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小升初
  • 中考
  • 高考
  • 英语
  • 考研
  • 四六级
  • 单元
  • 节日
  • 母爱
  • 诚信
  • 父爱
  • 环保
  • 家庭
  • 感动
  • 成长
  • 感恩
  • 梦想
  • 爱国
  • 写景
  • 写人
  • 叙事
  • 状物
  • 议论
  • 说明
  • 抒情
  • 观后感
  • 诗歌
  • 读后感
  • 想象
  • 素材
  • 名言
  • 段落
  • 哲理
  • 诗词
  • 成语
  • 赏析
  • 基础
  • 演练
  • 教学
  • 当前位置: 天一资源网 > 穆斯林 正文

    穆斯林葬礼读后感例文

    时间:2020-03-23 05:44:05 来源:天一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天一资源网手机站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范文5篇

      《穆斯林的葬礼》小说写了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多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母女两个发生在不同年代,有着不同内结果却又相互交错的爱情悲剧。使我感受到穆斯林们一千多年来漫长而以艰难的足迹。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读一本书,改变一个人。

      今天终于把《穆斯林的葬礼》这本书看完了,我怀着极其复杂难以捉摸的情绪,开始写这篇读后感。

      从学校里接到涛哥阅读任务的时候,我并未在意,单纯这个题目也未深究,等到读到一半的时候,哦!才感觉到了葬礼-死亡的气息。主人公新月那甜美的笑容和脱俗的气质深深地攫住了我的心。我就想如果我会画画该有多好,把她那种超凡的微笑画出来,可是我又不忍,无奈,任何画笔都难以描摹新月那种美,还有那淡淡地忧郁。

      一代人,一家人,一个时代,两个民族。

      梁亦清,韩子奇,梁君璧,梁冰玉,韩天星,韩新月,这个穆斯林家庭;奇珍斋,“博雅”宅,燕大校园,这几个地方是主人公魂牵梦绕割舍不断的根基。哦,对了,还有楚雁潮,这个谈吐儒雅,细心热烈的年轻助教。

      一个人的生命难道如此脆弱吗?为什么灾难要一次又一次降临在这个纯洁美丽的十八岁女孩身上?为什么要让亲人离散,白发人送黑发人?韩子奇悲伤,韩太太悲伤,楚老师悲伤,悲伤的不应该仅仅是他们,还有那个时代!

      白手起家的小奇子,为了报恩,与师傅之女梁君璧结合,共同撑起了摇摇欲坠的家。但是,什么是爱情一直在韩子奇的心中打了一个问号。他只知道报恩报怨,从未体会过什么是真正的爱情,直到梁冰玉病重时的那一刻,当两双手相握,两颗心紧贴时,已到中年的已经有了妻室子嗣的韩子奇和正在青春热血的梁冰玉相爱了,这是一次不畏世俗的相爱,并且新月诞生,成为他们爱情的结晶,也是他们爱情的牺牲品!可怜的新月两岁便离开了生母,可爱的新月无忧无虑地成长,成长为老师眼中的得意门生,爸爸眼中的掌上明珠,得到了好姐妹陈淑彦所认为的“幸福”。要强的她没有填写第二志愿,直接考入了燕大,当然,也是她的“小姨”曾经就读的学校。她在二十七斋有了好姐妹,她在备斋有了亲爱的老师,爸爸是国家干部,哥哥是工厂工人,虽然不是非常富裕,但是在别人眼中也是相当perfect了。(起码我读到那里的时候是这么想的)

      然而故事却不会朝着完美的方向发展,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波澜呢?我记得是这样的:天星操办婚事需要钱——韩太太逼迫丈夫卖掉乾隆翠——韩子奇重见乾隆翠悲愤交加意外出车祸——新月着急见爸爸心脏病发——新月在哥哥婚事后情加重——楚老师表白——韩太太阻止——姑妈突然离世——新月病危——新月抱憾而死——博雅宅覆灭——韩子奇离世——“小姨”回家,却是物是人非亲人离世——完

      还记得楚老师说过的话:“爱就是爱,它是人类自发的美好情感,我因为爱你才爱你,此外没有任何目的!不要用‘自我牺牲’这样的词藻来贬低我,我们双方都不是祭坛上的羔羊,我们付出了爱,也得到了爱,爱得深沉,爱得强烈,爱得长久,这就是一切!”

