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程类
  • 会计类
  • 资格类
  • 医学类
  • 公务员
  • 学历类
  • 外语类
  • 计算机
  • 金融类
  • 当前位置: 天一资源网 > 心得体会 正文

    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心得体会(共9篇)

    时间:2020-11-02 14:16:40 来源:天一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天一资源网手机站

    “让父老乡亲过上好日子”

    陈玉霄同志走了,但他带领群众修的路、建的桥、栽的树、组建的劳务公司以及他那脱贫思路等,却为兴胜村群众发家致富发挥着重要作用――

    2009年17日清晨,数千名村民不约而同冒雨来到殡仪馆,悼念因患肝癌病逝的好书记。

    “陈书记,你是为我们操劳才累倒的呀!我们真的舍不得你走啊!”众人齐声呼唤。

    秋雨绵绵,哀思无边……

    陈玉霄是1979年任兴胜村党支部书记的。当时村里有外债四十多万。每年春季种地,刚播下的种子被吹出土层,大豆亩产量仅仅一百斤左右。老百姓形容说:“跑风岗,破皮黄;干伺弄,不打粮;村干部,一个样;吃吃喝喝走过场。”

    他一上任,就带领班子成员走屯串户实地调查,做出了一个令村镇干部至今仍佩服的两项决定:一是做荒坡荒沟文章,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二是建立严格财务制度,村级零招待,攒小钱办大事。

    “要想富,先种树”,增加绿色植被才能改善区域小气候。从此,陈玉宵带领村民走上了一条以林保地、以林促增收的治理荒山荒沟的奋斗之路,一干就是30年。

    没钱买树苗,他就带头自掏腰包,东拼西凑借钱从外地购进树苗。他和村民一起挖坑,一起栽树,一起浇水。

    就这样,兴胜村的树逐年增加。村民用一锹一镐让当年的荒沟荒坡变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治理,粮食产量也翻了一番,由过去的亩产100多斤,到现在的260斤以上。

    30年过去,荒山变绿了,陈玉霄的头发却变白了。眼下,兴胜村已拥有林地2600多亩,林木价值达上千万元,每年可为集体增值26万元。

    为了节省开支,他与班子成员商量并决定砍掉了村里的小食堂。上级来人,他带头买菜在家里安排伙食,不用村里花一分钱,村级零招待成为铁纪律。他家常年养着几十只鸡鸭鹅,可这些美味家里人却很少能享受到。“

    在玉霄书记的影响下,村干部们也都养成了为村里节俭的习惯,到镇里开会办事,或走着去或骑自行车、骑摩托。30年来,集体的账本里,差旅费和招待费这两项都是“零”。

    2006年,村里修建通村公路。从备料到施工陈玉霄都要亲自过问。正当工程快要峻工的时候,他被确诊患上了肝癌。在哈尔滨手术期间,其它病人都躺在床上静养,可他电话拔个不停,问村长修公路的进度,并叮嘱他这可是关系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大事,一定不能出错。其间一个村民打电话告诉他,说水泥路面出现了一个“裂子”,他立即抄起电话问村长是怎么回事。但不放心,不顾刀口还没愈合好就跑了回来。

    30年时间里,陈玉霄带领村里一班人,硬是把一个个负债近40万元的穷村变成全镇第一富村。并先后获得全省造林先进村、市级红旗党支部、市农村合作经营管理一类村、市五个好村党组标兵等荣誉称号。陈玉霄也先后获得国家林业部授予的全国优秀护林员等省市、县级荣誉称号四十多项。

    陈玉霄同志逝世后,他的事迹在克山县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县委书记李洪国对记者说:“在克山县里工作三年了,每一次去兴胜村接触陈玉霄,都能在他的身上感觉到一种很多干部身上不具备的东西,什么东西呢?我觉得应该是对党的事业的坚定信念和无私为村民服务的精神。克山人民因为有陈玉霄同志这样的好干部而感到光荣和自豪。为宣传和学习陈玉霄同志的先进事迹,在他去世后,县里组织精干力量挖掘整理了他的感人事迹,并下发了《关于向陈玉霄同志学习的决定》,号召在全县广泛开展向陈玉霄同志学习的活动,全县各级领导干部务必带头参加学习,广大基层党员干部更要认真对照学习。”

    七、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关于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治理

    “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二〇一二年十一月十五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这段讲话,朴实亲切、饱含深情,温暖了亿万人的心。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执政理念,把民生工作和社会治理工作作为社会建设的两大根本任务,高度重视、大力推进,改革发展成果正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1.实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良性循环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事关群众福祉和社会和谐稳定。

    增进民生福祉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无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都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

    不断改善民生是推动发展的根本目的。我们的发展是以人为本的发展。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是要通过发展社会生产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如果我们的发展不能回应人民的期待,不能让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不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这样的发展就失去意义,也不可能持续。

    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关系,实现两者良性循环。一方面,经济发展是前提,离开经济发展谈改善民生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另一方面,民生改善既能有效调动人们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又能释放居民消费潜力、拉动内需,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对经济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要通过发展经济、做大“蛋糕”,为持续改善民生奠定坚实物质基础,同时又通过持续不断改善民生,有效解决群众后顾之忧,扩大消费需求,为经济发展、转型升级提供强大内生动力。

    2.社会政策要托底

    群众对生活的期待是不断提升的,需求是多样化、多层次的,而我们的国力财力是有限的。因此,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主要是发挥好保基本、兜底线的作用。也就是说,要在义务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提供基本保障,满足人们基本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同时对特殊困难人群进行特殊扶持和救助,守住他们生活的底线。

    要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善民生不能脱离这个最大的实际提出过高目标,只能根据经济发展和财力状况逐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否则,结果只会适得其反。拉美、中东以及一些欧洲国家的教训表明,不切实

