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小升初
  • 中考
  • 高考
  • 英语
  • 考研
  • 四六级
  • 单元
  • 节日
  • 母爱
  • 诚信
  • 父爱
  • 环保
  • 家庭
  • 感动
  • 成长
  • 感恩
  • 梦想
  • 爱国
  • 写景
  • 写人
  • 叙事
  • 状物
  • 议论
  • 说明
  • 抒情
  • 观后感
  • 诗歌
  • 读后感
  • 想象
  • 素材
  • 名言
  • 段落
  • 哲理
  • 诗词
  • 成语
  • 赏析
  • 基础
  • 演练
  • 教学
  • 当前位置: 天一资源网 > 教学设计 正文

    一年级位置教学设计

    时间:2020-12-10 06:39:54 来源:天一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天一资源网手机站

    一年级数学《位置》教学设计

    l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根据行、列确定、描述物体的位置。

    l在对物体位置关系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平面直角坐标系思想并使学生体验到观察要有序,表达要清晰,有条理。

    l在合作交流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

    教学重点:会用不同的词语描述物体的位置或根据物体的位置来确定物体。

    教学难点;
    对物体位置的正确描述。

    教学准备:小动物卡片、课件等

    课前谈话:初步让学生明确自己在班级里是第几组(小组)第几个。

    教学板块:

    一、情境操作,探求新知

    1、给小动物排队,提供比较材料。

    1 / 7

    师:春天的早晨小动物准备排队做操,小朋友,请你们帮它们排排队,行吗?

    (学生拿出教师发的8张动画卡片及垫板,开始排队,这里教师有一个精心设计卡片排得紧一点刚好排一排,稍留一些空隙排一排就排不下,这样自然引发思维灵活学生排几排)

    师:谁愿意上来,把你排的队形介绍给大家!学生同桌合作排队展示队形。

    2、完成一维到二维的空间观念的飞跃

    通过实物投影观察比较各种队形。

    学生有可能出现:竖排1排(2排)或横排1排(2排)。。。。。。

    师:大家觉得这些队形中,哪几种是不一样的哪几种是一样的?(学生自由说)

    师:我们数的时候可以横横地数也可以竖竖地数。大家再看这些小动物(手指着排两排(列)的队形)用你的火眼金睛观察一下,它们排成了一个(长方形、排一排的看成一条线)。

    2 / 7

    师:(指着排两排的队形)这些都是排成了一个长方形,(指着排一排(列)的队形)这些都排成了线。

    3、从一维到二维描述小猴的位置。

    师:谁能说说队形1(排一排)中小猴站在哪里?请第*组第*个小朋友回答!(第*个)。

    师:你能说得具体一些吗?(从左数起第*个)。

    师:还可以怎么说呢?请第*组第*个小朋友回答!(从右数起第*个)。(师完成板书)

    师:队形2(排两排)中的小猴又站在哪里呢?(第*排第*个)。

    师:你先从哪里数起,再从哪里数起呢?(从上到下第*排,从左到右是第*个,小猴在第一排第*个)。生生互说

    师:大家还能从不同的方向说吗?(生生互说)(师把每种说法都写下来,并把数用红笔书写)

    4:抽象概括并揭题

    3 / 7

    师:(指着板书)大家在说队形1中的小猴位置,与队形2中的小猴位置时,有哪些不一样?(教师用请第*组第*个小朋友这样的方式指名回答,多指名几个)

    师:小朋友,(教师指着队形)像这样排成一条线时只要用1个数就能说清小猴的位置,排成长方形时就要用到2个数了,对吗?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就是像这样用两个数来确定物体的位置。(揭题)

    5、由发散到集中,用第几排第几个描述小动物的位置

    师:瞧,电脑里的小朋友也排出了一种队形,他说小猴的位置在第*排第*个,从他的话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请第*组第*个小朋友回答!(他是按从上往下,从左往右来看的,课件出示观察方向)。

    师:那按这样的方向,请大家猜出我喜欢的小动物在第几组第几个,它是谁?(生猜)

    同桌用这样的方法互猜指名让全班猜让学生自由猜

    二、情境体验,实践应用

    4 / 7

    1、电影院里的座位第几排第几座

    师:小动物,做完操要去看一场电影,瞧,这就是他们的电影院,(课件显示)你看电影院的座位号是怎样排列的?(得出:从中间开始号码向两边从小到大;
    左边是双号右边是单号;

    师:机灵的小猴已经找到了位置,猜猜它的座位号码是几排几座?你是怎么看的?(可以上台解说)

    师:还有几只小动物也找到了座位,你能写出它们的座位号码吗?(练习纸上填写投影反馈)

    师:瞧,这两个小动物(狗熊、小猪)它们还没找到位置,小猪说:我的座位号9排12座,小熊的座位号是9排13座,我坐在小熊的旁边,你认为小猪说的对吗?(学生帮助纠正说出理由并找到位置)

    师:小朋友真行,在你们的帮助下小动物们高高兴兴地看起了电影!

    师:刚才我们是用什么样的说法描述电影院的位置呢?(第几排第几座)教师板书

    2、动物楼的位置第几层第几室

    5 / 7

    师:小动物们,看完电影要去动物楼休息(课件显示),有四个小动物邀请我们小朋友去做客,这就是它们家的住址,你能找到吗?若能把它们的位置找到的话,小动物会自动出来迎接你们!(练习纸上先独立找同桌交流上台反馈,让学生说说第几层你是怎么看的,第几室你又是怎么看的?)

    当学生确定一个位置后就出现一个圆点(意在渗透平面上有序数对与点的一一对应)全部确定后课件显示四个小动物跟小朋友招手。

    师:还有四个小动物的家,请你猜猜它们会住在第几层第几室呢?要不请你帮它们安排一下位置!(学生在练习纸上自由安排同桌互说我把***安排在第几层第几室投影展示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安排的?其他学生判断)

    师:刚才我们用什么样的说法,描述小动物家的位置呢?(第几排第几个)教师板书

    三:小结

    师:小朋友,学了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感受呢?

    (在整堂课中,叫学生回答问题时都是用请第几组第几个小朋友回答这样的方式,让学生真实有效地感受、体验位置。)

    6 / 7

    7 / 7

    一上:《位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上与下、前与后它们具有相对性,并能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2.在学习活动中,借助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抽象出四个方位词,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把学生生活中的位置认识提升到数学化的认识,体会方位在生活中的价值,发展空间观念。

    目标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上、下、前、后等空间方位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经验,但不一定能准确地表述清晰。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将学生的生活中位置经验转化为数学化位置的认识,能用四个方位词准确的表达物体所在的位置。

    教学重点:正确辨认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上、下前、后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谈话引入 (一)活动中初步感受上下。

    第1页/共5页 1.学生按要求做:把数学书放在桌面上,铅笔盒放在数学书的上面。

    2.说一说:桌面上有什么?数学书的上面有什么?铅笔盒的下面有什么?

    (二)活动中初步感受前后。

    学生举手发言:自己的前面有几名同学?后面有几名同学? (三)揭示课题。今天学习上、下、前、后。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活动,初步感受上、下、前、后,从而揭示课题。】 二、交流辨析,探究新知 (一)引导观察,认识上、下。

    1.课件出示主题图: 江上大桥图 2.学生观察,交流讨论。

    (1)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

    (2)你能用上、下这样的词说一说这些交通工具的位置吗? (3)大家一会儿说火车在上面,一会儿又说火车在下面,火车到底在哪里呀?这是怎么回事啊? (4)怎样才能说清楚呢?

    3.小结:有时我们需要说清楚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这样别人才能听明白各种物品的位置。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主题图,让学生在对这幅情境图的观察和表述中,根据轮船、火车和汽车三者的位置关系,认识

    第2页/共5页 上、下方位,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二)认识前、后。

    1.课件出示动画:汽车图 2.学生观察,交流讨论。

    (1)你又看到了什么?

    (2)你能用前、后这样的词说一说这些车的位置吗?车头开向的方向就是前。

    (3)大家一会儿说卡车在后面,一会儿又说卡车在前面,这又是怎么回事啊? (4)怎样才能说清楚呢?

