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题报告
  • 社会实践报告
  • 申请报告
  • 研究报告
  • 党政报告
  • 可行性报告
  • 情况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报材料
  • 述廉报告
  • 调查报告
  • 实验报告
  • 整改措施
  • 整改报告
  • 整改方案
  • 考察报告
  • 结题报告
  • 竞聘报告
  • 请示报告
  • 社会调查报告
  • 自查报告
  • 报告写作指导
  • 学习报告
  • 当前位置: 天一资源网 > 读后感 正文

    放下读后感(共7篇)

    时间:2020-10-21 09:10:41 来源:天一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天一资源网手机站

    这本书最初吸引了我眼球的是小巫的作序与推荐,放下孩子读后感。小巫可是我的偶像啊,她的书我全都有。怀孕时就是看了她的《让孩子作主》才把我带到了成功母乳喂养的路上,并且开始认真学习育儿知识的。偶像推荐的书当然是要看的,于是从当当上买回来,认真地看。

    书上所写的观点其实在我之前看到的育儿书中基本都有,比如接纳孩子、敢于对孩子说“不”、训育孩子延迟满足、承担责任、让孩子承担家务活儿、感恩、不要过度重视学业成绩、注重品格培养等,读后感《放下孩子读后感》。

    但是这本书中让我受益最大的在于另外两个观点,这两点虽然在别的育儿书中也有提及,但是没有像本书中这么重视。这就是“重视餐桌文化”和“尊重父母”。

    个人感觉,犹太人的育儿理念其实和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很多相通的地方,也和国内一些优秀的育儿书籍中的理念差不多,用小巫的话说,真正的智慧,都是相通的。好的教育理念,必定殊途同归。所以,这本书总的来说是一本很好的书,它的观念都是对的,绝对不会有误人之嫌。

    同样还是从这一角度来说,如果已经看过很多小巫、李跃儿、孙瑞雪的书,那么这本书,可以不看。

    《放下掸子教孩子》读后感

    翻开《放下掸子教孩子——教师、家长让孩子成长的密码》一书,就象在我眼前畅开了心理辅导的一扇大门。让我眼前一亮,思想顿时飞翔起来。

    开始读蒋玉燕老师的文章,是在班主任之友、心海扬帆等教育论坛,朴实、精当的文字,深刻、清新的思想,实用、易学的方法常常吸引着我,每读一篇文章总是获益非浅。正是这些文章,让我感受到了心理辅导的无穷魅力,于是我开

    始把心理辅导的理念、方法融入学校德育工作中,不久就尝到了成功的甜蜜,一个原先令我束手无策的问题学生,竟然只做了三步工作就改头换面了,最主要的是耗时不多。就此我还写成了一个案例《优点就是进步的理由》。这一个案的教育策略就来自于蒋老师的一个帖子《巧用SFBC策略转化“再世华罗庚”》。这故事现在已经被编入《放下掸子教孩子》一书中。

    在我以前的印象中,心理辅导知识特别深奥难懂,想必这也是许多班主任对“心理辅导”望而却步的主要原因吧!联想许多心理教育书籍,理论占据了很大的篇幅,抽象的名词概念一大串,还有一大堆原则和策略,没有一定的根基,哪能啃得进去!最困惑的是读了还不知如何去运用呢!而蒋老师的《放下掸子教孩子》一书,没有专门讲理论,也没有过多的专用术语,而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诠释心理辅导原理,把枯涩难懂的理论、技术恰到好处地融进一个个案例之中,让人感觉是那样的自然、妥贴,德育工作与心理辅导的结合是那样的完美!令人情不自禁地击节叫好。

    细读书稿,可以发现蒋老师为读者着想的那一份体贴与善解人意。有时文中几乎不用专业术语,只是通过具体的操作过程直观地向读者呈现某种心理辅导方法。《“刺猬”不再蛰人了》一文便如此。有时蒋老师还会在某个地方,给你铺设一个坡度适当的“阶梯”。譬如《如春风化雨般熄灭“战争余火”》一文,在涉及到“激情”与“心境”的内容之前,蒋老师对这两个名词作了简要的解释,让读者容易理解接下来的内容。所以,你不必担心自己是“门外汉”,有了蒋老师精心搭建的“阶梯”,即使一点没有心理辅导基础的老师也能看明白,而且能学着做。

