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小升初
  • 中考
  • 高考
  • 英语
  • 考研
  • 四六级
  • 单元
  • 节日
  • 母爱
  • 诚信
  • 父爱
  • 环保
  • 家庭
  • 感动
  • 成长
  • 感恩
  • 梦想
  • 爱国
  • 写景
  • 写人
  • 叙事
  • 状物
  • 议论
  • 说明
  • 抒情
  • 观后感
  • 诗歌
  • 读后感
  • 想象
  • 素材
  • 名言
  • 段落
  • 哲理
  • 诗词
  • 成语
  • 赏析
  • 基础
  • 演练
  • 教学
  • 【高三语文课文《咬文嚼字》教学设计】咬文嚼字教学设计

    时间:2018-07-19 11:38:20 来源:天一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天一资源网手机站

      高中语文必修模块收录了《咬文嚼字》这篇随笔,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三语文课文《咬文嚼字》教学设计,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三语文《咬文嚼字》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一、在理清文意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分析评价,借鉴吸收。

      二、深人体会作者“文字和思想感情有着密切的关系”的主张。

      三、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习惯,培养“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的精神。

      教学设想

      一、本文是一篇文学论文,也可看作是一篇文艺随笔,重点内容要放在对文意的理解及借鉴上,因此可以把教学安排为两部分,先对文意深入理解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之上启发学生改变“套板反应”的通病,从而在今后对语言的理解运用时自觉养成谨严的习惯。

      二、对文意理解可以让学生自己借助于注释及工具书在上课之前充分预习,课上老师对个别难点做适当点拨。

      三、如条件允许,利用计算机可把板书制作成多媒体演示文稿,以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四、知识应用能力训练。

      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对文意深入理解分析并做简要评价

      教学步骤

      一、导人新课

      一提到“咬文嚼字”这个词,人们往往会觉得这是对有些人为了卖弄学问而在某些字句上故意纠缠的极大讽刺,很少会想到有什么积极意义。的确,如果你查词典,你会发现词典上的三个解释无一不含贬义。而今天,当你读过了朱光潜先生这篇《咬文嚼字》,你会发现,这个成语被赋予了一种新的含义,它对我们养成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作者介绍

      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实、孟石,安徽桐城人。早年曾在武昌高等师范学校、香港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伦敦大学、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学习,并获博士学位,回国后曾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美学学会会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香港大学名誉教授等职。代表作有:《文艺心理学》、《诗论》、《谈文学》、《西方美学史》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朱光潜主要从事美学研究工作,试图以马克思主义指导自己的学术研究,成为美学界一个重要流派的代表。此外,还致力于翻译西方美学名著,在批判继承美学遗产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他的《西方美学史》成为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

      三、感知课文内容,积累重点词语

      学生浏览课文,画出下列词语:

      1.援例

      2.锱铢必较

      3.斟酌

      4.镞

      词藻

      7.蕴藉

      8.付梓

      9.尺牍

      10.陈言务去

      请同学们借助工具书准确掌握上述词语的音、形、义。

      四、阅读全文,理清整体思路

      学生为各自然段标号,分组讨论。

      教师明确:全文一共8段,大致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举例说明文字和思想的密切关系。共有三个例子,分别从不同角度论论述。

      第二部分,运用正反对比论证语言要想跟着情感走,就要“惟陈言之务去”。这一段共有两个例子,一正一反。

      第三部分,在论证“咬文嚼字”道理的基础上,指出只有“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美”。

      五、研习作品

      1.学生朗读课文第一部分。

      思考:课文第一部分各自然段之间什么关系?

      学生讨沦。

      教师明确:

      第一部分:用三个例子.分别从不同角度举例说明文字和思想的密切关系。

      第一段,第一个例子,体会“你这”与“你是”两种句式的区别。(学生讨论,试组一些句子,逐个体会,再看课文中的论述。)教师明确:从表面上看,两个句子的区别只有一个字,但表达效果不大相同,初步说明文字与思想是有关系的。另外,文章从一个例子引入正题,使得作者观点更具有说服力。

      第二段:又举了《水浒传》和《红楼梦》里的例子,对“你这”句式进行进一步推敲(让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明确:这一段从表面上看是在辨析“这”与“是”的区别,

      为下一部分引出作者观点作必要铺垫。

      步推。

      第三、第四段,论述了咬文嚼字的真正内涵,并以《史记》为例。指出要重视思想和情感的需要。

      以上三个层次之间是层层递进的关系。

      2.学生朗读课文第二部分。

      思考:课文笛二部分与第——部分之间什么关系?

      学生讨论。

      教师明确;

      第二:部分是在课文第一部分的基础之上具体谈作法。

      第五段?举“推敲”的例子论证“炼字”要注意思想情感。并指出“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

      第六段,指出“炼字”的难处在于字义的把握,尤其是它的联想意。

      第七段,从反面论证联想的误区。即所谓“套板反应”。

      如果说第一部分是在讲述“咬文嚼字”的内涵及为什么要“咬文嚼字”,那么第二部分则主要沦述如伺“咬文嚼字”,在“咬文嚼字”的过程中要避免哪些问题。

      2.学生朗读课文第三部分。

      思考:课文第三部分(第八段)强调的是什么?

      学生讨论。

      教师明确:课文第三部分(第八段)在前两部分论证的基础上,指出了阅读与写作所要追求的最高目标——一“达到艺术的美”,并进一步强调为了达到此目标应养成的习惯——“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

    点击下一页分享更多 高三语文课文《咬文嚼字》教学设计 相关关键词: 高三语文课文《咬文嚼字》教学设计

    • 范文大全
    • 教案下载
    • 优秀作文
    • 励志
    • 课件
    • 散文
    • 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