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题报告
  • 社会实践报告
  • 申请报告
  • 研究报告
  • 党政报告
  • 可行性报告
  • 情况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报材料
  • 述廉报告
  • 调查报告
  • 实验报告
  • 整改措施
  • 整改报告
  • 整改方案
  • 考察报告
  • 结题报告
  • 竞聘报告
  • 请示报告
  • 社会调查报告
  • 自查报告
  • 报告写作指导
  • 学习报告
  • 当前位置: 天一资源网 > 乐业 正文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

    时间:2020-12-07 02:07:32 来源:天一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天一资源网手机站

    敬业与乐业是近代文学家梁启超于1922年8月创作的一篇演讲稿。下面由小编精心整理的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希望可以帮到你哦!

    学习目标:

    1、了解演讲的基本知识和作者的相关知识。

    2、初步掌握议论文的相关知识。

    3、积累“敬业乐业、不二法门、强聒不舍”等词语。

    学习重点:理解积累“敬业乐业、不二法门、强聒不舍”等词语。

    学习难点:掌握议论文的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

    一、了解演讲和作者的相关知识。

    自学指导一:请大家识记关于演讲的基本知识和课本注释①中作者的相关知识,3分钟后检测。

    演讲是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观点,阐述某一事理的活动。演讲不仅是宣传和动员群众的手段,而且还是阐明理论观点、发表学术见解的一种手段,同时又是锻炼和培养青年口才的一种手段。演讲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要求:

    ①认清对象,确立主旨。既要有针对性。演讲是直接面对听众交流思想和感情的,所以必须了解听众对象,认清环境场合,明确演讲的主旨。②思路清晰,节奏明快。③感情充沛,例证动人。④语言准确,形象生动。

    二、掌握议论文的相关知识。

    自学指导二:请大家理解并识记议论文的相关知识(特别注意家横向的语句),4分钟后检测。

    1、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议论文是以理服人。

    2、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①论点,就是作者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是文章的灵魂,是完整的陈述性判断句。一篇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分论点是用来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的;
    论点的位置:一般有四个:a、文题b、开篇c、中间d、结尾;
    注意:当开始与结尾出现类似的语句时,开头的为论点,结尾处的是呼应论点。

    ②论据,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主要有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事实论据包括:有代表性确凿的事例,史实,统计数据;

    道理论据包括:经过实践的精辟理论、名言警句、民间谚语、公认事理。

    三、把握重点字词的音形义。(10分钟)

    自学指导三:识记课本下面重点字词的音形义,5分钟后完成自学检测。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学指导四:这是一篇说理深刻结构层次清晰的演讲稿,请大家模仿作者当时演讲的情形,轮流进行演讲比赛(10分钟)

    课堂小结:

    这一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议论文的相关知识和本课的生字生词,希望大家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并且灵活运用。

    当堂训练:请大家在当一次演讲家,模仿梁启超先生进行演讲。

    自学检测一:

    1、演讲是以的方式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观点,阐述某一事理的活动。演讲不仅是宣传和动员群众的手段,而且还是的一种手段,同时又是锻炼和培养青年口才的一种手段。

    2、梁启超(1873-1929),近代著名文化运动领袖之一。

    自学检测二:

    1、给加点的字注音。

    教诲()解剖()骈进()佝偻()层累()拣择()

    2、根据拼音写汉字

    旁wù()断zhāng()取义xiè()渎强guō()不舍

    3、根据意思写词语。

    ①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

    ②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

    ③佛教用语,指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常用来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④道理极容易明白。()

    ⑤轻慢,不敬。()

    ⑥唠唠叨叨说个没完。()

    ⑦重重叠叠的层次。()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初步学习恰当运用事例或道理证明自己观点的方法。

    2.积累经典语句、格言,体会演讲词的特点。

    3.结合生活体验品味哲理,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建立快乐学习观。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范读、跟读、自由读、表演读等方式体会演讲词的特点。

    2.学习恰当运用事例或道理证明自己的观点。

    (本文教学拟设一系列紧扣文本又贴近生活的话题,在对话中推动学生阅读、思考和探究。)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解题导入 提出疑问:

    1.你理解的“业”指的是什么?职业、工作。 2.“敬业”是什么意思?专心致力于工作。

    3.“乐业”又是什么意思?快乐地工作。

    4.标题是否表达了作者的观点?否。

    二、饮冰室主人——梁启超

    1了解梁启超。

    结合注解○补充:梁启超自号“饮冰”,取的是庄子内热饮冰之意,只是数十年的“饮冰”,也未能凉了他的热血。

    “饮冰”与《饮冰室合集》:“饮冰”,语出《庄子·人间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意思是现在我早晨接受命令而晚上饮冰,我难道内心很焦热吗?后人以“饮冰”形容惶恐焦灼意。

    三、整体感知

    要求学生反复阅读课文,讨论:

    1.演讲中哪句话最能体现作者的观点? 明确:“敬业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2.作者先后谈论了哪几个问题?

    明确:作者首先论述有业之必要,因为“敬业乐业”的前提是“有业”。接着再论述敬业之重要和乐业之重要;
    最后归结全文: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既有责任心又有趣味。

    四、深入研讨 设计如下话题:

    1.课文是如何论述有业之必要的?(可以先朗读

    3、4自然段,正音。

    梁先生引用了孔子的话和百丈禅师的故事,得出“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的结论,强调“有业”是做人之本。

    2.“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化用自古语“百事孝为先,万恶淫为首”,谈谈这样化用的好处。

    准确的化用旗帜鲜明地表明了讲演者的态度,极有感染力。

    3.请结合现实谈谈你对“业”的看法。

    示例:

    (1)一个人有了职业,好处是很多的。做出了奉献,充实了生活,也能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踏踏实实的。一旦一个人没有了职业,他可能会去乞讨,就失去了人的尊严,更恶劣一点,他可能去干一些不利于国家、不利于人民的事情,一天到晚提心吊胆的,肯定没有快乐。这样就会影响到社会风气。所以,有也是必要的。(全面地谈到了有业既利于自己,也利于社会,并从反面说到了无“业”的危害。)

    (2)当一个人整天无所事事,他就会像一只离群的大雁,找不到前进的方向,在原地不停地徘徊,会感到无比的郁闷与孤寂,即使他想掩盖,也不能摆脱他的形只影单。所以,有业是必要的。(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地描述出无业的悲哀,让我们明白有业之必要。)

    五、拓展延伸作业

    听了同学们的讨论,请写一段文字补充论证有业之必要。(讨论可能会一晃而过,要求学生写出来,有助于加深理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第二课时

    一、知识回放

    听写词语:断章取义、不二法门、理至易明、饱食终日、言行相顾、心无旁骛、趋之若鹜、亵渎、发愤忘食、老之将至、强聒不舍。

    二、继续研读课文

    1.课文是如何论述敬业之重要的?请勾划原文句子分析作者的论证思路。

    (1)首先解释什么是敬? 明确:“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

    (2)接着论证“为什么该敬呢?”作者用了一个极具感情的词语来说明职业是可敬的。

    明确:“神圣”。

    (3)作者还举了事例来证明“职业的神圣”。

    明确:“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是一件事„„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

    (4)“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你觉得哪些人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示例:

    ①居里夫人在实验室里勤奋工作,提炼出了镭,获得了诺贝尔奖,她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②梁启超是天地间第一等人。梁实秋在《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中说,他演讲到紧张处,就是表演。手舞足蹈,叹息,狂笑等,梁先生至情至性的演讲就如他所说,做一种劳作做到了圆满,所以他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③邰丽华自小失聪,但这并没有阻挡她对舞蹈的热爱。她始终不渝地舞蹈着,一场《千手观音》向世界展示了灵动优美的舞姿,使世界为之震撼。她是天下第一等人。

    (5)接下来作者又讲到“如何敬”的问题,体现这一思路的句子是哪句? 明确:“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 (6)《庄子》“佝偻丈人承蜩”是什么意思呢?请讲述这个故事。

    (7)接下来作者又举了两个例子——

    “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同一价值;
    我信得过„„同一价值。”

    (8)你们赞同这个观点吗? 示例:

    ①我认为这几件事并非有同样的价值。比如说,一个木匠做好的桌子只能使极少数人受益,当它消失之后,给人们带来的损失也不会太大,而一个共和国的存在与否却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价值是不等的。

    ②我同意梁启超的观点。价值是不能有职业的高低来衡量的,同样是为社会作贡献,虽然功劳不一样,但价值是等同的。如果人们的职业有价值高低之分,那一位清洁工辛勤工作一辈子,他的价值就不如其他人吗?每一个敬业的人都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就是同一价值。

    (这样的讨论有助于培养质疑精神。名家的观点也不一定全面,我们应该有怀疑精神,要敢于说“我认为”。不同的职业创造的价值也许会不同,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我们不能用价值来判定职业的高低,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大树是可敬的,小草同样装点着春天。) 2.课文是如何论述乐业之重要的? (1)朗读课文,体会演讲的特点。

    ①语言通俗,如话家常。“做工好苦呀!” ②注意结合现场气氛。“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 结合前文,看看还有什么特点,尤其是引用名言方面。

    ③引用名言,通俗注解。

    (2)乐业之重要。

    梁先生首先说明“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人应该“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然后从四个方面论证“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这四个方面可概括为:睹其变化乐、奋斗前行乐、竞争得胜乐、杜绝游思乐。(加点字板书,可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3)请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提供几个例子。

    教师可以自己的教育快乐观证明职业是有趣味的:“在浅薄浮躁与急功近利的今天,语文给了我一片宁静的天空,一颗自由的心灵,一份自在的生活,一袭自然的情感。在语文园地里耕耘,我快乐!”

    三、拓展延伸

    请结同学们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写一段文字,谈谈如何在学习中找到快乐。

    【资料宝藏】

    1. 梁启超:数十年“饮冰” 凉不了的热血(祥子/文) 梁启超用《新民说》、《少年中国说》、《中国不亡论》等名篇,在前“五四”的一代青少年心中,埋下了个人自主的观念和对国家民族的情感。“五四”的文化变革产生的文化领袖如陈独秀、胡适、鲁迅等,虽然对传统都有愤激之言,却都不曾完全与旧学绝缘。在这些人的青年时代,对他们最有影响的是严复、康有为、梁启超、章太炎等人,他们鼓吹的进化论、变法、革命等观念是“五四”思潮的先声。当思想史进入“五四”阶段,严、康、章都已落在时代的后面,成为保守的象征,而梁启超则奋力追赶时代风潮。

    当时的风潮若惊雷迅雨,十年前的“另类”,今日便成为“老朽”,梁启超侧身其间,可谓两岸渺茫,被时人讽为“多变”。1929年,梁启超以57岁之龄逝于北京,当时的舆论界甚为冷淡,吴宓事后表示了不解:“梁先生为中国近代政治文化史上影响最大之人物,其逝也,反若寂然无闻,未能比之王静安先生之受人哀悼。吁,可怪哉!”

    说梁启超是中国近代政治文化史上影响最大的人物,对吴宓那代人来说,并非是夸张之语。鲁迅说自己在少年时受过严复的感召,而胡适说严复的文章太古雅,还是梁启超的影响

    来得直接。梁启超本是白话文运动的先贤,他当时创作的简明、激昂的文言文章,是一时代之文体,气势恢宏。据左舜生回忆,他少年时与一位同学读一篇两万四千余字的梁著长文,以至涕泪交加、抱头痛哭。“在那个时代读这样的文字,没有一个人不受他的震荡感动的。”(胡适语)就这样,梁启超用《新民说》、《少年中国说》、《中国不亡论》等名篇,在前“五四”的一代青少年心中,埋下了个人自主的观念和对国家民族的情感。

    说梁启超“多变”,一般是指政见。晚清时的维新运动,使年轻的梁启超声名鹊起,时康、梁并称,几与其师平分秋色。维新失败后,梁启超流亡日本,政见与新起的“革命派”对立,陈天华的蹈海多少与他有点关系。但无可臵疑,他是清王朝专制制度的尖锐批判者,是西方宪政学说的严肃研究者和讨伐积极传播者,辛亥革命后,他是政党政治的实践者,也是讨伐袁世凯称帝和张勋复辟两次军事行动的组织者策划者;
    五四运动的发生也与梁启超有莫大的关系。几经政坛沉浮,梁启超最终还是退出政界,专心于学术领域了。

    梁启超的学术研究于历史用力最勤,发宏愿独著一部《中国文化史》,未竟而殁。这本是梁启超最适合的工作,他向来善于将专门的学问通俗化,将不易整理就绪的材料排比得有条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国历史研究法》都是这类的著作,后者可以说是中国现代史学方法论的奠基石,立意、见识极高。一般说王国维是新史学的开山,这其中也该有梁启超的一笔,只是梁善综合,好高瞻远瞩;
    王善分析比较,求片言定案;
    梁贵通,王贵专。到了学术界愈来愈重视专家之学时,梁启超又陷入了尴尬的境地,以梁漱溟的说法,他对于各种不同的思想学术极能吸收,最善发挥,但缺乏含蓄深厚之致,因而不能绵历久远,是典型的“但开风气不为师”式的人物。

    无论是从政还是治学,梁启超的特异处是感应迅速,并能发皇于外,乐于传达。顺便说一句,梁启超还是在中国最早提起马克思的人。他被人诟病的,则是急于致用,因此政学皆不能深入,可谓成也“心热”、败也“心热”。

    梁启超自号“饮冰”,取的是庄子内热饮冰之意,只是数十年的“饮冰”,也未能凉了他的热血。

    2.爱国歌四章(梁启超)

    泱泱哉!吾中华。最大洲中最大国,廿二行省为一家。物产腴沃甲大地,天府雄国言非夸。君不见,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矞吾中华。结我团体,振我精神,二十世纪新世界,雄飞宇内畴与伦。可爱哉!吾国民。可爱哉!吾国民。

    芸芸哉!吾种族。黄帝之胄尽神明,濅昌濅炽遍大陆。纵横万里皆兄弟,一脉同胞古相属。君不见,地球万国户口谁最多?四百兆众吾种族。结我团体,振我精神,二十世纪新世界,雄飞宇内畴与伦。可爱哉!我国民。可爱哉!我国民。

