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脑知识
  • 电脑入门
  • 电脑技巧
  • 网络知识
  • 操作系统
  • 工具软件
  • 电脑安全
  • 硬件知识
  • 当前位置: 天一资源网 > 正文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心得体会

    时间:2021-04-14 14:20:40 来源:天一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天一资源网手机站

    【www.douhua.net - 豆花写作问答】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战略思想是着眼于全人类发展与世界未来提出的中国理念、中国方案。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选择。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心得体会

    2019年4月30日,为推动中老命运共同体建设走深走实,值此本扬总书记、国家主席对华进行国事访问之际,经友好协商,中国共产党和老挝人民革命党一致同意签订并实施《构建中老命运共同体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为中老关系长远发展规划了时间表和路线图,未来五年中老双方将围绕政治、经济、安全、人文、生态五个方面,推进战略沟通与互信、务实合作与联通、政治安全与稳定、人文交流与旅游、绿色与可持续发展“五项行动”。这不仅从更高站位、更大视角、更广领域、更深层次谋划中老关系发展大势,也将通过丰富务实合作切实造福两国和地区各国人民,引领并推动中老命运共同体建设。

    5月10日,老中联合投资有限公司领导带头组织公司员工深入学习《行动计划》,领会其中的精髓,现就个人学习心得汇报如下:

    “同门曰朋,同志曰友”,这是中老关系的真实写照。作为地理位置相邻、理想信念相通、社会制度相同、发展道路相近的社会主义友邦,中老建交半个多世纪以来,两党两国关系经受住了时代变迁和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两党两国人民在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相互同情、相互支持,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书写了动人的佳话。进入新时期,中老友好历久弥坚,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高层往来日益密切,党际交流持续深化,政治互信愈加稳固,发展战略对接加速,务实合作不断扩大,人文交流日趋活跃。中老关系全面深入发展,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生动诠释了新时代中国周边外交立场。习主席对此给予高度评价:“中老关系堪称中国同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全面合作的典范。”“同样的使命,共同的梦想,恰似纵贯中老的澜沧江—湄公河水,把我们的前途牢牢相系,将我们的命运紧紧相连。”习主席用形象比喻道出了中老两国的密切关系。当前,在建设有本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征程中,中国共产党正带领中国人民按照中共十九大制定的总体方针和行动纲领推进中华民族复兴伟业,老挝人民革命党正带领老挝人民向着老挝党十大确定的目标推进全面革新事业。同为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中老“志同而气和”,两国关系战略定位高远,发展空间广阔。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习主席同老挝党和国家领导人将中老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提升到新水平,共同规划了加强战略对接、实现互利共赢的合作内容,指明了弘扬传统友好、惠及基层民生的前进方向。双方要共同打造中老具有战略意义的命运共同体,使两国永远做好邻居、好朋友、好同志、好伙伴。

    一、政治互信,巩固共同政治基础。共同打造中老具有战略意义的命运共同体,关键要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有序推进中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老挝“变陆锁国为陆联国”战略的对接,落实好两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规划纲要,致力于实现高质量、可持续的共同发展。两国要加强战略沟通,牢牢把握双边关系发展的正确方向,深化政治互信,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的问题上继续相互支持,打造互尊互信的命运共同体。

    二、坚持合作共赢,拉紧命运共同体利益纽带。稳步实施《关于共建中老经济走廊的合作框架》,以中老铁路为依托,开展以互联互通和产能与投资合作为重点的经济贸易合作,统筹推进中老交通、产能、电力、矿产、农业、旅游、数字经济等领域务实合作。适时将老挝纳入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稳步实施中老铁路项目,提早为铁路开通后的运营、维护做好准备,将其打造为共建“一带一路”示范项目。推进实施并运营好万象-万荣高速公路项目。全力打造好中老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和万象赛色塔综合开发区,壮大跨境合作和经贸合作区建设。进一步加强口岸建设,深化海关检验检疫合作,推动电商合作,扩大中老双边贸易。深化在中国-东盟(10+1)合作、东盟与中日韩(10+3)合作、澜沧江-湄公河合作、东亚峰会等地区机制内的协调和配合,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充分发挥中老经贸和技术合作委员会、产能与投资合作等机制作用,加强政策沟通与经验交流,统筹规划双边经贸合作,推动中老经贸关系健康、可持续发展。双方尽早就签署老挝97%税目输华产品零关税换文达成一致,共同推动双方经贸合作不断发展。让老挝人民多受益、早受益,打造互帮互助的命运共同体。

