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科
  • 数学科
  • 英语科
  • 政治科
  • 物理科
  • 化学科
  • 地理科
  • 历史科
  • 生物科
  • 高考试题
  • 中考试题
  • 高考课件
  • 中考课件
  • 高考教案
  • 中考教案
  • 当前位置: 天一资源网 > 教学设计 正文

    初三化学教学设计专题参考

    时间:2020-10-07 07:52:23 来源:天一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天一资源网手机站

    初三化学 氧气教学设计 [1000字]

    课题2 《氧气》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包括氧气的性质和化学反应两部分。教材以氧气的性质为核心,通过氧气所能发生的一些具体的化学反应,介绍了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第一部分从介绍氧气的物理性质入手,通过带火星的木条、硫、铝等几种物质在氧气中反应所发生的现象,总结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第二部分通过实验现象的对比,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之间的区别;
    通过实验和讨论,学习了化学反应中的一些常见类型: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
    教材还介绍了缓慢氧化,以区别通常的燃烧。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题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氧气的性质、化学反应

    第二课时:

    1、化学反应的两种类型——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

    2、达标练习,掌握和巩固本课题的内容:交流和讨论——生活中的化学反应

    (二)学生分析

    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学习物质,所以让学生逐步学会认识物质的模式是老师引导之一。其二,学生对实验探究还刚起步,所以学生对实验探究的意识、信心及方法步骤,需要在 老师的不断引导下,逐步增强、提高和掌握。第三,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还刚刚开始,还处于盲目阶段,所以让学生通过观察程序,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做到系统、准确,是需要老师引导的。第四,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明白学是为了用,而不是为考,这是老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根据学生认识上的特点,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突出了实验,让学生有了感性认识,为增强效果,并对实验作了一定的改进;
    教学中,多采用了多媒体手段,充分利用图片、影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知欲。通过实验探索和讨论交流,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
    启发和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信息的分析,认识化学变化及其基本特征,同时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学会观察实验和实验探索方法,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二、教案

    荐上教版

    荐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很实用) 荐化学

    荐中学化学教学设计、案例与反思 (3000字) 荐初三化学教案

    一、选择题

    15.不法分子常用“金光闪闪”的假元宝(铜锌合金)来蒙骗人们,下列鉴别方法错误的是()

    A、加盐酸B、测密度C、用火烧D、看颜色

    16.下列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2Fe+6HCl=2FeCl3+3H2↑B、2Fe+3H2SO4=Fe2(SO4)3+3 H2↑

    C、3Fe+2O2=Fe3O4D、Fe+CuSO4=Fe SO4+Cu

    17.在下列反应中,X、Y、Z各代表一种物质,其中X是碱,三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2X+H2SO4=Y+2H2O,Y+BaCl2=Z↓+2NaCl,则X、Y的化学式依次为()

    A、NaOH Na2SO4B、Na2SO4NaOH

    C、KOH K2 SO4D、Na2SO4 BaSO4

    18.下列实验现象能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的是()

    A、铁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铁片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

    B、铁、铜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里,溶液颜色均发生变化

    C、铁能被磁铁吸引,而铜则不能

    D、铁、铜分别放入稀硫酸中,铁表面有气泡,而铜表面无现象

    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任何物质的饱和溶液,当温度升高时都变成不饱和溶液

    B、某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当温度升高时,若溶液的质量不变,则溶液的浓度也不变。

    C、某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当温度降低时有晶体析出,变成饱和溶液,但浓度不变。

    D、饱和溶液就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就是稀溶液

    20.某温度时,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恢复到原来的温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溶液质量减少B、溶液质量不变

    C、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增大D、溶液中溶质溶解度增大

    二、填空题

    21.“宝剑淬水”过程中,铁在高温下和水蒸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另外一种气体单质,此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22.由图可知。

    ①在t2℃时,X、Y、Z三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

    ②在____℃时,X与Z的溶解度相等。

    ③M点在t3℃时,对Y物质来说是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争当爱路护路的“小卫士”

    5月18日上午,市铁路护路联防工作组到鸾凤中心小学检查指导工作。我校被定为铁路护路示范学校,每学期开展爱路护路活动,目的,为了进一步维护铁路运输的安全畅通,积极配合争创“平安铁路示范县”,确保铁路沿线学生人身安全,示范校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共铸平安铁路。其主要做法是:

    一是大力宣传,提高护路意识。广泛宣传《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把普及铁路安全知识,深入学生、家长、周边群众心灵。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爱路护路的行动中,学校充分利用红领巾广播站、校园(班)黑板报、远程教育网、国旗下讲话、中华家校通(短信方式)、家长会等形式进行安全知识教育。让学生争当爱路护路“小卫士”。

    二是主题教育形式多样化。为了让活动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少年儿童,符合少年儿童情感、意志、认知规律,学校开展了以“爱路护路,关爱生命”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让学生自制铁路安全知识“手抄报”,举办安全知识竞赛,上好安全课,请干警对学生进行专题报告,现场参观宣传图片展。有效增强学生爱路护路情感。

    三是警校共建,当好爱路护路“辅导员”。学校建立长期有效爱路护路宣传阵地,定期开展爱路护路安全知识讲座,开辟“小卫士之声”、“我的贴心话”、“辅导员心语”等板块,学校利用每周五旱会安全教育时段,对学生进行《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解读,为学生牢记铁路安全知识搭建平台。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畅通做出新的贡献。

    鸾凤中心小学:陈求荣

    初三化学教学反思

    本学期本人担任初三化学,由于初三化学是一门新接触的课程,又是一科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再加上本班学生比较活泼,所以暂时三周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很认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中也比较活跃,但是由于部分学生的基础较差,记忆能力差,使整体没有得到平衡发展,故在教学中也存在很大的困难。本人也就这三周的教学作一个简

    单的反思,具体如下:

    一、教学方面的经验

    1.认真研究新教材及各章节处理方法引导学生从日常的生产、生活入手,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会用化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我加强了新课程观念和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不断转变教育理念,认真研究总结,贯穿于教学中,及时提醒学生注意热点问题和重点问题。 3.深化课堂教学的改革:在教学中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加强化学用语和实验基本技能的教学,扎扎实实打好基础。在课堂上,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时间。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题目,有意识地去锻炼他们思维应变、组织表达的能力。尽量让大多数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多让他们在黑板上写板书,发表自己的观点,动手操作。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使化学实验教学情景集色彩、图像、声音、动感等多种特点于一身,使学生有置身于真实情景之感,达到良好的效果。

    4.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知识的应用:近年来对环保、能源等社会热点的考查力度逐步加强,这就要求教学要突破单纯灌输课本知识的限制,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外科学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认识社会,用化学视觉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

    5.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虽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他们很需要得到老师的鼓励,因此我密切关注每位学生的学习状态,多与学生谈心,当他们取得进步时我表扬鼓励他们;
    当他们退步时我找他们个别谈心,帮助他们找出原因。在课堂上尽量地挖掘每个学生的特长加以

    称赞,激励他们喜欢上化学。

    6.练习的选择:一份好的练习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练习要进行合理精选,减轻学生的课后负担,使学生在轻松高效中掌握知识。

    7.科学制定计划:制定出详细的教学、复习计划,明确其内容和要求。有了计划的引导就会有条不紊地进行,避免教学的随意性和盲

    目性。

    二、教学方面的不足

    我还应该多注重信息交流,主动与一些学校进行交流与学习,扩大资料来源,充分发挥信息互动,取其之长补己之短。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我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

    做好工作。

    第二方面只有当以上思想工作基本过关了,奏效了,才能使教学效果上去。对于教学方面,我主要从以下五点入手,第一点:总体把握教学要点,如该学年,该学期有哪些知识点,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这样在平常教学中才有目标。第二点:注意和学生一起探索各种题型,我发现学生都有探求未知的特点,只要勾起他们的求知欲与兴趣,学习劲头就上来了。第三点:每节新课后注意反馈,主要作业与小测中发现学生掌握知识的不足之处,及时加以订正。第四点:要进行一定数量的练习,我反对题海战术,但用相当数量题目进行练习却是必要的,练习时要有目的,抓基础与重难点,渗透化学思维,强调一点是老师的练习要注重学生化学思维的形成与锻炼,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与打好基础,可以做到用一把钥匙开多道门。第五点:抓好后进生工作,后进生会影响全班成绩与平均分,所以要花力气使大部分有希望的后进生跟得上。以上五点教学方面的看法我本人只是想根据自身与本班实际情况综合运用,有机结合,最终想显露一定效果。

