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题报告
  • 社会实践报告
  • 申请报告
  • 研究报告
  • 党政报告
  • 可行性报告
  • 情况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报材料
  • 述廉报告
  • 调查报告
  • 实验报告
  • 整改措施
  • 整改报告
  • 整改方案
  • 考察报告
  • 结题报告
  • 竞聘报告
  • 请示报告
  • 社会调查报告
  • 自查报告
  • 报告写作指导
  • 学习报告
  • 莎十比亚《暴风雨》文中的后殖民诠释

    时间:2020-02-29 07:55:49 来源:天一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天一资源网手机站

    莎十比亚《暴风雨》文中的后殖民诠释
      
      作者/段晋丽
      
      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戏剧家和诗人。在他的众多作品当中,收山之作《暴风雨》更是被人们所惊叹,赢得了“高妙的艺术性、玄妙的幻想、瑰丽的描绘、生动的形象、诗意的背景彼此交融”等美名。然而,研读《暴风雨》必须要深刻地领悟剧中的人物种族差异以及其背后所隐藏的重要意义,需要我们从后殖民的角度来感受莎士比亚的戏剧。人们形象地将莎士比亚比喻为时代的灵魂,在《暴风雨》中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莎士比亚强烈的种族色彩。
      
      一、故事创作背景
      
      1609年,也就是莎士比亚创作《暴风雨》的前一年,英国发生了一件举世震惊的事件。一个约520名殖民者组成的船队缓缓地开向了北美洲的弗吉尼亚,当船队即将到达弗吉尼亚的时候,忽然遭受狂风暴雨的洗礼,最终整艘船上的人不能够幸免于难,与船队失散了。不久之后,船上的所谓的海上冒险者们纷纷在弗吉尼亚的詹姆斯镇安全着陆了,在这场劫难当中,船上的乘客们都没有失去性命,后来在这座荒岛上休养生息,不久之后就返航了。这一消息也引起了当时人们的极大关注,许多大的报社都对此事进行了跟踪报道。
      
      故事的主人公之一是在荒岛上生活的普洛斯彼罗,他和他的族人们生性单纯、善良,在他们的眼中,只要人们是出自于真心地忏悔自己所犯下的罪行,就能够在上帝的关怀和庇佑之下得到仁爱和宽恕。也正因为如此,那些踏上了返乡道路的人们也决定真心忏悔,希望能够重新开始自己的人生。然而故事当中的另外一个人物形象——作为东方他者的凯列班,却不能和其他人一样幸运地获得重生和自我救赎的机会。尽管他在这座荒岛上面受尽了磨难,但是他仍然没有真心悔改,罪恶的根源在他的心中扎根得太深,对于他的罪行他丝毫没有悔改之意。在《暴风雨》中,莎士比亚对这个他者形象进行了无情的控诉,用尖锐的笔触书写了他者的罪行;与此同时,还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通过对自己族人行为的美化描述来奠定了盎格鲁·撒克逊白人神话的感情色彩。
      
      二、丑陋、野蛮的他者
      
      在《暴风雨》中,莎士比亚运用了极其邪恶的词语来描绘了凯列班的丑陋面孔,黝黑的皮肤,浑身的斑痣让看到的人就厌恶作呕。在普洛斯彼罗的描述中可以得知,凯列班的母亲出生在北非阿尔及尔利亚的首都,是一名女巫。凯列班的母亲和他一样也是一个生性恶毒且有蛇蝎心肠的人,而他的父亲则被人们称为邪恶的魔鬼。莎士比亚在对这个东方他者命名的时候也煞费苦心,凯列班(Caliban)的英文发音和英国野人凯尼班(Cannibal)十分相像,从词源的角度来看,凯列班的意思是黑色,而他的母亲信仰的是南非著名的宗教偶像,从上述的证据我们可以断定,凯列班是一名来自于非洲的黑人,相对于普洛斯彼罗的纯正欧洲人血统,凯列班的他者身份更为鲜明、强烈。
      
