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程类
  • 会计类
  • 资格类
  • 医学类
  • 公务员
  • 学历类
  • 外语类
  • 计算机
  • 金融类
  • 当前位置: 天一资源网 > 社会学论文范文 正文

    社会学专业毕业论文例文

    时间:2020-08-25 08:43:09 来源:天一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天一资源网手机站

      题 目

      ——以信阳市为例

     学 院

     专 业

     班 级 学 生 学 号

     指导教师

     目 录

     摘要 I

     ABSTRACT II

     一、前言 1

     (一)问题的提出 1

     (二)国内外研究状况 1

     1.国外研究现状 1

     2.国内研究现状 1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2

     1.研究目的 2

     2.理论意义 2

     3.现实意义 3

     (四)研究方法和对象 3

     1.研究思路 3

     2.研究方法 3

     3.研究对象 3

     (五)相关理论概述 3

     1.再社会化 3

     2.社会排斥 3

     3.社会互动 4

     4.文化认同 4

     (六)相关概念界定 4

     1.农民工 4

     2.城市融入 4

     3.边缘人 4

     二、农民工城市融入区域性分析——以J市为例 5

     (一)J市农民工现状 5

     1.基本情况 5

     2.生活状况 5

     3.工作状况 6

     (二)J市农民工城市融入现状和需求 7

     1.经济层面的融入 7

     2.社会层面的融入 8

     3.心理层面的融入 8

     4.政治层面的融入 9

     5.文化层面的融入 10

     6.融入需求 10

     (三)J市农民工城市融入存在问题及原因 11

     1.存在问题 11

     2.原因分析 11

     三、建议和对策 13

     (一)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13

     (二)把农民工纳入城市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 13

     (三)提高农民工在初级分配中的待遇 13

     (四)减少对农民工的歧视 13

     (五)逐渐提高农民工文化素质 14

     (六)建立属于农民工的工会组织 14

     结论 15

     注释 16

     参考文献 17

     致谢 18

     摘 要

     中国式”过马路现状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现代道路交通系统持

     续高速发展,但与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的交通管理水平仍很

     大差距。美国于 1995 年 3 月实施“国家智能交通系统项目规

     划”,明确规定了智能交通系统的 7 大领域[1],并取得巨大成效,

     极大地改善了城市的交通状况。

     据统计,2011 年我国涉及人员伤亡的道路交通事故达

     210812 起,共造成 62387 人死亡,日均死亡人数为 171 人[2]。其

     中,因行人闯红灯引发的交通事故占有绝对比例“行人闯红灯”

     成为造成交通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行人闯红灯问题一直

     是我国城市交通管理的一个重点和难点。经过多年治理,北京、

     上海等发达城市行人闯红灯现象有所改善,但国内中小城市中

     的行人闯红灯问题依然十分严重。行人闯红灯不仅违反交通规

     则,而且严重影响交通秩序,同时,“行人”作为交通参与者中的弱势群体,极易受到机动车的侵害,闯红灯无疑增加了这一事

     件发生的概率。

     关键词:农民工;边缘人;城市融入;户籍制度;二元性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progress of urbanization in China, migrant workers into the city has become a focus of public attention, has formed a relatively complete study of migrant workers into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the city. Theoretical framework using the ready, to J City, to a focused study of migrant workers into the regional and city specific natur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migrant workers at the social level, economic level, cultural and psychological dimensions of urban integration. Restricting the main objective of migrant workers into the city is an economic and institutional aspects, the subjective factors are primarily psychological, so Urban Society is a combination of objective and subjective, of which the objective factors in the integration process of migrant workers play a key city role, while the psychological level is the subjective factor can not be ignored.

     Keywords: migrant workers; marginal; urban integration;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duality

     一、前言

     (一)问题的提出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地从农村涌入城市,形成了一股群体庞大的民工潮。据统计,1989年之前,进城农民工达2000-3000万人,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后,经济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的农民工开始进城打工,平均每年增长1000多万人,据国家统计局调查结果显示,在2003年农民工数量已经达到1.1亿,2006年农民工人数已经是1.32亿。[1]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中,农民工在城市发展建设中充当着主力军作用,他们用自己最辛勤的汗水在最底层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地作出贡献,可以说改革开放的城市现代化建设离不开农民工的参与。然而,在农民工为改革开放作出贡献的同时却得不到相应的回报,甚至农民工只是城市的“边缘人”,或是社会排斥的一个弱势群体。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民工问题越来越突显,为了保障农民工的权益,学术界围绕着农民工各方面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和提出解决对策和建议,其中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是一个研究的热点。

