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案
  • 数学教案
  • 英语教案
  • 政治教案
  • 物理教案
  • 历史教案
  • 生物教案
  • 美术教案
  • 音乐教案
  • 地理教案
  • 化学教案
  • 科学教案
  • 陈鹤琴教育理论

    时间:2020-07-30 08:12:13 来源:天一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天一资源网手机站

      陈鹤琴教育理论

     一、陈鹤琴先生生平及实践:

     一、生平

      陈鹤琴(1892--1982年),浙江上虞县人,中国著名儿童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教授。早年毕业于国立清华大学,留学美国五年,专心研究教育学和心理学,师从克伯屈、孟禄、桑代克、罗格等著名教授。1919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五四运动期间回国后,最初担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讲授儿童心理学课程。东南大学成立后,任教授和教务主任。

     1923年在南京创办了鼓楼幼稚园,任园长;不久又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幼儿教育研究中心,亲自从事并领导幼稚园的课程、设备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他对当时国外幼儿教育的课程严重充斥中国幼稚园的状况十分不满,与张宗麟等人一起进行将幼稚园课程中国化和科学化的努力,提出了“活教育”思想,提倡要重视科学实验,主张中国儿童教育的发展要适合国情,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呼吁建立儿童教育师资培训体系。编写幼稚园、小学课本及儿童课外读物数十种、设计与推广玩具、教具和幼稚团设备。

     一生主要从事于一系列开创性的幼儿教育研究与实践,有《家庭教育》等著作。他是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先驱,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幼稚园课程的改革和发展。他还发起并组织幼稚教育研究会,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幼稚教育研究刊物《幼稚教育》。协助教育部制订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幼稚园课程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陈鹤琴先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之中。他先后担任南京大学师范学院和南京师范学院院长兼幼儿教育系主任。在这期间,他继续研究幼儿教育,整理他以前有关幼儿教育方面的研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教学和科研体系,完成了他20~40年代一直想做而未能实现的理想。然而,从50年代初起,“由于左”的思潮的影响,他的活教育思想受到错误批判。而他本人,在1958年也遭到错误批判,他的儿童教育思想被全盘否定。1959年,他不得不离开了自己长期从事而又深为爱的幼儿教育工作。

      文化大革命后,陈鹤琴先生得到平反昭雪。除了担任社会和政府的一些要职之外,他当选为全国幼儿教育研究会名誉理事长。1981年六一儿童节时,他虽然身患重病,但仍然不忘儿童,并为儿童题词:“一切为儿童,一切为教育,一切为四化。”《光明日报》1981年5月28日,1982年,他在连说话都非常困难的情况下,还写下了“我爱儿童,儿童也爱我”的肺腑之言。由此可见,陈鹤琴先生把毕生的精力全部献给了祖国的儿童教育事业,他不愧于著名的幼儿教育家。

     ? 陈鹤琴曾到世界许多国家进行访问和考察,积累了丰富的幼儿教育经验。在长期的实践研究和理论学习的基础上,他提出了许多适合我国国情和儿童心理的教育主张和课程思想,写出了近400万幼儿教育著作,影响巨大。他的著作被先后汇集出版,《陈鹤琴教育文集》上、下卷和《陈鹤琴全集》6卷句全面反映了他的幼儿教育思想。其中,当然也反映了他的学前教育课程理论与思想。

     2、《儿童心理之研究》与《家庭教育》

      与很多教育家研究教育的角度不同,陈鹤琴是由心理学研究的角度进入教育研究领域的,在他的论著中,充满了具体情境与细节,他提出的教育观点、原则都有相应的案例作为依据。他的教育学说有一个明显特征:“理论大众化、心理学具体化”。他通过对自己初生的长子一鸣进行为期808天连续观察并用摄影、文字作详细记录,取得第一手资料,试图发现并研究儿童生长的规律。从1921年开始,他在自己担任心理学教授的“南高师”课堂上,开始以自己对于一鸣观察的结果为内容进行讲课并陆续发表文章,至1925年出版了专著《儿童心理之研究》。对于他的这本书,国内心理学界的评价是:在中国儿童心理学史上,陈鹤琴的研究“可以说是一个具有开创性和典范性的研究”(朱智贤、林崇德著《儿童心理学史》)

     《儿童心理之研究》这本书的贡献有三方面:

     (一)在陈鹤琴以前,我国还没有一个心理学家对3岁前的婴儿时期的心理发展作过这样完整的追踪研究;他对一鸣在出生后808天的全面发展情况,如动作发展、模仿、游戏、好奇心、惧怕、哭、言语等方面分别作了系统性的分门别类的发展记录。

     (二)陈鹤琴关于3岁前儿童的追踪研究的显著特色是采用了摄影法,书中第一章的题目《照相中看一个儿童的发展》,从而使他的研究成果更富于科学性与明确性。这在当时照相术尚未普及的时代可说是一项创举。

     (三)坚持将儿童心理研究与儿童教育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他将儿童的特点分为“四心”,即(1)好动心;(2)模仿心;(3)好奇心;(4)游戏心。他将儿 童成长分为三个阶段:幼稚期(出生~3岁)、儿童初期(4~7岁)、儿童后期(8~12岁)。各阶段儿童的心理生理发展程度不同,施教方法也各不相同。

      陈鹤琴著作中的一个特点,他经常用图表和统计数字来佐证自己的论点,这与他早年在霍普金斯大学就读时养成的精密研究与科学证明的风格有关;他除了具有许多教育家都具有的哲学观、教育观、办学观以外,他还具有科学家所具有的研究精神与具体方法,由此他的著作更具有科学价值与意义。

