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题报告
  • 社会实践报告
  • 申请报告
  • 研究报告
  • 党政报告
  • 可行性报告
  • 情况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报材料
  • 述廉报告
  • 调查报告
  • 实验报告
  • 整改措施
  • 整改报告
  • 整改方案
  • 考察报告
  • 结题报告
  • 竞聘报告
  • 请示报告
  • 社会调查报告
  • 自查报告
  • 报告写作指导
  • 学习报告
  • 当前位置: 天一资源网 > 国史 正文

    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思考

    时间:2020-08-31 16:00:48 来源:天一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天一资源网手机站

      [摘

     要]

     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有利于汲取历史智慧、提升历史思维,也是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需要。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可以更加深刻把握历史三大规律,也能够为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和改革开放史提供更宏阔的历史视野和理论指导。“四史”各有特点,学习每一部历史都有特殊意义,要抓住各自的重点内容来学;“四史”也有共性,可以从整体上学习主流和本质、理论和历史、经验和教训。学习“四史”,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坚持整体性原则、坚持辩证思维,学习方法上注意适龄区分、讲道理与讲故事相结合等问题。

     [关键词]

     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历史的学习,多次强调要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并对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历史作出深刻阐述、对改革开放 40 年的历史进行了系统总结。2019 年 10 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改革开放史”作为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学习内容,和党史、新中国史并列起来。2020 年 1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发表讲话,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的基础上增加了“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内容,提出要“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1](以下简称“四史”)。

     学习“四史”,不仅是对党员领导干部提出的要求,也是青年一代必须学好的“必修课”。2020 年 6 月,习近平总书记给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全体队员回信,“希望广大党员特别是青年党员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青年学生正处在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学习“四史”对于树立起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和民族观至关重要。加强对“四史”的学习和研究,对于办好高校课程思政,特别是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四史”的时间跨度大、内容涉及广、特征各异,学习“四史”不能是内容的简单叠加,需要树立科学观念、掌握科学方法。本文就此问题谈几点思考。

     一、 深刻理解学习“四史”的重要意义 历史蕴涵着丰富的治国理政智慧和人生哲理,是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的营养剂。新时代强调学习“四史”,尤其是社会主义发展史,是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

     1.汲取历史智慧,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学习“四史”的目的之一就是以史鉴今,借鉴历史的经验教训服务于治国理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统一起来,重视从“四史”中把握规律、增强定力、汲取智慧。习近平总书记主持的中共中央政治局的 60 多次集体学习中,以历史问题为学习主题的就有 10 多次。例如,我国历史上的反腐倡廉、历史上的国家治理、新中国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等等。学习内容虽然是历史的,但都与当前的治国理政紧密相关。

     在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注意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历史虽然是过去发生的事情,但总会以这样那样的方式出现在当今人们的生活之中”,“治理国家和社会,今天遇到的很多事情都可以在历史上找到影子,历史上发生过的很多事情也都可以作为今天的镜鉴”。[2]借鉴历史成功经验服务当下,牢记历史教训以不重演、不折腾,这是学习“四史”的基本要求。但是,历史不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循环往复,而是一个螺旋式曲折演进的过程。在如今这样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许多事情是历史上从未发生过的,历史也就难以给我们提供借鉴。因此,学习“四史”,更重要的是能够扩展人们观察与思考事物现象的视野,得到历史的智慧与启示。在对“四史”的深刻思考中,人们就可以更好地把握当下、理解现实、规划未来。

     把握历史规律离不开历史思维和历史定力。学习“四史”是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党员领导干部和青年一代来说,学习“四史”在感悟党的初心使命、巩固升华理想信念,增强历史定力、培养锻炼历史思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历史是现实的过去,现实是历史的发展,而学习教育则是联结历史与现实的中间环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员、干部要多学党史、新中国史,自觉接受红色传统教育,常学常新,不断感悟,巩固和升华理想信念。”[3]所谓历史思维,也就是用联系的、全面的和发展的眼光分析问题,从长时段、整体上和本质上思考历史。毛泽东曾就孤立片面地看待问题作出过批评:“割断历史是不行的,好像什么都是我们白手起家,这种看法是不对的。”[4](P359)毛泽东十分注重历史思维的运用。比如,他为人民英雄纪念碑起草的碑文写道:“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5](P350)这样一来,就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之中,更加突显出其地位之重要、意义之重大。习近平总书记在分析问题时也善于运用历史思维。他在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渊源、发展历程和重大意义时,就将其放到了改革开放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近代中华民族斗争史和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宏观视野之中,又从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历史视角来考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6]用历史思维来审视问题,就更能够看出其中的历史必然性,从而把握发展规律,坚定历史定力、战略定力。