     (二)国内外研究状况

     1.migrant worker(外来移民务工者)。同样在国外,外来移民务工也是一个弱势群体,也受到学术界广泛关注,有研究这群体的城市生活保障、疾病卫生等具体性问题,也有很多研究移民群体的文化融入问题。比如:斯蒂芬·安佐文描述了移民在融入社会时的生活、制度以及文化上的困境;罗杰·丹尼尔斯提到外来移民融入当地民族生活是一种差异性民族文化融合。[2]国外对外来移民者的研究从开始的具体的生活状况关注到逐渐关注移民者的文化和民族融合的研究,逐渐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理论研究体系。因此,国外对外来移民务工者的研究对我国农民城市融入问题研究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2.1.2.3.1.2.J市为例,通过自编的《关于农民工城市融入调查问卷》收集数据资料,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具体实施:依据农民工聚集地,把J市划分6个城区(槐荫区、天桥区、历城区、市中区、历下区、长清区),在6城区各抽取15个农民工作为调查对象,样本总数为90人。发放问卷为90份,全部有效问卷80份,有效率约为88.89%。

     3.J市6大城区的农民工作为调查研究对象,年龄分布:25岁以下为16人,占总人数20%;25岁—35岁为36人,占总人数45%;35岁以上为28人,占总人数35%。文化程度分布:小学或小学以下的占55%,中学或高中占38.8%,高中以上占6.2%。

     (五)相关理论概述

     1.2.1974年提出的,他认为“社会性地排斥”是指人体与社会整体之间的断裂。[10]后来,社会排斥被定义为:社会成员从个人整合于社会系统中被排斥出来的现象,这些系统有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方面。[11]

     3.4.文化认同1.2.

     3.是对两个社会群体的参与都不完全,处于群体之间的人。J市农民工现状进行描述性分析,即基本资料、生活、工作状况的描述,然后对农民工在经济层面、社会层面、心理层面、政治层面、文化层面和融入需要进一步阐述反映J市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现状,进而对所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对策和建议。

     (一)J市农民工现状

     1.J市调查中发现,外出打工主要以男性为主,人数为70,占总数的87.5%;农民工文化普遍比较低,小学或小学以下的人数为44,占总数的55%,高中以上只占总数的6.2%。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性别与文化程度

      性别 文化程度 男性 女性 小学或小学以下 中学或高中 高中以上 人数(人) 70 10 44 31 5 占百分比(%) 87.5 12.5 55 38.8 6.2

     此外,农民工进城打工时间集中在4年左右,往两边递减;年龄主要在25岁以上,正当体力旺盛阶段。具体数据见(表2)。

     表2 工作年限与年龄

      工作年限(年) 年龄(岁) 2以下 2—4 4—8 8以上 25以下 25—35 35以上 人数(人) 28 32 16 4 16 36 28 占百分比(%) 35 40 20 5 20 45 35

     2.300元以下占56.3%,很明显农民工消费水平普遍很低;居住工地和工厂总共占75.3%,只有13.8%农民工是自己租房子在小区生活。此外,居住工地工棚的农民工其月消费在300元以下的占的比例最多,反之亦然。具体数据见(表3)。

     表3 月消费与所在住所交互分布

     所在住所 月消费(元) 300以下 300—450 450—600 Total 工地工棚(人) 29 4 0 33 占百分比(%) 36.3 5.0 0 41.3 自己租房(人) 2 9 0 11 占百分比(%) 2.5 11.2 0 13.7 集体宿舍(人) 14 20 0 34 占百分比(%) 17.5 25.0 0 42.5 小区楼房(人) 0 0 2 2 占百分比(%) 0 0 2.5 2.5 Total(人) 45 33 2 80 占百分比(%) 56.3 41.2 2.5 100.0

     3.%和27.5%。农民工普遍工资很低,600—900元占67.5%;900元—1200元占21.3%,而全国各省的最低工资水平一般是900元左右,因此,可以看出农民工工资水平主要集中在最低工资水平上下。此外,从事建筑行业和制造业的农民工月收入在600—900元占人数比例最多。具体数据见(表4)。

