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程类
  • 会计类
  • 资格类
  • 医学类
  • 公务员
  • 学历类
  • 外语类
  • 计算机
  • 金融类
  • 浙江省渔业转型升级十三五规划

    时间:2020-09-11 08:09:32 来源:天一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天一资源网手机站

     浙江省渔业转型升级“十三五”规划

     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

     2016年8月31日

     目录

      TOC \o "1-3" \h \z \u 一、走在前列谋新篇 4

      (一)发展背景 4

      (二)问题和短板 6

      1、违法违规现象仍然普遍,监管能力还需提高。 6

      2、捕捞产能严重过剩,水产养殖方式比较粗放。 7

      3、环境质量持续承压,资源枯竭势头尚未扭转。 7

      4、渔民转产转业困难,收入持续增长受到挑战。 7

      二、指导思想 8

      三、总体目标 8

      四、主要任务 10

      (一)坚持依法治渔,重构资源管控新秩序。 10

      1、深入推进“一打三整治”行动。 10

      2、进一步完善渔业治理体系。 11

      3、加强管控能力建设。 11

      (二)坚持协调发展,打造渔业产业新格局。 12

      1、促进水产养殖转型升级。 12

      2、推动国内海洋捕捞减船转产。 13

      3、做大做强远洋渔业。 13

      4、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13

      (三)坚持绿色发展,建设东海蓝色新屏障。 14

      1、推进海洋污染整治。 14

      2、加强渔业资源保护。 14

      3、加强海洋生态修复。 15

      (四)坚持共享发展,建设美丽新渔村。 15

      1、开展特色渔乡小镇创建。 15

      2、强化平安渔业建设。 16

      3、完善渔民社会养老保险措施。 16

      (五)坚持创新引领,增强渔业发展新动力。 17

      1、创新公共服务体系。 17

      2、创新渔业管理模式。 18

      3、创新海洋综合执法体制。 18

      五、重点工程和项目 18

      (一)渔场综合治理工程 19

      1、渔场秩序整顿。 19

      2、海洋渔业综合监管信息化平台建设。 19

      3、执法装备能力建设。 19

      (二)产业转型升级工程 19

      1、海洋捕捞减船转产。 19

      2、远洋渔业拓展。 20

      3、水产养殖转型提升。 20

      4、基层专业化海洋渔船服务管理组织创建。 20

      (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 20

      1、海洋环境监测业务体系建设。 20

      2、海洋生物资源保护与修复。 20

      3、海洋保护区建设与管理。 20

      (四)美丽渔村建设工程 21

      1、创建特色渔乡小镇。 21

      2、渔船安全生产管理。 21

      3、渔港、渔船避风锚地及渔港经济区建设。 21

      4、渔民基本养老保险。 21

      (五)公共服务平台打造工程 21

      1、渔业生产要素流转平台建设。 21

      2、渔业资源监测平台建设。 22

      3、渔业科技支撑平台建设。 22

      4、海洋渔业金融服务平台建设。 22

      六、保障措施 22

      (一)加强组织领导。 22

      (二)完善法治保障。 23

      (三)加大投入力度。 23

      (四)营造社会氛围。 23

      (五)加强队伍建设。 24

     浙江是全国渔业大省,渔业各项事业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为贯彻习总书记“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对浙江发展的定向指导,推动渔业进一步创新发展,转型发展,可持续发展,根据《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及《浙江省省级“十三五”专项规划编制目录》编制《浙江省渔业转型升级“十三五”规划》,规划期限为2016年至2020年。

