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程类
  • 会计类
  • 资格类
  • 医学类
  • 公务员
  • 学历类
  • 外语类
  • 计算机
  • 金融类
  • 当前位置: 天一资源网 > 正文

    “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六个破除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材料

    时间:2021-02-27 12:12:06 来源:天一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天一资源网手机站

    “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六个破除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材料

    按照县委《关于开展“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的实施方案》要求和统一部署,围绕“改革创新、奋发有为”主题,我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学习了省市有关领导重要讲话精神,聆听了先进人物报告会,紧密联系个人思想和工作实际,通过自己找、上级点、互相帮、集体议的形式,征求意见建议,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严格对照“六个破除”,切实梳理查找自己在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查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聚焦僵化保守,改革意识不强问题。思想观念转变不及时,因为忙于事务性工作,没有挤出更多时间充电学习,因此在思想上、观念上存在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习惯于凭阅历、凭经验、凭老办法看问题、办事情,面对新常态、新形势、新要求、新标准,感觉不适应或“转弯”慢,存在慢半拍现象,面对改革,有求稳怕乱思想,解决困难问题,有时候捉襟见肘,力不从心。

    (二)聚焦资源制约,市场理念不浓问题。结合部门职能和岗位实际,市场理念不浓突出表现为服务意识不强问题。摆不好位置,宗旨意识淡化,对各方面服务不积极、不主动、不自觉、不到位。在服务基层、企业和群众时,基层调研不够深入,对群众和服务对象关心的热点和难点,回应不够及时,解决不够到位,存在打太极、踢皮球、推诿拖延现象。因为态度不端、服务意识不强,导致服务水平不高,一定程度上会伤害了基层和群众的感情,降低了投资者的热情,影响了本地的形象。

    (三)聚焦随遇而安,工作标杆不高问题。一是有守摊思想。总认为自己是单位的老人手,人熟事熟,工作起来驾轻就熟,工作标准不高,满足于一般化、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干出亮点和特色,有小富即安、小成即满的思想倾向,取得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缺乏创先争优、争创先进意识,看不到与先进地区、先进单位的差距,看不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自我感觉良好,故步自封,裹足不前。二是有功利思想。考虑事情和干工作,往往从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出发,认为对部门和个人有利,容易出彩就有奔头,有干劲,对于疑难事情,没有利益好处的事,不愿干、往外推。有时候,面对重大决策和抉择,抱有私心,患得患失,缺乏干事创业热情。

    (四)聚焦慵懒散漫,作风不实问题。自己始终坚持勇于担当、主动作为,自觉履行“一岗双责”,从严要求一言一行,正确对待个人成长进步。但也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工作标准不高,要求不严,缺乏精致极致。虽然能够站在全局高度考虑工作,但主动担当的意识还不够强烈,工作积极性有所滑坡,勇于担当的能力还不够全面。比如在服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研究不够深刻、思考不够全面,从分管考核工作角度出发指导镇办、部门用考核杠杆和手段来推进工作的措施效果不够好。再比如,由于过于看重分工负责制,只顾干好自己分管的工作,对其他副部长工作关注的不够,对分管以外工作学习研究、配合参与做得还不够。二是开拓创新意识不强,创新力度不大,创新作用发挥不明显。比如,在工作中还存在按部就班现象,缺乏新意,缺少亮点。再比如,感觉这些年的努力也取得了一些成绩,滋生了安于现状思想,积极向上、锐意拼搏的工作热情、主动性和创新精神有所减退。

    二、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工作定位不高。往往就工作抓工作,没有时刻把干好工作作为维护党和政府形象、增强人民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的内在要求来统筹谋划、组织推进,对一些事项仅满足于安排了、推动了、检查了,对上级精神要求的理解和成效的把握上还不到位,围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想大事、议大事的能力仍需提升,发挥部门和个人职能作用支撑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还不够有力。

    (二)创新招法不多。在贯彻落实省市决策部署上,更多着眼于落实上级任务、完成年度目标、推进当前工作,对新时代对*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研判还不够充分深入,把创新作为日常工作的意识树的还不够牢固,创新的眼界和思路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创新的举措和招法把握还不够精准,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还有靠传统思想、凭惯性思维的情况,导致在创新思路、改进工作上推进还比较缓慢,成效还不够明显。

    (三)服务指导不实。平时参会开会比较多,待在办公室比较多,深入群众不够经常,听取群众意见建议还不够直接,到基层听取汇报的多,例行公事的多,带着问题搞调研、主动解决企业群众实际问题还不够,往往工作忙时放一放、任务重时缓一缓,缺乏计划性、系统性,导致掌握基层实情不准确,服务群众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实际困难不及时。