    3.小结:在说明位置时,有时需要我们说清楚是谁和谁在进行比较。

    【设计意图:在对轿车、卡车、大客车三者位置的表述中,认识前、后方位。初步感受上、下,前、后方位的相对性。体会到对于两个物体,它们之间 上、下前、后的关系是一定的;
    对于三个物体,由于选择的比较对象不同,造成位置关系不同,它们之间上、下前、后的关系也会不同。】 三、巩固练习,强化认知 (一)进一步认识前后。

    1.说一说。

    请你用上、下、前、后说一说教室里的人或者物品的位置。说清 在 的上面, 在 的下面;

    在 的前面;

    在 的后面。

    第3页/共5页 2.课件:练习三第1题。

    (1)说一说: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

    (2)讨论:小玉在小兵的前面还是后面呢?你是怎样想的? (3)小结:一般情况下,我们把面对的方向叫做前,所以小玉的前面是小兵,小兵的前面是小玉。

    【设计意图:结合现实活动,让学生对前、后有进一步的认识。】

    (二)巩固练习:做一做。

    把铅笔盒放在桌子的上面;
    把数学书放在铅笔盒的下面;
    请坐在***前面的同学起立;
    请坐在***后面的同学把手举起来;

    (1)老师提要求,学生做一做。

    (2)学生当小老师提要求,其他学生做一做。

    【设计意图:将练习转化为在现实空间进行的活动,突破难点,帮助学生正确辨认、使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四、灵活应用,拓展提升

    把附页中的小兔子和小乌龟贴在图中,再看图讲故事。说一说,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设计意图:结合熟悉的龟兔赛跑故事以及生活经验,明确指向终点的方向是前 ;
    同时让学生在平面图上辨认上、下

    第4页/共5页 前、后的位置关系。】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五、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5页/共5页

    位置教学设计_一年级数学教案_模板

    位置教学设计(一)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5~6页内容及练习一的4~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实践或游戏情境中进一步体验和深化位置概念。

    2.能准确地确定和表述物体所处的准确位置,建立较强的位置感,为今后建立较好的空间观念打基础。

    3.让学生在多种活动的参与中体会出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4.在数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思想教育,使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

    能准确地确定和表述物体所处的准确位置,建立较强的位置感。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导入新课。

    师:教师知道同学们特别喜欢做游戏,那我们上课前也来做个“点指”的游戏。老师说哪,同学们就用手指哪? 生随老师做游戏

    师:从这个“点指”游戏中我们明白了耳朵、眼睛等都有自己特定的位置,其实任何物体都有它们的位置,那么在生活中如何确定他们的位置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位置。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探究位置

    师:经过一周的评选,我们的假期作业终于评出了两名优秀的作业,你们想知道是谁吗?

    生:想

    师:这两名同学一个同学是第五组的,一个同学是第四个。根据老师的描述请同学们快找一找他们是谁?

    (生四下寻找发现无法确定)

    师:为什么不能一下就猜出是哪位同学?

    生:因为第五组有4个同学,而且每一组都有第4个同学,所以无法确定是哪一个同学

    师:是啊!第五组有四名同学,只说第五组很难一下子知道他是谁,而坐在第4个的每一组都有1个,所以也无法知道他是谁,那么怎样能让同学们一下子把位置确定下来?

    (生自由回答)

    师:既要说出在第几组,又要说出是第几个。(板书)

    师:他们分别是第五组的第3个(冯铭思)第2组的第4个(韩嘉悦)

    生汇报后发给学生奖品,并及时鼓励。

    师:按我们现在的座位,同学们看一看,班级一共有几组?

    生:一共有6组

    师:谁来数一数 生数一数

    师:习惯上我们都是从左往右数这是第一组、这是第二组……

    请各组同学记住自己是哪一组的,听老师的口令

    请第一组的同学挥挥手 请第二组的同学跺跺脚

    请第三组的同学拍拍肩, 请第四组的同学站起来转一圈

    请第五组的同学笑一笑, 请六组同学拍拍手

    师:最近咱班的王爽学习上很有进步,你能说出他的位置吗?

    生:王爽在第6组第2个

    师:第四组第一个同学请起立(张墨焜)

    师:谁是老师的好朋友,请你告诉我你的位置。

    (生自由回答)

    师:你的好朋友是谁?请小组的同学猜一猜

    (生小组合作)

    师:请和你的同桌互相说一说你前、后、左、右同学的位置,把第5页的内容填上。

    (生自由活动后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适当板书

    师:通过同学们的汇报,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前后两个同学的座位、左右两个同学的座位与自己的座位有什么关系?

    生自由回答,教师适时板书,齐读板书内容。

    三、巩固练习

    1、师: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认真,小动物们也想考考大家你们看,他们来了。从这幅图上你获取了什么信息?

    (出示做一做)

    根据第一行第2个是猴子这个条件,谁知道狗在第几行第几个?

    师:你还能提出 什么问题?

    生自由提问

    2、星期天小明去看电影,他买了一张8排13号的电影票,他拿着票走进电影院发现有两扇门“单号门”、“双号门”,小明看了看手中的票想:“我应该进哪扇门呢?”哪位同学能帮助他?(出示教科书第8页第4题)

    学生分组讨论怎样帮助他。

    师:(学生汇报后,小结)我们的电影院都是这样的,如果拿的是单号票,就从单号门进,双号票就从双号门进,那么小明拿的是8排13号,这是一张单号票还是双号票呢?

    (我们看单号或双号,只看票上是几号,不用看是几排)

    小明由单号门进入,看到电影院里座位很多,他急了:这么多座位我应该坐在哪?如何帮助他找到座位?

    生:先找8排再找13号

    师:小明和小丽是好朋友,一个是8排13号、一个是8排12号,他们会坐在一起吗?

    生:不会(因为电影院的座位比较特殊,把的在的单号排在一起,从中间往右次是1、3、5、7……所有的双号排在一起,从中间往左依次是2、4、6、8……中间号,向两边逐渐扩大,所以他们不会挨在一起。

    3、小蚂蚁找食物。教科书第8页第 5题

    师:在动物园的另一角,有一只小蚂蚁饿急了,正在找东西吃呢。忽然它看见一个又大又红的苹果,很想吃,可在它周围有许多方格,怎样才能吃到苹果呢?请看图,这儿有提示:蚂蚁往右走几格,再往上走几格到苹果处。我们一起来帮帮小蚂蚁好吗?(老师演示,让学生明白题意)

    师:这只小蚂蚁又发现不远处还有一个香甜的香蕉呢,请小朋友自己去帮助小蚂蚁,好吗?你可以看提示(2)

    师:这只小蚂蚁的胃口可大了,它还想吃到可口的小青虫和脆甜的鸭梨呢!该怎么办呢?同桌两人可以商量商量蚂蚁该怎么走,然后再画出来。(展示不同的方法)

    4、说一说,他们各住在哪里?

    5、综合练习(上、下、左、右、前、后、位置)

    四、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位置教学设计(二)

    教学内容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数学》六年级上册第2~3页。

    教学目标 :

    1.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会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2.通过形式多样的游戏与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发展其空间观念,初步体会到数行结合的思想,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重点 : 使学生经历确定位置的全过程,从而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 : 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过程 :

    一、从实际情景入手,引入新知,使学生学会在具体情景中用数对确定位置。

    1.谈话引入。

    今天有这么多老师和我们一起上课,同学们欢迎吗?

    老师们都很想认识你们。咱们先来给他们介绍一下我们班的班长,可以吗?

    2.合作交流,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探究新知。

    (1)出示要求:以小组为单位,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表示出班长的位置,把你的方法写或画在纸上。

    汇报:班长的位置在第4组的第三个,他在从右边数第二组的第三排…

    哪个小组也用语言描述出了班长的位置?

    请班长起立,他们的描述准确吗?

    刚才同学们的描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都表示的是班长的位置,有的同学说第几组,第几行,第几排……)

    看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组、排、行、等多种方式,还可以从不同的方位来描述物体的位置。为了我们在确定位置的时候语言达成一致,一般规定:竖排叫列,横排叫行。

    板书:列 行

    老师左手起第一组就是第一列…,横排就是第一行…

    班长的位置在第4列、第3行。

    还有其他的表示方法吗?

