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程类
  • 会计类
  • 资格类
  • 医学类
  • 公务员
  • 学历类
  • 外语类
  • 计算机
  • 金融类
  • 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形势与农业产业化发展任务与措施

    时间:2020-08-18 08:54:59 来源:天一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天一资源网手机站

      当前农业农村经济的形势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任务和措施

     陈晓华

     农业部副部长

     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到昆明来参加省委组织部举办的领导干部农业产业化专题研讨班。我觉得这个研讨班不仅是提高干部的政策水平、理论水平的重要举措,更是推动云南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大家都是来自基层,有丰富的农业生产知识和领导工作的经验,所以我在这儿不敢说是专题报告,只是把自己工作中的一些体会和了解的一些情况和大家进行交流。我想我也不照着稿子念,想到哪就说到哪,大家感觉有问题可以随时的递条子,能解答的做解答。时间掌握在一个半小时左右,因为两个小时以后大家都累了。我想今天重点是讲一讲当前农业农村经济的形势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任务和措施。

     一、当前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

     现在到年底还有几个月,应该说全年的发展趋势已经有了一个眉目。概括起来讲,当前的农业农村的形势继续保持平稳发展的态势,情况比预期的要好,概括的讲大体上是这么一句话。那么说当前的农村和农业的经济形势比较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或者说至少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夏粮再获好收成,主要农产品供应充足

     因为今年农业的收成对全局的影响非常大。农产品的丰歉虽然不影响供求的关系,但是对心理的预期,对管理通胀的预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再加上今年的极端天气多发、频发、重发,给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带来了不利影响。从去年秋天以后,西南的特大旱灾,特别是咱们云南百年不遇,整个西南旱区最重的时候受旱面积将近7500万亩,导致了西南的小村特别是云南和贵州的小村减少了30多亿斤。应该说取得这样的成绩是来之不易的。在百年一遇的大旱面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旱区的干部群众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全力抗旱,可以说把损失减少到了最小的限度。今天可以说这句话,把损失减少到了最小限度。当然这个30多亿斤对旱区的群众来讲生产生活损失比较大的,但是对于全年来讲,对全局来讲,影响是有限的。所以省委省政府定的是夺取全年好收成的目标不动摇。

     除了西南的旱灾以外,北方的持续低温。北方的持续低温主要影响的是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冬麦区的返青推迟,生长发育缓慢。另一个影响就是持续的低温和雨雪使东北地区的春播延期,机具都下不了地,这就给后期的寒露风和早霜的威胁增加了这些。所以这种极端天气的影响对全年的粮食生产影响是不利的。那么面对这种灾情各级干部特别是咱们在座的这些同志,深入基层的第一线,主要是靠两条。

     1. 科技抗旱

     通过政策的支持及时的改种、补种,及时的追肥,促进苗情的转换。应该说今年在抗灾里面科技发挥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2. 靠机具抢抓农时

     靠机具来抢抓农时,使延误的农时及时地把它夺回来,减少这个损失。所以通过各地的努力应该说上半年的粮食生产形势比预期得好。夏粮仍然达到了2462亿斤,和上年基本持平,或者说接近上年,大体上减了8亿斤。但是主粮小麦是增产了20多亿斤,实现了连续七年的丰收,这确实来之不易。所以家宝同志讲这叫天道酬勤。今年是政策好更加上人努力,战胜了这么一个特大灾害。

     到了下半年应该说在前期天气的影响仍然不能低估,特别是南方包括北方东北的洪涝灾害。南方的低温和洪涝给早稻生产带来严重影响。现在这个数字还没出来,但是减产是成了定局了,早稻是减产。早稻虽然数量不多,但是早稻减产的信号也是很不好的。大家知道现在粮食的价格还是在上涨。同时早稻的减产特别是收获的推迟又影响到南方的晚稻,好在后期天气比较好,所以最近到湖北一些地方看了一下,今年早稻的苗情基本和去年持平。北方的秋粮特别是玉米,包括东北的水稻,总体上苗情是好于去年。所以我们讲现在一方面秋粮的比重比较大,占全年粮食的70%,现在应该说丰收是有基础的,一方面是面积增加,统计局和农业部统计的数字不一样,但是总的趋势是一样,这个面积是增加的。苗情普遍较好。所以今年夺取秋粮好收成的基础还是有的。

     在粮食稳定发展的同时,畜牧业、水产业、园艺产业也是处于稳定发展的态势,大体上肉蛋奶菜比上年同期增长了大体上是二到四个百分点,保持平稳增长的这么一种态势。所以应该讲今年农业生产在极端不利的气候条件下取得这样好的成绩是来之不易的。这是说形势好的一个方面。

     (二)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第一讲生产,第二讲增收。从上半年统计局公布的数字来看,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上半年达到了3078元,扣除物价比去年同期增长9.5%,增幅高出1.4%。更为可喜的是今年上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幅度第一次高过了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幅度。上半年农民收入之所以保持一个持续增长的态势最重要的是两条。

     1. 农产品的价格向好

     除了上半年生猪价格有所阶段性的下跌以外,整个来看农产品的价格是恢复性的上涨。尽管社会上议论比较多,但是对农业来讲、对农民来讲是一个利好。实事求是讲,农民收入的增长如果没有价格的支撑是不可持续的,特别是在我们这样的一种发展中国家财力又不充裕的情况下,你要完全靠补贴来支撑增收是不现实的。最有效的办法、最现实的办法就是稳步地提高农产品的价格,使农产品的价格保持在合理的水平上。大家可以算算账,一年产粮一万多亿斤,哪怕提高一毛钱,就是一千多亿。你财政四补贴一年才1200亿,更重要的是给农民一个积极的信号。今年上半年价格好是增收的一个关键。