      他的可贵之处还在于,他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总结成教育原则和具体方法,首先应用在了对自己孩子的教育上,这就是《儿童心理之研究》的姊妹著作,另一本在中国现代儿童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家庭教育》,这本书自1925年出版后,几十年间先后再版了十几次,直到现在还受到家长们普遍欢迎。这本书提出了家庭教育的101条原则,从儿童心理特点到教导的原则与方法。其中有几点很重要:其一是习惯的养成,尤其是卫生习惯的养成;其二是儿童游戏的重要性;其三是做父母的要以身作则;其四是应当怎样责罚孩子;其五是要丰富儿童的经验;第六是要为儿童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他的这本书是以德国一本家庭教育名著《佛戴之教育》(又译《卡尔?威特的教育》)作为目标写就的,佛戴小时候通5国语言,9岁进大学,14岁取得哲学博士学位,16岁取得法律博士并在柏林大学担任教授,这一切得益于他的父亲老佛戴在培养教育儿子方面的教育理想和为之所付出的努力。陈鹤琴将自己的在儿童心理学上的研究成果,应用对自己儿女的施教上,总结出家庭教育的原则、方法,成为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第一本具有真正教育学意义的家庭教育著作。因此教育家郑晓沧先生说一鸣就是陈鹤琴的实验中心。陶行知评价这本书“系近今中国出版教育专书中最有价值之著作”;他还说这本书是“儿童幸福的源泉,也是父母幸福的源泉”,是“中国做父母的必读之书”。陈鹤琴有一段十分著名的话:我们知道幼稚期(自出生至7岁)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什么习惯、言语、技能、思想、态度、情绪,都要在此时期打下一个基础,若基础打得不稳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容易形成了。所以我们还是要去教养我们的小孩子。(陈鹤琴《家庭教育》,载《陈鹤琴全集》,2008年8月,第512页)

      陈鹤琴还有一篇文章《如何使幼稚生适应新环境》,对于幼儿初进幼儿园在心理上出现的问题、现象、表现和解决方法进行阐述:

     表现:

     (一) 不了解新环境

      1、 不认识老师;

      2、 不认识小朋友;

      3、 不熟悉新地方;

      4、不习惯幼儿园的生活。

     (二) 不能满足欲望

      1、 得不到像母亲一样的爱;

      2、 得不到像家里一样的东西吃;

      3、 在幼儿园不能让儿童独占玩具。

     如何使儿童适应新环境,一方面是保教人员要懂得儿童心理,并对儿童所发生的问题,加以调查和研究,再与家庭取得联系,采取正确的方法,帮助儿童适应新的环境;另一方面,要充实幼稚园的设备,设置丰富的教育环境和游戏环境,使儿童在各种活动中,对幼儿园发生亲切的感情,进而得到启发,得到教育,使儿童深深地体验到幼儿园是他们的乐园。

     (三) 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不同

      1、代替小孩子做事。小孩子在家里大都是由父母代劳的。所以要培养儿

     童的独立能力,在幼儿园一定要掌握一个原则,凡是小孩子能够做的应当让小孩子自己去做。

      2、溺爱。没有原则的爱对于小孩子的身心发育实际上是一种损害。因为一个小孩子如果成长得很好,一定要用科学合理的教养方法,举凡起居饮食、出入进退、待人接物,都要有一定的规律,养成优良的习惯,并且要从小训练。

      3.恐吓打骂。在幼稚园里,必须采用诱导启发及暗示的方法代替恐吓打骂。

      4.生活没规律。小孩子在家里,生活大都没有规律,想睡就睡,想吃就吃,没有时间,也没有一定规则。可是幼儿园里面的生活规律是严格执行的,应该睡的时候就一定要睡,应该吃饭的时候一定要吃饭,其他如大小便、工作、游戏,都有一定的时间。

      5、自私。使小孩子在集体生活环境中,除去自私的心理,想到别人,顾到集体。

     (四)儿童本身的关系

      1、年龄。儿童适应环境的能力与年龄成正比,因此,一个初进幼儿园的孩子,他不适应环境,应该先要知道他的年龄,以便协助他如何适应新环境。

      2、身体。身体强健的小孩子,很快就会在幼儿园与其他小孩子玩游戏、做工作;反之,如果身体不好,他的积极性和能力就会下降。所以,可以从小孩子的健康方面找到原因。

      3、能力。

     问题表现:(一) 怕生;(二) 躲避;(三) 追追打打;(四) 抢夺;(五) 说谎;(六) 逃回家去。

     如何解决:

     (一) 建立师生关系;

     (二) 熟悉环境;

     (三) 建立儿童间的关系;

     (四) 设置丰富的游戏环境;

     (五) 设置丰富的教育环境;

     (六) 建立家庭与幼儿园之间的联系。

     教师处理儿童问题应有的态度:

     (一) 应找出问题原因;

     (二) 应当有耐心,要爱儿童。

     3、南京鼓楼幼稚园试验概况

     幼稚园的课程和教材

     《试验概况》写道:“我国兴办幼稚园年数也不少了,但是没有一个课程,也没有一个教材,所有的幼儿园都是宗法西洋成法,不是直抄福禄贝尔,就是直抄蒙台梭利,不肯自己加以变化,也不管儿童是否接纳,是否适合儿童的脾胃,最可笑的就是舍弃近而易得的,苦心地削足适履去适合于古法。福、蒙诸氏的方法,在当时有他们的特殊地位,相当价值,我们现在是中国幼稚园,似乎不便来抄用。”(陈鹤琴、张宗麟《一年来南京鼓楼幼稚园试验概况》,载《陈鹤琴全集》第2卷,第005页,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年8月)

      在做法上,他们采用设计组织,即在前一星期就商定下一周的课程,设定目标和课程中心,充分利用大自然各季节中动植物发生的各种变化或社会上的风俗、纪念活动等,将儿童的学习置于自然和社会环境之中。如“种豆是春天的设计,到了豆开花了就作为课程的中心,又过了几星期豆成熟,就来作摘豆、请客吃豆的设计。”又如“苍蝇、蚊子是最可憎的,我们就来一个小小的灭蚊蝇运动”。

     (二)整个教学法

     (三)陈鹤琴教学法的具体方式:

      一方面,是在教室或幼儿园里进行的,即“读法教学法”:包括(1)游戏法;(2)故事图画法;(3)歌谣表演法;(4)自述法;(5)随地施教;

     (6)采用教科书;(7)复习法。

      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启发式方法,充分利用儿童在生活中所接触的环境、事物,随时随地施教,如故事图画法,用“油印得极简单图画,作为教具。教学次序,先引起儿童好听故事的动机,然后教师讲故事(要拿出预备好的图画给儿童看),暗示儿童着色,让儿童拿色笔着色,然后用木印空心字印出字,或者由教师写儿童话于图画上读给儿童听”。

