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信范文
  • 文秘范文
  • 党团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工作报告
  • 心得体会
  • 合同范文
  • 节日大全
  • 自我鉴定
  • 演讲稿
  • 汉字意思
  • 其他范文
  • 当前位置: 天一资源网 > 感想 正文

    关于双减政策个人心得感想

    时间:2022-08-08 19:00:08 来源:天一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天一资源网手机站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双减政策个人心得感想,供大家参考。

    关于双减政策个人心得感想

    “双减政策是“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根据《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第二十四条规定,坚决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对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重新审核登记,逐步大大压减,解决过多过滥问题。”为了大家学习方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双减政策个人心得感想 双减政策个人心得体会内容,以供参考,一起来看看!

    关于双减政策个人心得感想1

    这两天随着“教育双减”政策的出台,让不少家长乐开了花。确实,面对如此“流氓”的校外培训,确实该管一管了。这一次政策的实行首先在几个城市试点,这才几天,就已经是“满城风雨”。

    政策到底能否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又或者是能否达到百姓心中预期的效果,我们还得拭目以待,在这之前,我从别的角度说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校内老师不好好教课。

    这个问题我比较有发言权,在初中的时候,我读过公立和私立的两所初中。初一一年我非常的幸运,所有科目的老师都非常认真负责,对于我这种小学英语50多分的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成功踏入了90多分的行列,究其原因,班主任教英语的。

    而初二重新分班的时候,恶心我的事发生了 。首先是班主任选班,他说:“我就要最差的班级,反正只要学生努努力,那成绩就是上升,我就得受到夸奖,那考第一的学生,下次考第二就是退步”。结果就是什么呢,分班的时候我班一个年部前五十没有(一共十个班,平均一个班按理说应该有五个,但是我们第一名的排52)

    接下来的事情会像我这个班主任说的这样发展吗?

    当然不会。

    因为班级是最差的班,那些成绩不好,且扰乱课堂纪律的学生都在我班,以至于开学一个月左右,课堂连1分钟的安静都达不到。那些成绩不好还扰乱课堂纪律的学生,大都是家长拿钱摆平事,所以打架不会被开除。既然打架都不被开除,扰乱课堂纪律又算得了什么呢?

    在这种情况下,老师想认真教学都做不到,只能被迫“我讲我的,你唠你的”。可是那些想认真学习的孩子能怎么办呢?不听课,对不起自己,对不起父母。听课,又完全没办法。找老师解决不了问题,因为老师也只是个打工的,面对那些有权钱家的孩子,没法管,也管不了。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转学了 ,因为我对这个班级失去了信心,对班主任和学校失去了信心,仅仅是因为我分了一个差班,就被剥夺了想学习的权利。在这之前,我假期提前补了课,特别喜欢学物理,以至于物理老师曾夸下海口:如果年部里有能物理考满分的,肯定得有你小子(指的我)一个。可惜,没多久我就转学了,老师替我吹的牛逼我也不可能实现了。

    更有意思的是,初二时候的语文老师更可恨。上课不好好讲,并且是主观上的不好好讲,所有的习题只对答案,从来不讲。而且说:“想学语文阅读的同学,假期到我家里来学”。我当时在班里是前几名,但我是住校生,假期我是要回农村的,不具备去老师家里补课的条件。语文老师这句话一说,我心都凉了,因为我最喜欢语文学科,可是我却感觉到了疏远。戏剧化的是,后来听说这个语文老师生病了,所以那个假期就没有补成。

    综上,校内老师确实存在不好好教课的行为,你家孩子碰上了,大多数只能自认倒霉,或者促成了另一个现象,去补课机构。

    在培训机构你花钱,你是大爷,这个老师看不顺眼,换。讲的不好,换。长得不好看,换!

    “双减”我支持,但是这一类问题,怎么解决,毕竟家长可不敢惹“学校老师”

    二:老师对我家孩子不重视

    回答这个问题首先问家长一个问题,您在单位受领导重视吗?或者您是单位的领导,您会重视哪些员工呢?

