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小升初
  • 中考
  • 高考
  • 英语
  • 考研
  • 四六级
  • 单元
  • 节日
  • 母爱
  • 诚信
  • 父爱
  • 环保
  • 家庭
  • 感动
  • 成长
  • 感恩
  • 梦想
  • 爱国
  • 写景
  • 写人
  • 叙事
  • 状物
  • 议论
  • 说明
  • 抒情
  • 观后感
  • 诗歌
  • 读后感
  • 想象
  • 素材
  • 名言
  • 段落
  • 哲理
  • 诗词
  • 成语
  • 赏析
  • 基础
  • 演练
  • 教学
  • ^人民时评

    时间:2020-09-14 15:17:25 来源:天一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天一资源网手机站

      人民时评:某些官员"无耻官话"令人叹为观止 李强

      近年来,一些领导干部“锐意创新”,时常爆出一些“雷语”:“跟政府作对就是恶”、“没有强拆就没有中国城市现代化”、“谁影响发展一阵子,我影响他一辈子”、“你是替党说话,还是替老百姓说话?”、 “这事不能说太细”、“你是哪个单位的”……诸如此类超越公众想象力的话语不一而足,令人叹为观止。

      诸多“雷语”尽管千奇百怪,但仔细琢磨,就会发现这些不经意间的“真情流露”,背后折射的是权力膨胀乃至异化,是法律条文让位于官府权力,私人利益压倒公共权益的现实逻辑。

      “跟政府作对就是恶”,讲出这句“史上最恐怖官话”的领导,对中央领导提出“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的要求熟视无睹。在他的眼里,政府永远正确,权力成为准绳,作为评价一切的标准。如此一来,有权的官员和无权的百姓,自然成了对立的两个群体。你是“替党说话还是替老百姓说话”,如果是替后者,那“这事不能说太细”。

      权力膨胀不受约束,自然而然就会成为滥用甚至牟利的工具。发展的过程,也是利益再调整的过程,在法律的框架内,通过协商方式,总是可以找到解决方案的。但在权力高于一切的逻辑下,群众的利益诉求变成了“刁民捣乱”,所有这一切都要给“发展”让路。此刻的“发展”,已经不再是公共利益的实现,而是官员的政绩,个人升迁的筹码。

      喊出“没有强拆就没有中国城市现代化”这样“史上最无耻官话”的人,恰恰就是这样的逻辑。在他们心中,城市现代化等同于工程项目和城市面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正当权益的维护、社会公正的实现完全让位于楼堂馆所这类物化的发展观,公共利益蜕变成了官员的政绩冲动,甚至不惜喊出“谁影响发展一阵子,我影响他一辈子”这样的“豪言壮语”,权力利益对人的扭曲可见一斑。

     面对膨胀失控的权力,唯有想方设法将其按住踩住,才能切实保障公共利益不受侵害。陆续曝光的这些雷语,充分证明了舆论监督的正面效应。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这无疑是遏制官员乱作为的利器。与此同时,领导干部要带头树立法律的权威,将依法行政作为唯一选择,将权力装入法律的牢笼当中,使其不得张牙舞爪。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推进民主监督制度建设,让人民对官员政绩、升迁有品评决定的权力,如此一来,才有可能促成一个和谐发展的健康社会。

     

     聚焦十七届五中全会系列评论之一

     人民时评:十七届五中全会如何顺应"更好生活"新期待詹勇 2010年10月20日00:10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时间是衡量事业的标准”。对中国的发展来说,五年是一个重要的时间刻度。从1953年新中国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到2010年“十一五”规划顺利完成,迈向“十二五”规划,一个又一个五年,见证了中国现代化的风雨历程;一个又一个五年,诠释了不同时期的社会历史关键词。

      回顾“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高度重视和改善民生。“十一五”规划发布时,多项“民生指标”举世瞩目;“十一五”开局之年,千年农业税被正式废止;五年间,社会保障支出增加逾千亿元、医疗卫生支出增加10倍;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民生”坚定不移,出台近7000亿元的民生投资计划;新农合实现全覆盖、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公布、农村低保制度全面建立……以人为本,改善民生,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目标,成为党和政府执政兴国的坚定理念、现实行动。

