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小升初
  • 中考
  • 高考
  • 英语
  • 考研
  • 四六级
  • 单元
  • 节日
  • 母爱
  • 诚信
  • 父爱
  • 环保
  • 家庭
  • 感动
  • 成长
  • 感恩
  • 梦想
  • 爱国
  • 写景
  • 写人
  • 叙事
  • 状物
  • 议论
  • 说明
  • 抒情
  • 观后感
  • 诗歌
  • 读后感
  • 想象
  • 素材
  • 名言
  • 段落
  • 哲理
  • 诗词
  • 成语
  • 赏析
  • 基础
  • 演练
  • 教学
  • 我国弱势群体子女教育工作现状

    时间:2020-08-15 08:52:46 来源:天一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天一资源网手机站

      我国弱势群体的子女教育工作的现状相对强势群体的子女教育水平而言,弱势群体的子女教育水平要低得多,城市的教育资源丰富,农村的教育资源匮乏,优秀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城市,城市里面的学校很多都排斥或限制农民工的子女入学,同时由于经济原因,下岗失业者以及城市低收入者的子女也很难享受到最好的教育资源。中国政府非常重视我国的弱势群体的子女教育问题,温家宝总理在2007年中央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07年,要在全国农村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这将使农村1.5亿中小学生的家庭普遍减轻经济负担;继续对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活费。要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不断提高保障水平。2007年全国财政安排农村义务教育经费2235亿元,比2006年增加395亿元。“十一五”时期中央财政将投入100亿元,实施农村初中学校改造计划,地方政府也要相应增加这方面的投入。同时,继续解决好城市困难家庭和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今年还要确保全面完成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让所有孩子都能上得起学,都能上好学。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发挥社会力量办学的积极性。为了促进教育发展和教育公平,我国将采取两项重大措施:一是从2007年新学年开始,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建立健全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制度,为此中央财政支出将由上年18亿元增加到95亿元,2008年将安排200亿元,地方财政也要相应增加支出;同时,进一步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使困难家庭的学生能够上得起大学、接受职业教育。这是继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之后,促进教育公平的又一件大事。二是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建立相应的制度。这个具有示范性的举措,就是要进一步形成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让教育成为全社会最受尊重的事业;就是要培养大批优秀的教师;就是要提倡教育家办学,鼓励更多的优秀青年终身做教育工作者。[1]通过政府以上的政策,可以帮助很大一部分的弱势群体的子女解决其教育问题,但是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譬如:案例一:《关注农民工子女初中后教育"我的课桌在哪里?" 》[2]一群特殊的孩子,从小随打工父母进城,如今就要初中毕业。对他们来说,初中后的求学之路关山重重眼看快要初中毕业了,北京市行知实验学校初三学生杜展犯了愁:到哪里上高中呢?在北京借读,还是回老家去?“我的课桌在哪里?”打工的父母也没有办法,升学的事成了一家人的难题。

     办了10多年的北京市行知实验学校,学生全都是农民工子女。3月21日,记者在位于门头沟区龙门镇的该校初中部见到杜展。乍看上去,这位白白净净、胖胖乎乎的小姑娘显得很单纯,可是一聊起上高中的事,她的眉头却皱了起来:“怎么会不发愁呢?不光爸妈在想办法,我自己也做过努力呢。”她向记者讲起这样一件事:去年10月,她在电视上看到北京某重点中学校长讲办学经验。她看得入了迷,心想,能到这样的高中读书多幸福啊!她考虑了好久,决定给这位校长写封信。她在信上说,父母在北京打工,自己从小在打工子弟学校读书,学习很刻苦,成绩也不错,不久就要初中毕业,做梦都想在北京上高中,希望校长能给她一个机会。信寄走后,她天天都盼着回音,哪怕是被拒绝。可是,几个月过去,她失望了,那封信看来是石沉大海了。

     杜展知道,父母和老师都在帮她和同学们想办法,可是毕竟户口不在北京,在这上高中只能是借读。不少高中一张口就要三四万元借读费,让她父母和老师望而却步。懂事的杜展不想让爸妈为难,只好考虑回老家河南南阳去。她向老家的表妹了解情况。可表妹去年差30分没能考上重点中学,让她心里直打鼓:自己回老家能考上重点高中吗?考不上怎么办呢?上一般高中,父母不同意,认为将来考大学更难,还不如趁早打工呢。

     杜展说,自己的理想是考上大学,将来当一名教师。妈妈在宣武区的一所重点中学做清洁工,看到老师受人尊敬,收入也好,很赞同她的想法。可是,在杜展看来,这条路很艰难,也很遥远。要实现这个理想,只能回老家读高中。可是她离开家乡已经7年,对故乡的印象还停留在童年,对老家的生活已很陌生,回去能适应吗?一想到这些,杜展就显得忧心忡忡:“人们都说我们是流动的孩子,看来我还要继续流动。” “我们老家连房子都没有了,现在要回去,真是无家可归了。” 同学们和杜展有着同样的感受。同班同学赵晨曦,初二下学期才从老家河南商丘转来,上了不到一年,就面临着和杜展同样的难题。虽然也想留在北京上高中,可是看来难度很大,父母和老师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实在不行,只好再回老家去。