     表4 从事行业与月收入交互分布

     从事行业 月收入(元) 600以下 600—900 900—1200 1200—1500 1500以上 Total 建筑业(人) 4 24 5 0 1 34 占百分比(%) 5.0 30.0 6.2 0 1.2 42.4 餐饮业(人) 0 8 1 1 1 11 占百分比(%) 0 10.0 1.3 1.3 1.3 13.9 家政业(人) 1 4 3 0 0 8 占百分比(%) 1.3 5.0 3.8 0 0 10.1 制造业(人) 0 15 6 1 0 22 占百分比(%) 0 18.7 7.4 1.2 0 27.3 其它行业(人) 0 3 2 0 0 5 占百分比(%) 0 3.8 2.5 0 0 6.3 Total(人) 5 54 17 2 2 80 占百分比(%) 6.3 67.5 21.2 2.5 2.5 100

     (2)农民工工作时间大多数比8小时的标准工作时间长。数据显示:一天工作时间在8小时以上的一共占75%。具体数据见(表5)。

     表5 一天工作时间(小时)

      8以下 8 8—12 12或以上 人数(人) 8 12 20 40 占百分比(%) 10 15 25 50

     (3)农民工不签订劳动合同居多数。数据显示:农民工在每次工作时多数签订劳动合同的只占20%,很少签订的占15%,而没有签订的占65%,显然农民工大多数没有劳动合同的情况下其合法权益也得不到足够的保障,同时有助滋生拖欠农民工工资这种坏现象。实际上这是经济学视角中的就业歧视的表现:企业无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同工不同法,把农民工看成“二等公民”与城市居民区别看待,农民工享受不到同等国民待遇。具体数据见(表6)。

     表6 签订劳动合同情况

      签订劳动合同情况 多数签订 很少签订 从没签订过 人数(人) 16 12 52 占百分比(%) 20 15 65

     (4)农民工购买工伤保险状况不理想。数据显示:农民工在每次工作时雇主帮购买工伤保险只占20%,偶尔帮购买的占30%,而没有购买过的占50%,可见农民工在人身安全方面和享受的保障方面得不到切实的保证,这与我们城市居民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形成鲜明对比。具体数据见(表7)。

     表7 购买工伤保险情况

      每次工作雇主帮购买工伤保险情况 都买 多数买 很少买 没买过 人数(人) 16 8 16 40 占百分比(%) 20 10 20 50

     (二)J市农民工城市融入现状和需求

     1.J市农民工生活于底层:工作累,岗位差,月收入以600—900元居多,月消费以300元左右居多,甚至工作没保障,即:在很少签订劳动合同和购买工伤保险的环境下工作,人身安全也得不到保障。一方面,根据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得知:低层次需求影响到高层次需求实现。因此J市农民工在这种物质基础的低层次需求得不到很好满足时,其往上的高层次需求如归属感很难实现,于是农民工很难顺利发展到城市融入阶段。此外,J市农民工与该市城市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存在很大差距,具有明显的城乡二元性。这种收入和消费的差异型二元性严重制约农民工的城市融入。具体数据见(表8)。

     表8 J市城市居民收入和消费情况[15]

      收入消费

     年限 人均全年可支配收入(元) 人均每月可

     支配收入(元) 人均全年消费性支出(元) 人均每月消费性支出(元) 2007 18005 1500 12390 1032 2008 20802 1733 13905 1158

     2.30%,不愿意的占45%,态度不很乐意的占25%,农民工在交际选择上大多是选择自我隔离型,只有一部分是接纳型,可以看出农民工与城市居民没有进行良好的社会互动,也没有形成相互间的社会网络,这都会影响到农民工的城市融入。好的社会互动能促进农民工与城市居民之间相互了解与关系的融洽,改变旧的以“地缘”和“血缘”为主的封闭型关系网,从而与城市居民形成良好的开放型的社会网络。这种社会网络又为农民工提供了社会资源,包括信息和人际关系资源,为农民工向上流动提供可能性。具体数据见(表9)。

     表9 和城里人交朋友的意愿

      非常乐意 不是很乐意 不乐意 人数(人) 24 20 36 占百分比(%) 30 25 45

     此外,在对“喜欢农村的原因”调查显示,选择“有田耕作”有40人,占50%;选择“亲戚多”有24人,占30%,这表明了农民工受到明显的地缘和亲缘的固化作用,不利于农民工与城市居民建立良好的社会互动和社会网络。具体数据见(表10)。