    一、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认真备好每一堂课。

    备课是教师课前所作的准备工作。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它既有明确的意义又有大致的范围,因此上课前教师(尤其对新教师而言)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可以通过认真备课来了解教学课标、熟悉教材、收集和组织材料,更应从备课活动中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分析,减少教学时的不确定感,找到一个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教学质量就会显著提高。

    在教学中,我更多的是从教材、教参出发来进行备课,很少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此在教学中时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当我自认为讲解分析清楚的时候,学生却不知所云、鸦雀无声;
    当我自认为内容简单、不必强调时,学生却常在此出现错误;
    当我自认为学生在考试中能取得较好成绩的时候,学生的成绩却让我惨不忍睹。有时,在教学中我还会错误地认为化学学科在初三年级是起始科目、任何学生都没有基础;
    因此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了相同的要求、教学上也采用了相同的进度。这样一来逐渐磨灭了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本已学习习惯、行为习惯较差的他们对新学科的学习更加失去了兴趣。

    经过反思,我在的教学中加以改进,备课环节更注重“备学生”。我发现我们的学生缺乏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更缺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他们更多的是寄希望于老师直接的讲解。这一点与正在实施的课改精神中对学生能力培养目标是背道而驰的。要让学生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就得先让他们学会主动思考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我的陈述更少了、提问更多了,学生思考与回答问题的机会也就越多了。让学生在不经意中树立这种观念——想知道为什么,不能再坐等老师的讲解,自己要先行思考。对于后进生,我将教学要求适当降低、教学进度适当减缓、课后作业量适当减少,让他们觉得这门课程并不难学、并能保持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我也始终坚信——我们的后进生是“一桶金”。

    二、课堂教学中适时渗透对学生的情感交流。 课改精神中一直提到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要在学科教学中适时渗透情感目标。我一贯认为并不是只有班主任才有责任和义务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每一位老师都应当注重对学生的情感交流,特别是对后进生的关爱。我经常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教育,从他们身边的事说起,从他们所见所闻说起,不和他们说空话、讲大道理,而是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学校对他们个人的重要,力求在给学生教授学科知识的同时辅以学生一个健康的心理和积极向上的态度。我发现,在课堂教学中适时进行情感交流,拉进了我和学生间的距离,学生变得喜欢老师继而喜欢所教的学科,老师也能发现学生中的闪光点和可爱之处!

    以上两点是我在一年初三化学教学中体会最为深刻的。我们需要改变的是观念,在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和创新中寻求最佳的教学方法,进而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益。

    初中化学实验及实验教学总结

    11月23日 ,在于国宇老师领导下,举行了第二届环翠区初中化学实验及实验教学改革成果展示与观摩。会上于老师说:“实验是化学课程的灵魂。要在做科学中学习化学,在学化学中做科学。”的确,实验是学习化学重要的方法之一。众多老师展示了关于创新实验和实验改革的一些做法,让我眼前一亮,感受颇深。

    一、应适当增加实验,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探究能力。

    实验虽然重要,但限于篇幅,教材上不可能编制太多的实验。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根据需要,适当补充一些实验,既可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提高实验的探索性,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倪桂静 老师和 周大炜 老师分别在水分子的运动和过氧化氢制氧气增加了实验,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不难看出两位老师的用心良苦和对学科精益求精的认真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此外,我认为,在教学金属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时,可补充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现象明显,效果很好,很能说明金属与盐溶液的条件,让学生记忆深刻。在教学酸溶液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时,除做好铁锈的稀盐酸、稀硫酸的反应外,还可增加由学生分组做氧化铜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的实验,实验易做,现象明显。通过两组实验的观察,更能使学生理解酸溶液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规律,便于学生得出和掌握规律。又如,在碱溶液与非金属氧化物的教学中,可补充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硫反应的实验,先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让学生闻气味,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再闻气味。这样,既可让学生进一步明确碱溶液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规律,又可以加强环保教育,强化环保意识,同时也增强了处理污染物的措施,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二、应以创新实验为突破口,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理念要求各学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化学学科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梁晓燕 老师在此方面的研究,让我豁然开朗。她说,化学源于生活,因为从生活入手,唤起学生探究意识。如,用木条燃烧代替每条燃烧;
    由医院输氧联想到过氧化氢制氧气代替锌粒与稀硫酸制氢气;
    硫酸铜与氢氧化钙反应代替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

    此外,关于氢气燃烧的创新实验,我有一些想法:例如:氢气的燃烧实验,常把氢气通过玻璃管然后点燃,燃烧时只观察到淡淡的黄色火焰而看不到淡蓝色,因为玻璃中含钠元素所影响的,可向学生如实相告。为了观察的氢气燃烧的真实现象,可以设计出不用玻璃管,改用注射用的大号针头代替玻璃管,这样就可以观察的燃烧的真实现象,实验更直观、更富有吸引力,最重要的是训练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又如:氢气的燃烧爆炸创新演示实验:利用废弃的饮料塑料袋,把塑料袋的一角撕开装满水,用排水法收集约三分之二体积的氢气,然后把剩下的水倒出,用长的导线插入塑料袋内,导线的另一端与打火机相连。老师按动打火机,塑料袋内的氢气被点燃而发生爆炸,声音响亮又没有危险,现象非常明显。学生观察实验后,异口同声说:“这实验真棒”。。成功的创新演示试验,不但给以示范,而且激励学生的创新动机,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以上是我在实验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实验教学的价值显示出其无限的生命力。相信,随着课改的深入,不断地学习、反思、总结,实验教学一定能体现出其旺盛的生命力。

    回顾多半学期的教学工作,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和看法。总结了几点经验:

    一、认真研究新教材 前几年用的是人教版的教材,今年改用了沪教版的教材。新教材的内容顺序有所改变,知识面有所拓宽,用化学科学知识充实了化学教材,加强了化学与人们关心的课题,如材料、能源、环境、生命健康等的融合与渗透,引导学生从日常的生产、生活入手,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会用化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

    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我加强了新课程观念和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不断转变教育理念,认真研究课程标准,细心研究授课方法,总结出考试重点和热点,贯穿于教学中,及时提醒学生注意热点问题和重点问题。

    三、深化课堂教学的改革

    在教学中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加强化学用语和实验基本技能的教学,扎扎实实打好基础。在课堂上,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时间。通过提问有意识地去锻炼他们思维应变、组织表达的能力。尽量让大多数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多让他们在黑板上写板书,发表自己的观点,动手操作。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新的知识。

    四、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知识的应用

    据了解近年来对环保、能源等社会热点的考查力度逐步加强,这就要求教学要突破单纯灌输课本知识的限制,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外科学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认识社会,用化学视觉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

    五、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虽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他们很需要得到老师的鼓励,因此我密切关注每位学生的学习状态,利用学生问问题的时候多与学生谈心,当他们取得进步时表扬鼓励他们;
    当他们退步时找他们个别谈心,帮助他们找出原因。在课堂上尽量地挖掘每个学生的特长加以称赞,激励他们喜欢上化学,由被动学变为主动学。

    六、练习和考卷的选择 一份好的练习和考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练习要进行合理精选,主要以练习册为主,资料为辅的方法,减轻学生的课后负担,使学生在轻松高效中掌握知识。

    七、教学方面的不足

    我还应该多注重信息交流,通过多半学期的教学,发现自己的知识面还远远不够,还要主动与一些学校进行交流与学习,扩大资料来源,充分发挥信息互动,取其之长补己之短。

    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我必须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

    初三化学教学思考

    朱石桥中学郭喜

    从事初中化学教学断断续续已有十年了!人们常说“十年磨一剑”经过十年的历练,虽然尽心尽力,可一年一年的教学下来,感觉并不是那么游刃有余,理想和现实的差距还是有距离。在教学中有许多矛盾和困惑让我很纠结,借着这次难得的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我把这些问题提出来,望领导和同事们多多指导,不吝赐教。

    (一) 如何激起学生学习化学的长期兴趣

    虽然化学是九年级新设的一门课程,可学生除了对化学实验有着浓厚的兴趣外,实在是无法和其他科目一样和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可作为农村薄弱中学,很难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动手的机会,再加上现在的班级较大,就算是演示实验,后面的同学也看不清楚,所以这唯一的兴趣也因为失望而淹没了。所以如何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让他们想学,并又能学得好还真有点难。

    (二) 对化学用语的记忆和理解该如何突破

    化学用语一直是化学学习最大的拦路虎,许多学生就是从化学用语开始对化学仅有的好奇和新鲜感消失了,觉得化学枯燥乏味,难于理解,甚至“不可理喻”。虽然平时要求学生分散记忆,逐个击破,可效果不是很明显,有些同学就以一个“记不住”搪塞 了自己和老师,也有同学虽然花了很多力气可是容易混淆,还有的同学记得很好,可就是不理解,无法学以致用。这是一件劳神费力的事情,不逼学生嘛,记不住,学不好。逼他们又觉得违背自然规律,有点“强扭的瓜不甜”的感觉。这的是困惑不已啊!

