声音、光线会产生与平时不同的感受。把这些经过眼睛选择过的在特定感受笼罩下的景物描写下来就能充分地表现人物的精神状态。

    【名篇一得】①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

    ②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

    这是《我的叔叔于勒》中的两个片段。前后两处的环境描写,分别展示了菲利普一家在见到于勒前后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情――轻松愉快和失望沮丧。

    第八讲、文章要有一个好的开头

    文章的开头很重要,就好像拉琴之前的定音,音定准了,拉出的曲子就会动听。开头要新颖漂亮,引人入胜,有了一个好的开头,就是成功了一半。几种常见的开头:

    (1)开门见山。

    如:《妈妈的留言条》

    我觉得,在我们同学中我收到的留言条最多。

    (2)开头概括全文。

    如:《春节晚会观后》:

    春节晚会是一道丰盛的晚宴。献给全国人民,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口味的观众,提高观众的欣赏能力和道德水准。突出的特点是全、奇、新、高。

    (3)介绍写作动机、缘由。

    如:《明月赋》

    从很小的时候,我就喜欢月亮。不论是在庭院里,还是在田野上,只要皓月当空,我总是深情地仰望着它。我曾多次地想,有一天,我要亲自写一首诗,一篇文章,来描绘它,赞美它。

    (4)开头先写外貌。

    如:《幽默而深沉的笑星》

    一只硕大的鼻子,一对狡黠的小眼睛,一个寸草不生聪明绝顶的脑袋——历年的春节晚会假若没有他出场,观众便觉得没有着落,像是少了点什么。

    这就是陈佩斯和他的“明星效应”。

    (5)倒叙开头。

    如:《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堂课》

    随着时间的流逝,一些事往往由清晰变得模糊,由模糊而渐渐忘却了。但是,我小学时上的一堂常识课,却仍然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6)用名人名言开头。

    如:《话时间,抓今天》

    “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我常常记起富兰克林的这段话,也常常寻找着时间的真正价值。

    (7)用故事开头。

    如:《“小马过河”的启示》

    这是一个众人皆知的寓言:

    小马要过河,先遇着牛大伯,问是否可以趟过。牛大伯说水很浅,能趟过。小马正准备过,忽然松鼠告诉他,水很深,不能过,前天还淹死了他的一个同伴。小马没主意了,回去问妈妈,妈妈叫他自己多想想,试一试。结果小马过去了,水不深不浅,刚好过膝盖。

    读罢这则寓言,我禁不住为小马妈妈的教子有方而赞叹!

    (8)诗歌开头。

    “兰陵美景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读着这首诗,忽然,想起两则故事。

    (9)景物描写开头。

    如:《搬家》

    春风吹拂着道边的杨柳,温暖的阳光照在宽阔的柏油马路上。一辆载着家具的大卡车,和着它装载家具的轻微碰撞声向新居驶去。

    (10)议论开头。

    如:《种子赞》

    在我们这个世界上,堪称伟大的东西,实在很多。可我想到,其中一个是不可忘却的,那就是种子。

    (11)造成悬念,引人入胜的开头。

    如:《“傻气”和“实在”》

    爸爸说姐姐“傻气”,妈妈说姐姐“实在”。因为“傻气”,爸爸不大喜欢姐姐;因为“实在”,妈妈又特别喜欢她。过年时,因为一张年画,这一“傻”一“实”的评论,又展开了激烈的交锋,爸爸和妈妈几乎争吵起来。

    (12)对话开头。

    如:《盼菊》

    “爷爷,李叔叔怎么还不送菊花来?”

    “甭慌,玲玲。还早呢!”

    “早?爷爷。不!花圃里的菊花已经全开了,而且还喷放出清新的香味,惹得蜜蜂整天都打转转哩!”

    “爷爷,你快来看,你的老部下,我的李叔,手里托着两盆菊花来了!”