     2. 农民工工资性收入增长

     今年上半年在多种因素的促动下,尽管有的一些事件也好、因素也好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是被动接受的,但是客观上对提高农民工的工资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今年26个省都普遍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农民工的工资标准的水平和上年比大体上提高了15%以上,这也是增收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当然了,云南因为习惯不同,离劳务市场又比较远,过去劳动力转移还不算大省,但今年力度比较大,去年开始、今年开始,特别是作为救灾的一个重大措施,大体上现在农民工的工资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0%。农民工的工资性收入的增长占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0%。就说每年农民收入的增长绝大多数要靠农民工的工资收入水平增长。

     所以上半年这两个方面的因素对于促进农民增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是第二个标志。

     第一个是夏粮获得好收成,第二个是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第三个就是农村改革深入推进。

     (三)农村改革深入推进

     1. 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

     现在的农村改革和过去的农村改革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因为现在已经进入到工业化、城镇化这么一个新的阶段,进入到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这样一个新的阶段,所以农村的改革主要围绕两条线来展开的,一条线就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转变农业的发展方式,创新农业经营的体制机制。这是一条主线。我们讲农村改革这是一条主线,创新农业的经营体制机制,这是农村改革的一条主线。那么这条主线主要是解决提高农业的集约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应该说这些年各地围绕这个问题进行了大胆的、积极的探索,总体情况是好的。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两条或者说三条。

     (1)土地流转有序推进

     为了规模化的进行土地的流转,比任何时候应该说它的影响的深度它的广度都不是过去能够比的。上半年统计全国农村土地流转的面积大体上是1.7亿亩,占到可耕地的或者说承包地的13.5%,前些年大体上占3%——5%。发达的地区、沿海郊区、大城市郊区、沿海地区流转的面积一般都在30%到50%,上海高达也60%。云南估计是10%左右,主要是这些规划化经营的蔬菜基地的这个面积可能多一点,这是一条。

     (2)农业产业化深入推进

     现代的产业化不单单是一个企业的成长,更重要的是一个集群的发展和带动产业的提升。我在昆明郊区我也看了几个龙头企业建的蔬菜基地,标准是高的,质量是可靠的,效益也是好的。现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过去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完全是两个概念,它是产业链条的连接,利益机制的联结。这是第二条。

     (3)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

     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势头非常好。基层干部的积极性,特别是农民群众的积极性非常高。到今年上半年在工商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经达到29万起,可以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两年来每年是成倍的办。这恐怕是今后中国规模化、集约化、组织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在我们这种小农的国家。现在大体上是两个村就有一个合作社,10个农户就有一个是社员。当然数量现在还不多,更重要的是规模还不大,发展和运行还不规范,这是主要问题。所以上半年农村改革这个领域应该说是势头很好。

     2. 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统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

     农村改革的第二条主线就是围绕着城乡统筹,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统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这又是农村改革的一条主线。应该说这些年特别是今年在这个方面各地的举措都比较大,至少有两点今年上半年是个亮点。

     (1)农民工进城的问题

     各地纷纷放宽了入户的条件,特别是重庆,率先拿了一个规划,提出了一个方案。要通过十年左右的时间解决一千万农民入城的问题,维持政府要掏两千多亿。这个决心非常之大,叫做“穿上五件新衣服,逐步脱掉三件旧衣服”。五件新衣服主要是社会保障,和城里人一样,低保、医保,就医、看病、上学、住房、就业等等。三件旧衣服主要是逐步的退出宅基地、承包地和集体的收益分配。给了一个过渡。当然重庆的情况比较特殊,它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城乡统筹的改革实验区,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但是不管怎么讲这个方向是对的。在这个过程中肯定还会遇到很多新的矛盾和问题,关键是我们下一步就要学习去解决这个问题。应该说今年上半年在这个方面开了一个头。所以我讲今年上半年整个形势比预想的要好。

     (2)中央的方针政策

     取得这些成效我想最最重要的还是中央的方针政策的正确。各地按照中央的要求结合当地的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我想这两点是最最重要的。

     对农业生产而言,今年中央所采取的政策措施针对性更强、效率更高。我们过去对农民的补贴和生产的调动主要是按照人均、按照地亩来走的,就咱们讲的四补贴了。今年在完善补贴方式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而且在运用政策的组合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实践证明是成功的。去年秋天秋冬种的时候,国庆节过后国务院开的第一次常务会就是研究秋冬种问题,研究农业的问题。当时会上就定了要提高小麦的最低收购价,给农民一个积极的信号,使他扩大种植的面积。到了年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1号文件对强农惠农政策又做了全面的安排。到了3月份针对西南的旱情、北方的持续低温又采取了积极的扶持政策。比如说针对西南旱区给了玉米覆盖的补贴;针对华北地区冬麦的转换慢又给了追肥的补贴;针对东北育秧推迟又给了大补育秧和工厂化育秧的补贴,就政策的措施和技术的措施配套,这个变化应该说是很大的变化,尽管钱不多但是信号非常好,效果非常明显;最近一段时间针对晚稻季节推迟,为了防止北方的早霜和南方的寒露风,前不久国务院常务会又专门决定给水稻、中晚稻,特别是南方的晚稻和东北的粳稻追肥补贴。而且是技物结合,不是说把这个钱给老百姓,而是给老百姓的实物,通过农业技术推广把它落实下去。而且为了防止“两迁害虫”,专门拨款来开展统防行动。所以说今年能有这样的形势我个人以为是今年的政策力度的指向非常有力也非常有效。