     另一方面,以自然为中心编制课程。当时,鼓楼幼稚园经常带领儿童出外旅行,参观工厂、码头、农村、苗圃和市内街道、建筑等。教师们用了五种方法:

     ——以自然物,如植物、动物等为题材,编成有趣的故事讲给儿童们听,如“葡萄仙子”;

     ——以自然物为题材编成团体游戏,如“瞎子猜花”、“老鹰抓小鸡”;

     ——采集标本,或买些东西回来煮煮吃;

     ——野外写生,出去的时候在小篮里带些纸笔,遇到相当机会就拿出来画;

     ——将儿童们参与采集的标本、野外写生图画、采集实物等在园舍内展出。

      联想到陈鹤琴以后在“活教育”实施方案中所提到的“五指活动”,将儿童生活的五个方面形容为一只手掌,强调相互之间的联系。“整体性”是陈鹤琴教育思想的一个特点。

     (四)儿童的习惯

      陈鹤琴非常重视儿童习惯的养成,在他看来,这是学习“做人”的基础;他指出“教育的一部分功效是养成几多生活上的习惯”。为此,他们编列了一份《幼稚生应有的习惯和技能表》,包括卫生习惯、做人习惯、游戏及工作习惯、智力上的习惯等。这份表格经整理,首先在鼓楼幼稚园试验,继而在南京全市幼稚园和陶行知主办的燕子矶、晓庄等乡村幼稚园试验,以后又在上海的幼稚园试验。这份《习惯表》为考察幼稚生教育提供了可参照的教育标准。“在此基础上,我国于1932年颁布了第一个《幼稚园课程标准》,使我国的幼儿教育有章可循,缩短了我国与国际幼教的差距。陈鹤琴是我国第一次幼稚园课程改革的发起人和引路人。”(参见《南京教育史》,第312页,商务印书馆,2006年12月)

     (五)设备与玩具

      陈鹤琴认为,幼稚园必须配置充足的设备,包括玩教具,因为玩教具是教育的组成部分。他亲自参与玩教具的设计、制作。他对于幼稚园设备与玩具的试验目标有5条:

     1.省钱的。

     举例:“例如,小宝宝(洋囡囡)是幼稚园里极有用的玩具,但是买到一个好的非10块大洋不可。在幼稚园何以能负担此巨数呢?所以应当利用废物来做,破旧线袜子,只要洗干净,两双袜子就可以做成一个很好的小宝宝。废物到处可得,也件件可以利用,听说近来德国学校里很提倡这种精神”。大家知道,1927年,陶行知先生邀请陈鹤琴担任晓庄乡村试验学校第二院,即“乡村幼稚院”院长兼指导员;他与学生张宗麟、徐世壁开创了我国最早的乡村幼稚园——南京燕子矶幼稚园。

     2.与当地社会情形相近的。

     举例:“南京城里很容易看到黄包车、汽车等,都可以翻为儿童玩具”,同时可以使儿童从自己接触的生活中激发出游戏的欲望。

     3.用本国货。

     举例:中国的各种民间乐器,如鼓、钹、钟、锣、箫、磬、木鱼等等。

     4.合于儿童心理的。

     举例:儿童好模仿、好动、好与动物为伍、好竞赛等等。

     5.合于教育原理的。包括“凡谋儿童的健康,增进儿童的知识,养成好习惯,得到快乐等”。陈鹤琴等认为,游戏和玩具都应有教育意义;但在选用时,还应注意到卫生和安全。

     举例:“普通社会上所卖的泥菩萨,是顶便宜的玩具,但是落地就碎,又因颜色不合乎卫生,所以不能采用。又如洋铁做的刀剑之类,虽然可以引起儿童尚武精神,但是锋利太甚,未免有些危险,也以不采用为好”。

     (六)实行家庭的联络

     平时经常请家长来园,或带儿童去家里;父母在园里可以看到儿童所做教育化的日常活动。他意识到,幼稚园究竟不能代替父母,没有家庭的配合教育是很难取得成效的。

     (七)艺术教育。音乐与图画都是陈鹤琴艺术教育思想中非常重要主张。

     1.音乐

      陈鹤琴提出,儿童是先会唱歌后会说话。儿童喜欢唱歌;音乐是儿童仅次于游戏的活动;儿童生活应该“音乐化”是陈鹤琴儿童教育学说中十分重要的部分,音乐是“知觉性”学习。他说:“音乐可以培养人格,陶冶情感。忧闷的时候,一唱歌,一弹琴,忧闷就会不知不觉的消散了,快乐的时候,一唱歌、一弹琴,快乐的情绪自然更加浓厚了。”中国古代,孔子提倡“六艺”,音乐就是其中之一;福禄培尔编过一本《母亲的歌》,收集了许多儿歌,做母亲的可以唱给儿童听,教儿童学。他与鼓楼幼稚园的几位教师一起编了《儿童歌曲》、《四季故事唱歌集》、《世界儿童节奏集》等,其中后者选择的都是世界名曲配上各种动物动作、季节特点。这本书前几年汇编成为《儿童韵律歌曲选》,由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大家如有兴趣可以找来看一看。

     2.图画

      幼稚园为什么要有图画?儿童为什么要画画?画图有什么价值?图画要怎样教?幼稚园的图画要到什么程度才算达到标准?陈鹤琴认为,这些问题都是做教师的应该思考并回答的。(参见陈鹤琴《幼稚生的图画》,载《陈鹤琴全集》第2卷,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年8月,第169页)

     (1) 图画的价值:“儿童生来喜欢画的,我们可以利用这种心理去满足他的欲望,间接去丰富他的知识,怡养他的性情,并使他养成良好的消遣习惯”。

     (2) 要激发儿童的动机。由成人暗示、引导以引起儿童的兴趣;

     (3) 图画要怎样教?

