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科
  • 数学科
  • 英语科
  • 政治科
  • 物理科
  • 化学科
  • 地理科
  • 历史科
  • 生物科
  • 中考备战
  • 高考备战
  • 高考试题
  • 中考试题
  • 当前位置: 天一资源网 > 备课组汇报ppt 正文

    人才培养方案汇报ppt

    时间:2020-08-27 08:20:36 来源:天一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天一资源网手机站

     人才培养方案汇报ppt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农机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

      二〇一四年七月

      目录

      一、二、三、四、五、六、(一)(二)(三)七、八、(一)(二)(三)九、(一)(二)(三)(四)(五)1.2.(六)十、(一)(二)1.2.(三)

      专业名称...............................................................................................................4入学要求.......................................................................................................................................4基本学制.......................................................................................................................................4培养目标.......................................................................................................................................4职业范围.......................................................................................................................................4人才培养规格...............................................................................................................................4专业知识和技能专业能力......................................................................................................4方法能力.................................................................................................................................5社会能力.................................................................................................................................5人才培养模式...............................................................................................................................5人才培养质量标准.......................................................................................................................6合格标准.................................................................................................................................6良好标准.................................................................................................................................6优秀标准.................................................................................................................................6课程结构体系规划.......................................................................................................................7课程体系构建思路.................................................................................................................7课程结构体系规划图..............................................................................................................7公共基础课体系.....................................................................................................................8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体系......................................................................................................8专业专门化方向技能的课程体系..........................................................................................8

      农业机械使用方向.................................................................................................................8农业机械维护维修方向方向..................................................................................................8

      职业综合素质培养的课程体系..............................................................................................8

      课程设置及要求...........................................................................................................................8公共基础课.............................................................................................................................8专业技能课.............................................................................................................................9

      专业核心课.............................................................................................................................9专业方向课............................................................................................................10

      职业素质拓展课程的设置....................................................................................................12

      十一、教学进程设置.............................................................................................................................13(一)(二)

      教学进程设置理念...............................................................................................................13课程教学课时设计...............................................................................................................13

      十二、教学评价要求.............................................................................................................................16十三、专业师资配置规划.....................................................................................................................19十四、教学资源配置规划.....................................................................................................................19

      一、专业名称

      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

      二、入学要求

      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者。

      三、基本学制

      3年。

      四、培养目标

      依据教育部教职成[XX]2号《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对中等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类型的定位,确定本专业培养目标为:面向农业,面向农村,面向农民,培养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能创业,在农村生产一线“留得住、用得上”的从事农业机械的使用、维护、调整与维修的新型人才。

      同时具有农机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农机设备操作、农机产品使用、调试、维护及农机产品售后服务的专业实践技能力,适应农机生产需要的农机技术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五、职业范围

      表1就业岗位群一览表

      六、人才培养规格

      (一)

      专业知识和技能专业能力

      1)具有使用常见农业机械,熟练完成农机操作的能力;

      2)具有较熟练的农机设备维修、农业机械产品装配和维护维修能力。

      3)具有农业机械基本知识和电气控制的基本知识,能够熟练地进行农业机械技术的

      4

      运用;

      4)能熟悉各种农机机械的功能,完成农业机械的销售;

      (二)方法能力

      1)具有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的能力;2)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3)对工作结果进行评估、反思的能力;

      4)全局思维与系统思维、整体思维与创新思维的能力;5)决策、迁移能力;

      6)能记录、收集、处理、保存各类专业技术的信息资料;7)能够与上级、同事与服务对象进行有效的沟通;8)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客户服务意识。

      (三)社会能力

      1)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2)良好的思想品德、敬业与团队精神及协调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3)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社会适应能力;

      4)能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具有宽容心和良好的心理承受力;5)参与意识强,有良好的自信心、积极进取的精神;

      6)能够适应科技进步、社会发展和职业岗位变化的需要,具有健全的心理素质、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七、人才培养模式