    (三) 如何在课后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来取得学习效果的最大化

    初三的同学,学习任务非常繁重,每个科目都同等重要,学习压力大,心理负担重,有时候静下心来想一想,他们也真挺累的,每天学习十几个小时,可为什么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呢?这样累却又没什么价值,真的不能平衡。我平时都不敢布置什么作业,孩子们太累了,可不做练习,学习效果肯定不好,所以就陷入了布置和没有时间做,或者做了没有时间分析等多个结果。有什么方法能让学生少做,又能很好的掌握知识呢?有层次有梯度的练习,要形成系统,真的任重而道远呢!

    (四) 在课堂上如何做到优生和潜能生兼顾

    我们现在一直在强调合格率,要注重每个学生的发展,这是让我最纠结的一件事啦!我非常明白这个道理,可一到实践中真的好难,让每个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得到最大的发展,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动态,只有尽力而为。在实际教学中,我难免会为了某些优生提的很好很有价值的问题去探讨而费不少时间,尽管这时已有一半的学生已经有点难于理解。也会因为某些潜能生的停滞不前,不断督促,不断提醒,虽然这时时间就此匆匆过。这样顾此失彼的事时有发生,可我又不能自控。如何有机结合,提高课堂效益也不是一日能为,需要不断磨练才能提高,有什么好方法做到因材施教,真想向同事们好好学习!

    虽然困惑不断,尽管还在摸索,但我会尽力的!我会虚心学习,认真求教,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我的每个学生以最大的化学学习的空间!以此为志!但求无愧于心!

    初三化学教学反思

    化学中考分数为60分,比起其他学科来说,比例偏低了,所以现在的学生非常不重视化学,觉得这只是一粒芝麻,和其他的西瓜比起来实在是微不足道。表现出的问题是学生积极性不高,有轻视的倾向。在加上化学是文理综合较强的学科,有性质、反应规律、化学用语、基本操作等多方面内容需要记忆,且化学用语、分子、原子等内容的学习又是难点,不易较快的掌握。面对此情,为提高 中考成绩,在教学中从以下以几点入手:

    一、晓知以理,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

    二、教学中扎扎实实打好基础,赶进度不可取。

    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与他们平时没有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有很大的关系, 因而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仍然是首要的。抓基础知识,就是要抓化学课本知识,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化学的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同,教师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尽量降低落后面。那种为了留更多的复习时间而在平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的做法,必然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 使部分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

    三、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就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科学素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平时教学与复习,都不能“重结论,轻过程,重简单应用的机械操练、轻问题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而应该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 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基本学科思维方法”。

    近几年化学试题中出现科学探究内容,对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准确把握课程改革方向,以课本知识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周围环境为参照对象,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主动学习,逐步形成科学探究能 力。

    四、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知识的应用。

    近年试题涉及环保等社会热点内容,从多角度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进行考查。这类试题的考查力度近年逐步加强。这就要求化学教学要突破单纯灌输课本知识的限制,减少机械操练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外科技知识, 尽可能多地接触和认识社会,用化学视角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学以致用。

    五、对难点内容加强练习

    化学基本概念都是用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得出来的,常包括定义、定律、规律、原理和反应规律等。其中每一个字、词都有其特定的意义,以保证概念的精辟性和科学性。在初中化学教材中,基本概念几乎每课题中都有,而化学概念是学习化学必须把握的基础知识,准确地理解概念对于学好化学知识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清概念,让学生把握好基本概念是非常重要和必 要的。

    六、强化教学过程的相互学习、研讨。

    经常与老师及时进行交流,精选习题提高课堂效率。在习题处理上:

    1、选题要有代表性和启发性

    化学习题不在多,而在精。精的标准就是习题类型要全面,有一定的代表性、典型性、针对重点。

    2、以点带面,突出思路教学

    在习题课教学中,重视题意的分析,逐步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3、要重视习题课的反馈纠正。

    习题课教学中,对学生习题中出现的范例和错例应及时整理,并反馈给学生。

    4、突出化学计算,提倡一题多解

    化学计算使学生今后从事农业生产和继续学习及从事科学实验研究必须具备的技能之一,它能使学生从量的方面理解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把握化学计算的技能和培养一些能力,因此在化学课教学中我有突出了计算习题的教学,因为:

    七、加强实验教学。

    中考试题中,实验题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也是学生易失分点,此类型题应引起了我们老师的高度重视。在教学及复习中加强了这一部分的力度,引导如何 审题、实验设计方案,收集相关题型加强训练。

    初三化学教学反思

    化学教学要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尊重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要求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最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技能,了解化学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1、根据不同模块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

    不同的课程模块有不同的特点,教师要“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2、课堂上多创设情境,培养创新意识

    作为一名教师要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创设一个适宜的情境,在教学工作中竭力提倡创新,善于接受学生新的合理化的建议,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和能力,养成创新习惯与胆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化学科学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对化学知识及规律的拥有欲,才可能激发创新潜能,才可能产生创新欲望。教师可以将集色、态、味、光、声于一体的化学实验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刺激来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做好实验,充分发挥实验的教育功能

    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化学实验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我觉得利用学校现有的实验条件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尤为重要。化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另外,我觉得还可以开展家庭化学实验,有助于全面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

    4、将化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拓宽学生视野

    化学科学与生产、生活以及科技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初中学生会接触到很多与化学有关的生活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实际,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开阔思路,综合运用化学及其他学科的知识分析解决有关问题。

    5、精讲多练,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要在课堂四十分钟内向学生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使他们能轻松接受,这必须要下一番工夫。所谓精讲,既要配合教材内容,又要面向全体学生。精就是要突破重点,带过一般,设疑破难,创造思维情境。练是巩固知识的途径之一,练要练到点子上,要精心设计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分析研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能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的或口头表达练习的,就尽可能让他们动手动口实践,以达到真正掌握知识,举一反三的目的。只有在合理地安排知识体系的基础上,通过精讲多练,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还可使课堂教学目标集中,有利于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初三化学教学随感

    化学随感---化学用语教学中的一点感悟

    九年级化学用语的教学基本集中在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有经验的教师都比较清楚,《物质构成的奥秘》这一单元是学生学习的分化点。这个单元集中了许多抽象的微观粒子结构及一些深奥的概念,如:原子的结构、元素、化合价、元素符号、化学式、离子、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等,理解,记忆,掌握性的知识点全部都在这里,学生感觉学习困难是很自然的事情,那么,怎样让学生不在这个地方形成学习障碍,顺利的爬过这个“坡”呢?我认为在前期做好难度分散铺垫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就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些感悟。

    一、抓住学生心里特点,根据教学内容相对简单,完成元素符号的记忆与书写

    学生刚刚接触到化学学科,对化学学科充满着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
    化学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简单易懂,几乎没有学习障碍。我抓住学生的这种心里特点和教学内容的特点每天给学生10个元素符号,要求第二天就完成记忆。当然在给出元素符号时结合化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每种元素符号后面都会有它的相关的有趣的信息帮助记忆也为以后的教学打下附笔。例如我在给出元素名称及符号铜,铁,铝时这样讲到:“我国最早利用的金属是铜,然后是铁,最后是铝。但是你知道吗?在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哦,那它为什么最后被利用呢?那是因为它的冶炼技术的问题,发现元素周期表的俄国化学家门

    捷列夫多有名气,你猜当时英国皇家学会给他的最高奖赏是什么吗?一只铝制的杯子!(学生哗然)但是目前铝及其铝合金普遍已经走入我们的生活,其轻便和不生锈的特点被广泛应用。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发现人体过多的摄入铝会影响身体健康,把铝列入了食品污染源,铝制品不能直接与食品接触,所以我国的铁锅从那时候起远销国外了,铁锅不但无污染,还提供了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铁哦”。一两分钟讲演式的语言教学,学生听了,记了,增长知识了,也为以后的学习做了铺垫。三天后元素符号记完了,然后我又给了元素符号的两个顺序,一个是1~20号元素符号顺序,一个是金属活动顺序,要求学生记忆后默写出元素名称及符号。通过这样强化记忆,达到减轻第四单元课题2《元素》和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及金属材料》教学中的记忆难度。