    以我现在所在地区学校为例,平均一个班级50人左右,年部30多个班级。

    再问一下家长,您的单位有没有50人?

    答案已经出来了, 校内老师完全没有精力,去照看好每一个孩子。最好的选择就是多花心思在成绩好的学生身上,如果你是老师 ,难道你不这样做吗?

    以班级50人为例,前二十值得去关注,后面的同学,自己不要强,自己不想好好学,老师是不会拽着你脖子让你好好学习的,后面的学生只能成为各种反面的教材。在这种环境下,排名靠后的学生会陷入死循环。老师不管我,我也不是很想学,考的越不好,老师越不管,越不管,越不学。最后被气死的是家长。

    也有年轻老师,抱着不抛弃不放弃的心态,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可是学校要开会,上课前要备课,老师有考核,老师还要评级,最重要的是,老师那点工资,真是让人硬不起来。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不是特别优秀,得不到老师的重视也是没办法的。

    这个时候,校外培训趁机而入。鼓吹“一对一”,顾客就是上帝,你以为孩子真是奔着提高成绩去的?

    到了补课班,所有人都和孩子打招呼,笑呵呵的说话,老师上课一对一,慢声细语,满是关心,孩子更享受这个过程!

    尤其是那些父母常年在外的,父母离婚的,不离婚天天吵架干仗的,这几类家庭的孩子特别喜欢来补课班,上完课也不走,就愿意和年轻老师聊天,侃侃而谈,有说有笑。这个时候你想一想,孩子是坏孩子吗?成绩不好的孩子就没有快乐的资本吗?

    学校压制了孩子的天性。十几岁的年纪哪个不是好奇心满满,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与憧憬?上课不让说话,没问题。下课也不让说话,走廊里不让说话,食堂不让说话,就连好不容易能说说话唠唠嗑的体育课,动不动就被占。孩子们憋的不得了,回家本来可以和父母聊聊,结果呢,上来就是学的咋样,考的咋样,面对这些问题孩子能愿意与父母沟通吗?

    干脆,让爹妈报个补课班,还能碰到同学,能唠嗑,老师还都说自己爱听的话,那干嘛不去补课呢?

    所以,校外培训疯狂扩张其实都是学校和家庭给的机会,不全是所谓的“内卷”。

    归根结底,传统教育所带来的问题没有人试着去解决,而问题不单单只是简单的成绩问题。以至于家长错误的认为,只要成绩好,啥都ok,这是何等的愚蠢。更愚蠢的是,只要成绩不好,别的还能好了?

    三:到底是谁毁了孩子?

    先给答案:家长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补课班,都会经常听见父母说这样的话:“这孩子我管不了,麻烦老师多说说”。、

    我真想说一句脏话,来表达我此刻的心情。

    自己当爹妈的管不了自己的孩子,你指望谁能管呢?

    老师可没有那个义务,所以这一类的孩子往往不但成绩不好,还扰乱课堂纪律,和老师顶嘴。可是学校能怎么办呢?

    一个班级这样的孩子越多,班级越差,长此以往,整个班级的风气都是不好的。

    我所在的城市,大抵是这样一个情况。父母都上班,孩子没人管。父母一个人上班,生活就会过的比较拮据。所以大多数家长都是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给老人去管,自己夫妻俩忙着去赚钱,赚完了钱,发现孩子成绩不行,就开始把辛苦赚的钱给补课班送去,还拜托别人,好好教育一下自己的孩子。可笑吗?不,可悲。

    还有更可悲的。那就是爹妈已经很有钱,妈妈是全职,孩子的一切事妈妈都管。划重点“一切事妈妈都管”