    QZZN国考版整理

    际的高承诺、高福利、高债务,要么是失信于民、政府垮台,要么是债务累累、财政危机。这值得我们警惕。

    要多做雪中送炭的工作。“知屋漏者在宇下。”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要从实际出发,尊重群众意愿,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群众生产生活遇到了什么困难,要千方百计加以解决,能解决的要抓紧解决,暂时不能解决的要创造条件加以解决。不要搞那些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劳民伤财、吃力不讨好的东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多做一些雪中送炭、急人之困的工作,少做些锦上添花、花上垒花的虚功”。

    要格外关注困难群众。郑板桥有一首诗写道:“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我们共产党人对人民群众的疾苦更要有这样的情怀。现在,我国大部分群众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同时由于我们国家大、各地发展条件不同,我国还有为数不少的困难群众。对各类困难群众,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时刻把他们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关心他们的疾苦,千方百计帮助他们排忧解难。要深入推进扶贫开发,帮助困难群众特别是革命老区、贫困山区困难群众早日脱贫致富,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努力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

    要倡导通过勤劳致富改善生活。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是党和政府工作的方向,但不是说党和国家要大包大揽。要引导广大群众树立通过勤劳致富改善生活的理念,从而使改善民生既是党和政府工作的方向,又成为广大人民群众自身奋斗的目标。“一勤天下无难事。”要鼓励个人努力工作、勤劳致富,创造和维护权利公平、机会公平和规则公平的社会环境,让每个人通过努力都有成功机会。

    对于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习近平总书记在二〇一二年十二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工作思路。“守住底线”就是要形成以保障基本生活为主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织牢民生安全网的“网底”;
    “突出重点”就是要对重点群体和重点地区进行倾斜;
    “完善制度”就是要形成系统全面的制度保障;
    “引导舆论”就是要促进形成良好舆论氛围和社会预期。这为进一步做好民生工作指明了方向,按照这个思路,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将更加科学有效、扎实稳步向前推进。

    3.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二〇一三年四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工作时指出,抓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住最需要关心的人群,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锲而不舍向前走。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事关国家未来。中国这么多人,教育上去了,将来人才会像井喷一样涌现出来,这是最有竞争力的。要坚持立德树人,培养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不断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人才支持和智力贡献。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广大教师要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甘当人梯,甘当铺路石,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家贫子读书”,治贫要先治愚,把贫困地区义务教育搞好,

    QZZN国考版整理

    不要让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努力发展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努力让十三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

    抓好就业这个民生之本。要通过稳定经济增长和调整经济结构,特别是扶持小微企业和服务业发展,努力增加就业岗位。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加大自主创业支持力度,对就业困难毕业生进行帮扶,增强学生就业创业和职业转换能力。鼓励大学生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转变择业观念,勇于到基层一线和艰苦地方去,把人生的路一步步走稳走实,善于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做好化解产能过剩中出现的下岗再就业工作,加强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工作,搞好职业技能培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缓解结构性失业问题,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使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完善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完善收入分配调控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逐步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

    加快推进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设。居者有其屋,是我国长期以来的一个传统,也是群众的迫切期盼。要尊重规律,努力探索适合国情、符合发展阶段性特征的住房模式。从我国国情看,总的方向是构建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要处理好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和市场化的关系、住房发展的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关系、需要和可能的关系、住房保障和防止福利陷阱的关系。只有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才能充分激发市场活力,满足多层次住房需求。同时,总有一部分群众由于劳动技能不适应、就业不充分、收入水平低等原因而面临住房困难,政府必须“补好位”,为困难群众提供基本住房保障。

    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人民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是每一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要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重要位置,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循序渐进,进一步深化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探索医改这一世界性难题的中国式解决办法,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基本医疗卫生资源均衡配置等问题,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我们还要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城乡居民养老、城镇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加强社会救助,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4.创新社会治理

    社会治理是社会建设的重大任务,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社会管理,取得了重大成绩,积累了宝贵经验。同时也要看到,当前我国改革处于攻坚期和深水区,社会稳定进入风险期,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艰巨,社会

    QZZN国考版整理

    管理面临新情况新问题,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实现从传统社会管理向现代社会治理转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治理和管理一字之差,体现的是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施策。”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全面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坚持系统治理,加强党委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坚持依法治理,加强法治保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坚持综合治理,强化道德约束,规范社会行为,调节利益关系,协调社会关系,解决社会问题。坚持源头治理,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及时反映和协调人民群众各方面各层次利益诉求。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公共服务,激发社会活力。建立畅通有序的诉求表达、心理干预、矛盾调处、权益保障机制,使群众问题能反映、矛盾能化解、权益有保障。健全以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社会治安防控等为基本内容的公共安全体系。

    要正确处理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大局稳定。稳定是根本的大局,没有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一切改革发展都无从谈起,再好的规划和方案都难以实现,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去。要处理好维稳和维权的关系,把群众合理合法的利益诉求解决好,使群众由衷感到权益受到了公平对待、利益得到了有效维护。要处理好活力和秩序的关系,既不能管得太死、一潭死水,也不能管得太松、波涛汹涌,重视疏导化解、柔性维稳,发动全社会一起来做好维护社会稳定工作。要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切实做好国家安全各项工作。要严厉打击暴力恐怖活动,建立健全反恐工作格局,完善反恐工作体系,加强反恐力量建设,筑起铜墙铁壁,使暴力恐怖分子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要推进平安建设,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平安是老百姓解决温饱后的第一需求,是极重要的民生,也是最基本的发展环境。”要深化平安中国建设,深入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坚决遏制严重刑事犯罪高发态势,坚决遏制重特大公共安全事故。政法机关和广大干警要把人民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从人民群众不满意的问题改起,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提供有力法律保障。加大依法管理网络力度,加快完善互联网管理领导体制,形成从技术到内容、从日常安全到打击犯罪的互联网管理合力,确保网络正确运用和安全。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社区服务和管理能力越强,社会治理的基础就越实。要尽可能把资源、服务、管理放到基层,使基层有职有权有物,更好为群众提供精准有效的服务和管理。要加强城市常态化管理,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狠抓城市管理顽症治理。要加强人口服务管理,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促进人口有序流动,控制人口总量,优化人口结构。

    QZZN国考版整理

    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关于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治理