     一、发展基础及挑战

     (一)发展背景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渔业发展很重要的五年。全省渔业主管部门和广大渔民按照干好“一三五”、实现“四翻番”部署,基本完成了 “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渔业经济迈上新台阶,2015年,渔业经济总产出1937.4亿元,渔业(一产)增加值达到503亿元,分别比“十一五”末增长了45%和62.7%;全省水产品总产量602万吨,其中养殖产量195.3万吨,国内捕捞产量345.5万吨,远洋渔业产量61.2万吨,养殖业、国内捕捞业和远洋渔业占比分别为32.4:57.4:10.2,结构进一步优化。渔民增收有了新突破,落实渔业成品油价格补助政策,五年累计发放渔业油价补贴290亿元,缓解了渔民生产成本上升压力;渔民人均收入达到21514元,比“十一五”末期增长61%,渔民全面小康的长跑即将进入关键决胜阶段。渔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加强。实施“百站千组万联网”工程,进一步落实船东船长主体责任,与“十一五”相比,“十二五”期间渔船事故数下降54.35%、死亡(失踪)人数下降39.39%、沉船数下降54.54%。强化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试点建设。五年来,全省累计水产品质量抽检2.5万批次,样品合格率达到98.9%。实现60马力以上渔船及渔民互助保险全覆盖,启动水产养殖互助保险试点,沿海渔业基础设施互助保险逐步完善,承担风险保额超800亿元,比2010年同期增长超100%。

     表1 “十二五”渔业发展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主要指标

     “十二五”计划

     2010年

     2015年

     渔业经济总产值(亿元)

     2030

     1336

     1937.4

     水产品总产量(万吨)

     545

     517.7

     602

     其中:国内海洋捕捞产量

     310

     308.5

     336.7

     远洋渔业产量

     25

     19.4

     61.2

     海水养殖产量

     92

     87.2

     93.3

     淡水渔业产量

     118

     102.6

     110.8

     渔民人均纯收入(元)

     20550

     13350

     21514

     海洋捕捞渔船数(艘)

     “双控”指标

     24462

     19493

     水产品产地抽检合格率(%)

     98%以上

     98%

     98.9%

     经过“十二五”发展,我省渔业综合实力又有了新提升,为继续走在前列奠定了坚实基础。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以“八八战略”为总纲,在渔业发展中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转型升级“组合拳”,深入开展浙江渔场修复振兴暨“一打三整治”和“渔业转型促治水”两大行动,渔场秩序和渔村面貌呈现了新气象。全省取缔涉渔“三无”船舶14004艘,对全省6703艘“船证不符”渔船开展整治,取缔禁用渔具14万顶(张),对336个入海排污口开展摸查,“一打三整治”取得阶段性胜利。完成了近50万亩池塘生态化改造,推广近40万亩稻渔轮作,划定超60万亩禁限养区,启动实施“生态修复百亿放流”行动,累计增殖放流水产苗种83.2亿单位,有力地助推了“五水共治”。我省已在渔业治理模式、倒逼转型机制等探索中积累了新的经验,将为“十三五”期间渔业转型升级注入强大动力。

     (二)主要问题和短板

     我省渔业转型升级已经找到跑道、见到曙光,但在法治建设、产业转型、生态保护、民生改善等方面也存在问题及短板:

     1、违法违规现象普遍,监管能力还需提高。

     浙江渔场修复振兴任务仍然任重道远。违反伏休规定、跨海区偷捕等行为屡禁不止;非法购销渔获物、非法供油供冰等现象屡见不鲜;电鱼、毒鱼、炸鱼等非法行为屡禁不绝;擅自改变捕捞作业类型,普遍使用小网目、双层囊网(密眼衬网)数不胜数;违法渔民冲撞渔政船、扣押执法人员等严重暴力抗法行为时有发生。而现有法律法规滞后、执法力量薄弱、联动协同机制不全,渔业基础工作不够扎实(尤其是资源监测调查工作缺失)、技术装备尤其是信息化水平较为落后等问题突出,导致渔业管理成效不明显,渔业资源管护与渔区社会稳定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2、国内捕捞产能过剩,水产养殖方式比较粗放。

     经过严厉打击非法渔船,我省已打掉涉渔非法船舶约50万千瓦,但是仍有功率约340万千瓦(约占全国1/4),海洋渔业资源长期处于过度捕捞状态,大大超过资源承载力,加上渔具渔法不科学,捕捞产能过剩问题十分突出。传统水产养殖仍占主导地位,创新动能不足,产业发展乏力,供应与需求不符,产品与市场错位,中低端水产品价格长期低迷,需要花大力气开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3、环境质量持续承压,资源衰退势头尚未根本扭转。

