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科
  • 数学科
  • 英语科
  • 政治科
  • 物理科
  • 化学科
  • 地理科
  • 历史科
  • 生物科
  • 高考试题
  • 中考试题
  • 高考课件
  • 中考课件
  • 高考教案
  • 中考教案
  • 高效解题,注重历史理解与解释能力

    时间:2020-02-29 07:50:10 来源:天一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天一资源网手机站

    高效解题,注重历史理解与解释能力
      
      作者简介:
      
      郭子其,四川省中学特级教师,成都树德中学历史教师,四川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四川省德育先进工作者,全国历史教师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四川省历史教学专委会理事。
      
      成都树德中学郭子其
      
      当前的高考试题注重课程观思想,试题常常不拘泥于教材,通过“脱开教材”而利用新材料,设置新情境,考查考生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试题突出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与材料信息进行理解与解释相关问题的能力。面对这样的试题,考生常常似乎能够答题,但对答题的正确性又茫然无知,答题时总差“临门一脚”的功夫,考试效果差强人意。而对于解答材料性主观题,考生总是难以深层次多角度地进行有效理解与解释。个中原因之一就是不知历史问题的理解对象与角度,难以利用理解与解释方法而有效理解问题。
      
      什么是历史的理解与解释呢?-般说来,解释就是澄清、说明了什么,主要关注历史的为什么,说明历史的因果关系,关注历史的事实性,以及推理的合理性,即注重有无这一历史事实与推理逻辑是否可靠。历史的理解主要是关于事件的原因、理由与意义,也就是依据历史事实能否得出这个意义与认识,关注理解的合情性。历史的理解关键是要可靠,要在占有证据的基础上加以认识,其认识要合符时代特征。历史的解释涉及因果性,历史的理解涉及意义性。如果把二者合二为一,就是注意历史的理解力。其主要关注的角度有:注意历史认识的客观性,即信息反映了什么历史事实,历史事实是否存在,所以,应注重掌握基础知识,判断试题信息反映的历史事实是否可靠;注意历史事件的联系尤其是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由这样的事实可以分析推理出怎样的结论,所以,应关注材料反映事件之间的联系,进行综合分析;考虑历史理解的合理合情性,需要关注“历史”与“时间”,把历史摆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中进行理解与思考;注重自我理解分析的逻辑关系与意义关系,即依据历史信息能否得出这样的结论。
      
      历史的理解与解释表现为以下三种类型:(1)实证主义的历史理解与解释,就是历史的理解与解释要科学。试题主要关注历史的证据是否真实,所以要关注试题中提供的历史事实是否客观;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出相关事实的正误。(2)合理性的历史理解与解释,就是依据人类活动的意图、目的、信仰等对历史事件进行解释。试题主要有:由这些证据能否得出相应的结论,坚持“有一分史料说一分话”,注意过度解释,即由这些材料与历史事实难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相关材料与历史事实摆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与情境中能否得出这样的认识与结论;考生能够利用不同的史观与方法对同一历史问题进行多元多样的历史理解与解释,所以解答此类试题要注重运用历史理论与方法进行作答。(3)叙述的历史理解与解释,就是历史叙述本身包含有历史解释的功能。在试题中,就是试题文本材料是怎样理解与解释的,考生要能够提取或提炼材料信息并分析材料信息;并注意利用所学知识来理解材料文本信息的认识。
      
      综合近年来高考试题的考查情况,考生应注重以下考查历史理解与解释的试题类型的主要特点与答题方法。
      
      一、利用正确的史实进行分析理解
      
      这类试题主要是选择题,试题通过新情境设置问题,考查考生结合新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突出关照问题与选项知识的意义对应关系。解答此类试题的有效方法首先是判断新情境问题,通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意义和阶段特征等判断试题的限制,然后利用所学知识寻找到对应的正确答案。因此,解答试题的关键有两点,一是对新情境信息要分析正确,明白试题需要回答什么;(教学论文 www.fwsir.com)二是要扎实掌握所学知识,明白相关知识的时代特征与内涵,这样才会做到所设问题与所学知识的正确联系。如果是概念,需要关注概念与选项的内在联系,避免张冠李戴。
      
      例1.(2011年全国卷I14)徐继畲在《瀛环志略》中对华盛顿有如下评述:“呜呼,可不谓人杰矣哉!米利坚合众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袭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这表明作者
      