    书中的教育故事一个个似曾相识,师生冲突、同伴冲突、亲子冲突、失窃事件、迟到现象、课堂管理、学生转化、异性交往,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是我们一线老师无法回避的。面对这些,我们曾经困惑过,求助过,可我们仍然困惑着,迷茫着,而蒋老师却在这些方面作了成功的探索。书中提供的范例,虽然不是“万能钥匙”,但却能够帮我们打开新的视野。案例中呈现的方法不胜枚举,如准自然后果惩罚法、矛盾意向法、空椅子法、自我质辩法、行为契约法、提供信息法、赞美技术、优势扩大技术等等,这些前所未闻的心理辅导技术令我心动,令我着迷。此外蒋老师独创的青春恋后果暗示法、知识自信双补法、优生免疫法、心灵故事引导法,都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读着书中的故事,有时会茅塞顿开,有时却是会心一笑,有时会忍不住联想起自己处理过的某个案例,有时还会产生马上把学到的方法应用到实际中的冲动。可惜暑假期间无法尝试。蒋老师的书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建立良好的辅导关系或师生关系,消除学生的防御心理,这也是德育中必须关注的问题。一般说来,改变学生大致需要经历三个阶段:走近学生(建立关系)――了解学生――影响学生,可有的老师在实际工作中总是违背这一教育规律„„常听到这样一类抱怨:‘我已经找他谈了七次了,他还是老样子。’这原因很多,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没有走近学生,没有经历第

    一、二阶段就直奔‘改变学生’这一主题,其结果就可想而知了。”这,不就是我曾经犯的错误吗?想想自己总是以师长的身份,以教训的口吻面对犯错的学生,结果教育还没开始,彼此的关系就搞僵了,效果可想而知。

    记得有一个曾经让我非常头痛的男生小鹏,留着染红了的头发,戴着不时晃动的耳环,还常常与小混混们一起惹事。当时我找他谈话时,没有想到要先“建立关系”,也没有深入地去了解情况。每次把他找来,只是给他讲道理,提要求。多次教育无果时,就请来了家长。最后我还威胁他,如果再不改,就要将情况报告到政教处。结果事情变得更糟了,小鹏开始与我公然对抗,最终没能把他转变过来。(事后才了解到他的童年不幸福,遭受了许多的冷眼与不公正待遇。)读了这本书以后,我不止一次地想,如果当时我能遵循“走近学生(建立关系)――了解学生――影响学生”这一教育规律,小鹏说不定会变成一个优秀学生呢!是啊,当学生犯错时,许多教师首先想到的就是“改变”而不是“走近”和“了解”。不去思考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不去了解学生内心的需求,不多思考一下这些问题学生的是如何形成的。这种急功近利违背教育规律的做法,既妨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也给我们自己制造出了一大批麻烦学生。

    书中这些触动心灵、引发共鸣的实例和剖析太多了!值得反复读,反复品!

    放下――《基督山伯爵》读后感

    时间:2016-12-03 20:32:55 | 作者:柴子凌

    《基督山伯爵》是一部令我十分着迷的小说,它讲述了一个叫邓蒂斯的年轻水手,正直而善良,有着高超的航海本领,因为马上就要升职为船长,他遭到了同事腾格拉尔的妒忌,因为要和美貌的未婚妻结婚,让情敌费尔南多对他恨之入骨。两人利用船长让邓蒂斯传递的一封信,陷害他为卖国贼,他在举行婚礼时被捕,审问他的法官维尔福为了保住他自己的前途,将邓蒂斯送入了监狱,终身监禁,三个人让他失去了一切,他阴郁地待在监狱中,精神在濒临失常的边缘徘徊。

    但幸运的是,他遇到了他的良师益友法利亚神甫,在这期间神甫教他学会了各种知识,使邓蒂斯充实起来,临终前还把基督山宝藏的秘密告诉了他。邓蒂斯假装成死亡的法利亚成功越狱,找到宝藏后,摇身一变,成了基督山伯爵。

    现在,腾格拉尔成了大名鼎鼎的银行家,费尔南多与他的未婚妻美茜蒂丝结婚了,后来他成为了伯爵,维尔福也飞黄腾达了,看着这一切,他发誓要让他们受到应得的报应。

    他报答了之前帮助过他的船主莫雷尔,便开始报复其他人。他并没有去额外的陷害他们,而是一点点让他们当年犯下的错误把他们压垮。最后,他留下了所有的财产,过上了隐居生活。

    在看完了主人公报仇的部分时,我敬佩他的智慧;
    但当我看完了整本书时,我佩服的是他的人格。

    他在报仇的最后,选择了宽恕那些曾经犯过错误的人,选择了放下,他没有让更多的人以更多的代价去补偿,而是仅仅惩罚了他们,给了他们一次点醒自我的机会。他在金钱与地位的最高峰,没有留恋与不舍,选择了放下,他放下了他的金钱与地位,与海黛(一位他曾救助过的公主)一起过着隐居生活。

    也许因为维尔福崩溃的一句话点醒了他,他说:“瞧!如今你大仇已报,满意了吗?”让他及时发现他自己已被仇恨冲昏了头脑,在报仇过程中伤害了无辜的人,但主人公一切一切的放下,还是与他的善良有关。

    曾想过拿起容易,放下很难。在现在,又有多少人拿得起放得下呢?这是多么不易呀。

    所以我敬佩邓蒂斯,我也要向他学习那种适可而止,学习那种放得下的精神!

