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科
  • 数学科
  • 英语科
  • 政治科
  • 物理科
  • 化学科
  • 地理科
  • 历史科
  • 生物科
  • 中考备战
  • 高考备战
  • 高考试题
  • 中考试题
  • 当前位置: 天一资源网 > 先进事迹 正文

    乡镇学习李保国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时间:2020-07-20 13:25:13 来源:天一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天一资源网手机站

      篇一:《学习李保国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李保国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计生主任田新立

      李保国,男,1958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2004年毕业于中南林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农学博士。中国经济林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林学会经济林学会常务理事、河北省核桃产业创新技术联盟理事长;全国劳模、河北省特等劳模,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绿化奖章、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河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河北省十大农业技术推广专家。2016年4月10日凌晨,李保国心脏病突发,经抢救无效不幸去世,享年58岁。

      李保国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李保国深知,为人师者,"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得有一桶、一缸"。他大学毕业20年后,为了不断接受新的知识,毅然放下教授的架子去读博士。他坚持根据生产实际需要开展科学技术研究,他主持的科研项目都取得了重要成果,分别获得了国家、林业部、河北省的一系列奖项。

      李保国每年在艰苦的农村工作超过200天。他带领学生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在第一时间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协调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邢台县桨水试区,他们把一个穷山沟变

      成了花果山,成为太行山区最绿的地方,荣获联合国全球环境500佳提名奖。在内丘县富岗村,他把自己的研究成果运用到苹果生产中,生产出的优质苹果被评为A级绿色食品,创出了国内著名的"富岗"苹果品牌,在99昆明世博会上获得银奖,极品果卖到100元一个。大量的实践,使学生看到了学农也会大有作为;在与基层群众的接触中,使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可喜变化,巩固了专业思想,坚定了"学农爱农"的决心和信心。长期的科研工作,大量的科研成果,丰富的实践经验,使李保国最了解学科的前沿、农村的需要、果农的期盼。他及时把自己的科研成果和在实践中获得的经验充实到教学内容中,把生产一线的信息作为自己调整教学内容的信号,更新教材,更新讲授内容。他先后主讲了《高级经济林栽培专题》等9门课程,每年超额完成教学工作量。主持完成了《北方经济林栽培学总论》等9部教材的编写,在全国性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教学研究成果先后获省级二等奖一项、校级一等奖二项。他的进取精神激励着学生。他教的毕业班,25%的学生考上硕士研究生,他带的硕士研究生,70%考上了博士研究生。技术扶贫拔穷根位于河北省邢台市临城县的李家韩岗,曾是一片乱石堆积、杂草丛生的荒山野岭。1999年,村民高胜福为了响应县里"四荒"治理开发的热潮,与人合伙承包了这里的3500亩荒山。"当时满脑子的热情,却没想到会难到这种地步!"承包后准

      备大干一场的高胜福此时却发了愁。李家韩岗又名狐子沟,一无土二无水,"别说种树,种草都难。"走投无路的高胜福几经联系,找到了当时正在太行山开荒的李保国。不久,李保国搬进了狐子沟,与村民们一道打响了开荒战。此前,村民们在这里尝试了运水、调土等多种办法,但结果却一次次令人失望。经过深入采样、组织专家实测土壤截面,李保国提出了"挖沟修库"的新办法,并决定在这里种植最省水、易管理的核桃。李保国带领村民们挖好了种植沟,又在山沟取土修建了可容纳20万立方米水的人工水库,并用挖出的砂石修建了4个拦水大坝,用以截留雨水,为核桃树的生长提供保障。狐子沟的改变在不知不觉中发生。

      在李保国的指导之下,这里实现了1年栽树、2年结果、5年丰产,盛果期的核桃亩产达到了230公斤以上,每亩效益超过8000元。如今,昔日的荒岭成了"绿岭","绿岭"牌薄皮核桃远近闻名。"太行山上的新愚公"1981年,李保国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上班仅十几天的他就响应学校号召扎进太行山,搞起山区开发研究,这一扎就是34年。期间,他在当地推广了36项林业技术,累计增加农业产值35亿元,纯增收25亿元,先后完成山区开发研究成果28项,建立了太行山板栗集约栽培、优质无公害苹果栽培、绿色核桃栽培等技术体系,带动了全省板栗、苹果、核桃产业发展……

