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题报告
  • 社会实践报告
  • 申请报告
  • 研究报告
  • 党政报告
  • 可行性报告
  • 情况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报材料
  • 述廉报告
  • 调查报告
  • 实验报告
  • 整改措施
  • 整改报告
  • 整改方案
  • 考察报告
  • 结题报告
  • 竞聘报告
  • 请示报告
  • 社会调查报告
  • 自查报告
  • 报告写作指导
  • 学习报告
  • 语文教学中学生心理因素的诱导

    时间:2020-02-18 07:54:20 来源:天一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天一资源网手机站

        教学过程是教师指导学生接受知识,转变态度的过程。这一过程有三个要素,即教师、学生、教法,其中 教师和学生是能动的。教师的能动性表现在课前依据教学目标制订切合实际的最佳教学方案,课上运用一定的 教学方法、技巧将教案付诸实施;学生的能动性表现在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态度等方面,这些就是学习 的心理因素。教师的能动性最终是为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只有这样,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语文是与学 生思想、生活、意志、情趣等联系十分紧密的学科,因此,在教学中更要研究教育的对象,掌握他们的特点, 加强心理因素的诱导,以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一、重视激发动机,调动主体积极性
        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叶克斯--多德森(Yerkers Dodson)律向人们揭示了, 在一定范围内,动机增强,学习效率也随之增加,动机过弱不能激起学习的积极性。目前,相当一部分中学生 不大重视语文学习,认为字会识,书会读,少上几课没关系。有的学习只为应付升学考试而学。在经商潮的影 响下,他们认为当作家那是愚人的事,当语文教师那是实现不了自身价值的事,搞文献研究那是老学者的事。 学习动机不强是影响当前中学生语文学习的效果的重要原因。我们应从外部和内部两方面来培养和激发学生学 习语文的动机,以推动中学语文教学。从学习的效果来看,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是提高语文学习效果的手段, 但从长远的教育目标来看,由于稳定的动机特征是构成个人的人格特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良好的学习 动机的形成又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
        基于这种认识,我曾组织学生开展《学习获得知识的主要渠道是课堂还是社会实践》的辩论。辩论中正反 双方各执一辞,据理力争。一些学生持之有据,可就是辞不达意,结结巴巴。甚至有个别学生表达不出,只得 旁观,心急如火。会后大家深感语言能力确实是参加社会活动的第一重要的能力。我抓住机遇,深入引导,使 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当代社会的信息越来越密集,人际交往越来越广泛,只有较好地掌握语言这个工具,具备 较高的语言素质,才有可能在更广阔的领域里完善自己,发展自己,为国家、为社会作出更多的贡献。在语文 教学中,模拟是一种值得重视的实践活动,它让学生在扮演某一角色中体验深刻的道理,模拟不仅能增强语文 学习的兴趣与内在动机,而且还增进了情感学习,比之抽象空洞的说教,更适合当代中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 意识和独立批判性大为增强的现实。为了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动机,我在教《一面》时,抓住作者对鲁 迅外貌由远及近的三次描写,讲述人物肖像描写的作用及方法,并迅即引导学生训练,要他们写身边熟悉的人 物,可以粗线条勾勒,也可以特写细描。大家积极动脑,写得各有特色,有的寥寥几笔勾出《雨中师生情》、 《克尽职守的老门卫》,也有的细细写出《漫不经心的营业员》,《令人捧腹的小调皮》等。紧接着,我又把 较为成功的习作作为第二范文讲评,作者们听到老师介绍自己的“成功之作”,心里甜滋滋的,既消除了范文 不可攀的神秘心理,又鼓动起大家学习语文的欲望和热情。许多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让学生及时仿作,及时 了解自己学习的结果,会产生相当大的激励作用。因为学生及时知道自己学习的成效,在实践中应用知识的成 效,可以激起进一步学好的愿望。同时,通过反馈作用又可以及时看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及时改正,激发起 学好语文的上进心。正确的评价,适当的表扬,对学生学习语文的活动进行肯定的强化,能巩固和发展正确的 学习动机,促使学生树立起学好语文的信心和勇气。
        二、强调自主意识,克服依赖性
        自主性是指人们凡事力求自己思考,自己判断,并自己寻求解决的行为方式。语文学习效率不高的另一原 因是学生自主精神欠缺,没有形成“人自为学”的生动局面。教什么,就学什么,布置什么作业,就完成什么 作业,不懂得自己应是学习的主体。布鲁纳认为: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除了尽可能使学生学到科 学知识以外,“还应当尽可能使学生成为自主而自动的思想家”。诱导学生发扬自主精神,从课内到课外,从 校内到校外,从教本到多媒体影视文化学习语文,正是我们语文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
        首先要适时鼓励,定向诱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例如笔者在汉字规范化教学中,针对社会上错别字多 、繁体字滥的现象,要求学生留心观察,认真收集,加以订正。学生积极性很高,学生主动参与的结果比教者 单方面讲解罗列好得多。教说明文时,为了让学生学习说明书的写法,我要学生各自找一份新产品说明书,然 后交流,归纳写法,在此基础上再练习写作,效果颇佳。同样,教学通讯,我就组织采访;教学新闻,就让学 生先看电视,读报纸,听广播。久而久之,学生“自主而自动”的意识就增强了,“要自学,靠自己学”的风 气开始形成。