    二、提高教学要求,培养良好习惯

    在前四个单元的教学中,凡是设及到的常见化学变化,教材中的要求是书写文字反应的表达式即可。在教学中我提高了这个要求,要求学生一开始就使用化学式表示常见纯净物,书写用化学式表达的化学反应的表达式,并且注意了把箭号改成短线的习惯培养。这样做可以减轻《化学方程式》书写的难度。还有一个优势就是很容易利用纯净物有专门的化学式这一特点,帮助学生在物质分类时区从宏观上分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

    三、再次抓住学生心里特点,提出化合价的记忆要求

    学生在接触到化学式时,有些复杂的化学式记忆是有难度的。当学生

    完成了二单元较多的化学式及化学变化表达式时,我告诉学生:“有一种工具可以帮助记忆和书写化学式,化学式就不需要死记硬背了,只要你记住这个工具,然后我在四单元教给你一些书写规则,你就可以自己书写化学式了。”学生兴奋而急切的问:“什么好东西?怎么不早点说嘛?”我说:“现在告诉你也不晚啊,不过你先记住,但是现在别问我什么意思?怎么用?我会在以后的学习中告诉你的。”学生会很乐意的去记忆,而且盼望着我早点讲化合价是什么?怎么用?当我再去讲化合价时,我相信学生会“竖着耳朵听”。我给的顺口溜为:“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钡钙镁锌,三铝四硅五价磷,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铜汞二价最常见。“ “负一氢氧硝酸根,负二硫酸碳酸根,正一价的是铵根”。我没有要求其他变价元素的记忆,因为我觉得可以根据定价元素找到它们的化合价,没有必要增加学生的记忆难度。

    四、充分利用教材图片,深挖图片信息,展示图片教学的教学魅力在教学中我发现教材上的一些图片所包含的内涵是相当丰富的,关键是教师是否切实的关注过它们,是否深刻的反思过图片中所包含的信息,与要达到的教育目的之间,有着怎样千丝万缕的联系?我在讲到《分子和原子》这个课题时,对教材中下面的图片信息作了许多反思,而且我在很多教学中都会用到它。

    我通过上面的引导及后面的教学,学生是不容易混淆符号中数字的意义的,而且在讲到化学式相关知识时,会感觉很轻松,学生能判断根据化学式对物质进行的描述是否准确。

    教学反思

    近三个月的教学活动,使我明白教学不仅仅是一项体力和脑力的劳动,更是一种艺术。现在,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反思后得到的体会总结出来,以求得前辈指教。

    教学反思,或称为“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通过观察、回顾等各种方法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和教学效能的过程。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那么,我们应如何在教学反思中学会教学呢?

    一、对教学目标的反思

    首先,知识、技能、情感三类教学目标的落实。因为我们的学生基础较差,所以对基础知识的讲解要透彻,否则直接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并为以后的继续学习埋下祸根。例如:教师在讲解“化学式和化合价”时,如果对 “元素,离子等”讲解的不透彻,例题训练不到位,学生在后来的学习中就经常出现定义和概念的判断错误的现象;
    现在都在提倡高效课堂,但是为了增加课堂容量,教师往往注重自己一个人总是在滔滔不绝的讲,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引导训练,导致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下降;
    如果仅仅局限与对化学概念和原理的生硬讲解,一方面让学生感觉到化学离生活很远,另一方面导致学生对化学学习能力的下降。所以教师要科学地、合理地组织化学教学,正确认识学生的的知

    识基础和能力层次,采用良好地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地观察,实验,思维等实践活动,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一体的课堂教学。

    其次,对重点、难点要把握准确。在化学教学活动开始之前,首先要明确教学活动的方向和结果。例如这节课是要求学生学习动手能力强的实验还是要牢记一些知识。因此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是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方法的依据,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和方向。但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往往出现对重点的知识没有重点的讲,或是误将仅仅是“难点”的知识当成了“重点”讲。这种失衡直接导致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的下降。

    最后,师生的达标意识要强,达成度要高。对一些知识,教师不要自以为很容易,或者是满以为自己讲解的清晰到位,没有随时观察学生的反映,从而一笔带过,但学生的认知是需要一个过程,并不是马上就接受。所以我们要对重点进行反复的讲解,做到和学生随时交流。

    二、对教学技能的反思

    其一,讲授正确,语言规范简练。良好的语言功底对一名一线教师非常重要。教师的语言要规范简练,表达清晰,语气抑扬顿挫,充满热情和感染力,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其二,板书精当,书写工整。教师上课所讲的每条重难点都要一一的板书,以便最后总结复查。

    其三,教具的使用、实验操作熟练,规范。教师在上课之前应对教具和实验仪器功能了如指掌、操作规范得当,避免在演示时操作不熟练,

    或是操作错误。在学生实验之前,教师自己一定要熟悉各种实验的要领、操作规范。只有通过自己的完美的课堂表现才会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威望使学生仰慕老师,自然会更喜欢学习。

    三、对教学方法的反思

    第一,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两头。记得有人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教师对好学生的感情是不需要培养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有意无意地将太多的精力和荣誉给予成绩好的学生,教学的重心向成绩好的学生倾斜,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视为差生,对他们关注的太少,教师缺乏对他们的鼓励和帮助,所以教师要特别注意不要让所谓的差生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第二,学生的参与意识强,主体作用明显,有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注重学法指导。中学阶段形成物理概念,一是在大量的物理现象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来的;
    其次是在已有的概念、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演绎推理得到的。学生只有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给他们以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充分经历观察、分析、推理、综合等过程,才能完整地理解概念的内涵及其外延,全面地掌握规律的实质,与此同时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真正的锻炼,体现其学习的主体角色。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以往那种讲解知识为主的传授者的角色,应努力成为一个善于倾听学生想法的聆听者。而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改变以往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观念就必须加强学生在教学这一师生双边活动中的主体参与。

    第三,教学方式形式多样,恰当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

    率。现在学校有电子白板等先进的多媒体,所以我们要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充分利用有效的资源,使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在课堂上得到充分发挥。例如:初三的课堂实在太噪了,但我发现,记他们朗读竟然会起到一定作用。这时候不想读书的人也跟着读,虽然他们并不知所读的是什么意思。我发现,人在课堂,而心不在课堂的学生为数不少,如何使这些掌握一点最为基本的知识呢?到底什么样的课堂安排才能使他们学到一点点东西?我觉得房校长做的很好每次课堂时时提问并进行表扬。才能触动他们的神经,使他们意识到要学点东西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最后,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向学生渗透化学的常用研究方法和思想。学生如果对化学问题的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将对化学知识领会的更加深刻,同时也学到了一些研究化学问题的思维方法,增强了学习能力。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化学教学工作总结

    七里中学

    杨国龙

    今年我担任九年级

    2、4两个教学班的化学教学工作,化学是初三新开的学科,是学生跨入化学科学殿堂的启蒙阶段,又是中考必考的学科,短短一年的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有关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能具备将来探索化学科学的兴趣和灵气,还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升学问题。化学学科是新开的学科,有它的优势也有它的劣势,放在初三开设化学是因为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引导得好能事半功倍,一旦学生学习基础薄弱,或者学习被动,或者存在畏难情绪,那么面临的困难也就大。

    本地学生由于这样那样的社会、家庭、自身因素,普遍学习情绪不高,有一定的畏难和依赖心理。另外,面对每周三课时的安排,我们的教学任务相当艰巨,为了更好地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我们制定并在实际教学中即使根据情况进行有效调整,现将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以学校实际出发,注重全体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向前提高,努力提高合格率,争取较高优秀率。为了能进一步的提高教学质量,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1.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拼命赶进度不可取

    考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与他们平时没有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有很大的关系,因而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仍然是首要的。①抓基础知识,就是要抓化学课本知识,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化学的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同,教师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尽量降低落后面。那种为了留更多的复习时间而在平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的做法,必然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②抓基本技能,要抓好化学用语的使用技能和实验基本技能。平时的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了解每个实验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多给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体验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和研究的过程和乐趣,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2.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就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科学素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平时教学与复习,都不能“重结论,轻过程,重简单应用的机械操练、轻问题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而应该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基本学科思维方法”。近几年来化学试题中出现科学探究内容,对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准确把握课程改革方向,以课本知识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周围环境为参照对象,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主动学习,逐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3.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知识的应用