     3. 下半年农业农村经济形势影响因素

     当然我们也看到现在尽管说离年底还有几个月,但是也不可掉以轻心,对于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来讲,不确定的因素还很多。

     (1)秋粮生产

     从现在来看,对农业生产而言影响比较大的主要还是天气。前不久北方明显降温,就是5号到8号到9号,预报是个别地区降温要降到10度,山区可能出现早霜。经过和专家会商,看来对粮食主产区的影响还不大,如果降温加上下雨那么对防止早霜、防止寒露风可能还有好处。所以我们一定要坚定这个目标不动摇。

     今年根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部署,中央的要求非常明确,就是要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发展的好势头,要粮食生产不滑坡,农民收入不徘徊,农村的好形势不逆转。这是总书记对今年农业农村工作提出的这么三个要求。根据中央的要求,结合农业工作的实际,农业部提的叫“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

     “两个千方百计”是千方百计保持粮食生产在一万亿斤以上,这是一个目标。第二个目标就是千方百计保持农民增收在6%以上,这是第二个千方百计。

     “两个努力确保”,第一个努力确保是确保不发生区域性的重大动物疫情。这个事情也是要命的,云南也是设防的重点,边境线又长,防疫工作的压力和任务又非常重。今年的秋防马上又要开始部署了,这是一个目标,如果处理不当就成了一个公共卫生事件。特别是我们周边那些国家的防疫政策又不是免疫的,他又不免又不管,口岸要封堵也很难,所以十二五期间要规划建立隔离带,但是隔离带怎么建还得很好的研究,你堵得到地下堵不到天上。这是一个努力确保。第二个努力确保是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这个也是要命的。现在一点破事都会给你炒成很大,弄的不好就毁了一个产业。因为现在这个事情,社会发展到了这一步,人们的消费需求到了这一步,说的不好听就是吃饱了要求吃好吃的放心。我们只能适应这种要求,我们就是在后边跟着这个态势,处于一个被动的态势。第二个现在是一个网络社会,出了问题由不得你不报,一个局部地方的问题可能炒成全国性的新闻。所以这两个努力确保也是我们今年工作的重点。回过头来看这还有几个月了,这方面的任务仍然不可掉以轻心。

     下半年这段时间影响比较大的一个是秋粮生产。刚才我讲了现在媒体对今年的秋粮都非常关注,社会各界都非常关注。今年实际上秋粮能不能丰收严格来讲和供求无关,我们连续六年增产,库存又那么多,调控能力又那么强,不可能也不会发生任何问题。关键是市场的炒作和人们的预期。所以要稳定这个预期为宏观经济调控打好一个基础,必须下决心把秋粮生产抓好,加强田间的管理,抓好防虫治病,做好秋收的各项准备,同时又要及早地谋划明年的秋冬种。所以今年这个粮食生产形势。

     (2)农产品价格变化

     第二个影响比较大的就是农产品的价格变化,这也是对全局影响比较大的一个事情。今年来讲整个农产品的价格都是属于一种恢复性的回升,或者我们叫价值释放和价格回归。我是很感谢这些学者专家琢磨出了这么一个词,别人在说农产品涨价,他在讲农产品的价值回归和价格恢复。我是赞同这个看法、这种说法。现在之所以对农产品价格关注那么高是因为我们的CPI的指数它占的权重比较大,所以现在有很多专家对现在这个CPI农产品占了34%提出质疑。现在一公布涨了3%,涨了4%,都是你农产品涨价惹的祸。所以就形成一种氛围,农产品价格就不能涨,涨了就要打压。这恐怕不合适。现在所以要从理论上要去把这个事情掰扯清楚。应该说农产品价格合理上涨,从根本上来讲有利于解决生产发展的问题,有利于保证供求的平衡。现在生产资料的价格在涨,人工成本在涨,更重要的是机会成本的增加。我为什么要种菜?我为什么要种粮?我出去打工都比这个好。我为什么要养猪啊?如果是形成一个群体性的思考这个事情就麻烦了。

     所以中央历来提的叫做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这是一句话。所谓合理水平我理解就是扣除成本以后还得有点盈利,至少也让种地的不吃亏,这就叫合理水平,且不说平均利润,至少不能让人家吃亏吧。这是一句话。第二句话是稳步提高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价格。所以价格的变化和我们政策的指向应该来说是一致的,特别是对粮食。今年上半年实际上是粮食稳步的在涨,生猪是先掉后回升,粮食涨价很大程度上是符合我们宏观调控的这个预期,因为我们最低收购价提高了,必然对市场价有个拉动。但是上半年生猪价格的下跌是和供求有关系。前几年刺激和发展生猪的政策密集出台,再加上消费需求不高,所以上半年生猪价格下来了。后来国家启动临时收储又回升了。蔬菜价格上涨主要是受灾害的影响比较多。所以对价格的上涨要具体分析,不能一概采取排斥的态度。当然价格大起大落会对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的城乡居民有影响。所以应该采取一些救助的政策,所以下半年这个价格是需要高度关注的。如果今年秋粮获得一个好收成,价格保持这么一个合理的水平或者大起大落,那么应该说今年粮食增产、农民增收这样的局面还会延续下去。