    彬彬哉!吾文明。五千余岁历史古,光焰相续何绳绳。圣作贤述代继起,浸濯沈黑扬光晶。君不见,朅来欧北天骄骤进化,宁容久扃吾文明。结我团体,振我精神,二十世纪新世界,雄飞宇内畴与伦。可爱哉!我国民。可爱哉!我国民。

    轰轰哉!我英雄。汉唐凿孔县西域,欧亚抟陆地天通。每谈黄祸詟且栗,百年噩梦骇西戎。君不见,博望定远芳踪已千古,时哉后起我英雄。结我团体,振我精神,二十世纪新世界,雄飞宇内畴与伦。可爱哉!我国民。可爱哉!我国民。

    3.类文阅读

    中国公学十八年级毕业赠言(胡适) 诸位毕业同学:

    你们现在要离开母校了,我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你们,只好送你们一句话罢。

    这一句话是:“不要抛弃学问。”以前的功课也许有一大部分是为了这张毕业文凭,不得已而做的。从今以后,你们可以依自己的心愿去自由研究了。趁现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努力做一种专门学问。少年是一去不复返的,等到精力衰时,要做学问也来不及了。即为吃饭计,学问决不会辜负人的。吃饭而不求学问,三年五年之后,你们都要被后进少年淘汰掉的。到那时再想做点学问来补救,恐怕已太晚了。

    有人说:“出去做事之后,生活问题急须解决,哪有工夫去读书?即使要做学问,既没有图书馆,又没有实验室,哪能做学问?”

    我要对你们说:凡是要等到有了图书馆方才读书的,有了图书馆也不肯读书。凡是要等到有了实验室方才做研究的,有了实验室也不肯做研究。你有了决心要研究一个问题,自然会撙衣节食去买书,自然会想出法子来设臵仪器。

    至于时间,更不成问题。达尔文一生多病,不能多做工,每天只能做一点钟的工作。你们看他的成绩!每天花一点钟看十页有用的书,每年可看三千六百多页书;
    三十年读十一万页书。

    诸位,十一万页书可以使你成一个学者了。可是,每天看三种小报也得费你一点钟的工夫;
    四圈麻将也得费你一点半钟的光阴。看小报呢?还是打麻将呢?还是努力做一个学者呢?全靠你们自己的选择!

    易卜生说:“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

    学问便是铸器的工具。抛弃了学问便是毁了你自己。

    再会了!你们的母校眼睁睁地要看你们十年之后成什么器。

    4.关于职业 要正直!

    须用了头脑想! 努力地劳动!

    能正直,能好好地想,能努力地劳动,无论做什么职业,都不是可耻的。

    无事不须劳力。

    也无事没有利益。

    但职业有好的也有坏的。所谓好的职业,就是适合于自己的职业;
    所谓坏的职业,就是不适合于自己的职业。

    职业上有等级。

    能使自己喜悦而于人有益的职业,等级最高。

    拙劣的工作,不会结实。

    无论任何职业中都潜藏着宝贝,执锄去掘,就能掘着。

    无能与完全的劳动之间,其差无限。

    能做出好鞋的鞋匠,比之于无能的律师、无智的大学教授或拙劣的医生,地位要高。

    官署的好书记比之低能的上议院议员,价值不止百倍。

    才能如不炼出,事业就无味,而且不能结出果来。

    任何职业都有诗与理想。

    低能者或坏人,无论干什么,全玷污其职业。

    职业犹之林木,愈向上长,其职业愈崇高。

    好的见解,要热中于工作时才会发生。

    观看他人所做的好的作品,是有益的,但须自己用功夫磨练自己的手腕。

    有益于最大多数的职业,价值最高。

    勿就不喜欢的职业。

    就了某种职业,如果觉得不喜欢,难以忍耐,那么不如停止了改就别种职业的好。

    错误的事,如果一味任它错误过去,错误就会愈于愈大,结果会弄到手足无所措。

    错误可以变成悔恨。

    最不幸的,是对于自己的职业抱着不平的人。

    最幸福的,是对于自己的职业有兴味的人。

    敬业与乐业(第一课时)

    梁启超

    执教:张新中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

    2、演讲和口语特色的体会。

    3、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

    4、生字词、经典名句及格言的积累。

    教学重难点:

    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人各有志,志向不同,那么将来从事的职业也不会相同,下面图片中的几种职业,你会怎样选择呢„„

    我们作为学生,有没有职业呢?如果有,我们该怎样对待自己的职业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梁启超先生的《敬业与乐业》这篇文章,来解答一下我们心中的疑惑吧!

    二、作者简介及背景资料。

    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戊戌变法”领袖之一。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

    背景资料:《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先生于70多年前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为学生所作的演讲,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启蒙教育,有很强的针对性。

    三、了解演讲的基本知识。

    演讲是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观点,阐述某一事理的活动。

    四、生字词(预习检查)

    五、研讨课文。

    1、析题:

    敬业——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发愤忘食”) 乐业——把学习工作当作一件乐事(“乐以忘忧”)

    2、如何理解“业”字?

    (讨论交流)

    3、作者先后谈论了哪几个问题?

    有业、敬业、乐业

    4、你认为这几个问题的关系是怎样的?

    有业是前提;敬业是基础;乐业才是最高境界。

    5、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小结:巴金说:“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在于接受,也不是在于争取。”如何付出,?看重自己的职业,努力做好该做的每一件事,是最好的途径。只有敬业,才有可能乐业,只有乐业,才会除去负担,把事情真正办好。

    六、作业布置:

    1、抄写生字词。

    2、抄写名言名句。

    板书设计:

    九上《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王剑)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品味与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

    2.摘录并积累大量经典语句、格言。

    3.初步学习“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

    4.仔细体会演讲和口语特色的巧妙结合。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并联系自己的实际,用敬业与乐业的态度对待生活。

    2.理解这篇演讲词的结构安排。

    教学难点: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切领悟与质疑问难。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课文录音及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梁启超的有关资料,课堂质疑与辩论。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

    1.精心导入

    同学们,请反思一下自己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在你的学习过程中,是否能做到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呢?你怎样才能把学习当一件乐事呢?为此,梁启超先生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生活原则。《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七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了,但梁启超先生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文章《敬业与乐业》

    (出示教学目标并板书课题)

    2.简介作者

    先由学生交流各自准备的有关梁启超的资料,然后教师做适当补充。

    梁启超(1873-1929),近代思想家,著名学者。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与其师康有为一起领导了“戊戌变法”。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

    二、检查预习

    给加点的字注音:

    旁骛 亵渎 强聒不舍 佝偻 承蜩

    三、整体感知

    出示问题组:

    ①本文的论点是什么?在文章的哪部分提出来的?

    ②作者在文章中先后谈了哪几个问题?