    近几年试题涉及环保等社会热点内容,从多角度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进行考查。这类试题的考查力度近年逐步加强。这就要求化学教学要突破单纯灌输课本知识的限制,减少机械操练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外科技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和认识社会,用化学视角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学以致用。

    4.强化教学过程的相互学习、研讨

    教师上完课后能与学生及时进行交流,找出不足之处,以求达到更好的课堂效果。

    6.加强实验教学

    中考试题中,实验题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引起了我们老师的高度重视。在教学及复习中应加强了这一部分的力度。

    7.理直气壮抓好学有余力、有特长的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活动

    给有特长的学生创造发展个性的氛围,鼓励他们冒尖,脱颖而出,为将来培养专门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8.从实际出发,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进步与成长。首先要扎扎实实抓各学段的合格率,这样才能提高初中毕业合格率,最后取得高的升学率及较好的优秀率。

    2012年6月

    今年我担任初三

    2、3两个班的化学教学工作,化学是初三新开的学科,是学生跨入化学科学殿堂的启蒙阶段,又是中考必考的学科,短短一年的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有关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能具备将来探索化学科学的兴趣和灵气,还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升学问题。化学学科是新开的学科,有它的优势也有它的劣势,放在初三开设化学是因为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引导得好能事半功倍,一旦学生学习基础薄弱,或者学习被动,或者存在畏难情绪,那么面临的困难也就大。

    现在的学生由于这样那样的社会、家庭、自身因素,普遍学习情绪不高,有一定的畏难和依赖心理,面对每周三课时的安排,我们的教学任务相当艰巨,为了更好地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我们制定并在实际教学中即使根据情况进行有效调整,现将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今年我校实行快乐教学法的教学,把学生分成小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上真正做到了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教育心理学指出:“构成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成分主要是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对学习产生的直接兴趣。”在教学实践中,我很注意每一节课的引入,从复习旧课导入新课,使新旧知识衔接好;
    很重视新课程理念的贯彻,让学生通过探究获得知识。例如:在《质量守恒定律》教学时时,我设计并实施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提出问题在化学变化中物质的质量有什么变化?

    [猜想或假设

    [设计并进行实验实验一 p96 实验二 p96

    [结论]

    1、在化学变化中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2、设计实验探究“在化学变化中物质的质量有什么变化”时,

    若装置是敞口的,则反应不能有气体参加或生成

    若选择的反应有气体参加或生成,则装置必须是密封的,

    [练习]

    1、下列说法符合“质守定律”的有()

    (1)1g红磷在2g氧气中燃烧生成了3g五氧化二磷。

    (2)完全电解10g水得到的氢气和氧气质量之和仍是10g。

    (3)镁条燃烧后增加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

    (4)10g水完全汽化后仍为10g水蒸气。

    (5)100g酒精和100g水混合后的质量为200g。

    1、用微粒的观点解释“质守定律”

    [归纳化学变化中“五不变”及“两必变”

    在教学实践中,我坚持面向全体,讲课时紧扣课本,力求学生听懂听明白,对大部分学生坚持不讲难题、偏题,重点放在基础知识上。

    二、发挥化学实验的作用

    化学学科有它自身的优势——化学实验,它能使学生产生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我认真组织好实验教学,在演示实验中,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学会在实验中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了解现象与物质的本质及其变化的规律;
    结合教材内容,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实验探究,让学生通过亲身的探究性实验活动,激发化学学习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学习利用实验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初步形成一些科学探究的能力。、

    例如,组织学生探究氧气的制取方法、氧气的化学性质;
    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安排学生探究在有高低不平的两支蜡烛的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和罩另一只烧杯后蜡烛火焰的燃烧情况;
    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了科学知识的魅力。

    教师要自觉深刻反思自己:不是新教材不好教,而是自己观念方法太陈旧。明明学生能自己学会的教师仍要滔滔地讲,以致“不把学生讲烦不罢休”,“不把学生讲睡不罢休”!司空见惯,并非耸人听闻!甚至我们不得不注意这样的事实:尽管教师讲的枯燥乏味,学生竟然仍能在教室里一节一节安静的端坐着,一晌一晌安静的端坐着,一天一天安静的端坐着,学生这样的修养,难道不值得我们愧疚和钦服?教师在师范院校接受的仍旧是这种灌输式教学模式,自然对这种教学方法得心应手,而对自主、合作、探究新课改学习方法陌生和抵制。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如何实施?全国各地,都有了很好的探索。洋思“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杜郎口“提纲引领、自学展示”,西峡“三疑三探,运用拓展”,张熊飞“诱思探究、流程三段”等,都是体现新课改精神的很好的探索。这些先进典型对国家新课改的实行,起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但在学习这些先进典型中,也出现了一些偏差和问题,导致效果不理想,这些主要问题有:

    一、质量意识偏差。

    没有树立面向全体,没有全面质量意识,而仍然是面向少数尖子生,南辕北辙,应试教育,挂羊头卖狗肉。

    比如就面向全体的重要方式分组合作教学来说,一般四人一组,异质分组,组内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都要有,就这就难如上青天。什么难以管理了,什么影响优等生学习了等,没有认识到合作学习同时对培养学生集体意识、团队精神、思想品德的重要价值,不是积极进取,不是积极想方设法如何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感化教育转变学生,而是选择退却和放弃,无所作为,导致学困生依然继续被边缘化。

    二、责任心不强。

    责任心是一个教师教好学的最重要的基本条件。责任心不强,课改成为花样,常规课偷工减料,例如该做能做的实验找种种借口不做。

    三、没有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教师定位不准:教师只是引导者而非主体者,教师是伴郎而非新郎,伴娘而非新娘。表现在独霸讲堂,忘记学生才是课堂的真正主人,要教会学生走路,要让位讲堂与学生,而非一味的教师在堂上表演走路。

    四、不能反思。

    教学效果不好,不自我反思,反而埋怨学生“没有配合好”,奇谈怪论!学生配合什么?难道课堂教学是演戏?如此本末倒置,不是学生配合教师,而是教师服务学生。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反思

    多媒体环境为实验探究性教学的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它不仅可以创设探究情境,提供丰富的主题资源,改善学习环境,满足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各种需求,同时还可以为学生表达思想、观点提供交流工具。本节课充分利用这些优势,为学生的学习营造了有利的空间,同时,也收获了许多惊喜。

    惊喜一:精心设计实验,增强了学生的参与度

    课的开始,首先播放了一段视频,让学生以小侦探的身份去破解\\\"死狗洞之谜\\\",并通过实验的方式去取证,来证明自己的猜想。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一共设计了七了实验,实验的材料如灭火器、气球、紫色的小花、矿泉水瓶等均取自于学生身边的物质;
    实验报告图文并茂,通过大屏幕展示后一目了然;
    实验操作简单易行,现象明显;
    实验结论环环相扣。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处于极度兴奋状态,都争着抢着去完成实验,并能根据实验现象及时做出分析和判断,整堂课在积极、有序、和谐地进行。学生真正成为了主动学习的参与者,而不是被动学习的接受者。

    惊喜二:设置探究问题,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本节课,我设计了如下的问题:①二氧化碳的密度是怎样的?你如何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你的猜想?②矿泉水瓶变瘪的原因,除了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之外,还有没有其它原因?③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物质都有什么?如何通过实验证明你的说法?④如何检验菜窖的安全性?如不安全,请你告诉农民伯伯该怎么做?这些问题的设计,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一个宽松、开放、自我、探究的学习空间,使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得到释放,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得到发展,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精神,很多同学的回答出乎老师的想象。如有的同学\\\"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口朝下放在燃着的木条上方\\\"来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还有的同学设计出\\\"将菜窖内放一种能和二氧化碳反应并放生成氧气的物质\\\"来

    减少窖内二氧化碳的量。我想,这些惊喜来自于教学中不给学生\\\"罩玻璃罩\\\",让他们自由跳的结果吧。

    惊喜三:开放的作业,调动了学生积极性

    作业的第一道题,是使学生在课上学习的基础上,通过主题资源网和其它途径进一步学习二氧化碳的用途,评析二氧化碳的功与过。第二道作业题,是让学生将抽象化的东西应用到新情境中,用所得的结论去解释新的现象,这个过程,既是对二氧化碳性质的完善,又是对它的复现,也有助于加深对二氧化碳性质的理解、记忆,增强了用所得结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两道题均为开放的弹性的作业,目的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经过努力都得到发展,体验成功的喜悦;
    可喜的是,两周后,两个班的学生都提交了作业,有的充分展示了自己的绘画功底,有的发挥了自己电脑的优势,有的对二氧化碳的功与过做了系统的评说。每一份作业都是学生用心完成的,都浸透了学生对这节课的深深地爱,都令我惊喜不已。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地创设民主、宽松、和谐、愉悦、自由、共振的平台,让学生敢表达、会表达;
    给学生自主、自我的空间,让学生的个性敢张扬、能张扬。\\\"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课堂教学永恒的主题。

