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科
  • 数学科
  • 英语科
  • 政治科
  • 物理科
  • 化学科
  • 地理科
  • 历史科
  • 生物科
  • 高考试题
  • 中考试题
  • 高考课件
  • 中考课件
  • 高考教案
  • 中考教案
  • 2017杭州安全教育平台登录入口

    时间:2020-08-23 12:01:56 来源:天一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天一资源网手机站

      2017杭州安全教育平台登录入口 2017杭州安全教育平台已经全面上线,需要查询相关资讯的朋友赶紧看看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17杭州安全教育平台登录入口点击红色文字进入》》2017杭州安全教育平台登录入口 学生在校安全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千千万万家庭的幸福安宁和社会的稳定。近几年小学安全工作的力度明显加大,小学生伤害事故有所下降。尽管如此,校园内特别是课间活动时间,或大或小的伤害事故仍然不断发生,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影响了教育教学工作,甚至引起家校纠纷,扰乱学校正常工作。笔者对课间伤害事故进行了分类,并针对当事小学生心理状态提出相应对策,力求帮助学生增强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尽可能减少课间伤害事故的发生。

      调查发现,课间伤害事故五花八门,大致有以下几类: 1逞强好胜型 案例1:2016学年第一学期,杭州市郊区某小学。课间,几名五年级男生下楼梯时,骑在楼梯扶手上顺着往下滑,一名男生因身体失去重心而坠落,头部着地,导致颅内出血。

      案例2:2016学年第一学期,杭州市城区某小学课间,几名男生比赛跳楼梯,看谁敢从更高处跳下,一名男生跳下时脚踝骨折。

      访谈中发现,当事学生明知自己的行为违反了校规,仍忍不住尝试,他们冒险有的是出于好奇,追求刺激;有的是互相怂恿,争强好胜;也有的是看到其他同学有过这样危险的举动而没有出现发生伤害事故继而模仿,存在侥幸心理。

      2冲动跟风型 案例3:2016学年第二学期,杭州市城区某小学。课间上厕所途中,三年级一群男生冲出教室,互相追逐,一名男生撞到教室铁门边上,磕破下颚。

      小学生尤其是男生,活泼好动,精力旺盛,课堂上相对安静的学习后,一旦动起来,特别是当看到有同学奔跑,情绪会立刻调动起来,也跟着激动甚至冲动,对不良后果的预见能力较差。

      3忘乎所以型 案例4:2016学年第二学期,杭州市城区某小学课间,四年级一些男生在走廊玩背人冲撞游戏,由于背人的学生体力不支而摔到,其他学生纷纷压到他身上,造成该生手腕挫伤。

      案例5:2016学年第一学期,杭州市郊区某小学课间,三年级两名男生一个要进门,一个推着门不让进,玩闹过程中,一男生被门夹伤手指。

      小学生注意力分配能力欠缺,游戏时,注意力往往只集中于玩耍的内容,而不会顾及身边潜在的危险。对案例5相关学生进行的调查中发现,推门的学生表示不是故意的,只是开玩笑,而受伤学生表示当时因为对方不让进,就赌气非进去不可,没想到保护自己。小学生对自己的体力、能力的认识有限,情绪容易冲动,行为不易控制,往往不考虑后果。

      4恶意侵犯型 案例6:2016学年第二学期,杭州市城区某小学。课间,几名男生玩闹过程中,一名男生恶作剧,故意冲撞同学,一同学恼羞成怒,两人大打出手,致其中一男生眼角出血。

      由于多种原因,个别学生生来好动并存在一定的暴力倾向,他们往往以恶作剧取乐,引玩伴注意力,突出自己。另外,不少独生子女习惯自我中心、唯我独尊,往往不懂谦让,也是造成这类安全事故的原因之一。

      5惊慌失措型 案例7: 2016学年第一学期的一个课间操时间,新疆阿克苏第五小学的学生下楼时发生拥挤,在教学楼狭窄的楼梯上,前面的学生摔倒后,后面的学生冲下楼梯引起踩踏事故,当时铁制的楼梯扶手被挤压变形,造成41名学生被挤伤、摔伤住院。

      据心理学家分析,这起踩踏事故是由于事故发生前期学生的恐慌心理的过度反应导致的,因为惊慌,所以失措,使得原本可以避免的事故变得一发而不可收拾。

      这些问题的出现,学校教育者和管理者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比如学校的活动场所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学校安全教育多以限制、纠察、扣分评价为主要管理手段等,同时家庭教育的误区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安全教育不该是横眉冷对的,诸如“要……不要……”“ 禁止”“必须”等老生常谈,而应该是针对小学生心理特点的入耳、入眼、入心的教育。