        其次,要授之以“法”,学生的自主精神才能持久。强调自主,并非否定教师的引导,尤其在学生“自主 而自动”,遇到困难或挫折时,适时授之以法就显得更为重要。如能通过教者的“导”,让学生不断“悟”出 学习语文的方法,那么学生的“主体”作用就会发挥得更好,也就会少走弯路,自学的效率也就更高。我在实 践中,注意引导学生不断探寻学习语文的方法,曾先后和学生一起归纳出“预习法”、“不同文体分析法”、 “课堂笔记法”、“复习法”,“作文素材积累法”等多种方法。实践证明,指导学生探寻科学的方法,能大 大增强他们自主学好语文的信心。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种种法则”。我特别重视推广学 生中好的学习方法,学生对“土生土长”的方法,倍感亲切,用起来也得心应手。我还适时组织交流,促使他 们成为学习中的“胜利者”,学习的主人。学习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学会“自得”的本领,那么学生 的依赖性就能真正得到克服,他们就会逐步迈入语文学习的“自由王国”。
        三、启发生疑,引导积极思维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生疑”、“质疑”、“释疑”就是积极思维的过程。在语文教学中 ,教者要积极启发学生生疑,引导他们思维,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素质。
        笔者在应用文《电报》的教学中,为了讲清电文的基本要求,向学生介绍了一个因电文歧义引起的案例: 河南某公司向广州某公司订购一批货,要求春节前运达河南,后因货物未能及时运到,而销售旺季已过,造成 货物严重积压。于是河南一方即想退货,打电报征求广州方面的意见,广州方面立即回电:“不要退货”。河 南方面接到电报后很满意,迅速将货退回广州,而广州一方拒绝接收退货,引起了一场官司。结果广州一方败 诉。案例介绍完,学生产生疑问:广州因何败诉?教者立即启发质疑:法院判广州败诉是不公正的:人家不是 明明电告“不要退货”嘛?同学们纷纷参加争论。经争论不难看出:按电文不加标点的要求,河南一方的理解 “不要退货”是正确的,广州当然败诉。如广州回电为“不能退货”就不会出现歧义了。经过争辩,大家意见 趋于一致,且对电文不加标点这一基本要求留下了深刻印象。当时,我又提出两个问题(1)广州方面败诉, 是仅仅因为电文拟得不当吗?(2)河南方面退货的原因也仅仅是因为利用电文的歧义吗?要大家深入进行分 析思考。当时同学们的思维更活跃了。有同学说:“购物肯定有合同,广州一方货未及时到,造成货物严重积 压,责任本来就该由广州一方承担,这才是广州败诉的根本原因。”也有同学说:“经商也要机智,河南一方 就是利用了电文的歧义,进一步赢得了主动权。”质疑讨论把学生从课堂引入“商界”,教者由课本知识的传 授到实践知识的介绍,使学生不仅懂得了应用文语言准确明白等基本要求,还懂得了商业经济合同上条款“一 字千金”,要运用知识和智慧来维护自身利益。如此启发生疑,帮助学生释疑,有起有伏,就使学生的思维一 直处于积极状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鼓励求异,培养创造性
        学习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学习的目的。我们教学的对象是跨世纪的一代新人,他们有责任感,有上进心 。教学中我们要倍加爱护,积极引导,尤其要发扬他们的创新精神。为此,我鼓励他们探索,发展学生的求异 性思维。
        笔者在教小说《项链》,分析主人公路瓦栽夫人性格特点时,学生都不难归纳出主人公爱慕虚荣,追求享 受等等,可是有位同学却举手补充说:“小说的第四部分写道:‘路瓦栽夫人懂得穷人的艰难生活了,她一下 子显出了英雄气概,毅然决然打定了主意,她要偿还这笔可怕的债务,她就设法偿还。她辞退了女仆,迁移了 住所,租赁了一个小阁楼住下。’这段文字反映了主人公能面对现实,有克服困难的勇气。”我不仅肯定其读 书认真,善于思考,并且表扬他勇于发表独到见解的创新精神,号召大家向他学习。试想如果根据参考资料提 供的答案,去否定该生新的独特的见解,那么,学生的自尊心就会受挫,刚点燃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就会在瞬 间熄灭。
        同样,对学生提出的新的思维方法,也应及时肯定。如《口技》一文笔者已讲过多遍,在分析该文首尾呼 应技巧时,以往总是说开头的“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和结尾的“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这种首尾呼应,作者反复强调,旨在突出口技艺人的高超技艺。可有一次一位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他认 为只要在结尾处写“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就行了,开头可以不写。理由是读者看到具体描写时, 会猜测口技艺人用了很多道具,可是读到结尾,才知道原来只有“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会感到 惊讶,更敬佩口技艺人的技艺高超,文章也更吸引人。教者对学生的这种见解,立即加以肯定,并且说:“你 说的这种写法,就是在前文有意设下悬念,后文再把实情告诉读者……,这是一种很好的写法。”接着又进行 引导:“同一内容,有不同的写法,都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象课文开头写,结尾再写,突出道具简单,反衬技 艺高超,首尾圆合,结构严谨,当然也是很好的写法。这就叫文无定法,各有千秋。”这位学生露出满意的知 容。我进一步鼓励他:“刚才的发言说明,学习语文要活学,在深入领会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可以提出创造性 的见解。”这样,学生的独立思维的素质得到肯定,求知欲就更强,这不仅对学生学好语文有积极的影响,而 且对他们将来在四化建设中发挥创造性也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当然中学生发言有时也不尽如人意,但我们 一定要坚持尊重学生,适时加以引导,鼓励求异、求新、求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语文教学是一门科学,注意从心理学角度去改革教法,加强心理因素的诱导,是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的 。


    相关关键词: 语文教学中学生心理因素的诱导

    • 范文大全
    • 教案下载
    • 优秀作文
    • 励志
    • 课件
    • 散文
    • 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