      我今年才18岁,我不懂什么叫爱情,当然更没有体会过。当我看到这段话的时候,我震惊了,不是因为它有华丽的辞藻,是它炽热的感情和真挚使我感动,爱不是自我牺牲,爱不是怜悯你,因为爱所以爱,不含任何的动机或者其他。

      ——当爱情叩动她的心扉的时候,却感到迷茫,“老师,这就是……爱情吗?我们之间是爱情吗?”

      望着这个纯真的少女,楚雁潮的心在颤抖:“新月,”他说,“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当两颗心经历了长久的跋涉而终于走到了一起,像镜子一样互相映照,彼此如一,毫无猜疑,当它们的每一声跳动都是在向对方说:我永远也不离开你!那么,爱情就已经悄悄地来临,没有任何力量能把它们分开了!”——

      这是楚老师向新月表白时说的话,也许会有人认为这是一个老师给他病重的学生的安慰,是同情。前面我已经说了,他们的爱不存在同情或者怜悯,不允许梁君璧这种人来玷污。“一日为师徒,终生为父子。”老话说的没错,但是在这对炽热地向往事业与爱情的年轻人面前,不是所谓人们口中扯不清道不明的师生恋,而是对爱情的执着与追求!这份感情是梁君璧一辈子无法体会到的,这是梁君璧的悲哀,也是封建传统妇女受生活逼迫的那个时代的悲哀!试想一下,多么青涩的面庞,当爱情撞击她的心扉的时候,她是何等的激动和忐忑,“老师,这就是……爱情吗?我们之间是爱情吗?”

      唉!我知道,新月不想走,她有她所热爱的事业,她有她所热爱的姐妹和亲人,她有她所思年的生身之母,更有她的爱——楚雁潮。但是没人能够救她了,包括她的楚老师,她受的苦还不够吗?!为什么这么多的身世迷茫这么多的冷嘲热讽要压在一个柔弱而又表面坚强的肩膀上!?公平吗!?

      偌大的北京城,偌大的中国,浩浩荡荡的历史洪流,不会铭记这个不起眼的小丫头,时代的脚步不会因为她而停留,甚至连她的“拉赫”(坟墓)后来也夷为平地。所有的这一切好像不是为了这个姑娘而准备的,她悄悄地从伦敦的产房里来,又悄悄地从简陋的“旱托”(尸床)走,留给世人什么呢?

      她热爱的翻译事业,她陶醉的小提琴梁祝》,她的爱,也都随着临走前不安的喘息和羸弱的身躯一并进入了泥土。接受真主的审判,相信她一定能进天园的吧!摁,一定的!

      在这里,我不想大谈特谈见解,更不敢对爱情下个定论,只能浅薄的说一下我的理解。亲情爱情友情,人是感情动物,不能像老子庄子所倡导的那样“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而是生活在集体环境里,需要情感来浇灌,接下来就看处理这些感情的方式了。

      韩子奇性格难以捉摸,他可以让在牛津大学就读过的妹妹深爱,他可以让奇珍斋重现往日辉煌,他是玉王,是同行中的佼佼者,但同时他的懦弱和反复令梁冰玉愤而离去,令新月屡次受“妈妈”的伤害,对梁冰玉和梁君璧来说,他不是个称职的爱人,对新月天星,他也不是个称职的父亲。

      梁君璧是个封建家长制度的代表,她亲手筹划断送了儿子天星的幸福,而且亲手把新月送上了绝路,这一切的一切足以使真主愤怒,但是她却执迷不悟,一心以为自己这是为孩子好。难道她的命令比儿子的幸福更重要?她的面子比女儿哪怕是说外甥女的性命更重要?糊涂!

