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信范文
  • 文秘范文
  • 党团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工作报告
  • 心得体会
  • 合同范文
  • 节日大全
  • 自我鉴定
  • 演讲稿
  • 汉字意思
  • 其他范文
  • 当前位置: 天一资源网 > 读后感 正文

    关于道士塔读后感800字优秀文档

    时间:2020-10-03 23:25:18 来源:天一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天一资源网手机站

    自从读过著名作家余秋雨的作品《道士塔》后我深刻感受到了莫高窟经历了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历史的沧桑和无奈真正体味到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艺术的荣辱和沦落。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道士塔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道士塔读后感1

    读余秋雨先生的《道士塔》, 不但让我对斯坦因的奸诈感到愤恨,也对王道士的愚昧与无知感到可悲!

    王园箓本来是湖北麻城的农民,在甘肃当过兵,后来为了谋生做了道士。几经转折,又当了敦煌莫高窟德家。莫高窟是以佛教文化为主,怎么会让一个道士来当家?这在现在看来是荒缪的事情,但在当时,几乎是个文盲,对道教并不专精,对佛教也不抵拒,却会主持宗教仪式,又会化缘募款的王圆箓。却当了莫高窟的家,管理着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文化的中心,由此可见,当时中国的社会现实,清政府是多么的昏暗。以中国的民间信仰本来就是羼杂互溶的,来讽刺社会的混乱和政府的腐败。王道士经常出去化缘,得到一些钱后,就找来一些很不高明的当地工匠,先用草刷蘸上石灰把精美的古代壁画刷白,再抡起铁锤把塑像打毁,用泥巴堆起的灵官之类,因为他是道士。但他又想到这里毕竟是佛教场所,于是再让那些工匠用石灰把下寺的墙壁刷白,绘上唐代玄奘到西天取经的故事。他四处打量,觉得一个个洞窟太憋气了,便要工匠们把它们打通,大片的壁画很快灰飞烟灭成了走道。做完这些事,他又去化缘,准备继续刷,继续砸,继续堆,继续画。这是余秋雨先生黑色幽默,因为王道士粉刷的是千年流传的敦煌壁画!由于王道士的愚昧与无知,致使大量的敦煌文物在他不知不觉间被毁坏,中华民族的宝贝被毁坏。他还对自己所做的事一无所知。读到这里,忍不住对被王道士破坏的文物感到可惜,也对王道士感到可悲,当他还没认识到自己所做的事前,在自己不知不觉间,已经成为历史历史的罪人!即为王道士可悲,也为敦煌文物和中华民族可悲!

    当斯坦因在掠夺敦煌文物时,有一天王圆箓觉得斯坦因实在要得太多了,就把部分挑出的文物又搬回到藏经洞。斯坦因要蒋孝琬去谈判,用四十块马蹄银换回那些文物。蒋孝琬谈判的结果,居然只花了四块就解决了问题。斯坦因立即赞扬他,这是又一场中英外交谈判的胜利。以王道士和斯坦因的谈判来说中英外交的谈判,将清政府比作王道士,深刻的讽刺了清政府的腐败和无能,以王道士的愚昧和无知来体现清政府的昏暗。巧妙而睿智的比喻,使得文章更加生动。作者由莫高窟的文物遗藏联想到外夷入侵、民族劫难,蕴藏着作者深刻的爱国内涵

    王道士发现了藏经洞!但他对于藏经洞中宝物的价值一无所知,随意拿来送人卖。斯坦因总共用了折合银子的一百三十英磅,取得了九千多个经卷,五百多幅绘画,打包装箱就整整花了七天时间。最后打成了二十九个大木箱,原先带来的那些骆驼和马匹不够用了,又雇来了五辆大车,每辆都栓上三匹马来拉。那是中华文明长达好几个世纪的大量文物,就这样被王道士卖给了斯坦因,卖给了外国人。族的百年耻辱,而王道士反而认为这位“斯大人”是“布施者,就在王道士不知不觉间,造就了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使中华民族的五千年文明蒙受了耻辱!