    初三化学教学最近已进入化学用语部分,在初中阶段所学化学用语主要是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这些又是众多化学用语的基础,所以初中阶段化学用语的学习则显得尤为重要。但学生初学化学用语时,常会感到困难,这就是使得此阶段化学用语的教学要特别注意方式、方法等,以便学生能顺利地学好化学用语,逐步习惯运用化学用语,为学好化学打好基础。

    在化学用语教学过程 ,我有几点感触:

    一、要让学生理解所学化学用语的涵义,做到“名”与“实”结合。化学用语是代表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的一系列符号或图式,化学用语不仅代表化学事物,且表达特定化学概念,在教学中让学生理解化学概念的涵义则是化学用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学习化学用语,记忆负担是较重的。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理解化学用语的涵义,把符号、图式与物质的特征、化学反应发生和现象结合起来,丰富联想线索,减少机械记忆,增加理解记忆,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提高记忆效率。譬如化合价,我采用口诀记忆的方法, 学生很快就掌握了。

    二、要分散难点,合理安排。 化学用语由于数量多,枯燥乏味,成了教学难点,如在教学中把难点分散,则可让学生感觉不难。所以在讲绪言课开始就把元素符号、化学式当作代表某种物质的普通符号陆续出现,让学生多见多写,通过反复出现,使记忆自然形成,到讲这些化学用语时,再揭示它们的内涵,学生就较易掌握了。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要作阶段性的归纳小结。但由于进度的问题,在这方面我做得还不够多,因而从学生的反馈情况来看不如我期待的好。

    三、加强练习,达到写、读、用三会。 使用化学用语是一种智力技能,不能强求学生一次到位,而要在不断的练习中加深体会,逐步熟练,而且要由浅及深,从易到难,从而使学生达到会写、会读、会用化学用语。

    四、措施及策略 1.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

    初中化学是化学启蒙教学,要特别重视对学习兴趣、学习愿望、学习热情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学生热爱学习、善于学习、乐于学习。化学第一节课并不急于上新课,而是演示一组有趣实验:如“魔棒点灯”、“清水变牛奶”、“白纸显字”、“生产蓝色果冻”等,让学生在“观察—惊叹—疑问”中获得体验,感受化学世界的神奇,从而达到引发、调动、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的目的,兴趣一旦形成,将会转化为积极、主动、自觉的学习动力。

    在教学中力求形式多样,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用语的兴趣,避免学生学习枯燥无味。如学了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合价后,教学生制作一些卡片(写出元素或原子团并标出化合价),然后说出一些物质的名称,让学生拼凑。学了元素符号后举行比赛,在规定的时间内看谁写得又多又好。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分组进行化学用语比赛,小组开展化学用语游戏活动等在教学中,我比较注意他们取得的成绩,对于他们的进步总是给予及时的鼓励,因而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然对于一部分不能及时完成任务的学生我也严肃批评。

    2.分散难度,减少坡度,循序渐进。

    初中化学课本(人教版)将化学用语集中安排在第

    四、五两个单元。大量集中的学习使学生学习难以接受,形成极大的难度,使部分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锐减。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有计划的分散难点,提前逐步渗透,减少学习的坡度,循序渐进,让学生在不知不觉的快乐中就学到了许多的化学用语。将化学用语的教学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①从“绪言”到第三单元,是元素符号和部分化学式、化学反应的识记阶段。对元素符号的记忆,抓住学生刚学化学有极大的兴趣,就鼓励学生去看教材常见的元素及符号,并每天记几个,由学习小组检测,并适时加以比赛,激发学生兴趣。对一些物质的化学式,教师规范地给出来,让学生读一读,写一写。对出现的化学反应,教师规范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用短横线连接,不用箭头,为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作准备),也叫学生多读,多看,多写。

    ②第

    四、五单元是化学用语的理解阶段。让学生理解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意义,理解化合价与离子的区别和联系,理解符号周围数字的含义等,掌握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律、化学方程式常见的配平方法等。

    ③、第六单元到第十二单元,着重巩固、扩大和应用化学用语。

    3.注重规范化训练 规范意识是一种有序的严密性科学准则,规范意识体现了科学教育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化学用语有其自身的特点,在表达形式上有着独特的规定和要求。它们的运用就像语言文字的运用一样,不须严格做到读音准确。书写规范。

    首先,教师在化学用语教学和组织训练环节,教师自身要做到板书严谨、表述规范。其次对学生严格要求读写并重,不仅要直观认识,快捷读出不同的化学用语,更要会顺利书写,还能完整表达中文意义,两种方式采取不断重复的烙印记忆。采用教师批阅和同桌交换检查确保每次作业练习都要规范书写,同时注重口头表达和动手书写要保持完全的一致协调。引导学生研究和把握不同化学用语的各种特点和书写规律。有意设置一些“纠错升级”的学习游戏,师生互动共同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问题,最终杜绝点滴漏洞。

    4.注重对学生记忆方法和技能的培养,采取多种形式记忆化学用语。 ①归纳记忆。引导学生归纳梳理同一专题,学会类比分析,已形成的知识体系才能条理化、系统化。如将涉及o2的制取和性质进行归纳,形成网络,就可以记住较多量的化学方程式。

    ②比较记忆法。充分调动学习材料的相互渗透作用,寻找相关化学用语之间的共同特性,注意比较类似用语的微小差别,强烈刺激记忆的兴奋点。比如对相似不相同的元素符号、名称或读音进行分析找出异同,相互对比,同时记忆。如:ca与cu、na与ne、al与cl、c与n等。将书写元素符号的通用规则缩写为“一大二小”法则,即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小写,例如co表示一氧化碳物质,而co则是钴元素符号,形成鲜明的对比。

    ③谐音、口诀记忆。运用记忆的联想技巧,可以自编化合价口诀,原则上要求押韵上口,阅读朗朗上口便于留下深刻印象。如:记作“妹儿”、“心儿”;

    将地壳中含量前四位元素氧、硅、铝、铁谐音为养闺女(体)贴;
    将书写二元化合物的方法步骤编成顺口溜:正价前,负价后;
    化合价,标上头;
    找公倍,再相除;
    代数和,等于零;
    将水通电得到的两种气体及体积比谐音为:父亲正养(你),父(母)亲养一。

    ④推理记忆。根据各类元素的原子结构特点,推出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对应元素化合价的关系,进而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如:推理得出:一般情况下,金属元素的化合价=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非金属元素最低负价数=8-最外层电子数。

    ⑤情景记忆。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实验、学生实验等,注意观察实验情景,熟悉有关内容,帮助记忆。课后努力回忆教师演示实验级自己亲手所做实验的景象,同时动手书写,首脑并用进行记忆。开展一些有趣的化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记忆一些化学用语。

    5.组织学生自主及时检查巩固、检测。

    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老师根据班级学生人数,初步确定划分学习小组个数,然后由学生主动申请担任小组长,确定小组长后,学生和小组长可以自由选择组员和小组长,每小组4—6名学生。这样学生之间更加融洽,更便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老师对每个小组长进行辅导,鼓励他们根据小组特点开展一些化学用语趣味活动,并教会他们如何辅导组员,如何检测组员,并定期收集情况。这样,能很好地让学生自主及时检查巩固、检测,又大大降低了老师的负担,促进学生对化学用语的掌握,提高化学用语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学生进行化学用语的学习中,把握好这几方面的教学,就能让学生较轻松地掌握好所学化学用语,同时又发展了他们的记忆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一、物质的学名、俗名及化学式