    在座齐聚为哪般唱读讲传微讲坛学习领会精神质

    今天就来表一表

    习总书记构蓝图

    现今社会新气象

    全国人民都拥护

    社会主义制度好

    社会经济大发展

    二零一三新起点学读本百姓红火好日子促发展全靠党的好政策好好好奋进旗帜永不倒人人夸 改革元年启征程

    实现两个一百年有绝招

    养老并轨即掀开事业发展促和谐推动内需塑形象

    单独二孩已实施

    延缓人口老年化

    医疗改革有亮点

    以药补医不再有

    文化革新临机遇

    社会发展添活力

    制度改革好不好有盼头 人口红利顺民意 齐欢呼 全民医保是突破是好事 产业转型又升级 好势头各位看官见成效

    举国上下新面貌特自豪

    中国航母已起航提防美帝耍流氓 展现实力没商量

    行政经济齐推进

    反腐惩恶净化党

    党的政策就是好

    佳佳都有新变化

    值庆贺 简政放权少审批 新风尚 人民生活都提高 更辉煌(张晓梅)

    《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之思想汇报

    汇报人:汤迎迎

    这一章从实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良性循环、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这六个方面具体来谈关于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具体措施。

    诞生于人民、依靠人民群众、最终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的中国共产党,深知民众的力量。“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等,是对民众力量的充分肯定。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依靠人民群众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中,同样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完备的国防、社会、工业体系。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充分尊重人民的意愿,小岗村几十个农民,成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先驱。密切联系群众、为人民服务、永远保持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成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发展、不断成长壮大、带领中国各族人民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的不二法宝。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体会到,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事关群众福祉和社会和谐稳定。我们要实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良性循环是刻不容缓的大事。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无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都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习近平总书记“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讲话精神,亲切,以人民过上好日子作为我们党的工作目标要求,以此来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

    “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封建士大夫尚且有此一说,共产党的干部,更应视老百姓为“衣食父母”,把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当成自己“天经地义”就该办好的事。我们必须树立这样的理念:当官不是为了发财享福、光宗耀祖,而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当官是一种责任、一种担当、一种付出,甚至是“受苦受难”。当年,朱镕基在上任时曾发出铮铮誓言:“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将勇往直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是一种为民赴命的无畏气概、一种磊落坦荡的无私胸怀。只要是为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共产党人就要义无反顾,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这是由党的宗旨所决定的,不是对人民的恩赐。

    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领导干部的最大政绩。领导干部要抓发展,但发展的目的是惠及更多的老百姓。因此,就要花功夫解决好老百姓最现实、最关心、最希望解决的问题。在这方面,我们有一大批榜样人物。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等人民公仆,长年工作在基层,生活在群众之中,真心实意为百姓服务,以生命和热血铸造了党魂,践行了宗旨,赢得了民心。重庆的“草鞋书记”邓平寿,一年到头都在村社转,“三进三同”成为常态,他把为老百姓排忧解难当成本分。他“走”了,七里八乡的几千群众挥泪送别,情难割舍。在他们的心中,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老百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理应成为党员干部的价值取向和最大政绩,也是检验党员干部是否合格的标尺。

    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关键在认识。工人阶级是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这是我们30年来改革开放所总结的宝贵经验之一。然而,更重要的是认识政之所兴,在顺民心;
    政之所废,在轻民生的利害关系。面对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各级党政领导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始终怀着善待之心,不断增强厚待之力,任何时候都不能损害群众利益,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做到尽心尽力尽责,让发展的成果真正普惠于民。群众对生活的期待是不断提升的,需求是多样化、多层次的,而我们的国力财力是有限的。因此,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主要是发挥好保基本、兜底线的作用。也就是说,要在义务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提供基本保障,满足人们基本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同时对特殊空难人群进行特殊扶持和救助,守住他们生活的底线。

    无可否认,随着改革深入、市场经济的发展,部分党员密切联系群众、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减弱,官本位思想、官僚主义严重,直接影响的,是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当中的印象。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人民群众反响最大的,是党面临的“四个危险”的具体表现。政府公信力下降、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受损,很大程度上是源于这种官本位思想。直面问题,提出“要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政府就要过紧日子”,是人民既然信任党和政府、党和政府代表人民行使管理国家、社会、为人民服务,就要一心为民、执政为民、时刻把人民放在应有位置的“为人民服务”的党的宗旨的体现。政府过紧日子、百姓过好日子,朴实的话,折射出的是对当下舌尖上上的浪费、车轮上的腐败、行政不作为等人民深恶痛绝的正视和加以遏制的坚定决心。新任总理中外记者招待会上此番讲话,令人震撼、期待。

    行大道、民为本、利天下,期待这政府过紧日子、百姓过好日子能成为现实。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

    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治理

    1.实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良性循环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事关群众福祉和社会和谐稳定。

    增进民生福祉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无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都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

    不断改善民生是推动发展的根本目的。我们的发展是以人为本的发展。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是要通过发展社会生产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如果我们的发展不能回应人民的期待,不能让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不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这样的发展就失去意义,也不可能持续。

    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关系,实现两者良性循环。一方面,经济发展是前提,离开经济发展谈改善民生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另一方面,民生改善既能有效调动人们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又能释放居民消费潜力、拉动内需,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对经济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要通过发展经济、做大“蛋糕”,为持续改善民生奠定坚实物质基础,同时又通过持续不断改善民生,有效解决群众后顾之忧,扩大消费需求,为经济发展、转型升级提供强大内生动力。

    2.社会政策要托底

    群众对生活的期待是不断提升的,需求是多样化、多层次的,而我们的国力财力是有限的。因此,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主要是发挥好保基本、兜底线的作用。也就是说,要在义务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提供基本保障,满足人们基本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同时对特殊困难人群进行特殊扶持和救助,守住他们生活的底线。

    要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善民生不能脱离这个最大的实际提出过高目标,只能根据经济发展和财力状况逐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否则,结果只会适得其反。拉美、中东以及一些欧洲国家的教训表明,不切实际的高承诺、高福利、高债务,要么是失信于民、政府垮台,要么是债务累累、财政危机。这值得我们警惕。