    读《道士塔》,王道士的愚昧与无知让我感到愤恨,但让我更愤恨的是蒋孝琬。由于王道士的愚昧,不知道文物的价值,才会做出那些无知的行为。而蒋孝琬知道哪些文物的价值,竟帮斯坦因盗取,他才是中华民族的罪人。正是由于这种卖国贼,才使我们的国家和民族蒙受百年耻辱。《道士塔》正好印证了鲁迅的一段话:“中国公共的东西,实在不容易保存。如果当局者是外行,他便将东西糟完,倘是内行,他便将东西偷完。而其实也并不单是对于书籍或古董。

    道士塔读后感2

    今天,我读了余秋雨先生写的《文化苦旅》的第一篇——道士塔。

    这一片主要写了作者到了莫高窟的门外,看见了王元转的圆寂塔,从而想起了清朝时有关莫高窟的一大民族悲剧,感慨万千,写下了这篇文章。

    文章中的王道士十分愚蠢,他认为敦煌壁画“暗乎乎的,看着有点眼花”,于是就把几面壁画用石灰刷白;他又认为“几面洞墙全部刷白,中座的雕塑就显得过分惹眼。在一个干干净净的农舍里,她们婀娜的体态过于招摇,她们浅浅的笑容有点尴尬。”他想起了自已道士的身份,于是吩咐帮手去借几个铁锤,让原先几座塑雕委曲一下。婀娜的体态变成碎片,柔美的浅笑变成了泥巴,无价的莫高窟文化就轻易地被破坏了。

    15年5月26日清晨,王道是在一次偶然的机遇下,发现了满满实实一洞窟的古物,无数才华横溢的学者,将为这个洞窟耗尽终生。中国的荣耀和耻辱,将由这个洞穴吞吐。王道士趁着去县城,捡了几个经卷给县长看。不久,甘肃的金石学家叶炽冒也知道了这件事,他建议把这些文物运到省城保管,但是官僚们因为运费太贵,也犹豫了,他们其实不是穷,只是舍不得花这几个小钱来保护珍贵的文化遗产,这点路费与他们生活中吃喝玩乐所消耗的相比,只是九牛一毛罢了;中国官员也不是没有学问,他们也已在窗明几净的书房里,推测着书写年代了,但他们没有那副赤肠,下个决心把祖国的遗产好好保护一下。与中国人的行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欧美的学者、汉学家、考古家、冒险家。他们不远万里,风餐露宿,甚至愿意变卖掉自己全部家当,也要来莫高窟带走一两件文物回去,他们这种对文化的热爱,是我们中国人远不能及的。

    文章中记载“俄国人勃奥鲁切夫用一点点随身带着的俄国商品,换取了一大批经文。”“法国人帕西和又用少量银元换去10大车,6000多卷写本的经书”“日本人吉川小一郎和橘瑞超用难以想象的低价,换去了300多件写本和两座唐塑”读到这些,我不禁痛心,中国的文物就这样流入了其他国家,这是要怪王道士的愚蠢,还是要怪清政府的腐败和无能?

    幸好现代的专家们有了保护中国文化的意识,他们从外国买来文献胶卷,刻苦钻研,才是王道士当年的错举有所挽回。

    道士塔读后感3

    今天读了余秋雨先生的《道士塔》,余秋雨先生认为,王圆箓是敦煌石窟的罪人,是历史的罪人。他从外国冒险家的手里接过极少的钱财,让他们把难以计数的敦煌文物一箱箱运走,造成了一个古老民族的悲剧。

    余先生说,“这是一干巨大的民族悲剧。王道士只是这出悲剧中错步向前的小丑”。这句话,我认为无论站在哪个角度它都是对的,王道士只是一个小配角,他没有权力没有势力去改变什么,余先生也承认“让他这具无知的躯体全然肩起这笔文化重债,连我们也会觉得无论”。至于对石窟的破坏,暂且跟从余先生的说法。王道士用石灰把墙壁刷了一遍,但“农民做事就讲个认真,她再细细刷上第二遍”,接着,他又找帮手借几个铁锤,让原先几座雕塑“委曲”一下,结果才几下,婀娜的体态变成碎片,柔美的浅笑变成了泥巴。看到这,我不禁想为“认真”二字大笑,但那几下锤子仿佛捶在我的心坎上,痛得我想放声大哭。哭不得,笑不得,哭笑不得,我总算体会到了。文章快完结时,余先生发出感慨:“偌大的中国,竟存不下几卷经-文!比之于被官员大量糟蹋的情景,我有时甚至狠狠地说一句:宁肯存放在伦敦博物馆里!”

