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秘公文
  • 免费试题
  • 教学用文
  • 说课教案
  • 电脑网络
  • 智能手机
  • 各类考试
  • 作文大全
  • 工作汇报
  • 工作方案
  • 资源中心
  • 教案大全
  • 当前位置: 天一资源网 > 桃花源记教案 正文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九课桃花源记教案】部编人教八上语文

    时间:2020-07-16 14:27:38 来源:天一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天一资源网手机站

      学校教师备课笔记

     年级

     八

     学科

     语文

     主备教师

     复备教师

     课题

     《桃花源记》

     课型

     新授

     课时

     2

     教材及课标分析

     《桃花源记》是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篇脍炙人口的记述性散文,作者在《桃花源记》中虚构了一个美好的理想境界,比作者在田园诗《归园田居》所描写的田园生活更美,更理想。诗人以洗炼的笔墨,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没有尘世羁绊的人间乐园——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因此《桃花源记》更具有文学的欣赏性,对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培养文言散文的审美情趣有着重要的作用。

     

     学情分析

     《桃花源记》是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文言文,作者是晋宋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陶渊明。《桃花源记》描写了一个美好的世外仙界,在那里生活着的其实是普普通通的人,一群避难的人,而不是神仙,只是比世人多保留了天性的真淳而已;他们的和平、宁静、幸福,都是通过自己的劳动取得的。在这篇短文中,作者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以及对美好社会的向往。经过了两年的学习积累,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也积累了一定的文言常识和文言字词。而这篇小短文,有故事有情节,学生理解起来应该不难。所以要更多地放手让学生自学感悟。

     教

     学

     目

     标

     1.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2.了解本文所描绘的理想社会,感受宁静的田园生活,正确理解作者的理想。3.熟读并背诵全文。4.加强朗读训练,提高诵读能力。2.把握本文虚景实写,实中有虚的写作手法,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5.肯定陶渊明对理想社会的大胆追求,激发学生向着更高更远的理想勇往直前。引导学生感受桃花源优美的环境,淳朴的人情,和平安定、丰衣足食的生活,民主平等、其乐融融的人际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感受桃花源优美的环境,淳朴的人情,和平安定、丰衣足食的生活,民主平等、其乐融融的人际关系。

     难点:理解陶渊明虚构这一扑朔迷离的桃源胜境的目的,正确评价课文所描绘的理想境界。

     教学方法

     1.诵读法2.引导法3.品味法 4.讨论与点拨相结合 5.合作探讨。

     课前准备

     教师

     PPT

     学生

     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活动过程设计(第 课时)

     教 学

     环 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或复备建议)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到今天为止,我们已经学习了第一单元的5篇课文,这些作品的题材上的一个共同特点是什么?

     明确:以战争为题材。掩卷沉思,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战争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人类渴望和平,拒绝战争,这种朴素的愿望由来已久。我国古代人民就曾希望有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战乱,人们都能生活幸福的理想社会。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反映这种朴素的愿望的一篇文言文——《桃花源记》。(板书课题)

     释题:“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思考:从课文题目中,你能联想到一个什么成语?

     明确:世外桃源

     什么意思呢?明确: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后亦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亦指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大家了解作者吗?

     二、作者、作品及写作背景简介。

     1、关于作者陶渊明: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文学家,世号靖节先生,别号五柳先生。生于东晋末期,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不得伸,做过几任小官,由于不满官场丑恶,41岁时弃官回乡,归隐田园,留下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传世美谈。他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其诗自然质朴,意味隽永。代表作有《归去来兮》。

     学生回忆思考

     学生联想

     学生思考

     交流

     学生积累

     学生回忆

     学生听讲批注识记有关知识

     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课题。

     积累作者的相关资料

     教 学

     环 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或复

     备建议)

     培养学生朗读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翻译课文的能力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2、关于作品:

     《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是陶渊明所作的《桃花源诗并记》中的“记”。此文包括“记”和“诗”两个部分。“记”是“诗”的序言,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诗”是对所记的桃源世界的歌颂和赞美,并对桃花源社会作了一些补充。两者相互配合,共同构成了一个与现实世界相对立的为作者所向往的理想社会。

     关于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公元421年,当时政治黑暗,军阀割据,战乱频繁,生灵涂炭。当时陶渊明已归隐多年,对于战乱造成的苦难,有着深切的感受,但他深知无法改变现状,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三、课文诵读

     1、在读准字音,读清句读的基础上,教师进行朗读指导,可从以下几方面要求:

     A读准字音,停顿分明,不读破句。(后附)

     1)对偶句、四字句要读出对称感来,如“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B带着感情,声音洪亮,读出韵律。

     具体是:第一段平缓语气,第二段读出探险及释然惊讶语气,第三段读出热情和惊叹的语气第四、五段读出感慨语气。

     2.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教师范读,学生听读品味,进入意境,想像画面。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鼓励学生放声读,大胆读,力求有所提高。师生评价。

     4.全班同学分角色美读课文,要求声音要洪亮、节奏要准,要读出韵律。师生评价。

     四、学生齐读课文

     五、学生再读课文,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了解课文大意。

     1、字词学习

     2、学生试译。教师指导纠正。

     学生结合以前的朗读技艺再提高

     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丰翻译全文

     板

     书

     设

     计

     《桃花源记》

     一、“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二、作者、作品及写作背景简介

     三、字词

     (1)、辨明字音:(2)、辨明字形(3)辨析多音字 (4)重点词语:(5)一词多义

     (6)一义多词:

     悉如外人——具答之——咸来问讯——皆叹惋 月缘溪行——便扶向路 便要还家——延至其家

     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乃大惊——遂与外人间隔

     (7)古今异义词:

     鲜美——古义:鲜艳美丽。今义:指食物味道好。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妻子——古义:妻和子女。今义:专指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境地。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不足——古义:不值得。今义:不充足,不满。

     如此——古义:像这样。今义:这样。

     间隔——古义:隔离。今义:距离。

     俨然—古义:整齐的样子。今义:形容很像,如:这孩子俨然是个大人。缘 :古义:沿 。今义:缘故,缘分

     延 :古义:请 今义:延长.延伸 津 :古义:渡口这里问津指探访。

     今义:口液

     (8)四个“然”字词:豁然 俨然 怡然 欣然

     (9)7个成语:世外桃源 豁然开朗 怡然自乐 无人问津 鸡犬相闻 阡陌交通 黄发垂髫

     落英缤纷

     教

     学

     反

     思

     第一课时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梳理课文大意,文言文教学学生最感枯燥的往往是疏通文意环节,对于基础相对较弱的学生更甚。若老师指定学生翻译,要么哑口无言,要么不动脑筋拿着参考书照念;若以老师串讲为主,学生便无所事事,亦不愿主动记笔记。对于这一问题,我一直在苦苦思索,想法走出困境。我就充分利用小组学习的优势,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课下注释翻译第1、2段,然后各小组在质疑相关的字词句,教师加以点拨,设置此环节的目的就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但效果没有我想象的那样好,学生活动还不够积极。

     教 学

     环 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或复备建议)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一、背诵查检:

     二、 品读赏析

     1、请用简洁的语言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师在学生复述的时候见机点拨提示:

     文章以什么为线索?分为哪几个部分来叙述?

     教师明确:全文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按渔人的行踪的不同地点分五部分:

     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访问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再寻桃花源

     教师提醒学生:

     (1)可以完全用自己的话来复述,并插进一些话,使整个故事连贯起来。

     (2)根据课文内容,利用想像,合理补充一些细节,使故事情节更加丰腴。

     选两个学生复述课文,其他同学点评。

     2、其中重点是写哪些部分?主要描写了桃花源的什么?

     教师明确:第二、三两部分。描写了桃花源优美的环境,淳朴的人情,和平安定、丰衣足食的生活,民主平等、其乐融融的人际关系。

     3、文中的桃花源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

     教师明确:桃花源是个风景优美、民风淳朴、宁静安乐的理想社会。

     请两位同学分别朗读这两段。师生评价

     三、合作探究

     1、渔人再寻桃花源,找到了没有?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一个风景优美、民风淳朴、宁静安乐的理想社会?

     2、这个理想在当时的条件下能不能变成现实?今天我们应当怎样看待这样的理想?

     教师适时点拨。

     教师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明确:

     作者虚构的世外桃源,是与作者所处的现实社会相对照的。他生活的东晋末年是一个战乱不断、政治腐败、民不聊生的社会。他深感痛苦和不满,但是要想改变这种现实又根本不可能,于是他憧憬着一种没有剥削、没有战乱,人民生活宁静和乐,风气淳朴、自由平等的理想社会。本文正是他这种理想的写照。这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有一定进步意义的。但这样的社会在当时的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因而它只能是一种空想。桃源究在何处,无处找寻。

     四、拓展延伸

     1、生活在东晋的陶渊明描绘了这样美好的境界,却是并不存在的,而生活在今天的你们,已经拥有了美好幸福的今天,一定对明天有着更为美好的憧憬。你希望自己生活的未来社会是什么样的呢?请用美丽的语言加以描绘。

     参考题:我心中的世外桃源

     2、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二段有感情的朗读,背诵。

     3、全班齐背。

     五、归纳总结

     这节课,我们走近了陶渊明,了解了陶渊明。虽然陶渊明向往的理想社会还带有这样那样的局限性,但他对理想的追求,对黑暗现实的否定,还是值得肯定的。岁月流逝,沧海桑田。多少年过去了,于东晋时代相比,如今的中国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试看,今天的社会,经济发达,社会稳定,人们安居乐业,各族人民正在党的领导下,构建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愿同学们在这美好的社会环境中健康成长!

     学生齐背课文

     学生讨论交流

     学生批注

     学生按教师提示准备复述

     学生复述点评

     学生讨论交流

     学生批注

     学生思考交流

     学生朗读

     学生结合时代背景思考

     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批注

     

     学生联系现实思考准备活动

     师生互动交流

     学生主动朗读

     学生齐背

     板

     书

     设

     计

     发现桃花源: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景色优美)

     进入桃花源: 所见:土地平旷、屋舍严然、良田美地、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环境良好)

     怡然自乐 (生活安定)

     所闻:避秦时乱,来此绝境 (与世隔绝之久)

     所历: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民风淳朴)

     离开桃花源: 导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无问津者 似有而无的理想社会

     教

     学

     反

     思

     教学过程中,有部分不如人意的地方。

     1、虽然安排了不同层次的读数活动,但因课堂容量大,文言文诵读积累本身比较枯燥,所以学生读书的激情不够,读得比较被动。

     2、学生对课堂上设计的辩论、访谈活动很感兴趣,积极参入,但组织纪律性不够好。多体现在急于表达自己的见解,任意打断别人的发言。针对上述情况,我决心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1、在课堂上引入竞争机制,组织多种朗读竞赛,调动大家读书的兴致,让课堂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2、注重教学细节。教育学生学会倾听,尊重别人的表述。又提高自己组织、管理课堂的能力,使课堂充实活跃的同时井然有序。3、从长远看,我要继续向名师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综合素质。

    相关关键词: 桃花源记教案

    • 范文大全
    • 教案下载
    • 优秀作文
    • 励志
    • 课件
    • 散文
    • 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