     这是我想简要讲的第一个问题。

     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任务和措施

     讲第二个问题就是加快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这也是咱们办班的一个主要的专题。

     农业产业化这个概念的提出最早是来源于90年代中期山东的同志从实践中总结概括出来的。在此之前我们也学习过欧美一些国家的农业产加销一体化经营。这种产加销一体化经营主要是基于大工厂、大企业,主要是基于这些国家。那么对于我们这种小农经济的国家来讲,小规模的生产来讲,怎么来解决一个发展现代化农业的方式和路径问题就摆在我们面前。所以实践中山东的同志就创造了农业产业化这个概念。这个概念刚提出的时候是有争议的。不少同志讲农业产业,农业本来就是一个产业,你又提农业的产业化很难理解。为了这个事中央的高层领导还专门交代有关同志去研究来回答这个问题。后来段应碧同志琢磨来琢磨去最后写上一篇陈条,就说这是实践中基层干部和群众叫出来的,已经约定俗成,中央领导就画了一个圈,就结束了这场争论。

     (一)农业产业化发展取得的进展

     实际上这个概念之争回过头来看,它实际上是要深入地探究农业产业化的内涵,都意识到农业产业化是一个带方向性、根本性的一个大事,但是它到底是一种生产方式呢?还是一种组织形式呢?还是一种什么东西?现在看来应该说既是一个发展的路径也是一种发展的方式,它既包括生产关系的内容,也包含生产力的内容。产业化来讲核心的是两条,一条就是产业链的延长,这是一条。第二条就是利益联结机制的完善。产业链的延长实际上是个生产力的问题,就是先进的要素组合问题。利益联结机制的完善是一个生产关系的问题。所以我们讲按照政治经济学的观点,应该是一种先进的生产方式,也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一个有效的路径。

     所以这些年中央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各个地方、各个部门也采取了许多措施来加快推进,可以说农业产业化现在发展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为什么这么讲?现在全国统计,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的总数达到了22万个,其中龙头企业是9万多家,带动农户是1.03亿,带动了将近一半,40%。参与产业化经营的户均增收比没有参与的高出1944块钱。无论是规模、带动能力和增收的效果都是明显的。最重要的它的发展体现在这么几个方面。

     1. 龙头企业稳步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到2009年底全国这9万多家龙头企业,这个龙头企业当然各地有国家级的、有省级的,还有地市级的,大数现在地市级的我记不住,国家级的是890多家,省级的是将近8千家,地市的恐怕是数万家了,形成了一个大中小这么一种结合的格局。这9万多家龙头企业年实现销售收入是4.25万亿。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现在有8032家,过百亿元的有15家。现在最大的就是双汇,双汇大体上今年可以接近500亿或者说超过500亿。尽管它是500亿,说的不好听这500亿就相当咱们可能云南一个地市州的GDP了吧,一家企业就相当于一个地市的经济总量。就是这样在世界也不算大。仅今年上半年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就达到了2.54亿元,全年应该说过5万亿是没有问题的。在龙头企业发展,在农业产业化发展前几年,我们国家的农产品生产总值和加工值的比率大体上是1:0.8。发达国家是1:3。我们的农民为什么富不起来?他就是卖原料,没有加工增值,没有加工增值能力,有了也没获得它的收益。现在已经超过了1:1。我讲农业现代化有几个非常重要的指标,一个科技的贡献率,一个农业机械化,综合机械化率。第三个要讲结构的话就是畜牧业占农业的比重,农产品加工值与农业产值的比率。你衡量你是个农业大县,是大县是不是强县,我看还要看这几个指标。所以这几年随着龙头企业的发展推进了农业的生产,这是一个。

     2. 利益的联结机制日趋紧密,带动农户增收的能力不断增强

     2009年通过订单购买农产品的总额已经达到6878亿元。现在的联结主要是通过几种形式。

     (1)就是按照保护价收购,这是最普遍的。

     (2)就是参与股金分红,就是把土地拿来入股参与股金分红。

     (3)就是通过精深加工拓宽就业的空间,增加工资性的收入。

     所以我们对龙头企业带动农户要根据生产经营方式的变化来深入的研究,来拓宽思路。我们过去衡量产业化就固守在你是不是参与了分红,分红就是好的,订单就是不好的,或者说参与了分红就是高级的,订单就叫低级的,我看这是片面的。你把基地搞起来,带动他就业,把产品给他卖出去,卖个好价钱,老百姓高兴那就是好的。在带动的方式上,我想要解放思想,不要拘泥于理论,可以是松散的也可以是紧密的。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拿出若干个模式让农民和企业去选择,不能简单地说这个好那个不好,这个高级那个低级。就像我们过去搞合作一样,初级社就是低级的,人民公社就叫高级的。人民公社还吃不饱饭,初级社还吃饱了饭,你说哪个高级的?我们过去搞生产关系就是走了弯路,没有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摆在首位,为合作而谈合作,为利益联结的这个规范和这个理论来谈这个理论,我看最终要失败。