     2.把握三大规律,增强“四个自信” 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在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和改革开放史的基础上,强调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有何深意,这需要从宏阔的视野来考察。

     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可以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共产党执政规律是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进行活动的根本遵循。能否正确认识这一规律,直接关系到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安危甚至是政党的生死存亡。坚持党的领导与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有机统一,这是共产党人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深化把握的根本规律。巴黎公社作为人类历史上首次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伟大尝试,仅存在了短短的两个多月就被血腥镇压而遭到失败。恩格斯后来反思道:“要是巴黎公社面对资产者没有运用武装人民这个权威,它能支持哪怕一天吗?反过来说,难道我们没有理由责备公社把这个权威用得太少了吗?”[7](P277)众所周知,苏联共产党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却在执政 70 余年后一夜之间分崩瓦解。东欧一些共产党执政的国家,政权也改变了颜色。这与它们理想信念动摇、放弃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自身组织涣散、脱离群众,丧失了人民群众的信任等原因是分不开的。了解这些国家共产党的历史教训,是深化人们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题中应有之义。

     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可以更加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就是共产党人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两个根本性问题的认识。在当代中国,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也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创立之日起,国内外的各种各样的质疑声就不绝于耳。邓小平说过,“最终说服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要靠我们的发展”。[8](P204)改革开放 40 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凭借其强大生命力和取得的巨大成就,令世人刮目相看。但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起来,又有人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究竟是不是科学社会主义”“中国走的究竟是不是社会主义道路”的质疑。这给党内外不少人带来了思想上的困惑。应该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究竟是不是科学社会主义,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学习了解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9](P109)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就是要追本溯源、正本清源、批驳谬论,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

     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9](P118) 认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还包括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社会主义五百年,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发展的历程,有历史的必然性。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能够让人们从经验与教训的正反两方面来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饱经挫折而不败、历经磨难而更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成就,就是因为党领导人民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也要吸取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教训。在 1956 年这个“多事之秋”,毛泽东就曾提出,要根据苏共二十大、波匈事件和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教训,总结社会主义的搞法。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诸如苏联和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这一体制曾在一段时期内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体制趋于僵化,严重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据统计,1940 年,苏联的重工业产值比 1913 年增加了 6 倍多,而轻工业产值只增加了 3.6 倍,粮食产量从20 年代中后期平均每年的 7 527 吨,下降到二五期间的 7 290 吨。到 20 世纪 80 年代末,在 1 200 种居民消费品中,苏联市场短缺商品竟达 1 000 多种。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困境,一些国家的共产党未能通过改革突破体制束缚;或是不敢改革,整个领导层“不支持改革,他们担心改革会偏离方向,后来的人会追究他们的责任,甚至要了他们的脑袋”;[10](P10)或是像戈尔巴乔夫一样,背离社会主义方向乱改革,彻底放弃了党的领导,导致社会主义事业的失败。

     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可以更好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联系,呈现社会的发展走向与未来趋势。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由简单向复杂、从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规律。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推动的。这是存在于人类历史发展始终而不可逆转的一般规律。资本主义的最终灭亡和社会主义的最终胜利,虽然是一个相当曲折漫长的历史过程,但这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决定的,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必然趋势。我们也应看到,社会主义的发展虽然已经有了五百多年的历史,时至今日仍然需要我们去不断深化认识。社会主义的发展必然是一个道阻且长的曲折历史过程。历史与现实反复印证,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论断、关于人类社会必然从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观点不仅没有过时,反而随着历史的发展、实践的检验更加突显出它们的真理性。

     总之,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能够在更宽广的视野和更深邃的智慧中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3.正确把握历史本质,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可以为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和改革开放史提供更加宏阔的历史视野和理论指导。历史的发展是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量变积累历史的进程,质变划分历史的阶段。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是具有重大历史性意义的事件。从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历史的视野中,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定位,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是符合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的,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逻辑和历史发展的实践逻辑的。

     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性,为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和改革开放史提供理论指导,推动思想解放、理论创新、与时俱进。一个政党如同一个人一样,受客观事物、主观能力和时代条件的影响限制,不可能一下子就掌握了解某一事物的全貌与本质,必定是要有着一个在实践中渐进认知的过程,这样才符合认识的规律。20 世纪 20 年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刚刚传入中国的社会主义的认识也有着一个发展的过程。最初,他们对社会主义也只是一种朦胧的向往,犹如瞿秋白所说,是“隔着纱窗看晓雾”。经过不断的摸索与斗争,他们才最终逐步划清了马克思主义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之间的界限,真