    要多做雪中送炭的工作。“知屋漏者在宇下。”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要从实际出发,尊重群众意愿,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群众生产生活遇到了什么困难,要千方百计加以解决,能解决的要抓紧解决,暂时不能解决的要创造条件加以解决。不要搞那些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劳民伤财、吃力不讨好的东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多做一些雪中送炭、急人之困的工作,少做些锦上添花、花上垒花的虚功”。

    要格外关注困难群众。郑板桥有一首诗写道:“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我们共产党人对人民群众的疾苦更要有这样的情怀。现在,我国大部分群众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同时由于我们国家大、各地发展条件不同,我国还有为数不少的困难群众。对各类困难群众,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时刻把他们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关心他们的疾苦,千方百计帮助他们排忧解难。要深入推进扶贫开发,帮助困难群众特别是革命老区、贫困山区困难群众早日脱贫致富,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努力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

    要倡导通过勤劳致富改善生活。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是党和政府工作的方向,但不是说党和国家要大包大揽。要引导广大群众树立通过勤劳致富改善生活的理念,从而使改善民生既是党和政府工作的方向,又成为广大人民群众自身奋斗的目标。“一勤天下无难事。”要鼓励个人努力工作、勤劳致富,创造和维护权利公平、机会公平和规则公平的社会环境,让每个人通过努力都有成功机会。

    对于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习近平总书记在二〇一二年十二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工作思路。“守住底线”就是要形成以保障基本生活为主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织牢民生安全网的“网底”;
    “突出重点”就是要对重点群体和重点地区进行倾斜;
    “完善制度”就是要形成系统全面的制度保障;
    “引导舆论”就是要促进形成良好舆论氛围和社会预期。这为进一步做好民生工作指明了方向,按照这个思路,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将更加科学有效、扎实稳步向前推进。

    3.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二〇一三年四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工作时指出,抓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住最需要关心的人群,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锲而不舍向前走。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事关国家未来。中国这么多人,教育上去了,将来人才会像井喷一样涌现出来,这是最有竞争力的。要坚持立德树人,培养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不断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人才支持和智力贡献。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广大教师要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甘当人梯,甘当铺路石,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家贫子读书”,治贫要先治愚,把贫困地区义务教育搞好,不要让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努力发展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努力让十三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

    抓好就业这个民生之本。要通过稳定经济增长和调整经济结构,特别是扶持小微企业和服务业发展,努力增加就业岗位。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加大自主创业支持力度,对就业困难毕业生进行帮扶,增强学生就业创业和职业转换能力。鼓励大学生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转变择业观念,勇于到基层一线和艰苦地方去,把人生的路一步步走稳走实,善于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做好化解产能过剩中出现的下岗再就业工作,加强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工作,搞好职业技能培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缓解结构性失业问题,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使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完善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完善收入分配调控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逐步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

    加快推进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设。居者有其屋,是我国长期以来的一个传统,也是群众的迫切期盼。要尊重规律,努力探索适合国情、符合发展阶段性特征的住房模式。从我国国情看,总的方向是构建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要处理好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和市场化的关系、住房发展的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关系、需要和可能的关系、住房保障和防止福利陷阱的关系。只有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才能充分激发市场活力,满足多层次住房需求。同时,总有一部分群众由于劳动技能不适应、就业不充分、收入水平低等原因而面临住房困难,政府必须“补好位”,为困难群众提供基本住房保障。

    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人民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是每一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要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重要位置,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循序渐进,进一步深化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探索医改这一世界性难题的中国式解决办法,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基本医疗卫生资源均衡配置等问题,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我们还要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城乡居民养老、城镇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加强社会救助,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4.创新社会治理

    社会治理是社会建设的重大任务,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社会管理,取得了重大成绩,积累了宝贵经验。同时也要看到,当前我国改革处于攻坚期和深水区,社会稳定进入风险期,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艰巨,社会管理面临新情况新问题,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实现从传统社会管理向现代社会治理转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治理和管理一字之差,体现的是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施策。”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全面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坚持系统治理,加强党委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坚持依法治理,加强法治保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坚持综合治理,强化道德约束,规范社会行为,调节利益关系,协调社会关系,解决社会问题。坚持源头治理,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及时反映和协调人民群众各方面各层次利益诉求。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公共服务,激发社会活力。建立畅通有序的诉求表达、心理干预、矛盾调处、权益保障机制,使群众问题能反映、矛盾能化解、权益有保障。健全以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社会治安防控等为基本内容的公共安全体系。

    要正确处理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大局稳定。稳定是根本的大局,没有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一切改革发展都无从谈起,再好的规划和方案都难以实现,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去。要处理好维稳和维权的关系,把群众合理合法的利益诉求解决好,使群众由衷感到权益受到了公平对待、利益得到了有效维护。要处理好活力和秩序的关系,既不能管得太死、一潭死水,也不能管得太松、波涛汹涌,重视疏导化解、柔性维稳,发动全社会一起来做好维护社会稳定工作。要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切实做好国家安全各项工作。要严厉打击暴力恐怖活动,建立健全反恐工作格局,完善反恐工作体系,加强反恐力量建设,筑起铜墙铁壁,使暴力恐怖分子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要推进平安建设,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平安是老百姓解决温饱后的第一需求,是极重要的民生,也是最基本的发展环境。”要深化平安中国建设,深入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坚决遏制严重刑事犯罪高发态势,坚决遏制重特大公共安全事故。政法机关和广大干警要把人民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从人民群众不满意的问题改起,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提供有力法律保障。加大依法管理网络力度,加快完善互联网管理领导体制,形成从技术到内容、从日常安全到打击犯罪的互联网管理合力,确保网络正确运用和安全。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社区服务和管理能力越强,社会治理的基础就越实。要尽可能把资源、服务、管理放到基层,使基层有职有权有物,更好为群众提供精准有效的服务和管理。要加强城市常态化管理,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狠抓城市管理顽症治理。要加强人口服务管理,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促进人口有序流动,控制人口总量,优化人口结构。

    “我要让乡亲们都过上好日子!”

