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小升初
  • 中考
  • 高考
  • 英语
  • 考研
  • 四六级
  • 单元
  • 节日
  • 母爱
  • 诚信
  • 父爱
  • 环保
  • 家庭
  • 感动
  • 成长
  • 感恩
  • 梦想
  • 爱国
  • 写景
  • 写人
  • 叙事
  • 状物
  • 议论
  • 说明
  • 抒情
  • 观后感
  • 诗歌
  • 读后感
  • 想象
  • 素材
  • 名言
  • 段落
  • 哲理
  • 诗词
  • 成语
  • 赏析
  • 基础
  • 演练
  • 教学
  • 且慢取笑这位博士

    时间:2020-03-03 07:46:33 来源:天一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天一资源网手机站

    且慢取笑这位博士
      
      作者/毛荣富
      
      多年前,某校招聘语文教师,应者甚众,其一为博士。校方指定他试讲的课文是鲁迅先生的《{呐喊)自序》。这位博士毕业于非师范类的名牌大学,似乎不懂得如何上课,更不懂得如何去迎合和讨巧。他的课被认为是失败的,因而遭淘汰。如此也就罢了,未料,他的课竟成了大家取笑的对象,——有的说他教出来的学生会考0分,有的说他卖弄知识也不分场合,有的说这堂课连学生讨论都没有,唱的是独角戏……
      
      我却认为这堂课具有一定的学术含量。虽然它存在种种不足。
      
      且看这位博士在课上的一段讲述:
      
      鲁迅是受了幻灯片事件的刺激而决心弃医从文的,但还有没有其他的因素影响着他作出这一选择呢?
      
      我们先从鲁迅到仙台学医的经历说起。鲁迅1902年1月被保送官费留学。此前的他没有接触过医学,至少是对西医一无所知。少年时,为治父病,他和中医打过多年的交道。鲁迅那个时代的留学,与现在有些学生出国不一样。当初他不是为了学医而留学,而是为了留学而学医。至少可以这么说,当初鲁迅到日本还没有抱定要学医的决心。
      
      同年3月,鲁迅到了日本,先入弘文书院补学日语。1904年9月免试免费转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仙台医专地处偏僻,远离东京300公里,是一所二流学校。鲁迅选中这里,一个原因可能是他对一些留日学生俗不可耐做派的厌烦。希望独自过一种别样的生活:另一个原因可能他看中的是这里没有中国学生。至于选择学医的原因,他自己解释说:“我的梦很美满,预备卒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这时鲁迅的思想是把学医当着一门手艺,即使是这个愿望,也谈不上多强烈、多迫切,对于自己是不是适合学医,学医是不是一个最好的出路,他显然还缺少充分的认识。
      
      在仙台,鲁迅感到对他影响最大的老师是藤野先生,他在《藤野先生》中回忆道:“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学生对老师的印象总会强过老师对学生。藤野在听说鲁迅去世半年后,写过一篇《谨忆周树人君》的文章,其中提到:“周君上课时虽然非常认真地记笔记,可是从他入学时还不能充分地听、说日语的情况来看,学习上大概很吃力。在我的记忆中周君不是成绩非常优秀的学生。周君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总共只学习了一年,以后就看不到他了,现在回忆起来好像当初周君学医就不是他内心的真正目标。”
      
      从藤野先生的这段话可以看出,鲁迅弃医从文,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的志趣并不完全在学医上,也就是说他在确立专业时还未考虑成熟。
      
      我们再来看看鲁迅当年的学习成绩。鲁迅当年的同班同学小林茂雄。保存了一份鲁迅在1905年春季升级考试的“成绩报告单”,单上所列各科成绩如下:解剖59.3,组织72.7,生理63.3,伦理83,德文60,化学60,物理60。(语文论文 www.fwsir.com)7门功课平均分65.5,在142人中名列第68名。而唯一不及格的解剖学,正是藤野教的。客观地讲,在一百多名同学中名列中等,应该说成绩还是不错的。须知,鲁迅当时学习上最大的障碍是语言,老师授课、所用教材肯定都是日文,即使他非常认真努力,笔记仍有“漏记、记错的地方”,学习仍感比较吃力。如果换了一个混文凭的学生,这种中等成绩完全可以说得过去,但是鲁迅能接受吗?在一所二流学校得到二流成绩,这不能不让他重新审视自己的选择——医学是他最感兴趣的吗?是最有出路的吗?他已经26岁了,放弃学医而从事自己最感兴趣的文艺,这才是最明智的选择。——学医无望是他决定弃医从文的直接诱因。
      
      在仙台医专,当时只有鲁迅一个中国留学生,身边极少朋友,其苦闷和孤独可想而知。即使上面这种成绩,仍然引起一些日本同学的嫉妒。他们甚至怀疑藤野漏题给了他。在这种遭受歧视和屈辱的环境中,鲁迅自然愤恨难忍,他本是一个内心抑郁、敏感自尊的青年,又远离家乡,孤身在外,没有同胞朋友,日语水平不及同学,年龄又偏大,学习成绩中等,处处受到排挤。——对环境的不适应是他放弃学医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博士讲的这些,不是从参考书上照搬而来,也不是泛泛的分析和概括,而是用心收集和占据了许多材料后钻研的结果,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它至少可以让我们清晰地看到留学日本时鲁迅的真实内心。
      
      我平时听课不少,许多课上学生七嘴八舌地讨论、发言,教师则往来穿梭于课堂。置身这种看似“热闹”、“活跃”的课堂之中,却使我难免想打瞌睡,原因很简单:内容干瘪,乏味之极。而博士的课却使我颇有兴味,还做了笔记,——他的讲述并不局限于课文,而是能跳出课文,体现了学术最可贵的品质,那就是培根所说的“追本溯源,探求真相”。
      
      无奈,许多人并不认同这位博士,认为他无法胜任中学教学,原因很简单:无法提高学生分数。作为教学顾问,我虽力举,却无力回天。我明白了,在分数至上、急功近利者的眼里,学术是没有尊严的。但我想告诉他们:学术的本质是非功利的,不能简单地以功利计。所以韩愈说,做学问“勿诱于势利,勿望其速成”,晚清思想家魏源也曾说“学术之敝乃敝于利禄”。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也说:“在进行科学研究时,如将其自身作为目的来追求而不带有任何功利企图,往往才会有意想不到的种种新的发现。”
      
      当下的语文课多的是泡沫。缺少的正是学术含量。提到“学术”。有人也许会觉得那是高校的事。其实,中小学教学也有学术,日本、中国台湾就明确要求中小学教师应是善治学、有学问的“学者型”人物。于漪老师也说“任何一个领域都是有学术的”,语文教材中那些名家名作本身就有研究价值,就蕴含着学术,对其进行研究,便可有独特的发现和新的认知。一名语文教师理当潜心治学,不断丰富学识,开阔视野,使教学内容富有学术含量。学术含量,亦即思想含量、文化含量、知识含量。上海市徐汇区早在2007年就提出“让教育充满思想,让教学蕴含学术”,而

    [1] [2] 下一页

    相关关键词: 且慢取笑这位博士

    • 范文大全
    • 教案下载
    • 优秀作文
    • 励志
    • 课件
    • 散文
    • 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