     正走上了马克思主义的道路。我们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亦是如此,“对社会主义这个我们只搞了几十年的东西,我们的认识和把握也还是非常有限的,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和发展。”[9](P114)我们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目的不是囿于过去、故步自封,而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实践性、创新性和发展性的灵魂,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有这样,才真正掌握了学习“四史”,尤其是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真谛。

     当前,国内外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激烈,其中的许多问题都牵涉“四史”。龚自珍说:“欲要亡其国,必先灭其史;欲灭其族,必先灭其文化。”殷鉴不远。苏联共产党未能正确对待自己的历史,错误评价、全盘否定,最终走上了亡党亡国的道路。历史虚无主义的观点,往往以局部取代整体、以支流掩盖主流,歪曲和丑化党史、新中国史和改革开放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虚无主义的要害,是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1]认清道路问题是学习“四史”的核心,党的领导是贯穿“四史”的红线。面对近代中国的严重民族危机,当时社会各阶级纷纷提出自己的不同主张,各种主义思想、各式政党团体“你方唱罢我登场”,然而都未能给处于内忧外患的中国找到一条出路。唯独马克思列宁主义为中国人民所接受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唯独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取代了那些“客观的革命势力发展已超过他的主观力量”的政党,中国革命才有了主心骨。这样,中国人民才最终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此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而努力,历经艰辛终于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实践已然证明:唯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唯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唯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二、 准确把握“四史”的特征和本质 “四史”之间有包含关系。学习中国共产党历史当然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和改革开放史,改革开放史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历史又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中的一部分。既然如此,学习一部党史或社会主义发展史就包括了全部内容,那为什么还要学“四史”呢?应该看到,“四史”各有特点,学习每一部历史都有其特殊意义。同时,“四史”之间又有着共性,可以从整体上把握学习。

     1.“四史”各自的特点和主要内容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也就是中国共产党自 1921 年成立以来的整个发展历程,主要内容可以总结为不懈奋斗史、理论创新史和自身建设史三部分。通过学习党的历史,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从奋斗史来看,中国共产党就是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而创建的,至今百年的发展历程中也是本着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而奋斗的。在百年的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团结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性飞跃。同时,中国共产党也是为着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在百年的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让科学社会主义在 21 世纪的世界重新焕发生机。从理论创新史来看,中国共产党何以能在大浪淘沙的历史长河中脱颖而出?靠的就是先进理论即马克思主义的指导。而理论的生命在于发展创新。习近平总书记讲过:“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社会主义,一定要有发展的观点”。[9](P114)中国共产党坚持根据本国国情和时代特征推进理论创新,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从自身建设史来看,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自身建设,全面从严治党,自创建以来,各个历史时期都会通过党内集中教育等形式推进自我革命,密切党群关系,牢记初心使命。这是中国共产党独特的政治优势,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是少有的。学习党史,认真总结党的奋斗史、理论创新史和自身建设史的经验教训,这是学习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基础,是其他历史学习所无法替代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就是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在学习的重点内容上也有着自己的特殊性。学习新中国史,要学习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争取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新中国史说到底也就是中华民族求复兴的历史,要和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近代以来百年斗争史联系起来学。毫无疑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是中华民族历史进程中的一部分,而且是极为辉煌的一部分,是正在不断发展着的中国通史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近代历经磨难、饱受屈辱的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创造了前提条件。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是由历史条件、现实国情和人民意愿所决定的,也是为了早日实现中国的工业化、现代化即民族复兴。工业化、现代化即民族复兴的实现又可以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提供物质保障。可以看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争取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这一线索是贯穿新中国史的主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 70 余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家各项制度从无到有、日趋完善,同时也有着为维护国家利益和良好发展环境的斗争。通过学习新中国史,能够厚植爱国主义精神,激发人民群众积极投身到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业之中。

     改革开放史,是从 1978 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改革开放无疑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华民族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大事件。我们在学习党史、新中国史的基础上,还要学习改革开放史,这样就能更加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学习改革开放史,既能够全面了解改革开放 40 多年来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也有助于深化对其他“三史”的学习。从党史角度看,能够深刻认识党作出改革开放这项重大战略抉择的历史背景、决策部署和发展历程,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深刻领会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从新中国的角度看,能够深刻认识改革开放给中国人民的社会生活、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带来的巨大变化,深刻领会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从社会主义发展史的角度看,能够深刻理解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间的关系,认识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正是因为有了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够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形成重要地位。