    (这两个问题的设置,意在让学生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和思路,帮助学生进行第一次感知,为此后进一步理解文章做铺垫。)

    学生带着问题听朗读,然后讨论,全班交流,学生互相评论补充,明确问题要点:

    ①.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我确信‘敬业乐群’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它在文章的开头部分提出来的。

    ②.作者先后谈了“有业之必要”、“要敬业”“要乐业”三个问题。

    四、研读揣摩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用投影出示问题组)

    1.试解释中心论点的含义。

    2.作者是如何层层深入的论证“敬业的重要性”的?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学生自读课文后思考,前后桌四人小组讨论研讨。然后全班交流,学生相互补充,最后统一答案要点:

    1.略。

    2.先解释什么是敬。引用朱熹的“主一无适便是敬”,解释“敬业”的含义就是专心至志、心无旁骛;
    接着,用设问句提出“业有什么可敬的,为什么要敬业”;
    最后用设问句“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过渡并引导,再次回到“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是敬”。

    在这部分中,作者主要运用了道理论证和事例论证的方法。引用朱子的话解释什么是敬,是道理论证;
    举拉黄包车和当大总统的例子;
    举佝偻丈人承蜩的例子,论证忠实才能做到敬业:引用曾文正的话,孔子的话和庄子的话,都是为了强调一个道理:“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五、质疑问难

    1.学生发问。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别的同学按自己的理解解答,其他同学补充,教师可做适当引导。

    2.教师发问。在论证敬业的重要性时,作者两次运用了设问句,有什么好处?

    学生思考讨论,踊跃做答,教师做适当点拨。

    六、拓展延伸 (多媒体出示)

    文中说“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依据作者的这一标准来衡量,你能从身边也发现一两位这样“天地间第一等人”吗?请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我们中学生该如何去做。

    教师点拨:那些凡人做的琐事,很多都忠实圆满的完成,他们都可以称为“天地间第一等人”。这样的例子在我们身边有很多,我们中学生怎样做才算天地间第一等人呢?

    学生即席发言交流,其他学生做适当的评析。

    七、布置作业

    1.摘录并积累文中的经典语句、格言。

    2.完成课后练习二。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听写词语,进一步巩固掌握基础知识。读积累的经典语句、格言。

    2.回顾本文论点及文章结构

    二、研读揣摩

    学生自读课文,并思考。

    1.理清作者论证“乐业的重要性”的结构。

    2.在这一部分中,作者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

    3.文中说“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用自己的话说说“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

    学生思考,四人小组讨论交流,由中心发言人代表本组发言,全班交流。最后明确答案要点:

    1.作者先摆出司空见惯的反面的现象,进行批驳分析,指出人生在世,做任何事情都要淘神费力,与其“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不如寻找出乐趣;
    然后运用设问句“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为什么呢”,转入论述为什么要乐业,列出了四个理由。

    2.作者主要运用了事例论证和道理论证。

    3.首先是有一份正当的职业,不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对于所做的事,要生出敬意,从而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忠实地把它做好;
    要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达到“乐以忘忧”的境界。

    三、质疑问难

    1.学生发问。学生自由提出问题,鼓励其他同学按自己的理解解答,教师可做适当引导。

    2.教师发问。在论证乐业的重要性时,作者为什么从反面的现象谈起,可不可去掉?

    鼓励学生讨论,踊跃做答,教师做适当点拨。

    四、体验反思(多媒体出示)

    课文中说:“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又说:“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然而,有人却引用拿破仑的话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讨论一下,对这个问题究竟应该怎么看。

    此问题意在激发学生的逆向思维和批评质疑能力,能辨证的理解人生问题。所讨论的问题比较复杂,应根据学生的理解水平来把握讨论的深度。

    本环节采用学生辩论的形式进行,教师作适当发问、引导、点评。

    五、探讨文章的语言特色

    [过渡] 本文是一篇演讲词,语言通俗,充分体现了口语和演讲的特色。试从文中举出例子,并做说明。

    可以先让学生各抒己见,并举出文中相应的例子。教师做适当补充,最后出示:

    1.引用古籍名言时,用通俗的口语进行解释。例如对孔子的两句话:“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做了生动而饶有趣味的讲解:“孔子……独独对于这两种人便摇头叹气说道:‘难!难!’”

    2.结合演讲时的情境,注意和听众现场交流。例如,“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
    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演讲最后,“盼望诸君和我一同受用!”更是对听众直接的心灵诉求。

    六、课文小结

    本文是一篇演讲词,主旨鲜明,层次清晰,语言通俗,文短意长。

    课文结构层次清晰。开头就开宗明义地提出了“敬业乐业”的主旨。接下来,分别谈论了“有业”“敬业”“乐业”的重要性;
    最后,总结全文旨意。

    本文在论证上的最大特点,就是大量引用经典、格言。

    在语言上,充分体现了口语和演讲的巧妙结合。

    七、布置作业

    领悟作者的精神旨意,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体验,谈谈自己在学习中感受到的乐趣。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作文。

    板书设计:

    敬业与乐业

    梁启超

    提出论点 敬业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什么是“敬”

    敬业 论证 敬业 为什么要敬业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与 如何做到敬业

    乐业 列举反面现象,进行批驳

    乐业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为什么要乐业 总结全文 敬业和乐业也就是责任心和乐趣。

    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雨果

    宜昌市第十六中学 吕 韦华

    【教学依据】

    伏尔泰是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旗手,是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被誉为“思想之王”、“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
    维克多•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被称为是“法兰西的莎士比亚”。《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是文学巨匠雨果唱给思想巨人伏尔泰的赞歌,他以饱含激情、诗化的语言表达了对人类先贤的崇高礼赞,对思想与人格力量的热情颂扬,对人类社会永远需要的正义、自由、平等、良知的呼唤。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作为一篇演讲,《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诗化的语言风格,澎湃的情感浪潮和闪耀的思想光辉,使它成为朗读教学的难得材料,同时,“演讲”文体的教学也是初中学生第一次接触,给学生了解演讲提供了学习的机会;
    作为一篇外国的19世纪的作品,其中所称颂的思想――自由、平等、正义、良知、博爱等已成为人类普遍的价值观,对于今天的初三的学生来讲不难理解和接受,但由于学生对课文中涉及的时代和思想背景极为陌生,不清楚启蒙运动在西方历史上的重大意义,因而对于雨果对伏尔泰的高度评价(如:伏尔泰不仅是一个人,他是一个世纪。到伏尔泰,一个新的纪元开始了。等等。)、对启蒙思想的当代阐发(如:这是一场伟大的战争,是思想反对物质的战争,理智反对偏见的战争,正义反对非正义的战争,被压迫者反对压迫者的战争,是仁慈的战争,温柔的战争。等等)难以理解,很难激起感情共鸣。要做好朗读教学这篇文章,又要解决以上难题,就需要我们拓展教学视野,创造性的进行教学,如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营造一个体验演讲的教学气氛,如可以聚焦于伏尔泰为弱势人群呐喊、抗争事迹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阅读历史课本中的相关内容,从而达成对时代背景的认识,明了启蒙运动的意义等等。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课文诗化的语言凝练而含义隽永,如“他的摇篮映照着王朝盛世的余晖,他的灵柩投射着大深渊最初的微光”、“微笑,就是伏尔泰”、“这微笑里含有黎明的曙光”、“既然黑夜出自王座,就让光明从坟墓里出来”等等,为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和情感活动提供了舞台。“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本文是一篇演讲这个的特点,决定了朗读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赞美” 的感情是全文的旗帜,我们将把朗诵的教学贯穿始终,通过读来感受、理解、欣赏精彩的语言和澎湃的情感。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演讲的特点,了解伏尔泰的历史贡献及启蒙思想的伟大意义,理解全文的感情基调,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雨果充满激情的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语言风格。培养朗读能力,根据语言的描述的内容进行合理想象的能力,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的能力,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课前根据需要搜集有关演讲的知识,查阅历史课本中的关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内容,预先了解启蒙运动对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其中的一幅漫画――《深受压迫的法国农民》很形象地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对理解课文极有帮助。通过老师的示范和借助现代教育技术营造朗读教学的气氛,抓住“赞美”这一全文的感情基调,在反复地朗读中体验演讲的风格、语言的风采和澎湃的激情。鼓励学生大胆实践,给予充分展示的机会。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重视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老师与学生间的交流,体现互动的教学原则。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文章富于人文特色,在朗读中受到“自由、平等、和谐、和平、正义”等思想的熏陶,通过对雨果对伏尔泰的崇高赞美的理解、认可,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培养追求真理、崇尚正义的高尚情操。

