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案
  • 数学教案
  • 英语教案
  • 政治教案
  • 物理教案
  • 历史教案
  • 生物教案
  • 美术教案
  • 音乐教案
  • 地理教案
  • 化学教案
  • 科学教案
  • 我国信托市场风险防范与化解.

    时间:2020-08-10 08:15:02 来源:天一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天一资源网手机站

      [摘要]信托制度在中国的植根与成长始于上世纪20年代1979年,中国第一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信托投资机构——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成立但在业务空间、市场定位、操作规范、治理结构等方面存在问题。自1982年以来六次清理整顿,逐渐形成规范性的业务运作信托也日益突出。国的信托业始世纪初的上海。,在上海成立了第一家专业信托投资机构中国通商信托机构,年在上海成立了中央信托总局。到1936年,实有信托机构11家,还有银行兼营信托机构42家。当时这些信托机构的主要经营业务有:信托存款、信托投资、有价证券信托、商务管理信托、保管信托、特约信托、遗产信托、房地产信托、代理信托等。新中国建立至1979年以前,金融信托因为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下,没有可能得到发展。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国民经济的调整和实行改革措施,我国出现了多种经济并存、多层次的经济结构和多种流通渠道,财政分权,企业扩权,国民收入的分配比例发生了变化,这对资金的运作方式和供求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经济体制的变革呼唤多样性的信用体制的形成,金融信托作为一种重要的信用形式开始发展。1979年10月,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在北京成立,揭开了信托业发展的序幕。自1982年,由于信托业的不规范经营,国家对信托先后进行了次清理整顿。 原因 第1次整顿(1982年) 基本建设规模过大,其中信托贷款所占比重较高,影响了信贷收支的平衡 第2次整顿(1985年) 1984年以前大量使用信托方式进行信贷活动,而信托资金来源不明,成为货币投放和信贷规模失控的重要原因 第3次整顿(1988年) 此前信托投资公司数量飞速膨胀,乱集资、乱拆借、乱贷款现象严重 第4次整顿(1993年) 主要是信托机构存在高息揽存、乱投资等违规行为,许多公司遭遇债务危机 第5次整顿(1999年) 第4次整顿后,信托机构采取消极对策,爆发支付危机 第6次整顿(2007年) 2007年3月,信托两新规《信托机构管理办法》、《信托机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正式实施之后,重新定位 历经六次整顿,信托行业高速增长,从2004年的1635亿元攀升至2012年末7万亿元,规模增长近38倍。其中2004—2011年期间年复合增长率达到62%,超过保险业总资产规模,成为仅次于银行业的第二大体量金融子行业。各信托机构进入积极增资净资本的做强做大时代。

     二、我国信托市场风险分析

     信托市场风险可分为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两类。系统性风险是指由于某种全局性的共同因素而引起的风险。非系统性风险是指由于与信托行业或公司的单一行为不当引起的风险。

     (一)系统风险

     系统风险是指由于某种全局性的共同因素而引起的风险。这些因素是来自企业和行业外部的,是包括社会、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的,是任何单一的企业和行业都无法抗拒和回避的。具体来讲,我国信托行业面临的系统风险主要包括政策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

     1、政策风险

     政策风险是指由于国家出台有关宏观经济、行业发展、信托制度的政策发生重大变化或是有重要的法规、举措出台,引起信托投资标的、投资管理行为产生重大变化等而带来的风险。信托市场的政策风险,一方面来自信托行业本身的政策变化,另一方面来自于信托产品的投资标的市场及其环境的政策变化。

     首先从信托行业本身的政策变化来讲,由于信托在我国的发展历史时间较短,信托制度尚不完善,信托市场的政策法规和政府监管行为的变化,都会带来信托市场的不稳定性。

     其次从信托产品的投资标的市场来讲,政府对某些行业如房地产市场、矿产资源市场的制度和政策及监管行为的变化,都将间接影响信托市场的发展。在某些情况下,政府可能会根据整个经济形势的需要改变某些行业的战略部署,制定出新的法令或规章,出台一些扶持或抑制市场发展的政策,从而改变相关市场原先的运行轨迹。一旦出现政策风险,几乎所有相关行业信托都将会受到影响,这就属于系统风险,不可以被分散掉。