      在他的带领下,太行山10万群众脱贫奔小康,被村民誉为"太行山上的新愚公"。

      经过李保国的努力,邢台市西部140万亩荒山全部披上了绿装。为此他荣获了全国绿化奖章、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河北省特等劳动模范等称号。但用李保国的话说,最高兴的还是为太行山生态环境改善出了一份力。多年来,李保国举办不同层次的培训班800余次,培训人员9万余人(次),许多果农都成了"技术把式"。经他直接帮扶的村庄已达到三四十个,间接带动发展起来的村庄百余个。他曾荣获"全国振华扶贫奖","全国科技兴村先进个人";先后6次被授予"河北省山区开发先进个人",两次被评为"河北省中青年骨干教师";还荣获河北省"特等劳模",保定市"劳动模范","保定市教育系统红旗手","保定市生产建设红旗手",和"河北农业大学太行山道路先进个人"等荣誉和称号。

      学习李保国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计生办赵强

      2016年4月10日凌晨4时,全国先进工作者、燕赵楷模、省管专家,河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获得者——李保国同志,因心脏病突发不幸去世。他是时代楷模,30多年扎根太行山,彰显了共产党人忠诚、干净、担当、实干的政治品格。省委决定,追授李保国同志为“全省优秀共产党员”。

      执着的信念引导人生。李保国同志时刻以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直至把这种行为化进自己的血液里。他常说,我是党员,就应该带头把事情做得更好,这是一名共产党员崇高的党性修养和政治觉悟,他用不平凡的一生诠释了什么叫矢志不渝的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党员干部一定要建立起知行合一的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并让这种理想信念始终如一地贯彻到为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中去,不能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并通过不断的学习,紧跟时代的步伐,更新自己的工作思路,成为一名工作上的行家里手。

      时刻把群众放在心头。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时刻把群众放在心上,并且要真正的从思想深处认识到为什么要时刻把人民放在心上。时下,有些基层干部不但不过问群众疾苦,

      篇二:《李保国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乡镇学习李保国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太行鸣咽,燕赵悲泣。年仅58岁的李保国走了。

      李保国,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毕生致力于山区开发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工作,足迹踏遍河北山山水水,示范推广面积达到1826万亩,为河北山区生态治理、农民脱贫致富作出突出贡献。4月10日凌晨4时,这位30多年如一日,扎根山区的太行新愚公因心脏病突发抢救无效逝世。

      生命是什么?生命是神圣的、灿烂多彩的,一位哲人把它比作一首歌。李保国的生命就像一首激荡的、欢快的、动人的歌。

      他是一首爱之歌。高尔基说过“爱自己亲生的孩子,那是母鸡都会做到的事情。一个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李保国的所作所为,就是爱人民的自觉实践。他把最好的论文写在巍巍太行山上——先后完成山区开发研究成果28项,建立了太行山板栗集约栽培、优质无公害苹果栽培、绿色核桃栽培等技术体系,带动了河北板栗、苹果、核桃产业发展,实现山区农民增收25亿元;他把最好的论文写在山区农民心中,先后推广36项实用技术,使许多在贫瘠山沟里“刨食”的农民一甩“穷帽”;多年来,他举办不同层次的培训班800余次,培训人员9万余人(次),许多果农都成了“技术把式”。

      到底图个啥?“我一直认为,干点自己喜欢的事,干成点有益于人民的事,什么时候想起来,也是值得骄傲的。”李保国以无私奉献的人格情操,写出了一首爱的绝唱,催人泪下,令人景仰。他的人生,像温暖的阳光,如燃烧的蜡烛,给予别人、照亮别人。他的生命似乎就是为了他人的幸福而出现的。所以,他对爱的理解比常人更为深刻,对爱的表露比常人更为慷慨。他是爱的旋律,爱的最美音符,谱出了让民族、让祖国、让人民为之骄傲、光荣的爱之歌。用汗水、热血和生命谱写的爱之歌,最真诚、最炽热、最感人。