     ——自己画;

     ——要指导。

     步骤:着色——剪贴——涂鸦——轮廓画——印影化——填图——比较——塑图

      关于教儿童画画要达到的标准:我们并不希望儿童画得很精细,若能画出每种物件的特征并且画得有点像实际的事物,看起来不会看错,那就够了。

     二、陈鹤琴相关教育理论

      1、新中国幼儿教育的目的和任务

      1951年,陈鹤琴发表《幼儿教育的新动向》一文,对新中国幼儿教育的目的任务作了阐述。当时,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为适应全国人民的要求以及教育为生产服务”,作为教育的组成部分,陈鹤琴强调幼儿教育的教育性质与目的。他写道:毫无疑义,新中国幼儿教育的目的,也是为祖国培养健全的幼苗,使儿童的身心获得健全的发展;同时,解放妇女,使妇女能自由参加政治的、经济的、文化教育的、社会的教育事业。(陈鹤琴《幼儿教育的新动向》,载《陈鹤琴全集》地卷,江苏教育出版社,第445页)

      他将幼儿教育的任务归纳为四项:

     (一) 保证幼儿的健康和身心的正常发育;

      (二) 发展幼儿的智力和创造力;

      (三) 培养幼儿初步的国民公德和国际主义精神,以及其他优良品德;

      (四) 培养幼儿的爱美观念,增进幼儿愉快的精神。

      他指出,新中国幼儿教育所负的任务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儿童”,在这一目标 下 ,他阐述教养原则:

      第一, 要使幼儿全面发展,使幼儿的身体、智力、道德习惯和爱美观念获得全面发展;

      第二, 教材的内容和教学法要和儿童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各项作业的编排,要掌握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等原则。要充分利用环境、实物和多种多样的方法,以引起儿童的兴趣。而教材要适合儿童的年龄和能力,并把握儿童的特殊个性,使儿童得到良好的发展。

      第三, 要使儿童习惯于集体生活。要使儿童日后成长为社会成员之一,必须要从小培养儿童习惯于集体生活开始。因此教师必须严格地执行生活程序,并以身作则从关心和爱护幼儿出发,使幼儿无形地受到影响,能够帮助别人,爱护他人,培养对事物的同情心,发挥团结友爱的精神,抑制和消除自己不合理的欲望。

      第四, 培养儿童独立活动的能力。教师必须随时随地耐心地指导幼儿,在日常生活当中,各项作业当中,培养幼儿的主动性及独立活动的能力和习惯。

      第五, 必修作业和选修作业必须适当配合。所谓必修作业是幼儿在教师领导下进行集体学习,有明确的目的和周密的计划,全体幼儿在一定时间内做同样的活动;而选修作业是为了照顾幼儿特殊的才能和个性,有充分的时间让他发展自己的创造性。

      第六, 幼儿园教育必须和家庭教育密切配合。

      第七, 要有计划地进行教学。各幼儿园要制定周密的教学计划,结合儿童年龄特点,有计划地进行教学。

     幼儿园课程:

     1. 体育。包括日常生活、卫生习惯、体操、游戏、舞蹈和律动等;

     “体育”要居首位,保证达到幼儿身体的健康,心身获得正常发育。

     2. 语言。包括谈话、讲述故事、歌谣、谜语等;

     因为幼儿在园年龄正是幼儿学习语言最重要的阶段,教师必须利用谈话、讲故事、

     念歌谣、朗诵诗歌以及各项作业和日常生活等各种活动,训练儿童发音正确,口齿清楚,并培养发表的能力,随时随地注意增加语汇,纠正缺点,以正确地发展幼儿的语言。大班的幼儿,可以开始识一些字。

     3. 认识环境。包括日常生活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

     幼儿在教师有计划有组织带领下,亲自观察周围环境中的事物,通过实际的环境教

     育,以发展幼儿的认识力,增加对大自然的认识,扩大幼儿的眼界,并培养幼儿的国民公德。

     4. 图画、手工。包括图画、纸工、泥工、其他材料作业等;

     5. 音乐。包括唱歌、表演唱歌、欣赏音乐、乐器表演;

     6. 计算。包括认识数目、心算、度量。

     2、国际化的幼稚园教育目的陈鹤琴提出“活教育”,“活教育的目的就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活教育”的目的论蕴藏着十分丰富的教育哲理,体现了民族性、时代性与世界性有机结合的学术旨趣。1948年,他对“活教育”目标增加了“做现代世界人”的表述,实际上使目的论增加了面向世界的层次内容,体现出强烈的开放性,其理论内涵因此得以丰富和发展。他说:“中国是世界的一环,作为一个现代的中国人,他不但要了解中国社会发展的特质,他还要了解世界的潮流。他不但要为中国的民主独立而努力,他还要为世界和平而奋斗。”在“现代中国人”所应具备的条件中,他又增加了“要有世界的眼光”一条。他说:“有世界的眼光,才能做一个世界人。”他提出的“现代中国人”是要求做一个身体心理健康、有创造能力、有服务精神、有合作态度并有世界眼光的现代中国人――即具有现代化素质的新人。

      陈鹤琴将幼稚园教育的目标归结为做人、身体、智力、情绪四个方面。

     (一) 做有意义的人

     ——合作的精神;(多采用团体游戏)

     ——同情心;

     ——服务的精神。

     (二) 应该有怎样的身体

     首先应该训练儿童养成各种达到强健体格的习惯,包括:

     ——健康的体格;

     ——卫生的习惯;

     ——技能(爱游戏、会游戏和培养勇敢精神)

     (三) 应该怎样开发儿童的智力

     旧教育注重于知识的注入,弄得儿童成了装物件的器皿,把知识一件一件的装进去。

     新教育就是要知识以外加上智力的开发。知识是以成人为主体的,智力是以儿童为主体的;智力上的能力是活的,积累许多知识是死的。

     我们培养幼稚生应该具备智力上的能力呢?

