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小升初
  • 中考
  • 高考
  • 英语
  • 考研
  • 四六级
  • 单元
  • 节日
  • 母爱
  • 诚信
  • 父爱
  • 环保
  • 家庭
  • 感动
  • 成长
  • 感恩
  • 梦想
  • 爱国
  • 写景
  • 写人
  • 叙事
  • 状物
  • 议论
  • 说明
  • 抒情
  • 观后感
  • 诗歌
  • 读后感
  • 想象
  • 素材
  • 名言
  • 段落
  • 哲理
  • 诗词
  • 成语
  • 赏析
  • 基础
  • 演练
  • 教学
  • 当前位置: 天一资源网 > 谈谈提问的技巧 正文

    谈谈提问的技巧

    时间:2020-02-24 08:32:45 来源:天一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天一资源网手机站

    谈谈提问的技巧

    万宁东岭中学       何海涛
    提问是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有人认为一堂好的语文课就是一堂好的问题教学课。此言并不为过,恰到好处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但提问能否达到这样的教学目的则取决于教师驾驶课堂提问的技巧。一次,本人观摩了一位中年老师开展的综合实践课《戏曲大舞台》。课堂上老师一口气问了三十八个问题,从戏剧的起源,发展到各个剧种的表演特点等等,几乎涉及到了戏曲的方方面面。可学生却反应冷淡,提不起精神。开始还有人回答,可随着问题的深入举手的学生是越来越少,最后是无人应答。无奈之下老师只好自问自答,“满堂问”又变成了“满堂灌”。那么提问有那些技巧?又如何开展提问呢?听听名师的教诲,看看他们的课堂,再反思自己的教学,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 依据学情设计问题。
    一篇课文可提的问题是很多的,既有词句所涵蓄的意义,又有文章前后的照应与联系等等。而且难度有深有浅,如果提问太难太深,超越了学生的智力水平,学生就会感到望而生畏,丧失回答问题的信心和勇气;如果问题太易太浅,低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学生无需思考即唾手可得,又失去了提问的意义。所以教师提问应避免一“问”即“发”的浅问题,和“问”而不“发”的难问题。正如张志老先生指出的那样;“问得太平直,太浅易,学生想都不想就答出来,这种问题的用处不大。问得太迂曲,太深奥,学生想半天连问题的要点还弄不明白,这像猜谜语,也没好处。”一般而言,问题的设计应以班里中上等学生水平为准,这样即有利于激发,维持优良水平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又有利于促进中下等水平学生向优良水平学生靠拢,从而提高全体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问题的设计应由易到难,由浅入深,逐渐的把学生的认识引向深入。有位老师教学《变色龙》就设计了这样的台阶式问题;①奥楚蔑洛夫的基本性格是什么?②他善变的明显特征有哪些具体表现?③他善变但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是什么?④作者为什么要塑造“变色龙”这个形象?这种阶梯式的问题,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迪他们的创新思维,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礼记•学记》中载;“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二、依据教材设计问题
        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是理解课文的关键,在课文的重点,难点处设疑提问,有利于叩开学生思维的大门,使学生在积极思维的活动中理解问题。如鲁迅先生的《孔乙已》是一篇悲剧性的小说,可论文从始至终都在写“笑“。孔乙已在人们的笑声中出场,在人们的哄笑声中表演,最后又在人们的笑声中死亡。“孔乙已的命运已非常悲惨人们为什么还要笑他?”提出这一问题让学生思考,也就抓住了学习课文的重点与难点,学生理解了,也就明白了小说的写作特点及主题思想。又如《傅雷家书二则》里有一句话“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这是学习中的一个难点。湖北省宜昌市五中的朱莉萍老师教学时问学生:“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思想的碰撞引发智慧的火花,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展开了丰富的想象,从而感悟到傅雷父子那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对人世间充满挚爱的情怀。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思想得到提升,并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受益终身。
    三、提问要精,要有启发性。       
    在阅读教学中,问题提得多不一定教学效果就好,“满堂问”不等于启发式。要屏弃一切无助于思维,无助于学生能力培养的提问。这里有一个对问题需要讲究选择的思考。值得问的才问,需要问的才值得一问,不能为问而问,总是提一些毫无启发性的“短平快”的问题。这里的关键在于老师要善问,使提问具有启发性,这点很重要。如钱梦龙老师在教学《愚公移山》一文时问学生:“这个愚公有多大年纪了?”“那么这个年纪小小的孩子跟老愚公一起去移山,他爸爸肯让他去吗?”就很有启发性。如果不是老师这样提问,学生也就是背背注释,“且”是什么意思,“霜妻”是什么意思。也就完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就不会那么深刻了。张志公先生还说:“提问不是走过场,有哪么回事就算了;也不是要考考学生,更不是要难为学生一下。提问的目的是促使注意,启发思考,加深印象。”因此,教师要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就要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掌握新课程理念,努力钻研教材教法。有人说谁对教材理解、体会得深刻,谁就能找到具体而又重要的问题;谁无所谓体会或者体会得肤浅,他就找不到问题,或者他只能找到那些无关痛痒的,缺乏启发性的问题,是不无道理的。                            
    2010年6月3日                                                               

    [1] [2] 下一页

    相关关键词: 谈谈提问的技巧

    相关文章

    • 范文大全
    • 教案下载
    • 优秀作文
    • 励志
    • 课件
    • 散文
    • 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