      他是一首进行曲。李保国总是走在时代的最前列,有着一腔热血和抱负,有着献身一切的高尚。他懂爱的含义,敢于挑起民众谋幸福的重担,为奔向小康生活去呐喊、去冒险。改造大山的每一个设想落地,都异常艰辛。有一次,炸药未按时爆炸,李保国上前察看,这时突然爆炸了。炮声隆隆中,“山中造地”技术渐成体系。土加厚了,水留住了,树木的成活率从原来的10%提高到90%。“两聚”造林理论,使石质山地的造林技术发生了一次革命,太行山140万亩荒山由此披上绿装。他患有重度的糖尿病、重度疲劳性冠心病,经北京多家权威医院诊断为血管弥漫性堵塞,已无法进行常规支架或搭桥手术,只能多休息、保守治疗,可他生命不息,工作不止。临走的那天晚上,还在电话里跟南和县“中国树莓谷”产业园负责人周岱燕沟通建设树莓采摘园的事宜。李保国与那血浴疆场的千百万英烈们,那铁脚踏过二万五千里的勇士们,那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前列的骄子们,都是时代最高昂、最雄壮、最优美的进行曲。他的质朴如泥土一样无华,他的浩气如江河一样浩荡,他的品质如青松一样挺拔。他是待燃的煤,待发的箭,随时可以被火苗点燃,随时可以离弦飞翔。他不愿萎缩不前,不愿平平庸庸。他是太行山上的先行者、开拓者、创造者、奉献者。他以崇高的理想、火热的激情,谱写了时代最强的进行曲。

      奥斯特洛夫斯基说过“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因此,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一个人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我们经常在问自己,什么样的生命最有意义?我们的生命应成为什么样的歌?应该成为一首什么样的歌才使生命富有价值?不妨听一听李保国的生命之歌,唱响自己的生命之歌。

      4月10日凌晨,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保国心脏病突发,经抢救无效不幸去世,享年58岁。30多年来,李保国扎根太行山区,立志做“太行新愚公”,把自己最好的论文和科研成果写在太行山上,镌刻在山区人民群众的心中。

      转折、困难、坎坷、失败……让一个人放弃自己奋斗目标的原因很多,但是,永不放弃的方法就只有一个,那就是坚持。1981年大学毕业留校任教,李保国没有选择在实验室和教室之间穿梭,而是扛起了“锄头”,带着山区开发与经济林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的使命,一头钻进了太行深山。30多年,他每天在山里“务农”的时间超过了200天,先后完成山区开发研究成果28项,培育出多个全国知名品牌,实现山区农民增收25亿元。李保国做到了坚持,甚至将这种坚持升华成了人生的信仰,让太行山满山皆绿,让太行山人富裕起来,这就是他的信仰。

      巍巍太行山,曾经孕育了以爱国主义为主线的太行精神,如今在扶贫开发,脱贫致富这条路子上,它又走出了自己的特色,创造着另一个奇迹。作为扶贫开发的领路人,李保国教授扎根太行,凭着一股子韧劲儿,在太行山上栽培起了板{乡镇学习李保国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栗、无公害苹果、绿色核桃,帮助太行山人走出了一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同步提升的扶贫新路。

      河北省委书记赵克志得知李保国同志逝世的消息,第一时间作出批示,他在批示中说,李保国同志是时代楷模,对党忠诚,心系人民,艰苦奋斗,无私奉献,30多年扎根太行山,研究推广农业科技事业,为贫困地区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作出了卓越贡献。

      扶贫攻坚是一场必须打赢的仗。向贫困宣战,决不让贫困代代相传,向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迈进,不让一个人掉队,是党和政府对群众立下的铮铮誓言。然而,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扶贫开发工作,啃的是“硬骨头”,趟的是“深水区”,面对河北精准扶贫的重任,需要无数个“李保国”来为之奋斗,孜孜不倦追求。在扶贫开发这条路上,何需太多聪明?只要坚持实干,只要将贫困群众的冷暖牢记心头,只要将问题一个一个的解决不留死角,那么,群众脱贫就会快一步,致富就会早一步。

      斯人已逝,芳香仍在。“听到李老师去世的消息,好多村民都哭了。”太行山人已经将李保国教授当成了自己的家人。他在太行山上走过的每一步,都积聚了成太行山群众脱贫致富的希望。我们要做的,就是扛过李保国教授肩头的那把“锄头”,以他为标杆,身体力行,在推动河北发展、造福人民群众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让他生命的价值继续发光,照亮燕赵大地每一个贫困的地方,给群众带来致富的希望。