     ——有研究的态度;(儿童的天性好发问,要允许儿童发问,对新事物有兴趣探究)

     ——有充分的知识

      陈鹤琴指出,蒙台梭利的方法,是以训练儿童的感觉为幼稚园的唯一课程,这是谬误的观念。我们对于幼稚生虽然要使他们感觉敏锐,同时也应该使他们有丰富的知识,使他们经验丰富。只要使幼稚生有机会接触自然界和社会,并好好指导他们,就可以使他们有丰富的知识。

     ——有表意的能力;

      (四)怎样培养情绪

     幼儿园至少要从三个方面来做:

     学会欣赏。包括欣赏自然之美和艺术之美。

     (2)使幼儿体验快乐情感。所谓快乐,不是用糖包药丸的方法,使儿童暂时感到快乐,我们希望儿童养成欢天喜地的快乐精神。教师的人格感化,笑口常开,和蔼可亲在此固然重要,但在教导方法上应合儿童的需要,避免将学习对象硬塞给幼儿使之产生厌恶感觉更为重要。

     (3) 打消惧怕—教师要常常带幼儿接触万物,如捉昆虫,玩狗猫,登高等,来避免和消除幼儿的恐惧情绪。

     “活教育”中受教育者应具备的条件:

      第一、要具备健全的身体。他认为一个身体的好坏,对于他的道德,学问及从事的事业有很大的影响。

      第二、要有建设的能力。“活教育”要重视建设的能力,并且把它培养起来,以便适应国家建设的需要。

     第三 、要有创造的能力。他认为中国人本来有很好的创造能力。儿童本来就有很好的创造能力,只要善于启发诱导、教育和训练,创造能力肯定可以培养起来的。

     第四、要有合作的态度。他认为中国人个性强,往往各自为政,在团体活动中缺乏合作的态度。所以我们对于孩子的教育要从小培养他们的团结合作,才能便他们配做一个新中国的主人翁。

      第五、要有服从的精神。他说“如果我们训练的儿童熟悉各种知识和技能,可是不知服从不知如何去帮助人,这种教育没有教育意义”。他认为,“活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教育儿童知道应该帮助别人,知道为大众服务具备服务的精神

      3、国际化的课程论思想:

     在长期的实践探索中,陈鹤琴先生构建了以“生活”为理论基点的“活教育”课程,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它包括:“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的课程目标、“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的课程内容、“五指活动”和“整个教学法”的课程结构等内容。生活主义、自然主义、整个主义、单元主义课程是当时欧美幼儿园课程改革发展的几大特点和趋势。

      陈鹤琴认为,生活是整体的,因此课程必须是综合的。生活化的幼儿园课程,其组织形式也应该是综合的。他通过“单元教学”的课程形式,实现他的“整个教学法”思想,关注不同课程之间的综合和相互渗透。在课程环境的选择上,陈鹤琴崇尚自然,极为强调环境的自然性。在他看来,“大自然大社会是活教材”,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构成了儿童生活的天然,儿童在与环境的作用过程中,可以以最自然的方式获得大量直接经验并且掌握一些必要的与环境互动的方式和方法。陈鹤琴的这些课程思想及其实践与当时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幼儿教育课程改革发展趋向是同步一致的,反映出极强的国际化特色。

     一、陈鹤琴“活教育”课程理论的特点

      (一)中国化、科学化的理论方向

      (二)以“生活”作为理论构建的基点

      (三)重视儿童活动的课程设计

     二、陈鹤琴“活教育”课程论思想

      (一)“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的课程目标

      (二)“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的课程内容。主张不要将儿童禁锢在学校里,局限在课堂教学中;不要用一本教科书遮住儿童的双眼,要儿童在这渺小的世界里去求知识、求学问、学做人岂不等于梦想吗?因此,他提出要解放儿童的双手和大脑,解放儿童的空间与时间,让儿童到广阔的自然界和社会中去探索,在积极的探索活动中发现自己的世界,丰富经验,培养其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陈鹤琴强调动手做,在“做”中学。

      (三)“五指活动”和“整个教学法”的课程结构 。在陈鹤琴看来:“儿童的生活是一个整体”,他觉得分科教学的方法是模仿大学的教法,不符合儿童心理。他主张“整个教学法”,使幼儿在一天的生活、教学与教育活动中,精神充沛地接受活的教育。他所作阐释:整个教学法就是把儿童所应该学的东西整个地、有系统地去教儿童学。这种教学法是把各科功课打成一片,所学的功课是无规定时间学的;所用的教材是以故事或社会或自然为中心的,或是做出发点的;但是所用的故事或关于社会和自然的材料,总以儿童的生活、儿童的心理为根据的.(陈鹤琴《整个教学法》,载《陈鹤琴全集》第二卷,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年8月,第165页)他主张采用“单元教学”或“中心教学”;比如讲到鱼,就要带儿童去观察鱼,观察鱼是怎样呼吸、怎样转弯、怎样浮沉,以及鱼身体上的构造等,鼓励儿童在大自然大社会中发现问题,引发自己观察与研究的兴趣和精神。

      (四)预设和生成相结合的课程编制,在课程方面,陈鹤琴提出两条重要主张,一条是“幼稚园的课程,可以用自然、社会为中心”;另一条原则“幼稚园的课程须预先拟定,但临时得以变更的”。在教材编订方面,鼓楼幼稚园的基本原则:一是凡在幼儿生活中所能接触到的和可以获取的经验的;二是凡是幼儿能学的而且应当学的;三是以自然、社会为中心的课程计划。内容一部分取自书本上的歌谣、故事,更多是“自然界、社会上日常所见的万事万物”。其中的原因不难理解,“因为课程是根据那些地方来的,教材当然也从那些地方去采取。”

      (五)“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的课程的实施

     三、“活教育”课程理论对当前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启示

      (一)引进外来课程应注重本土化

      (二)幼儿园课程设置应以幼儿生活为基础

      (三)充分发挥游戏在课程中的基本地位,他特别提出儿童“游戏心”,他认为,游戏是出自儿童活泼的本能,以发展儿童的个性与造就社会之良好分子。这与我国传统教育观念明显不同。旧时代的人们认为儿童游戏是“顽皮”,所谓:“勤有功,戏无益”;陈鹤琴却认为:“欲发展儿童的身体非利用游戏心不可”,同时,游戏还有助于培养儿童养成公民应有的品质、能使脑筋锐敏、为休息之灵丹等。他作了以下说明:

     (1)儿童不是“小人”,儿童的心理与成人的心理不同,儿童时期不仅作为成人之预备,亦具有他的本身的价值,我们应该尊敬儿童的人格,爱护他们的烂漫天真;

     儿童秉性好动,我们不要仍旧用消极的老法,来剥夺他的活泼天性,必须予以适当的环境,能使他充分地发展;

     (3)我们教育儿童,亦当利用他的好奇心。好奇心是知识的门径,我们当利导之。我们有些父母常常摧残这点好奇心,禁止儿童“多嘴”、“饶舌”,这实在令人痛恨之极;

