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科
  • 数学科
  • 英语科
  • 政治科
  • 物理科
  • 化学科
  • 地理科
  • 历史科
  • 生物科
  • 高考试题
  • 中考试题
  • 高考课件
  • 中考课件
  • 高考教案
  • 中考教案
  • 当前位置: 天一资源网 > 多学科融合 正文

    重视多学科融合理论加强信管专业学生培养

    时间:2020-08-15 09:08:47 来源:天一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天一资源网手机站

     重视多学科融合理论加强信管专业学生培

     养

     [摘要]本文分析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 的培养目标和知识能力结构,在此之上提出了现阶段信管专 业学生培养方面的一些问题,并应用多学科融合理论提出了 一些解决办法和建议。

     [关键词]多学科融合;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教学改 革;专业培养

     [基金项目]本文为甘肃政法学院2012年度教改项目 《基于多学科融合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教学体 系改革》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GZJG2012-B34o

     【中图分类号】G20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 号】1007-4244 (2013) 05-064-3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1998年国家 教育部把原来的经济信息管理、信息学、科技信息、管理信 息系统、林业信息管理等专业合并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 业(以下简称信管专业)。到目前为止,我国共有300多所 高等院校开设了信管专业,该专业的发展非常迅速,有着广 泛的社会需求。由于不同高校信管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 统专业,下文同)的学科背景不尽相同,使得该专业涉及的 领域较为宽泛。

     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在对信管专业的培养目标 问题上,还存在着一些误区。如有人将信管专业理解为计算 机软件专业,也有人把信管专业理解为管理专业。这些观点 都是片面的。信管专业的核心内容虽然涉及经济学、管理学 等多学科领域,但是信管专业的课程体系并非只是多个学科 课程的简单堆积。从实践的角度来看,建立一个大的信息系 统是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技术复杂、难度大,这就对信管 专业的能力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目前普遍认为,作为信管专业,教学计划中应该涵盖以 下专业知识:

     1?基础层次:由公共基础知识、经济类知识、管理基础 知识、信息管理基础知识以及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组成,主要 由一些基础课程所提供。

     2?专业基础层次:由计算机软硬件知识、综合管理知识、 系统工程知识以及信息管理知识组成,涵盖的课程包括数据 库系统、计算机网络、生产运作管理、系统工程理论与方法、 信息资源管理等等。

     3?专业层次:包括信息分析类知识、信息系统开发类知 识、系统建模知识、系统集成知识、信息系统管理知识等. 涵盖的课程包括数据挖掘、管理系统模拟、管理系统工程、 IT项目管理等等。

     4?应用层次:包括决策支持类知识、管理创新知识以及 电子商务应用知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最终目的是为企 业决策提供支持,实现管理创新?因此应用层知识是较高层 次的知识,涵盖的课程包括知识管理、供应链管理、管理决 策分析、客户关系管理、电子商务概论等等。

     对于经过专业培养的信管毕业生,应该具有以下几方面 的能力:

     1?管理能力:主要指该专业人才在实际上作中的经济管 理能力和行政管理能力,作为决策层中的参谋,必须有一定 的管理知识和管理能力作支撑,才能为具体政策提出科学 的、合理化的建议和见解。

     2?技术能力:技术能力是该专业人才管理工作的基础和 前提。该专业人才的技术能力方面,除计算机的应用、软件 的设计、系统的分析、设计与维护,还有信息资源的管理、 组织分析能力。

     3?信息能力:信息能力是指专业人才所具有的信息搜 集、处理、传播和使用以及信息的筛选、数据的加工等能力。

     包括信息调研与分析能力、信息组织与检索能力、信息的集 成与构建能力等。

     信管专业或学科的最终目的是如何更好地把系统科学 与信息技术应用到管理实践中,提高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 水平,而这依赖于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管理科学内容的有 机融合。目前我校信管专业的课程体系更像是一种多学科课

     程的拼盘式组合,各门课程之间缺少联系和融合。信息系统 开发与管理是信管专业的核心能力之一,尽管信管专业也开 设了大量计算机课程,但相比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来 说,信管专业学生从事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能力的优 势并没有体现出来。这说明信管专业还没有达到我们所期望 的培养目标。

     在我校的信管专业教学中,无论是基础课程还是专业课 程的教学都是以课程为单位独立进行的。由于每门课程有着 大量的内容,且教学时间比较短,教师只能给学生讲解一些 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没有时间作深入的探索;再者很多学 生从功利、择业的角度看待知识的学习,认为“能过关就 行”、“学这个对找工作没什么用” o这样教学的直接后果