    -——记横山县响水镇白岔峁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乔尚升

    (一)

    初秋的早晨,陕北无定河畔,横山县响水镇白岔峁村文化广场十分热闹,准备下地干活的村民,看着一排排崭新的民房,脸上洋溢着喜悦,不知是谁,带头唱起了自编自创的信天游:

    陕北的大山山连着山,

    咱白岔峁出了一个好村官;

    一滴滴泪水一串串汗,

    盘山的公路到门前;

    光脚丫子磨烂青石板,

    家家户户安上了自来水管管;

    白布衫衫迎着西北风展,

    填沟打坝又修梯田;

    花喜鹊落在电线杆,

    新建的学校亮闪闪。

    „„

    这支歌是近几年山村翻天覆地变化的写照,而带领乡亲们治穷致富的是村支书兼村委会主任乔尚升。

    1999年的一个冬日, 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征战多年的乔尚升,本来在榆林城购置了两套房子,正准备把自己的石料厂进一步扩大,一次平常的回老家经历,改变了他后半生奋斗航向。他看到养育他长大的山沟,依然贫穷荒凉:土地荒芜,窑洞破烂,道路不通,生活不富„„ 他痛心:难道这块土地就这样下去啊?这可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啊!那一刻,他心中暗暗地计划:我要回村,帮助乡亲们做点什么。

    盐子沟冻结的冰块随着暖春的到来,融化成一股河水冲洗着河道堆积的垃圾。当乔尚升寻思着回来时,村上第十次选举村委会主任的活动开启了帷幕。

    出于对他的了解,乔尚升被村民们一致推选为村民委员会主任!

    按以往几任村主任的经历,谁挑起了这副磁器担,谁家就会穷上好几辈。乔尚升偏不信邪,他从众乡亲们的目光里看到对自己的信任。

    如何制订规划,蓝图如何展现?他与班子们合计,制订了“两个五年计划”,利用10年时间干成10件事情。建设新的学校教学两层楼、筑起新的村委会办公楼兼党团员活动室、文化阅览室、绿化每一座荒山、修建自来水、修通村里通向外面世界的4.5公里公路、家家户户住上新房等。可是,当他站到脚底盐子沟沟底,抬头环视南北大山相连的25座山峁、13条土石沟时,他也犹豫过。不必去描绘这些山的险恶和沟的丑陋,就把祖宗给它们起的名字念一遍,都叫外人听来头皮发麻:狗尾巴峁、鹚怪子峁、丧(桑)卜界峁、黑家峁、苦菜梁峁、老坟坬峁、黄黑峁、夜壶疙瘩峁„„泥井沟、走马沟、献猪沟、背井沟„„村民还根据这峁梁沟壑地形地貌,代代相传了许多吓人的神鬼故事。

    (二)

    乔尚升不相信鬼神。他当过兵,军人作风,说干就干。他要向贫穷和神鬼一齐宣战,特意打造了一把能开荒种田的镢头随身带。建学校、修村委会办公楼、文化活动室、修公路,是连环“子母工程”,需要花费好大的一笔款项。村民们看着美好的画卷,为钱急的直跳脚:尚升哇,怎么办呀,钱是硬道理,这要花几百万票子哩。

    “从我做起”。乔尚升带头“革”自己的“命”,解自己的皮囊。2000年春天,他一次就拿出十几年积攒的家底200万元,用于“三项工程”建设。很快两层八间教室楼建起来,150多名小学生走进敞亮的教室,从沟底的乔沟村到山顶白岔峁村的5公里盘山公路修通了。最艰苦和最难忘的是修通从白岔峁村通向外面连接无定河畔省道的那4.5公里石砭公路。2002年7月1日,乔尚升光荣地加入了共产党,被选为村支书并继续兼任村委会主任。担子重了,新的责任,使他的眼界也放长远了。他决心带领村民修通这条跨向外面的4.5公里石砭公路。石砭公路是在山沟里修建,艰苦而危险时常相伴。他仔细周密地考察,每一项工程,每一个环节,同施工人员研究分析,从购炸药、凿炮眼、安放爆炸装置、点火„„ 不容半点忽视。

    2003年6月中旬的一天,一个阴冷的日子,大雨就要到来,而沟底一条百米长的护岸正在紧张的施工。河槽还堆放着刚运来的20多方石料,如不马上搬到高处,有被洪水卷走的危险。乔尚升急带十多名民工,赶到沟槽,用肩扛,用手抱,往安全地带抢运石料。果然,石料刚搬运完,洪水从上倾泻而下。经过6个月的苦战,终于在地冻来临之前,修通了千百年来乡亲们盼望已久的通往外面世界的公路。

    为了修通修宽修结实每一条山村道路,乔尚升的双手不知磨破了多少次,又脱了多少层皮,流了多少次血„„他也说不清楚。每一次泪水淌出来,沾到手掌,与手掌磨破的血水混在一起,又浸渗到老镢头把,涂抹成黑红黑红的,在烈日与寒风下闪光发亮。双脚穿的鞋穿不了半个月,鞋底就磨烂,脚趾露出来,刺痛的他心如刀割。他已经习惯了和民工弟兄们一起抱石头、铲沙土、推车子、运石料„„啃窝头、吃方便面、饮冷水的生活„„风天,雨天,他穿梭于每条公路的山峁、山坡、山沟„„修路到了关键时刻,资金缺口大,他毅然又用自己在榆林的住房做抵押,另借贷25万元买了一架装载机用来搞工程建设。艰苦繁重的超负荷劳动,使这位军人出身的陕北汉子身体出现了透支。他晕倒在修路工地上,被县里干部强行送到西安一家医院治疗。经检查,他的脑血管、胃等部位都患有疾病。可他只在医院住了3天,坚决要求回到村里,参加修路大决战。人们没办法阻拦,只好给他带了一些中草药。当乔尚升忍着病痛出现在修路工地上时,乡亲们备受感动,工程进度加快,并如期竣工。