     (4)游戏是儿童的生命,游戏具有种种教育上的价值。

     (陈鹤琴《儿童心理及教育儿童之方法》,载《陈鹤琴全集》第1卷,2008年8月,第7页)

      (四)处理好课程领域与课程整体的关系

      (五)教师预设与儿童生成不可偏执

     三、课程论的启示

     1、以“生活的逻辑”灵活化课程。

      在课程教学中,要注意运用生活,利用自然,生活是完整的,这就给了我们很多启示:我们实施的课程可以从孩子的生活入手,用一种生活的逻辑,去自然的,有机的组合生活中的内容,生活中的趣事,以幼儿的生活为生发课程内容的主线,从孩子身边的生活中去汲取营养,把健康、语言、科学、艺术、社会等多个领域的教学内容自然的、松散的、按照需要去融合在一起,而非按照课表的、计划的组织。教师应该用敏感的心灵去倾听孩子的声音。及时抓住孩子的兴趣,展开与自然、与社会生动的对话。

     2、以“融合式的认知方式”综合化课程。

      孩子认知世界有自己独特的方式,他们更多的运用一种“融合式”的认知方式,需要完整的,综合的来认知,我们要充分利用孩子的独特的认知方式来综合课程,不要拘泥于某一领域“教死书,死教书”,而应该鼓励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尽可能的在探索实践活动中获得多方面的经验,多采用“小团体教学法”。一种单纯的,有明确任务的学习也不能满足孩子的需求,我们应该尽可能的多为孩子考虑,孩子可能需要什么,孩子可能会对什么感兴趣,从而尽可能的满足孩子的多种需要。

     3、以“开放的大环境”生动化课程。

      陈鹤琴在《我们的主张》及很多文章中都提到“大自然,大社会是活教材”的教育观念。但是大自然,大社会的教育观一旦落实到具体行为,矛盾就出现了,怕麻烦图省事,怕危险求安稳,诸多的原因制约着大自然,大社会的教育资源被充分地利用。我们幼儿园的课程无论从周围环境的创设,人文资源的有效利用,现代网络化资源的运用等方面都要挖掘新的模式和策略来丰富我们的课程。在果实成熟的秋天,可以和孩子一起准备口袋,钩子,到周围公园的树林采摘各种种子,到瓜果园去看有趣的瓜果等。

     课程评价:

     在每一个活动完成之后都要举行检讨会,把实验参考和发表的三种记录和作品,仔细批评考核,如果小朋友的成绩能达到最低标准,就给他一个奖章。(奖章)制定几种代表活动中心的本质图案,这种图案,可以用来盖在小朋友的成绩薄上,教师需要用一本簿子来记录他的教学情况,困难或心得,以资改进,还可以和同志一起检讨,共同设法解决困难,贡献自己的心得。

     课程内容:陈鹤琴先生主张切合人生的课程。切合人生的课程内容应是“儿童的一饮一食,一草一木的接触,灿烂的玩具用品”。民国18年8月陈先生参与起草了幼稚园课程暂行标准,该标准自始至终都贯彻了生活课程的思想,尤其是在课程范围部分,不仅将音乐,故事和儿歌,游戏,社会和自然,工作列为课程内容,而且将儿童一日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静息”和“餐点”也纳入课程内容的范围。实际上,幼儿的生活就是幼儿园的课程内容,但这并不意味着幼儿的所有生活经验都可以纳入课程,还有一个适应社会的问题。

     课程实施:注重“做”的课程实施观。

     “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陈鹤琴先生从陶行知先生那里吸取了“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重视“做”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他认为“做”是教学的基本原则。“一切学习,不论是肌肉的,不论是感觉的,不论是神经的,都是靠做的”,在课程实施中,儿童的“做”不是随意无意识的,陈先生所提倡的“做”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做”,是与理论相结合的“做”,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在“做”中得到统一,这就是“教学相长”。“做”是活教育的中心,“活”体现了“做”的方法,用活的教育方法教育活的人,儿童学的活是教师教的活的结果,衡量儿童学的活的标准,就是儿童能否创造性的运用所学的东西,因此教师的全部工作,就在于创造条件激发儿童的兴趣,培养儿童的创造能力,鼓励儿童去发现他们自己的世界,去做自己能做的事,去想他们能想的事。陈先生提倡“单元教学”也体现了“做”的课程实施观。单元教学的四个步骤:(1)实验观察,教学从直接感知入手,儿童通过动手,动眼,动嘴,动耳,动脑,认真观察对象,并在观察中发现问题。(2)参考阅读,教师指导儿童带着观察中所发现的问题,认真阅读教科书,参考书,鼓励儿童动脑筋想问题,解决问题。(3)发表创作,教师指导儿童将第一,第二阶段中学得的知识,通过其他活动表现出来,自由发挥,独立创造。(4)研讨批评,让儿童自己总结,自己评估,检查自己前三个阶段所学的知识是否正确,牢固,能否融会贯通,灵活运用,有无创造性。

     4、国际化的教学方法观

     陈鹤琴针对幼儿园里单一的教师讲授的集体教学的弊端,提出了“分组学习,共同研究”,“小团体教学”,“教学合一”等思想。他强调不但要对儿童进行分组,而且要在小组内部以及全班内组织“共同研究”,因为这样的“共同研究”可以使幼儿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相互激励,不但促进幼儿学习质量的提升,而且使他们具有合作等良好的学习品质。陈鹤琴的小团体教学思想与当时乃至今天流行的幼儿教育理论不谋而合。不仅当时杜威的教学思想以及道尔顿制、设计教学法、温纳特卡制等都强调“从做中学”和分组合作学习,就是今天著名的“瑞吉欧教学法”等也非常强调幼儿的分组学习、共同研究和实践活动学习。

     陈鹤琴教学法

     陈鹤琴认为:“若不知儿童心理而施行教育,那这种教育必定没有良好效果的。”他认为,儿童具有爱好游戏、喜欢模仿、喜欢成功、易受暗示、好奇合群、喜欢野外生活、喜欢称赞等心理特点,据此,他在长期实验的基础上对幼儿教育的方法体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总结概括出了一整套适合中国儿童教育的科学的教学法。