      积极施行“两轮实践”人才培养模式,针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重点加强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深化改革和开拓创新,不断优化过程,力争取得最佳效果。依托团队,以现代职业能力发展为导向,不断丰富集企业岗位能力标准、企业文化、核心课程、教学素材、网络课程等为一体的教学资源,努力形成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建立健全质量评价体系及配套管理机制,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充分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作用,加强对企业的调研,以“冠名订单、岗位定向、专业拓展”为主导,落实“两轮实践”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人才培养改革方案。一是开展“订单式”、校企合作,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实施“双主体”人才培养;二是实行工学交替、两轮上岗实习,提升学生技能水平;三是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四是把企业文化融入教学实践之中,促进知识学习、技能实训、生产实践、技能鉴定等功能整合,推动“教、学、做”统一。

      农“两轮实践”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路是:优化设计,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

      5

      企业人才培养方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认真贯彻企业人才发展战略规划,加快人才的培养、使用,使人才培养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满足企业发展规划对人才的需求,经研究,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人才培养坚持“甄才、选才、育才、用才、留才”的用人方针,实行目标管理策略,有目标、有措施、有责任、有落实,留住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造就一批年富力强、扎实肯干的企业人才队伍。

      第三条:为充分调动各子公司培养人才的工作积极性,经研究,设立人才培养基金,主要用于鼓励、支持企业及各子公司在人才培养、管理、使用过程中经费的需要。

      第二章管理机构

      第四条:企业人才培养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办法。党支部负责企业人才需求计划的制定及引进,并负责对各子公司人才培养计划、措施的指导、监督及考评工作。

      第五条:各子公司人事主管部门在党支部的统一指挥协调下,负责对本单位人才的培养、使用和管理工作,企业本部人才的管理由企业人力资源部负责。

      具体工作职责:

      1、审定列入企业人才培养计划的人员名单;

      2、负责人才培养目标和措施的制定及落实;

      3、做好人才培养基金的分配、使用和管理工作;

      4、研究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第三章管理实施

      第六条:人才培养规划的制定。对每年引进的大中专以上毕业生,都要列为人才培养对象,并根据所学专业和特长制定培养目标及措施,做好人才培养规划。

      第七条:人才的跟踪考评。对纳入人才培养规划的各类人员要实行动态管理,人事部门应跟踪考评,要建立人才培养跟踪考评记录,纳入人才培养档案;每季度要对培养对象进行一次考评,并根据培养人员的工作表现及思想情况在培养方式上进行适当的调整,激励人才增强自我完善意识,珍惜机遇,自我加压,早日成才。

      第八条:人才的培养方式:

      1、以老带新。对新引进的各类毕业生和专业人才,在培养期内,要安排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同志担任指导教师,负责对其思想政治、业务技术上的指导帮助,使他们能快速的成长,尽快地成长为企业的有用之才。

      2、加强培训,提高整体素质。要积极组织人才培养对象参加各类培训学习,增强其综合知识水平,使其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3、加强锻炼,促其成长。对人才培养对象要敢于压担子,提要求。在用人机制上,应提供更多的竞争上岗机会,可先压担子,后帮带,先试用,后定职,通过挂职、定岗等多种形式,促进各类人才的健康成长。

      4、提供学习深造机会。企业将根据企业的发展需要,组织、选送部分对企业做出突出贡献、具有一定培养前途的优秀毕业生和专业技术人员到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继续深造,使他们真正成为企业的支柱人才。

      5、加强交流、取长补短。要通过多种渠道,为各类人才提供技术交流的机会,有计划地选送青年人才到其它省市单位进行学术交流、科技合作、参观访问或进修学习,开阔他们的视野。

      6、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生活,满足青年人才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关心他们的工作生活,积极组织各种健康文明的文娱体育活动,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企业人才培养方案

      在快速发展的21世纪,企业核心竞争力越来越表现为对作为第一资本的人才的培育、拥有和运用能力。人才是推动企业健康发展的力量源泉,无论从宏观角度,还是从微观角度来看,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只有拥有了充足的人才,高度重视人才的作用,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大力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企业才能实现跨越式的发展。要实现广西有色集团的整体发展规划目标,必须实施人才强企的发展战略。