    画图的方法:

    如果大家是站在老师这个位置看全班的座位,这张图应该怎么放?(课件)

    把座位图转过来,班长的位置变了吗?为什么?

    (没变,还是第四列第三行,因为老师和我们看到的方向正好相反,但位置没变)

    (2)探究新知。

    在这张座位图中,你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吗?

    师指图:这是谁的位置?(我的,我的位置在第五列,第4个)

    指名描述自己的位置?

    同桌说说自己的位置。

    今天老师还要教你们一种更为简洁的方法来确定位置,想知道吗?

    板书:(2,5)

    你们知道,这是谁的位置吗?

    2,5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像这样用两个数来表示位置,我们称它们为数对。(板书)

    下面我们就来研究用数对的方法来确定位置。(板书)

    (3)巩固新知。

    A、谁能用数对表示出自己的位置?指名两个,说出数对的含义,板书出来。

    老师板书:(5,2),请这个同学起立,回答问题:(2,5)(5,2)这两个数对都由数字2、5组成,他们表示的位置一样吗?为什么

    (两个数字组成顺序不一样,表示的意思就不一样)

    B、老师出示图中的点,相应的学生说数对,其他同学判断对错。

    (1,5)(4,2)(3,3)

    当出示(3,3)时,问:两个3的意思一样吗?

    在我们班的位置中,这样的数对还有吗?

    如果有个班级最后一个同学的位置是(7,7),你知道这个班有多少人吗?为什么?

    (49个,因为表示有7列,7行,所以7×7=49人)

    C、小游戏:接龙。

    老师先说出一组数对,相应的同学起立,说出下一个同学的位置,以此类推。

    先让学生在心中想好你想叫得同学的位置。

    D、寻找新位置。

    同学们都会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了吗?下面这个环节要检验你们每一个同学是否真的会了。

    收拾好你的东西,根据你手中的数对,快速找到你的新位置。

    (学生的数对里有两个特殊设计:(3, )和( ,3)

    二、通过多种练习,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1。出示动物园示意图。

    你能看懂这张图吗?图上的数字表示什么意思?

    请你用数对说出飞禽馆和南门的位置。

    请你写出狮虎山,猴山,大象馆的位置。

    观察这三个地点在图中的位置和他们的数对,你有什么发现?

    周六,小红和妈妈去动物园玩,她们的游玩路线如下

    请你说出她们的参观路线。

    请你设计一条路线:

    (1)从南门进,从北门出。(2)经过所有的景点。(3)不走重复路线。

    用数对写出路线方案。

    2.老师的礼物。

    老师相送给每位同学一份礼物,但是只有掌握了今天所学的知识的同学才能看到这份礼物。

    学生按照数对涂色。

    介绍经验:这么多数对,你是怎么做到不丢不重,又准确的找到位置的。

    看来这些同学取得成功时有方法的,老师真心祝贺你们,没有成功的同学也别气馁,老师把信心送给你们,只要吸取好的经验,下次一定会成功。

    思考:在这幅图中,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和之前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方法一样,一组数对表示一个方格,而不是一个点)

    3。第5页第4题第(2)小题:描出下列各点并按字母顺序依次连成封闭图形,看看是什么图形。

    这道题的构图方式和刚才的心行构图有什么不同?

    三、生活中的数学

    用数对确定位置,在生活中应用广泛,你能举出例子吗?

    教师出示:地图、围棋图。

    四、小结

    五、小小设计师

    以小组为单位,任选构图方式,用数对确定位置,设计一个图案。把设计方案和效果图都记录在图表纸上。

    课题:准备课(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能力和认数情况,渗透分类思想.

    2.做好学习数学的准备工作,如:听讲要求、读、写姿势等.

    3.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爱学校、爱老师、爱同学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心理准备.

    教学重点

    了解学生的观察能力、数数能力和认数情况,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有序的观察和数数.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从今天起,我们就要一起学习和生活了,我就是你们的大朋友, 我们要一起学习有趣的数学,要学好数学,首先就要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要勤动脑,勤动口,学会举手发言,下面我们就来看谁做得最好.

    问:你知道数学要学习什么吗?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一定会对数学有进一步的了解,下面我们就来看大屏幕.

    二、观察主题图(出示图片“主题图”) 下载

    1.引导学生说图意

    问: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都有什么景物?

    请你按照从左往右、从上到下的顺序说一说.

    学生先自己说一说,然后回答问题.

    问:图的左上方有什么?左下方呢?

    生:有两个同学在给老师行礼.

    师:你们看,这两个同学多有礼貌啊!入了少先队的同学见到老师要行队礼,没有入队的同学要行鞠躬礼,你们见到老师要行什么礼呢?

    生:鞠躬礼.

    问:图的右上方画的是什么?

    生:三个同学在踢球.

    师:如果其中一个同学摔倒了,你见到了会怎么做?

    问:右图的中间画的是什么?下面呢?

    生:有两个同学在浇花.

    问:你怎么爱学校呢?

    学生发言.

    问:谁能用自己的话把这幅图的意思完整地说一遍?

    学生按顺序叙述图意.

    2.了解学生数数能力

    问:数量是1的有什么?数量是2的、3的呢?

    小鸟有几只?松树呢?……

    学生出声数数后回答.

    三、学习分类

    1.出示图片“分类(一)” 下载

    问:图上有什么?它们各有什么用途?你认为可以把那些物体分成一类?

    老师板书,把大球和小球圈起来.

    师:同类物体可以分成一类,下面再请你们看一幅图.

    2.出示图片“分类(二)”

    下载

    问:你会给它们分类吗?

    学生试做,然后讨论:怎么分?为什么这样分?

    四、了解学生认数情况.

    师:同学们会数数,也会分类了,下面我们结合图来认读几个数好不好?(出示图片“认数”) 下载

    师手指第1幅图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有几只?用几来表示?

    学生回答.

    问:谁来说下面的图?

    学生看图叙述.

    师:如果没有图你会读这些数吗?

    教师分别出示数字卡片1—10,学生认读.

    连续认:1、2、3、…… 10

    跳着认:2、4、6、…… 10

    倒着认:10、9、8、……

    1 随意认:7、3、8、……

    五、巩固练习

    1.数数

    师:请你任选教室里的事物,数出它的数量,看谁数的又对又快.

    2.分类

    将自己的学习用品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3.写字准备练习

    首先认识田字格,然后指导学生执笔、坐姿,最后练习书写.

    六、组织室外活动,认识学校,巩固分类.

    1.课上内容结束之后,可组织学生从学校门口开始,参观、认识学校,边看边引导学生:你们都看到了什么?(校牌、花坛、教学楼、办公楼、树木,操场上还有老师和同学……)数一数有多少棵树?

    2.然后问,看到的这些人和物,哪些属于同类?

    七、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看图数数、分类、数数、认数字)

    学生自由发言.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建立“同样多、多些、少些”的数学概念,并体会到“同样多、多些、少些”的概念是从比较中产生的.

    2.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比较,学习用数学语言表达“比”的结果,渗透相对思想.

    3.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建立“同样多、多些、少些”的概念.

    教学难点

    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比较,会用口头语言进行表达.

    教学过程

    故事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小兔子拔萝卜的故事吗?一只小兔拔不动,它们就团结起来一起拔.你们看,它们一起拔得多起劲呀!(出示动画“同样多”)

    师:不一会儿,小兔子们就拔了好几个萝卜.(继续演示动画“同样多”)

    师:兔子和萝卜的数量相比较会怎么样呢?下面我们就来比一比.

    建立“同样多”的概念

    1.认识同样多

    师:我们先来数一数,兔子有几只.(继续演示动画“同样多”)

    生:有4只兔子.

    师:你知道兔子和萝卜谁的数量多吗?

    学生凭直观感觉或数出来.

    师:如果用摆的方法,怎样摆就能看出结果呢?

    引导学生说出把萝卜和兔子一一对齐.