     (一)游戏教学法

      陈鹤琴认为“喜好游戏”是幼儿心理的特点,也是“儿童的本性”。“儿童既然有这种强烈的本性,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个动机去教导他。”他认为通过游戏,不仅可以发展儿童的身体,培养儿童良好的品德,促进儿童的智力的发展,所以教育者“不要随意终止儿童的游戏”,要给儿童提供游戏的机会,指导儿童游戏。

     整个教学法

     这种教学法以某科为主线进行综合教学,反对分科教学。这种方法适应儿童的心理特点,不至于使儿童学起来枯燥无味,增强教学的主动性和趣味性,使儿童在不知不觉中学到各种整体融合知识。

     (三)暗示教学法

     陈鹤琴认为儿童是好模仿的,易受成人的暗示。所以教育者要通过语言、文字、图画、动作等进行暗示,在无形中把知识传授给儿童。

     (四)小团体式分组教学法

     陈鹤琴通过研究认为,由于儿童存在着个体的差异性,使得相同年龄的幼儿智力不齐,兴趣不一。所以要因材施教,分组教学。

     (五)生活教学法

     陈鹤琴认为儿童教育的十分重要的特点就是生养过程与教育过程相统一、寓教育于生活之中。他要求教育者在儿童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都要自觉地利用其中的教育因素,对儿童生活的种种表现进行敏锐的观察和精心的思考,从平凡的儿童生活中发掘出不平凡的教育价值。

     (六)活的教学法

     陈鹤琴通过观察认为喜欢野外生活是儿童心理的特点,因此他主张幼稚同的课程要以“大自然大社会做出发点,让儿童直接对它们去学习”,即“活的教学法”。这样,“儿童与环境和社会接触的机会愈多,它的能力也愈充分”。也才能“增加儿童的快乐,活泼儿童的精神,强健儿童的身体。”时至今日,这些教学法思想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对幼儿教育教学仍具有极大的指导价值。

     6、提出适合国情的幼稚师范体系

     陈鹤琴认为,中国化的幼稚教育必须由中同化的幼儿教师来实施。1940年,陈鹤琴创办江西省实验幼稚师范学校,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进行“活教育”实验,强调教育与生活现实、社会现实紧密联系,逐渐构建起一个较为完整的适合中国国情的幼稚师范教育体系。

     三、教学法特色

      陈鹤琴教学法既不是全盘照搬国外幼教理论,也不是从概念到概念、从本本到本本,以“做人”为核心的活教育目的论、以“做”为中心的幼儿园活动论、四步(观察实验一阅读指导一发表创作一批评研讨)学习法、“五指活动”(健康、社会、科学、艺术、文学活动)课程、“十大课程编制原则”(民族性、科学性、大众性、儿童性、连续性、现实性、适合性、教育性、陶冶性、言语性)、十五条幼儿教育主张,1927年,陈鹤琴发表了《我们的主张》一文,这是反映陈鹤琴教育思想纲领性宣示:

     (一) 幼稚园是要适应国情的;

     (二) 儿童教育是幼稚园和家庭共同的责任;

     (三) 凡儿童能够学的而又应当学的,我们都应该去教他;

     (四) 幼稚园的课程可以用自然、社会为中心;

     (五) 幼稚园的课程需预先拟定,但临时可以得以变更;

     (六) 我们主张幼稚园第一要注意的是儿童的健康;

     (七) 我们主张幼稚园要使儿童养成良好的习惯;

     (八) 我们主张幼稚园应当特别注重音乐;

     (九) 我们主张幼稚园应当有充分而适当的设备;

     (十) 我们主张幼稚园应当采用游戏式的教学法去教导儿童;

     (十一) 我们主张幼稚生的户外生活要多;

     (十二) 我们主张幼稚园多采取小团体的教学法;

     (十三) 我们主张幼稚园的教师应当是儿童的朋友;

     (十四) 我们主张幼稚园的教师应当有充分的训练;

     (十五) 我们主张幼稚园应当有种种标准可以随时考查儿童的成绩。

     (陈鹤琴《我们的主张》,载《陈鹤琴全集》第2卷,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年8月,第75页)

     十七条教学原则:

     宗旨:“心理学具体化,教学法大众化”,使得做教师的、做家长的读了,都能了解,都能应用,并供同人研讨。(《活教育的教学原则》,载《陈鹤琴全集》第五卷,第65页,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年8月)

     1.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

     2.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

     3.你要儿童怎样做,就应当教儿童怎样学;

     4.鼓励儿童去发现他自己的世界;

     5.积极的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

     6.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

     7.比较教学法;(我们教小孩子去研究一只猫,最好我们用一只狗去同它比较一下,使小孩子对于猫狗的区别更了解,同时会喜欢它们,高兴研究它们。)

     8.用比赛的方法来增进学习的效率;(儿童喜欢比赛,喜欢竞争,做教师的应当利用这种心理去教育儿童,增加儿童学习兴趣,促进学习效率)

     9.积极的暗示胜于消极的命令;(你不应当在别的小孩子面前对他说,“你这个小孩子多么脏”,这样被批评的小朋友一是可能会怕羞,而是可能倔强起来,反而不肯去梳头洗脸;你可以指着干净的小朋友,你的头梳得多整齐、衣服多干净呀,那个脏的小孩会领略到你的意思,将自己的脏衣服换下来),小孩子容易受到暗示:暗示分为四种:语言;文字;图画;动作。其中动作的暗示,比任何暗示恐怕来的都要大。吃番茄:陈鹤琴和孩子们从前没吃过番茄,有一天,朋友送来许多番茄,一定要他吃,看着别人津津有味吃起来,他自己皱着眉头尝了几口,果然很好吃;于是也买了许多番茄给孩子们吃,并带头做示范,孩子们学着他的样子也吃起来了,越吃越爱吃。结论:动作是富于暗示性的。动作愈激烈,暗示性就愈大。小孩子看了戏剧电影,回到家里就要去表演。

     10.替代教学法;

     举例:

     (1)一鸣爱玩破烂棉絮,陈鹤琴就让他找妈妈拿一块干净的来玩;

