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程类
  • 会计类
  • 资格类
  • 医学类
  • 公务员
  • 学历类
  • 外语类
  • 计算机
  • 金融类
  • 直面现实敢于探索——读《法治及其本土资源口樊养才

    时间:2020-02-25 07:53:00 来源:天一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天一资源网手机站

    直面现实敢于探索——读《法治及其本土资源口樊养才
      
      自从上个世纪末,苏力发表《法洽及其本土资源》…以来,学界围绕“本土资源说”的争论一直未曾停止过,借苏力本人的话说:“1996年我出版了第一本论文集《法治及其本土资源》,在法学界引出了一些动静。”该书一版再版,颇受青年学子的热捧与喜爱。以变法、法洽、人治及本土资源为主题的学术争论也把苏力本人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一时间,赞扬、怀疑和批评随之而来。他为何会被那么多人误读或误解,“……很多批评甚至包括某些赞扬都基于一些大而化之的误解,并且往往都只关注诸如像‘本土资源’这样的词”借用苏里本人的话“有不少人因为我用了‘本土资源’一词,就将我同法制本土化联系在一起。这是一种望文生义的阅读,一种基于‘本土’的误解”。
      
      那么,对于苏力“本土资源论”的误读或误解,如下三个方面争议较大。一、关于“本土资源”的争论关于本土资源论,批评者认为,“本土资源”是“含义模糊,界说游移”的概念,并言道:“从我们自身的历史中去寻找本土资源的企图无异于缘木求鱼。”杨昂认为,所谓“本上资源”只不过是苏力先生发明的新名词,其实质上仍不过是“旧瓶装新酒”而已。刘大生认为:“苏力的本上法治理论是不足取的,是应当被拒绝的。”田飞龙认为,“本土资源”已经进入了中国法学乃至中国法治的核心话语圈,成为我们讨论转型时期中国法治的一个重要概念。桑本谦认为:“与许多直觉性、宜言式的所谓法学理论不同,苏力的绝大多数分析、论证和结论都经过了严肃认真、深入细致而艰苦的学术思考。其理论(不限于‘本土资源说’)的认识论基础相当坚实,在实践上也具有一定程度的可操作性。至少在我个人看来,‘本土资源’说是迄今为正中国法理学界最有洞察力、最有深度,并因此也是最有学术价值的理论成果(如果不是‘之一’的话)。”
      
      那么,我们先来看看他是如何阐发其本土资源的。
      
      在“变法、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下称“本土资源”)一文中,苏力首先对“强调政府运用强制力规制经济和社会的法制建设”的“变法模式”提出质疑。他认为这种把法律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的意志,用法律这种工具来规制社会,从根本上违背了马克思和其他思想家关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的基本观点,因其割裂了法律与市场经济的内在、固有的联系,过分强调法律对市场经济和社会的塑造作用,具有明显的“唯意志论”倾向[12]。进而,他通过实践的实例说明这种模式并不总是成功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的法制之路必须注重利用中国的本土资源,注重中国法律文化的传统和实际”[13]。他只所以提出要利用本土资源来建立与中国现代化相适应的法治,很大程度上基于他的法社会学思想。他进一步指出,要建立现代法治,重要问题是重新理解法律。在他看来,法律的主要功能也许不在于变革,而在于建立和保持一种可以大致确定的预期,以便利人们相互交往和行为,法律几乎是同秩序相联系的[15]。社会交往和社会活动要确定预期和秩序,并非只有法律才能做到,其他在功能上起这种作用的规则(习惯、惯例)都能起到这种作用[16]。基于这种认识,苏力认为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习惯和惯例是法治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17]。在论述中国现代化法治建设的难点时,他再次强调,中国法治道路与西方国家必然不同,中国法治应该摆脱西方中心主义,应注重我国的商业习惯、民间习惯等本土资源、以为变法并不能建立一个运行有效的社会主义法治。在此语境下,苏力提出要利用本土资源,即在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习惯和传统。
      
      何处寻找本土资源,苏力在“本土资源”中的回答是:“寻求本土资源,注重本国的传统,往往容易被理解为从历史中去寻找,特别是从历史典籍规章中去寻找。这种资源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从生活中的各种非正式法律制度中去寻找。研究历史只是借助本土资源的一种方式。但本土资源并非只存在于历史中,当代人的社会实践中已经形成或正在萌芽发展的各种非正式的制度是更重要的本土资源。”
      
      “随着生产方式的变革,人口的流动,应当说使宗法关系或变相的宗法关系得以强化的经济基础制度将不断削弱。我之所以强调借助中国的本土资源建立现代法治,正是在经济体制变革这一根本前提下”[19]。从苏力的上述阐释中,我们可以发现:首先,苏力的“本土资源”概念基本上是指中国当下社会实践中关涉到立法、司法和法学共同体三个方面的非正式制度,是一种非正式制度形态的法律秩序,正如他所说的:“也许应暂缓断言今日中国无序,而应假定其有序,并在此基础上发现或解读那些对中国社会经济起了或起着作用的有序的‘语法规则’。”[20]其次,“本土资源不仅仅是一种限制,它也可能是一种创造性的东西,是一种资源”[21]。最后,“本土资源”还是人们接受和认可法律制度的有效基础,因为苏力认为,借助“本土资源”是使“法律制度在变迁的同时获得人们的接受和认可、进而能有效运作的一条便利的途径,是获得合法性——即人们下意识的认同——的一条有效途径”[22]。苏力这一论点紧承其对社会现实生活关注的视角,苏力的“本土资源”涉及的焦点是社会现实生活及当代人的社会实践。
      
      苏力对本土资源进一步解释说:“关注本土问题并不是如同某此主张‘弘扬中国传统’的学者那样,试图从中国传统和社会中寻找某此据说是具有‘现代性的因素”,而是要“关注中国当代的现实生活,发挥我们的比较优势”,“对那此人人都知道而传统法学往往视而不见的、现实的人和事的关注和分析,对于我们的日常切身经验的提炼和感悟”,资源即存在于我们对现实的关注和分析,存在于我们对现实的提炼和感悟,“注重研究和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这就是在创造、累积资源”,“我们不得不在改革中逐步积累经验,实际是积累资源,逐步建立起一种‘传统’,使个人、企业以及政府机构都能逐渐接受或习惯巾场

    [1] [2] [3] [4] 下一页

    相关关键词: 直面现实敢于探索——读《法治及其本土资源口樊养才

    • 范文大全
    • 教案下载
    • 优秀作文
    • 励志
    • 课件
    • 散文
    • 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