    岁月在山路的延伸中行进。经过五年的艰苦拼搏,他带领村委会一班人不仅提前完成了建学校、建文化阅览室、修路等三项“ 连环工程”,还在距沟底水源1.5公里的高山顶上建了水塔,安装了自来水管,解决了100多户人家的吃水困难。村里多位上了年纪的老人,兴奋地行走在直通山外的公路上,成为一时风景。看着村民走在宽敞的道路上和吃上自来水,孩子们走进明亮的教室读书,他感受到了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裕的兴奋。他触摸到了和看到了白岔峁村179户人家、723口人整体向贫穷告别的憧憬。

    (三)

    要致富,多栽树。要彻底改变贫穷面貌,就要打造“秀美山川,美好家园”, 还穷村子一片山清水秀的容颜。在上级政府的指导下,乔尚升和全体党员带领村民又不失时机地开展植树种草活动。

    2006年3月11日,注定要为乡亲们记住的日子。毛乌素沙漠的黄风从横山山脉北面卷来,飞沙走石,人们睁不开眼。这时,两辆运送小树的车开进了盐子沟。小树苗不能在地面放的太久,必须马上挖坑栽到规划好的荒坡上。乔尚升召集共产党员们一起,带领着全村几十名青壮年,开始在荒坡上挖坑,栽植松柏。为了让干燥的沙土上,小松柏树活下来,乔尚升又自己掏钱,雇来手扶拖拉机从沟底往上运水。装在空油桶的水运到了半山坡公路上,又带领大伙用水桶提,脸盆端,一直干到了午夜,累的实在支撑不住,就到半山腰一孔破旧土窑过夜。

    村里几位上年纪的老人看见乔尚升一连半个多月,没明没黑带着青年人栽树,身体消瘦,脸皮黝黑,吃冷饭喝凉水,心里实在忍痛不过, 就到工地劝他,还拉他上家中吃饭休息。可是,退缩不是他的性格:荒坡不绿化,风沙不挡住,大伙住不上新房,我吃啥都

    没有滋味,就是到城里睡宾馆也睡不踏实哇!那天,在场的乡亲们见识了一个铁支书的情怀:乔尚升站到栽好的一大片小松柏树林里,举着沾满泥土的拳头向大山宣誓,要和大家一道,几年时间改变荒山面貌。

    乔尚升硬是凭着韧性和顽强,以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激发大家一道,绿化荒坡荒峁。几年来,每在植树时节,他带领大家上山,种树造林。昔日的黄土荒山,而今到了春天生机一片。到2009年11月,绿化荒地2400亩,退耕还林种草2800亩,房前屋后栽植各种树木21万株,村支部、村委会先后筹资1200万元,在16座山峁上修通了32公里道路,兴修宽幅梯田1300亩,打淤地坝12座,使84户、430人进住新修的四合小院,家家户户用上太阳能,安装看上有线电视。

    农民纯收入由1999年的人均300元增加到2009年的6500元,增长了21倍还多。如今,两个自然村从山沟到山峁,呈现出“住宅区、养殖区、种植区、林区、生态农业区”“五位一体化”的发展新格局。

    (四)

    说起乔尚升和白岔峁村的变化,现任村委会妇女主任、共产党员周东丽动情地说,要不是乔支书热心帮助,就没有她全家的好日子。

    当年嫁到白岔峁村的周东丽,曾随男人一直在外打工,10年前回到白岔峁村也想干一番事,没想到“婆家村”穷的连买油盐钱都没有。出门上山要弯着腰,双手指抠着土圪蛋,一步一步往上爬,一不小心,就有摔到沟底的危险。周东丽夫妇面对本村的穷样子,就想扭头到外面闯荡去。就在这时乔尚升出现在他们的面前。“见贫穷就躲,遇困难就跑,还算有志气的青年人嘛?” 乔尚升苦口婆心地做工作,又送了周东丽家3只白绒山羊,终于把这位有中学文化的外村姑娘留住。她没有辜负村民们的期望,加入了共产党,认真做着本职工作,调解村民是非,关心妇女的生活,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妇女干部。

    去年,大学毕业生杨东满怀热情来到白岔峁村做村主任助理,起初,看到村子山清水秀,景色迷人,时间一长,觉得农村工作单调,农活艰苦,与农民打交道,婆婆妈妈的,没啥出息。可是,在乔尚升的言行感召下,杨东立住了脚跟,工作很努力,用自己所学知识为村子发展出谋划策。尽管杨东从小长在农村,可是十几年的读书生涯他没有干过农活。到白岔峁村一年来,他不但学会了种田、锄草、种树等农活儿,还掌握了许多做好农村工作的方法。

    如今他稳健地走在白岔峁村公路上,一个当代大学生走与实践相结合道路的自豪感油然而生。青山连着青山,绿峁连着绿峁。人与峁,人与山村世界融为一幅和美图画。在这优美的图画中,人是主体,人的发展是中心。一家人,一个村的富裕,对于共产党员和干部来说,那还不叫富裕,最多叫先富了一步。只有带领全村人共同富裕, 才是真正的幸福,真正的科学发展。在近期学习中,乔尚升常常这样想。他也思索着下一步,把白岔峁村变成一个环境好,人的精神面貌好的山村,让来参观的人流连忘返。

    曾几何时,放着红红火火的生意不做,他主动挑起一个烂摊子。开始他只是一个普通群众,多年来,通过努力和表率作用,他光荣地加入共产党 ,成为乡亲们竖起大拇指称道的好支书。当他的事迹,渐渐为各级组织所了解,随着荣获的各种荣誉,在四乡八村传颂。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授予乔尚升“优秀共产党员”和“全省劳动模范”称号,中共榆林市委书记李金柱亲自写了一篇《横山有个乔尚升》的文章发于当地报纸,称赞他:“ 把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和基本生活条件作为突破口,把以设施农业、舍饲养羊为重点的现代特色农业产业作为富裕农民的发展方向,实践证明这一思路是符合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和白岔峁村的实际的。当一个好的农村基层领导,既要有想干事的强烈愿望,又要有会干事的能力和水平。特别是能够见人所未见,谋人所未谋,提出既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趋势,又符合本地实际的发展思路和实施规划。尚升商海历练十几年,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充实了知识,又有着为家乡人谋实事、求实效的执着追求,这是他的过人之处。”号召全市的共产党员向