    把孩子管的死死的,不让孩子有一点自己的思维。从吃到喝再到买衣服,完全不让孩子有一点自己的想法。这种爹妈,简直是恶魔 。别打着“我对你好 ”的旗帜,束缚孩子,更别说:“我是你妈,我还能害你啊”。简直要了人命。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往往孩子在小的时候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很难在后续的学习中改变的。基本上小学开始不爱学习,初中也那样。小学学习不让父母操心的,以后也不会操心。一方面取决于孩子自身的成熟听话程度,另一方面,就是家长对孩子观念的培养。启蒙教育没开个好头,我说难听点,基本就是废了。至少我是从来没见过那种班级到第几不学习的 孩子,一跃成为班级的佼佼者。

    生而不养,非双亲也,养而不教 ,双亲过也。

    国家政策的实行,一定是经过严谨的讨论和缜密的思考的,它顺应了时代的发展 。

    可是作为家长,你们可不能只是简单的跟着乐,人云亦云,趋之若鹜。毕竟学习只是过程,国家的目的是选拔人才。少了课外培训的途径,你就只能寄希望于孩子懂事听话学习好,可孩子们还希望自己一生下来就是个富二代呢,所以啊,跟孩子该操的心还得操,别逃避责任。

    孩子可从来没嫌弃过家穷,因为孩子受到的教育不允许。所以你也该允许自己的孩子不那么完美,所以你才会给孩子“投资”,但投资本是量力而行,可结果呢?

    却是太多人自不量力。

    关于双减政策个人心得感想2

    7月23日中办40号文件流出,教育市场受到十万点暴击,新东方及好未来当天股价下跌超过50%,尤其是新东方,市净率曾一度低于1,市盈率仅为11。这是什么概念,打个最简单的比例,公司出售的价格比公司的净资产还低,更何况新东方账上有着就61亿的美金,三季度累计拥有3.05亿美金的净利润,市值最低曾达到46亿美金,这么亮眼的业绩指标,和国内的某些上市公司相比,实在是说不过去。估计再跌一段时间,绝大多数的教育中概股都将选择私有化了。

    一、投身体育

    从2015年开始做私募股权投资,到现在陆续投资时间不到7年,朱三却是有幸经历了体育和教育两个行业,以及该行业中的两个上市公司的沉浮,回想起来,感慨颇多。

    从2015年开始的“双创”开始,随着体育行业的46号文发出,体育投资的快进键立马被按下。马拉松热、足球俱乐部热等跃然兴起。到朱三2017年6月离开体育行业,奔向素质教育行业之时,体育投资行业衰败迹象开始显露。而朱三却是在思考体育培训应该向教育行业学习什么的事宜,想解决“为什么体育行业不如教育行业火热的持久、体育培训如何跨城市运营、如何做到标准化形成自身的壁垒”。

    从现在这个时点回头看,对于体育行业的趋势预判踩对了,2018年—2020年体育投资迅速降温,从2018年开始,市场上就很少有专门做体育投资的机构,一些大型机构放弃体育,转向教育或者消费投资。2017年离开体育投资时,预判近几年体育真正亮眼的赛道会是TO C端的体育培训、成人健身及电子竞技。这个预判是基于不考虑体育服装装备赛道以及TO G端的政府赛事赛道之外,真正的体育消费没有崛起,体育消费人群不足。体育仅仅只能作为“体育+”的附属形式呈现。上述提到的亮眼的三个赛道,都是有“+教育、+消费”的属性在内。从2017年开始,在经历了2年的转型阵痛以及疫情的打击下,当时服务的东家终于扛不住打击,草草收场,将上市公司大股东的控股权让出,退出上市公司的运营。

    二、转身教育

    2017年之后朱三进入某个幼教上市公司平台,彼时幼儿园资产及素质教育正受资本市场的热捧、加上当时TMT投资内卷化严重、国家二胎的激励、线上教育的概念一拍即合。数千亿资金杀入教育市场。当时的新东家是A股的上市公司,也是由科技业方向转型为教育公司,战略则是由聚焦科技业改为科技及教育双轮驱动,主要做素质教育及幼儿园的投资和并购。