      河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李保国教授35年如一日,扎根于太行山脉,他用自己的一生在践行太行山精神,是太行山脉的新愚公,太行山精神的传承者,把财富带给山区,成为真真正正的“农村致富带头人”。

      1996年,李保国跟随河北农大科技救灾团来到邢台市内丘县岗底村。看着被大洪水冲毁的大片耕地,众人愁眉莫展,但是李保国很快为村子做出致富规划一是人均2亩苹果,平均收入2万元;二是人均发展板栗5亩,平均收入5000元;三是人均2只小尾寒羊,平均收入3000元。此外李保国向村民推广苹果套袋技术,这项新技术当时在河北省尚无先例,李保国同志手把手教村民套袋,到了收获的季节,农民们看着又大又红的苹果,高兴不已。李保国独创了128道苹果生产管理工序,并印成“明白纸”,让村民像工人生产标准件一样生产苹果。当地注册的“富岗苹果”获得全国驰名商标。

      30多年来,李保国示范推广了36项标准化实用技术,应用面积1826万亩,累计增加农业产值35亿元,纯增收25亿元,许多世世代代在荒山上“刨食”的农民甩掉了“穷帽”,真正脱贫致富。作为一名真正的科研工作者,他把最好的论文书写在太行山上,印在了河北山区人民群众的心中。

      李保国的突然离世,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个用一生讲述太行山精神的科技人还没来得及过上几天“舒心”的日子就悄然去世。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克志作出批示对李保国同志不幸逝世,感到十分悲痛,表示深痛哀悼,并向其亲人表示亲切慰问。李保国同志是时代楷模,我们的榜样,对党忠诚,心系人民,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研究推广农业科技事业,为贫困地区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作出了卓越贡献。他的去世,是党和人民事业的损失。要在全省做好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的总结和宣传工作,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大力开展向李保国同志学习的活动。

      李保国不只做到心系“三农”,还用一生全力帮扶农民脱贫。他曾说过,“我是农民的儿子,见不得穷。”“还有许多山区农民在过苦日子,我必须把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全部贡献出来。”“太行山的父老乡亲富起来了,我的事业才算成功。”此番言论流露出浓浓的“三农”情结。他像一盏明灯,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指明方向。他不辞辛劳扎根田间地头,悉心传播农业科技。在老百姓眼里,他是个“科技财神”,他用科技之手,点亮了一连串闪光的名字。

      他虽然走了,但他的精神与太行同在,当年年太行披绿之时,人们仍会忆起他用一生在帮助百姓脱离贫困的泥潭,记得他的功绩。

     他是时代传承的风向标,新时期党和人民知识分子楷模,一座矗立在太行山上的丰碑。

      篇三:《李保国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李保国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乡镇学习李保国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邢台县前南峪村的板栗,曾因管理滞后,产量很低。

      对照、改进、嫁接、示范李保国用三年时间研究出板栗双枝更新修剪法。采用新修剪技术的第二年,前南峪村的板栗产值翻了两番。

      岗底村的苹果,曾是小黑蛋子,一咬一层皮。{乡镇学习李保国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套袋、去袋、转果、施肥李保国独创了128道苹果标准化生产管理工序。村民按工序生产的苹果,果型、着色、个头像一个模子脱出来的。上了市场,自然卖出了好价钱。

      农民讲究眼见为实。要让农民接受新技术,必须先做给他们看,再带着他们干。李保国说。

      2007年,他对苹果修剪技术进行更新。用不用新技术,农民犹豫不决。

      今年先试一根条子行不行?在岗底村村民安小三家的一棵苹果树上,李保国做起试验。一根两米多长的枝条拉下来,第二年结了76个大苹果,没一个小于半斤的。现场观摩后,农民对新技术心服口服。

      要让农民把技术落实到位,必须对农民死盯、盯死。李保国说。

      那一年,疏果的时节到了。李保国在岗底村搞培训,要求一条枝上每隔25厘米留一个苹果。村民杨海堂却打了一个小折扣,每10厘米留一个,为的是一条枝上能多留三到五个果。没料到第二年,苹果树开花少了,结果少了,收入自然也少了。