      韩天星那种性格外弱内强,是个有责任心的老实人,他顾家顾父亲顾母亲顾妹妹,但是为什么不果断制止母亲对新月的偏见?(当然,我说这些可能肤浅了,我暂时未能真正理解更深层的原因,我相信作者霍达前辈一定有她自己的写作目的的。)

      而最perfect的新月却是一个最最最弱势的人,把光辉集中在一个最柔弱最容易摧毁的人身上,可能也是一种手段吧!她清纯可爱,我看来是那种不施粉黛便能使周围的人神清气爽的女孩儿,楚老师谈吐文雅,而又积极上进,他表面的文静衬托的是内心的刚强与炽热,他热爱诗人拜伦,尊敬导师重视执教,又不放弃自己额外的翻译梦想。鲁迅的《铸剑》开始翻译的时候,新月刚跨入燕大,是何等的活泼可爱健康,而当故事新编中最后一篇《起死》结束的时候,新月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早早的告别了这个世界,这个令她留恋又使她心生畏惧的世界,走时带着生母不曾见面的遗憾和对爱情的希望。

      《起死》中:“庄子为什么要给五百年前的骷髅‘起死’?”

      “也许,是要他重新生活一次。人生虽然艰难,生命毕竟可贵。庄子认为人生应该像鹃鹏展翅,扶摇而上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

      那么,请你再给新月起死吧!!!!!

      悠扬的小提琴在回族公墓响起,一首《梁祝》,或许在地下长眠的新月能够感受到楚老师那凄婉的琴弦吧……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刚刚读完,人性中本来就有自私的一面,我们不能说它坏。

      梁君壁自私

      整天口中念叨着钱,用自己的意志来主宰儿子的一切,儿子的自由恋爱,生生拆散儿子的恋情,用封建女性勾心斗角的智慧让儿子走上一条她心中既定的道路,她很欣慰。却不知这一切温馨、平静背后,儿子心中的波涛汹涌,应为对母亲的爱,天星独自默默承受着同事的批判,承受着无爱的家庭责任。但我们也不能就此评定她的自私,她为的也是儿子好,为的是这个家,面对不忠的丈夫,养着别人的女儿,她的一切希望都寄托在这唯一的儿子身上,要掌握这个家的大权,才能让自己,让儿子免受伤害,但却在无形中伤害了新月,这个本来就不该在这家出现的韩子奇的宠儿。

      韩子奇自私

      对玉的爱达到了痴迷的地步,玉就是他的命,他一生的希望就寄托在玉上。和梁君壁的结合本身就是一场封建悲剧的开始,韩子奇的飞黄腾达,他爱着玉,对玉有着强烈的占有欲,战争来临时,不愿自己辛苦弄来的宝贝在战争中被毁,远渡英国,却没带上自己的家人(仅仅是与梁君壁商量未果),没有顾及到自己刚刚出生儿子的安危,没有尽到一个丈夫的责任,更遑论一个父亲的责任。一去就是十年,北平的动乱,多少人死伤,发现妻子和儿子还活着的时候,心里产生的矛盾可能多于想念,他有了女儿,有了爱人,却不愿,也不敢背负抛弃妻子的名号,敢做而不敢当,并将一切的罪责抛给战争。最后,爱人走了,却苦苦相留,留下女儿,自己却无力给女儿一个幸福快乐的生活,他的下半辈子是在愧疚和隐忍中度过的,这样的男人,不要也罢,他是梁君壁的悲剧源头,最后也导致了自己女儿的死,一切的罪责都因这个没有责任感的人而起,玉带给他的虚名已经饱和了他的虚荣心,名誉是他一辈子都离不开的荣耀。

      他对梁冰玉有没有爱?肯定是有的,但却抵不过对玉的爱,对名誉的爱,他对梁冰玉的爱都给了新月,而新月缺的,让她烦恼的,永远都是母亲对她的态度,照片里母亲亲切的面孔,在她的记忆里是没有的,她直到死都在找母亲,渴望那封信里传达的母爱。其实韩子奇的自私照成的悲剧构造了全文。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其实初次看到《穆斯林的葬礼》是那么厚一本书的时候,手停住了,那么厚一本书,我能看完吗?但在我看了几页后,这个疑问就消除了,这本书深深的吸引了我,他的文笔,他的情感,他的故事,都让我爱不释手。