     表10 喜欢农村的原因

      亲戚多 有田耕 压力小 其它 人数(人) 24 40 10 6 占百分比(%) 30 50 12.5 7.5

     3.%,有时感觉到占44.9%,只有18.8%感觉很自然,可知,从心理上农民工与城市居民存在有隔阂,难以形成顺畅的信息交流,进而产生一种相互排斥感;农民工自己感觉在城市居民中的印象调查显示,好印象占30%,坏印象占48.7%,只有21.3%处于中性,所以农民通过自己感觉从而形成了与城市居民的相对距离感以及融入意愿。从心理上农民工与城市居民存在有隔阂,难以形成顺畅的信息交流,进而产生一种相互排斥感。此外,“总是不自在感受”和“有时有不自在感受”农民工认为被城市人看成“很乡下人”占比例最多。具体数据见(表11)。

     表11 感受与看法交互分布

     城市人对自己的看法 与城里人交谈时的不自在感受 总是有 有时有 没有 Total 和蔼可亲(人) 0 1 3 4 占百分比(%) 0 1.2 3.8 5.0 乐于助人(人) 1 3 3 7 占百分比(%) 1.2 3.8 3.8 8.8 勤俭朴实(人) 3 5 5 13 占百分比(%) 3.8 6.2 6.2 16.2 很乡下人(人) 22 16 1 39 占百分比(%) 27.5 20.0 1.2 48.7 不好不坏(人) 3 11 3 17 占百分比(%) 3.8 13.7 3.8 21.3 Total(人) 29 36 15 80 占百分比(%) 36.3 44.9 18.8 100.0

     4.12 文化程度与参政意识交互分布

     文化程度 参加小区选举的意愿 荣幸地参加 无所谓,特有空才去 和自己没关系 Total 小学或小学以下(人) 1 10 33 44 占百分比(%) 1.2 12.5 41.3 55.0 中学或高中(人) 1 10 20 31 占百分比(%) 1.2 12.5 25.0 38.7 高中以上(人) 5 0 0 5 占百分比(%) 6.3 0 0 6.3 Total(人) 7 20 53 80 占百分比(%) 8.7 25.0 66.3 100.0

     参与政治方面,农民工是以一种过客心里来看待。数据显示:66.3%农民工表示不愿意参与社区政治活动,25%处于无所谓态度,只有8.7%农民工表现出积极心态。此外,“和自己没关系”选项中文化程度是“小学或小学以下”的农民工占比例最多,其次是文化水平是“初中或高中”,而有7人选择“荣幸地参加”中文化水平是“高中以上”占了5人。由此可知,不同的教育程度会有不同的政治意识,甚至农民工受教育程度影响到其参政意识,文化程度高的表现出积极参政意识。文化程度低的表现出消极的参政意识。具体数据见(表12)。

     5.50%,说明当农民工有条件在城市居住时他们会更趋向于在财富方面让人承认是城里人,从而融入城市。此外,在学习城市文化方面表现为农民工对城市的文化认同。学习城市文化只占20%,表明农民工在接受城市文化意愿不强烈,反映出其对城市文化认同程度低,在文化层面的融入不够。具体数据见(表13)。

     表13 成为城市人的方式

      多赚钱有漂亮房子 多读书提高素质 学习城市文化 和城市人交朋友 人数(人) 40 16 20 8 占百分比(%) 50 20 25 10

     6.1)农民工在城市融入时需求最强烈的是提高农民工最低工资标准和打击拖欠农民工工资现象,两者共占80%,这也反映出只有在最低生存需求得到满足时才能够发展更高层次的需求,这也是农民工城市融入的最低层的需求。具体数据见(表14)。

     表14 希望当地政府出台政策

      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公平的社会保障 农民工廉价房政策 打击拖欠工资 人数(人) 36 12 4 28 占百分比(%) 45 15 5 35

     (2)城市融入过程中农民工在生活方式选择需求存在差异性。数据显示:选择城市生活方式的占35%,选择农村生活方式的占15%,选择城市与农村生活方式相结合的占50%,可以看出在农民工进入城市后不可能把已习得的生活方式完全抛弃去完全接受城市的生活方式,这是一个再社会化过程的艰难性。生活方式属于社会层面的再社会化,它指农民工在与城市市民进行互动交往时在消费观念、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上的碰撞,逐步实现社会角色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具体数据见(表15)。

