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小升初
  • 中考
  • 高考
  • 英语
  • 考研
  • 四六级
  • 单元
  • 节日
  • 母爱
  • 诚信
  • 父爱
  • 环保
  • 家庭
  • 感动
  • 成长
  • 感恩
  • 梦想
  • 爱国
  • 写景
  • 写人
  • 叙事
  • 状物
  • 议论
  • 说明
  • 抒情
  • 观后感
  • 诗歌
  • 读后感
  • 想象
  • 素材
  • 名言
  • 段落
  • 哲理
  • 诗词
  • 成语
  • 赏析
  • 基础
  • 演练
  • 教学
  • 关于中国电影的论文:新时期以来国际传播语境的中国电影

    时间:2020-03-01 07:51:33 来源:天一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天一资源网手机站

    关于中国电影的论文:新时期以来国际传播语境的中国电影

      范志忠 吴鑫丰

      提要:新时期以来,中国电影在国际传播语境中分别呈现为“输入式影响”、“输出式影响”和“输入与输出交互影响”三个历史阶段,表现为巴赞纪实美学与新时期反思电影、国际节展与第五代、“第六代”电影、海外大片输入与国产电影输出等不同发展形态,中国电影呈现出从拿来主义到本体觉醒、从理念输入到观念输出、从个体表达到产业共进的跨越式发展道路。

      关键词:新时期 国际传播 中国电影

      新时期以来,全球化潮流深刻改变了中国电影的传统格局。一方面,各种外来影响直接或间接地催发了中国电影的演变与转型,诸如第四代反思电影、第五代新民俗叙事、“第六代”个人叙事,以及中国电影的产业转型和商业大片的崛起,都烙印着外来影响的痕迹;另一方面,新时期以来中国电影逐步走出国门,引起世界范围的关注。以西方为中心的欧美学术界,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重视了解和研究中国电影,命名为Chinese Cinema或者Chinese Film的课程也开始在西方的学院体制内出现,这客观上促进了中外的中国电影研究学术圈的交流,拓展了跨国语境下的中国电影研究的新视野。

      一

      1978年,中国进入政治目标、社会目标、经济目标、文化目标都发生巨大转型的新时期。作为“拨乱反正”的标志,新时期对“文革”中被禁锢的电影予以重新审查和解放。建国十七年来视为毒草的六百多部影片先后解禁,苏联电影《母亲》、《列宁在十月》、《列宁在1918》,英国电影《雾都孤儿》、《百万英镑》,意大利电影《偷自行车的人》,朝鲜片《卖花姑娘》等外国电影,以及《红旗谱》、《平原游击队》、《上甘岭》、《南征北战》、《烈火中永生》等新中国红色经典陆续公映,引起了饱受禁锢之苦的观众的观影热情。据报道,1979年全国电影市场创下了全民平均观看电影达28人次、全国观众达293亿人次的空前纪录。

      1979年,张暖忻、李陀发表论文《谈电影语言的现代化》,指出20世纪60年代流行在西方电影界的巴赞纪实美学理论“是人类对电影认识的重大成果和不可逾越的阶段”,呼吁国产电影秉承巴赞纪实美学精神,积极学习和借鉴外国电影的创作经验,“形成一种局面,一种风气,就是理直气壮地、大张旗鼓地大讲电影的艺术性,大讲电影的表现技巧,大讲电影美学,大讲电影语言”。