      1以认知辅导替代规则灌输 深刻的认知决定正确的行为。培养小学生的安全意识,就要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获得正确深入的认知,帮助他们建构良好的道德观。

      1 充分辨析,明辨事理 有的学生争强好胜,但对什么是“强”、哪些属于勇敢行为的认知有偏差,以为“为人所不敢为”就是勇敢,出风头就是强。教师可以通过辨析、讲故事等方式帮助学生明白勇敢不是鲁莽,欺负别人是不自爱、损害自己形象的行为,不是所谓的强大。

      辨析举例:该不该还手?课间玩耍中,一同学撞到了自己。一种情况是无意的冲撞,另一种情况是故意冲撞恶作剧。通过辨析,引导学生懂得保护自己和同学安全才是第一位的,怕吃亏、冲动,结果只能两败俱伤,帮助学生掌握一些积极的应对方法。同时引导学生了解有关法律,尊重他人,保护自己。

      2 直观形象,预知后果 小学生危险行为的发生,往往是因为对后果的认识不到位。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我们力求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加深学生对危险行为所造成后果的印象。

      教育学生不要从楼梯扶手上滑下,可以以漫画的形式直接展示可能的后果;可以出示摔伤学生的图片,讲讲摔伤的实例,对摔伤者进行访谈等等。教育学生当心消防窗的玻璃,可以在窗户上贴一个卡通手指被划破流血、表情痛苦的图片。直观的形象便于小学生理解和记忆,对后果的充分认知,有助于减少学生的危险行为。

      3 加强教育,减少学生侥幸心理 一般而言,学生的侥幸心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认为小失误可以原谅,可以理解,这是安全意识不强的表现。二是从众攀比,不把安全制度作为衡量是非的标准,而把眼睛盯在别人身上,尤其当看到其他同学的不安全行为没得到惩罚时,会出现心理不平衡,觉得他能这么做,我也可以,最终引发事故。三是过高估计自己,总想干别人不敢干的事。通过教育,让学生明白不管什么因素引起的侥幸心理都是在拿安全当儿戏,要帮助学生认清侥幸心理的表现及其危害。

      2以行为指导替代冷眼监督 1 变严厉的制度为有趣的安全提示 制度有其严肃性,白纸黑字的规定,难以走近小学生。把制度、规定演绎成温馨的充满童趣、色彩鲜明的安全提示,更容易被小学生接受,从而变成学生自觉的行动,有助于好习惯的养成。

      提醒学生安全上下楼梯,可以在楼梯的起点书写标语:“你知道上下楼梯最安全的方式吗?”“靠右走,一步一步看着楼梯走。”“我很易碎,会伤到你,别和我太亲近。”让制度变得有趣、可爱、生动活泼,让小学生爱读、爱记,爱照着做。

      2 变静态的图文为动态的安全示范 动态的事物比静态的更生动,更容易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把贴在墙上的宣传语、宣传画,变成动态的行为示范更有意义。

      在学校,可以轮流或是聘请示范班、示范生,穿着特别的服饰,在课间为大家做安全示范。实实在在地用规范的行为影响行为,以文明的行为引导行为。同时对示范班和示范生也是一种荣誉、促进和激励。课间安全文明示范班(员),课间安全文明游戏推广班(员),都是有效的做法。

      3 变学校的纠察为安全保护的助手 监督、纠察、批评、扣分是不少学校的主要管理手段。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孩子们更愿意接受鼓励和表扬,孩子们更需要的是安全助手。所以,不妨根据“进门坎效应”,变纠察为安全助手。首先友好地微笑打招呼,再具体提醒同学这样做可能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从当事人自身安全的角度来劝说,使当事人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心悦诚服,采取主动配合的态度。

      4 变压制为提供宣泄的场所和方式 对于小学生的不安全行为,应疏导而非压制。一些学校和老师采取限制、压制、圈养的方式“保护”学生的安全,学生的情绪得不到合理的宣泄,旺盛的精力无处释放,一有机会便爆发,出现冲动行为,反而埋下了安全隐患。

      学校、教师应为小学生提供一些利于宣泄情绪、释放精力的安全玩具和活动,如踢毽子、投海绵球、摸高拍气球等非对抗性竞争游戏。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为孩子提供几个安全的活动室,引导学生安全文明游戏。