      整本书穿插着讲述了两代人的故事,是一个庄严而伟大的世界。从第一代,梁亦清为玉献生,韩子奇成家,成为玉王,出国护玉,带新月和玉儿回国,壁儿促使家产尽毁,到第二代,韩子奇为让新月上大学付出代价,新月与楚雁潮志同道合,新月的心脏病被发现,与楚雁潮相爱,抱憾而死……

      穆斯林,很多人对它的了解少之又少,只知道它是一种信仰,有着许多习俗,不过要细说习俗,也就只知道忌口猪肉、烟酒罢了。作者作为回族,一名虔诚的穆斯林,在这本书中,让读者们深刻的了解到了穆斯林。

      穆斯林四海为家,同族人互相尊重,不分你我,不管是陌生人还是熟人,只要是穆斯林,他们就会伸出援手。全世界的穆斯林一日五次的礼拜都朝着穆斯林尊贵的天房——克尔白,在每个穆斯林的一生当中,如果有条件就应该前往克尔白朝觐一次,以此获得安拉的宥赦,求得死后进入天园的门券。穆斯林每天要做五次礼拜:日出前的晨礼(榜答)、午后的晌礼(撇什尼)、太阳平西时的晡礼(底盖尔)、日落黑定前的昏礼(沙目)、夜间的宵礼(虎伏滩)。然而在礼拜前,还必须进行“大净”,也就是在“水房”洗浴。在穆斯林死后,由清真寺专管洗“埋体”的人为尸体洗浴,然后用三十六尺白布覆盖全身,安卧在“埋体匣子”中,由不少于八人抬着,一路念诵着古兰真经来到坟坑,坟坑是一个长方形的深坑,南北走向,挖到底部,再从一壁向西挖半圆形的洞,称为“拉赫”。穆斯林只允许用竹子和没有烧制的土砖或者一块小小的薄石板封闭“拉赫”。在亡人下葬前应由他的亲人下去“试坑”,以确保亡人能躺的安稳。他们对汉人有一定的偏见,就像汉人对他们有一定的偏见一样,他们并不欢迎汉人,并不赞同汉人与穆斯林结婚生子……

      两代人的命运都十分悲剧,韩子奇的家破,新月的死亡,都让人的心一沉。然而造成两代人的悲剧就是壁儿,或者说,是璧儿和韩子奇的封建思想。要不是韩子奇对他的玉的沉迷导致他最后逃到国外,还和玉儿生了新月,玉儿就不会走,壁儿也不会因为家中无主而乱了脚步,冤枉了家里忠心耿耿的老候,家中风景也不会一步一步走向衰落……要不是因为壁儿和韩子奇的矛盾,新月就不会躺在病床上,要不是因为壁儿对汉人和穆斯林的结合的极力反对,新月的病情也不会加重,要不是因为新月是韩子奇和玉儿的孩子,新月也不会死,至少,不会抱憾而死……

      可惜没有如果,不过,就如作者所说:“我觉得人生在世应该做那样的人,即使一生中全是悲剧,悲剧,也是幸运的,应为他毕竟完成了对自己心灵的治炼过程,他毕竟经历了并非人人都能经历的高洁、纯净的意境。人应该是这样大写的‘人’。”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合上书扉,我不由地长呼了一口气,闭上眼,那一个个鲜明的人物,一段段优美精致的语句,一幕幕动人心弦的画面在脑海中闪现。在这本书中,我读到了信仰和坚持,读到了爱情的唯美,读到了宗教与发展之间的矛盾。于是沉溺于那波澜壮阔的情节中不能自拔的我,不由提笔一抒满胸的“欲罢不能”。