    1、首先是幼儿园

    事实证明,太多的资本进入一个行业,再好的事情也会被做烂掉。果不其然,当大量的资本涌入幼儿园资产的时候,幼儿园孩子入园学费已经炒到6000元/月起步,甚至学费达到13000元/月的时候,家长都能接受。大量资本和上市公司把精力聚焦在收购幼儿园资产,作为基础教育配套的幼儿园成为香饽饽的时候,国家开始关注了,这个行业也就快速进入它的尾声。

    随着2018年的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0%。幼儿园热立马受到了打压。现在回想起来,在政策出台之前,有幸参与众多的幼儿园园长及举办者的聚会,探讨可能出台的政策是否合理,针对政策出台之前,中央已经放出的“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0%”的声明,所有园长直呼不可能,对即将出台政策效果的疑虑以及对未来保持着过度乐观的情绪在聚会中蔓延。

    谁曾想,政策出台时间仅仅3年,国家基本就改变了过往民办园覆盖率超过70%的现状,完成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0%的目标。在这一波政策的打击下,幼儿园资产方、以红黄蓝为代表的主营幼儿园业务的上市公司、教育投资人都深受打击。幼儿园入园学费仅千余元,与之前形成鲜明的反差。这说明一个道理,当国家下决心想做一件事的时候,一次警告,二次严重警告,你要是再不停,棒子就打下来了。

    2、开启素质教育的征途

    随着幼儿园的资产泡沫被挤破,高端幼儿园的多元化服务变为仅以托管为主要功能之时,儿童的教育需求开始向商场等素质教育机构外溢时,资本和上市公司的资金从幼儿园转向以英语培训及编程培训为主的素质教育,以及以升学考分为主的K12板块。

    这也是必然的结果,对于一线城市的家长而言,素质教育不能断,只不过场地由幼儿园内转向幼儿园外折腾一圈而已。加上国家一直鼓励素质教育,一线城市家长有钱有闲,素质教育犹如火上浇油。K12方面,虽说北京号称高考最为容易,但是高考竞争也是尤其激烈,幼升小、小升初、初升高都是卡人的关键点,对于大部分中层家庭来说,但凡有一丝可能。谁又能,谁又敢在其中某个环节不用尽全力,最后中考只有一半人能进高中的政策彻底引燃了资本和群众的燃点。从2019年开始的编程热、英语热、艺术热、K12热、高中热又在市面上活跃,一直到2020年疫情,群众的惶恐也点燃了线上教育的热潮。

    3、归零重启

    从2017到2021年,随着中办40号文下来,回眼望去,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种种一切,如梦幻泡影。幼儿园没有笑到最后,K12也一样,之后还剩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大资本可以采取放弃策略,撤离教育战场,可上市公司呢,只能进行艰难转型。过去的K12以及幼儿园业务无以为继,新的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赛道太过零散,无法承载上市公司动辄几亿元的投资体量以及50亿元以上的市值。转型职业教育,也缺少相应的资源以及经验,最主要的是,还要面临外部市值以及内部组织结构调整的阵痛。今天K12倒下去了,国家希望资金能够涌入职业教育和素质教育,却死死卡住孩子的时间,留给培训机构发挥的空间已经不太多。接下来,大量的上市公司转型进入职业教育和素质教育,只会加剧素质教育的竞争激烈性,接下来,难保素质教育不会受到政策的波及。

    职业教育方面,如果进入高中的学历教育,收购高中学校还好,在港股还是有例可循。真正进入非学历教育,先驱往往容易成为先烈。小马过河尚且还有对岸,这是连岸在哪都不清晰的过河。

    2018年入行以来,对于教育过热过于功利化的现状,朱三一直持有着,教育是半公益的行业,不应该被资本挟持,做大做强本身而言就是伪命题。步子迈得太大容易扯到蛋,如果真的做到绝对标准化,教育也就仅仅是培训了。基于教育的预先付款以及半刚需的角度而言,教育绝对是一个好生意,但却不是一个好事业。目前“双减”政策下来,教育市场短期阵痛肯定是要有的,大量的从业人员从教育行业中离开,企业面临重新洗牌。经过调整之后,未来的前景肯定是光明,教育也会回到以学校为主,教培机构为辅的良性发展状态。