    三、坚持守望相助,筑牢命运共同体安全防线。双方共同

    维护各自安全稳定,防止外部势力介入。加强信息和情报交流,推进理论和政策研究,协调立场和观点,妥善应对“和平演变”威胁进一步深化两军合作。加强两军高层领导会晤,发挥好高层交往的引领作用。深化两国执法安全合作。继续开展在打击跨境犯罪、打击各种形式的人口拐卖、非法出入境、湄公河联合执法、“一带一路”安保等领域合作。加强情报交流,携手打击各种形式的恐怖主义。中方加强对老方执法安全类援助和培训,与老挝共建“平安城市”。中老加大保护在本国工作、生活的对方国家公民生命、财产安全及双方重大合作项目安全。双方加强在东盟地区论坛等地区多边安全对话合作机制中的协调与配合。在地区冲突中,保持步调一致,相互配合。

    四、坚持相知相亲,夯实命运共同体民意基础。要扩大人文交流,加强双方在文化、科技、青年、地方等领域交流合作,鼓励更多中国游客来到老挝观光旅游,感受老挝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鼓励老挝学业优秀的学生到中国来读书,加强中老语言文化的交流和学习;加强中老卫生健康领域交流与合作,结合赛色塔综合开发区建设情况,积极向云南建投集团申请建议将援建医疗项目早日落户园区,提升老方医疗水平及医院管理能力,努力打造园区招商环境;积极配合做好中老旅游年的工作,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瞻仰中国在老挝烈士陵园,学习革命烈士事迹,继承优良革命传统,打造互学互鉴的命运共同体。

    五、坚持共生共治,推动命运共同体持续发展。开展生态环境领域合作,加强生态环保理念和法规标准研讨交流,重点围绕环境监管和执法体系建设、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等互学互鉴。针对园区工作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提前谋划布局。从园区长远发展角度出发,招商初期,确定招商范围,明确招商目标,摒弃污染大,附加值低的企业,更加倾向于科技含量高、环保,能够带动当地经济尽快发展、解决当地劳动力就业难的企业。(二)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污水污物处理方式,保护园区的蓝天白云,与当地人民和谐发展。(三)积极发挥质量检测中心的作用,作为老挝科技部和云南建投集团合作的项目。要与老挝建设部门通力合作,深入开展工程建设相关技术标准规范的研究,加快编制老挝的工程建设标准和规范,对老挝的工程建设和绿色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涓涓细流汇成大海,点点星光点亮银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在从国际共识转化为国际实践,中老命运共同体将为之发挥先行者和示范者作用,让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更具行动价值与时代担当。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心得体会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战略思想是着眼于全人类发展与世界未来提出的中国理念、中国方案。中国一向是负责任的大国,承担着自己的责任与使命。在当今世界政治经济错综复杂,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蔓延的背景下,中国能够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理念和解决方案是具有建设性和重要意义的。

    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任何一个国家所遇到的问题与灾难都可能影响周边国家,没有哪个国家能置身度外。因此,加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合作交流显得尤为重要。世界各国要一同维护世界和平,和平发展是实现世界稳定的基石,各国之间要通过文明交流,实现互利合作,而不是企图依靠强权政治实现本国繁荣。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深刻而丰富的内涵,主要在于:一、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二、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三、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四、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五、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这一深刻内涵是建立在以建设好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础之上,各国之间持续对话协商、相互尊重、同舟共济,为实现一个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的世界而共同努力。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仅为中国人民谋幸福,而且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和担当。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理论创新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平外交的道路。中国一直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不移地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不遗余力地推动共同发展,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为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提供新的动力。