    总之,开头没有固定的格式,究竟用哪种方法,要看需要,根据内容和体裁而定,不说与题目无关的话。

    第九讲、结尾例说

    人们常说,写文章要“凤头豹尾”。也就是说开头要新颖漂亮,结尾要刚劲有力。精彩的结尾对文章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文章的中心思想升华到一个更高的境界,给人以言已尽而意无穷之感,为文章锦上添花。

    最常见的结尾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自然性结尾

    如《我爱班集体》

    这件事不仅使同学们深深地感到了集体的温暖,也使我更加热爱我们的集体了。

    又如《我的同桌》

    从此,我和刘佳不但在课堂上是同桌,下了课也是最亲密的朋友了。

    事情写完了,文章也自然结尾了,好事有好的结果,坏事有坏的结果,用事实的结果做结尾,有利于表达中心思想。

    二、总结性结尾。

    如《我爱班集体》

    由此,我更加体会到:一个人只有热爱集体,为集体献上一份光和热,才能感到无比的欢乐和幸福。

    又如:《父亲的臂膀》

    合上日记本,我感觉到我有多么幸福。他的爱一直都平实而真切的支撑着我,再看那些点滴小事,透过岁月的洪流闪着温暖的慈爱的光芒。那是一占都不得不逊色于母爱的宽厚深沉的情感,是爸爸对我的保护。

    三、启发性结尾

    如《我克服了困难》

    的确,“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朋友们,你也有这样的体会吗?

    再如《“傻气”和“实在”》

    同学们,请你们帮忙评评理:姐姐究竟是“傻气”呢,还是“实在?在年画问题上,姐姐的做法应该“肯定”呢,还是应该“否定”?妈妈说得对呢,还是爸爸讲得有道理?

    启发性的结尾能让读者自己去回味,引导读者进一步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四、抒情性结尾

    如《青春红似火》

    一颗红松洒落无数松果。你看,那些生命力极强的种子,已经破土发芽,它们必将长成松林。它们身上也将刻着时代的年轮,英姿挺秀,万年长青。

    作者以红松作比,抒发了对英雄人物的无限崇敬之情。

    又如《我爱班集体》

    闪光的红叶啊!你饱含着多少深情厚谊。这温暖如家的集体怎么不让我热爱呢?

    五、篇末点题。先叙事实,最后揭示写作目的,点明题意。

    例如《谁是最可爱的人》

    朋友!你是这么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你一定会深深地爱我们的战士,——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又如《我受教育最深的一件事》

    这件事对我的教育太深了。放学的路上,我反复思索着:我为什么没有想出好办法呢?主要原因是我并不甘心情愿地要那本皱了皮的书啊!我叮嘱自己:今后,一定要像张洋那样,做一个先人后己的好学生。

    再如《书给了我知识和力量》

    如果说,过去读书,只是为了看热闹的话,那么现在,我却要怀着振兴中华的神圣使命感而读书。此时的我,深感读书给了我知识和力量。

    总之,结尾的方法还有很多种,它们的共同点就是要加强文章的表现力,能使读者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主体。

    第十讲、作文拟题技巧

    “人美在眼睛,文美在题目。”亮丽的题目,准确、简明、醒目、新颖,能引人注目,发人深省,并给人以深深的启迪。亮丽的题目,就像文章的眼睛。与这样一双眼睛对视,一瞥之间,顿生好感。在考场作文中,若能从“人人心中有”的意识中,挖掘出“人人笔下无”的标题,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直接影响到阅卷老师对文章的评分。

    一、拟题的方式

    记叙文拟题

    1、要素式:用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分别拟题或综合拟题。

    2、顺序式:以时间的推移式空间的转换拟题。

    3、线索式:以全文的线索作为文章的标题。

    4、点题式:文章的标题直接点明或暗示文章主题。

    二、拟题的原则

    1、追求简明

    莎士比亚说:“简洁是智慧的灵魂,冗长是肤浅的藻饰。”简明就是用语少而精,也就是我们说的“言简意赅”。简明应包含两方面的内容:简和明。简即简要、简洁,这是量的要求:明是明白、清晰,这是效果的要求。

    2、追求醒目

    清代李渔在《闲情偶寄》中曾说:“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勾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此一法也。”只有摄人魂魄让人过目不忘的题目,才能勾起读者强烈的阅读欲。