    《学会放下 懂得从容》读后感

    读一本好书,虽不花多少钱,也不花多少时间,但书读过之后,我们对于人生、事业、家庭会有更多独到见解,因而生活也更丰富多彩。

    本书用风趣的语言和富于哲理的叙述完美阐述了放下的真谛和从容的意境,仔细阅读它,相信你会微笑释然,并对自己的生活有新的感悟,对生活的态度有一个新的转变。人生难免经历挫折和悲伤,但雨过天晴天空终究会晴朗,悲伤常有,可是不要总是把它放在心上,时间长了,这种低落的情绪会影响到你的生活,更会在心里留下阴影,造成心里疾病。放下悲伤,才能活的轻松,走出悲伤才能重见美好的时光,生命如此短暂如果我们将精力都花在小事上,那岂非是浪费宝贵的生命。

    人生没有谁是一帆风顺的,总会有种种不平事来考验我们。女人一生的幸福都只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除了自己,任何人也不能为你打开幸福快乐的大门,女人年轻时为老公活,有了孩子为孩子活,真正有自我的时候到了更年期。女人应该为自己活,这样反而更从容,家庭关系也更好。懂得善待自己在人最快乐,自己都快乐了带给家人在生活会更精彩。生活中,我们会听到很多抱怨,诸如别人穿的比自己漂亮,吃的比自己讲究,住的比自己舒适之类。钱少的羡慕钱多的,位低的羡慕位高的,权轻的羡慕权重的。仔细想想当你在羡慕或嫉妒别人时,你身边又多少人在羡慕你有一份酬劳可观的工作或者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其实人生的点点滴滴都是始于平淡,平淡才是人生的真正滋味。

    学会放下,放下是一种智慧。学会放下,一切顺其自然。学会放下,懂得从容。从容,是一种理性,一种坚忍,一种气度,一种风范。从容不仅能给我们带来平静和安定,也是通向健康的坦途,而且对赢得友谊、保持家庭和睦以及事业成功都是必不可少的。看完这本书,心情顿时感觉明亮了很多,书上讲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处事的方法,成功的心态等等,给我很多很多的启示。《学会放下、懂得从容》教会了我怎样面对生活,面对工作,面对人生。

    2013年3月15日

    《放下刹那片花》读后感

    作者简介:町原,职业旅行家,媒体人,广州心灵医疗协会会长,中国运动投资人,游戏制作人。人称小和尚。小时颇有佛缘,长大游历四方。曾在海南南山修习佛教三年。南山释圆大师有次泡茶言之,“人生如茶,如无沸水烫之则无味。”遂悟禅在于生活。

    本书作者为修禅之士,深谙个中道理,正如书中所说:生活之禅来源于生活,每个人都是个体,有着自己的思想和个性;
    同时又是个社会人,有工作,有爱情,有生活。如何扮演多重角色,如何快快乐乐的追求自我,作者在书中都给出了启迪。上帝再给我们关上一扇窗的时候,会给我们打开另一扇窗,那的风景可能会更美丽。舍与得,纠缠着现代人的心灵,适时放下,你会发现,自己得到了更多。本书内文深入浅出,故事发人深思,评析人生一针见血,配上古典名画,意境深远,让你流连其中而不自知,放下压力和包袱。

    本书从生活感悟和禅宗故事出发,运用禅理,回答了人们在工作、生活、情感和人生中的各种困惑,通俗易懂,能够启发人的生活智慧,并有助于人的身心灵成长和升华。

    放下偏见,我们就是世界上最美丽的人。修禅需要看透因果,但更是一种生活方式。放下无明我执,就是让我们认识世界。放下自我偏见,就是承认自己与众不同。放下爱恨情仇,就是让自己享受人生。放下生老病死,就是让自己活在当下。

    放下,你将解脱烦恼,享受自在人生。放下,你将快乐淡定,心灵刹那花开。

    放下手中的石头读后感

    Morstars计划

    最近读到这本书中的一篇文章,非常喜欢,到一个程度在昨天给我爸读到其中一节时似乎眼泪都在眼睛里。那一篇的名字叫“放下手中的石头。”