    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命题,是一个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思想理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为人类的和平发展指明了方向,体现着中国的大国风范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远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自提出以来,不断发展,获得了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是实现人类和平发展的美好目标。当然,现实情况总是复杂困难的,还需要中国人民与各国人民一起克服艰难险阻,为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同创造人类美好未来而不懈努力。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心得体会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应对国际复杂挑战、着眼于世界前途和人类发展提出的中国方案,不仅彰显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光辉,也彰显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的中国智慧,在国际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深刻学习领会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论述,亟须系统地阐释其哲学意义。

    新时代面临紧迫问题的哲学解答

    马克思指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当今世界,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经济全球化潮流使世界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空前加深;另一方面,世界面临的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军事冲突、恐怖主义、难民危机、网络战争、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加剧。在这种背景下,以零和博弈为基础的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肆意滥觞,民粹主义、孤立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等逆全球化潮流粉墨登场,对人类发展带来严峻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审视全球发展大势,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和中国传统智慧,对新时代的紧迫课题进行了哲学的解答。

    第一,普遍联系的辩证思维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具体运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当今世界各国从自然环境、经济社会到国防外交,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中东的枪声可以牵动世界的神经,华尔街的股市波动也会影响世界经济的走势。这种世界范围的“蝴蝶效应”说明,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单打独斗,也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包打天下,最理性的做法是合作共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开创人类共同的光明未来。

    第二,世界历史理论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潮流中的深入拓展。马克思科学预见到“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的发展趋势,认为生产的分工和交换的扩大带来了各国、各民族的普遍交往,推进了世界历史和经济全球化潮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人类交往的世界性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深入、更广泛,各国相互联系和彼此依存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频繁、更紧密。”在由世界历史发展带来的经济全球化格局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顺应历史潮流的结果。

    第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哲学思维的现实实践。中华民族形成了以“和”为核心的文化精神和价值理念,既有“天下为公”“兼济天下”的天下情怀,也有“和而不同”“和衷共济”的“和合”思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和衷共济、求同存异,“和羹之美,在于合异;上下之益,在能相济”;提倡讲信修睦、互利共赢,追求“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无疑是中华民族的哲学思维和价值理念在新时代的现实实践。

    破解了国际关系领域的形而上学思维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世界历史高度提出的中国方案,不仅有助于化解世界上不同国家之间的利益羁绊,也有助于破解当前国际关系领域流行的形而上学思维。

    首先,有助于破解“国强必霸”片面性思维,打破西方学者臆造的“修昔底德陷阱”幻象。西方学界和政界一贯秉持“强权即真理”的霸权思维,坚信国家间的政治就是以实力为基础的强权政治。美国学者艾利森依据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的论述,别出心裁地提出所谓“修昔底德陷阱”,以论证新崛起大国(崛起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霸权国),导致战争变得不可避免。这种论调为“中国威胁论”提供了理论基础,因而在西方国家很有市场。习近平总书记高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旗帜,指出:“偏见和歧视、仇恨和战争,只会带来灾难和痛苦。相互尊重、平等相处、和平发展、共同繁荣,才是人间正道。”主张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承诺中国永不称霸、永不扩张、永不谋求势力范围,打破了国强必霸、弱肉强食的形而上学思维逻辑,展现了一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全新哲学思维理念。

    其次,有助于破解“零和博弈”的恶性竞争思维,打造共商共建共享的新型国际治理模式。当前,世界各国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潮流,努力构建新的竞合关系,追求“双赢”利益新格局。但少数西方国家依旧停留在“零和博弈”的旧思维里,奉行强权政治、霸权主义、单边主义,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一刻也没有停止过。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以“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原则彻底扬弃和超越传统的你输我赢的“零和博弈”思维,从人类共同利益的角度超越了意识形态藩篱、超越了社会制度对立、超越了发展水平差异,无疑是一种具有全局性眼光和世界性视域的发展理念。

    最后,有助于破解“中心—边缘”的不平等思维,构建更加公平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格局。马克思指出,随着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西方殖民者“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形成了以少数西方发达国家为“中心”、其他国家为“边缘”的国际发展格局,使广大发展中国家长期处于生产和价值链的末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国要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真正认清‘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连带效应,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共赢。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别国利益,在寻求自身发展时兼顾别国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助于构建更加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格局。