      要实现集团公司的战略目标,必须按照“广泛宣传、做好规划、规范制度、建立机制、完善设施、强化载体、注重创新”的总体思路来制定相应措施。根据集团公司的实际情况及所从事产业的特点,建立集团选人、育人、用人政策,制定科学的考核与激励机制,重视人才的自我价值的实现。具体措施和方案如下:

      舆论宣传

      制定宣传工作方案,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实施人才强企战略的重大意义和基本要求,宣传各单位各部门做好人才工作的经验做法,营造全系统高度重视、关心支持人才工作的氛围,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构建人才强企的经营理念。在有色集团站和《广西有色》报上开设“人才强企”专栏,定期组稿宣传人才强企战略,及时反映战略实施动态和取得的成果。

      人才队伍建设规划

      1、充分利用集团公司现有的人才培养平台,发挥“人才小高地”、博士后流动工作站的作用,利用八桂学者、特聘专家岗的设立优势,推进集团公司“高端领军人才引进工程”计划,通过项目合作、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途经,通过柔性引进的办法引进院士和博导等,带动科技队伍的成长和培养。

      2、抓好集团公司下属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对班子的考察选拔、使用配置、能力标准、培养方式手段、绩效评价、激励约束、动态管理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和部署。加强对年轻管理干部的培养使用,促进管理人员队伍的专业化和年轻化。

      3、制定和实施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计划,()对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规模数量、能力标准、培养方式手段、开发培养计划进度、考察选拔、使用配置、绩效评价、激励约束、动态管理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和部署。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提高人力资源使用效率。创新和完善人才评价、选拔、使用、激励、保障机制,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人尽其才的制度环境。

      4、摸清高技能人才队伍的现状,制定和实施高级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培养计划。对高级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需求、培养方式手段、开发培养计划进度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和部署。

      5、制定和实施集团公司下属企业的董事和监事队伍建设,加强集团公司对下属公司的调控力度。

      职工教育培训

      制定员工教育培训管理办法,对员工教育培训工作进行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严格执行培训经费的按规定提取和使用,严禁挪作他用。使培训经费和资源得到有效和充分利用,把员工教育培训作为公司的一种投资行为,将公司培育成学习型组织。拓展人才培训渠道,满足专业技术人才的继续学习需要,为开发员工潜能、实现集团发展目标提供智力支持。

      围绕创新能力建设,各下属企业根据自身各类人才特点,研究制定各类人才的能力建设标准,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根据不同岗位的工作要求和不同类别员工的培训需求,以全面提高员工的素质和岗位胜任能力为目标,按人员层次设计培训内容,分层次、分类别、重点突出地设置培训课程。

      研究设立高级人才开发培养专项资金,有计划、有重点的培养高尖端有色人才。适时研究和提出高层次人才国际化培训计划,为下一步集团“走出去”战略提供人才。

      全面加强企业领导人员的政治理论学习和思想作风建设,企业领导人员及其后备人员五

      年内全部轮训一遍。分批选送优秀后备干部到各类党校、高校学习深造。

      制定分阶段培养计划,有计划地开展后续学历教育,优化员工队伍文化结构。加强技能开发培训与鉴定工作,制定分阶段开发培养计划,分批进行技能升级,优化员工队伍技术等级结构。经常性地开展员工业务技术比武活动。

      强化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提高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整体素质。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抓好专业技术任职资格和职务评聘工作。

      人才的考核评价

      建立科学的经营管理人才考核和评价指标体系。制定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的岗位考核标准,创新人才评价方法。建立技术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在人才考察使用中试行定量评价、能力测试与职业倾向测试。

      人才的选拔使用

      制定企业领导人员管理办法,使企业领导人员的管理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建设企业领导人员后备队伍,制定后备干部管理办法。

      完善下属公司董事会和监事会管理制度,切实行使其相应权力,履行其职责。加强董事和监事的选聘、考核和管理。使董事监事的管理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研究制定首席专家和专业技术带头人评选和聘任制度。建立集团公司各类专家人才库。实施人才储备战备。

      人才的激励机制

      1、完善企业管理人员年薪制实施办法,研究探索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相结合的方式。

      2、制定实施首席专家和专业技术带头人津贴制度。

      3、研究制订集团公司优秀专家、优秀员工等荣誉称号序列及评比表彰、奖励办法。

      4、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企业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推进实施有色集团企业年金管理制度,强化各类保险和福利待遇的激励作用。