      3协调一致的家庭教育指导 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家庭教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现在掌握正确教育方法的家庭并不多,学校、教师有责任开展相应的家庭教育指导。

      1 细节入手培养安全习惯 安全无小事。小问题不解决,坏习惯被放纵就有可能演变成安全事故。

      (1)端正观念,消除安全隐患 教育孩子明辨是非,首先家长要端正观念。有些孩子横冲直撞,家长却认为男孩子淘气一些不是问题,对孩子不安全行为放任自流;有的孩子有冲动暴力行为,家长却认为自己的孩子“牛”,将来不受欺负;有的孩子喜欢恶作剧,常常没有分寸,有侵犯行为,家长却认为是自己的孩子聪明、活泼;有些家长认为谦让吃亏,助长孩子的霸道。

      因为家长的安全教育观念出现偏差,从小忽视孩子的小问题,造成孩子的认知出现偏差,行为比较放纵,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和活动能力的增强,他们常常成为集体生活中的安全隐患,可能伤害自己和他人。

      (2)言传身教,塑造谦让品德 培养孩子谦让的品德就是培养孩子善意地看待世界,对待别人,远离打、斗、抢,获得心理的安全感,懂得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当然,谦让并不是胆怯、退缩和一味的忍让,而是退一步海阔天空。谦让不是能够教得会的简单技巧,而需要家长当好榜样,让孩子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中逐渐学会谦让。

      在玩耍时,当孩子被冲撞而向家长告状时,不可偏执地认为别人是故意挑衅,故意冲撞,自己的孩子不能吃亏,所以非还击不可,而应采取谅解的态度,告诉孩子别人不是故意的,自己要注意安全,也提醒同学注意。

      (3)以身作则,远离暴力污染 现在,书刊、网络、电视到处充斥着暴力,这对身心正处于发展期、缺乏辨别能力、模仿能力又较强的小学生更是危害极大。一些研究者认为,媒体暴力激起或暗示了人们的进攻性思想感表,进而促成了暴力行为的频繁发生。

      应对媒体暴力,需要家长的努力。家长应与孩子一同看电视,帮助孩子选择电视、游戏的内容,自觉远离暴力内容;设法转移孩子们对电视、游戏的兴趣,带动孩子阅读,参加体育活动、发展个人爱好等;有条件的家庭还可以利用技术手段过滤和屏蔽电视与互联网中的暴力、色情等不安全内容。

      2 正确评价,形成良性暗示 少年儿童较成人更易于接受暗示,那些从小被称为“淘气包”“不听话”的皮孩子,往往接受了“淘气”“不听话”等消极的暗示,常会有故意侵犯他人、冲动、鲁莽等不安全行为,并心安理得。这与家长经常的不正确评价有关,应给予纠正。

      (1)多事例分析,不人格定性。

      小学生道德养成需要成年人的影响和帮助。小学生常常是因为缺乏正确的安全行为认知,缺少自我约束控制能力而产生不安全行为,家长应多帮助孩子分析行为中的问题,少给孩子贴道德标签。当孩子做错了事,出现不安全的行为,应就事论事,指出行为本身可能造成的危害,而不要就事论人,指责孩子“不听话”“不学好”。

      孩子打人,家长应该指出打人的行为侵犯了别人。每个人都是不能被侵犯的。同时,采用将心比心的方法,让孩子体会被打者的心情,让孩子知道有打人行为的孩子是不受欢迎的,同时和孩子一起想想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要只是批评孩子淘气,否则,孩子会受到这样的暗示:我是淘气孩子,所以我打人是合理的。

      (2)多正面鼓励,少负面否定 积极的鼓励是良好的暗示,能够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期望,有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自我定位,朝着好的方向自主、健康发展。反之,一味用“我看你改不好了”之类的话否定孩子,则易形成不良暗示,孩子不知不觉接受了这种不良暗示,常常表现出与之相符的不良行为。在家庭教育中,除了重视孩子的认知,更应该在鼓励、督促孩子良好的行为上下功夫。

      切实针对小学生课间伤害事故当事人心理和小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从认知辅导、行为指导、家庭教育指导几方面积极探索有效、适用的安全教育方式,使安全教育深入学生心灵,能从心理源头有效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

      以上是小编整理的有关2017杭州安全教育平台登录入口相关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2017杭州安全教育平台登录入口]

    相关关键词: 安全教育网络平台登录

    • 范文大全
    • 教案下载
    • 优秀作文
    • 励志
    • 课件
    • 散文
    • 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