      “十一五”的五年,于国家是综合国力大幅提高的五年,于百姓是生活水平逐渐改善的五年。钱袋子鼓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10.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8.3%;买车的多了,私人汽车拥有量增加到2009年的4575万辆;出去玩的多了,国内黄金周假日景点人山人海,中国游客遍布世界各旅游胜地……

      中国的发展,是与普通百姓利益福祉密切相关的发展,也是不断承载民生新期待、实现民生新愿景的发展。正如发展没有止境,民生改善也没有止境。“十一五”是民生状况极大改善的时期,同时,各类发展中的民生问题也日益凸显。就业难,看病贵,上学难,房价高企,保障水平不高,收入差距拉大……正因为有这些民生难题存在,展望“十二五”,人们有了更多新的“民生期盼”——找工作更容易些,收入分配更公平些,房价更合理些,生活环境更好些,物价更实惠些,社保更完善些……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如果把新闻镜头稍稍拉远,在十七届五中全会召开前夕,无论是政治局会议还是政治局集体学习,“包容性增长”、维护群众权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等一系列论述和思想相继推出,发出了“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等明确信号。

      如果把新闻镜头聚焦在十七届五中全会就会发现,民生是这次会议的重要议题,也是重点部署之一。在全会提出的“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中,直接关涉民生的有三项: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社会建设明显加强,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在全会提出的“五个坚持”要求中,其中一个就是“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各项具体工作部署中,全会从完善公共服务、加强社会建设、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健全社保体系、加快医改、创新社会管理等方面,全方位地谋划了“十二五”时期民生工作的关键着力点。

      十七届五中全会的民生内容与部署,再一次向世界表明,党和政府在今后的五年,将以更大的决心继续改善民生,将以更大的改革勇气、更高的执政智慧破解民生难题,将把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民生领域,让老百姓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十二五”蓝图已经绘就,关键在于贯彻落实,化为现实。各级政府和党员干部,在工作中把民生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以发展成果惠民生、得民心、聚民力,才能汇聚每一个人的幸福与奋斗,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收入分配改革,该动真格了

     2010年10月21日14:4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刚刚闭幕的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那么,当前我国的收入分配关系中究竟存在哪些痼疾?收入分配改革应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有哪些制度性难题破解?政府该如何发挥作用?本版今天推出这篇专访,希望对广大读者有所启发。

     杨威绘

      分配格局为何失衡?

      理性看“调高”,三大难题待解

      今年是“十一五”收官之年。5年来,人民群众的收入普遍上涨,但不同人群的收入差距、福利差距却有所扩大,特别是一些垄断行业、大型国企以及某些行业、部门的收入水平过高。

      “高收入者确实需要进行调节,但要区别对待,不能一概而论。”长期从事社会保障与收入分配研究的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郑功成说。一般而言,高收入者的收入来源可以分为三类:合法收入、非法收入和灰色收入。郑功成认为,对合法收入,无论其有多么高,都要进行保护;对非法收入,要坚决取缔;对灰色收入,则需要分步骤、分层次地进行清理。此外,还应充分发挥制度的引导作用,及时出台包括物业税或不动产税及相应的财产税、消费税等在内的旨在调节高收入群体的新税种。

      “但是,收入分配领域的问题并不局限在调高上。”郑功成说,普通居民与劳动者收入低、不同群体收入差距大、收入分配秩序不规范,成为当前我国收入分配领域中的三大突出问题:

      收入分配向政府、企业(或雇主)倾斜,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持续下降(由原来的55%以上降低到40%左右),普通居民的收入增长速度明显滞后于GDP与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超过3倍,行业收入差距超过10倍,地区之间的差距在2倍以上,基尼系数在2002年首次突破0.4的国际警戒线之后继续向0.5的红线逼近;

      在收入分配秩序失范的情况下,公款吃喝、公车私用、公费出国“三公消费”以及权力寻租、贪污腐败等形成的灰色收入、黑色收入成为一些特殊人群的重要收入来源。

      郑功成说:“我们曾做过一个调研,75%以上的受调查者对社会公平的认可度明显偏低,人们的价值取向发生紊乱,不满感甚至对抗情绪在扩散,维护稳定的成本急剧上升。”

      不仅如此,收入分配格局失衡导致特殊利益集团形成,直接影响大多数人的收入水平和消费结构,进而制约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郑功成说,收入分配问题不仅仅是一个民生问题或经济问题,而是已经和社会问题、政治问题纠结在一起,事实上正在成为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因素。

     改革目标怎么锁定?