      5、设计员工职业生涯通道,有效支撑企业内部的晋升制度和职业生涯规划,建立技术类和管理类人才通道,并实现对员工的激励,引导员工将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协调一致。企业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江苏省技工院校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实施意见》和《江苏省“百校千企”紧缺型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实施方案》,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通过实施常州市“十校百企”紧缺型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推进院校和企业全方位、深层次、多形式合作,建立政府搭台、校企互动、产学结合、资源共享、校企双赢的校企合作新机制,为加快培养适应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发展急需的紧缺型高技能人才、促进我市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有效的技能人才保障。

      二、目标任务

      1、全面推行紧密型的校企合作机制。省级重点技工院校要和不少于10个企业开展紧密型合作,国家级以上重点技工院校要和不少于20个企业开展紧密型合作,制定具体的校企合作方案,并有效执行。每个高级工班、技师班专业均要与2家以上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培养协议,制定具体的校企合作方案,并有效执行。

      2、努力扩大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规模。技师学院的高级班、技师班在校生的比例达到50%以上,年组织企业高级工以上高技能人才培训500人以上;高级技工学校高级班在校生比例达到30%以上,年组织企业高技能人才培训400人以上;国家级重点技校高级班在校生的比例20%以上,年组织企业高技能人才培训200人以上。

      3、着力提高高技能人才培训质量。在夯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通过校企合作着力提高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难题的能力,确保高级工、技师考评合格率80%以上,对口就业率90%以上,用人企业认可满意度80%以上。

      三、实施要求

      实施“十校百企”工程,关键要找准企业和院校的对接点,注重在载体、途径和方法上下功夫,不断推动校企合作深入发展,院校和有关企业要因地制宜、不拘一格、突出特色,积极探索多种模式和灵活有效的合作形式,共同搭建对接平台。

      1、毕业生供求信息对接平台。市经信委和市人社局将共同搭建常州市技工院校毕业生供求信息对接平台,为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提供信息服务。各企业要积极为“平台建设”提供人才需求信息,为技工院校毕业生提供丰富的就业岗位信息;各技工院校要及时提供毕业生就业信息,实现毕业生就业信息与企业需求信息紧密对接,拓宽毕业生和企业方便快捷的双向选择渠道。

      2、人才交流对接平台。建立教师到企业实践挂职制度,技工院校要派教师到企业挂职,顶岗实践,参与产学研活动,系统掌握相关业务技术流程,积累教学所需的职业技能、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以提高实践教学技能,建立企业优秀人才到技工院校兼职制度,聘请优秀企业家、能工巧匠和专业技术人员,作为特聘教师到院校授课,形成校企人才交流机制。

      3、课程改革对接平台。建立院校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改革与企业发展联动的促进机制。校企共同研究一体化教学内容、教材和课程体系,根据企业人才层次和数量需求变化,引导学科专业结构的调整,推动院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逐步实现专业设置与用工需求零距离、课程设备与职业活动零距离、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零距离,增强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紧密性和有效性。

      4、物质交流对接平台。加快校内校外基地建设,大力推行“学校在企业建立实习基地”与“企业在学校建立生产车间”的做法,建立校企合作的物质交流平台。选择一批优秀企业、行业协会和产业集群,分类建立学生实习基地,以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

      5、技术交流对接平台。充分发挥企业和院校各自优势,校企联合建立“技术研发中心”或“名师工作室”,共同研发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与新产品,建立校企合作的技术交流平台,不断提升技工院校的办学水平,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益。

      四、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成立常州市“十校百企”工程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和指导、督查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各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具体组织实施,推动工作的展开。各院校要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制定本单位“十校百企”工程实施方案并推动组织实施。组织机构由学校领导和教学骨干,有关行业、企业的领导,人力资源部门和技术骨干组成,其中行业、企业代表要占一定比例。

      2、合力共推。市经信委和市人社局将充分发挥部门综合协调与指导服务的职能,建立协调共推的协作机制,共同推动技工院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毕业生就业、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发展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协调解决校企合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在政策上予以扶持,促进校企合作健康发展。