     社会主义发展史,是世界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历程。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就是学习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曲折演进的历史过程,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曲折性、长期性和必然性。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内容,不只是学习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还要学习历史上其他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教训,深化对于历史三大规律的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没有一成不变的固定模式,也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必须在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导下立足本国国情发展社会主义。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重点是把握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实践性、创新性和发展性,目的在于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把握学习“四史”的主流和本质 学习“四史”,既要理解各种历史的特点和主要内容,也要从整体上把握“四史”的主流和本质。所谓历史的主流,就是在历史过程中占据主要、主导的一面。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的主流,是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历史,是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作出巨大贡献的历史。中国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虽然也有过“大跃进”“文化大革命”这样的挫折,但不能因为这些失误而否定新中国成立 70 多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20 世纪末世界社会主义发展遭受挫折,但是,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前进,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不断得到证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出科学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和光明前景,不断丰富着科学社会主义内容。从整体上看待“四史”,发展道路难免曲折,发展前景必定光明。学习历史应该充分肯定成就,增强战胜磨难的信心。学习“四史”要把握主流,正确看待挫折与失误,激励起人们奋勇开拓的勇气,充分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明前景。正如习近平所说的那样,“清泉永远比淤泥更值得拥有,光明永远比黑暗更值得歌颂。”[12]

     理论是行动的指南。学习“四史”,要注重学习科学理论,在学习历史中提升理论自觉,增强理论自信。纵观历史,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与时俱进地解决新问题,把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事业不断推行前进,就是因为既不忘“老祖宗”,又不断讲新话,坚持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学理论就是学马克思列宁主义,原著原文是最具权威性的,只有学懂悟透原著原文,才能领会思想理论中的真谛与精华。1940 年 1 月,中共中央在干部学习教育中提出的要求,就把学习研究中国近代革命史、联共(布)党史、近代世界革命史和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一齐列入了课程内容安排。毛泽东就曾讲过:“马列主义的书要经常读。《共产党宣言》,我看了不下一百遍,遇到问题,我就翻阅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每读一次,我都有新的启发。”[13](P315)习近平在集体学习中也多次强调过,“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带头学习,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14]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与中央政治局的同志就一起学习了《共产党宣言》这部经典著作。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学习理论一定要结合历史进程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020 年 1 月,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提出,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理论创新发展的历史过程,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在学习中通过历史与理论的结合,能够深刻领会理论形成发展的逻辑性与必然性,理解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增强理论自信。

     三、 学习“四史”的原则和方法 学习“四史”要坚持科学原则与方法的指导,注意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坚持整体性原则和辩证思维,在学习方式方法上要注重灵活多样,把讲故事与讲道理结合起来。

     1.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历史观是历史学的核心和灵魂。在学习“四史”的过程中,要坚持以唯物主义历史观为基本理论和方法论指导,做到实事求是学习研究“四史”。

     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党性与科学性的统一。坚持党性原则与实事求是原则并不是对立的。坚持实事求是,就是要以正确的思想路线、科学的理论方法为指导学习研究“四史”,这就是最大的党性。历史是客观的,而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什么是历史?一是作为客观存在的历史,也就是万事万物的存在方式;二是作为对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的历史,也就是人们对于历史事实的记述。我们之所以说历史学是一门科学,就是因为我们虽然不可能百分之百地还原历史,但是在主观上是秉持科学的历史观朝着历史事实的方向努力的。例如,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们讲授历史知识,更要回应学生关心的历史和现实问题,层层剥开、循循善诱,帮助青年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历史观。

     史料是历史的记忆,最能说服人、打动人。学习研究“四史”要想走向深入,必须以全面、客观和精准的史料作为基础。学习“四史”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一手材料为根据,依靠历史事实得出科学结论,批驳歪曲丑化“四史”的错误言论。革命遗址也是重要的史料,到红色区域实地调研是学习“四史”的有效途径。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每到一地考察调研,都会去瞻仰当地的革命历史纪念场所,对相关历史问题进行论述,这“就是要告诫全党同志不能忘记红色政权是怎么来的、新中国是怎么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就是要宣示中国共产党将始终高举红色的旗帜,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先辈们开创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3] 2.坚持整体性原则

     “四史”虽然时间跨度大、内容范围广,但彼此之间并不是互相割裂、孤立的。学习“四史”要坚持整体性原则,用大历史观学习研究“四史”,认清其中蕴含的历史智慧与规律。

     把握历史、理论与实践上的密切关系。这种关系可以概括为:党史、新中国史和改革开放史都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重要内容,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对党史、新中国史和改革开放史也产生着深刻影响。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开创了新中国史、丰富了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从此肇始的新中国史本质上是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探索、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历史。这其中的改革开放史既是党史、新中国史,也是接续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