     陆源排放压力仍居高不下,近海赤潮爆发频次、面积呈增长态势;加上日趋增加的滩涂围垦、海底管线以及繁忙的海上交通等,对重要经济鱼类的产卵场、索饵场和洄游通道造成重要影响,浙江渔场盛产的大黄鱼、小黄鱼、带鱼、乌贼等“四大渔产”已名存实亡,资源呈现枯竭势头。内陆渔业资源同样处于衰退危机。此外,渔村“脏乱差”等问题也仍然突出。

     4、渔民转产转业困难,收入增长受到挑战。

     海岛县和纯渔区产业结构单一,缺乏就业渠道,传统渔民普遍存在年龄偏大、受教育程度偏低、生产技能偏弱等问题,转产转业十分困难。从渔民收入来看,受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影响,“十二五”期间渔民收入增速与“十一五”相比有所放缓,增幅同比下降1个百分点。同时,中央渔业生产成本补贴政策调整,对我省渔民持续增收造成较大压力。

     因此,“十三五”时期对我省渔业转型升级充满机遇和挑战,必须努力化挑战为机遇,以法治思维和改革精神,先行先试,破解难题,推动渔业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使浙江渔业在全国“继续发挥先行和示范作用”。

     二、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统领,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紧扣转型升级主题,突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法治建设”两大主线,着力发展现代生态渔业,着力加强资源环境保护,着力推动体制机制创新,着力建设美丽和谐渔村,努力实现修复振兴浙江渔场和渔民全面小康,积极探索一条资源、环境、产业、民生统筹协调的渔业转型升级新路子。

     三、总体目标

     通过五年左右的时间,以“渔业转型发展先行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平安渔业达标县”等“三大创建”活动为抓手,全面推进渔业转型升级,努力实现生产规范有序、资源科学利用、生态保持稳定、民生不断改善的转型升级目标。

     ——涉渔“三无”船舶全面取缔,非法捕捞基本杜绝,“绝户网”等掠夺性生产方式基本整治到位,全省力争压减海洋捕捞产能50万千瓦,海洋渔业捕捞产能与我省资源状况基本匹配,海洋渔业资源实现可持续利用;

     ——渔船“船证不符”现象基本根治全面推进,全省12000艘海洋捕捞大中型渔船按章生产,有序管理;

     ——直排海污染源稳定达标排放,海洋生态环境稳中趋好;选划新建一批海洋保护区,划定9个产卵场保护区,使我省海洋与渔业类保护区总数达到18个以上,保护区面积占我省管辖海域面积11%以上,累计增殖放流水生生物苗种100亿单位,资源环境保护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养殖空间规划布局合理,禁限养区长效机制完善,各类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模式技术全面推广普及,生态养殖小区养殖尾水处理率达到90%;

     ——渔业生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突破,建设现代生态养殖业,强大的远洋捕捞船队,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水产品精深加工业,基本建立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监管能力相配套、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现代渔业产业格局、经营体制和治理体系。

     ——渔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渔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7%以上,确保渔民收入实现提前翻番,基本形成“渔场富饶、渔村美丽、渔民幸福、人海和谐”的发展新局面。

     表2 “十三五”渔业转型升级主要指标

     类别

     主要指标

     2015

     2020

     产业

     转型

     指标

     渔业增加值(亿元)

     503

     达到555

     水产品总产量(万吨)

     602

     稳定在600左右

     其中:国内海洋捕捞产量

     336.7

     减少到260左右

     渔民人均纯收入(元)

     21514

     达到31000

     海洋捕捞渔船累计压减产能

     (万千瓦)

     〔50〕

     〔50〕

     特色渔乡小镇

     /

     30

     生态

     指标

     增殖放流苗种(亿单位)

     〔103〕

     大于〔100〕

     海洋保护区面积(平方公里)

     〔2718〕

     达到〔5000〕

     安全

     指标

     渔场安全事故指标下降百分比

     11%

     15%

     灾害性海浪预警报准确率

     84%

     88%及以上

     水产品产地抽检合格率(%)