      3、强化考核。各技工院校要按照本实施方案抓紧建立机构、制定规划和实施方案,确定具体的工作进度,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数量和质量上见实效。市经信委将“十校百企”工程培养高技能人才作为建立现代职工培训制度的重要内容进行部署和安排,并将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成效作为对企业经营管理者进行业绩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市人社局建立技工院校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统计、检查评估、考核和通报制度,并将“十校百企”工程纳入技工院校“十项目标”考核指标体系每年年终进行考核评比。

      4、表彰激励。建立激励机制,根据行业企业和技工院校培养紧缺型职业高技能

      人才数量和工作绩效,按照政府购买培训成果办法给予适当补助。对“十校百企”工程中取得显著成效的技工院校和企业,给予表彰或奖励。

      5、跟踪服务。拟成立常州市技工院校校企合作研究会,围绕常州市技工院校校企合作的主题和“十校百企”工程的相关工作,组织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探讨,校企合作调研、技术交流、文化共建等合作活动,研究建立校企合作机制的有效办法,探索全方位多元化的合作模式,建立科学合理的校企合作评估指标体系,对校企双方进行监控和考核评估,推动“十校百企”工程顺利开展。

      五、实施步骤

      1、组织发动。

      临沭职业中专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论证报告

      本方案的指导思想是以人才市场调查和职业能力分析为基础,贯彻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素质为基础、以企业需求和学生发展为目标的思想,坚持科学合理、务实够用的原则,密切结合企业岗位设臵和企业岗位技能的需求,为行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建设培养德才兼备的中等应用型技能人才。

      一、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论证

      论证要点:定位是否准确,目标是否明确,是否符合社会人才需求等方面

      1、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目标定位为:面向汽车后市场的技术服务领域,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相应文化水平和良好职业道德素养,具备本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熟悉汽车维修及相关企业的生产过程与生产组织方式,能从事汽车运用与维修工作的中等应用型技能人才。

      2、基本要求: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手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明确的职业理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有较强的团结协作能力;积极进取的职业心理素质,勇于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

      具有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及基本技术,能应用本专业的知识和技术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3、专业知识结构的培养规格

      具备中职生必备的德育、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等知识。

      熟悉200-300个汽车维修常用专业英语词汇、短语和缩略语。

      具备汽车结构、原理、使用、维护、修理、检测、故障诊断与排除的基本知识。

      具备汽车维修仪器、设备、常用工具、量具使用的基本知识。

      4、专业技能素质培养规格

      具备获取和应用汽车维修资料的能力。

      能识读汽车电路图。

      能够借助工具书阅读简单的汽车维修设备使用说明书和汽车维修技术资料。

      能独立规范使用工量具、仪器设备,进行汽车维护、总成大修、部件检验和汽车性能测试。

      有制定实施维修作业方案的能力,能分析、排除车辆常见的简单故障;能对完成维修作业的车辆进行维修质量检验和评价。

      能通过语言表达使客户清楚维修作业的目的和为客户提供用车建议;能通过语言或书面表达方式达到与合作人员或部门之间沟通。

      具备学习能力和自省、自控、抗挫等社会能力。

      分析: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以电子装臵为主的高新技术产品在汽车产业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使得现代汽车已发展成为集汽车运用技术、光电传输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于一体的高科技载体。诸如电控燃油喷射系统、自动变速、ABS、SRS、AC、电控悬架以及驾驶员交通信息系统等“机电一体化”的汽车总体构建中,电子装臵的比例越来越大,汽车由以机械装臵为主向机电结合的科技型产品转变。在20世纪80年代初,电子设备只占汽车成本的2%,而目前已经达到18%~23%。这就决定了汽车检测与维修人员不但要掌握传统的机械维修技术,更重要的是必须尽快掌握现代电子控制维修技术。而正是由于现代电子控制装臵高的技术含量,维修人员如果不经过系统的专业学习,就很难掌握现代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当前乃至未来几年内,交通行业势必急需大量既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又具备较强实践能力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因此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在中等职业学校中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临沂市每年需新增人员1000人左右。临沂市汽车维修企业约510多家,其中一类维修企业16家,二类维修企业92家,其余全部为三类维修企业;从业者8300多人,其中机电维修岗位占%,服务顾问占%,客户服务占%,备件管理占%,汽车销售占%,汽车保险占%,旧车评估占%,其它约占%。从调查结果看,汽车机电维修工应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主岗位;从业人员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者仅占10%左右,高中学历者占10%,初中学历者占40%,其余为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具有专业技术职业资格的仅占20%。一、二类维修企业的从业人员大部分由企业自身进行职业资格培训,仅少数人参加过职业教育机构组织的新技术和关键岗位技能的培训,迫切需要大批有扎实专业知识和技能、有较高的岗位适应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和创新应变能力的新型技术人才。

