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题报告
  • 社会实践报告
  • 申请报告
  • 研究报告
  • 党政报告
  • 可行性报告
  • 情况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报材料
  • 述廉报告
  • 调查报告
  • 实验报告
  • 整改措施
  • 整改报告
  • 整改方案
  • 考察报告
  • 结题报告
  • 竞聘报告
  • 请示报告
  • 社会调查报告
  • 自查报告
  • 报告写作指导
  • 学习报告
  • 立足三个理解 设计有效作业

    时间:2020-08-04 08:23:41 来源:天一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天一资源网手机站

      立足三个理解 的设计有效作业

     摘 要:基于“学生”设计作业,能赋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使每个学生成为实践的成功者;基于“数学”设计作业,能呈现数学本质;基于“教学”设计作业,可给师生“了解学情”。

      关键词:学生;数学;教学

      “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是安徽省枞阳县陈洲初中省级课题《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研究》第一阶段内容,历经理论学习――作业设计――课堂实践――交流探讨――质量检测――反思修正等环节,达成一些共识.本文择其“课堂达标作业设计”这一方面谈谈如何设计有效的数学作业,与教育同行探讨,诚请指正。

      一、案例再现

      案例1(人教七年级《5.4平移》课内达标作业设计)

      人人达标:

      1.如图1的四个小三角形都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平移△ABC可以得到哪个三角形?

      2.如图2,△ABC经平移得到△DEF,如果AB=2cm,AC=3cm,∠A=30°,∠E=100°,那么DE=______cm,DF=______cm;∠EDF=_______°,∠ABC=_____°.

      3.如图3,已知△ABC,点O为点A平移后的对应点,作出三角形ABC平移后的△OB1C1.

      量力而行:

      4.如图,用平移的方法说明怎样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S=ah。

      5.下图是由两个边长为4的正方形拼成的一个长方形,你会计算图中的阴影部分面积吗?和你的学习伙伴分享一下你的思路。

      星级挑战:

      6.如图,在一块长为a m,宽为b m的长方形草地上,有一条弯曲的小路,小路的左边线向右平移1m就是它的右边线.求这块草地的绿地面积.

      案例2(人教九年级上册22.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第3课时课内达标作业设计)

      人人达标:1~2题略;

      量力而行:

      1.已知如图所示的图形的面积为24,根据图中的条件,可列出方程:_________.

      2.希望中学环保小组的同学深入市化工厂做调查,得知该厂年排放工业废气量为4.50×106立方米,为改善城市的大气环保质量,该厂决定分两期治理,使废气的年排放量减少到2.88×106立方米,预计第一期治理中每减少1.0×104立方米的废气需投入3万元,第二期治理中每减少1.0×104立方米废气需投入4.5万元。假定该厂每期治理中废气减少的百分率相同。

      请你根据以上信息:(1)提出一个可以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的问题;(2)让你的同桌进行解决,并对他的解答方法和结果进行评价。

      星级挑战:题5略。

      二、设计思路的立足点

      1.基于“学生”设计作业

      课程改革以来,“以生为本”成为主旋律,“以学定教”引领时尚,其核心都是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裴光亚先生说过“关注学生,我们就站在了教育的高度,因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作为学生的数学作业设计,我们更有理由把关注学生放在首位。

      (1)基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学生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米山国藏说:“如果是一步一步地循序渐进地学习数学,则谁都会达到极高的高度。”大师的话难免极端,但至少对我们有所启示:作业设计要避免所涉及的知识超出相应的内容要求,切实做到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特点。

      (2)基于每一个学生

      裴光亚先生还说过“能否自觉关注每一个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每一位学生,你都须因材施教”。课程标准也倡导“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教师设计的作业要考虑班级最后几名学生能动笔想动笔写。a.把握难度。再精彩的作业,学生如果不能做,或者说大部分学生找不到边际,那效度也是为零的。b.自主选择。作业设计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任何一个学生创设练习、提高或发展的平台,赋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使每个学生成为实践的成功者。

      案例1中的1~3题就是立足于班级的后进生设置的,4~5题针对中等生设置,题6侧重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我们的立足点就是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做最佳的自我”。长久下去,我们的学生怎能不是在享受快乐,怎么不是在体验成功呢?

