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案
  • 数学教案
  • 英语教案
  • 政治教案
  • 物理教案
  • 历史教案
  • 生物教案
  • 美术教案
  • 音乐教案
  • 地理教案
  • 化学教案
  • 科学教案
  • 当前位置: 天一资源网 > 正文

    以旅游业发展巩固脱贫成果衔接乡村振兴战略心得体会

    时间:2021-04-14 06:10:32 来源:天一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天一资源网手机站

    以旅游业的发展巩固脱贫成果衔接乡村振兴战略心得 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要落实‘四个不摘’,建立健全防止返贫长效机制,深入研究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旅游业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中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旅游扶贫在脱贫攻坚战场上发挥着“生力军”作用,为脱贫增添了“新动力”,也必将为乡村振兴提供“新引擎”。巩固脱贫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旅游业大有可为。

    一、扶贫为旅游业的发展开辟了“一方沃土”

    以前,中国旅游业主要集中在名山大川、A 级景区和一些历史文化场所。广大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蕴藏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但因交通不便、自我封闭、观念落后,美丽风光长期处在“深闺”人未识。随着扶贫攻坚的深入推进,贫困地区的“神秘面纱”逐渐被揭开,优美的自然风光、良好的生态环境、深厚的人文底蕴展露出来,极大丰富和拓展了旅游发展的空间。

    ( ( 一) ) 扶贫政策的落地 —— 为发展旅游打下了坚实基础。长期以来,基础设施滞后是制约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原因,特别是贫困山区,山高路远、道阻且长,通行十分不便。精准扶贫则盯紧贫困症结,直击贫困根源,着力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壮大村集体经济。于是,一条条通村公路在广袤的乡村大地上奔跑了起来,一根根自来水管铺排到了农户家中,一盏盏路灯点亮了美丽乡村的夜晚,“厕所革命”的大力推进

    也有效改变了群众的生活观念、改善了生活条件,这让贫困地区的好山好水有机会得以展露在外界面前,具备了最基本的接待能力。凤凰县竹山村的进村公路由原来的 3.5 米宽、弯陡险峻的水泥路改扩建为国家三级“炒砂”路后,旅游业迅速发展起来,由原来的“落后村”一跃成为了新兴的“旅游村”。同时,“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解决了广大贫困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从温饱线上获得自由的他们也有了精力和余力参与到发展旅游中来,共同奔向致富的道路。

    ( ( 二) ) 扶贫工程的实施 —— 为发展旅游增添了全新景观。精准扶贫实施以来,我国乡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崭新的沥青公路连通了原生态的乡村之美,豪情满怀的扶贫队伍激发了乡村活力,易地搬迁、产业扶贫等扶贫工程的落地实施则为乡村之美增添了全新内容。凤凰县麻冲乡老洞村的 89 户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房屋依山而建,整齐排列,房屋将民族的和现代的建筑风格有机融合,青瓦黄墙,桃红柳绿,与老苗寨隔空相望、相映成趣,传统与现代景观在同一个画面里呈现,给人独特的视觉审美体验。围绕着易地搬迁安置点,村里已经开发了荷花观光池、帐篷露营地、无边游泳池等业态,扶贫工程已然成为不可或缺的旅游元素。再如笔者曾经工作过的慈利县通津铺镇,利用产业扶贫项目在集镇附近种植了200 亩油菜田,每年三四月油菜花盛开季节,满目皆是绚丽的金黄色,镇里已举办了多届油菜花节,吸引了上万游客前来观光。

    ( ( 三) ) 扶贫攻坚的聚焦 —— 为发展旅游吸引了更多目光。脱贫攻坚战是全国人民共同参与、共同战斗的伟大事业,“五级书记”亲自抓,体现了重视程度之高,全国上下一盘棋,展现了影响范围之广,而且在脱贫攻坚之后接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显示了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在党中央心中重中之重的地位。随着顶层设计的规划引领、工作重心的逐渐下沉、自身优势的不断挖掘,贫困村的发展蜕变之路开始吸引众多目光。政府的目光、社会的目光、投资者的目光、游客的目光纷纷汇聚,像是一盏强力聚光灯照射在贫困村的土地上。于是优势、特色被发现被放大,资本、人力等资源逐渐倾斜,迸发出强劲的发展势头。而这种强烈的关注度,成为发展旅游业不可多得的优势,为宣传营销推广带来了诸多便利。

    二、旅游业的发展为脱贫注入了“ 强大动能”

    旅游业的发展可以激活乡村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优化乡村环境,像是一注“催化剂”,搅活了 “一池春水”。与简单分钱、给物相反,旅游扶贫是激发内生动力的“造血式”扶贫,可以为脱贫提供“持久动能”,为贫困地区带来多层效益。