    (继续演示动画“同样多”)

    问:兔子和萝卜怎么样?

    (继续演示动画“同样多”)

    师:一只兔子对着一个萝卜,一只兔子对着一个萝卜……没有多余的兔子,也没有多余的萝卜,我们就说兔子和萝卜同样多.

    问:你能结合这幅图说一说什么是同样多吗?

    学生叙述.

    2.摆一摆

    (1)先摆两个圆,再摆和圆同样多的正方形.怎么摆能让人一眼看出正方形和圆同样多.

    学生试着摆一摆.

    (2)两人一组摆圆片,一人摆4个红圆,另一人摆和他同样多的绿圆.

    学生摆后互相说一说摆的结果.

    3.游戏

    (1)选安全小卫士.

    师:老师要选几位安全小卫士到前面来,每位小卫士要戴一顶小黄帽,谁愿意来?

    老师指名,学生到前面来.

    (小黄帽发完后)师:还有谁愿意来?

    师:你们为什么不举手了?

    生:您那里没有小黄帽了.

    师:小黄帽和小卫士的数量要怎么样? (一一对应)

    (2)拔河比赛安排队员.

    老师请5名同学站在左边为A队,请4名同学站右边为B队.

    学生会说:“不公平.”

    问:为什么不公平?

    生:两队人数应该同样多.

    师:对!同样多在我们的生活中用途非常多,你还能举出生活中什么地方是同样多吗?

    学生举例.

    建立“多些、少些”的概念.

    师:生活中存在着“同样多”,但也有不同样多的情况,下面我们就来研究比较数量多少的另一种情况.

    1.认识“多些、少些”

    (1)出示实物图:2只小鸡、1只小鸭.

    师:鸡多还是鸭多?看谁最聪明,用什么办法,一看就知道.

    找一名学生到前面来摆.

    问:谁多?为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用一只小鸡对一只小鸭的方法,小鸡有多余的,小鸭没有多余的,就是小鸡多些,小鸭少些,我们就说小鸡比小鸭多.

    问:谁愿意再来说一说这幅图?

    (2)出示右图:2个苹果、3个桃.

    问:用什么方法比一比苹果和桃的个数?

    学生摆.

    问:谁多?为什么?

    生:用一个对一个的方法,苹果没有多余的,桃有多余的,就是苹果少些,桃多些,我们就说苹果比桃少.

    问:苹果比桃少,反过来怎么说呢?桃比苹果.

    左图是小鸡比小鸭多,反过来怎么说?

    2.摆一摆

    讲清题目要求,学生摆.

    (1)摆三角形,要比3个圆多1个.

    (2)摆三角形,要比4个圆少2个.

    巩固提高

    1.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6页练习一的2题、3题.

    订正第3题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2.两人合作摆一摆.

    一人认摆几个红圆片,另一人摆出和他同样多的绿圆片,然后两人交换,再摆多些、少些的题目.

    3.看图回答问题

    (出示图片“多些 少些”):3个西红柿、3个茄子、5个萝卜、4个柿子椒. 下载

    问:谁和谁同样多?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看板书总结:比较两种事物的数量,我们可以用一个对一个的方法,如果板书设计都对上了,没有多余的,我们就说它们的数量同样多;
    如果没有都对上,就是一种事物比另一种事物多,或者是一种事物比另一种事物少.

    典型例题一

    例1.把同类的用线圈起来.

    分析:公鸡、母鸡、小鸡虽然不同,但都是鸡,是同一类的,而书包、气球与鸡是不同类的,所以,把三只鸡圈起来.

    ☆例2.怎样使两个盒里的球一样多?

    解:方法一:从左盒中拿去4个.

    方法二:从左盒中拿去5个,再在右盒中拿去1个.

    方法三:从左盒中拿去3个,再放1个在右盒中.

    方法四:从左盒中拿去2个,再放2个在右盒中.

    ☆☆例3.给下面的图形分类:

    分析与参考答案:

    分类可以选择不同的标准,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一般也不同.可以有以下的分类法:

    (l)分成圆形和不是圆形两类;

    (2)分成三角形和不是三角形两类;

    (3)分成正方形和不是正方形两类;

    (4)分成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三类;

    (5)分成黑色的、灰色的和白色的三类.

    说明:分类的方法很多,只要同学们能够用一种标准分类,使得类与类之间没有包含,也没有遗漏,分类就应该算正确. 典型例题二

    例1.把同类的物体圈起来:

    分析:题目要求把同类物体圈起来.首先应该判断这几种物体哪些具有相同的特点.图中苹果、香蕉、梨子都是水果,黄瓜、白菜是蔬菜;
    而鸭子既不是水果,也不是蔬菜.因此,把水果类和蔬菜类分别圈在两个圈里.

    分析:这道题的错误在于回答谁比谁多或谁比谁少这个问题时,一定要说成“大数比小数多”、“小数比大数少”.这句话应该这样说:△少,○多,△比○少.改正:△少,○多,△比○少.

    选题角度:
    针对分类、同样多、多些少些等知识分别补充了一些例题,讲解了如何判断是否为同类、分类的标准可以不一样、如何比多少等一些内容。

    探究活动 分类

    活动目的

    使学生能够按各种标准对家庭用品进行分类.

    活动过程

    1.此活动由家长配合学生在家完成.

    2.整理衣服:可让孩子将衣服按爸爸的、妈妈的和自己的进行折叠整理;
    或按上衣、裤子和袜子进行折叠整理.

    整理鞋子:可让孩子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放.或按鞋子的特征:房里穿的、出门穿的;
    女式的、男式的;
    大人的、小孩的;
    冬天穿的和不是冬天穿的等来排放.

    整理玩具:可让孩子按玩具的材料(铁、塑料、橡胶等)来分,也可按颜色、大小、轻重、有声无声来分.

    分餐具

    活动目的

    提高学生的分类和数数能力,同时渗透一一对应的方法.

    活动过程

    1.此活动由家长配合学生在家中完成.

    2.吃饭前,请孩子给每位吃饭的人分发一份餐具(包括碗筷、勺子、碟子、餐巾纸).假设有一样餐具少了一件,还可让孩子比多少,说说哪个多,哪个少;
    想想用什么办法才能让它们一样多呢.

    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因为是刚进入一年级进行学习,课堂常规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陌生的过程,怎样收拾书包、怎样摆放上课用的学习用品、怎样举手回答问题、什么是课堂作业、什么是家庭作业、怎样记家庭作业,上课什么时间能交流等等,都是需要孩子在这个学期里所掌握的,所要形成习惯的,特别是良好的听、说、读、写和独立思考的习惯,都是需要我们开始进行引导和培养的。

    教材分析:

    本册共有9 个单元的新授内容:有数一数、比一比、1~5 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10 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 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 以内的加减法。

    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熟练地掌握10 以内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熟练地数出20 以内的数,正确地读、写20 以内的数,掌握20 以内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 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20 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初步认识=、>、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和减法的含义,直观地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与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 以内的加减法和20 以内的进位加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20 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5、使学生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图文应用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能看实物或直观图口述题意,简单的讲述和与求剩余的数量关系。

    6、使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对这些图形有初步的了解。

    7、结合主题图和插图及有关数据,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做题,正确计算,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使学生从小养成认真学习、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一、学生学习的常规的培养和训练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

    从摆放学习用品起,怎样听讲、怎样书写、怎样记作业,以及的简单的检验作业的方法等都是学习习惯的内容。需要老师耐心的有意识的指导和训练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

    一个一年级的学生的,对于学习不知道是怎么回是,但是却充满了向往,所以,利用一切时机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对于今后的学习也是一个关键的环节。

    三、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创设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情景,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

    一年级的小班额的教学,课堂学生的注意力对于教学的实效起着决定性作用,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孩子喜欢的情景,抓住他们的注意力,传授知识合格方法。

    四、研读教材,抓住重难点,设计的活动要有利于突破重难点。

    五、多与后进生谈话,关注他们的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辅导和表扬,树立他们学习兴趣的愿望。

    六、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七、作好组内教研,交流教学心得,向有经验的老教学请教,帮助青年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教学内容: 教材第89~90页复习1~6。

    教学目的:使学生熟记1~6的乘法口诀,了解乘法口诀排列的一些规律。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1~6的乘法口诀表。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1~6的乘法口诀。今天,我们复习已学过的乘法口诀。要求小朋友能熟练地背出这些乘法口诀,还要能用这些口诀很快地进行乘法口算。

    二、复习。

    1、复习1。

    (1)出示1~6的乘法口诀表:这是我们学过的1~6的乘法口诀,你能在空格里填上合适的口诀吗?(独立填写,集体订正)

    (2)学生对照口诀放大表,横着看,你发现什么规律?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横着看,口诀的排列与我们学习时的顺序一样,第1行是1的乘法口诀,第2行是2的乘法口诀,第3行是3的乘法口诀,……一行一行排到6的乘法口诀。

    请小朋友一行一行背一遍。

    (3)竖着看,你发现什么规律?