     98.9%

     98% 及以上

     注:带〔〕的为五年累计数;灾害性海浪预警报准确率为五年平均值。

     本规划表格所列指标均为预期性指标。

     四、主要任务

     (一)坚持依法治渔,重构资源管控新秩序。

     继续保持高压态势,大力开展“打非治违”行动,完善渔业监管制度体系,提升管控能力,重建渔场良好作业秩序。

     1、深入推进“一打三整治”行动。

     继续严厉打击涉渔“三无”船舶及其他各类非法行为,建立涉渔“三无”船舶防控体系,落实属地监管责任,坚决防止反弹回潮;持续开展捕捞渔船“船证不符”和渔运船整治,建立健全捕捞渔船、渔运船更新改造监管体系;坚决打好“幼鱼保护攻坚战”和“伏季休渔保卫战”,深化“一打三整治”行动,全面开展禁用渔具整治,坚决打击制造、销售、维修、随船携带、使用国家和省规定的禁用渔具的行为,整治规范捕捞渔船“证网不符”、“证业不符”等行为,逐步推广使用符合最小网目尺寸标准渔具;全面开展海洋环境污染整治,清理非法设置的入海排污口,严控陆源污染超标排放、沿海水产养殖和海洋船舶油类污染。

     2、进一步完善渔业治理体系。

     贯彻实施《渔业法》,围绕渔业资源环境保护、渔业船舶流转、渔业船员管理、远洋渔业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渔民生计保障等重点,加强法规制度的立改废释,为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增加制度供给。以基层专业化海洋渔船服务管理组织创建试点为抓手,推进全省统一的海洋渔船管理制度建设,落实服务便民、管理规范要求,渔业、公安(边防、海警)等部门联合开展海上巡航执法,严打严治非法捕捞;经信、工商、商务、渔业等部门分别牵头开展陆域的非法建(改)造渔船、非法供油供冰及购销渔获物、非法制售禁用渔具等专项行动,掐断“黑色”产业链。推行群专结合监管模式,组织渔民参与协管,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完善公众举报制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渔业资源保护的浓厚氛围,构建“政府、社会、渔民”共同参与的渔业治理架构。

     3、加强管控能力建设。

     建设渔船、渔港、船员综合联动的管理平台,优化渔船、渔港、船员的审批和事中事后监管及违法处罚等工作流程,实现渔港、渔船、船员全程动态监管。建立目标考核、举报奖励、责任倒查、交叉执法、定期通报、奖惩挂钩等工作制度,完善信息交换、联勤执法、应急处置、协助追查、案件移送等工作机制,切实提高监管效率。探索建立渔获物定点投售、实名制加油及供冰(代冻、收购、销售)记录等机制,强化全产业链管控。加强基层渔政执法、渔船检验、渔港监督等基础建设,提高设施装备保障水平。

     (二)坚持协调发展,打造渔业产业新格局。

     着力推动渔业生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平衡渔业产业结构,按照“养殖业提质增效、捕捞业(国内)压减产能、远洋渔业拓展、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方针,出台浙江省渔业转型发展先行区工作实施方案,鼓励创建若干个渔业转型发展先行县,引领全省渔业发展新格局。

     1、促进水产养殖转型升级。

     以鱼治水,放鱼美景,吃鱼健身,养鱼富民,推动“小鱼”与“山水林田湖”组成生命共同体,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突出种业优先,大力培育水产种苗育繁推体系和现代种业企业,增强育种和原良种供给能力。结合现代渔业园区、健康养殖示范场等建设,内陆地区大力推广循环水养殖(“跑道鱼”)等节能减排、节地节水等环境友好型养殖模式;沿海地区发展浅海贝藻、鱼贝藻间养和全浮流紫菜养殖等碳汇渔业和深海网箱(围网)建设。大力推进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力争5年内90%以上的规模生产主体纳入追溯管理平台。继续实施鱼塘生态化改造、大水面增殖放流、稻鱼共生轮作减排等工程,划定水产养殖禁限养区,持续开展渔业环境监测,严厉整治乱用药、施肥养鱼、尾水直排等行为,推广配合饲料替代冰鲜鱼投饵,降低养殖生产活动对水环境的负面影响,建设生态、安全、优质、高效的现代水产养殖业。