     表15 居住城里所选择的生活方式

      新的城市生活方式 农村生活方式 两者相结合的方式 人数(人) 38 12 40 占百分比(%) 35 15 50 (三)J市农民工城市融入存在问题及原因

     1.2.J市农民工城市融入相关分析以及既有学者的理论研究,提出以下具有普遍性的对策和建议,从制度改革、扩大城市社会保障覆盖范围、提高初次分配水平等方面入手有效促进农民工城市融入。

     (一)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加大对现阶段的户籍制度改革力度,逐步实现二元户籍向一元的户籍制度转变,使农民工得以和城市居民相同的国民待遇,进而促进人口的自由流动,建立起城乡一体的户籍管理制度,消除农民工在城市融入过程中的制度障碍。户籍制度是影响农民工城市融入最大因素,现有户籍制度以一种“社会屏蔽”功能把农民工无形的屏蔽在城市之外,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的分割是户籍制度下的所衍生其它二元性制度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说户籍制度必须改革来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促进农民工城市融入。

     (二)把农民工纳入城市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

     要实现农民工真正地融入城市,必须改革现有城市社会保障制度,构建面向农民工的新型社会保障体系, 普及农民工享受社会保障的二次分配成果。首先是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农民工工伤和医疗保险体系,确保农民工的最基本的健康权益;其次是建立进城农民工城市失业保障制度,再次是建立起覆盖面广的养老保障制度体系。只有逐步实现农民工生存型保障才能从最低层起促进其融入城市。

     (三)提高农民工在初级分配中的待遇

     根据马斯洛五大需求层次,最低工资和收入是最低需求层次,只有满足最低需求才能更好的发展更高层次的需求,这是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必要步骤。同时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进步,农民工成为城市劳动力一大群体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以及政策的上扶持,所以出台针对农民工最低工资标准制度是势在必行,这样才能缩小农民工与城市居民收入上的差距,促进农民工在物质基础上先融入城市当中,这也是实现共同富裕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四)减少对农民工的歧视

     制度性的人为不平等促使有些城市居民产生一种优越感,习得的优越感所导致的是对农民工群体的刻板印象,甚至是歧视,这要求我们通过教育宣传创造一个全民平等的文化气氛,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友好相处,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网络,为农民工城市融入创造良好环境;政府应创造良好的舆论和社会互动氛围;企业单位在就业方面减少对农民工的歧视;媒体注意宣传农民纯朴和勤劳的一面,减少对农民工夸大性的负面报道,促进城市居民对农民工最真实一面的了解,从而减少相互间的隔阂和不必要的歧视。

     (五)逐渐提高农民工文化素质

     通过教育培训逐渐提高农民工文化素质,当地政府应该为农民工建立教育培训中心,培训分为文化知识型和技能型。具体而言,文化知识型的培训应包含文化层面,即让农民工吸收文化因子促进其在文化层次上的同步,所以培训内容包括:当地城市的文化历史资料,法律知识,日常交往礼仪和人文社科类等知识,而且是以免费的公益性讲座形式嵌入培训中;技能型培训内容包括当前市场经济中热门职业的相关理论课程,这种培训在考虑农民工收入状况下收取一定的费用作为培训中心的运作,收费前提是不能增加农民工的负担。

     (六)建立属于农民工的工会组织

      农民工城市融入需要一个保护自身权利的工会组织,工会组织良性运行保障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进而增强了农民工对城市的信任度、忠诚度以及归属感。建立属于农民工的工会组织必须完善现行工会制度,明确规定工会的职责,以及实现工会代表的“阳光”选举的过程高度透明,同时加强工会在企业中的影响力,这样才能建立一个独立于企业的民主性工会组织;才能保护农民工的的合法权益;有助于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实现,从而改变农民工在劳动力市场中的弱关系以及平衡企业单位对农民工劳动剩余价值的控制,最重要的是能稳定农民工工资收入。此外,在工会组织的制度保护下,更有力地打击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违法行为。

     结 论

     改革开放的几十年来,农民工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促进农民工城市融入也就是让农民工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由于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的交错复杂,在对农民工城市工业融入的社会层面、经济层面、文化层面和心理层面研究分析发现经济、制度因素和心理层面起最主要作用。现实农民工城市融入过程中,工资水平和社会保障等经济因素起基础性作用,所以解决农民工城市融入着重从工资调整和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等经济层面入手。当前农民工的工资水平和社会保障也相对滞后于经济和社会发展,在促进农民工城市融入时,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政府职能的发挥对农民工城市融入起重要作用,政府的政策方针为农民工融入提供制度上的保障。

      此外,在对农民工城市融入的文化层面研究分析过程,发现文化层面的调查和分析存在比较高的难度,以及对文化研究时不知觉的附带的主观意识也影响到研究的真实性,这是本次研究的局限性。因此对农民工城市融入在文化层面的研究有待挖掘研究和完善。

     注 释

     [1] 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l号)[DB/OL].