     2、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是指信托行为中信托市场各主体因各种原因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信托合同及其它生效文件中约定的义务而给对方造成损失的风险。一般来讲,信托市场信用风险主要表现为:在信托贷款、资产回购、后续资金安排、担保、履约承诺等交易过程中,借款人、担保人、保管人(托管人)等交易对手不履行承诺,不能或不愿履行合约承诺而使信托财产和固有财产遭受潜在损失的可能性。当前信托市场的信用风险体现于信托参与主体是否有道德上的行为品质和遵守法律政策性法规的行为准则。

     3、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市场价格或利率波动而导致的对金融工具的资产价值产生负面波动的风险。市场风险主要是指由于市场价格包括利率、股票价格、债券价格等波动而造成的信托财产所投资资产损失的风险。如投资于债券市场信托,当由于市场利率上升或者由于非常规性风险造成债券价格大幅下跌时,此类信托会面临相应的市场风险。

     4、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由于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操作过程、人员、系统或外部事件而导致的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风险。如雇主纠纷、个人失误、内外部欺诈、营业中断、意外事故等。雇主纠纷是指公司雇员合同及员工工作状况不良带来的风险事件。个人失误是指在执行、交割及交易过程管理中,由于交易失败、交易数据输入错误、不完备的法律文件等引发的风险。内外部欺诈是指内部人员或外部第三方参与的诈骗、盗用资产违反法律的行为。营业中断是指由于软硬件错误、通信问题及设备老化等导致的暂停营业风险。意外事故是指由于灾难性或其他事件引起的有形资产的损失或损坏。

     5、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是指受托人的不良行为给委托人或受益人带来损失的可能性。信托是以信用为基础的,信托投资公司作为受托人,应该忠于委托人和受益人,在任何时候都绝不能以谋取私利为动机。我国的信托投资公司普遍存在着受托人的不忠实行为,如:挪用信托基金或其收入为受益人以外的他人谋利,没按信托契约投资多样化,导致委托财产受到损失,超过授权限度投资,给委托人造成损失等等。

     (二)非系统风险

     非系统风险是指只对某一行业、某一市场、个别产品、个别公司的资产价格产生影响的风险。它通常由某一特殊因素引起,只对个别的或者特定的企业或行业产生影响。具体来讲,我国信托市场的非系统风险包括经济周期研判风险、专业胜任风险、内控制度风险、过度激励风险。

     1、经济周期研判风险

     经济周期研判风险是指信托机构错误判断宏观经济周期的形势,无法正确做出与宏观经济周期变动相符的投融资决策从而导致投资失败的风险。众所周知,信托业的发展周期和宏观经济的周期变动。2007年股票市场火爆带来的证券投资信托以及“打新股”;2008年四万亿投资拉动带来的政信合作信托业务;2010年房地产调控所掀起的房地产信托高潮都证实了期间的密切关联。,信托机构宏观经济周期变动,能否超前对宏观经济周期变动作出预判,适时调整,就成为全面控制风险前提与关键。信托机构如果不能宏观经济周期变动的规律与方向,则极可能风险。如2011年部分对房地产行业做深入,对中央房地产调控政策的走势,盲目对房地产项目巨额投资,结果限购政策出台以后,对二次置业或投资置业为主的项目,导致流动性风险和市场性风险同时爆发,信托机构风险暴露无遗。再如,部分信托机构2012年经济,大举进军以煤矿为主的矿信托,用几年前煤炭市场火爆时的眼光判断今后该行业的走势,GDP、工业用电、投资总额、纷纷创出阶段新低,价格大幅下跌,亏损严重信托资金风险。。投融资领域不断,新的业务交易结构、,对信托机构及阅历尚浅的专业团队考验和挑战。截至2011年年底信托业人员共920名,平均年龄为3岁,股票的专业市场理论上来讲,大而全业务模式下的信托机构相关业务人员同时掌握和具备作出决策和取舍。显然要完全做到这一切是不,如果判断不清就匆忙决策,则风险必然。自“一法两规”实施以来信托机构的法人治理结构和内控机制得到了的改善和提升,绝大多数公司“三会一层”,业务和信托业务清晰监管要求。然而,伴随信托行业的,由央企、超大国企为控股股东的信托机构。大型国企入主信托机构经营理念、网络、带来了行政干预、。,便依仗股东对某些行业垄断,以及与,却忽视了公司内部组织机构的健全与完善,以至于在公司组织机构的设置比例上极不合理,前、中、后台严重失调。这种不顾行业发展规律,不切合公司发展实际情况巨大的潜在风险一方面,由于少数该类公司的主要高管人员与信托机构的核心利益没有直接关联,权责利脱节,可能会导致产生“取得成绩是领导的,产生风险是公司的”现象;另一方面,由于急于求成,难免对决策依据、收益率、风控标准等降低要求。加之,一些公司错误认为有实力强大的股东作为依托,万一出现失误,还有股东出手相救