     2、推动国内海洋捕捞减船转产。

     以渔业油价补助政策调整为契机,在中央减船转产补助标准基础上,支持地方统筹资金提高补助标准,用市场化手段赎买渔船和功率指标,着力压减海洋捕捞产能,力争到2020年我省沿海国内捕捞渔船产能压减50万千瓦,逐步实现海洋捕捞强度与渔业资源再生能力相协调。

     3、规范发展远洋渔业。

     规范发展远洋渔业,编制远洋渔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组织实施远洋渔业拓展工程。鱿鱼等大宗远洋产品顺应市场需求积极稳妥去除库存,着力延伸产业链和价值链,激发主体活力,持续增强浙江远洋渔业市场竞争力和发展后劲。

     4、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大力培育渔业专业合作社、家庭渔场等新型渔业生产经营主体和多元社会化生产服务组织。以资本为纽带,完善产业化利益联结机制,推进一二三产业有效衔接,不断延长渔业产业链,促成新融合,创造新供给,释放新需求。

     大力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按照水产品深加工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战略目标,编制水产品加工“十三五”规划,提档增值、节能减排、集聚产业、培育品牌。加大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投入,大力培育精深加工的标杆企业,改造提升水产品加工集聚区,支持加工产品走品牌化发展道路。

     大力培育渔业新业态。加强统筹规划,推进渔业与旅游、教育、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建设休闲渔业特色村点、渔民民宿和渔家乐,开发休闲基地、户外运动、海上游钓、赶海体验等休闲产品,发展观光旅游、科普教育、文化创意、民宿美食等休闲业态。发展渔业电子商务,建设水产品网络销售平台,发展“网上菜篮子”等生鲜水产品网上直销,开拓水产品个性化定制服务、会展渔业、渔业众筹等新型业态。

     (三)坚持绿色发展,建设东海蓝色新屏障。

     总结象山、洞头、玉环、嵊泗等四县区开展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经验,以“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活动为抓手,海陆统筹,综合谋划,大力推进近岸海域和重点海湾污染整治,大力加强休渔禁渔管理,大力开展海洋生态修复,全力助推美丽浙江建设。

     1、推进海洋污染整治。

     继续推进《浙江省近岸海域污染防治规划》和杭州湾、三门湾、乐清湾、象山港等“三湾一港”污染综合整治方案;建立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通报制度,完善监测网络,增加监测站位,加密监测频次,推进监测、评价、发布信息化;加强陆源污染物排放监管,严格海洋、海岸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确保直排海污染源稳定达标排放。实行近岸海域养殖容量控制,开展重点港湾网箱养殖整治,从源头上减少水产养殖污染。

     2、加强渔业资源保护。

     完善海洋休渔制度,加强休渔禁渔管理,坚决打击伏季休渔期非法捕捞行为,切实提高伏季休渔资源保护效果。建立渔业资源调查机制,开展常态化渔业资源监测、评价及预警预报,开展海洋牧场建设和大规模增殖放流,在普陀中街山列岛等海域建设6个海洋牧场示范区,投放各类礁体100万空立方;开展藻类移植、贝类底播,放流大黄鱼、曼氏无针乌贼(受精卵)、日本对虾、三疣梭子蟹、贝类等水生生物苗种100亿单位。

     3、加强海洋生态修复。

     选划新建3个海洋特别保护区,深入开展已建海洋自然保护区和特别保护区建设管理工作,全面保护浙江渔场“三场一通道”(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在舟山渔场、猫头洋、温台渔场等海域建立9个产卵场保护区,保护区面积约126万公顷,重点保护大黄鱼、小黄鱼、带鱼、乌贼等主要经济鱼类。到2020年,实现海洋保护区面积达到5000平方公里,占省管辖海域总面积的11%以上。