      A.鼓吹共和制,反对君主制
      
      B.对君主制的反思走在时代前列
      
      C.已成为洋务运动的先驱
      
      D.主张仿效美国发展资本主义
      
      解析:解答本题不是对材料信息的简单理解,如果简单理解材料,就可以利用材料信息“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袭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得出是肯定美国实行的民主共和政治适度,但还需要结合关于徐继畲的所学知识,徐继畲等思想家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先驱,是新思想萌芽时的代表人物,这时的思想家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积极主张抵抗,属于地主阶级抵抗派,他们看到了西方的先进性,但由于作者受时代认识水平的制约,作者还没有主张在中国实行民主共和制度。据此分析选项的正误,A项徐继畲站在地主阶级的立场上“开眼看世界”,不存在鼓吹共和制,反对君主制的说法,作者还没有认识到制度变革,鼓吹共和制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C项的洋务运动兴起于19世纪60年代.与徐继畲写作此书的时代以及其思想行动缺乏关联;D项徐继畲并没有主张发展资本主义,主张仿效美国发展资本主义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派。所以,本题应选B,结合时代背景判断出徐继畲盛赞西方民主制度,对中国的君主制有一定的反思,此时作者只有这样的认识程度。
      
      解答本题关键要明白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结合其思想主张的具体内涵而有效答题。与此同时,要注意区别相关知识,在本题中就是注意区别向西方学习的各个派别的具体主张,从而有效答题。解答这类试题,就是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要依据具体的情境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有效的历史理解,通过综合理解判断出干扰项史实的错误。
      
      二、利用特殊而具体的事实分析理解形成结论
      
      这类试题就是利用特殊事实进行排比与归纳,进行有效地分析与理解,概括总结出特定时间、特定空间范围的某种流行史实或历史观点。需要考生对这种现象进行有效理解与解释,得出事实性结论或历史观点,需要做到依据事实得出结论,注重对证据的合理推理、合理想象。这类试题需要关注历史现象的时代特征;注重分析理解的证据,即必须是以一系列历史事实为基础;推断分析要合理,也就是要由这些事实能够推断出这些普通的时代现象与普遍性的历史观点。
      
      例2.(2011年北京卷18)1923年《晨报》公布了一次社会调查,在其中两个问项的统计数据如下:“你欢迎资本主义吗?”“欢迎者占27%,不欢迎者占73%:“你赞成社会主义么?”赞成者占76%,不赞成者占24%,这一数据反映出被调查人群的多数
      
      A.欢迎国民革命军北伐
      
      B.主张选择资产阶级民主道路
      
      C.渴望公正公平的社会制度
      
      D.赞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迁移应用所学知识对题干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进行分析、判断、理解和应用,从而得出事实性结论的能力。答题时,利用材料给出的时间“1923年”的信息,可以判定A项中的北伐、D项中的斯大林模式当时都不存在,故排除;而利用材料中反映的现象,可以推断出B项错误。而正确的分析材料信息,可以结合20世纪20年代中国处于北洋军阀黑暗统治,十月革命为黑暗中的中国人带来了光明,由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人们开始认为社会主义可以实现社会的公正公平,所以出现材料中大部分受调查者赞成社会主义的现象,故选C项。解答本题需要利用提供的史实,进行排比、归纳与分析,得出正确结论。需要说明的是,试题从立意上有很强的现实性,回应了现代社会公平公正的主题。
      
      三、注重运用新的史观来理解历史事实
      
      在高考试题中,注重利用史观而理解历史事实。因此,要注意利用唯物史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社会史观、革命史观来理解历史问题。高考试题利用史观理解与解释历史问题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方面不是浅显化与表层化地明显考查,而是隐含考查运用新史观来理解历史问题,考生如果没有对新史观的自觉运用,就难以正确理解历史问题,这些试题具有浓厚的“历史味”;另一方面直接考查运用新史观考查理解与解释历史问题的能力,一些高考试题要么直接考查史学方法,要么直接提出利用某一史观理解历史,要么在材料信息中露出了相关的关键词(如“全球化”“现代化”)而提示考生注重利用某一史观认识与理解历史。例如,2007年广东卷第29题,直接考查从现代化史观角度评价辛亥革命,从革命史观和现代化史观角度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影响。不管怎样利用这些新史观理解与解释历史问题,其实质都

    [1] [2] 下一页

    相关关键词: 高效解题,注重历史理解与解释能力

    • 范文大全
    • 教案下载
    • 优秀作文
    • 励志
    • 课件
    • 散文
    • 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