    这是一篇关于心理咨询师在做心理辅导时所用的方法的文章,里面引用了一个西方的圣经故事。故事讲到,有一次耶稣在街上碰到了一个“行淫时被捉妇人”,被一群法利赛人围着。在当时中东地区的文化里,行淫是重罪,要被石头打死。而法利赛人,是在当时社会中最有地位,有知识,精通法律的一群人。他们围着这妇人,要定她的罪。

    有趣的是,耶稣在当时也是一个蛮有影响力的人,按道理他应该很注意自己的公众形象,为要赢得别人的喜欢,认可。可根据故事中记载,耶稣在到那个妇人面前时却十分尊重,没有任何指责,嘲讽,甚至没有讲任何一句道理给她听。我想这是很棒的心理辅导,它揭示了一个道理,在我们帮助别人时,倾听别人时,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是不带着内心的评价听,要设身处地,想象自己就像是那个人一样,理解他/她的难处,不做道德的评判,这样才可以真的让人有安慰。

    当身旁的法利赛人为难耶稣,问他:“按你的道理应该怎么办呢?” 他们似乎在说,不用石头打死她的话就是犯法,打死她就不算关心理解不算爱,你说怎么办?耶稣的回答也是妙,“你们当中若有谁是洁净的,就可以第一个拿石头打她。” 这话一出口可不得了,聚众的人从“老”到“小”一个一个都走了。

    我想这一段也解释了人们内心的一个真相,就是我们常常看到别人的错,但对于自己的错误比较容易忘记。换句话说,我做一个猜测,就是:如果我们有一个很容易看到别人缺点的能力,那很有可能是我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因为我们被不认可的经历太多了。就像那群法利赛人,他们最熟悉的是法律,可想而知,一群天天生活在法庭里的人,有两样东西一定是最明显的,一个是自责(定自己的罪),一个是教训人(定别人的罪)。这两个之间有很紧密的联系。也像这篇文章的作者在他的另一本书中写道:“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用道德强加于人?因为他们曾受到道德的强迫。”

    在这篇文章里提到了一个词叫“阴影投射”。其中说明,心理辅导的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在来访者的身上的不好里面找好的。而法利赛人的思想体系是“在好中找不好的。” 所以阴影投射在这里是“他们通过审判别人,给别人定罪,让自己获得一种自义感。实则是一种防御型方式,把这些自责投射到别人身上。” 我觉得这个阴影投射这件事,在我们的文化里太常见了。好像还有个词叫“道德捆绑。” 我还没有想好这两个词的联系是什么,隐约中觉得是有点关系。如果出现了道德捆绑,那我想无论是家庭,学校,还是教会,都可以是害人的。

    接下来的一段就是我最喜欢的。我把它抄录下来,稍微做些改动。

    “当事人是一个从事被人看不起的职业的女性,但耶稣对她却表现出充分的接纳尊重与接纳。我们曾接受的教育告诉我们,一个人行为端庄,对社会有贡献,才值得被尊重。但是从这个故事里,我们可以学到对尊重有了新的理解:耶稣尊重那个妇人,不是因为她行为端庄,也不是因为她有什么功绩。耶稣尊重她,最根本的理由是:她是一个人,是人类肢体的一部分,而这是人当受尊重的基础,它不是任何社会价值条件可以与之相提并论的,也不是我们的道德理论可以摧毁殆尽的。”

    当然,我觉得这并不代表我们要强迫自己喜欢自己实在喜欢不起来的人,因为那也是不尊重,是不尊重自己,而自己尊重自己非常重要。

    就先写到这,有点困了。

    工作是让我们青春靓丽了,还是让我们的青春消逝得快了呢?工作让我们越来越漂亮了,还是让我们越来越老了?工作让我们越来越魅力四射了,还是让我们越来越黯淡无光了?工作让我们越来越自信了,还是让我们越来越自卑了?工作让我们朋友越来越多了,还是越来越少了?我们是否曾问过自己这样的问题呢?