     (四)坚持共享发展,建设美丽新渔村。

     围绕 “生产安全、生活富裕、生态优美”目标,坚持共建共享,挖掘渔业公共属性,惠民生,保平安,打造“小鱼”公共产品,推进美丽和谐新渔村建设。

     1、开展特色渔乡小镇创建。

     按照“产业有特色、渔文化有传承、多产业融合”发展思路,以渔村、海岛、海湾、渔港经济区为重点,引导各地打造一批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特色渔乡小镇”。杭嘉湖绍地区着力重现“鱼米之乡”,甬台温地区突出现代海洋渔业,金衢丽地区打造山区生态特色渔业。积极开展捕捞渔民转产从事海洋牧场和体验性休闲相结合的项目试点,探索相关用海(岛)、信贷、税收、捕捞专项许可等方面的政策创新,统筹推动资源保护和产业转型、环境整治和基础建设、民生改善和文化传承,提升综合效益,推动渔区经济全面发展。

     2、强化平安渔业建设。

     开展“平安渔业达标”创建活动,深化渔业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改革,推进乡、村、公司渔船基层管理单位安全生产达标,推行社团自治、渔民自律管理,培育扶持基层渔船服务管理组织,全面规范渔船基层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有效防范较大事故,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加强标准渔港改造、避风锚地建设和渔船渔港综合功能提升,围绕“船员管理网络化、渔船管理精准化、渔港建设现代化”,完善省市县三级监管体系。建立海洋灾害应急指挥体系,推进海洋防灾减灾“五大工程”建设,力争实现灾害性海浪预报准确率达到88% 以上,海洋灾害信息覆盖率90%以上,重大灾害预警报信息20分钟内发送至基层社区和目标单位的目标。

     3、完善渔民社会养老保险措施。

     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海洋捕捞渔民养老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在现有的国家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框架内完善渔民社会养老保障各项举措,合理确定渔民养老保障实施范围和重点对象,区别对待传统、非传统海洋捕捞渔民,积极拓展海洋捕捞渔民养老保障资金渠道,建立海洋捕捞渔民民生保障机制,分类做好不同海洋捕捞渔民群体的养老保障工作。对传统海洋捕捞渔民,通过参照当地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或发放老年生活补贴等办法,实施养老保障工作。

     (五)坚持创新引领,增强渔业发展新动力。

     适应产业发展新趋势和政府职能转变新要求,瞄准薄弱领域,针对问题短板,坚持改革创新,增强发展后劲。

     1、创新公共服务体系。

     着力打造四大公共服务平台,完善渔业公共服务体系。一是产业要素交易流转平台。推动涉渔劳力、渔船产权、船网工具指标、捕捞渔获物等要素进场流转、交易,提供拍卖、评估、融资、物流等综合服务。二是渔业科技支撑平台。大力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建立全省渔业科技联盟机制,浙江省海洋科学院实体化运作取得突破,推进主体、院所、高校的产学研合作,打通产业链和创新链,构建开放研发服务平台与渔业生产相结合的创新模式。三是金融保险服务平台。探索财政补助和金融保险政策的有效衔接,建立政府资金引导、经营主体为主、金融保险机构支撑的现代渔业投融资模式。探索建立渔民征信体系,创建融资担保等金融服务平台;完善渔业互助保险制度,创新保险产品,拓展服务范围,开展水产养殖政策性保险,逐步实现渔业互助保险覆盖渔业生产全领域,有效化解渔民因灾返贫风险;拓展渔业小额委托贷款业务,进一步发挥财政、金融杠杆支持渔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四是资源监测平台。掌握浙江渔场水生生物资源品种、结构、数量、分布区域、生长特性、繁殖习性、种群组成、资源量、最佳持续产量、最小可捕规格等,摸清渔汛动态,评价渔业资源年再生与可捕量,为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2、创新渔业管理模式。

     以“互联网+渔业”为抓手,打造集行业管理、质量安全管理、价格信息、市场分析预警、渔需物资服务等为一体的渔业管理和服务平台,加快建设完善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渔业生产主体动态数据库、水产品市场价格信息发布平台、渔需物资服务信息等功能,丰富渔业管理手段。

     实行国内海洋捕捞产量负增长政策。制订阶段性海洋捕捞总产量控制目标,探索水产市场联网工程。积极创造条件开展限额捕捞管理试点,并总结经验,逐步推广。

     推动渔业“三强一制造”。大力加强标准化建设,严格落实属地监管责任和渔业生产者主体责任,提升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以质量为基础、品质为保障、品牌为引领、市场为导向,深入推进我省渔业品牌建设和品质宣传工作,对接生产与消费,用市场导向来驱动渔业产业转型升级。