    〔教学方式〕

    1、注意调动和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离开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任何教法和学法都会如失去了水份的花朵,干瘪、没有灵性。课文语言精彩、感情澎湃,再加上演讲的实践性特点,为我们不断激活课堂提供了充足的资源。

    2、将朗读进行到底。演讲本身就讲究吐字清楚、准确、声音清亮、圆润、甜美,要求语气、语调、声音、节奏富于变化。因此演讲稿可以说本身就为朗读量身制作的材料。

    3、注重传授学习方法,重视引导学生合作解决问题,尊重学生的创造、发现和体验。引导学生根据需要搜集资料,学会抓文章的关键语句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演讲的实践性和文章语言思想性强、含义隽永的特点,会使同一个问题的看法更容易多元化,这可能会导致很多教学契机的出现。

    4、合理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突出学生的感性体验,淡化理性分析。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将精彩的演讲实例呈现在学生面前,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对伏尔泰诗化的赞美背后的含义,对启蒙运动思想的阐发等内容不宜作专题的分析,将它们作为疑问留下来,只要扣住“读”这个中心环节,读出感受,读出感悟,读出兴趣就行了。

    5、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自然融入教学过程中,而不应将它当作独立环节来处理。 〔教学构思〕

    演讲篇目的教学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加上本文思想性强,在教学前学生应查阅相关知识.教师给出两个方向:一是演讲的一般知识;
    一是要求阅读历史课本中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一节。

    教授本文从如下四个步骤入手:

    一、激趣,了解演讲的特点。开始就要营造出一个演讲的气氛。教师范读课文,调出学生关于演讲的知识积累,利用现代教育手段给学生一个真实的演讲画面,加深对演讲的理解,为下文的教学打下牢固的基础。

    二、感受课文的激情,认识伏尔泰的伟大贡献。理解本文的感情基调――赞美,运用多种方式朗读,列举雨果对伏尔泰的赞美语言,认识这些语言是评价伏尔泰哪一方面的贡献,学生不能理解的就存疑,不深究。

    三、体会文章富于激情的语言,认识本文的语言特点。重点认识诗化的语言,理解其含义,认识演讲的口语化特点等,通过朗读有代表性的段落强化获得的认识。

    四、拓展,激发学生课外探究的兴趣。归纳课堂上没解决的问题,提出学生尚未发现的问题,提出课外学习的任务,将课内与课外衔接起来。

    【教学实录】

    一、朗诵课文,走进演讲,激发学习的欲望。

    师:1778年5月30日,“教导人们走向自由”的“法兰西思想之王”伏尔泰与世长辞了。一百年后,即1878年5月30日,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伟大的人道主义斗士――维克多•雨果站在纪念伏尔泰的百年冥诞上,发表了一篇激情澎湃的演讲。(板书: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老师富于激情地朗读全文,学生打开书本边看边听。

    (点评:教师率先示范,给学生提供了了解课文内容、领悟作者思想感情的平台,便于让学生进入情境,获得整体印象。)

    师:老师刚才像不像在作演讲?

    生:(齐声地)像!(有几个学生在摇头)。

    师:意见看似一致,仍有不同意见。(指一个摇头的同学)说说为什么不像作演讲。

    生:是在朗读课文,虽然比平时感情充沛一些,但没有演讲的场景和氛围,一般演讲者有动作配合。

    师:以课文开头的两句示范一下,好不好?

    生:(有些腼腆地)“一百年前的今天”,(右手抬到胸前),“一颗巨星陨落了。”(右手向下按),“但他是永生的。”(仰头,右手挥向右前方)。(同学们哈哈大笑起来)

    师:看来演讲还是得有“演”才能算数了。

    生:不一定,我在电视上看到江泽民在布什图书馆发表演讲,布什在清华大学演讲并没有什么“演”的表现,报纸、电视还不是都说他们在演讲?

    师:看来都是言之有据。我们要求收集了演讲的资料的,有谁能说说演讲的特点?

    (点评:让学生明白演讲与朗读有别,激发学生了解演讲一般知识的兴趣,为下一步教学伏笔。)

    生:(查看摘抄本)。我摘抄到邵守义关于演讲的介绍,他认为演讲如果只有“讲”没有“演”,只作用于听众的听觉器官而不作用于听众的视觉器官,就会缺少动人的主体形象和表演活动;
    如果只有“演”而没有“讲”,只作用于听众的器官而不作用于听众的听觉器官。他认为演讲的特征是“演讲作为人类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它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演讲者、听众、沟通二者的媒介以及时间、环境。离开其中任何一个条件都构成不了演讲。演讲的传达手段包括:有声语言、态势语言和主体形象。”(老师板书“演讲者”“听众”“媒介”“时间、环境”和“有声语言”“态势语言”“主体形象”等关键词)

    师:“有声语言”好理解,“态势语言”和“主体形象”指什么?

    生:态势语言指演讲者的姿态、动作、手势和表情,主体形象指演讲者的体形、容貌、衣冠、发型、举止神态等。

    (点评:给学生提供展示预习阶段准备的内容机会,同时也进行了检查。收集资料学习的方式有了反馈,才有了保持这种良好习惯的可能。)

    师:演讲的学问真不少呢,纸上得来终觉浅,我这里有一小段演讲影片,是《康熙王朝》中康熙在正大光明殿教训大臣们的情景。我们零距离感受一下?

    生:(热烈欢呼)。(学生看影片,结束后还想再看一遍)。

    师:谁能概括一下康熙演讲的特点?

    生:声情并茂,加上皇帝的权威,看得人心惊胆颤。

    生:态势语言相当丰富,有手势、走动、落座,表情有愤怒、无奈、失望等。

    (点评:零距离感受演讲,便于学生将表层习得变为深层吸收,从而转化为自己的能力。也为下面理解课文等环节的教学蓄势。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展示,首先得有知识的储备与吸收,可见教师着眼于学生整体提高的思想。)

    二、感受课文的激情,了解伏尔泰的伟大贡献。

    师:观察得很仔细。动人的演讲离不开一个“情”字,让我们回到课文中去,把握雨果情感的浪潮。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确认文章的感情基调,找一个恰当的词进行概括。(板书:感情基调――)(学生阅读课文,边读边勾画,老师巡视,随时回答学生的询问)。

    师:现在交流一下看法。

    生:课文中用了大量的褒义词来表现伏尔泰,如“一颗巨星”“伟大人物”“永恒的光荣”“睿智”“肃然起敬”等,我觉得感情基调可用“赞美”表达。

    师:可不可以用“赞赏”?(学生讨论)。

    生:不行。“赞赏”有“欣赏”的意思,一般欣赏者比被欣赏者显得有优势,从文中看雨果对伏尔泰充满了崇敬和爱戴之情,还是赞美好。

    (点评:通过词语辨析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事半功倍。)

    师:思考问题细致入微,值得肯定。(板书:赞美)。从此认识出发,我们想象一下雨果当时的“态势语言”可能是怎样的?