    (四)工作能力有待加强。平时忙于事务性工作,不能集中精力学习,造成“书到用时方觉少”,知识结构不全面不均衡,遇到工作难题,尽管想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却拿不出具有指导意义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建议;当代社会,信息大爆炸,感觉跟不上知识更新的步伐,心有余力不足;满足于工作能应付,问题能处理,不注重在工作中总结经验,摸索规律,影响了工作的创新与深化。

    三、努力方向和整改措施

    针对查摆出来的问题,我要坚持边学边改、边查边改、立行立改、真抓实改,使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切实转变作风、推动工作。

    (一)不断加强学习,增强自身素质一是强化政治学习。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重点学习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重要讲话精神,做到入心入脑,夯实自己的理论功底。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切实改进自己的工作作风,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更好地服务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二是提高业务水平。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学习文件、学习业务知识,坚持向书本学,向领导学,向部门学,向基层同志学,及时准确掌握国家的政策法规,系统了解自治区、市发展规划,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团结务实,勤政高效,努力提高在办文、办会、办事方面的工作质量。三是做到学以致用。把眼光放在现在和将来,用高昂的热情、钻研的精神,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本领,自我完善,自我提高,使工作能够更快、更好地完成。

    (二)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一是拓宽工作思路。和班子成员一起认真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基层情况,听取群众呼声,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做好办公室工作的新路径,切实转变作风,拓宽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式,增强办公室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经常深入基层。农口工作更应该经常深入基层调研,经常深入联系点和村民家里,了解民情,做到与群众“零距离”、“面对面”,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三是正确行使权力。切实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树立正确的利益观、荣辱观、政绩观,自觉抵制不正之风,认真接受群众监督,对涉及办公室的重大事项,坚决贯彻民主集中制,多听取班子成员的意见。

    (三)强化责任意识,切实履职尽责一是认真履行职责。政府办副主任,职位不高责任重大,权力不多位置重要。要做到认真贯彻区委、政府的工作决策,围绕大局,做好协调服务,当好参谋助手,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二是树立担当意识。对上级布置的工作认真落实,不敷衍了事;正视工作中存在的困难,不回避矛盾和问题,直起腰杆,敢于负责,不断提高自己化解矛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加强工作督查。对于区委、政府的重点工作和自己布置的具体工作,不再安排完就不管不问,与科局领导和工作人员一起进行过程跟踪,及时掌握情况,加强指导督促,确保工作实效。

    (四)增强党性修养,保持优良本色一是加强政治思想修养。要通过这次活动,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强化宗旨观念和服务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审视自己,查找不足,加强学习,不断前进。二是严格执行规章制度。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贯彻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按照规定执行办公室对公务接待、公款消费、公车管理和日常办公经费使用的管理,做到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三是加强团结协作。正确处理同级之间、同事之间、上下之间的关系,和睦相处,以诚待人,平等协商,合作共事,多和同事们进行交流工作、沟通思想,帮助大家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更好地形成工作合力,发挥整体效能。

    以上剖析如有不妥之处,敬请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我将诚心接受,并认真加以整改落实.

    开展“改革创新 奋发有为”大讨论, “六个破除 六个着力 六个坚持”心得体会

    一、破除僵化保守,着力解决改革意识不强问题,坚持以改革破解发展难题。

    中国改革开放进入新时代,国家生态文明体系的实施和空间规划体系的建立,使城乡规划行业面临历史性的大变革,原有的发展理念、规划理论、规划方法、技术手段,都面临着全面的更新。每个规划工作者,只要放松了学习,就会不自觉的进入僵化保守、改革意识不强的行列。具体问题包括:习惯于增量规划,以经济增长为第一目标;
    习惯于宏大叙事,描绘宏伟蓝图;
    习惯于传统理论、传统规范、传统思维等。针对这些问题,努力从如下方面破解。一是要重视理论思考。在百年不遇的大变局背景下,单纯的在专业技术上的改进已经难以跟上时代步伐。要跳出专业局限,从全球的格局、整个社会变革的视角思考问题,以“创新、协调、绿色、开发、共享”理念破解发展难题。二是深刻认识基本矛盾的变化,规划中转变过去用统一概念、统一方法不断推广的做法,把视线从整体目标转向不平衡、不充分的方面,深入研究特殊矛盾、具体矛盾,针对具体问题取得突破。