     初二学生也感受到了压力。初二(1)班学生胡姗姗上学期才从湖北孝感老家转来,听说初三的师哥师姐这么发愁,她心里有时也沉甸甸的。转眼要升入初三,不断有同级的同学转学回老家。自己虽然来北京时间不长,可是为了升学,以后也许要回去,折腾就折腾吧,总要有学上啊。

     和杜展同班的李小玉来北京时还不记事,如今已是一口地道的京腔,让人觉得她和北京孩子没什么两样。在她的脑海里,老家四川南充已很遥远。小学六年级时,父母曾送她回老家一阵,因难以适应那里的生活,不久又回到北京。她和大多数同学上高中的想法不同,想上职高学护理专业,将来当一名护士。她的爸爸李财元很赞同:“我希望她能在北京工作,听说护理专业好找工作,我们很感兴趣。要能在北京上职高,就不用再折腾回老家了。” 来北京久了,说起老家,不少同学感觉并不亲切,虽然偶尔回去,但只是觉得有点新鲜。“我们老家连房子都没有了,现在要回去,真是无家可归了。回去读高中可能会感觉很孤独,那滋味不好受吧。”一位初三学生说这话时,目光显得很茫然。

     “教育部门和公办学校能不能想想办法,让农民工子女在城市读高中呢?” 10多年前,易本耀开始在北京开办打工子弟学校,曾把窝棚当教室,让鲜艳的国旗在校园里升起。如今,他创办的行知实验学校已有2000多名在校生,办学条件也大大改善了。可是说起办学历程,他感慨良多:“要说我们是流动儿童学校,真是不假,不仅学生流动,学校也是流动的,10年里换了8个校址,最短的地方只呆了两星期。直到现在,校址也不稳定。” 但目前让他感到忧愁和无奈的,是初中毕业生升学的事儿。“在北京读高中的费用很高,3万元的借读费让一般农民工家庭承受不起。所以,初中学生流动很多。为了升学,不少家长在初二时就把孩子转回老家了。以前我们初三两个班,现在只剩下一个,才40多人。不少家长和学生说,你们学校教学质量不错,我们舍不得离开,可是为了升学,我们得早做打算,不得不走啊。” 易本耀对北京同类学校的情况也很了解。他说,现在北京打工子弟学校不少,可是与小学比起来,初中比较弱,还没听说有办高中的。不少学生生在北京,长在北京,高中却必须回老家读,很不适应,不利于学生成长。也有一些学生初中毕业不再升学了,他们还没成年,思想还不成熟,走向社会后也无一技之长。这事让人担啊! “教育部门和公办学校能不能想想办法,让农民工子女在城市读高中呢?费用能不能少一点?门槛能不能低一点?”易本耀的话语中充满期待。

     的确,在积极鼓励和引导初中毕业生上职业学校的同时,怎么才能解决农民工子女上高中的难题,让他们的课桌不再漂泊呢?案例一分析:少年也识愁滋味,有相似难题的不只杜展一个人。据有关部门调查,目前全国约有2000多万农民工子女在城市读书。新《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和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使这些孩子接受义务教育有了保障。然而,一部分学生初中即将毕业,新的问题又凸现出来:完成义务教育后,流动的孩子哪里去?

     有关专家指出,目前有三大因素阻碍农民工子女初中后教育:一是户籍障碍。城市高中目前一般只接纳有本地户籍的初中毕业生,而不向外籍户口人员开放。二是借读费用昂贵。少数农民工子女有幸进入城市高中学习,也要交纳高昂的借读费。三是高考政策限制。高考目前严格执行按户籍所在地报考的原则,农民工子女不能在流入地参加高考。

      至少在法律文本上,老的问题解决了,可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显然,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远不只是一个简单的“义务教育”问题,它是诸多社会矛盾的综合体,是社会剧变的产物,与户籍管理、财政制度、税收政策、社会保障、公民权利等一系列社会、政治、经济问题是分不开的。一方面是僵化、保守的传统教育体制,另一方面则是加速转型的社会和不断提升的城市化进程,这两者之间的矛盾,注定将在这一代农民工子女身上打下深刻的烙印。