    生:很庄严,表情是敬仰的。

    师:你觉得在哪部分的演讲中会是这种神情?

    生:第一段,第十四段的前半部。

    (点评:在理解作者感情基调的基础上,着眼于给学生提供思考和表现的机会,在表层习得、深层吸收的前提下让学生的能力得以展示和提高。)

    师:试着读这两段,将你的理解表现出来。

    生:(朗读。节奏较快,面部绷得很紧,声音显得低沉了些。第一段读完后老师进行了指导,读第十四段时较好)

    师:雨果的表情就这么一直“庄严”到演讲结束吗?

    生:还有“厌恶”和“愤怒”的表情。(老师示意举例)。如第六段中的“这批无恶不作的法官„„阴险兼而有之的神职人员。”

    生:还有“骄傲”的表情。如第十三段。

    师:没有动作吗?这可是激情澎湃的演讲啊,有可能比康熙更激动呢。

    生:康熙是在教训大臣们,他当时又气又恨又悲哀,动作很多;
    但雨果的感情主导是赞美,又是纪念人的场合,气氛比较隆重,他不可能走来走去,动作可能以手势为主。

    生:我赞成。也许还会有左右转身的动作,因为听讲的人很多。

    师:你认为在哪里最有可能手势比较强烈些?

    生:(翻书寻找)第

    四、五段,还有第十四段里的“够了!够了!暴君们。啊!野蛮还在,好吧,让哲学抗议。”

    师:你试试。

    生:(读

    四、五段,读得激昂、慷慨,动作夸张,使声音有些变调。学生大笑。)

    (点评:用学生的已知来调动他们对未知的思考,往往有奇效。可见教师着眼于学生,不拘泥于教材。)

    师:看来“声音”和“动作”协调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大家注意了没有,这里人称上有个改变,是不是弄错了?

    生:变成第二人称了。用“你”显得距离近,仿佛就对着伏尔泰在赞美了,情感更激动。

    师:你们是说这种改变是表达感情的需要了。我们将“你”换成“他”比较着读,体会一下。

    生:(试读体会后认可了以上看法,老师要求全体同学放声朗诵这两段,读后学生意犹未尽,自我感觉满意)。

    (点评:抓住情感变化的关键点,凸现对教材的把握。并引导学生注意到这些,可见学生、教材、教师的一体化。)

    师:嗯,同学们已经走进了雨果现场中的感情世界了。找找看,那些语句表达了对伏尔泰伟大成就的赞美。

    生:“一百年前的今天,„„培育良知,教化人类。” 师:开篇即赞美,伏尔泰是人类文明的导师。

    生:“伏尔泰不仅是一个人,他是一个世纪。”

    师:这一句是什么意思?(学生陷入沉默中)。看来这是个问题,不过我们已经认识到它是对伏尔泰贡献的赞美了,已经够了。我们将它存疑。请继续说。

    生:“他战胜了古老的法典、陈旧的教条。他战胜了封建的君主、中世纪的法官、罗马天主教式的神甫。”

    师:有这方面的例子吗?

    生:注释中列举了他为四个人斗争的例子,西尔旺、蒙巴伊、卡拉斯和拉巴尔。

    师:这四个人都是平民。你们阅读了历史书中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一节的内容吗?(大部分学生表示已读)。记得那幅漫画――《深受压迫的法国农民》吗?在当时,平民受尽压迫和凌辱。伏尔泰为弱势群体抗争的精神和伟大的人格力量令人钦佩。

    师:(指名读这四个例子)。西尔旺杀女,蒙巴伊弑父,卡拉斯杀子难道法院不该处死他们?拉巴尔的案子最终怎么样了?感兴趣的同学课外查阅资料去求证。请继续。

    (点评:再次强调,课内得法,课外丰富,暗示收集资料学习的重要。)

    生:“微笑,就是伏尔泰。”

    师:读懂了意思吗?(学生表示否定)。我们再存疑。请继续。

    生:“伏尔泰比国家元首更重要,他是思想的领袖。到伏尔泰,一个新的纪元开始了。”

    师:请齐读这句所在的段落,说说这个新纪元有什么特征。

    生:(读)。理性,文明,自由,光明,法治等。

    师:评价何等崇高。在雨果的赞美声中,人们同意他的看法吗?现场气氛如何?

    生:现场气氛很热烈,从段后括号中的说明就可见当时是群情激动。

    生:老师,我发现一个问题。赞美的对象是伏尔泰,但为什么听众高呼“维克多•雨果万岁”,而不是“伏尔泰万岁”?(问题一出,如石破天惊,教室里一时议论纷纷。)

    师:你很敏锐。同学们对这个问题也很感兴趣,交给同学们来解决好不好?(提问的同学点头表示许可)。

    生:演讲者是雨果,雨果是当时的文坛巨星,表达了人们对雨果的热爱崇拜之情。

    师:噢,听众都是追星族。(学生笑)。

    生:我觉得是被雨果精彩的演讲折服了,说明人们对雨果很崇拜。

    生:表达对雨果对伏尔泰的赞美的认可和接受。

    生:演讲中还提到了卢梭等哲学家的名字,他们与伏尔泰一样都是人类的思想先驱,雨果对他们一样表达了赞美之情,如果不喊“维克多•雨果万岁”,也应喊“先驱们万岁”。

    师:(看着提问的学生)你同意他们的看法吗?(学生表示同意)。

    (点评:难点突破,贵在用疑。因势利导,一气呵成,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考,形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好。)

    三、体会雨果充满激情,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语言风格。

    师:课后的“研讨与练习”告诉我们,本文的语言“充满激情,富于浪漫主义色彩”,“饱含激情、诗化的语言中蕴蓄”着深刻的含义。你能找出“诗化的语言”来吗?

    生:第一段的末尾:“他的摇篮映照着王朝盛世的余晖,他的灵柩投射着大深渊最初的微光。”这一句有诗的意像,如摇篮、余晖、深渊、微光等,很形象。

    师:眼光独到。还有吗?

    生:“既然黑夜出自王座,就让光明从坟墓里出来。”

    生:“这微笑里含有黎明的曙光。”

    师:雨果在本文的语言运用上还有什么特点?