     3、创新渔业综合执法体制。

     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积极推进全省海洋与渔业管理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总结推广舟山市海上综合执法改革经验,整合行政执法主体,相对集中执法权,推进海上综合执法,重点强化基层县(市、区)海洋与渔业综合行政执法力量,切实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

     五、重点工程和项目

     围绕主要任务,重点实施渔场综合治理、产业转型升级、生态保护修复、美丽渔村建设、公共服务平台打造等五大工程及一批重点项目。

     (一)渔场综合治理工程

     1、渔场秩序整顿。

     建立海上巡查长效机制,分时段、分区域组织开展各类海上综合执法专项行动,组建“捕鱼人护渔队伍”,依法严处涉渔违法违规活动,始终保持对“三无”渔船、绝户网等非法行为的高压严打态势,深入推进“船证不符”渔船、禁用渔具、海洋环境污染等整治,全面整顿渔场乱象。

     2、海洋渔业综合监管信息化平台建设。

     全面推进渔船、渔港信息化建设,构建卫星、无人机、岸基雷达和执法巡航相结合的全方位全天候监控体系,对渔船实施有效的监管与识别;通过信息开放共享,加强部门信息化协作,建立船员、船东道德诚信平台,建设全省统一的渔船、渔港、船员数据库,实现渔港、渔船、船员实时动态监管,进一步提升出海船舶、船员动态管控能力,促进渔场综合治理。

     3、执法装备能力建设。

     新增一批渔政执法船艇,建设一批渔政码头、扣船所,配置舰载直升飞机及一批取证、救助救生等设备,全面提高执法装备保障水平,提升巡航执法和案件查处效率。

     (二)产业转型升级工程

     1、海洋捕捞减船转产。

     通过渔业油价补贴政策调整,努力压减国内海洋捕捞产能50万千瓦;对吸纳渔民就业实行政策补助。

     2、远洋渔业拓展。

     更新改造一批远洋渔船、组织一批国内捕捞渔船转产远洋,配套建设一批国内外远洋渔业基地。

     3、水产养殖转型提升。

     建设完善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500个海淡水池塘循环水试点和50个工业化循环水养殖系统;创建30个生态养殖小区;拓展浅海养殖空间10万亩,发展贝藻筏式养殖和现代化生态型抗风浪深水网箱和围网;全面推广配合饲料替代新鲜或冰冻小杂鱼的养殖方式,减少资源消耗型、污染型水产养殖模式。

     4、基层专业化海洋渔船服务管理组织创建。

     培育扶持260个左右集自律管理和服务于一体的基层专业化海洋渔船服务管理组织。

     (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

     1、海洋环境监测业务体系建设。

     强化沿海省市县三级海洋环境监测基础能力建设,完善监测网络,提高监测评价工作水平。

     2、海洋生物资源保护与修复。

     实施100亿单位苗种增殖放流,建设6个海洋牧场示范区,划定9个带鱼、大黄鱼、小黄鱼、曼氏无针乌贼等主要经济鱼类产卵保护区,落实相关保护措施。

     3、海洋保护区建设与管理。

     选划新建3个省级以上海洋保护区、开展18个省级以上海洋保护区基本建设。

     (四)美丽渔村建设工程

     1、创建特色渔乡小镇。

     推动渔业全产业链建设,创建30个集海洋与渔业文化、旅游观光、休闲养生为一体的区域性“特色渔乡小镇”,为拓宽渔民就业渠道,推进转产转业作出示范,为实现渔业转型发展树立样板。

     2、渔船安全生产管理。

     实施渔业安全生产“三化一规范”工程,通过渔船基层管理单位安全达标管理考核,提高渔船基层组织化管理程度,强化船东遵纪守法意识;通过船员管理网络化,建立渔民诚信档案,引导船东自治,渔民自律;通过渔船精准管理,区分合法与非法渔船,实施精准动态规范监督;通过渔港现代化建设,提高渔业安全保障水平,提升渔港监督能力。