      “珍重生命,只要你还呼吸,就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将你打败!除非,你选择了自我放弃或是自我毁灭……”是的,这就是一种信仰和坚持。梁亦清明知做《郑和航海图》是件要命的活却只因郑和是个回回而答应了下来,这是对自己身为回回的信仰和坚持;为了宝船,他三年来苦苦追求,只为有朝一日完成,那水凳子上专注的身影是对自己手艺、对玉的坚持;对于弟子所说想撇开汇远斋,跟洋人直接做买卖大动肝火,是对信义的坚持;而韩子奇一身钟爱玉,为了玉远离家乡前往英国,为了玉摔下楼梯生病住院,那痴迷摩挲玉的神态是对自己事业的信仰和坚持;人这一生,总要有些信仰与坚持,才能不迷茫,不徘徊,不被万千世界的姹紫嫣红所迷惑而误入歧途。英国作家王尔德曾说:“我们都在阴沟里,但仍有人仰望星空。”这也是一种信仰一种坚持,而在文中有这么几句对白——“楚老师,鲁迅为什么要写《起死》?”“也许,他要唤醒沉睡的人生……”“庄子为什么要给五百年前的骷髅‘起死’?”“也许,是要他重新生活一次。人生虽然艰难,生命毕竟可贵。庄子认为人生应该像鹃鹏展翅,扶摇而上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这也教会了我去追求并坚守自己的信仰与坚持。

      “暮色悄悄地降临了墓地,婆挲树影渐渐和大地融合在一起,满目雄浑的黛色,满园温馨的清香。西南天际,一弯新月升起来了,虚虚的,淡淡的,朦朦胧胧,若有若无……淡淡的月光下,幽幽的树影旁,响起了轻柔徐缓的小提琴声,如泣如诉,如梦如烟。琴弓亲吻着琴弦,述说着一个流传在世界的东方、家喻户晓的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梁冰玉在琴声中久久地位立,她的心被琴声征服了,揉碎了,像点点泪珠,在这片土地上洒落。天上,新月朦胧;地上,琴声缥缈;天地之间,久久地回荡着这琴声,如清泉淙淙,如絮语呢喃,如春蚕吐丝,如孤雁盘旋……”这是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那爱情的纯真与美好深深打动了我。李清照的那首词: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美贯穿了整个故事……老实说,对于楚雁潮与新月的互为知己,互通心灵,我真心羡慕不已。所以,对于两人因宗教而不能相爱,因命运而生死两隔,我久久不能释怀。如果可以,我希望天下有情人能终成眷属。

      至于宗教与发展之间的矛盾,韩子奇代表回族的第一代革命者,没有完全的抛弃伊斯兰传统,但是他的伊斯兰传统已经有了动摇,在临终时他半信半疑地念着“清真言”去世。而女儿新月在临终时则义无返顾地呼唤着她所爱的老师“楚燕潮”的名字去世,韩新月代表着回族的新一代革命者,已经完全地抛弃了伊斯兰传统,义无返顾地走向她的理想。这正是作者的希望——新一代的回族正在抛弃伊斯兰教的束缚,回民族的希望正在前方。我不由想到,时代的号角已经吹响,对于宗教我们是不是也该用积极的心态去调整呢?最后用陈克礼烈士的话与所有热爱伊斯兰的兄弟姊妹共勉:使命太艰巨了,力量太微弱了,微弱得像大戈壁里的驼铃,我们必须跨过敬爱的逝者……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小组读书日活动,恰逢前段时间刚刚读过《穆斯林的葬礼》,记忆尚可,于是自告奋勇为大家分享了该书。

      早期经常闲逛书店时,总会看到这本书摆在很显眼的位置,那时想当然的以为这是一本舶来品,以为又是翻译自某国外文学获奖作品,因个人偏好的问题经常错过,所以一部盛传国内近30年的名著,说来惭愧,近期刚刚读完。

      小说用细腻的笔触描述了清末至建国初期生活在北京的三代穆斯林玉器艺人的人生变迁,恰巧作者霍达出生在玉器世家,又有回族穆斯林的血统,于是让我们近距离的了解到了穆斯林的生活以及玉器手艺人的精湛技艺和民族情怀。