    小结:竖着看,每一行中口诀的第一个数相同,第二个数从小到大排列,也就1个几1行、2个几1行……这样排列的。例如第一行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一三得三、……第二行二二得四、二三得六、二四得八。

    请小朋友竖着一行一行背一遍。

    (4)拐弯看(要说明先横后竖地读),每一组口诀间有什么联系?

    小结:拐弯看,先横后竖,如一二得二、二二得四、二三得六……都是与2有关的口诀,也就是2和1、2和2、2和3……相乘的口诀;
    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三四十二……都是与3有关的口诀,也就是3和1、3和2、3和3、3和4……相乘的口诀。

    请小朋友齐着拐弯试背一遍 (5)师生共同对口令。

    2、复习2。

    同桌两人合作学习乘法,一名同学出示口诀卡片,另一同学口答两道乘法算式与结果。

    3、复习3。

    竞赛的形式同桌同学两人一组,比比谁先过河;
    比两次,使每个同学都能练习到两组题。

    4、复习4。

    20题口算,要求学生在2.5分钟内完成,集体订正,了解学生完成的情况,做好统计。

    5、复习5。

    在写出得数的算式里填写运算符号,先让学生理解题意,独立完成之后组织交流,讲讲是怎样想的? 6、复习6。

    填方框里的乘树,由于只学到6的乘法口诀,所以方框里暂时填1~6个数,要求学生说出所填乘数,所得的积并说说用了哪句口诀?(第一题可按横着背的6的口诀的顺序想,后面两小题可以按拐弯背的顺序想。) 7、小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已经学过的乘法口诀,老师要求小朋友们能熟练背出这些乘法口诀。而且要很快说出算式和得数。

    三、作业:

    1、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五二十 六十八 四十二 二得八 四十六 五三十 三五( ) 四六( ) 2、把得数相等的式子来连起来。

    6×3 4×3 2×2 2×5 2×3 3×6 5×2 6×2 2×6 1×6 3×4 1×4 3、在○里填上“+”、“-”、“×”、“÷”。

    1○1=2 2○2=0 3○3=9 1○1=1 2○2=4 3○3=6

    第十二课时:复习(2)

    教学内容: 教材90~91页复习7~11。

    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学会分析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解答乘法应用题。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出示口算卡片,齐说得数并说说用了哪一句口诀? 2、口答。

    4个5是多少? 4的5倍是多少? 二、复习应用题。

    1、复习7。

    (1)出示第7题,指名说图意。

    (2)独立完成,订正时说说为什么用乘法算? 2、复习8。

    (1)出示第8题,学生独立解答。

    (2)集体订正指名口答:求一共有多少间,是求几个几相加的和,用什么方法计算?求一共有多少个花坛,是求几个几相加的和,用什么方法计算? (3)学生集体口答。

    3、复习9。

    (1)出示第9题,学生独立解答。

    (2)集体订正时提问:求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是求几个几相加的和,用什么方法计算? (3)25块蛋糕,发给每人一块,够不够?为什么? (4)学生集体口答。

    (5)小结:复习8、9两题都是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要用乘法计算。

    4、复习10。

    (1)出示第10题,指名读题,说说这题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鸭子和乌龟各有多少只是什么意思?

    (2)鸭子的只数是兔子的2倍和乌龟的只数是兔子的4倍分别是什么意思? (3)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

    (4)集体订正:口答,说说求鸭子和乌龟各有多少只为什么用乘法算,你是怎样想的? (5)小结:如果一道应用题里,要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可以想是几个几,用除法算。

    5、复习11。

    你想给哪一种车装轮子?装几辆?算算一共要用多少个轮子。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学生可以任选一种车,自己确定装的辆数,然后列式计算,这道题可以组织小组学习,让学生互相合作,互相评价。

    6、小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乘法应用题,如果一道应用题中,要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都要用乘法计算。

    三、作业:
    1、同学们做操,每行站6人,5行站多少人?

    2、同学们做操,一行站6人,另一行站了5个人,两行站了多少人?

    3、同学们做操,第一行站了6人,第二行站的人数手第一行的2倍,第二行站了多少人? 4、花圃里有4棵玫瑰花,月季花的棵数是玫瑰花的2倍,杜鹃花的棵数是玫瑰花的6倍,哪一种花的棵数多,为什么?月季花和杜鹃花各有多少棵?

    一年级数学下册位置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上、下”、“前、后”、“左、右”和“位置”。

    一、本单元内容分析:

    结合新课标的理念对教材的分析

    数学课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是《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也就是让学生在熟悉的事物和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的含义,主动的构建自己的数学知识结构。学生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触的事物大都与图形和空间有关,“位置”这一教学内容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具有丰富性、开放性和鲜明的时代感的特点,它是学生认识生活空间的一个起点。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并通过学前的学习,对上、下,前、后,左、右等常识性的方位知识已积累了一些感性经验,但不一定能准确地加以判断。

    编排特点

    本单元依照儿童空间方位的认知顺序进行编排。先“上、下”,再“前、后”,最后是“左右”。先以“自我为中心”区分方位,再以“自然标志”区分方位,最后能以“抽象的形式”区分方位。并通过熟悉的生活情境和一系列实践活动,帮助儿童体验空间方位。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含义,会用数学语言表达物体间的这种上下、前后、左右的相对位置。在帮助学生学会辨别上下、前后、左右的基础上,再学习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例如某个同学在第几组第几个的情况,使学生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

    地位和作用

    这单元内容是以后继续学习图形与位置的重要基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应用意识以及初步的空间观念,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材重难点

    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教学难点是体会物体之间位置关系的相对性,特别是左右的相对性。

    二、教学目标

    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三、教学建议

    注意根据学生认识空间方位的特点安排教学。

    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进行教学,一般学生在6岁时就能完全正确地辨别“上、下”、“前、后”,因此,对于“上、下”、“前、后”,可以尽量放手让学生独立辨别,重点是理解位置的相对性。但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辨别尚未发展完善,因而对“左、右”的教学则要引导学生从自身为中心过渡到以自然标志为中心进行辨别。

    本书内容应注意启发学生紧密联系自己的学校、家庭等生活实际,用自己的语言正确表述物体的空间方位。

    要适当把握教学要求,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

    教材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接近生活的资料,每个例题,没道练习题几乎都给我们创设了一个情境图。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或自己创设活动,组织学生充分地体验,尽量使学生更爱学,应避免抽象地让学生判断。对一些一时理解不了的学生,可以允许他们逐步理解。

    “左、右”的相对性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教材采用“生活中的数学”板块形式,加以介绍,仅供学生了解,不作教学要求。

    对“位置”的教学,教材只是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从两个维度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不要求用数对来描述。如小红坐在第3组第2行,可以说:“小红是第3组第2个”。不要求用来确定小红的位置。

    要设计大量活动,让学生感知。

    在进行数学活动时,除教材中提供的情境外,教师可以

    因地制宜地组织教学,如在讲台桌上放一本书,书上面放一个粉笔盒,帮助学生认识“上下”。又如利用学生的座位,说一说自己的前、后、左、右各是谁。

    课时划分。

    这部分内容可以用4课时进行教学。教学第1~6页的内容,完成练习一的第1~7题。

    四、课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上、下、前、后。

    教学目标:

    在具体情境中使学生初步了解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体会上下、前后位置关系。

    使学生形成辨别一定空间方位能力,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上下、前后的方位。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能够用上下、前后等词正确描述人和物体所在的位置。

    教材内容说明和教学建议:

    上、下。

    教材提供了一幅雄伟壮观的南京长江大桥的图画。学生从中不仅根据轮船、火车、汽车三者的位置关系,认识了“上、下”方位,而且也感受到了祖国蒸蒸日上的勃勃生气。

    在教学时,可先出示两样物体,如出示主题图的火车和轮船进行两两比,对于两个物体,在位置关系不变时,上下位置关系是绝对的。搞清两个物体的关系后,再出示汽车进行三者比较,对于三个物体,参照物不同,上下位置关系也会不同。如上图,火车对轮船来说,在轮船的上面,火车对汽车来说,却在汽车的下面,体现了上下的相对性。它们之间的上下位置关系,教材列举了几个,其他的关系则让学生自己去辨别。教材的最后一个问题,汽车的下面有什么?可以是火车、轮船、江水、桥墩等,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在此基础上,教材通过第2页“做一做”中的第1题,让学生把数学书、语文书和铅笔盒按教师要求的上下位置关系摆放,说一说它们上下之间的关系,还可以让学生动手换一换某个物体的位置,在变化中让学生进一步体验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在观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上下位置的关系。还可以借助教室的物品,使学生在真实场景中体会上下位置的关系。

    前、后。

    教材通过排队上车图,说明前、后位置关系。图中车的

    旁边还有一个站牌,上面按顺序排列着公共汽车所经站名,这可作为教学资源供教师选用。

    教科书第2页“做一做”第2题,通过拟人的小狗游泳比赛图,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前、后及其相对性。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观察例题主题图或让本班同学进行实地演习,不管采取何种方式,都可让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如谁排最前,谁排最后,李林的后面是谁,王英在谁的后面等等。之后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说一说“教室前面有什么,后面有什么”,也可以让学生说说“你的座位前面是谁?后面是谁?”还可以让学生交换位置,再观察座位前后有什么变化,让学生在真实的活动中体会前后的意义和相对性。在这一活动时,要使学生有愉快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是有趣的。也让学生明确:前后的标准一般是面对的方向是前,背对的方向是后,而且参照物改变了,前后也可以转换。

    左、右。

    教学目标:

    以生活中有关“左、右”的真实情境使学生认识“左、右”的基本含义,让学生体验左右的位置与顺序。

    通过活动,使学生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关系,并能用语言来表达,体会其相对性。

    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正确确定“左右”。

    教学难点“左右”的相对性。

    教材内容说明和教学建议:

    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例1帮助学生建立左、右标准,例2认识左、右的相对性。

    建立左、右标准。

    教材例1,通过让学生模仿教师举右手,观察自己的左、右手,再让学生说明左、右两只手的习惯性分工,将左、右与自己的左、右手对应起来,以此建立左、右的标准。

    教科书第4页“做一做”第1题,通过让学生摸左、右耳,拍左、右肩,抬左、右脚,感知身体的左右。“做一做”第2题,通过学生的实际活动,说一说自己前、后、左、右的同学是谁,进一步把握左右。

    教学时,教师可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以活动为主线组织教学,让学生结合自身体验充分感知左右,如左手、右手,左耳、右耳,领会左右的意义。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左手摸右耳”“右手举起来”“左边的同学往右转,右边的同学往左转”等活动,这样的活动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有趣和快乐,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摆学具,例如摆摆铅笔、橡皮、尺子、文具盒、书本五样东西,说一说“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谁在谁的左边”“谁

    在谁的右边”再按左右的顺序来数一数“从左数谁是第几个”等等,目的是让学生与旧知联系,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使学生学会确定物体左右的方法。还可以让学生“想怎么摆就怎么摆”,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培养创新精神。

    体会左、右的相对性。

    教材例2通过几个活动,让学生体会左右的相对性。

    左右的相对性是本课的难点,应让学生充分去感悟、去体验、去认知。教学时可以先用设疑的手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教师让学生举起右手,自己也举起一只手,让学生判断老师举的是不是右手,一下引起学生的注意,促进学生思考,让学生在争议中体会、感悟其中的奥秘,再通过教师的转身验证让学生初步明白:面对面地站着,方向不同、左右不同。

    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例2的几个活动,首先两个同学一组面对面互相握一握对方的右手,引起认知冲突,虽然伸出的都是右手,但从一方的角度看两只手却不在一个方向,由此体会右的相对性,同样也可以伸出左手握一握,感知左的相对性。然后两个同学一组,一个同学判断桌面上的东西在对面同学的哪一边,加深对左右相对性的认识。左右的相对性比较难理解,活动时,可以先观察自己的左和对面同学的左,然后真正站到对面同学的位置上验证一下,看两人的左是否一致。以后则可以让学生通过想象自己转到对面同学的位置,来判断该同学的左右。这些活动应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去感悟、去体验、去认知,较好地突破本课的难点。活动中让学生站在对面同学的角度去观察问题,这样多角度思考问题能较好提高学生思维品质,进一步明确:方向不同,左右不同。

    左、右在生活中的应用。

    数学的学习是建立在日常生活经验基础上的,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体验生活。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教材这些事例或让学生自己举出一些事例,让学生一方面在实际生活中体会左、右,另一方面从小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习惯。同时了解一些生活常识,如过马路要先看看左边,再瞧瞧右边。

    位置。

    教学目标:

    能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确定、描述物体的位置。

    在对物体位置关系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观察、分析、比较的思维能力。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结合活动,使学生受到热爱劳动、助人为乐、遵守公共秩序教育。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根据行列确定某一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能用语言去描述某一物体的位置。

    教材内容说明和教学建议:

    按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如,学生的位置,电影院的座位等等。这些知识对学生来说,既是实际生活的需要,又是进一步学习的需要。

    教材从学生最熟悉的座位引入位置。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班里有几组,每组有几人,再说出自己的座位。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指出:要确定自己的位置,既要说出自己在第几组,又要说出自己在第几个。为了让学生体会这一点,还可以组织学生做游戏。如,先说明某个同学在第几组第几个,让同学们猜这个同学是谁。或者反过来,先指明某个同学,让学生说说他在第几组第几个。也可以让学生说说你最好的朋友坐在哪里。让学生感受到知识于生活,我们学习是为了解决生活上的问题,从而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在学生清楚地知道如何确定自己的座位后,可以每二个或四个学生一组,说出自己前后左右四个同学的座位,并从中找出规律,看看左右两个同学的座位和前后两个同学的座位与自己的座位有什么关系。从而发现:左右同学和自己在同一排,前后同学和自己在同一组。

    教科书第6页“做一做”,是一个让学生确定动物图片位置的活动。活动时,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自己摆放图片,然后互相提问题,如指定一个动物,说出它所在的行、列,或根据行、列猜出是哪个动物。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互助精神,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关于练习一中一些习题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第1题,这是一个综合性的活动,包含了基数、序数、前后、左右等内容。可以分组来做,参加活动的学生坐成一排,每组选一名同学发口令,其他同学按口令活动。

    第2题,是一个练习方位的拍手游戏。每两个同学一组,同时按同一口令拍手,如,说:“上”,同时拍上,说:“左”,同时拍左。这个游戏的人数也可以变动,可以三人一组,一人发口令,两个拍手,谁拍错了,就去发口令。

    第3题,通过一个实际操作活动,帮小明布置房间,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又体会了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活动时,可以利用学具卡片让学生亲自动手摆一摆,并说一说摆放的理由。摆好后,同学间还可以互相交流一下。有些东西的摆放位置可能不一样,只要合理,都是可以的。

    第4题,提供了一个电影院找座位的情景,教学时先出示图让学生观察电影院的座号有什么特点?使学生了解一些生活中的常识:电影院的座号与教室座位的编排不同,它是按单、双号分开编排的,小号数在中间。通过观察发现电影院座位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然后让学生帮助小