     所以现在多种形式的联合和带动这个能力不断增强。特别是去年在金融危机的过程中,在农民工返乡的过程中,龙头企业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去年上半年大家都很紧张,沿海不行了,都回来了,回来怎么办呢?就通过我们的龙头企业帮助建基地,鼓励就近就地的创业,而且提出来不减薪不裁员。去年龙头企业千方百计地稳定农民工的就业岗位,避免了劳动工资性收入的减少。同时去年龙头企业按照合同收购价收购比市场价向农民多支付的价差是770亿元,返还的利润是273亿元,付给农民地租的租金是166亿元,而且垫付的生产资料是368亿元,组织农民培训花费的资金是48亿元。所以这些数据尽管不一定准确,但是它体现了龙头企业在这个方面的作用,带动农民的作用。这是第二个。

     3. 标准化生产加快推进,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高

     标准化生产我们强调的不仅仅是你工厂加工企业的标准生产,更重要的是带动原料基地的标准化生产。实事求是讲,我们现在大的龙头企业的加工设备和水平完全可以和世界各国相比。你到伊利、到蒙牛、到双汇,包括一些面粉加工厂,那些设备过去大多数是进口的,特别是去年金融危机以后,国外的价格又便宜,很多企业都武装起来了。但是我们的生产基地是低水平的,加工企业的水平是高水平的,生产基地是低水平的。所以引导龙头企业建基地是我们推动产业化非常重要的内容。实事求是讲龙头企业是怕去建地,怕什么啊?是怕和老百姓打交道。他没有这个水平,没有这个能力去和千家万户博弈,所以就要找你县政府,找你乡党委,要靠你去把农民摆平,要不然他这个成本太高,即使摆平了,老百姓后来也不认账。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如果不把农民组织起来建立合作社,形成合作社和企业的谈判这么一种机制的话,我们的政府始终要处于被动的地位。又怕企业跑了,又怕农民闹事,耗子在冰箱里边,比喻那么一种位置,比较惨。所以我们讲通过利益诱导、通过政策推动龙头企业去建设标准化的生产基地,更重要的是要通过组织合作社的形式来建基地。

     2009年龙头企业对农产品原料基地的投入是1400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入是558亿元。你的基地建设好了,源头控制住了,你的质量安全就有保证。所以这些年应该说很多龙头企业都注意到这个问题。这是第三点。

     4. 龙头企业集群发展、产业化示范园区的作用日益凸显

     应该说这个方面是这几年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一个新的动向,特别是随着产业转移,越来越多的龙头企业从东南沿海向中部和西部进发。通过什么形式使他聚集发展又节约土地又保护环境,搞加工园区是个有效的办法。所以这些年在中西部很多地方聚集发展产业化园区。所以根据这种形势,今年中央1号文件也专门提出要建立农业产业化示范园、示范区。部里也正在研究这个事情。它的好处就是把加工业的发展和小城镇的建设,和服务业的发展,和农业的产业提升结合起来。一个园区就是一片社区,你建在这个主产大县又带动它的产业提升。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采取这么一种方式来带动。特别是在山东、湖北、四川等地发展的非常迅速,中部地区现在发展的非常迅速。湖北省委专门做了决定,要在几年内建设一批产业化园区,而且给了特殊政策。从税收、财政、金融、土地来聚集发展。主要是针对当地的主导产业,你搞花卉的就引进花卉,你搞蔬菜的就引进蔬菜,形成一个循环经济,你搞畜牧的就引进屠宰。通过这种方式来搞,所以效果非常好。这是第四个。

     5. 中西部发展提速,区域的差距逐步缩小

     应该说随着产业转移,特别是家对中西部地区特色农业、主导产业的支持,中西部地区的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势头非常好。从销售收入来看,中西部地区龙头企业的销售收入的增长幅度,中部是15%,西部是25%,要高于东部地区3.6%的增速。这就可以看出去年东部地区龙头企业的销售收入的增速是3.6%,当然去年有一个金融危机,有一个出口型企业受影响。中部地区是15.2%的增长速度,西部地区是25.8%。所以西部地区、中部地区现在发展产业化的优势逐步凸显出来。所以现在的加工逐步在往中部和西部走,但是在贸易,在研发还是留在东部,现在基本上还是这么样,市场在东部,研发在东部,但是加工和基地在中部和西部,形成这么一种大流通的格局。你光有加工也不行,你没有营销网络也不成。实事求是讲我们现在龙头企业和国外的龙头企业,和国外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比,最差的就是成熟的营销策略和营销网络。产品的品质并不低,都是按一个标准生产的,都是美国标准、日本标准、欧盟标准,你都进得去,但是你只能贴牌,大部分利润是被人家赚取了。当然要有这个过程。那么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就要把自己的营销网络建起来。这是产业化发展。

     6. 产业化发展新的特点和趋向

     从现在来看这些年产业化发展除了在刚才讲的几个方面取得进展以外,还有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向。

     (1)经营的层次有了新的发展

     农业产业化组织已经成为带动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的生产组织形式。这是一个概念,是带动农民的主要的组织形式;是聚合各类要素投向农业的重要载体。我们都在讲以工补农,通过什么形式?把技术、把资金、把信息带给农业,要靠这个;农业产业化组织成为开拓农产品市场的重要主体。你如果是农贸市场恐怕还可以,老百姓挑个担子就去了,赶集去了,你要为城市服务,为出口贸易服务,特别是咱们现在要打造桥头堡,你没有这个组织形式是不可以的;农业产业化组织成为政府支持与调控的一个重要手段。