    三、体育、教育和消费联动

    在2018年教育行业最火热的时候,参考体育行业的发展路径,真正能做到“体育+”的企业才能持久生存,教育行业亦是如此。过去但凡讨论教育项目的时候,无非是产品质量、教学师资、单店模型、学生渠道、管理标准化等若干因素,即使再放大想象力,也是在教育行业中的跨界和拓课,还是横向或者纵向拓展。完全没办法做到行业跨界,比如教育如何和消费相结合,这种业态和模式讨论的人较少。限于自身行业视野的局限性,朱三也仅仅是考虑体育、教育和消费的联动性。而且该命题也处于研究和分析中,继承体育到教育的一跃,教育如何完成达到消费的一跃,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命题。

    目前体育、教育的联动点在于儿童体育培训板块,体育培训属于素质教育5大板块之一,目前的素质教育5大板块,语言类尤其是英语已经退出市场,以编程和STEAM为主的科技类项目受到压制,政策允许的也就是艺术培训、体育培训及营地户外游学板块。至少政策方面,儿童体育培训是国家所支持和认可的方向,接下来也将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大家可以做好准备。

    对于体育培训机构而言,尤其是目前的年流水在7000万以上的巨头,一方面享受的上市公司招安的机会的同时,也面临着行业小机构带来的竞争压力,这一波机会窗口期应该能持续2-3年,能否冲出重围,完成和上市公司以及大资本的绑定,以及自身第二增长曲线的完成,形打造以培训为主的生态型企业,在这2-3年至关重要。

    关于职业教育,不仅仅是职业考试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一定是基于某个细分赛道进行上下游的深度布局,培训仅仅是一个切入口,最后一定会出现若干个以细分赛道龙头作为基石的综合型职业教育集团或者生态型企业。

    目前从事教育行业的从业人员,如果能真正做到反求诸己,保持教育的初心和热情,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一定能在接下来的K12市场中,不论是020也好,私人工作室也罢,存在机构的形式并不会限制发挥自己的光彩。

    对于投资机构而言,尤其是行业中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借用巴菲特的一句话“别人贪婪时我恐惧,别人恐惧时我贪婪”。投资本来就是逆周期形成,低谷抄入,高峰出售。不妨静下心来,以战略投资的视角,找到真正的认可和具有价值的企业,躬身入局,拉长价值的周期,相信一定能有合理的回报。

    烈火之下,方见真金。希望目前的教育伙伴,不论是上市公司还是教育企业,都能够挺过这一关,迎来教育美好的明天。

    关于双减政策个人心得感想3

    随着教育双减政策的出台,幼小衔接也进入了大家的讨论。

    要不要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对孩子智力发展是促进的?还是伤害的?

    我们人的心理的发展,大脑的发育,都有其内在的规律。

    根据儿童心理学家的研究,幼小衔接,孩子处于前运算阶段,尚不具备运算能力。

    不符合这个阶段孩子大脑的发育特点。对孩子的智力发育来说,是一种伤害。

    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通过数十年对儿童的观察实验,将孩子的认知结构发展分 4个阶段。

    0-2岁:感知运动阶段

    2-6/7岁:前运算阶段

    6/7-11/12岁:具体运算阶段

    11/12岁及以后:形式运算阶段

    幼小衔接应该是在5/6岁的时候,是属于前运算阶段。

    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孩子,其认知思维的特点主要有:

    1·这个阶段的孩子,不能理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会专注于事物的某一部分,而忽略其他部分。

    以偏概全。

    2·这个阶段的孩子,思维具有不可逆性的特点。

    你问她:3+4=?

    孩子拿着两只手,数完左手数右手。

    然后回答说:等于7

    你再问她:4+3=?

    她又拿着两只手,数完左手数右手

    再告诉你:等于7

    家长可能很着急,怎么这么笨呀,3+4跟4+3不是一样的吗?