      众所周知,安德烈,巴赞是法国著名的电影评论p家,他的电影美学灵感主要来源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电影运动。巴赞对20世纪30年代以来电影蒙太奇语言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大力倡导著名的长镜头理论。巴赞认为:“叙事的真实性是与感性的真实性针锋相对的,而感性的真实性是首先来自空间的真实。”蒙太奇处理手法,是在“讲述事件”,这必然要对空间和时间进行大量的分割处理,从而破坏了感性的真实,与此相反,长镜头则在于“记录事件”,它“尊重感性的真实空间和时间”,要求“在一视同仁的空间同一性之中保存物体”。比如,在影片《德意志零年》中,罗里西尼用长镜头处理那个男孩的面部表情时所关心的事,与库布里肖用蒙太奇处理莫兹尤辛德面部特写所关心的事截然不同。罗里西尼所体现的,是面部表情的神秘莫测。库布里肖在“实验工作室”则将某演员一个毫无表情的脸部特写镜头,分别与一只汤碗、一口棺材和一个孩子的镜头相衔接,进而分别赋予该演员以饥饿、悲痛和父爱的情感内涵。这在巴赞看来,显然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歪曲和强暴。新现实主义的美学特点,恰恰就在于反对蒙太奇逻辑而尊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在电影镜城中重新恢复事物的多义性和开放性。

      巴赞纪实电影美学理论在新时期之所以赢得强烈共鸣,主要原因在于第四代电影人力图以此来清除“文革”电影假、大、空的蒙太奇叙述风格,直面真实的现实生活。1981年中国电影家协会和中国文联开始设立中国电影金鸡奖,将最佳故事片奖颁发给《巴山夜雨》和《天云山传奇》这两部着重对“文革”进行反思批判的影片,鲜明地表达了新时期中国电影的创作立场和姿态。

      吴永刚、吴贻弓执导的《巴山夜雨》,在叙事上遵循了“三一律”的古典主义法则:一昼夜,一艘由重庆开往武汉的江轮,专案人员刘文英、李彦秘密押送以莫须有罪名关押了六年的诗人秋石。在一路巴山蜀水奇特的风景中,诗人秋石所体现的操守与气节,以及奋不顾身抢救跳水的女人等细节,都显现出他虽然身为囚犯,但是犹如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一样,给阴风苦雨的人间带来了希望。押解秋石的刘文英,由此受到深深的感动而意识到自己“才是真正的囚犯,是精神的囚犯”。影片这种人物关系的逆转和自我发现,显然挪用了“公路片”的叙事特征。影片最具有象征意义的,则是编导煞费苦心地安排了由重庆开往武汉这一逆水行舟的故事线索,它既表明这次旅程的艰难与困苦,也寓意了押送着诗人的荒诞行为本质上是逆历史潮流而动。影片中小娟子上船寻找生父,以及最后父女团聚的情节,可谓意味深长,它巧妙地把影片的意识形态话语转换为家庭伦理话语,充满了一种久违的人道主义温馨情怀。

      谢晋执导的《天云山传奇》,与《牧马人》、《芙蓉镇》一起构成了“反思三部曲”。谢晋在反思“文革”的时候,致力于塑造具有情感意义和道德意义的女性形象,通过女性在情感和事业的命运沉浮,折射出历史和社会的伦理判断和价值判断。在《天云山传奇》中,与冯晴岚和周瑜贞对罗群或倾心或暗恋相比,宋薇的角色显得复杂且尴尬:一方面,在“文革”期间,作为罗群曾经的恋人,宋薇因罗群错划右派而不得不与之分手,嫁给了自己并不爱的吴遥;另一方面,在“文革”结束之后,宋薇发现了吴遥当年陷害罗群的真相,于是不惜与吴遥决裂,满怀赎罪之心,为罗群的平反而奔走呼告。谢晋在影片中大量采用了闪回、时空交错、声画对位、内心旁白等电影手法,深刻细腻地刻画了宋薇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展示了一个曾经拥有纯真情感和炽热信仰的沉沦者,如何在新的时代语境中走向自我反省与自我救赎之路。

      很显然,无论是吴永刚的《巴山夜雨》,还是谢晋的《天云山传奇》,并没有严格遵循巴赞所倡导的以零度叙事来体现现实意义的多样性和开放性,反而以一种充满诗意的镜头语言彰显与呼唤人道主义精神。在这个意义上,新时期中国电影对巴

    [1] [2] [3] [4] 下一页

    相关关键词: 关于中国电影的论文:新时期以来国际传播语境的中国电影

    • 范文大全
    • 教案下载
    • 优秀作文
    • 励志
    • 课件
    • 散文
    • 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