      “抽丝去病”与“外科手术”相结合

      收入分配领域中出现的问题并非一日之寒,解决起来也绝非一日之功。郑功成认为,“十二五”期间,必须在把准病脉的基础上更新发展理念、明确预期目标、分清轻重缓急,采取中医式“抽丝去病”与西医式“外科手术”相结合的一揽子措施,切实扭转利益严重失衡的分配格局。

      “在收入分配改革中,首先要澄清做大蛋糕就能自动解决分配问题的认识误区。”郑功成说,近30年是中国财富蛋糕快速做大的过程,GDP总量和政府控制的财力均增长了100多倍,但收入分配差距却在城乡之间、行业之间、群体之间持续拉大。这表明做大蛋糕并不等于财富会得到合理分配,一味追求做大蛋糕而忽略蛋糕分配只能造成日益失衡的利益格局。

      郑功成认为,要在“十二五”规划及更长远的发展规划中,明确将“分好蛋糕”与“做大蛋糕”摆到同等重要的位置,将普惠民生作为各级政府的重大职责。尤其重要的是,要改革干部考核指标体系,增加基尼系数、失业率、居民收入增长等指标,以矫正单纯关注经济增长的“GDP情结”。

      其次,要确立具有约束力的基本预期目标。以“十一五”期间为例,我国确立了22个主要定量指标,“GDP”、“人均GDP”等15个指标属于“超额完成”或“提前完成”;即使是难度最大的节能减排指标,在中央与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单位GDP能耗降低20%的目标亦可望在收官之年实现。

      郑功成建议,“十二五”应当借鉴“十一五”规划的经验,增列具有约束力的收入分配指标,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将基尼系数降到0.45以内,2020年降到0.4以内;同时明确劳动报酬占初次分配比重每年增长幅度不低于1%,2020年恢复到50%以上;此外,还应当确保财政支出中每年用于民生福利部分的增长高于财政收入增长3—5个百分点。

      郑功成表示,无论是初次分配还是再分配改革,均是对现有利益格局的重大调整,情况异常复杂,也不可能一帆风顺。因此,在确立基本目标的前提下,特别需要上下结合、标本兼治、多管齐下,在深化体制改革、调整宏观政策、注重初次分配、优先再分配改革等方面同时发力,争取用10年左右的时间实现国民收入分配的合理化、制度化。

     制度性因素要破啥?

      深化改革,构建社会公正的基石

      “当前,我国行业收入差距主要受产业布局与行政垄断的影响,城乡差距主要受户籍分割的影响,阶层或群体差距主要受劳动就业制度不公平等影响。”郑功成说,只有继续深化国企、户籍、就业三大体制改革,才能为构建长久公正的收入分配制度奠定坚实基础。

      郑功成认为,世界上可能没有一个市场经济国家的行业收入差距是像中国这样大的,导致这种差距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垄断。为此,要继续调整国有企业布局和结构,进一步推动国有资本向真正关系国家安全和经济命脉的关键领域集中,将省以下一切竞争性领域的国有企业民营化。此外,还要降低民间资本进入垄断行业的门槛,提高国有企业税后上缴利润的比例,对垄断企业人员的薪酬福利待遇实行规范化管理。

      “消除现行户籍上的各种附加权益,实行统一的户籍制度,是缩小城乡差距和阶层差距的根本所在,收入分配改革需要同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郑功成主张,要将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全国应当加快新建城镇的步伐,争取在“十二五”期间城镇化率不低于55%,2020年不低于60%。

      郑功成说,户籍制度改革的难点在于剥离城镇户口本上的特定权益,同时解决好农村居民的土地权属及其流转问题。今后,只要坚持城乡统筹发展,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就业与社会保障制度,以及明晰农村居民的土地权属并允许自由、平等交易,便可以实现城乡居民在一定区域内的自由迁徙,最终向全国范围内自由迁徙迈进。