      整本书的基调还是较为悲情的,怀有满腔热忱的梁亦清一心想要完成《郑和航海图》的玉雕以示对回族先祖郑和的敬意,最终猝死在了水台上,韩子奇拥有高超的技能和精明的生意头脑,最终获得了物质和名誉地位的极大成功,但却遭受着伦理道德的长期折磨,并遭受着亲历女儿早逝的巨大痛苦。

      女主人璧儿一心为了家人,在父亲早逝后努力承担起家庭的重担,在韩子奇逃离战争时也尝试着维系玉器店生意并守护着家庭,但最终却要面对丈夫与妹妹所生的女儿并在妹妹远离后担任母亲的职责;韩新月,一个如名字般纯洁无暇的女子,初次露面便让人觉得清新、活力,充满了新生的希望,却遭遇着无法与心爱之人相守的命运,最终因先天心脏病早早离开了深爱着她的人们…

      读完书的时候,内心还是极大的不平静,为书中人物的命运惋惜,为逝去的人们悲痛,正如小说名字一般,书中多次大笔触描写葬礼,特别是穆斯林特殊的葬礼形式。在这个葬礼中,人物的身份地位,以及人们的情感得到了极大的流露,也让我们接触到了不同民族在礼仪上的区别。

      悲伤,总会激发人们前行。

      小说创作于80年代,正逢改革开放初期,人们的观念正在发生极大的变化,各民族之间也在更亲密的融合。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作者希望通过小说传达的是各民族间的和睦与平等,特别是在韩新月与楚雁潮的感情脉络上,能够看到作者倡导跨越不同民族的爱情的平等与自主。当然,在其中最大的阻力来自于新月的母亲璧儿,一个坚持着穆斯林固有思维的传统女性,一方面阻挠女儿的婚事,一方面设计破坏儿子的跨民族爱情,最终让儿子选择了没有任何感情基础的穆斯林姑娘。

      一心精心算计的璧儿,却从来不知道,这世间最大的讽刺,是自己一直相守终生的丈夫,一个她认为地地道道的穆斯林,其实本身只是一个汉族人家的流浪儿。在作者看来,感情的东西,本是不受外在干扰的,特别是在一个相对保守的年代,人们能够突破固有思维,迈进新的时代,还是需要克服很多困难。

      书中人物的命运千回百转,而作者在其中的文学表现手法,现在读来依然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最为突出的是通过三代人时空并行的方式,分别表达三代人的故事。开始读时有些迷惑,但越深入越有一种醍醐灌顶之感,读来豁然开朗。将人物关系层层剖析开来,故事脉络渐渐理清楚之时,竟有种发现新大陆的喜悦之感。这种表达,即便在当下的文学作品创作中也是不多见的了。

      读书会中,我为大家分享了梁亦清与韩子奇初次见面的一小段,主要是对于穆斯林的礼节做了一些分析。穆斯林,似乎是一个离我们很近又很遥远的群体,大街小巷常常遍布清真餐厅,西安的回民街更是全国闻名,但我们其实并不了解他们的生活,于是借着读书会大家一起探讨。

      参加读书会的朋友们,有无神论者,有徒,有接触过佛教等等,大家在探讨时还是比较激烈。但究竟哪个宗教更好,已经完全超出我们的知识范围,所以大家只是简单的分享一些自己的体会和经历。

      栗子讲到了自己在西藏旅游时遇到的淳朴的藏民朋友们,犹记当时在高原旅行体力不支时当地人主动分享的奶茶。其实,在我看来,无论是否信奉宗教,又或者信奉何种宗教,人心都应是向往和平与美好的,坚信真善美,才会让人与人之间相处更融洽。

    感相关文章:

    1.关于《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5篇

    2.关于《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1000字6篇

    3.关于《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800字

    4.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650字范文

    5.关于《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600字5篇

    6.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500字作文

    相关关键词: 走近《穆斯林的葬礼》 穆斯林的葬礼pdf 穆斯林的葬礼小说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
    相关热词搜索: 穆斯林 例文 读后感 葬礼

    • 范文大全
    • 教案下载
    • 优秀作文
    • 励志
    • 课件
    • 散文
    • 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