    二、破除因循守旧,着力解决创新精神不足问题,坚持以创新激发动力活力。

    过去40年的快速发展,城乡规划形成了强大的惯性思维,但形成的城市病也引起了让中央的高度重视。如何化解城市病,正式创新所在。一是规划设计中要转向以人民为中心,高质量发展理念。重视社会公平、弱势群体歧视、公共服务投入不足等问题,不求大、不求快,但求精,为精细化城市建设服务,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把视角从宏观转向微观,积极发扬“工匠精神”,坚持少而精、小而美,避免多而粗,把高质量发展落细落小落实落精。工匠精神就是精致精神。转变注重“量”“快”“大”的惯性思维,注重“质”“稳”“细”,进行精雕细刻、慢慢打磨精装修,发挥“工匠精神”,把任何事情尤其是制造业做到“精致”。二是养成自觉注重具体细节的习惯。细节决定成败。在思维方式上,要善于自觉培育实证分析思维,久久为功,使其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

    三、破除封闭狭隘,着力解决扩大开放不够问题,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内陆城市本身具有闭塞的劣势,科技研发人才也不够多、水平不够高。但是,网络时代,信息爆炸,也带来了与全球先进理念、先进团队第一时间接触的条件。所以我们的问题还是集中于传统的闭塞落后的自我定位上,导致不敢创新、不敢为天下先。一定要现在思想上突破,客观条件并不是障碍。要瞄准国际前沿,关注研究型大学和科研机构进行的前瞻性基础研究,加强各类创新学习,加大创新人才和团队培养引进。一是重点对适宜性理念和技术的引进,如多规合一中,由于规划改革方向尚不明朗,国际经验对中国适用性有限,致使试点成果多种多样,应建立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亟须明确“多规合一”理念。二是加快消化吸收先进技术,如城市设计方面,不能只依靠外来机构,应结合自身对太原的深入了解,系统性地进行理论和方法的补课,完善常规的城市设计方法体系。三是大力推进自主创新。要勇于从理论上创新、敢于先行先试,开拓有特色的探索空间。

    四、破除资源依赖,着力解决市场理念不浓问题,坚持以市场打开发展新通途。

    规划设计单位的资源依赖,主要表现为对规划局管理资源的依赖、对技术支撑资源的垄断依赖。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这些非市场因素的保护伞难以持久,如果一直坐吃山空、不思开拓,必然会被市场所抛弃。针对这种情况,需要不断探索转型升级,加快在思想观念、组织模式、赢利模式等方面的转型。积极开拓各层级空间体系规划、发展研究、战略咨询、咨询研究、概念规划、政策研究、项目策划、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数字技术、城市设计、城市双修、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乡村振兴等,尤其是城市步入“存量时代”面向旧城更新、园区升级、新区激活等城市运营治理层面的咨询性、研究性、实操性项目。

    五、破除随遇而安,着力解决工作标杆不高问题,坚持以一流标准创造一流业绩。

    随遇而安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小富即安、小成即满,取得一点成绩就津津乐道,看不到与先进地区、先进单位的差距,看不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自我感觉良好,裹足不前。工作标准不高,满足于一般化,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工作平推平拥。然而,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如果不能向更高的标准看齐,则目前的现状很快就会迅猛发展的形势打破,出现“本领恐慌”和“能力危机”,最终被市场所淘汰。标杆是一把尺子,标杆的高低决定了工作的质量和工作成效的好坏。要自觉对表中央精神,对照省委要求,对标全国先进经验,坚持以一流标准创造一流业绩,瞄准本系统本行业的最高水平,主动学习借鉴、对标对接,研究提出改进提高的具体思路和方案,在强弱项、补短板上狠下功夫,着力解决本领不强问题。要结合岗位实际,把一流标准树立起来,做到干有动力、学有榜样、追有目标,把工作标准定在干就干到最好、干到极致上,锐意进取,争创一流。

    六、破除慵懒散漫,着力解决作风不实问题,坚持以过硬作风彰显担当作为。

    设计人员的慵懒散漫主要表现为纪律不严,迟到早退,任务拖拖拉拉,不能按期完成;
    工作程序不严谨,拖泥带水,影响大局。其背后原因一是有等靠思想。对任务不能积极主动地深入研究思考,思想懒惰,态度消极,只会照葫芦画瓢,不善于结合实际解决问题。二是有享受思想。心思不在工作上,想的是如何享受生活,追求安逸舒适,做事打不起精气神,进取精神消退,出工不出力,人在心已散。针对这种情况,要深刻认识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假作为就是对党不忠诚、对人民不负责,通过大讨论,确立“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理念,严肃纪律、严整规矩,遇事不得不靠,凡事冲在最前面,把求真务实、担当奉献的精神状态提振起来,在工作实践中展现新作为。

    相关关键词: 高中英语 作文 大全 英语 初中

    • 范文大全
    • 教案下载
    • 优秀作文
    • 励志
    • 课件
    • 散文
    • 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