    他学习。一个以他的事迹为蓝本的音乐剧《横山有个乔尚升》上演了,上级领导也组织了多场他的事迹报告会,人们通过各种形式向这位坚强而豁达的共产党人致敬。

    读《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有感

    新元小学 车霞芳

    寒假期间读了韩老师的《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一书,让我获益匪浅。下面结合我这两年的一年级语文教学实践,来谈一下我的心得体会。

    一、课内海量阅读

    韩老师从一年级就开始让学生在课内进行海量阅读,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要培养和强化他们的阅读训练,主要要做到淡化理解,强化阅读。在他们进行海量阅读时,要适当降低要求,减小难度,但对于重难点,教师要去适当引导和讲解,注重他们的积累,同时会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进行阅读,比如:全班读、自由读、小组开火车读、接龙读、小老师领读这样的方式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热情。海量阅读的方式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事可做,不但轻松地让一年级的课堂安静了下来,在课堂教学上也取得了特别好的效果。

    在教学生识字时,韩老师采用了阅读中识字的方法,总结出识字教学的模式:教师先指导学生读熟韵文,再利用生字卡片认读生字,然后出示一些与本课生字有关联的词、句、段,让学生认读。这样的方式不仅让学生在阅读中去学习了生字,还可以培养学生阅读的好习惯。

    二、拼音教学新模式

    韩老师运用拼音教学新模式,使学生有效地在三个星期内学完拼音。

    1、每次学新课前复习前两课的汉语拼音情景歌。

    2、看图引出要学习的字母。

    3、教学汉语拼音情景歌。

    4、书空字母。

    5、拼读音节。

    6、再次读黑板上的汉语拼音情景歌(时间充足的情况下)。

    7、书写字母。

    在复习拼音的时候,韩老师充分利用好汉语拼音的情景歌来帮助学生记忆,抽出时间来让学生过关。还有就是进行音节的拼读和书写来复习拼音。而且在韩老师的拼音教学中采用的拼读姓名这个方式来复习的方法是很有效果又不失趣味性的,让学生通过名字的拼音认读来复习所学的拼音,会显得课堂气氛很好,而且有利于学生积极性的激发。

    三、高效省力的写字教学

    在一年级进行海量阅读,写字教学是关键,指导一年级学生写好字是“难中之难”。从笔画开始韩老师就采用整体输入笔画的方法,先把所有的笔画整理编成儿歌诵读教授,再进行字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去学习笔画。在笔顺教学方面,提倡采用让学生先自己观察、练习、纠错的方法,这样不仅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可以巩固学生的笔顺笔画学习。在学生写字方面,推广描红这样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习字能力,在此基础上抄写词语表,反复地练习看拼音写词语。在家长方面,引导家长“淡化考试,强化阅读”,教师与家长相互配合来提高孩子各方面的能力。

    四、写话晚起步

    一年级是学生们学校生涯中的“婴儿期”,他们会写的字太少,写话是一件很费力的事。因此在在一年级教学中,写话要晚起步,让学生多阅读,先奠定好阅读的扎实功底,可以先让家长代子捉刀来记录一些孩子的趣事,用第三人称来记录,与大家分享,激发他们的兴趣。在课堂中,以“读”为准,“说”的训练放在家里,韩老师通过信件、博客文章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学校生活,让家长引导孩子讨论学校里发生的事情。慢慢在学生有阅读积累的基础上,让他们开始进行简单的写话,有时甚至口头介绍都可以,开始认识段落,背诵填空题来积累词语,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改错。

    总之,在今后的一年级教学中,我会借鉴韩老师的海量阅读模式,给学生呈现出一个故事不断的趣味课堂,尽可能多的给学生进行阅读拓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学生插上阅读的翅膀,飞向更远的蓝天。

    让阅读浸润你的人生

    ---我读《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

    东山县铜陵中心小学 黄桂凰

    “读书就是教育,教育就是读书。”这是韩兴娥老师《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后的经典总结,也是她和苏霍姆林斯基这位教育大师不谋而合的观点。读罢,心中一阵惬喜、激动、兴奋,那是一种心灵的共鸣和似乎受到嘉奖的肯定。

    喜欢韩兴娥老师,喜欢她的朴实无华,喜欢她的平实真诚,更喜欢她的率真可爱。聆听她的讲座,似春雨润物无声,如长者般娓娓道来。那种随意与亲切,真真切切、完完整整地为我们地展示了一个个孩子小学阶段“海量阅读”的全过程。从“博采众长的低年级识字”到“踏上阅读快车道的二年级”再到“中高年级的快乐阅读教学”,她用具体实例详细地介绍了课内海量阅读的开展;
    从“家校沟通”、“打造儿童阅读环境”到“营造我的‘巴学园’”,她既生动又实在地讲述了一个个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的故事,那里有润泽的一年级教室、故事不断的课堂、无人管理的图书超市还有她那温文尔雅、浸润书香的弟子们„„

    敬佩韩兴娥老师,因为她的坚忍,坚强,坚持不懈。她一节课教学生学习

    三、四首宋词,一节课读六个成语故事,三星期教完拼音、两星期教完一本教材的情景,完完全全地展现在我眼前。这种“鲸吞牛食”似的课内海量阅读带给我一种震撼、一种思考,她为她的学生打下了扎实坚固的阅读根基。为了更好地与学生一起研读《论语》,韩老师看了十多本诠释

    1 《论语》的书籍,一个假期她能读二十多本书从美国译过来的书„„应该说正是韩老师自己的“海量汲取”为学生的“海量阅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海量”的背后是一种长期的阅读积淀。这需要多大的勇气与毅力啊!文中,韩老师说“优秀是一种习惯”是她最深刻的人生感言,正是这种坚韧与执着的阅读品质成就了她优秀美好的人生。她称自己是一棵无人注意的小草,那一定也是最柔软最有内涵的劲草。