      /gzdt/2008-02/21/content_896096.htm. 2008-02-21/2010-5-28.

     [2] 梁茂信.美国移民政策研究[M].吉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3-18.

     [3] 陈菲.城乡统筹背景下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社会支持分析[J].特区经济,2008(02):-159.

     [4] 许圣道.解决好农民工问题的经济学思考[J].经济经纬,2006(02):122-123.

     [5] 窦宝国,李瑞祥.制度排斥视角下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研究[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 (03):105-106.

     [6] 黄锟.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与农民工市民化[J].城市发展研究.2009,16(02)[7] 刘电芝,鲁迟,彭杜宏.进城农民工城市融入分析—以苏州地区为例[J]2008(01):29-30[8] 朱考金,吴磊.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文献综述[J].辽东学院学报,2007(03):29-30.

     [9]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2:83-84[10] 窦宝国,李瑞祥.制度排斥视角下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研究[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3):105-106[11] 孟昉,黄佳豪.“社会排斥”概念内涵及其本土化探讨[J].长江论坛,2009(05):56-57[12]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2:124-125[13] 沙莲香.社会心理学(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132-133[14] 百度百科名词解释[DB/OL]. /view/114727.htm.

     [15] 济南统计局.2009年济南市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254.

     参 考 文 献

     [1] 王洪春,阮宜胜.中国民工潮的经济学分析[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4.

     [2] 关信平.社会政策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 罗国振,文军.现代城市与都市发展:社会学的视角[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4] 陆益龙.户籍制度——控制与社会差别[M].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社,2003.

     [5] 沙莲香.社会心理学(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6]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2.

     [7] 陈菲.城乡统筹背景下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社会支持分析[J].特区经济,2008(02).

     [8] 陈秉公,颜明权.论建构实现农民工市民化社会公正的社会系统[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8(03).

     [9] 陈小娟.流动人口的形成、制度背景与问题——国外研究述评[J].广东社会科学,2010(02).

     [10] 杜洪梅.城市化进程中城郊农民融入城市社会问题研究[J].社会科学,2004(07).

     [11] 窦宝国,李瑞祥.制度排斥视角下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研究[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3).

     [12] 黄锟.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与农民工市民化[J].城市发展研究,2009(02).

     [13] 马广海.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问题[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03).

     [14] 孟昉,黄佳豪.“社会排斥”概念内涵及其本土化探讨[J].长江论坛,2009(05).

     [15] 刘电芝,鲁迟,彭杜宏.进城农民工城市融入分析——以苏州地区为例[J]2008(01).

     [16] 宋惠敏.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困境研究[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01).

     [17] 许圣道.解决好农民工问题的经济学思考[J].经济经纬,2006(02).

     [18] 许信胜,张芬昀.户籍制度与我国农民工问题[J].开发研究,2006(05).

     [19] 徐莺.农民工融入城市之难的思考[J].东北大学学报,2006(04).

     [20] 朱考金,吴磊.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文献综述[J].辽东学院学报,2007(03).

     [21] 张莉,裴劲松.加强农民工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J].生产力研究,2009(08).

     [22] Lukes SM.Dental services for migrant and seasonal farmworkers in US community/migrant health centers[J].The Journal of rural health,2006 (3).

     [23] Fearon P.Environmental factors in schizophrenia: the role of migrant studies[J].Schizophrenia bulletin,2006 (3).

     致 谢

     在我的导师老师,从选题到开题报告,一遍又一遍地指出中的具体问题,严格把关,循循善诱,。同时我还要感谢在我学习期间给我极大关心和支持的各位老师以及关心我的同学和朋友。

     铜陵学院社会工作专业毕业论文

     - 2 -

     - 2 -

     铜陵学院社会工作专业毕业论文

     - 2 -

     II

     - 2 -

     

     - 13 -

    相关关键词: 社会学论文范文

    • 范文大全
    • 教案下载
    • 优秀作文
    • 励志
    • 课件
    • 散文
    • 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