     4、过度激励风险

     目前,信托机构的薪酬激励制度:“底薪+绩效提成”的模式。这一模式几乎成为全行业约定俗成的“行规”。而且经过几年来的实践证明,主流效果是好的,效率是高的,与市场化要求是相符合的。但也正是这一激励机制模式,在公司中却走向了极端。少数公司公司整体制度体系尚不健全,企业文化凝聚力极度匮乏,激励和约束机制也不匹配,极为不协调的将高比例绩效提成作为几乎唯一有效的管理手段过度使用,不是将绩效提成这一激励手段作为公司管理体系中的一个部分科学运用完全是一副“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的姿态,甚至个别公司绩效提成比例高达0%以上严重扰乱了信托行业正常合理的竞争秩序,导致部分从业人员短期行为严重,眼前利益和个人利益,置公司利益和长远利益于不顾,人员畸形高速流动,不仅给公司造成了经营上的损失,而且影响了行业的诚信形象,给行业形成巨大的潜在风险。信托机构市场中摸爬滚打,对市场的微观运行路径可以说略,然而针对宏观经济周期、政策、形势、趋势等方面的研究却一直是诸多信托机构的短板,表明信托业在对宏观经济研究力量的重视和整体业务研发的投入方面还需要向其他金融机构看齐,多一些长远眼光。一是构建足够规模的专业团队,以便和相应的投融资领域的专业要求相匹配;二是在业务领域上有取有舍,培育重点业务领域,逐步形成自身投融资领域的专业化特色,成为某几个重点行业投融资或业务领域的佼佼者。本身就是风险的,,关键是如何从制度设计和安排上转移、释放和化解风险。因此对于目前的信托行业,建立行业风险转移、释放和化解机制应该是行业风险控制中的最大课题。中国信托业在转型的十字路口,需要的不仅是打开业务领域的空间,同时还需要有风险监控、缓冲、化解、缓释等相适应的制度安排。目前,许多公司开始尝试信托产品的基金化运作,这一方式应该可以缓解信托计划到期清算的信誉压力。此外,在信托产品的流动性、风险转移等方面,仍需要相应的制度安排或创新,如此才能守住风险底线。当然,打铁还需自身硬。现阶段,目前信托业还处在起步发展阶段,信托行业配套的立法和司法环境并不成熟,信托业者还没有真正成为财富管理者,还不具备强力维护自身权益的资本。因此,信托业防范、控制、抵御、化解风险的脆弱性,可能还会有很长一段时间。这就需要信托业一方面加速转型,提高自主管理能力,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集聚话语权;同时,信托业要花很长一段时间,从监管者、行业协会到每一家公司,系统地、持续不断地进行投资者教育,从立法和司法层面、社会舆论层面、公司内控制度层面、每一个项目层面以及每一份信托文件层面,逐步地、系统地、稳妥地推进。要逐步从以项目为中心转向以客户为中心,对客户进行科学细分,进行客户适当性管理,把适当的产品推荐给适当的投资者,真正实现为客户理财。

    相关关键词: 风险防范化解情况 疫情防控期间意识形态领域风险防范化解情况汇报

    • 范文大全
    • 教案下载
    • 优秀作文
    • 励志
    • 课件
    • 散文
    • 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