    凝聚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共识

    从世界范围来看,虽然国际风云变幻,危机挑战迭出,但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我们“谋世界”先要“观世界”,“观世界”就需要“世界观”,亟须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构建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一是追求“天下大同”的共同哲学理想。自古以来,人类从来没有放弃过追求理想世界的努力,西方的“理想国”“乌托邦”、我国的“大同世界”等都是如此。我国古代思想家提出的“天下大同”的哲学理想,不仅突出强调了不同国家相互依存、协调合作、互利共赢的理念,也主张各国在谋取自身利益时追求“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境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不仅契合了“天人合一”的哲学主张,也彰显了“天下为公”的价值诉求,追求“协和万邦”“兼济天下”的包容胸怀。

    二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目标共识。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共识。这一价值共识,一是摒弃“零和博弈”的冷战思维和“赢者通吃”的强权政治,提倡各国不论大小相互尊重,平等协商,构建“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际政治新格局;二是在尊重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及互不干涉内政等原则下,坚持要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共同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三是秉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的理念,构建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经济体系;四是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现实,不以高低、优劣论文化,以文明交流克服文化隔膜,以文明互鉴替代文明冲突;五是坚持生态文明、环境友好的原则,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新挑战,走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之路。

    三是树立合作共赢的系统思维模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没有一个国家能实现脱离世界安全的自身安全,也没有建立在其他国家不安全基础上的安全。”面对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各种复杂问题,不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需要确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系统思维模式。一要确立世界普遍联系和相互依存的观点,认清“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连带效应,建立符合系统思维的新型竞合关系;二要构建世界各国安全与共的“系统安全观”,打造共同安全、综合安全、合作安全和可持续安全的协作系统;三要建立共商共建共享的新型全球治理体系,国家不分大小、强弱,共同参与全球治理。

    四是确立各国平等参与的大国主体意识。我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历来秉承“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的胸怀,兼顾义利平衡,追求共同利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为大国,意味着对地区和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更大责任,而不是对地区和国际事务的更大垄断。”大国要利用其经济、文化、外交等优势,在国际事务中主动承担更大责任;大国之间要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管控矛盾分歧,努力构建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大国还要尊重、扶持其他国家在信息、技术、资源的互通共享,推动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方面的有机互动。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心得体会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心得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人民愿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去年10月,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写入党章,今年3月载入中宪法,向世界宣誓了中国共产党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和坚定决心。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纳入联合国文件,今年6月又被写入上海合作组织元首理事会青岛宣言。外媒评价,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中国整个对外政策的支柱之一。

    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在联合国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最近的一次,也就是第二次是在2017年1月18日,出席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后到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今天我向大家汇报的就是第一次,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

    举行的,第70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的讲话,标题是《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共产党的三大历史任务,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题中应有之义。然而当今世界,国际形势发生复杂深刻变化,世界经历百年不遇的大变局。人类面临重大抉择,是重走封闭僵化,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的回头路,还是开创经济全球化更加包容普惠的新时代?是固守冷战思维,丛林法则,零和博弈的旧理念,还是合力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是执着于文明冲突、文明优越的旧唱本,还是谱写不同文明和谐相处、真诚对话、互学互鉴的新篇章?破解一系列难题,需要把握国际形势,树立正确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我们既要把握世界多极化加速推进的大势,又要重视大国关系深入调整的态势;
    既要把握经济全球

    化持续发展的大势,又要正视世界经济格局深刻演变的动向;
    既要把握国际环境总体稳定的大势,又要重视国际安全挑战错综复杂的局面;
    既要把握各种文明交流互鉴的大事,又要重视不同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现实,妥善应对和化解我国发展历史交汇期和世界发展转型过渡期相互叠加带来的各种风险挑战。

    今年6月22日至23日召开的中央外事工作会议,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牢牢把握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这条主线,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外交工作所做的所有事情,目的都是为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实现,并不是关起门来发展,更不是要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当今世界各国应该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宗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顺应历史潮流潮