    ⑴金刚石、石墨:c⑵水银、汞:hg (3)生石灰、氧化钙:cao(4)干冰(固体二氧化碳):co2 (5)盐酸、氢氯酸:hcl(6)亚硫酸:h2so3 (7)氢硫酸:h2s (8)熟石灰、消石灰:ca(oh)2 (9)苛性钠、火碱、烧碱:naoh (10)纯碱、碳酸钠:na2co3 碳酸钠晶体、纯碱晶体:na2co3·10h2o (11)碳酸氢钠、酸式碳酸钠:nahco3 (也叫小苏打) (12)胆矾、蓝矾、硫酸铜晶体:cuso4·5h2o (13)铜绿、孔雀石:cu2(oh)2co3(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的物质) (14)甲醇:ch3oh 有毒、失明、死亡 (15)酒精、乙醇:c2h5oh (16)醋酸、乙酸(16.6℃冰醋酸)ch3cooh(ch3coo- 醋酸根离子) 具有酸的通性 (17)氨气:nh3 (碱性气体) (18)氨水、一水合氨:nh3·h2o(为常见的碱,具有碱的通性,是一种不含金属离子的碱) (19)亚硝酸钠:nano2 (工业用盐、有毒)

    二、常见物质的颜色的状态

    1、白色固体:mgo、p2o

    5、cao、naoh、ca(oh)

    2、kclo

    3、kcl、na2co

    3、nacl、无水cuso4;
    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

    2、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cuo、mno

    2、fe3o4(kmno4为紫黑色)

    3、红色固体:cu、fe2o3、hgo、红磷(硫:淡黄色)[cu2(oh)2co3为绿色]

    4、溶液的颜色:凡含cu2+的溶液呈蓝色;
    凡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
    凡含fe3+的溶液呈棕黄色,其余溶液一般无色。(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

    5、沉淀(即不溶于水的盐和碱):①盐:白色↓:caco

    3、baco3(溶于酸) agcl、baso4(也不溶于稀hno3) 等②碱:蓝色↓:cu(oh)2 红褐色↓:fe(oh)3白色↓:其余碱。

    6、(1)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nh

    3、so

    2、hcl(皆为无色)

    (2)无色无味的气体:o

    2、h

    2、n

    2、co

    2、ch

    4、co(剧毒)

    ▲注意: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盐酸、硝酸、醋酸。酒精为有特殊气体的液体。

    7、有毒的,气体:co 液体:ch3oh 固体:nano2 cuso4(可作杀菌剂 ,与熟石灰混合配成天蓝色的粘稠状物质——波尔多液)

    三、物质的溶解性

    1、盐的溶解性

    含有钾、钠、硝酸根、铵根的物质都溶于水

    含cl的化合物只有agcl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

    含so42- 的化合物只有baso4 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

    含co32- 的物质只有k2co

    3、na2co

    3、(nh4)2co3溶于水,其他都不溶于水

    2、碱的溶解性

    溶于水的碱有:氢氧化钡、氢氧化钾、氢氧化钙、氢氧化钠和氨水,其他碱不溶于水。难溶性碱中fe(oh)3是红褐色沉淀,cu(oh)2是蓝色沉淀,其他难溶性碱为白色。(包括fe(oh)2)注意:沉淀物中agcl和baso4 不溶于稀硝酸,

    其他沉淀物能溶于酸。如:mg(oh)2 caco3 baco3 ag2 co3 等

    3、大部分酸及酸性氧化物能溶于水,(酸性氧化物+水→酸)大部分碱性氧化物不溶于水,能溶的有: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钙、氧化钠(碱性氧化物+水→碱)

    四、化学之最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

    4、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5、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

    6、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活动性最强的金属是钾。

    7、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ch

    48、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

    9、导电性最强的金属是银。

    10、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是氢。

    11、熔点最小的金属是汞。

    1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13、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

    14、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是铁。

    15、最早利用天然气的是中国;
    中国最大煤炭基地在:山西省;
    最早运用湿法炼铜的是中国(西汉发现[刘安《淮南万毕术》“曾青得铁则化为铜” ]、宋朝应用);
    最早发现电子的是英国的汤姆生;
    最早得出空气是由n2和o2组成的是法国的拉瓦锡。

    五、初中化学中的“三”

    1、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是分子、原子、离子。

    2、还原氧化铜常用的三种还原剂氢气、一氧化碳、碳。

    3、氢气作为燃料有三大优点:资源丰富、发热量高、燃烧后的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

    4、构成原子一般有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5.构成物质的元素可分为三类即(1)金属元素、(2)非金属元素、(3)稀有气体元素。

    6、铁的氧化物有三种,其化学式为(1)feo、(2)fe2o

    3、(3) fe3o4。

    7、溶液的特征有三个(1)均一性;
    (2)稳定性;
    (3)混合物。

    8、化学方程式有三个意义:(1)表示什么物质参加反应,结果生成什么物质;
    (2)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问的分子或原子的微粒数比;
    (3)表示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化学方程式有两个原则: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9、常用于炼铁的铁矿石有三种:(1)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
    (2)磁铁矿(fe3o4);
    (3)菱铁矿(feco3)。

    10、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有两种方法:(1)升温、(2)加溶剂;
    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溶液有三种方法:降温、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

    (注意:溶解度随温度而变小的物质如:氢氧化钙溶液由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降温、加溶剂;
    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溶液有三种方法:升温、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

    11、收集气体一般有三种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法、向下排空法。

    12、水污染的三个主要原因:(1)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气、废水;
    (2)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3)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13、通常使用的灭火器有三种:泡沫灭火器;
    干粉灭火器;
    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14、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可分为三类:(1)大部分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少数物质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
    (3)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15、co2可以灭火的原因有三个: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16、单质可分为三类:金属单质;
    非金属单质;
    稀有气体单质。

    17、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矿物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

    18、应记住的三种黑色氧化物是: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

    19、氢气和碳单质有三个相似的化学性质:常温下的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

    20、教材中出现的三次淡蓝色:(1)液态氧气是淡蓝色(2)硫在空气中燃烧有微弱的淡蓝色火焰、(3)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有淡蓝色火焰。

    21、与铜元素有关的三种蓝色:(1)硫酸铜晶体;
    (2)氢氧化铜沉淀;
    (3)硫酸铜溶液。

    22、过滤操作中有“三靠”:(1)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2)玻璃棒的末端轻靠在滤纸三层处;
    (3)盛待过滤液的烧杯边缘紧靠在玻璃捧引流。

    23、三大气体污染物:so

    2、co、no

    224、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部分: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25、取用药品有“三不”原则:(1)不用手接触药品;
    (2)不把鼻子凑到容器口闻气体的气味;
    (3)不尝药品的味道。

    26、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32、工业三废:废水、废渣、废气

    27、可以直接加热的三种仪器:试管、坩埚、蒸发皿(另外还有燃烧匙)

    29、质量守恒解释的原子三不变:种类不改变、数目不增减、质量不变化

    30、与空气混合点燃可能爆炸的三种气体:h

    2、co、ch4 (实际为任何可燃性气体和粉尘)。

    31、浓硫酸三特性:吸水、脱水、强氧化

    32、使用酒精灯的三禁止:对燃、往燃灯中加酒精、嘴吹灭

    33、溶液配制的三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

    34、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前三种元素:o、c、h

    35、原子中的三等式: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36、构成物质的三种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六、化学中的“一定”与“不一定”

    1、化学变化中一定有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2、金属常温下不一定都是固体(如hg是液态的),非金属不一定都是气体或固体(如br2是液态的)注意:金属、非金属是指单质,不能与物质组成元素混淆

    3、原子团一定是带电荷的离子,但原子团不一定是酸根(如nh4+、oh-);

    酸根也不一定是原子团(如cl-- 叫氢氯酸根)

    4、缓慢氧化不一定会引起自燃。燃烧一定是化学变化。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高压锅爆炸是物理变化。)

    5、原子核中不一定都会有中子(如h原子就无中子)。

    6、原子不一定比分子小(不能说“分子大,原子小”)

    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7、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几种单质的混合物。

    8、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不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也可能是阳离子或阴离子。

    9、稳定结构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不一定是8。(第一层为最外层2个电子)

    10、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粒子不一定是同一种元素。

    (因为粒子包括原子、分子、离子,而元素不包括多原子所构成的分子或原子团)只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单核粒子(一个原子一个核)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11、(1)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
    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对不同溶质而言)(2)同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因为温度没确定,如同温度则一定)(3)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饱和溶液降温后不一定有晶体析出。(4)一定温度下,任何物质的溶解度数值一定大于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数值,即s一定大于w。

    13、有单质和化合物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不一定就是置换反应。但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

    14、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中不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
    置换反应中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
    复分解反应中一定没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注意:氧化还原反应,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

    15、单质一定不会发生分解反应。

    16、同种元素在同一化合物中不一定显示一种化合价。如nh4no3 (前面的n为-3价,后面的n为+5价)