      3、渔港、渔船避风锚地及渔港经济区建设。

     编制《浙江省渔港和渔船避风锚地建设“十三五”规划》,继续实施标准渔港建设,启动渔船避风锚地建设,努力保障全省渔船渔民生命财产安全。

     4、渔民基本养老保险。

     为海洋捕捞渔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障打开政策通道,对传统海洋捕捞渔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财政给予适当补贴。

     (五)公共服务平台打造工程

     1、渔业生产要素流转平台建设。

     在舟山、宁波、台州、温州等地组建海洋渔业综合化产业要素交易流转市场和140个村(公司)级产业要素交易流转服务站点。

     2、渔业资源监测平台建设。

     开展全省渔业资源调查,实施常态化的动态监测,建立渔业资源数据库。

     3、渔业科技支撑平台建设。

     开展渔用全价人工配合饲料的研究与应用、海洋牧场构建方式评估与管理等11项关键性技术研发和集成运用;完善水产种苗育繁推体系,培育扶持一批年产值3000万元以上的现代种业企业,建设100家增殖放流苗种供应基地;实施“弃小杂鱼、改配合料”饲料使用补助政策。

     4、海洋渔业金融服务平台建设。

     建设海洋渔业融资担保平台;进一步扩大渔船、船员互助保险覆盖面,逐步推行水产养殖互助保险。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要加强对规划实施推进的组织领导,准确把握“十三五”发展新特点、新使命和新要求,按照省委省政府推进转型升级“组合拳”部署,加大渔业转型升级的政策支持力度。各市、县(市、区)政府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根据本规划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工作职责,分解目标任务,建立工作推进机制。省海洋与渔业局要强化规划的跟踪督导,狠抓工作落实,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有人管、事事有人办的工作格局,确保任务到乡镇、落地到村船,项目到渔场(塘)。

     (二)完善法治保障。

     积极推进海洋渔业立法工作,贯彻实施新修订的省渔业管理条例、渔港渔业船舶管理条例等法规制度,健全渔具渔法、可捕标准、养殖尾水排放、海洋生态损害赔补偿等一批标准和规范,完善配套实施办法和细则。坚持依法行政,各级各有关部门加强沟通和协调配合,加大对破坏渔业资源、水域环境等违法违规活动的处罚力度,规范行政裁量权,细化分类处理的办法和程序,使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三)加大投入力度。

     加大财政资金整合力度,保障专项执法、违规治理、减船转产、增殖放流、监测预警、生态修复等工作有序推进;统筹利用各项政策,围绕“三大创建”加强项目资金的倾斜和引导;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加大对生态高效水产养殖、远洋渔业、水产加工物流和休闲渔业,以及海岛基础设施、渔港经济区建设、渔村环境治理等投入力度,落实职业培训、创业补助、小额担保贷款及贴息等各项优惠政策,鼓励转产转业渔民就近就地稳定就业和自主创业。

     (四)营造社会氛围。

     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大力宣传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试点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政策举措,把各项政策规定广泛昭告渔区群众,弘扬守法生产、诚信经营典型,聚焦曝光违法违规行为,提高渔民主动参与保护渔业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性。加强海洋渔业科普知识教育,建设一批海洋知识教育基地,充分发挥资源环境保护志愿者作用,支持从业者共同发起渔业生产自律规范倡议,努力营造社会力量共同推进渔业转型升级的良好氛围。

     (五)加强队伍建设。

     全面落实从严治党各项要求,坚持把业务中的薄弱环节和问题短板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抓手,进一步发挥渔业战线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全面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推动全系统建立健全严密科学的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壮大基层渔业力量,注重基层一线人才培养和使用。加强渔业科技创新队伍,完善科技人才选拔任用机制。加强系统干部交流,逐步优化队伍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过硬、勤政廉洁、敢于担当、勇于创新的渔业管理和渔政执法铁军。

    相关关键词: 全国渔业十三五规划

    • 范文大全
    • 教案下载
    • 优秀作文
    • 励志
    • 课件
    • 散文
    • 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