    3、追求新颖

    人们常把写成的文章比做婴儿,我们给婴儿起名时讲究叫起来与众不同、新颖、响亮、有意义,作文这个婴儿也是如此。新颖的题目,富有情趣,能先声夺人,像磁石一样吸引读者,同时还直接或间接影响作者的思路和内容结构。

    三、拟题的方法

    1、引用诗文名句、歌词广告。

    直接引用古诗文做标题,典雅大方,亦庄亦谐,妙趣横生。如记某人坎坷成功经历可用“梅花香自苦寒来”;突出人物先进事迹,可用“一枝红杏出墙来”。劝人向善的,可用“勿发善小而不为”。引用歌词、广告,可以使文章富有时代感,表情达意生动传神如:“我的未来不是梦”、“常回家看看”、“说句心里话”、“一切尽在不言中”、“风中有朵雨做的云”等等。

    2、化用诗句警句、歌词广告。

    现成的名言警句,如原封不动拿来做标题,可能与中心有出入,可巧加改造,增删或变换个别词语,翻出新意,以达到耐人寻味的效果。如以“诚实”为话题,化用裴多菲的名句“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拟题为“若为人生故,诚信不可抛”;以“感受生活”为话题,化用苏联电影《莫斯科不相信眼泪》,拟题为“生活不相信眼泪”;还有可怜天下父母心——“可畏天下父母心”;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东风一夜花千树”。化用歌词拟题,也能光彩夺目,如写学生对分数的反感和苦恼——“都是分数惹的祸”;写父母的爱——“背起爱的行囊”。

    3、违反常理,造成悬念。

    这种拟题目方法指跳出常规的定向思维模式,反向思维,得出相反的命题,吸引读者。如“感谢你的敌人”,敌人本来令人憎恨,怎么还要感谢?原来,没有天敌的动物往往最先灭绝,有天敌的动物则会逐步繁衍壮大。人类社会也是如此,真正促使你成功的往往是你的敌人。再如“胖的感觉真好”,“往事并不如烟”,“我看宋江非好汉”、“真想做差生”,“名师未必出高徒”、“为‘攘鸡者’喝彩”等等。

    4、巧用数字、公式和标点。

    数字、公式、标点这些原素出现在标题中,一改文题的古板单调,使之变化多样,精彩纷呈,魅力无穷。如论述成功是由艰苦劳动、正确方法、少说空话三者堆起来的坚强堡垒,标题是“W=X Y Z”别具一格。还有一篇介绍学习方法与体育锻炼关系的文章标题是“7 1>8”,还有“我的2008”、“?和0”、“选A?选B?”、“现在?现在!”等等。

    5、巧用修辞。

    修辞的巧妙使用能使文章题目生动形象,含蓄隽永,能使文章锦上添花。使用修辞拟题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

    (1)比喻 有的用明喻,如“爸爸的爱像白开水”、“火枪手——献给老师”;

    有的用暗喻,如“有一匹靠自己的黑马”;

    有的用借喻,如“糖醋排骨有点酸”、“我也衔过一枚青橄榄”。

    (2)拟人 如“我叫‘把握’”、“地球就诊记”、“一条海豚的幸福感受”。

    (3)拟物 如“写满爱的社会”、“即使碎了,我片片都是真诚”、“成长的路上沾满启迪”。

    (4)设问 如“生活的真谛是什么?”、“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5)反问 如“这不也是一道考题吗?”、“成才全靠父母吗?”。

    (6)双关 如“苦咖啡”,“苦”既指咖啡,又指生活,叙述对咖啡的苦与甜的味觉感受,正是为了表现辨证的苦乐观。又如“选A?选B?”,既指让人苦恼的选择题,又指生活中难以抉择的难题,标题言浅意深,令人回味。

    相关关键词: 中考作文写作训练指导——记叙文的写法
    相关热词搜索: 中考作文写作训练指导——记叙文的写法 中考命题作文写作指导 中考材料作文写作指导

    • 范文大全
    • 教案下载
    • 优秀作文
    • 励志
    • 课件
    • 散文
    • 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