      目前,尽管劳动就业体制已由计划经济时代的政府包办转化到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就业,但郑功成认为就业体制改革任务远未完成,“同工不能同酬,同制不能同权”构成了对以农民工为主体的体制外就业者利益的极大损害。不解决这一问题,便不可能真正缩小阶层或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

      因此,郑功成建议尽快启动第二次劳动就业体制改革,目标是尽快打破用人单位普遍存在的按体制内外对劳动者区别对待的现实格局,必须按照同工同酬同制同权的原则聘用或雇用劳动者,而政府则需要强化劳动监察来确保劳动者的平等就业权及与劳动相关的其他权益。

     政府作为体现在哪?

      多管齐下,提高劳动者报酬

      初次分配是收入分配改革的重点。郑功成认为,应从提高就业质量、改进最低工资、强化社会保险、牵引职业福利、推进工资谈判等五方面入手,切实扭转劳动者报酬偏低、初次分配利益失衡的格局。

      不过,郑功成也提醒,对初次分配不宜施以猛药,急于求成,因为初次分配牵涉到多年来形成的劳资利益格局,加之部分行业赢利空间有限,如果急速地大幅度调整,必然引起动荡,最终带来的可能不是双赢而是双损的后果。

      同时,他对政府在初次分配中无为论进行了批驳:“包括提高就业质量、改进最低工资、强制社会保险以及完善税收制度,都是政府施为空间,加上还可以通过相关政策引导职业福利和推动谈判,应当承认政府在初次分配中是可以利用多种工具或手段来发挥作用的。当然,前提是尊重市场规则,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

      郑功成认为,应当完善三方协商机制,规范和推进工会组织与雇主组织进行工资集体协商。基层工会组织应当通过职工民主选举产生,并将工资谈判提升到行业或地区一级工会。

      “雇主组织不能只有由国有企业组成的中国企业联合会,还特别需要将民营企业等组成的各级工商联、商会组织等吸收进来,使之真正能够全面代表雇主组织。”郑功成说,如果政府、企业、工会三方协商机制得以完善,通过定期谈判工资福利问题并取得有约束性的成果,则不仅劳动者的报酬会正常增长,更会促使劳资关系趋向和谐,实现劳动者与雇主共同分享利益和双赢的目标。

      至于再分配方面,郑功成则强调,今后特别需要加快调整财政、税收政策步伐,充分发挥财税杠杆对财富分配格局的巨大调节功能。

      “以个人所得税为例,我认为应当尽快提高个税起征点,实行以‘个人税’为主向‘家庭税’为主的税制过渡。”郑功成说,“个税占国家整体税收的比重并不大,但对个人而言却具有重要意义。”

      郑功成还强调,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不仅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实现国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必要措施,更是合理均衡社会财富分配格局的必要举措。本报记者 崔鹏

     你的口袋里有多少福利?

     唐春成绘

      福利是劳动报酬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人们的福利越来越好。

      然而,在一个普遍水涨船高的大环境下,不同人群的福利水平差距却有所扩大,特别是一些垄断行业、大型国企以及某些行业部门的福利水平过高,进一步加大了收入差距。

      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缩小福利差距是其中一个重要内容。近日,记者走进不同人群,请他们亮亮口袋里的福利,倾吐各自的心声。

     >>>点击详细

      抓准分配失衡的穴位

      加快对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垄断企业的利润分配体制改革,从制度上堵住企业滥发奖金、福利的漏洞

      近年国企特别是垄断国企涌动降薪潮,社会各界十分关注,实际效果如何?某国有金融机构一位部门经理近日表示:尽管多数人都做好了降薪的心理准备,可去年底奖金到账后,“除了高管们适当调低工资,中层以下的收入基本不受影响,好多人还明降暗升了。”

    相关关键词: 人民时评评论员文章
    相关热词搜索: 人民时评评论员文章 时评

    • 范文大全
    • 教案下载
    • 优秀作文
    • 励志
    • 课件
    • 散文
    • 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