      尽管凯列班这个名字的殖民色彩十分浓重,但是荒岛上的殖民者也不屑于去称呼这个东方他者。岛上的殖民者对普洛斯彼罗的态度极其宽容和仁慈,与对待凯列班的态度实在是有天壤之别。他们将凯列班称为“恶毒的奴才、满嘴都是谎话的下贱奴婢、杂种”等,各种污秽的词语在他身上都用尽了。而那不勒斯王的奴隶斯丹法诺一看到凯列班就在盘算着如何将凯列班作为一种商品来换取更高的价值,又或者是将他当做怪物来对待,经常性地用“妖精、怪物”等恶劣词汇来辱骂他。即便是一向被人们称为善良的天使的米兰达,对于凯列班也不屑一顾,一度用“恶人”一词来辱骂他。尽管岛上的欧洲人在利益方面存在着千差万别的诉求,但是在对待凯列班这一他者的问题上面态度却如出一辙。由此不难看出,普洛斯彼罗等人将住在荒岛上的人们分为两种类型,分别是人和土著。生存在同样一片土壤上的人,即便他们曾经有过争执、利益冲突甚至是仇恨,但是归根结底他们都是同类,却根本不把土著当成人来对待。在这一认识原则的指引之下,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普洛斯彼罗对待人和东方他者的态度是大相径庭了。对于血脉相承,生活在同一片土壤之上的族人,用宽广的胸怀来宽恕他们所犯下的罪行,“我是他们的同类,跟他们一样能够敏锐地感受到来自于这片土壤所传递的气息,和他们一样我们都是血脉相承的子孙,和他们一样我们都是热血沸腾的正直青年……尽管有些时候会因为这样或者是那样的原因我的同类们会给我带来伤害,有时也会让我感到痛彻心扉,但是我的理性可以平抚我内心的伤痛,作出最理智的判断。道德上面的行动力和仇恨的内心相比较而言是无比珍贵的,如果他们是出自于内心的真心悔过,那么我的仇恨也会放下,不会再对他们产生任何一丁点的怨恨之情。”然而对待非人——东方他者凯列班的态度确是有天壤之别,显示出了异常的坚定,“一个魔鬼,一个血液里流淌着恶魔血液的生物体,即使用高尚的教养宽恕他们与生俱来的罪恶心灵也是枉然的,在他们身上,我的好心都会付诸东流,没有任何的意义。”《暴风雨》中的萨特曾经真挚地说过:没有任何东西比种族的人道主义更具有一致性,因为只有在借助于奴隶和魔鬼的力量下,欧洲人才能够发挥其身上的光辉,成为真正的人类。
      
      三、水仙之恋
      
      古希腊有过这样一则神话:纳西斯罗十分迷恋自己在水中的美好倒影,他日夜沉醉于其中,不久之后就变成为水仙花。从这则神话故事当中,我们不难发现欧洲白种人是何等的自恋。在许多欧洲的文学作品当中,我们都可以追寻到类似于纳西斯罗般自恋的白人的身影。欧洲人早在古希腊时期就开始了造神运动,他们身上存在着与生俱来的自我优越感,以自己为蓝本创作了许多光辉的神像,以至于在后来的文学创作过程当中经常会出现以超人为模型塑造主要人物的文化传统。莎士比亚的《暴风雨》也沿用了这一传统的文学创作模式。
      
      与其他人对凯列班的恶言相对,岛上仍然有着不一样的声音,那就是来自于米兰达和费迪南对彼此的赞美之词。当米兰达第一次看到费迪南的时候,她就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这是什么?是一个美丽可爱的精灵吗?……如此美丽动人,那一定就是来自

    [1] [2] 下一页

    相关关键词: 莎十比亚《暴风雨》文中的后殖民诠释

    • 范文大全
    • 教案下载
    • 优秀作文
    • 励志
    • 课件
    • 散文
    • 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