     就是孤立、割裂地看待各门课程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感到不

     同课程都是为解决特定问题而设计的方法,

     同课程都是为解决特定问题而设计的方法,

     忽略了学科知识

     层次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联系;另外这种教学模式难以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经常直到学期末也不明白这门课程的 教学目的;更为严重的是,教学与实际应用存在一定距离, 削弱了教学内容的实践性,不能有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以,尽管信管学生学了很多技术类课程,往往是知其 然不知其所以然,使得学生无法灵活地、创造性地应用所学

     信息技术,限制了学生能力的提高。依照信管专业课程体系 和教学内容,探索更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实现信管专业的 培养目标,提供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级专门人才,是信管专业 教学研究及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

     而笔者认为在现阶段,在教学中体现多学科融合是一个 很好的探索方向。

     所谓多学科融合是指在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一学科基础 上,不同学科领域、门类和分支学科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发生交叉、渗透,即发生非线性相互作用,形成不同于原学 科的新兴学科的过程。多学科融合具有以下特性:

     1.多学科间的相互渗透性

     一个学科往往与多个学科发生联系。在学科门类逐渐增 多、学科覆盖面不断扩大的基础上,学科间的交叉渗透日益 增强。其结果是在原有学科中形成新的生长点和新的方向, 并且产生新的边缘性、交叉性、综合性学科,多科性特征进 一步增强。跨学科性是多学科融合的突出特点,主要指多学 科涉及学科的多样性。这种多样性不是前后相继的关系,而 是横跨多门学科、在多门学科之间的科学研究。多学科由于 研究对象的跨越性,致使其内容和规律往往是融合两门或两 门以上学科的内容和规律。这是多学科的高度综合、协同、 交融而组合成的学科的显著特点。 2.多学科融合的创造性

     学科的交叉增强了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并形成一种 转化过程。这种转化过程是知识在学科交叉中不断从隐性到 显性的过程,是新知识创造的过程。交叉学科研究问题的综 合性,使从事不同的交叉学科的研究者也将由一个领域转向 另一个领域,由一个问题转向另一个问题的研究。由于领域 不同、问题不同,研究者的思维、方法都需要不断发展、不 断创新,使知识信息处于不断吸收应用、更新之中。

     3?多学科融合的互补、实用性

     多学科融合使不同学科的理论、知识信息、工艺和方法 均作用同一目标,而且参与科研的研究者在进行较长期的合 作研究中将形成一致的目标。与此同时,兴趣相投、合作意 识和群体性,也将促进交叉学科群体的互补性。交叉学科是 多学科的融合和创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交叉学科涉及多 学科、多技术、多方法的应用与创新,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并且在实用中它将促进学科的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创造性,i 接提升教学效果。

     4.学术团队成员的互补性

     传统的资源分配形式导致人员局限在各院系甚至某研 究所或某课题组的小范围内。各学科和各院系人员之间存在 学科和行政的双重壁垒,资源共享局面难以形成。实现多学 科融合,组建跨学科学术团队,成为各学科间信息交换的载 体,各带头学科的学术负责人,肩负着牵动一片的职责,在 学科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团队运作的理念在于培育 共同的信念与协作精神。实践证明,团队运作模式可以充分 发挥组织成员的聪明才智,发挥不同学科的优势,产生1+1>2 的智慧增值效应。

     5.研究内容的前瞻性

     多学科融合注重学科之间的交叉与综合。各个门类的学 科单元独立自由地存在着,在社会出现需求时就进入一定的 有序状态,构成一个结构清晰的学科群。它对来自社会经济 发展和科学自身发展产生的科学技术需求,有很敏感的反 应,并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往往以重大的社会问题或是教学、 研究项目为对象开展研究,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前瞻性。

     具体来说,应用多学科融合理论,构建信息管理与信息 系统专业培养教学模式,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与时俱进的专业教师梯队,提高师资水平

     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教师的素质和水平直接影 响着教学。从科研方面讲,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一个 紧跟信息时代发展步伐的专业,专业科研梯队是学科的前沿 队伍,应及时了解科研动态,紧跟国际上课程内容和科学研 究的发展趋势,充分吸收国外优秀教材和案例的优点,优化 课程体系,增强实践环节。从教学方面来讲,专业教师梯队 可吸收不同学科和研究背景的教师,加强教师之间的科研和 教学合作,让不同课程的代课老师熟悉其它课程的教学设置 和大致流程,让教学和科研都不再孤立的进行。可以通过开 设讲座、集中学习、鼓励中青年教师进修、深造等方式,提 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造就一群年轻有为的学术梯 队和教学梯队。

     2?完备的计算机课程设置,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课程体系中,知识模块缺一 不可。从培养技术能力角度出发,要加强计算机课程设置, 尤其是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和开发等方面的计算机课程,使 学生能够掌握一种系统开发工具,并具有系统分析、设计、 开发能力。从培养管理能力角度出发,要充分让学生认识到 管理类知识在技术开发中的作用和重要性;从培养信息能力 角度出发,要在各门课程的实践当中加强对学生信息检索能 力、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以上除了完善教学计划,合理开 设课程之外,还需要在理论讲授的基础上加强随课实验的课 程设计,实行导师负责制,利用学生愿意动手的特点,在教 师的指导下,把系统设计内容交由学生班长或者学习委员甚 至比较积极的学生作为开发组长,以项目为基础,带动全体 同学的参与积极性,注重意识,放眼全局,增强学生对专业 体系结构的理解和实际动手能力。