     将“四史”融入“纲要”课教学也要坚持整体性原则。例如,学习党史,要从整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从党史与国史的联系中去认识和对待党的历史,看到“我们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实践,是一个接续奋斗的历史过程,是一项救国、兴国、强国,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完整事业。”[15]对于学习国史,习近平总书记说得很明白:要从本质上把握历史上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这两个时期。这两个历史时期“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而“决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16](P22-23)不能互相否定。

     3.坚持辩证思维 历史是在曲折中发展前进的。无论是党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还是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坦途与挫折并存、成功与失误同在。

     坚持辩证思维,要正确认识历史上的失误与错误,秉持敢于承认、正确分析和坚决纠正的原则,“从而使失误和错误连同党的成功经验一起成为宝贵的历史教材。”[15]同时,也要注意分清主流与支流,把握历史的本质,避免坠入历史虚无主义者的陷阱。列宁讲道:“在社会现象领域,没有哪种方法比胡乱抽出一些个别事实和玩弄实例更普遍、更站不住脚的了。……如果不是从整体上、从联系中去掌握事实,如果事实是零碎的和随意挑出来的,那么它们就只能是一种儿戏,或者连儿戏都不如。”[17](P364)纵观“四史”,我们有足够的底气这样说,历史上的成绩是主要的、失误是次要的。对于存在的问题,需要靠不断发展来解决,而决不能走上封闭僵化的老路或改旗易帜的邪路。邓小平就曾总结党的历史说:“总的来说,我们党的历史还是光辉的历史。”虽然我们党历史上犯过错误,“但是我们党终究把革命搞成功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才大大提高的。”[18](P298-299)中国共产党是具有自我革命的鲜明政治品格的政党,这也体现在党敢于直面自身错误、纠正自身错误,善于以史为鉴。“文化大革命”是全局性的错误,给党和人民带来沉痛灾难。但是,否定“文化大革命”并不能否定这个时期的历史,不能否定对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这个时期,在国防科技领域,我国的导弹、氢弹和卫星等取得历史性成就,外交工作也打开的新局面,迎来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二次建交高潮。不能因为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就把党和国家在这一时期取得的成就也全部抹杀。只有坚持全面分析、辩证看待,我们才能够正确地认识把握“四史”,避免形而上学地肯定或否定。

     坚持辩证思维就是要结合时代条件和社会背景考察历史。正如马克思所言,“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19](P669)回望历史,其实现在我们做的事情,许多是前人设想过、只是在当时的时代条件下无法做到的,或者是在当今时代条件下对前人事业的继承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能用今天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业绩来。”[15]因此,我们应该以联系的、继承的和历史的眼光看问题,结合时代条件和社会背景全面分析问题,这样就能更加科学辩证地看待“四史”。

     “四史”是一座智慧宝库,值得我们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挖掘。学习“四史”,既是对于历史的思考、也是基于现实的考量,既要树立科学观念、又要运用科学方法。面对不同的学习对象,比如,领导干部与普通党员群众、单位职工与学校学生等,要运用与之相适宜的学习形式。在学习方法上,注重以史论结合的方式把讲道理与讲故事有机结合,力求政治性、学理性和生动性的统一,以“四史”中的生动事例阐明历史的智慧与规律。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01-09(2). [2]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牢记历史经验历史教训历史警示 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N].人民日报,2014-10-14(1). [3] 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强调:坚定信心埋头苦干奋勇争先 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N].人民日报,2019-09-19(1). [4] 毛泽东文集,第 6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5] 毛泽东文集,第 5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6]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深化改革 朝着十八大指引的改革开放方向前进[N].人民日报,2013-01-02(1). [7]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8]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9]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10] [德]默德罗.我眼中的改革[M].马细谱,等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 [11] 全国党史工作会议在京举行[N].人民日报,2010-07-22(1). [12]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10-15(2). [13] 中央文献研究室《缅怀毛泽东》编辑组.缅怀毛泽东,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14]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 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N].人民日报,2017-09-30(1). [15] 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 120 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12-27(2). [16]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17] 列宁全集,第 28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18] 邓小平文选,第 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9]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相关关键词: 香港加强青少年国史教育 青少年党史国史教育 加强党史国史教育 国史 党史国史演讲稿
    相关热词搜索: 国史 党史 发展史

    • 范文大全
    • 教案下载
    • 优秀作文
    • 励志
    • 课件
    • 散文
    • 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