    生:大量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生:语言有重复现象,奇怪的是读起来并不感到重复。如:“他行使过一个职能,他完成过一项使命。”“职能”和“使命”意思差不多。“他用这武器战斗,他用这武器战胜敌人。”重复了“他用这武器”。第十段讲“微笑,我说一下。微笑,就是伏尔泰。”第十二段又说“这微笑,我再说一遍,就是伏尔泰。”

    师:这种现象,在口语中特别明显。口语化是本文语言上的另一特点。雨果根据自己感情表达的需要,把要表达的内容充分展开,充分强调,使人印象格外明确,因而我们并不感到啰嗦。

    本文第十四段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以上语言风格,让我们调动起感情,

    将该段齐读一遍。(学生齐读)。

    (点评:体验语言特色,便于学生形成语感,语文学习的根本之一正在于此。有前面几个环节的教学作铺垫,因而这里让学生实实在在有所得。)

    四、交代疑问,提供资源,激发学生课后探究的欲望。

    师:从课的一开始,我们就一直沉浸在感情激荡的洪流中,我们在诵读中体验了雨果澎湃的激情,接受了雨果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语言的熏陶,感受了伏尔泰睿智的思想和浩瀚无际的心胸,但我们也留下了很多的疑问。在阅读文章的时候就有同学问我:“诅咒与祝福是两个对立的概念,为什么说是荣誉的两种美好的形式?”“怎样伏尔泰面对的是轻薄无聊而又凄惨忧郁的社会?”还有我们存疑的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只要我们去了解一下法国十八世纪的历史,了解一下伏尔泰的生平、言行就可以迎刃而解。

    布置作业:

    1、以“启蒙运动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为主题搜集资料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

    2、搜集伏尔泰与教会的斗争故事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交流。

    (点评:课后存疑,既避免了反复纠缠课文,又留给学生学习、思考的余地,当止则止。再次强调收集资料学习的习惯,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必会提高。)

    【教学反思】

    在构思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曾显得很是茫然,课文的内容要学生来理解,是难的;
    要把朗读贯彻下去,又不能使教学内容单调,是难的;
    雨果的血是沸腾的,在教学中要让我们的学生走进他澎湃的激情,或者至少有那么一点共鸣,是难的。教学的切入点放在哪里恰当呢?这期间我反复做两件事,一是一遍遍地读课文,一是找演讲方面的影视片断观看。通过读,我意识到文中的“一边有同时代人和后代人的欢呼和赞美,另一边有对他怀有深仇大恨的旧时代洋洋得意的嘘叫和仇恨”一句可以作为文眼来对等。我觉得这两句中的感情“赞美”与“仇恨”正是雨果发表演讲时的真实心情:对伏尔泰的赞美和对专制、野蛮、战争的仇恨。而欣赏演讲影视的结果使我感悟到在演讲人的感情是完全可以通过动作、表情和语音、语调、语气表现出来的。讲授本文的切入点就因此找到了。

    课堂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在本文的教学过程中,对部分学生不能解决的难题,我采用了存疑的方式,通过设置更多疑问的办法予以放弃。这实际上是在学生的心中种下了一颗种子,我深信等到适宜的时候它就会长出芽来,开出花来的。学会放弃其实也是一种教学智慧。

    我还应该感谢那个提为什么不喊“伏尔泰万岁”问题的学生,这是我根本没有考虑的问题,这横来的一杠不仅进一步激起了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活跃了课堂,而且简化了我的教学环节,使上课的流程即有波澜又很经济。相信学生的智慧,他们会给我们许多的欣喜。

    6 敬业与乐业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敬业与乐业》是文化巨人梁启超对人生与事业关系的演讲。文章主旨鲜明,层次清楚,语言通俗,文短意长,是一篇杰出的演讲词。教学本文,应引导学生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内涵,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
    积累经典语句、格言,提高语言感悟力。

    学情分析:

    学生对议论文这种文体还比较陌生,在上这节课之前,要先为学生讲解一些关于议论文的知识,知道什么是议论文,以及议论文结构分几部分。在这节课上,让学生学习“举例子”“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
    体会演讲词的口语特色。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者及背景。

    2.识记、理解并积累文中的生字、生词及经典语句和格言。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这篇讲演词论证条理清晰,论据生动有力。

    3.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内涵,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这篇讲演词的结构安排,体会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特点。

    2.体会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准确周密,生动有力的特点。

    教学方法:诵读法 讲解法 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关于梁启超的图片与事例 工具书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七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了,但梁启超先生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

    二、简介作者

    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清光绪举人。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著述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语言、宗教及文化艺术、文字音韵等。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全集》。

    三、指导学生阅读课文

    明确:课文共七段,总体结构是"总一分一总"式:开头总起全篇;
    然后分别论述敬业和乐业,两个分论点平行并列;
    最后总结全篇。条理清晰,纲举目张。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揭示全篇论述中心。

    第二部分(第2~6段):论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

    第三部分(第7段):总结全篇,勉励人敬业乐业。

    四、学习课文内容 (一)学习第一部分。

    思考:讲演词开头交代题目的来源其用意是什么?哪句话揭示了全篇论述的中心?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文章开头先交代题目的来源,用意在于说明题目虽然来源于古籍《礼记》和《老子》里的两句话,但跟原文语句的本意不同,是"断章取义"造出来的。这样交代既可避免听者把题目和《礼记》、《老子》里面语句的原意混同了,又可显示出论述的科学性,讲演的趣味性;
    同时,提出题目来由,也便于揭示全篇的论述要点,使听者对讲演的纲目有一个大致的认识。

    (二)学习第二部分。

    1.朗读第

    三、四段。课文第

    三、四段是论述"敬业"的重要,可作为第二部分的第一层。 思考:(1)作者怎样阐述什么叫"敬"?(2)如何论述怎样才能做到"敬业"?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第三段作者阐述什么叫"敬",引用了朱熹的名言"主一无适便是敬"后,紧配上自己的通俗化的解释:"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然后顺理成章地论述凡人类的正当的劳动、正经的事,"其性质都是可敬"的,并举"当大总统"与"拉黄包车"这两件事加以证明,侧重点在"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第四段论述怎样才能做到"敬业",先引用《庄子》中的语句并作阐述,再举木匠做成一张好桌子和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这两组例子,说明无论做什么都要"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即"敬业")。接着从反面论述"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的害处,指出"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并引用庄子、孔子的名言,进一步强调敬业的重要。举例和引用的自然结合使文章的说理立于不败之地。

    2.朗读第

    五、六段。这两段论述"乐业"的重要,作为第二部分的第二层。

    思考:作者举了怎样的例子来论述"乐业"的重要,又是如何论述"乐业"的道理的?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作者在第五段中剖析了生活中常会遇到的感叹"做工苦"这个实例,说明要"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很自然地点到了"乐业"的"乐"。第六段,更深入一步,论述"乐业"的道理,分四点说明"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这是作者的经验之谈,令人信服。紧接着又引用孔子的两句名言进一步证明"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即乐业),"生活才有价值","这种生活"才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

    五、小结

    讲演词的第二部分内容理解的重点是阐述什么叫做敬业,为什么要敬业,怎样做才算是敬业。

    六、布置作业 1.探究练习二。

    2.选用随堂练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检查背诵

    学生背诵"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

    二、继续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学生朗读第七段。

    明确:作者根据自己的亲身经验,指出"责任心"和"趣味"跟"敬业"与"乐业"的关系最为密切:"责任心"就是"敬业"广趣味"就是"乐业"。他认为做事必须具备责任心和善于"从职业中领略出趣味。"一个人对待自己的职业,能够有责任心、有趣味发扬敬业与乐业的精神,专心致志做圆满,就是"人类合理的生活"。结束句"我望诸君和我一同受用!"用短句,用感叹的语气,充满了对听讲的青年学生的殷切期望,感情强烈而真挚。