    朋友找座位。

    第5题,是一个有关方位的练习题。教学时,可以让学生用卡片在方格上亲自移一移,体会路径的多样性。本题应启发学生用多种思路去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发展思维,并体会位置的相对性、可变性。

    第6题,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根据左、右方位找出需要的衣物。这题既有意思,又使人感到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练习时,可以充分利用这幅图,让学生既按题目要求找寻衣物,又可以几人一组互相提要求找衣物。

    第7题,通过一栋居民楼,让学生准确地说出图中人物的位置。此题比较简单,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科书第9页最后的数学游戏,与练习一的第2题的意图相同,都是为了巩固上、下,前、后,左、右三对方位。所不同的是,这个活动是听反话,即说“上”,拍“下”,说“左”,拍“右”。这个游戏比较难,在学生对三对方位还不熟悉的时候,先不要做。听反话游戏既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能力。

    一年级位置教案

    【篇1: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 位置 教学

    设计】

    第二单元位置

    一、单元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第9-13页

    二、单元教材分析:

    关于位置,一年级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经验,但不一定能准确地加以判断,因此,本单元进行集中教学,帮助学生学会辨别:上、下、前、后、左、右。根据研究,儿童认识空间方位的顺序是先“上、下”,再“前、后”,最后是“左、右”。所以,教材根据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特点,安排了方位认识的先后顺序,并且创设了适合学生年龄又便于操作的情景,使他们一方面亲身体验生活和学习环境中的方位,另一方面又体会到空间方位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这块知识是为今后学习从两个角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打下基础。

    三、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不同的方位,并且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过程与方法: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情感与态度: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事物,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互相合作的精神,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四、单元教学重点:了解“上、下”和“前、后”的位置关系和含义,会用“上、下”和“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了解“左右”的位置关系和含义,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五、单元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上、下”和“前、后”的空间观念;
    培养学生的“左右”的空间观念,体验左右的相对性。

    第一课时 上、下、前、后

    (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第9页)

    一、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上、下”和“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和“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教学重点:

    了解“上、下”和“前、后”的位置关系和含义,会用“上、下”和“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三、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上、下”和“前、后”的空间观念。

    四、教学准备:

    教具:教学情境图、课件

    学具:语文书、数学书、笔盒。

    五、教学过程:

    (一) 游戏引入:

    教师:上课前,我们来玩个小游戏,游戏的名字叫——我说你做。

    教师说口令,学生做动作:上拍拍,下拍拍,前拍拍,后拍拍……

    (二) 教学新知:
    1、谈话,揭示课题。

    教师:在刚才的小游戏里,我们提到了哪些方位?

    学生:上、下、前、后。

    教师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了这四个方位。(板书课题)

    2、举出生活中有关“上、下、前、后”这四个方位大家都很熟悉,你能举些例子来说一说吗?

    学生个别汇报。(在学生观察、汇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家中的物体摆设、观察教室里物体的位置。在汇报的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要说清楚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

    3、观察课本中的主题图,加深体会“上、下、前、后”的含义。

    (1)出示课本第9页的主题图,请学生仔细观察,找出图中事物之间的方位关系。

    (2)小组内先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发现,然后再由个别学生进行汇报。

    (3)将课本第9页的空白处填写完整。

    (三) 巩固拓展:

    1、课本第9页的做一做。

    教师要求学生听口令摆一摆。

    学生动手操作,展示。

    2、课本第11页练习二的第1题。

    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集体讲评。

    (四) 全课总结:
    教师:今天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课后到校园内找一找,那里也藏着我们今天所学到的知识,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

    六、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左、右

    (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第10页)

    一、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左右”的基本含义,能确定“左右”的位置,并用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教学重点:认识“左右”的含义和位置关系,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左右”的空间观念,体验左右的相对性。

    四、教学准备:

    教具:教学情境图、课件

    学具:学具盒

    五、教学过程:

    (一) 谈话引入:

    谈话:在上课回答问题时,我们要举手。大家举起手来,比一比看谁举得最好!

    提问:你们知道你回答问题时举的是哪只手吗? 学生回答:右手

    教师:对了,回答问题时我们举右手,那另一只手是?

    学生回答:左手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另外两个方位——左、右。(板书课题)

    (二) 教学新知

    1、找自己身体的左右。

    教师:我们身体除了左右手,还有一些部分也分左右,你能找到并指出来吗?学生个别展示、汇报。

    (左右眼、左右耳、左右腿……) 2、认识左右。

    (1)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你会用左手和右手分别做哪些事情呢? 学生个别汇报。

    (2)教师:看来我们的左右手平时要做的事情可真多呀!这样,让我们一起来运动一下吧。

    完成课本第10页“做一做”的第一题。

    教师喊口令,学生做动作。

    3、摆一摆,进一步认识左右。

    (1)教师:请大家将学具盒的圆片、三角形片、正方形片和小棒各拿出一个。根据要求摆一摆:三角形片放在圆片的左边,正方形片放在圆片的右边,小棒放在三角形片的左边。

    学生按要求动手操作。

    教师提出问题: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最左边的是什么?谁在谁的左边?谁在谁的右边?……

    (2)教师:把自己摆的打乱顺序,每个人都模仿老师刚才的问题,向同桌提三个问题,看谁回答得又快又准确。

    学生同桌之间活动。

    (三) 巩固拓展

    1、完成课本第10页“做一做”的第2题。

    教师:说一说你的前后左右分别是哪位同学。

    学生观察、汇报。

    2、完成课本第11页练习二的第2题。 学生观察图片,提出那个同学。

    3、了解生活中的“左右”。(课本第13页“生活中的数学”)

    (1)出示少先队员举手的图片(课本第13页“生活中的数学”的右图)。

    教师:你知道少先队员敬礼举的是哪只手吗?

    学生个别汇报。

    教师讲述:少先队员在敬礼时举的是右手。

    (2)出示标语牌“上下楼梯,请靠右行”。

    教师:瞧,这是老师在学校楼梯旁的墙壁上拍到的照片,请大家一起念一念标语牌上的内容。

    学生齐读。

    教师:你知道这标语牌上字的意思吗?如果随意走会有什么后果呢? 学生个别汇报。

    教师:对了,大家在上下楼梯时要按照一定位置,全部靠右行走,就不会造成上下楼梯拥挤的结果了。

    教师出示课本第13页“生活中的数学”的左图,提问:那么这个小朋友现在该走哪边呢?谁来帮助她。

    (四) 全课总结:
    教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这些知识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作用?

    六、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第11-13页)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活动形式,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对“上、下、前、后、左、右”的认识和熟练运用。

    2、通过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空间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篇2:青岛版一年级认识位置教学设计】

    活动一:游戏激趣,提出问题。

    师:小朋友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玩个有趣的游戏,好吗?(板书:有趣的游戏)

    师:请先伸出你的右手,再伸出你的左手,左右手是一对好朋友,我们来个拍手游戏!

    师:游戏怎么玩呢,老师想邀

    请一位小朋友一起来给同学们做一个榜样,谁自愿上来?

    (老师和学生一起做“二人对口令击掌游戏”,游戏规则:石头、剪刀、布获胜者获得发令权,比如甲胜,甲同学根据个人喜好边发出指令边做拍手动作,“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左左右右”,乙同学根据甲发出的指令迅速拍手,比一比谁做的又对又快。做错的在换过来继续开始)

    师:想不想玩,请你和同桌一起来玩,比一比看谁拍的对,赢得次数多。开始!

    师:停!同学们玩得真高兴,那我想问问同学们,玩游戏的时候你都往哪个方向拍的呢?(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板书:上下前后左右

    师:你是怎样区分左右的呢?

    活动二:解决问题,体验左右 1、集体交流,辨别左右

    师:每个小朋友都有一双灵巧的小手,你能分清自己的左手和右手吗?我们来个举手练习试一试好不好?