    俗话说:不知者不罪。王道士既然无知,那么就应该无罪。除了可能有破坏文物的罪行外,我认为也应该无罪。因为他无知呀,又不是他愿意这么无知。如果他不是农民,深知其价值却装作无知,把文物以高价卖出去,那么他是卖国-贼,他无耻,他才有罪。但现在错不在他,可恶的是那些官员。可几遍官员们有一颗赤诚的心,运回宫中保存,那又怎么样呢?八国联军原来,还是抢的抢,烧的烧,损失将会更大。在这点上,我认为历史是很公平的,有它必然的发展。当人不懂得珍惜自己的一切,就必定会失去自己的一切。外国冒险家“盗缺中国的宝物似乎也就成了必然,它们的精神应该受到赞赏,但当他们忘记一些极基本的前提,事实也不会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事实总会证明一切。说实话,我真的情愿它们存放在大英博物馆或者卢浮宫这些地方,因为人家保存得确实比我们好,在中国,博物馆被盗的事件时有发生,叫人怎么安心呢?至于耻辱嘛,这个不好说。不能因为自己得不到这个东西也不让别人得到,虽说文物是出自中国的。但我认为也可以这样想,科学、艺术都是无国界的,放在哪其实都一样,只要各方都享有同等权利。

    道士塔是余秋雨文化苦旅的第一篇文章,说实话我现在已经忘了具体的细节了,呵呵,写这篇文章之前我又翻了一遍,结果现在要我说具体讲了什么,还是一点也想不起来了.只能说知道一个大概,知道讲的什么意思,却不知道一丝一毫的细节描写.敦煌的壁画被王道士卖给了外国人.外国人用施舍的价格就获得了最珍贵的珍宝.这些珍宝可能永远也没有办法要回来了吧,放在了外国的展览馆里,中国人研究自己的文化只能靠花大笔的钱买来一些模糊的胶卷.研究自己的文化要花钱从外国人那里买来胶卷,想一想是多么的不合逻辑,而放在中国身上,又是非常的正常.深切的悲哀,肉体曾经的被蹂躏,过个几十年可能还会平复,而灵魂永远被禁锢,不论多久都是不能平复的伤痛.文化就是我们的灵魂,而我们的文化却在别人的手里...........

    自大和自卑是两种完全相反的情绪,却往往又同时在一个母体上存在,互相作用,互相影响.自大和自卑的混合体最容易在败家子和暴发户中产生.当昔日的荣耀被打破的时候,自卑开始蔓延,而产生自卑的同时,对昔日荣耀的顾及和留恋则产生了自大,硬撑着的自大其实是因为心里感受着自卑时时刻刻传来的噬心痛感.暴发户则相反,今日的荣耀产生的强烈自大和心中仍然挥之不去的对昔日低下出身的强烈自卑同时缠绕着心绪.不能自己平衡心态,要么自疟,要么他疟,都是疯狂的歇斯底里.前者成了中国,而后者则造就了日本.中国的文明昌盛,中国的强大荣耀,中国的辉煌光明,实在是历经几千年基淀下来的成果,是东亚世界的中心和启明星,周边的文化或者接受而共入文明的光辉,或者抗拒而成为野蛮的代称,竟是再也没有一种文明和文化能够让中华学习,中华佩服存在于身边.中国是世代贵族,文化的贵族,这种气质和内涵是几千年养成下来的,决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塑造的,这也是中国为什么这么理直气壮的认为自己是中央之国,天朝上国,而周围其他国家不论政治上是否都认可,而文化心态上却也都持着相同看法的理由.想想如果一个民族和国家在文化文明上认同另一个民族和国家是自己的母体,那么具体到了政治上又怎么还有名义去反抗呢,所谓大义已经在中国了,而这又增加了中国的信心,以一种强烈的自信心主导着东亚的文明局势.欧洲在罗马灭亡从来没有一个国家使得其他周边的所有国家都认可为文明的中心吧,没有一个国家占有文明的大义而使得其他国家在心理上处于一种自觉的臣服的地位吧,而中国一直占有这样的位置.