     你政府要调控市场也需要龙头企业出手。你生猪收购也好,牛奶收购也好,包括现在粮食市场的收购,最近我们和发改委、商务部和财政部几家研究了一批单子,就是要安排一批国家级的重点龙头企业,特别是对于行业龙头发生重大影响的企业,要配合政府来进行调控和干预,按照国家的指令,你收购国家给你补贴,要探索这么一条路径。大家知道农产品千奇百怪,特别是鲜活农产品,你要靠组建国家的公司,就像粮油公司去搞收购搞储备,实际上是无底洞,解决不了问题还养了一帮人,还得弄很多窟窿。怎么通过市场机制的办法对现有的这些龙头企业给它定标准,给它定政策,让它发挥市场的调控作用。你包括我们的菜篮子,你这个批发市场你要听招呼。作为昆明是个大城市你储备怎么储备,你不能都靠国家,有的产品是能储备,有的产品不能储备,你只能在生产环节、加工环节递料,然后紧急给你赶制。所以这个调控也是多种方式的,根据产品的特性、消费的需要来改进这种调控的方式。比如说你光靠国家收购生猪、冻肉,今后怎么办?冷库又怎么办?你如果加工企业,屠宰企业、食品加工企业是搞深加工,我给你适当补贴,你收购原料多收一点,那不就把问题解决了。所以路子是多,这是一种方式。

     (2)体制机制有新的探索,内涵日益丰富

     刚才我讲了现在产业化的内涵你是越研究越觉得深透。过去仅仅盯着企业是不够的,仅仅看企业的生产水平和能力是不够的,不是产业化的全貌。一定要从生产关系、生产力,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完善,体制机制的创新去认识农业产业化。

     (3)发展的方式有新突破,经营水平明显提高

     刚才讲了,我刚才列举的很多数字都在增长。当然这个龙头企业也好、食品加工也好,它这个行业比较特殊,实际上很多企业当时发家,现在这些大个的都是搞炒股票的,都是搞房地产。不要说都是,很多是搞了这个营生挣了钱以后回报社会,回报农业,来投产业化,很多都是这样的经历。为什么啊?搞农业名声好,这是一个。第二,相对来讲收益比较稳定。你要想像炒股票搞房地产一夜暴富很难,又不像搞电子商贸这个,电子产品更新换代更新又快,你根本追都追不上。一个手机今年卖五千块钱,它明年可能两千块都没人要。电视液晶的头几年还一万多,现在几千块钱。所以农业领域应该还是有吸引力的,关键我们政策怎么去引导,怎么去做工作。

     (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问题

     1. 规模比较小

     当然了,现在产业化发展还有很多问题,比如说规模比较小,年销售收入不足500万元的占到三分之一。就是9万多个企业里边,年销售收入不到500万元的还占到了三分之一以上。这是一个概念。

     2. 利益联结关系不稳定,治理结构不健全

     利益联结的关系还不稳定,治理结构还不健全。还没按照现代企业的这么一个经营的方式去改造企业。

     3. 重视产能扩张忽视基地建设

     一些企业重产能扩张忽视基地的建设,原料的供应没有保障,尤其是奶业非常典型。为什么出那么多质量安全事件?就是不去建基地,老争奶源,就争出毛病来了。

     所以我说对龙头企业一要扶持二要引导。因为龙头企业不仅仅是一个企业,是后边带领了千家万户,一家出了问题后边老百姓就跟着遭殃,要加强管理,加强服务,要积极扶持加强引导。我们两年搞一次国家对龙头企业的检测,大体上淘汰率是7%到8%。就经营两年了,最后就不行了。我觉得这个比较正常,市场经济有兴盛的就有淘汰的,这才符合规律。但是关键我们要配置一批能够和国际大的粮商这样能抗衡的企业,我们是第一大农产品生产国,是第一大农产品消费,我们理应当创造一批第一大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如果没有一批企业在这儿做支撑,就很难办。同时我们也看到我们这个产业化,我们这个龙头企业是个怪胎。从国际上来看,国际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是农民自己的企业,是农民或者农户,农户组成合作社,合作社控股投资办加工企业,所以这个加工企业天然和农民就有联系。你不用去讲这个利益联结,合作社就是老板,农民又是合作社的老板。我们是倒置的,我们是先工商资本去办了这个农产品加工企业,直接去和老百姓打交道,打不过交道打不赢又把政府顶到前边去,搞的好老百姓说你好,搞的不好政府还埋怨。所以我们这个一开始就不是那么顺,怎么样把它引导,引导到一种比较正常的这么一种轨道,这是需要我们继续探索的问题。所以我说这个产业化第一怎么来做大做强这个企业,弄一批世界一流的。第二怎么来扭转过去我们这一种发展的怪圈的被动,通过农民的组织化来缓解一些矛盾。这是我想讲的产业化的第二方面问题。

     (三)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挑战

     我不按题目走了。现在应该讲是产业化发展一个比较有利的时机。尽管还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但是应该说机遇大于挑战。现在挑战无非就是几个不确定,特别是当前。