    ( ( 一) ) 带动了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旅游业是产业要素丰富、产业链条长、结合紧密的综合性产业,有“一业兴,百业旺”的特点。当发展旅游将山区的大门敲开,青山绿水成为游客最想游览的目的地,农户自制的土特产品成为不可多得的“伴手礼”,依山傍水的农家乐成为必须要品尝的美味,古朴雅致的客栈民宿也成为游客夜

    晚留宿的理由。游客的接踵而至,为餐饮、住宿、景区等各行各业带来收入,而农户通过务工、入股分红、售卖农产品等方式很快让钱袋子鼓了起来,直接共享旅游产业发展的成果和收益,走上脱贫致富之路。慈利县罗潭村 2014 年被确定为“省级重点贫困村”,有贫困户 67 户 253 人,人均纯收入仅 2140 元。自 2015 年开始发展旅游, 2016 年该村人均纯收入已增加到 6580 元,贫困发生率由31.94%降至 0.88%,提前一年实现了整村脱贫摘帽目标,被评为“湖南省脱贫攻坚示范村”。截至去年底,湖南全省旅游扶贫精品线路上 531 个贫困村均全部成功脱贫出列。旅游业的发展富了百姓,也带动了住宿、餐饮、购物、文娱等全产业的发展,为地方财政贡献更多税收,在带动周围贫困村脱贫致富的同时,更辐射带动了整个区域的脱贫摘帽和经济社会发展。

    ( ( 二) ) 改变了贫困群众精神面貌。长久以来,贫困地区的人们被高山隔绝、被险滩阻挡、被自我封闭,环抱的“好山好水”却认为是造成不便、发展落后的“穷山恶水”。而通过发展旅游,紧闭的大门被打开,曾经的“穷乡僻壤”摇身一变成为 “风水宝地”。他们习以为常的青山绿水成为游客向往羡慕的度假胜地,他们平凡普通的日常劳作成为游客好奇追逐的“新事物”,他们的民族文化、历史传统、风俗习惯被尊重被认可,对自身环境、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从心底油然而生,脱贫致富的信念更加坚定,追逐美好生活的斗志更加昂扬。很多长期在外务工的青年也纷纷回到家乡,参与发展旅游、建设家乡,曾经的“空心村”重新焕发生机。

    隆回县向家村打造的牛天岭景区,景区内游乐项目免费给本村村民开发经营,吸引了众多外出青年回到家门口就业、创业。而在发展产业的过程中,农户们也逐步掌握了种养殖方法、管理营销技巧,提升了接待服务水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发展旅游是用“扶志”、“扶技”来帮助贫困人口摆脱贫困,改变了他们的精神面貌,为脱贫提供了内在的、根本性的动力,彻底切断了“穷根”。

    ( ( 三) ) 提供了可持续的发展路径。贫困地区发展旅游最大的优势是优越的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而要发展旅游、吸引更多游客、提升旅游产品品质,就必须要打造、维护一个更好的乡村生态环境,让山更清、水更绿,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是有利于千秋万代的绿色、生态、可持续的发展路径。浙江余村在上个世纪通过开石矿、办水泥厂发展很快,但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近年来该村转变发展理念,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村集体和村民的收入都显著提高,环境也越来越好,走出了一条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于一体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同时,旅游业的繁荣发展也在敦促乡村不断自我革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以更好的形象迎接游客的到来,于是村子更美丽了,旅游配套服务设施更完善了,老百姓的行为习惯更加文明有序了,乡村治理更加有效了。这些改变,都通过旅游这样一个窗口来向外界展示,与此同时外界新的思维观念、新的生活方式、新的发展模式、新的时代潮流也通过旅游窗口时时传送到村子里。如今直播带货能让十几个村的农产品几小

    时内全部售罄,从前的“封闭村”、“落后村”也能与时代同频共振,及时吸收运用新的发展成果,在未来的发展中也更能抢抓新的发展机遇,不会输在“起跑线”上,彻底切断了返贫的“路子”,牢牢稳固了脱贫攻坚的成果。

    三、用好脱贫成果,以旅游业的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旅游扶贫已将不少贫困村变成了旅游村、度假村。但是如何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效,用好脱贫成果,用好“四个不摘”政策,引导更多贫困村以旅游业的发展助推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还需要各级各部门抢抓机遇、主动作为。

    ( ( 一) ) 增强旅游意识,引导更多市场主体参与乡村旅游开发。当前,我国城镇化建设的迅速推进让城市变得拥挤、嘈杂、压抑,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开始感到被钢筋混凝土“围墙”束缚,向往乡村的宁静、悠远、开阔。而城市居民又具备很强的消费力和购买力,于是他们会利用假期远离城市、回到乡村,呼吸新鲜空气,欣赏自然美景,体验传统农耕方式,获得心灵栖息,发展乡村旅游具有广阔的市场和优越的发展前景。而我国不少贫困村坐拥绿水青山、特色民俗,通过脱贫攻坚改善了基础设施和生活条件,具备了一定的接待能力和发展基础,因此,贫困村应充分利用脱贫成果,瞄准乡村旅游这一巨大市场,增强旅游发展意识,立足地方特色发展乡村旅游。在政府部门引导的基础上,要更多地发挥市场主导作用,吸引专业的企业、人才来开发经营管理,将农村特色产业、生态环