    这是中国的光荣,也是中国的悲哀.没有竞争力的世界是停滞的世界,没有天敌的动物是不会进化的动物.当这个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的时候,最先进的变成最落后的时候,最难转变的往往是原来先进而现在落后的国家和民族.日本抓住机会变成了近代国家,而中国还在讨论中学西学的先后问题,曾经被压抑了几千年的破落户突然抖了起来,能希望他会善待自己曾经的主家和老师吗?恐怕这暴发户的心里最厌恶被人提起的往往是这曾经地位低下的时代吧,而要想缓解这种发自心底的自卑和现今实力的自大的唯一途径就是疯狂的虐-待自己原来的父母之邦了.很多人不能理解为什么在侵华日军中会有那么多的变-态狂,杀人狂,为什么一个原本在国内遵纪守法的平民,摇身一变就成了人形兽心的超级变-态,杀人并不有助于军事行动,吃人肉而实际上军粮并不缺少,烧掉一整座城市借口是为了给自己取暖,这些非人类的作为是大多数人不能理解的,而对于自卑自大狂来说则实在是减轻心理变化的途径了.看<走向共和>的时候,日本的首相伊藤博文对李鸿章说了一句话,他说:条约(马关条约)签订以后,日本千年以来对中国称'是' 的历史终于结束了.'听到这句话的时候,一种心灵深处的痛苦蔓延全身,中国再也不是天朝上国,再也不是文明中心,再也不是东亚的父母之邦了.相信当时代的人会感受的更深吧,荣耀已经完全失去了,阔绰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诺大的家业完全的败坏光了.

    以后的岁月里,面对着列强的日新月异,不断进步,而自己国家的裹足不前,日益落后的局面,屡战屡败的创伤,自卑这种原本中华文明里没有的情绪日益强化了,从而成为了整体国民的潜意识:洋人是打不赢的.对敌人产生了这样的念头,什么反抗的行为甚至信念都会消失了.但是作为大户出身的,在环环歧视中,还要高喊着我们曾经如何如何,换来的只是有意无意的置疑和嘲笑声,噬心的痛感.......于是不能虐-待外人,虐-待自己国民还是可以的,外战外行,内战内行,对外卑躬屈膝,对内暴戾杀伐,对外国人以德报怨,对自己国民宁可错杀三千,不可放过一个.中国的悲哀,是文化上的悲哀,不是实力上的悲哀。

    道士塔读后感4

    看过《道士塔》后,我心中充满了“恨”。对愚昧无知的王道士的“恨”、对那些外国冒险者的“恨”

    看着那一箱箱的珍贵文物被那些外国冒险者给搬走,王道士在后笑脸相送,心中不由得生出一团怒火,文中这样说:

    我好恨

    恨我没早生一个世纪

    使我能与你对视着站立在

    阴森幽暗的古堡

    晨光微露的旷野

    要么我拾起你仍下的白手套

    要么你接住我甩过去的剑

    要么你我各乘一匹战马

    远远离开遮天的帅旗

    离开如云的战阵

    决胜负于城下

    这是作者余秋雨的一首诗,诗中从头到尾贯彻着“恨”。

    读过这篇文章,使我“恨”的是那愚昧无知的王道长,把那一座座五彩缤纷的雕塑用石灰水涂得惨不忍睹,把他们那一个个婀娜多姿的体态毁得不成人形,而那一洞的文物多半都毁在他的手上,被他一一都用那一文不值,对于他是“宝贝”的东西换走``````