    流,回应时代要求,对中国的和平发展,世界的繁荣进步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这篇讲话的主干有五部分,第一,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第二,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第三,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第四,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第五,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这正一一对应着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的理念。同时也呼应着国内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今年4月,总书记会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时谈到,“不论是国内治理还是全球治理,都要以人民的获得感为目标,要不断为民众提供信心和稳定预期,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习近平总书记从人类发展进程的高度,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展现出中国领

    导人的天下情怀和品格风范。

    下面我分别汇报五个部分的学习体会

    第一、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

    我们走出了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推进大国协调合作,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推动周边环境更加友好、更加有力。秉持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理念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推动形成携手并进,共同发展新局面。广大发展中国家,是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天然同盟军,要坚持正确义利观,做好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的大文章。

    具体而言,就是积极同美国发展新型大国关系,同俄罗斯发展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同欧洲发展和平、增长、改革、文明伙伴关系,同金砖国家发展团结合作的伙伴关系;
    坚持正确义利观,

    深化同发展中国家务实合作,实现同呼吸、共命运、齐发展,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同周边国家深化互利合作,秉持真实亲诚对非政策理念,同非洲国家共谋发展,推动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实现新发展。其中,向非盟提供总额为1亿美元的无偿军事援助,以支持非洲常备军和危机应对快速反应部队建设。

    我们坚持多边主义,不搞单边主义,面对美国不断以单边主义行动挑起贸易争端,破坏多边贸易体制的行为,我国在按照自身既定节奏,坚定推进改革开放的同时,坚决捍卫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坚决捍卫经济全球化和多边贸易体制,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气魄与担当。15年宣布设立为期十年,总额10亿美元的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支持联合国工作,促进多边合作事业,现在,基金已正式投入运营,将把资金优先用于联合国及相关国际机构提出的和平与发展项目。

    第二、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

    安全格局,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

    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中国将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无论自身如何发展,中国永不称霸,永不扩张,永不谋求势力范围。今年以来,朝鲜半岛局势出现积极变化,在事实上实现了中方提出的双暂停倡议。恐怖主义、难民危机给世界安全带来了挑战,当前,难民数量已经创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的历史纪录,这些问题都与地缘冲突密切相关,化解冲突是根本之策,中国提供2亿人民币人道援助用于帮助叙利亚难民和流离失所者。

    第三、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

    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启示我们引导全球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需要加强协调,完善治理,推动建设一个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既要做大蛋糕,更要分好蛋

    糕,着力解决公平公正问题。去年9月,20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聚焦全球经济治理等重大问题,首次将发展问题纳入全球宏观政策框架,并制定了行动计划。

    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大势,促成了贸易大繁荣、投资大便利、人员大流动、技术大发展。中国经济增长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强劲动力,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也对降低世界经济波动风险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减贫奇迹,改革开放以来,7亿多农村人口摆脱贫困,对于全球减贫贡献率超过70%,成功探索出一条减贫与发展相互促进、并行推动的增长之路。1950年至2016年,中国累计对外提供援助4000多亿元人民币。未来五年,中国将进口8万亿美元的商品,今年11月,中国将在上海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为各国出口提供新机遇,为各国共享中国发展红利搭建平台,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

    中国对外投资总额将达到7500亿美元,出境旅游将达到7亿人次,这将为世界各国发展带来更多机遇。

    中国将始终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坚持走共同发展道路,继续奉行互利互赢的开放战略,将自身发展经验和机遇同世界各国分享,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顺风车,一起来实现共同发展。一带一路倡议,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中国提供的国际公共产品,在全球掀起合作共赢的热潮。2013年至2017年,中国同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总额超过5万亿美元,为沿线国家与地区创造了数以10万计的就业岗位。

    第四,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新世界。

    深入推动中国同世界深入交流,互学互鉴,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促进不同文明和谐相处,包容发展。

    第五,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

    生态体系,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

    总书记为万物谋和谐的使命情怀,贯穿国内国际工作大局,始终尊崇自然,敬畏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世界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走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之路。去年6月1日,美国宣布退出巴黎协定,中国将继续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百分之百承担自己的义务,体现了大国担当

    以上是我的学习体会,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相关关键词: 高中英语 作文 大全 英语 初中

    • 范文大全
    • 教案下载
    • 优秀作文
    • 励志
    • 课件
    • 散文
    • 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