    境、农耕文化等优势资源有机融合,创造出贴近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新业态。同时,要引导和鼓励当地农民积极参与到旅游产业链条中来,扶持有条件的农户修缮、改造自有住房发展民宿、农家乐,让农村劳动力以农田、山地等资源入股参与产业经营或是直接参与旅游接待服务,为游客提供自制农副土特产品,共享旅游发展红利。

    ( ( 二) ) 突出乡村特色,因地制宜推进农旅融合发展。对于城市游客而言,乡村旅游的魅力在于传统农耕景象、农家民风民俗、优美自然风光,可以从烦扰现实中得到超脱,回归到自由、本真的一种状态。正是城市与农村生活形态和水平不一,去体验不一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趣味成为城市居民前往农村度假的动因。因此贫困村发展旅游业要旗帜鲜明突出乡村特色,依托乡村优势资源,充分挖掘独有地域文化内涵,打好“农”字招牌,以“农业+旅游”开发自然观光、农业观光、农耕体验等旅游产品。在产品设计中要注重游客的参与度,让游客在游览自然山水的同时,可以亲自体验采摘、耕种、农产品制作等劳作过程,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体会农事的艰辛、获得放松身心的快乐,得到一种全新体验,从而进一步增强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乡村旅游在内涵上要突出乡村特色,在外观上更要保留乡村原貌。在村容村貌、建筑的规划设计上切忌效仿城市,大肆修建现代化建筑、娱乐设施,整体风格要与当地民居建筑、村庄环境风格保持一致,避免城镇化和商业化,保持乡村的原汁原味。

    ( ( 三) ) 完善配套设施,全面升级乡村旅游品质。经过多年的持续攻坚,山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贫困村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已经获得极大改善,而要推动旅游品质的提升、促进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要在现有扶贫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推动乡村旅游设施的优化升级。要整合部门项目和资金,结合地方民俗建筑风格建好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游步道、标识标牌等基础设施,提高旅游的便捷度;要进一步提升住宿、餐饮、文娱等设施的接待水平,用好脱贫攻坚成果,打造以脱贫攻坚工程为载体的亮点项目,不少贫困村围绕易地搬迁安置点开发新的旅游业态已成为游客必打卡的“网红点”;要紧扣地方文化内涵,以地方风俗、文化为内核设计丰富多样的晚间娱乐活动,增加游客的多重体验;要紧跟时代发展潮流,提升乡村信息化管理水平和网络覆盖面,满足人们的新时代生活需求。

    ( ( 四) ) 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升农民旅游服务水平。旅游业属第三产业,服务业特征明显,因此服务的意识、能力、品质对旅游业至关重要,是留得住游客的关键。而乡村旅游发展的主体是农民,服务主体也是当地农村劳动力,他们大多没有接受专业系统的旅游知识、服务能力培训,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应对新时代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需要还有差距。因此相关部门要定期邀请旅游专家、老师,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进行经营管理、食宿服务、接待礼仪等分层次、分岗位的学习培训,让他们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掌握旅游服务基本技能,提升服务水平和能力。要全面提升农民综合素质,帮助他们转变思想观念、培育文明习惯、提升对乡村绿水青山和农

    耕文化的自信心与自豪感,展现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要加大乡村旅游人才培养引进力度,在本地培养一至两名乡村旅游带头人,重点吸引大学生村官、外出务工青年、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回乡创业,为农村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 ( 五) ) 整合营销资源,有效提升市场影响力。从前名不见经传的“贫困村”通过发展旅游业成为“新兴旅游村”,但毕竟处在深山人不识,需要借助外力、整合营销资源,以此扩大知名度、促进客源增长、提升市场影响力。在充分利用传统媒介、宣传手段的基础上,在网络时代更要灵活运用新媒体手段,借助互联网集画面、声音、视频于一体的优势全方位展示乡村旅游的特色和魅力。要加大对旅游精品线路的推介,还可以开辟文旅扶贫成果专栏,讲好系列扶贫故事,记录发展蜕变,展示乡村风貌,宣传旅游产品,进一步拓宽消费市场,提升贫困地区美誉度和知名度。各级各部门还应主动作为,加大对贫困地区旅游业的鼓励扶持力度,引导社会各界关注支持,持续开展好“送客入村”等类似活动,在政府引导层面从更大范围内向贫困地区导流游客,为贫困村带来客流和收益,促进乡村旅游产业提质升级。

    描写自然!

    相关关键词: 高中英语 作文 大全 英语 初中

    • 范文大全
    • 教案下载
    • 优秀作文
    • 励志
    • 课件
    • 散文
    • 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