    对呀,她就是不会。几乎每个孩子都不会呀。

    孩子的大脑就发展到这个阶段,她就是不会。我们不能以大人的要求来对待孩子。

    并且 她必须依靠具体可见的物品来数,才能算出来。

    所以五岁的孩子,让她上幼小衔接,学习算术,对她大脑的发育可能是一种伤害。

    拔苗助长。

    这种幼小衔接,可能在小学一二年级,孩子的数学能显示出一点优势。但过了三年级以后,就没有优势。

    上初中后,可能学习起来会有点吃力。

    3·这个阶段的孩子,缺乏守恒概念。

    你把装在宽的杯子里的水,倒入细长的杯子里。孩子会认为水变多了。

    她没有办法认识到,一样的水,倒在不同的杯子里。

    另外,必须强调一下,这个阶段的孩子,她的创造性想象特别丰富。

    所以,如果把这个阶段,本该让孩子去玩,去游戏,去培养她的想象力的时间,却让孩子坐在教室里,掰着指头,做算数,肯定是得不偿失的。

    也违背了这个阶段孩子的思维特点。对智力的发展是一种抑制,而不是促进。

    希望家长不要焦虑。

    事实上小学1-3年级,最主要的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保护好孩子的学习兴趣。考90分跟考100分没有多大差别。只要孩子跟得上就可以。

    关于双减政策个人心得感想4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求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严格控制书面作业总量,保证学生睡眠时间;
    全面规范管理校外培训机构,坚持从严治理。

    这被称作“双减”政策。

    文件要求,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

    大多数的家长表示欢迎“双减”政策,认为同时也减轻了家长的负担。

    校外各种名目的培训班,都需要资金的支持,看着其他孩子们都报了辅导班,自己的孩子不报,怕跟不上。迫于压力,只能自己省一些,不能苦了孩子。

    再有,周末、寒暑假,孩子上辅导课,不论天气如何,刮风下雨、酷暑难耐,家长都需要接送孩子上下辅导班。

    大家现在普遍的感受是:现如今培养一个孩子太贵了,一年花几万元上辅导班都是正常的,有的甚至更多。

    也有一些家长表示担忧,虽说政策出来了,但是中考和高考还是要看成绩,培训机构依然有市场需求。不能在线下开培训班了,会不会转到线上或者是一对一的教学。

    我们都知道,线上教学的质量和面对面还是有差别的,孩子的注意力,自控力,都对线上教学质量有直接影响。

    而且,一对一的私教课程,学费比大班课要高很多,无疑加重了家长的'负担。

    另外,如果培训机构从“地上”转到“地下”,家长们还要四处去打听。

    这个暑假已经有多个在家中开班的辅导老师被举报,也证实了家长们担忧的种种问题。

    已经习惯了上校外辅导班的孩子们接下来如何安排时间,不虚度;
    家长们自由的时间相对少了,如何安排时间陪伴和辅导孩子,这些都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

    “双减”政策的推出,无疑是对教育培训机构的一次重拳打击,很多培训机构寻求转型,也有一些在观望。

    新东方因率先开设父母培训课、体育课等被送上热搜。

    父母培训课意味着,作为家长的父母们,除了要朝九晚五的上班,加班,赡养父母,照顾孩子,辅导作业,还要拿出时间和精力去上“优质父母培训课”。

    父母的确应该学习,提升自己,以便更好的培养孩子。这是毫无疑问的。

    且不说这门课程是否可以如期开起来,如果把这个作为一门课程或者迫于压力不得不上的课程,最直观的无疑是给家长们增加了负担和困难。每个家长的水平不一样,如果学完了这门课程,孩子没有考好,责任在家长还是孩子,无形当中增加了家长的焦虑和压力。