    无论我们的工作是职业还是事业,其实都是为了我们自己。为了我们自己的薪水,为了我们自己的追求。那我们如何才能让工作充满乐趣呢?我们平时如果不想得到别人对自己的“漠视”,那么也请应该对我们身边的同事和朋友重视起来。纵使每天只是一个善意的笑容,我们也会换来一天灿烂的阳光。

    对我而言,工作更多的只是工作,我们任何一种工作,任何时候的工作,都仅仅只是为了将某事做好。我们的目的是在于如何把事做好。——做事,做任何事,乃平常之极。无论是普通职员还是高管,都只是一件工作而已,何来烦恼?你的工作仅仅只是你的工作,并非你人生的全部,更加不是你人生的意义所在。

    这并不是让我们忽视工作,而是让我们明白,工作仅仅只是工作。如果我们明白工作只是我们人生和生活的一部分,我们就应该更加清醒淡然地处理我们的工作和内心幸福之间的关系。只要我们能将手头上的工作做好,升职、无法加薪、同事淡薄、责任重大等任何事情,无非都只是取决于我们有没有做好我们应该做的事情而已。烦恼何来?做好便是。

    这本书我最喜欢的章节就是情感篇里爱的对话。

    “我爱你,是因为我爱着你的时候,我自己是幸福和快乐的。也就是说,我虽然是爱着你,可是快乐却是我自己的。”父母在爱孩子的时候,自然感受到付出的快乐;
    朋友之间的爱让我们得到自我认同和自我归属感;
    同事之爱提升了工作中的快乐;
    情人之爱本身就是自我快乐的一部分。

    爱只存在于自己的内心。甚至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是爱上某人,而是在那样一个情境:“于千万人当中,在时间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也即是说,我们爱上的只是自己的爱情,或是对于爱情的想象!

    好的爱情,让你确证自我,如雪说:‘我遇见你,然后遇见我自己。“在对方的凝眸里,你会因为爱而更美丽,更舒展,更快乐,想会表现更好的一面,也会想成为更好的自己。双方有深刻的认同、性灵的契合、现实生活里的相知相恤,拥有彼此的独立和相互的支撑,得到灵魂上的共同成长。

    而不好的爱情,却是多少恩怨情仇,不一而足。

    “因为有爱,所以才会有爱的责任和义务。而爱的前提是,自我要得到快乐。无论是爱他人,还是被他人爱,无论是坚持一份爱,还是放弃一份爱,我们抉择的标准只有一个:自我是否快乐?“

    爱是有责任的,但是爱的更大的责任是让自我感觉到快乐。爱的责任同样也是对方感觉到快乐。如果爱的责任——让自我快乐——都不存在了,其他责任我们又有什么资格去承担呢?如果我们爱一个人,或者被一个人爱,都无法感觉到快乐的话,那又有什么样的忠诚、付出、回报、婚姻和义务而言呢?“

    我们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寻求双方相处的那种快乐。将心放宽一点,容忍对方的缺点,欣赏对方的优点,用心地去感受两个人在一起的那种快乐。所谓的爱的永恒,就是快乐的永恒、自我的永恒。无论是一秒钟,还是一辈子,我们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维持这种快乐。如果哪天我们不再获得快乐的时候,那么就应该放弃了。”

    “无论我们是爱一个人,还是被一个人爱,爱恨生痴,心灵迟钝,就是如此了。我们无论多么爱一个人,都要冷静地、淡定地想想,自己爱着他的时候,有没有自我完善呢?

    爱情的坟墓并非是婚姻,而是双方不同的脚步。很多女孩都以为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自己的生活或者说“自我完善”就已经走到了尽头。殊不知,找到了真爱,我们的“自我完善”之路才刚刚开始。““无论样貌、工作,还是才识、气质,都需要同时地自我完善。否则,双方都没有共同的基础,两个人怎么会有共同的快乐可言呢?

    什么时候,在爱里,都不要丧失了自我。

    爱不是交换,不是你付出了,就可以要求,就一定可以得到。爱应该是一种“唤醒“,你有丰富的内涵、优美的情趣、高尚的灵魂,当然也保有活力的外表,还有生气勃勃、不停成长的脚步,让对方在你这里感受到无限的神奇与美好,不得不爱你。

    要对方爱你,首先自己要可爱。没有自我的人,逐渐黯淡没有光彩,从而也逐渐丧失自信,患得患失,最后只能强求对方的爱,成为了爱的羁绊,那作为人性的本能,谁不会望风而逃呢?

    爱着的时候,好像整个世界都要被你忽略;
    爱情消失的时候,或者世界重现了。

    学会放弃读后感

    解放战争读后感(共17篇)

    放风筝人读后感(共8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读后感(共7篇)

    找读后感(共7篇)

    相关关键词: 稻草人读后感350字 稻草人读后感400字 稻草人读后感50字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范文600字 钢铁读后感600字初中
    相关热词搜索: 读后感 放下

    • 范文大全
    • 教案下载
    • 优秀作文
    • 励志
    • 课件
    • 散文
    • 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