    作者恨他(自己)没能早生一个世纪,去阻止他那愚蠢的行为,可现实就是现实,无法改变,看着那仅剩的雕塑、经卷、古物、织绢、画卷令我十分心凉。

    书中曾说过:“偌大的中国,竟存不下几卷经文.”是呀,偌大的中国连几卷经文都藏不住,正是因为有那些愚昧的人,然而我们永远也赎不回那丢失了的东西,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不仅要好好看护那仅存的一些文物,更要唤起民众的觉醒,不要为一己私利忘掉国家的尊严,民族的利益。——加油吧!

    道士塔读后感5

    听了余秋雨先生的《道士塔》,心头一向被一股弥久不散的阴霾压抑。漫无边际的悲愤袭来,我仿佛看到一个目光呆滞、神情猥琐的老道立在沙漠边,注视着那深深的两道车印。这一个画面的定格,蕴含了多少的惨然与愤然啊!我好恨!

    这个老道叫王圆箓,以前是莫高窟的住持。但目不识丁的他根本不了解莫高艺术的璀璨与繁荣。无价的壁画在他手上竟宛如儿戏般的被覆上了惨白的石灰,一尊尊精湛的上古礼佛竟被他应手击碎,去塑成了粗劣的佛像。但就是这样一个蹂躏艺术、摧残艺术的人,历史却如同开玩笑般的,将莫高窟最精湛的艺术结晶留给了他。可这个卑微的王道士,竟拿着莫高,乃至中国、世界的艺术精魂,换来了少量的一叠外国人给的银元!那大车大箱装走了多少的艺术瑰宝啊!连同王道士的愚昧、无知,一同坠入了时空的漩涡。于是,中国的古文学界又多了一个弥深的黑洞!悲哉叹哉!

    愚昧不是错,而知错犯错就是大错特错了。如果说王道士是历史的罪人,将万顷的经书宝卷挥霍出洋,留下艺术的空白。那他也但是是因为愚昧无知罢了。这便如同一位世代耕织的农夫,即使他藏有唐寅的真迹,他又怎会懂得欣赏呢?而此时懂得欣赏莫高艺术的人呢?晚清政府的官员呢?他们对此毫不知晓吗?翻开史书,此时的官员正钟鸣鼎食,品茗览卷,极尽悠哉之至。而他们为何不去善加对待,予以保护呢?他们的回答是多么的可笑,何等的荒唐!竟言之,运费过昂,不便出资!岂有此理!

    回言历史,清政府的愚昧腐朽又岂输于王道士!种种所作所为恐有过之而无不及!英法为鸦片二度侵华,大好河山惨遭蹂躏,火烧圆明园,大火三日未熄!异物奇珍,珐琅翡翠,那一样又会输于莫高佛典?而这些艺术精华,清政府又岂会不懂!八国联军侵华,慈禧、光绪溜之大吉。《辛丑条约》谈判桌上,4.5亿两白银拱手外献。当慈禧说出“量中华之物力,给予国之欢心”的丧国之语时,她又岂会不知祖宗河山是何等珍贵!而她却葬送了、摧残了。这显然比王道士之流更罪恶深重、遗臭万年!

    而如今,应对日益丰实的科学文化知识的殿堂,我们却不知珍惜,不尽力汲取。难道要数年之后,为我们抱憾的后人说我们是历史的罪人,是王道士,晚清幕僚之流吗?我想这几个名词,哪一个都内含值得掂量的分量,哪一个都足以令人遗臭万年!

    我仿佛又看到一个老道立在沙漠边,望着深深的两道车印,目光呆滞,神情猥琐。我更不明白这格还要定多少年!

    关于道士塔读后感800字优秀范文相关文章:

    相关关键词: 稻草人读后感350字 稻草人读后感400字 稻草人读后感50字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范文600字 钢铁读后感600字初中
    相关热词搜索: 读后感 道士 优秀

    • 范文大全
    • 教案下载
    • 优秀作文
    • 励志
    • 课件
    • 散文
    • 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