    一样的冲动与任性,共同的思想与追求。“海量阅读,人人可为”。在一片茫然与无限的憧憬中,韩老师成功的经验如前行的明灯让我豁然开朗。暑假里,我忙开了,走书店看书、找书,进入新班级了解情况。最终确定共读《增广贤文》和《小鹿斑比》这两本。初次翻开《小鹿斑比》,不禁被里面的童真与稚气所吸引,文中,可爱的小鹿斑比与和蔼的母鹿正向我们演绎着人世间最纯真、最动人的亲情,很感动!很喜欢!心里盘算着等女儿上了二年级一定要向她推荐此书。而《增广贤文》又以它的含蓄与温婉向我们倾诉着先哲圣人的聪明与睿智,诸多贤能志士都曾启蒙以此文。就这样,我的语文课堂因此也丰富起来,全班共读、自由自在、心无旁骛、不受羁绊„„让孩子们的眼睛浸泡在铅字里,让他们的心灵和大脑震荡在感动和思维中,孩子们面对书本沉思静读,稚嫩的童音、灵动的思想,嘴角的笑靥如桃花般灿烂„„而此时的我,不再为不完成作业而喋喋不休,为不遵守纪律而大发雷霆,潜心阅读,为我提供了与学生进行零距离情感交流的平台。它让我真切认识到:每一朵鲜花都能开的绚丽多彩、只要你给予他至真、至善、至美的情感的浇灌。“不动笔墨不读书”、“记得写上你的感想和体会哦!”此时无声甚有声,我也伏案阅读,和他们共同步

    2 入宁静平和的港湾„„

    当代著名诗人汪国珍先生曾有一首题为《读书》的诗:

    这是前人的智慧/这是未来的储备/这里有夕阳晚照/洞箫的长吹/这里有晨风拂柳/湖畔的明媚/此时,舒卷便是舒心/此刻,饮茶宛如寻醉/明镜从来不染尘书本岂容落薄灰/何必皓首枉叹息/读是远见/不读是悔

    这首诗把阅读的意义、阅读时那种美的愉悦表达得多么准确,阅读,改变了人的精神境界。曾几何时,慨叹儿时读书太少而词汇贫乏、语言枯竭,却愿通过自己的激情而点燃学生阅读的热情。读书吧!与经典为友,与大师共舞,让我们的生命因阅读而更精彩!为我们的书香人生赋予源远流长的文化浸润„„

    读《别让猴子跳回背上》心得体会

    职场上总有一个令人困惑的现象,为什么主管们常常忙得不可开交,而下属却无所事事,下属的担子似乎最终都落在主管们的肩上。而本书则给出了答案,作者用背上的猴子做比喻,生动形象地讲述了如何来驯养这些猴子。

    书中首先探讨了管理时间的内涵,将管理时间分为三种:受上司支配的时间、受组织支配的时间以及由个人支配的时间,个人支配的时间又可分为受下属支配的时间以及自由支配的时间两部分。而在工作中,应该最大限度地减少受下属支配的时间,更好地来完成上级安排布置的任务。然而我们并没有意识到,已把过多的时间花在解决下属的问题上。例如书中讲到,经理在大厅里遇到了他的下属。下属请经理帮助解决一个问题,而经理答应考虑一下给予答复。作者把下属的问题比喻为猴子,两人碰面之前,猴子在下属的背上,而两人分手之后猴子已经到了经理的背上。

    当有一天这位经理弄明白究竟谁在为谁工作时,他决定管理好自己的时间。他把下属叫进办公室谈话,并说服下属背着自己的猴子离开办公室。猴子终于离他远去,回到真正的主人身边。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应该把工作的主动性还给下属,激发下属工作的积极性,禁止下属等待或请示要做什么,这样可以迫使下属别无选择,努力完成自己的任务。

    看完此书让我受益匪浅,联想到自己在与团队合作互助,完成上级安排的工作中,自己却不知不觉的做了许多"让猴子跳回背上"的事情。

    在上有主任下有同仁的企划部团队里,我肩负着承上启下的职责,承上,完成领导安排的工作,做好自己份内的职责,饲养好自己猴子,努力使自己具有百分百的执行力和责任心。有时在工作中因为主任和公司对工作进行支持,时间长了总会产生某种依赖和疲倦,但如果想让自己有更快的进步就不能让自己的猴子跳到别人的背上。在工作中上尽自己所能完成任务解决问题,在超出自己能力范围之外,寻求帮助的同时,不仅仅简单的寻求解决,同时还要拿出自己的观点和方案,请教有经验有能力的人帮助,共同作出决定解决问题。

    启下,面对本部门的同仁,职责由养猴转变为驯猴,告知他们要完成的工作,会遇到那些困难并提供解决的方案。帮助大家分清哪一类的猴子最多、哪些猴子需要杀掉,留下适合数量的猴子。工作开展中,倾听他们的工作思路,给出自己的意见。让大家明白我们是一个团队,发挥团队力量的作用完成工作,即是我们的目标也是我们的任务。

    看完《别让猴子跳回背上》一书深有感触,书中探讨的观点,既是在教导我们如何安排工作、合理分配时间,更是教导我们如何促进自己与团队的成长,勇于承担养好自己猴子的一份责任。

    百日攻坚心得体会(共11篇)

    武警百日安全心得体会(共11篇)

    教学每日心得体会(共9篇)

    我最好老师教学心得体会(共6篇)

    百度 新员工工作心得体会(共9篇)

    相关关键词: 钓鱼心得体会…… 钓鱼的启示心得体会 扶贫心得体会 敦煌网产品上传心得体会 敦煌网开店心得体会
    相关热词搜索: 心得体会 过上 好日子 老百姓

    • 范文大全
    • 教案下载
    • 优秀作文
    • 励志
    • 课件
    • 散文
    • 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