    近几年,老师和家长的关系也变得微妙。

    很多家长表示,一些老师为了开自己的培训班挣钱,该讲的知识点在课堂上不讲,而是在自己的辅导班讲。应该老师批改的作业,在家长群里变成了家长的任务。

    学校是孩子们的主要战场,学校的课堂教学质量是源头。

    我们上学的时候,没有微信,没有家长群,没有家长和老师的微妙关系。

    作为xx后的我,依稀记得九年义务教育时,各科老师伏案批改作业的身影。

    教育行业将如何改变,我们拭目以待。

    关于双减政策个人心得感想5

    7月24日中央发布了双减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执行。双减又称“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目标:1、保护学生的身体健康,并将负担提升到未成年保护法的高度。2、减轻家庭教育负担。3、将教育回归到学校。4、1年内有效减轻、3年内成效显著。并规定,理调控作业结构,确保难度不超国家课标,建立作业校内公示制度,加强质量监督,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

    对于学生作业量给出了明确的标准,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可在校内适当安排巩固练习;
    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要求教师认真批改作业,及时做好反馈,加强面批讲解,认真分析学情,做好答疑辅导。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作业。

    对于课余时间,鼓励从事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开展适宜的体育锻炼,开展阅读和文艺活动。保护好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家长要积极与孩子沟通,关注孩子心理情绪。充分用好课后服务时间,指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补习辅导与答疑,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不得利用课后服务时间讲新课。

    “双减”工作是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和政治高度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是构建教育良好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国之大计。作为一线教师,更是站在了“双减”工作的主阵地上,更要认真学习领会并贯彻到学习工作中去。

    在我看来,“双减”不是让学生远离学习,虚度光阴,轻视教育,更不是在教育质量上做减法,不是在教育责任上撂挑子。而是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要认真备课,引导学生敢于质疑,提出问题,发现问题,鼓励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要健全作业模式和形式,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
    同时转变教育评价方式等。

    我认为具体的做法有:

    一、学习课程标准,对课程标准有新的认识,更新教学理念,明白减负并不是单纯的削减作业数量,关键是如何在“减负”的同时提高质效。

    二、增强集体备课,仔细钻研教材,使各单元的教学目标更加明确,依据单元目标制定合理地课时教学目标,并依据各班的实际情况,修改教案,有针对性地对语文知识和能力进行训练。

    三、依据学生年龄特征,创设情境,培育学习兴趣,以“学生发展为本”,精讲简练,给学生多一点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地、富有个性地发展,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中都有所收获,从而提高40分钟的教学质量,打造高效课堂。

    四、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围绕听说读写相结合进行。有目标,避开随意性。在讲解课文中完成。如:每篇课文中的生字,对容易写错的,在检查预习时重点强调,采用集体书空或抄写或形近字等方式牢固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运用各种办法或近、反义词,或联络上下文理解。找出本篇课文中想像说话的训练点,进行说话练习。课后及时写下。有了课堂上说的基础,回家完成写的任务就轻而易举。对文中的重点段落指导朗读,熟读成诵。减轻了学生业余负担。

    五、课外作业,细心筛选,仔细编排,如在教学中总结出经典基础性作业和练习,作为常规试题仔细练习。让学生作业负担小,又得到最大的训练,做到及时高效。每周针对单元目标出好周周练,进行一些操练。

    六、设计分层作业:对各班级不同学生的特点,设计一些必做题和选做题,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喜好和能力选做作业。同时还注意作业的趣味性和实践性,让中差生把完成老师的作业当作一件乐事。避免作业中的重复现象,尽量设计精而简的作业,作业的布置要照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逐渐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总之,练习只是手段,让学生在课后获得巩固才是最终的目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作为教师要精细设计每一个课堂作业,做到少而精,让学生在乐中获得学习,获得巩固,增强练习的有效性。

    以上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双减政策个人心得感想 双减政策个人心得体会全部内容,阅读了这么多,我想你一定收获了很多。如果想要获取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

    相关关键词: 情人节感想作文 情人节的感想散文 听李凤遐老师讲座感想 模具工的工作感想 猎场观后感想

    • 范文大全
    • 教案下载
    • 优秀作文
    • 励志
    • 课件
    • 散文
    • 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