      农民是中国社会中最大的文化处境不利的群体,他们在升学、就业、社会福利保障等方面远远没有受到平等的对待。现在是知识社会,知识社会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社会群体间的差距源于知识差距。在知识的汲取和学习中处于弱势的群体,无疑将会在社会竞争中处于劣势。流动人口的教育问题不解决,农民工的“弱势”就会继续延续到他们的孩子身上,阶层流动和构建和谐社会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案例二:《关注弱势群体教育事业 实现教育公平》[3]2007年3月12日19:30-20:30,人民网邀请全国人大代表、黄河科技学院院长胡大白做客强国论坛,就“关注弱势群体教育”主题与网友在线交流。胡先生谈到:教育在国家投入大量资金,正常的学生能够在义务教育阶段免费上学之后,更应当关注弱势群体的教育。今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里谈到的:全国农村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都免除学杂费,但是它不包含城市,城市里面也有一些困难群体,比如说他的土地被征了,他的户口变成城市户口了,但是他刚刚从农民变成市民,他就没有“两免一补”了,没有免除学杂费。另外城市的下岗职工,城市的低保人群,他们都没有免除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这样一个政策的享受,所以这部分也是弱势群体,关于这部分群众子女上学问题也同样要得到社会的关心和支持。

     温总理在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首先提到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同时提到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方面,而且还特别强调,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就是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这是从宏观上给教育定了性,要优先发展教育,而且教育在全国小康社会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意义。2006年,总理在解决教育公平上,第一件大事就是去年实行的政策是西部地区的农村和中部地区部分农村的义务教育阶段全部免除学杂费,受益的儿童有5200万,今年的政策是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受益的儿童是一亿五千万,基本上是三倍。这个举动非常大。光这个举动,国家要增加教育投入395亿。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一年之内解决一亿儿童(去年是解决5000万)免除学杂费问题,这要下很大决心,要有很大的气魄,这是体现教育公平的第一个举措。第二个举措,就是在普通的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设立国家奖学金、助学金,2006年国家拿出18亿,2007年要拿出95亿,就是5倍多。这个力度是够大的。温总理提出,要使有困难的学生能够上得起学。过去拿出18亿的时候,高校也都说了,让有困难的学生不因为生活困难而辍学,但是实际上,它解决不了。很多学生没钱,学校又不好拒他在大门之外,所以学校的经费就不能保证,有的学校一年欠费几百万甚至上千万,保证学校的教育投入造成一定的困难。今年提出这样一个政策,可以说它是体现我们教育公平的又一重大举措。同时,除了国家助学金、奖学金,还专门强调国家的助学贷款要想办法给大学生,我觉得这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另外,还专门提到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同样可以享受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这也是和以前不同的。第三个举措,就是在教育部直属的示范性大学里面的师范生免学费,六所教育部直属的高校先搞试点,以后各市的一些示范院校也要跟进,全国各个省管的示范院校有90多所,这些都要实行免费教育。同时,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在网上已经说了,教育部跟进这样一个政策,这个政策还没出台,但是大致也有一个意向,就是说享受免费待遇的,要求首先必须做教师,因为国家免费,就是支持教育,特别是支持中西部或者比较贫困地区的教育问题,支持教育,除了钱,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就是教师问题。这样一些政策制定之后,吴启迪部长说,至少三年在中西部地区。而且,她希望能培养一批三年之后继续留在贫困地区做教师的,希望在这里面发现或者成长一批教育家,因为国家师范教育都是国家重点大学,教育部直属的大学,他受到优质的教育,也有了好的品质,他到了中西部地区,特别是在那能生根的,就会成为有抱负、有理想,而且为中华民族的教育振兴能够奉献自己的青春、奉献自己的全部生命,就会出现一批教育家,也就是温总理说的,让优秀的学生去做教师,使教师在我们国家成为一个非常崇高的职业。这也是体现教育公平的一件大事。有了国务院对教育的支持,我们的教育会越来越好。另外,义务教育阶段的免费问题,也是一个有计划的。就是说,我国在2005年免除西部地区和部分中部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的免费,2007年是全部农村免除。明年,可能就是城市里面,或者是全免除,或者是一部分免除。案例二分析:全国农村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都免除学杂,但是它不包含城市,城市里面也有一些弱势群体。如被征地的农民,他们的户口变成城市户口了,但是他刚刚从农民变成市民,他们就没有“两免一补”了,城市的下岗职工,城市的低保人群,他们都没有免除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所以这部分也是弱势群体,关于这部分群众子女上学问题也同样要得到社会的关心和支持。

     政府对师范大学里的师范生进行免费教育试点的政策,让很多弱势群体的子女看到了希望。希望该试点工作取得良好效果,早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这将使弱势群体的子女通过努力学习就可以顺利完地完成他们的大学梦,再也不用为高额的大学学费而焦虑,减少优秀学生辍学的现象,降低辍学率。

    相关关键词: 我国弱势群体的主体

    • 范文大全
    • 教案下载
    • 优秀作文
    • 励志
    • 课件
    • 散文
    • 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