     1. 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不确定

     一个就是国内外经济发展面临的环境,就是外部的环境还不确定,尤其是国际经济的发展。过去我们讲,去年是最艰难的一年,今年是最复杂的一年,或者说最不确定的一年,从国际上来看,现在尽管说有缓慢的回升迹象,但是第二次探底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所以很多国家现在又开始实行量化宽松的政策,日本也好,美国也好,又在开始刺激经济,又怕第二次探底。这一次探底要探下去,再起来就很难了。国际经济大的环境必然对国内经济的环境会带来一些影响,包括出口,包括用工,包括价格等等。没有一个好的外部环境的预期,你说你企业你这个行当再怎么发展都是有风险的,这是一个。

     2. 市场变化不确定

     从市场的变化来看也存在不确定的因素。现在到底今年世界粮食是减还是增,现在说法也不一。国外人家这点好,人家发布的一个信息就是供你参考,所以发布信息也频繁,他调整也频繁,人家也不会追究。我们国家的人不行,没那种心理。我今天说农业部宣布今年粮食产量是1万亿斤,明天说我经过策展调整为9500亿斤,肯定社会上骂娘了。你再过几天又说调整到10800亿斤、9500亿斤,他又有人说。粮农组织也好,美国也好,人家预测嘛,人家就不断地调整预测,天气好了我调高,天气不好我调低。我们这个政府背的责任太重,你就不敢说话。一方面要求你积极主动的说,第二说了又不允许人家犯错误,这个事情就比较为难。所以现在来看这个市场就很难讲,价格因素就很难讲。前段时间俄罗斯禁止出口,价格就上去了,过不了几天8月份又下来了。这个走势到底是一个什么样,这不确定。尽管说我们国家现在粮食价格还相对封闭,因为我们自给率比较高,但是它也可以通过其他因素传导。最近一段时间加工企业就哇哇叫,手心手背都是肉,对吧?对龙头企业来讲,原料的价格上涨对他来讲这是压力。对农民来讲是利好,对企业来讲就是压力。所以这些不确定因素,这是市场的因素。

     3. 气候因素

     这个不多讲了。气候的影响对农产品加工也是比较大,对加工量这些影响比较大。

     (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有利条件

     当然更要看到现在整个发展的势头和环境还是有利的。

     1. 中央强农惠农的力度不断加大

     实际上2009年各级财政投入农业产业化的资金就达到了149亿元,今年又增长了32%。无论是金融的政策、财政的政策、税收的政策,包括用地的政策,应该说对龙头企业都有所倾向。当然我们要看到这些扶持政策是应该的,但是它是一种过渡性的。要逐步把对龙头企业的扶持转为对整个行业的普惠,这恐怕才是政策的最终出发点。

     2. 消费结构的变化为龙头企业的发展又带来了更大的契机

     一个是政策支持,第二是消费的需求。生产发展最终要靠需求来决定。你企业加工的东西卖不出去没人要,你怎么发展?原动力是消费。所以我们讲扩大内需,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消费习惯都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我们谁想过那个方便食品现在做的产业做的那么大?谁想过那个油脂加工,混合油色拉油,油脂类的加工企业做的那么大?没想过。谁想过你这个净菜包装分割那个产业做的那么大?这就是消费结构、消费水平提高了以后,创造了需求,创造了你发展的空间。而我们现在正处于快速增长的一个重要机遇期,而且还会持续。所以这就对我们的龙头企业的发展,对我们产业化的发展,对我们农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机遇。你要到欧洲去,它都饱和了。所以这是一个机会。

     3. 要素加速向产区转移加快为企业的做强、做大也是难得的机遇

     区域布局的变化对企业的发展,对产业化的形成,云南说老实话劳动力成本又低,出口的市场潜力又那么大,咱们的环境条件又那么好,发展特色农业、打造产业化是非常有潜力的,也有很好的前景。所以我是觉得省委看的是非常准的,完全符合中央的要求,完全符合我们云南的实际。

     (五)农业产业化下一步发展

     下一步发展农业产业化我想主要从六个方面。我就点点题了。

     1. 要强化政策落实

     实事求是讲,我过去给企业也讲过,我说从长远来讲对农民要通过财政政策,主要是补贴。但是对龙头企业主要是通过税收政策、进出口政策和金融政策。现在应该说对龙头企业的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税收政策、进出口政策和土地政策都是有的,关键是要落实。落实这些政策有一个利益调整。很简单,国家规定对重点龙头企业要免交所得税,那么企业所得税的流程大部分又在地方,说白了好不容易来个企业,最后还没有什么税收,地方就缺乏积极性。所以这些政策要落实还要不断地完善。现在实际上有三个方面的政策可以充分的利用,就发展产业化,特别是发展龙头企业。

     (1)就是国家对龙头企业的扶持政策,刚才我讲了有一整套。

     (2)中央区域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这是可以充分利用。大家知道现在几乎三分之二的省国务院都专门有个建议,都有个功能定位。云南可能今后就是定位桥头堡的这个,发改委牵头正在调研。贵州主要是石漠化治理和水利的事情,四川更多是灾后重建的事情。每个省都给它找一个点,这就是很重要的区域政策,利用好这个政策。

     (3)第三个政策就是振兴和调整的一揽子计划的政策。投资4万亿里面有很多和农产品加工业是相连的,比如说物流,物流业的问题,这些和农产品加工业的联系是比较多的。所以这是一方面要落实好。