      基于以上的行业现状和社会背景,将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定位在这种技能型的“蓝领”上是准确合理,适应社会需求的,也是符合当前职业教育特点的。

      二、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论证

      论证要点:是否能满足培养目标要求,是否有课程改革特色等方面。

      传统的汽修教学模式,主要是讲授知识性的理论课程,并不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际技能,导致学生只掌握一些基本的理论知识,缺乏实际操作能力;而企业真正需要

      的是具有某一项或多项实际技能的实用型人才,而不是面面俱到,却又什么都不精的“全才”。

      临沭职业中专针对企业对人才需求的这一特点,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注重技能和实践的掌握,采用了一些新的有效的教学方式。

      根据人才市场需求,重点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技能训练和学习能力及“专业与职业一体,学业与岗位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要求,依据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汽车机电维修方向,汽车电气维修方向、汽车性能检测方向所分别对应的能力要求,基于职业成长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探索并实践“三级能力、二轮交替”人才培养模式。

      第一轮交替:针对本专业汽车机电维修方向,汽车电气维修方向、汽车性能检测方向三个方向对能力目标培养的要求,第一阶段在校内完成汽车机电维修方向中汽车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汽车机电设备维护与修复两级能力,汽车电气维修方向汽车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汽车机电设备维护与修复两级能力以汽车性能检测方向汽车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汽车性能检测流程掌握两级能力相关课程的学习任务,第二阶段安排学生到校内外实习基地进行顶岗实习,实施第一轮工学交替,让学生到企业了解汽车快修岗位、汽车性能检测岗位工作流程及汽车维护与保养工作过程,让学生在工作中体验所学知识与生产实际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工作中掌握汽车检测与修复技能,培养学生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轮交替:针对本专业汽车机电维修方向对学生汽车机电方面故障诊断与排除能力,汽车电气维修方向对学生汽车电气方面故障诊断与排除能力、汽车性能检测方向对学生评估汽车能力的要求,第三阶段在校内关课程的学习任务,第四阶段安排学生到校内外实习基地顶岗实习,实施第二轮工学交替,让学生到企业掌握汽车故障诊断岗位工作流程及汽车故障诊断工作过程、汽车评估工作流程及汽车性能检测工作过程,让学生在工作中掌握汽车故障诊断排除技能、汽车性能检测评价技能,在实践中提高将来工作岗位中所应该具备的能力。

      三、课程体系方面的论证:

      论证要点:课程体系设计能否体现培养目标,专业主要课程是否得到保证,课程,学时设置是否科学合理,是否符合教育规律等方面

      本专业立足职业岗位探讨设臵了专业课程体系。在专业调研的基础上,建立了汽车机电维修方向、汽车电气维修方向、汽车性能检测方向相对独立又相互支撑的职业岗位

      课程群,使得专业课程体系中全部课程一目了然,在完成共同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的基础上,根据各个专业方向的要求,再开设相应的专业课程,以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建立了一个科学、完善、具有工作过程导向的中职特色的课程体系。突出实用性、实践性、先进性和综合性的原则。使毕业生既具备专业必须的机械、电工电子等技术应用能力,汽车构造原理和维修诊断知识与技能,又具有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基础、获取信息和技术交流、创新的方法能力和协调人际关系以及团队合作的社会能力。具体见下图。

    相关关键词: 备课组汇报ppt

    • 范文大全
    • 教案下载
    • 优秀作文
    • 励志
    • 课件
    • 散文
    • 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