    17、盐的组成中不一定有金属元素,如nh4+是阳离子,具有金属离子的性质,但不是金属离子。

    18、阳离子不一定是金属离子。如h+、nh4+。

    19、在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的组成中,一定含有氧元素的是氧化物和碱;
    不一定(可能)含氧元素的是酸和盐;
    一定含有氢元素的是酸和碱;
    不一定含氢元素的是盐和氧化物;
    盐和碱组成中不一定含金属元素,(如nh4no

    3、nh3·h2o);
    酸组成可能含金属元素(如:hmno4 叫高锰酸),但所有物质组成中都一定含非金属元素。

    20、盐溶液不一定呈中性。如na2co3溶液显碱性。

    21、酸式盐的溶液不一定显酸性(即ph不一定小于7),如nahco3溶液显碱性。但硫酸氢钠溶液显酸性(nahso4 =na++h+ +so42-),所以能电离出氢离子的物质不一定是酸。

    22、酸溶液一定为酸性溶液,但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如:h2so

    4、nahso4溶液都显酸性,而 nahso4属盐。(酸溶液就是酸的水溶液,酸性溶液就是指含h+的溶液)

    23、碱溶液一定为碱性溶液,但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如:naoh、na2co

    3、nahco3溶液都显碱性,而na2co

    3、nahco3为盐。碱溶液就是碱的水溶液,碱性溶液就是指含oh-的溶液)

    24、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如mn2o7是金属氧化物,但它是酸氧化物,其对应的酸是高锰酸,即hmno4);
    记住:碱性氧化物中只k2o、na2o、bao、cao能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碱。

    25、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h2o、co、no)。

    ★常见的酸性氧化物:co2、so2、so3、p2o5、sio2 等,酸性氧化物大多数能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酸,记住二氧化硅(sio2)不溶于水 。

    26、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27、所有化学反应并不一定都属基本反应类型,不属基本反应的有:①co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②酸性氧化物与碱的反应;
    ③有机物的燃烧。

    28、凡是单质铁参加的置换反应(铁与酸、盐的反应),反应后铁一定显+2价(即生成亚铁盐)。

    29、凡金属与酸发生的置换反应,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一定增加。

    凡金属与盐溶液反应,判断反应前后溶液的质量变化,只要看参加反应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大小与生成的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大换小增重,小换大减重”

    30、凡是同质量同价态的金属与酸反应,相对原子质量越大的产生氢气的质量就越少。

    31、凡常温下能与水反应的金属(如k、ca、na),就一定不能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
    但它们与酸反应是最为激烈的。

    如na加入到cuso4溶液中,发生的反应是:2na+2h2o =2naoh+h2 ↑;
    2naoh+cuso4 =cu(oh)2 ↓+na2so4 。

    31、凡是排空气法(无论向上还是向下),都一定要将导气管伸到集气瓶底部。

    32、制备气体的发生装置,在装药品前一定要检查气密性。

    点燃或加热可燃性气体之前一定要检验纯度.33、书写化学式时,正价元素不一定都写在左边。如nh3、ch

    41、金属活动性顺序:

    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至弱: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按顺序背诵) 钾钙钠镁铝 锌铁锡铅(氢) 铜汞银铂金

    ①金属位置越靠前的活动性越强,越易失去电子变为离子,反应速率越快

    ②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酸里的氢,排在氢后的金属不能置换酸里的氢,跟酸不反应;

    ③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排在后面的金属跟排在前面的金属的盐溶液不反应。

    ④混合盐溶液与一种金属发生置换反应的顺序是“先远”“后近”

    注意:*单质铁在置换反应中总是变为+2价的亚铁

    2、金属+酸→盐+h2↑中:

    ①等质量金属跟足量酸反应,放出氢气由多至少的顺序:al>mg>fe>zn②等质量的不同酸跟足量的金属反应,酸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小放出氢气越多。

    ③等质量的同种酸跟足量的不同金属反应,放出的氢气一样多。

    3、干冰不是冰是固态二氧化碳;
    水银不是银是汞;
    铅笔不是铅是石墨

    纯碱不是碱是盐(碳酸钠);
    塑钢不是钢是塑料。

    4、物质的检验

    (1)酸(h+)检验。

    方法1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石蕊试液变红,则证明h+存在。

    方法2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如果蓝色试纸变红,则证明h+的存在。

    方法3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照,便可知道溶液的ph,如果ph小于7,则证明h+的存在。

    (2)碱(oh-)的检验。

    方法1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石蕊试液变蓝,则证明oh-的存在。

    方法2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红色石蕊试纸上,如果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证明oh-的存在。

    方法3将无色的酚酞试液滴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酚酞试液变红,则证明oh-的存在。

    方法4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照,便可知道溶液的ph,如果ph大于7,则证明oh-的存在。

    (3)co32- 或hco3-的检验。

    将少量的盐酸或硝酸倒入盛有少量待测物的试管中,如果有无色气体放出,将此气体通入盛有少量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如果石灰水变浑,则证明原待测物中co32-或hco3-的存在。

    (4)铵盐(nh4+):

    用浓naoh溶液(微热)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5、金属+盐溶液→新金属+新盐:

    ①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新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时,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变重,金属变轻。

    ⑦稀释浓硫酸稀释浓硫酸时,先往烧杯里加入蒸馏水,然后沿烧杯壁慢慢注入浓硫酸,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冷却后装瓶。

    ⑧分离混合物用重结晶的方法分离食盐和硝酸钾的混合物,当食盐占相当多量时,可以先加热蒸发饱和溶液,析出食盐晶体,过滤,然后再冷却母液析出硝酸钾晶体;
    当硝酸钾占相当多量时,可以先冷却热饱和溶液,析出硝酸钾晶体,过滤,然后再蒸发母液,析出食盐晶体。

    ⑨中和滴定在做中和滴定的实验时,待测溶液一般选用碱溶液,应先向待测溶液中加入酚酞试剂,使之显红色,然后逐滴加入酸溶液,搅拌,直至红色恰好退去。

    ⑩除去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除去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时,应把混合气体先通过盛有浓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然后接着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⑾检验混合气体中是否混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在检验混合气体中是否混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时,应把混合气体先通过盛有无水硫酸铜的干燥管,然后再通过盛有石灰水的洗气瓶。

    ⑿金属和盐溶液的置换反应混合溶液与一种金属发生置换反应的顺序是“先远”“后近”;
    金属混合物与一种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顺序也是“先远”“后近”。

    11、反应中的一些规律:

    ①跟盐酸反应产生能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的一定是co32-(也可能为hco3- 离子,但一般不予以考虑)◆ 凡碳酸盐与酸都能反应产生co2气体

    ②跟碱反应能产生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nh3)的,一定为nh4+(即为铵盐)。

    ●溶于水显碱性的气体只有nh3(nh3+h2o=nh3·h2o)

    ③可溶性的碳酸盐加热不能分解,只有不溶性碳酸盐受热才能分解。caco3=cao+co2↑

    酸式碳酸盐也不稳定,受热易分解:2nahco3=na2co3+h2o+co2↑

    12、实验中的规律:

    ①凡用固体加热制取气体的都选用高锰酸钾制o2装置(固固加热型);

    凡用固体与液体反应且不需加热制气体的都选用双氧水制o2装置(固液不加热型)。

    ②凡是给试管固体加热,都要先预热,试管口都应略向下倾斜。

    ③凡是生成的气体难溶于水(不与水反应)的,都可用排水法收集。

    凡是生成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的,都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凡是生成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的,都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④凡是制气体实验时,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导管应露出橡皮塞1-2ml,铁夹应夹在距管口1/3处。

    ⑤凡是用长颈漏斗制气体实验时,长颈漏斗的末端管口应插入液面下。

    ⑥凡是点燃可燃性气体时,一定先要检验它的纯度。

    ⑦凡是使用有毒气体做实验时,最后一定要处理尾气。

    ⑧凡是使用还原性气体还原金属氧化物时,一定是“一通、二点、三灭、四停”。

    初三化学教学计划 精选10篇

    化学教学设计与反思(共15篇)

    初一英语教学设计(共15篇)

    初三化学教学心得体会(共19篇)

    初三化学上学年教学工作总结(共9篇)

    相关关键词: 七下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必修1怎样求合力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我的老师教学设计 我最好的老师教学设计 我的老师作文教学设计
    相关热词搜索: 教学设计 参考 初三化学 专题

    • 范文大全
    • 教案下载
    • 优秀作文
    • 励志
    • 课件
    • 散文
    • 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