     2. 要强化机制建设

     比较理想的就是要形成一种龙头企业合作社加农户这么一种组织的架构。虽然我们今后的经营层级或者说什么是一个什么样的经营链或者经营的组织形态,如果说你要打造农业现代化的产业体系的制度的话,第一个层面基础层面是农户。第二个层面是农户基础上的联合的合作社。第三个层面是合作社兴办或者参与或者是相互联系的龙头企业。第四个是在这个龙头企业和合作社之间联合基础上形成的行业协会,应该是这么一种模式。现在从咱们来讲,如果说省里已经确定了十个重点产品的话,就可以按照这么来做。基地的农户、产品的合作社、龙头企业和这个行业的协会。我想基地建设应该把经营的方式创新引入进去。一个产业的形成不仅仅是要有投资项目,更重要的要制度和机制的创新。你要不然就不可持续,就没有生命力。这是第二个。

     3. 要探索产业化示范园区建设

     这叫鼓励企业聚集,鼓励企业兼并重组。现在是小的很多,大的不多。怎么样使小的和大的要配套,比如说有没有给大的弄纸箱厂?有没有专门的物流帮它送东西的?园区建了以后周边有没有给它盖房子出租给农民工住的?等等。所以要探索这些新的形式。农业部门也正在按照1号文件的要求认真研究示范园区建设的问题。

     4. 要强化市场营销

     对云南而言更重要的是要开拓国际市场,我说是两条,咱们东部的菜篮子的一个重要基地。再一个两头走,一个向东一个向西。关键取决于价格,它由不得你。有时候出口还不如国内,特别是你们要做好市场分析,他的购买力怎么样,消费习惯怎么样,市场稳不稳定。但是前途恐怕是两头,既要向东亚、东南亚那面打,同时也要承接一些反季节的供应。因为今后大通道建立了以后,也很便捷。

     把营销网络建起来,扩大品牌的影响力,要注重品牌的培育。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事情。现在咱们农产品的品牌也忒多,实事求是讲云南记得住的,老百姓记得住的还是过去那几个,普洱茶、宣威的火腿、咖啡、昆明的花卉,还是要打造一些有影响力的品牌。而且各地发展要围绕全局,有了全局才有你自己,在打造品牌这个问题上一定要打破狭隘的地域界限。每个地方都要想去创造一个品牌,我看大可不必。在原有的这个品牌的基础上进行联合,按照统一的标准把它做大做强,这个恐怕是个捷径。我这个县创造了一个好的茶叶品牌,那个县就不服,我也要弄一个品牌,那个县更不服,我要弄个品牌。人家最后到底云南是哪个茶叶好?所以一定要整合,这是品牌。

     再一个更重要的就是质量安全问题,这个不多说了,因为刚才也说过了。一定要慎之又慎、严之又严,落实好责任制,切实加强监管。我们是信息化社会了,出一点问题就是了不得。今年以来接连不断,前段时间三聚氰氨的事情还没说清楚,又来了圣元的什么性早熟,这段时间又小龙虾,没完没了。对产业是个损害,对企业是个损害。所以咱们一定要非常敏感,非常敏锐。不出问题那是坏事,出点问题也不要怕,出了问题赶快处理,第一时间站出来说话,不要推三推四,这个地方的说是那个地方的,那个地方的说是那个地方的,网上巴不得你这么呛起来,他热闹了。一定要善于处理好,稳妥的处理好。

     5. 要强化科技的支撑

     要加强新产品的研究,加强技术装备的改进,提升科技的储备水平和自主创新的能力。当然了,这对一般企业而言可能要求高了一点,但是你能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这个应该是可以的。实事求是讲咱们现在这个食品科学在我们国家可能还是个新兴学科,食品是个很精细的东西。农业这个领域应该是科技含量很高的一个领域,包括医学、病理学、生物学,要靠大量的基础科学的积累才能解决问题。食品也一样,它不仅是个加工的问题,营养学,包括口味等等,我们现在研究的还不深不透。所以现在很重要的就是要鼓励企业作为创新的主体和技术推广的重要力量。实际上我看很多龙头企业都有条件在基地和农技站和畜牧兽医站结合搞技术推广,把农民的科学院校、研究所也把它捆绑起来。如果产业定了,主导产业发展定了,区域规划定了,就要组成团队。一个产品一个产品,一个体系一个体系,一个链条一个链条,一项政策一项政策的去研究,不要大而化之。你这个样才能持久,才能真正把这个事情做成。你要泛泛地说半天,过了五年一看什么都没捞着。既然定了就踏踏实实下定决心不改章程。一个经念到底,要下定决心,要不然这个事情就很难办。

     6. 要强化管理和服务

     这主要对我们政府了,都要支持、要引导等等,要形成合力。因为发展产业化涉及的部门很多,在北京有一个全国农业产业化联系会议九个部门,农业部牵头,财政部、发改委、商务部、税务总局、工商总局、银监会、证监会等等,因为涉及到上市还有个证监会,供销合作总社等等,过去还有个经贸委。说明搞这个事情需要形成合力,需要多部门的参与和配合和支持。

     总之我相信咱们通过几天的研讨,特别是通过过去积累的丰富经验,通过这次静下心来研讨,一定会有新的收获,一定会在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绩。大家都是长期在基层做农业领导工作的,对云南农业的发展,对中国农业的发展付出了极大的心血,在这儿我也代表农业部给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和敬意!

    相关关键词: 当前农业农村发展形势

    • 范文大全
    • 教案下载
    • 优秀作文
    • 励志
    • 课件
    • 散文
    • 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