    师:左手和右手是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课大了!大家来说说,我们常常有右手做哪些事?左手做哪些事? 师:同学们真聪明,知道这么多左右手的事情。左、右手要多锻炼,特别是左手,多锻炼会使我们的小脑袋越变越聪明。

    师:同学们看看,身上还有像左右手这样的一对好朋友吗?摸一摸、指一指他们。

    2、设计游戏,体验左右

    小游戏 听口令做动作(由慢到快)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

    拍拍你的左肩,拍拍你的右肩

    拍拍你的左腿,拍拍你的右腿

    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

    左手抓右耳,右手抓左耳

    师:还想不想在做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摸鼻子”

    把你的右手食指放到你的鼻子上准备好,鼻子鼻子,左耳朵,你就把手指到左耳朵上好不好。开始了、、

    师:刚才同学们的反应真灵敏,同学们真聪明。

    师:同学们刚才熟悉了你自己的身体的左和右,那你能不能把你左边的小朋友和右边的小朋友的名字给同学们说一说。

    注意把话说完整哦,你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

    师:说的很好,哪谁能把你前后左右的小朋友的名字说一下

    生1??

    生2??

    师:刚才两个同学说的真棒!

    同桌之间也来说说吧,同位监督看一看说的方位对不对好不好?开始。

    师:同学现在知道了左右,上下前后,那老师要让你自己动手摆 一摆,看一看你摆的位置对不对,敢接受老师的挑战吗?好

    师:首先请同学们再书桌上摆一本数学课本,然后再数学课本的左面摆一枝铅笔,在数学书的右边摆一个橡皮,在橡皮的右边摆一个文具盒,最后在数学书得上面在放一本练习本,你摆对了吗,同桌之间检查一下。

    师: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数学书的位置在哪里,练习本的位置在哪里?

    师:老师说数学课本在课桌的上面,在练习本的下面对不对

    师:可见同一本书,也没有固定位置,要想把它固定,你是不是要说出它在谁的上边,它在谁的下边啊。所以你回答问题的时候是不是一定要严谨,说完整啊。

    师:练一练 大森林里,小动物们整围着大叔爷爷玩耍呢,它们都在哪呢?大叔爷爷说,它的左边有五只梅花鹿,它的右边有3只小兔,它的上边有4只小鸟,下边有六个蘑菇,快快动手吧小动物送到指定的地方去吧!

    师:好,谁把你的作品给大家展示一下,说说你是怎么贴的? 师:同学们真聪明

    师:一节课快结束了,同学们,你都学到了哪些知识,谁来说给大家听听?

    【篇3: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位置教案】

    位置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社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位置》。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能够在具体的情景中, 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2)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让学生说一说、画一画、动一动等活动,使学生能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2)结合所学知识,培养学生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能够在具体的情景中,根据行、列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具:多媒体课件。

    设计意图:

    《位置》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上下、前后和左

    第 1 页 右等方位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用两个数表示一个物体在平面中的位置(即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初步渗透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思想,学好这部分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教学中,我安排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联系实际,导入新课。

    教学中,我借助学习环境的改变,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熟悉的座位引出本节内容—位置。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在学生知道如何确定自己的座位后,让学生观察思考前后、左右同学的座位与自己座位的关系,然后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从而揭示出前后同学的座位与自己是同一组,左右同学的座位与自己是同一排这一规律。

    三、反馈练习,巩固升华。

    练习中,设计了基本练习、变式练习、发散练习和升华练习,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从不同方式感受物体的位置,同时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本节课,我力求体现以下几方面:

    1.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练习形式多样,使学生从多种方式感受物体的位置,同时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办法。

    第 2 页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教学过程:

    前言:

    同学们,谁能把我们这节课上课的地点介绍给大家。

    学生答略。

    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教室的前后、左右,你看到了什么,在小组交流一下。

    过程:

    一、联系实际,导入新课。

    今天上课的座位和你在教室里的座位一样吗? (不一样) 那么,你能不能给在座的老师们介绍一下,你坐在什么位置? 生1:我坐在第一组第三个; 生2:我坐在第四排第二个; 生3:我坐在第五行第六个; 现在,请同学们同桌互说一下你所坐的位置。

    师:刚才,同学们说出自己所坐的位置,这节课我们共同探讨生活中有关位置的知识。

    (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第 3 页 现在请大家观察一下,你前后的同学分别是谁?他们各在什么位置? 学生答后,组织学生讨论前后同学的座位与自己的座位有什么关系? 交流:

    生1:前后同学的座位与我的座位是相连的; 生2:前后同学的座位与我的座位在同一组; 生3:前后同学的座位与我的座位在同一列。

    我们再观察一下,你左右的同学分别是谁?他们各在什么位置? 学生答后组织学生讨论,左右同学的座位与自己的座位有什么关系? 交流:

    生1:左右同学的座位与我的座位在同一行; 生2:左右同学的座位与我的座位在同一排。

    教师及时表扬鼓励。

    三、课间休息。

    下面我们轻松一下,一起做腕花律动。

    师生随着音乐一起做上下、左右、前后的律动。

    四、反馈练习,巩固升华。

    1.基本练习。

    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认真,小动物们也想考考大家,我们

    第 4 页 看,都有哪些动物呢? 请以小组交流一下。

    学生以小组活动,教师收集信息,及时调控教学过程。

    谁能把你喜爱的小动物的家的位置给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在第几层第几家? 学生回答的过程略

    2.变式练习:课本第9页第7题。

    3.发散练习。课本第8页第5题。课件演示

    4.升华练习:

    下面我们做一个游戏,游戏的内容是说反话,并做动作。师生互动,教师说,学生边说反话边做动作。

    五、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位置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很广泛,平时我们要注意观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位置》教案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人教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位置》。

    2.教材简析:

    《位置》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上下、前后和左右等方位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用两个数表示一个物体

    第 5 页 在平面中的位置(即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初步渗透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思想,学好这部分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能够在具体的情景中, 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2)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让学生说一说、画一画、动一动等活动,使学生能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2)结合所学知识,培养学生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能够在具体的情景中,根据行、列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二、说教法:

    本节课,在教学方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方面:

    第 6 页 1.从生活情景出发,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

    “注意是知识的门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学生学习的注意和兴趣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这节课,我力求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出发,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个探究的情境。

    2.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4.练习形式多样,使学生从多种方式感受物体的位置,同时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办法。

    5.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教学内容是丰富的、生动活泼的。数学教学也应该是灵活多样的、精彩纷呈的。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校、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与创新,让更多的学生对数学的情感与态度达到最高层次。

    三、说学法:

    新标准指出,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节课在学生学

    第 7 页 习方法上力求体现:

    1.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

    3.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和开展小组合作交流活动,完善自己的想法,构建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

    4.通过灵活、有趣的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办法。

    四、说教学程序:

    (一)联系实际,导入新课。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掌握了简单的方位概念,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对于物体的位置也有了比较多的感性认识。教学中,我借助本节课中学习环境的改变,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熟悉的座位引出本节内容—位置。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首先我让学生先说出自己所在的位置,然后让学生在班内交流。在学生知道如何确定自己的座位后,让学生观察思考前后、左右同学的座位与自己座位的关系,然后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从而揭示出前后同学的座位与自己是同一组,左右同学的座位与自己是同一排这一规律。在教学设计和教

    第 8 页 学活动中,教师要真正做好组织、引导与合作者上。学生真正感受到主人的地位,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才会真正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三)反馈练习,巩固升华。

    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掌握用两个数学表示物体的位置,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我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习

    1.基本练习(书上第6页的做一做); 2.变式练习(书上第9页的第7题); 3.发散练习(书上第8页的第5题); 4.升华练习(说反话); 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从不同方式感受物体的位置,同时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体验成功的快乐。

    (四)课堂小结,激励评价。

    这一环节重点是对学生在知识掌握、技能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与发展方面的情况作全面的总结;然后作出恰当的评价与反思。

    第 9 页

    六年级位置教学设计(共5篇)

    人教版位置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方向与位置》教学设计

    一年级音乐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上教学设计

    相关关键词: 七下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必修1怎样求合力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我的老师教学设计 我最好的老师教学设计 我的老师作文教学设计
    相关热词搜索: 教学设计 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下载
    • 优秀作文
    • 励志
    • 课件
    • 散文
    • 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