     (2)小孩子在墙上乱画,最好的办法不是制止,而是找一块大纸让他画,画了之后再把画挂在墙上,鼓励他的兴趣,用建设来代替破坏。

     (3)小孩子喜欢占有,因此在家里,做父母的应当给小孩子准备相当的物件、玩具,鼓励小孩子多集贝壳、邮票、钱币、昆虫标本、花卉等。凡是小孩子做的成绩、图画、手工等,都应当让小孩子自己去保存。用种花、栽草、养鸡养鸭,都可以发展小孩子的个性;同时,不能忽略小孩的社会生活。一方面尽量可以让小孩子有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必须要他参加共同的生活,如种地、养家畜等,使大家共有,要大家合作。

     (4)小孩子喜欢合群,在家里孤独的小孩子,就会发生想象的伴侣;在学校里,一个孤单而没有朋友的小孩子是一定有问题的。

     (5)用游戏来代替赌博。

     11.注意环境,利用环境;

     ——将赌具(麻将牌)变为教具,教孩子认字

     ——傀儡戏(木偶)进校园。

     你要做一个成功的教师,你一定要注意环境,利用环境,环境中有许许多多的东西,初看看与你所教的没有关系,仔细研究研究看,也可以变成很好的教材,有很好的教具呢。

     12.分组学习,共同研究;

     我们知道以前的教育,是私塾的教育,完全是个别教学,各人学各人的,各人个别地进展。它的好处,是各人依照各人学习的能力,个别进展,可以不受别人的牵制。班级教育是大家一同来读一样的书,一同来学同样的东西,进展的速度是一样的。它的好处是什么呢?先生一人教,学生共同来学,时间经济,设备经济,人才经济。而它的坏处呢?使得全班的同学变成了中庸的制裁。好的不能上去,坏的勉强上去,没有主动,没有特殊的进展。大家被“班级”所限制了。

     因此提倡分组学习,共同研究。首先分组研究,再来相互报告,再来共同讨论,使全体的人都能得到各组所研究出的东西。本来我们一个人只研究一个问题,现在集体学习,一个人同时可以学到许多东西,等于研究了许多问题。我们的教学原则是要学生学习,教师的责任不过是从旁指导学生而已。

     重视教学过程,做的时候态度非常重要。

     13.教学游戏化;

     14.教学故事化,采用故事式的教材;

     ——教材故事化

     ——教法故事化

     四个好处:

     (1)故事与儿童情感有交流作用;

     (2)故事情节的神奇能满足儿童的好奇心;

     (3)故事能激起儿童的想象力。

     (4)故事组织的完整,适合儿童学习的心理。

     15.教师教教师;

     16.儿童教儿童;

     17.精密观察。

      构成的“陈鹤琴教学法”是一整套幼儿园课程教学思想体系,不仅具有强烈的时代感、民族性和科学性,而且来源于他长期的幼儿教育试验,符合中国幼儿园教育实际,具有很强的操作性。陈鹤琴的教学法思想蕴涵并开启了当代先进幼儿教育理论与幼儿园课程与教学实践结合研究(譬如美国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意大利瑞吉欧教学法等)的先河,是我国现代儿童教育思想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对当前幼儿园课程教学改革具有操作性很强的现实指导价值。

     陈鹤琴与张雪门教育思想的对比

     类别 陈鹤琴 张雪门 教育目标 “做怎样的人”

     “应该有怎样的身体”

     “应该怎样开发儿童的智力”

     “怎样培养情绪”

      满足儿童心身的需求

     扩充儿童的生活经验

     培养儿童的生活能力[1] 课程内容 陈鹤琴先生主张切合人生的课程。切合人生的课程内容应是“儿童的一饮一食,一草一木的接触,灿烂的玩具用品”。幼儿的生活就是幼儿园的课程内容. 儿童自身发展中进行的一些活动

     儿童的自然环境

     儿童的社会环境[2] 课程实施 注重“做”的课程实施观

     “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 实施前的准备:知识、技术、作业程序分析、工具材料、集中心力的准备

     实施中的指导:计划、知识、技术的指导

     实施后的进展:①对儿童的行为应有检讨②对幼童的行为应有继续的注意③对儿童行为应有记录④对幼童行为经验应有估计[3] 特色课程 以“生活的逻辑”灵活化课程。

     以“融合式的认知方式”综合化课程。

     以“开放的大环境”生动化课程。

      行为课程 课程评价 在每一个活动完成之后都要举行检讨会,把实验参考和发表的三种记录和作品,仔细批评考核,如果小朋友的成绩能达到最低标准,就给他一个奖章。(奖章)制定几种代表活动中心的本质图案,这种图案,可以用来盖在小朋友的成绩薄上,教师需要用一本簿子来记录他的教学情况,困难或心得,以资改进,还可以和同志一起检讨,共同设法解决困难,贡献自己的心得。

      实施后的进展包含了课程评价问题。通过对幼儿行为的观察、记录、评价,与课程目标相比较,检验课程的质量。此外,在行为课程的行成中,以是否符合儿童生活、兴趣、需要,是否符合社会需要为基准,检验和评价课程。[4]

     对张雪门的课程的整体评价:①兼顾了社会的需求和儿童个体的发展②以活动为手段,通过直接经验使儿童获得发展③以生活为教材,发挥儿童周围环境的教育功能[5]

     参考文献:

     [1]苏刚,庄云旭,陈鹤琴活教育理论及其现代价值[J],现代教育科学,2008,(6)

      [2]彭攀,陈鹤琴“活教育”课程理论研究[M],湖南师范大《陈鹤琴课程思想对幼儿园课程构建的启示与活用》 陈建华

     [3]《论陈鹤琴的幼儿园课程思想》 虞永平 田燕 2003/6(下旬)

     学

     [4]张传燧 戴文静 《学前教育研究》2006.03 陈鹤琴教学法特色研究

      [5] 论中国学前课程的历史演变.蒋雅俊.南京师范大学

      [6]张雪门幼稚园行为课程及其现代意义.王春艳.华东师范大学报.

      [7] 张雪门的幼稚园行为课程.吕智红.学前教育研究.1998年第2期.

    相关关键词: 陈鹤琴生活教育理论

    • 范文大全
    • 教案下载
    • 优秀作文
    • 励志
    • 课件
    • 散文
    • 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