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小升初
  • 中考
  • 高考
  • 英语
  • 考研
  • 四六级
  • 单元
  • 节日
  • 母爱
  • 诚信
  • 父爱
  • 环保
  • 家庭
  • 感动
  • 成长
  • 感恩
  • 梦想
  • 爱国
  • 写景
  • 写人
  • 叙事
  • 状物
  • 议论
  • 说明
  • 抒情
  • 观后感
  • 诗歌
  • 读后感
  • 想象
  • 素材
  • 名言
  • 段落
  • 哲理
  • 诗词
  • 成语
  • 赏析
  • 基础
  • 演练
  • 教学
  • 浅谈生物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0-02-24 08:09:24 来源:天一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天一资源网手机站

    浅谈生物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生物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能力。而知识的获得是能力培养的前提,在教学中往往是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能力的培养,因此,有必要把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相统一。现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结合学科特点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性能力,它离不开知识能力、技术能力,而知识能力即学科内知识的交叉与关联;应用能力即人们常说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除此之外,还包括新思维、新观念、新方法。而技术能力即实验能力,也就是创造性设计、验证理论实验,这也是创新能力培养中最难、最关键点。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立体能力培养,而忽视学科特点的创新能力培养是无目的地培养。因此,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学科特点。
    二、知识发生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知识发生过程包括科学概念的形成过程、科学原理的建立过程、科学问题的解决过程、知识结构的构建过程。而教学过程恰恰是知识发生过程的重现。如摩尔根的染色体理论的建立过程,众多科学家对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林德曼对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探索过程等。知识发生过程最有效的方法是不失时机的启发,运用恰当的语言点拔。比如我们在讲水分代谢时,渗透作用概念的建立是一个难点,在给学生演示渗透作用时,在让学生观察的同时,让学生思考“漏斗液面上升,此时水分子的运动有什么特点”,通过分析、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此时水分子既有进,又有出,后来把这一问题迁移到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两现象,使学生真正透彻地理解了什么是渗透作用,并能很好地运用这一理论解释实际生活中的现象,并了解这一理论在生产实践中的理论指导意义。
        三、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只有实验与理论相结合,才算真正完成了教学任务。在实验中,不但重视验证课堂所学理论,更重要的是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创造性地设计新实验,解决新问题。
        如高中生物学《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中,分离叶绿体中色素所用方法为纸层析法。该实验的难点是划滤液细线。学生画的线条不齐、不细。针对这一问题,可让学生思考能否找到一新的方法取而代之。通过学生的积极讨论,学生用粉笔代替滤纸同样取得了满意的实验效果。通过这一实验,使学明确解决任何问题,都有很多思路和方法,看你怎样去实践,实践出真知。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目前教学改革的一重大举措,也是培养具有新思维、新观念、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条件之一。

    相关关键词: 浅谈生物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 范文大全
    • 教案下载
    • 优秀作文
    • 励志
    • 课件
    • 散文
    • 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