    三、探究活动

    (一)思考:作者在文章中提出了许多有关敬业和乐业的观点,你最信服的是哪一点?你有没有不同意见?说说你持这种意见的理由。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明确:文章中的观点如下:

    1."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2.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3.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

    4.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5.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

    6.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7.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8.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在做的事来和他交换。

    9.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10.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

    10.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12.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

    13.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
    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

    14.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15.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

    ……

    学生的回答无论是赞同还是不赞同,都可以;
    关键在于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据。目的在于通过讨论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二)做资料卡片。

    让学生找出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或含义深刻的句子,制成资料卡片,要注明出处以及卡片的类型等;
    书写要清楚规范。

    四、小结

    1.中心意思:这篇讲演针对听讲者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论题,深入地论述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殷切地希望大家发扬敬业、乐业的精神,去过人类合理的生活。

    2.写作特点。

    (1)论证条理清晰,论据生动有力。这篇讲演词开头提出了论题,中间主体部分分两层论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末尾总结全篇。条理很清晰。证明论点的过程,举了多种论据:有生活中的实例,有古代、外国著作中的事例,有作者亲身经历中卓有成效的经验,还有古人的流传至今的名言警句等。这些论据的精选运用,使讲演词具体、生动,富有说服力。

    (2)语言通俗浅显,准确周密,概括有力。全篇讲演用简明的短句,很少用长句;
    多用口语,明白如话,一听就懂;
    引用古代文句时,注重化深为浅。同时文中多次用了设问句和反问句,引用不少古代名言警句,又自己提炼了许多精辟的警句,都使语言显得概括有力。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第六段。

    2.选用随堂练

    六、板书设计

    敬业与乐业

    粱启超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引论)

    (本论)

    (结论)

    第一部分:提出论点。

    第二部分:论述敬业与乐业的重要。

    第一层:论“敬业”的重要。

    第二层:论“乐业”的重要。

    第三部分:总结全篇,勉励人们敬业乐业。

    总------------------分-----------------总

    教学反思: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

    礼县三峪乡九年制学校

    蒲亮

    设计说明

    《敬业与乐业》是一篇宣讲人生与事业关系的演讲词。本文紧扣中心“敬业与乐业”展开论述。开始援引古籍提出中心论点,阐明“敬业与乐业”的主旨;
    接着论述有业之必要,再转入论述主体,分别从敬业和乐业两方面逐一论述;
    最后用“责任心”和“趣味”总结精神旨意,收束全文。全文主旨鲜明,层次清晰,语言通俗,文短意长。

    教学目标

    1.理解积累“敬业乐群、安居乐业、断章取义、不二法门、言不及义、亵渎、强聒不舍等词语。

    2.体会演讲词的文体特点。

    3.初步学习举例子和讲道理的论证方法。

    教学重点

    1.仔细体会演讲和口语特色的巧妙结合。

    2.联系生活实际,用敬业和乐业的态度对待生活。

    教学难点

    了解敬业和乐业的重要性,并联系生活实际,用敬业和乐业的态度对待生活。

    教学方法

    诵读法,研讨探究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由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体验导入:问:你什么时间最快乐?(学生谈自己的体会) 如雷锋、牛顿、居里夫人等 小结:他们不仅有伟大的理想,更有一种执著的敬业精神。他们以劳动为快乐,以通过自己的劳动为人类创造财富为快乐,这是值得每一个人学习的可贵的敬业

    精神。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我们“敬业”“乐业”的文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诵读,整体感知文章。

    先让学生简单介绍自己了解的梁启超(各自准备材料),然后教师适当补充,并点明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

    多媒体投放需要注意的词语,让学生读写。(个别在黑板写、或者寻找容易写错的字词提问,或者同桌两人互相提问)

    教师介绍有关演讲的常识。

    演讲是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阐述某一事理的活动。演讲不仅是宣传和动员群众的手段,而且还是阐明理论观点、发表学术见解的一种手段,同时又是锻炼和培养青年口才的一种手段。演讲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要求:(1)认清对象。确立主旨。这里讲的是针对性。演讲时直接面对听众交流思想和感情,所以必须了解听众对象,认清环境场合,明确演讲的主旨,(2)思路清晰,节奏明快。(3)感情充沛,例证动人。(4)语言准确,形象生动。

    2.自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自由读课文,谈感受,对文章作者的观点体会最深的是哪一点? 教师梳理文章结构,加强学生对议论文结构的认识。

    分析:结构总分总

    第一部分(1):交代题目的来源,揭示全篇的论述中心。

    第二部分(2-8):论述敬业与乐业的重要。主体部分,分三层进行论述

    第一层(2-5):论述有业的重要性。

    第二层(6-7):论述敬业的重要性。

    第三层(8):论述乐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9):总结全篇,勉励人们敬业乐业。

    学生再次朗读课文,试找出并积累自己认为论述敬业和乐业最精彩的警句,让学生体会讲道理的论证方法。

    课文论述为什么要敬业时及论述怎样做到敬业时所举事例,学习举事例的论证方法。

    三、学生再读全文,思考

    1.文中围绕“敬业与乐业”的主旨,谈了哪几个问题?他们之间有着怎样的逻辑联系?

    2.你认为“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 3.本文的写作特色和语言特色有哪些?

    四、小结

    理清思路,体会作者层层深入地论述自己的观点,初步学习举例子和讲道理的方法,了解演讲词的文体特征。

    五、布置作业

    反思自己在学业中的种种态度和做法,谈谈学习本文后的启发。

    第二课时

    一、由落实上节课的作业入手导入新课

    二、精读课文,深入感悟

    学生仔细研读课文,品味语言的巧妙之处。

    1.首先是设问巧妙:
    (课文中找出句子读) 2.其次是语言的妙处:
    (找语句读分析)

    三、学生合作研讨,质疑问题 1.学生默读课文。自由提问题 预设问题:

    (1) 文中说,人必须“为劳动而生活”“劳作便是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你赞同这种说法吗?联系现实生活说说你的理解。

    (2) 品味“凡职业没有不是圣神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的表达 效果。

    (3) 请谈谈我们中学生应该怎样去做。

    四、讨论体验反思

    讨论“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对这个问题究竟应该怎么看。

    五、拓展延伸,以读促写

    找出文中喜欢的句子或者含义深刻的句子,制成资料卡片,要注明出处以及阅读感悟等,书写要清楚规范。

    六、布置作业 写读后感受。

    敬业与乐业读后感

    敬业与乐业演讲稿(共19篇)

    敬业与乐业读后感 精选25篇

    敬业与乐业笔记范文材料投稿700字2020

    专业教学设计

    相关关键词: 敬业与乐业读后感 敬业与乐业读后感600 敬业乐业为美德读后感 娱乐业 乐业
    相关热词搜索: 乐业 教学设计 敬业

    • 范文大全
    • 教案下载
    • 优秀作文
    • 励志
    • 课件
    • 散文
    • 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