      俺心里明白,这是疏果不到位造成树负担过大的缘故。不相信科学真是瞎忙。打那以后,杨海堂老汉严格按要求管理苹果树,再也不敢自作主张。

      长年累月,李保国和农民摸爬滚打在一起,手把手地教他们操作。

      推行苹果套袋技术时,许多村民掌握不好技术要领。李保国要拽住他们的胳膊找角度,捏着他们的手腕找力度,常常是一个多小时才能教会一个人,他从来没有嫌麻烦。

      李老师不仅是我们的‘科技财神’,他还为我们培养了一批‘永久牌’的土专家。杨双牛告诉我们,因为有了李保国手把手的传帮带,目前,岗底已有191名果农获得农业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初、中级果树工证书。他们不仅自己能致富,还活跃在山区传授技术。

      去年一年,一面管理自家的果园,一面出去指导别人管理果树,加起来一共挣了9万多块钱。村民王群书说。

      多年来,李保国举办不同层次的培训班800余次,培训人员9万余人次,许多果农成了

      技术把式。

      多年来,经他直接帮扶的村庄已达到四十多个,间接带动发展起来的村有百余个。

      井陉核桃曲阳核桃栾城杨核桃平山西北焦核桃平山苹果年前一次采访中,我们发现,在李保国的手机通讯录里,有很多奇怪的名字。

      对此,李保国解释说:这些都是不同地方的农民打电话来咨询事情,又没说清楚他们的姓名,我就这么先存起来,方便随时指导。

      2013年4月19日,苹果树正开花,下了场大雪,当年很多地方的苹果绝收,但凡是经他电话指导过的农户,减产都不大。

      李保国的手机中有将近900个电话号码,其中农民的有三四百个。无论何时何地,熟悉的还是不熟悉的农民打来电话,他都会耐心地接听解答。

      回忆往事,河北农大教授陆秀君唏嘘不已。4月8日,李老师和我同车去石家庄,途中接到一位素不相识的农民电话,慕名请他推荐树苗。李老师询问了具体情况后,马上把一位可靠的销售商的联系方式告诉了他,还嘱咐了若干注意事项。

      回忆往事,杨双牛涕泪交加。200多户的岗底,180户村民种了大小350多个果园,面积3500亩。哪个果园是谁家的,果树管得怎么样,他都了如指掌。

      我是农民的儿子,见不得穷。还有许多山区农民在过苦日子,我必须把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全部贡献出来。太行山的父老乡亲富起来了,我的事业才算成功。从武邑县一个农民家庭走出来的李保国,一直有着浓浓的三农情结。

      他像一把火炬,点亮了贫困群众希望,每年在山里务农200多天,创新推广36项农业实用技术,帮助山区农民实现增收25亿元,带领10万多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有人问我你们一年给李保国多少钱?他们觉得不给李老师钱,他不会这么在村里搞服务。实际上,他不仅不拿钱,有时还贴上了自己的课题经费。杨双牛说。

      在付出与回报倾斜的天平上,李保国有着自己的平衡砝码。

      去年冬天,他主持召开了首届岗底果农专家论坛,11位农民登台演讲,他一一点评。结束后,他高兴地对杨双牛说,这些农民真可称得上专家了。杨双牛说,那还不是你成就了他们?李保国摇摇头,老兄你说颠倒了,没有他们我哪来的科研成果,不是我成就了他们,而是他们成就了我。

      当我们发现,前南峪人把他的事迹刻成碑文,矗立在村口;当我们知道,岗底村改革开放30周年成果展示厅里,一共五个部分的展板,四个部分里有他的身影;当我们听说,一次在山区路遇交通阻塞,村民二话不说,拆掉自家土坯垒成的院墙,为他辟出道路;当我们看到,他走后,许多百姓带着

      

    相关关键词: 最美员工先进事迹材料 个人先进事迹表扬通报 优秀秘书先进事迹 流动党员先进事迹 妇联个人先进事迹

    • 范文大全
    • 教案下载
    • 优秀作文
    • 励志
    • 课件
    • 散文
    • 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