      2.基于“数学”设计作业

      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其作业设计必然要有十足的“数学味”。因此,数学教师在作业设计时,必须立足于《数学课程标准》,体现课程内容的数学实质。当作业设计呈现数学本质时,学生就会感受数学思维的变化。

      (1)素材选择要基于“数学实质”

      作业设计的素材选择要与安排的数学内容有实质性联系,要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数学实质的理解,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我们课题组实施的经验是以围绕《数学课程标准》的“十个核心词”进行作业设计。

      案例1中的题1~6就是抓住“平移”的实质,着眼“几何直观”进行设计,题4~6还凸显“推理能力、模型思想与应用意识”。

      (2)立意高度要凸显“四基”

      数学课程标准在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中条文(三)(四)指出:“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米山国藏指出:“作为知识的数学出校门不到两年可能就忘了,唯有深深铭记在头脑中的是数学的精神,数学的思想、研究的方法和着眼点等,这些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他们终身受益。”

      案例1中的题1~3关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其中题1还让学生感悟到分类思想,题4、5让学生在数形结合、转换化归思想下体验、感悟学习,也让学生积累了“平移应用”的活动经验。

     案例2中的题3是一道融“四基”为一体的开放题,解答时既要必备的“代数式”基础知识与“割、补”的作图基本技能,又要有数形结合思想和数学抽象的活动经验,本题凸显数学思维的发散性。

      (3)应用意识要体现“四能”

      课程标准倡导“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四种能力。“四能”不仅仅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关注的,而且数学作业中也要有所体现。

      案例2中题4是典型一例,着眼用数学的思维进行思考,相同的数据,不同的认识,凸显思维创新。

      3.基于“教学”设计作业

      “教学”是架起“学生”与“数学”的桥梁。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必要延伸,尤其课内作业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了解学情”。有学者提出:“教师应把作业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来设计和把握,使教学与练习相互促进,增强教学实效性。”

      为此,设计数学作业要准确把握课程内容要求,深入解读课时目标,围绕课堂教学设计。目前,我们课题组所设计的“课堂达标作业”的立足点是“课堂”与“达标”。

      “课堂”主要是指抓住本课时重点、难点、易错点以及学生学习中的薄弱之处设计作业,同时要兼顾与课堂教学中的例题、教师的提问、学生的板演等形成互补。另一方面,要求学生能在课堂内完成,一般要求在10分钟以内,必要时,还可以合作学习,如案例1中的题4、5凸显合作学习的理念。

      “达标”主要是发挥作业的评价功能,通过课堂作业,看到孩子的课堂学习表现,能及时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加以调整和纠正。注重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注重反馈教师的教学成效,从而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另一方面,“达标作业”也可以用作教师教学中的“巩固练习”,或者说“形成性评价”。布鲁姆指出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目的不是给学生评定分数或等级,而是帮助学生和教师把注意力集中在学生对教学内容达到掌握水平所必备的知识技能上。换言之,教师通过课堂作业的反馈,“诊断”出相应的问题并开出对应的“处方”。案例1中的“人人达标”就是这一设想的体现,案例1中的题4,教师通过学生平移“三角形”还是“线段h”可诊断出感悟数学思想的深刻性。

      三、写在后面

      本文成文前,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指出:“标本兼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本文成文后,欣逢安庆市获批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改革实验区,笔者所在的学校申请了“学业负担状况评价”试点。试想,如果我们的数学老师都能积极践行设计“课堂达标作业”,那么学生的数学课业负担不也就先治标了吗?我们也就切实从源头上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以致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和学习乐趣。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裴光亚.青年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旬,2011(11).

      编辑 王爱芳

    相关关键词: 国家安全工作三个立足

    • 范文大全
    • 教案下载
    • 优秀作文
    • 励志
    • 课件
    • 散文
    • 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