     3?丰富的课堂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打破单一的教师课堂唱独角戏的教学方式,把教师在教 学中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起来,利用现代 IT技术建立教师和学生之间教与学的互动关系,充分发挥学 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结合寓教于乐的多媒体 课件和双语教学,大力提倡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项目 教学、研究性教学等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应 用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综合运用上 述几种方法,譬如在上管理信息系统这堂课时,教师举出一 个关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运行、维护过程的案例, 首先对案例作一些启发式的引导提问分析;然后鼓励学生提 出问题、进行积极的讨论,分析、评价系统的优点和不足, 并尽可能地提出一些优化方案,形成文字;最后教师作总结 性指导,使学生的系统分析水平上一个实质性的台阶。用这 种方式进行课堂授课,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重 要的是学生会在这门课程中用到其他课程的知识,既增强了 学生对专业课程体系的认识,又加强了学生对系统分析设计 的实践能力。

     另外,为了帮助学生加深对本学科的认识,启发对自身 的培养,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邀请其他课程任课教师、资深教 授、企业著名CIO开展学术讲座,进行学术交流。

     4.高效的毕业实习,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经过6个学期专业教学的培养,信管专业学生的技术水 平已有了相当深厚的理论基础,也具备一定的实践动手能 力。在第七个学期的毕业实习阶段,主要是为了检验学生的 学习成果,进一步增强综合专业素养和实践动手能力,同时 培养学生融入社会、与人沟通的能力。组织学生到企业实习, 让学生参与到企业的具体工作中去,从企业的基础部门开始 做起,熟悉实习单位的业务流程、运作模式及公司文化,妥 善处理人际关系,把在学校教学中所学的专业理论和实践经 验运用到企业的实际工作中去。

     5?完善的毕业设计,综合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

     毕业设计是对一个学生完成四年本科学业后进行综合 评价的指标。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在坚持上述多学科融 合培养模式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系统分析、设计、开发、 维护等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已重点培养,毕业设计的内 容在各门课的课程设计或学期项目中已基本成型,为学生完 成毕业设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再通过写作表达能力的提 高,学生可以很轻松地作出一个高质量的毕业设计,不用占 用毕业找工作的时间,避免二者的冲突。这样,面临着找工 作的压力,毕业设计的高效完成,不仅有利于学生综合实践 能力的进一步加强,更有利于学生在社会需求竞争中提高自 身的竞争力,抓住就业机会。

     本文提出的在教学过程中遵循多学科融合思想的教学 形式,虽然从理论角度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也举例说 明了这一教学思路的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实际开展有一定难 度,笔者并没有采集到实际数据,使得本文略显不足。希望 通过实践的摸索与检验,在未来对这一教学形式作更为深入 的研究和讨论,探索这一教学思路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专业教学的影响。

     参考文献:

     教育部高教司.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大 全[M].北京:高教出版社,1998.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髙等院校 本科专业目标和专业简介[M].北京:高教出版社,1998.

     陈安华,胡燕平,颜建辉,黄良沛.构建多学科融合 学术环境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0, 02, (4).

     师薇,吕永林.地方本科院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 业实践教学体系设计[J]?现代情报,2011, (11).

     张丽平,程远征,秦骁强,高志芹,王守训.多学科 融合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研究生培养中的实践[J]. 西北医学教育,2010, (8).

     龙朝阳,靳晓恩.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能力 培养模式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06, (9).

     郑荣,靖继鹏,周志强?基于多学科融合的信息管理 与信息系统专业教育体系构建研究[J]?情报科学,2006, (1).

     王三强,李金山?数学教育多学科融合的思考一一陈 建功教育思想对当代数学教育的启迪[J].学理论,2011,

     龙朝阳,成博.从社会需求看专业建设一一信息管理 与信息系统专业信息技术课程设置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 2007, 51 (6).

     李文新,梅宏,陈徐宗?北京大学计算机学科的教 学体系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08, (4).

     王培良,蒋林华,蒋永峰.多学科融合的工程训练 体系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 (12).

     作者简介:师晶晶(1981-),女,汉族,甘肃张掖人, 硕士,甘肃政法学院计算机科学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计算 机应用、教育技术学。

    相关关键词: 多学科融合
    相关热词搜索: 多学科融合 多学科 融合 重视

    • 范文大全
    • 教案下载
    • 优秀作文
    • 励志
    • 课件
    • 散文
    • 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