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题报告
  • 社会实践报告
  • 申请报告
  • 研究报告
  • 党政报告
  • 可行性报告
  • 情况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报材料
  • 述廉报告
  • 调查报告
  • 实验报告
  • 整改措施
  • 整改报告
  • 整改方案
  • 考察报告
  • 结题报告
  • 竞聘报告
  • 请示报告
  • 社会调查报告
  • 自查报告
  • 报告写作指导
  • 学习报告
  • 记叙文如何写人?我来告诉你!:我想悄悄的告诉你记叙文

    时间:2018-07-23 23:08:25 来源:天一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天一资源网手机站

    -

    记叙文如何写人?我来告诉你!

    战江出品,必属精品

    如何写人

    记叙文,从写作内容上划分,可分为四类:写人、记事、写景、状物。小学、初中的写作教学以记叙文为主,而记叙文写作,又以写人、记事为主。换句话说,高中以前,学会了写人,学会了记事,我们就可以游刃有余地应对各种考试。

    那么,如何写人呢?

    首先要明确:为什么要写人

    因为饥饿难耐,所以我们要按时吃饭;因为冷热难忍,所以我们要随着时令天气的变化增减衣衫,因为出入不便,所以我们要不辞艰辛开山修路......人的任何行为,都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并且步步紧紧地围绕着这个目的展开行动,绝不做“无用功”。正因为如此,要想学会写人,首先要弄清楚我们为什么要写人——写人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一.为了寻人

    老人走失了,孩子走丢了,女子被拐卖了,怎么找回来?常规的方法,有两个:一是到公安局去报案,由公安机关帮助寻找。二是借助各种媒介,发布寻人启事,让大家帮助寻找。无论哪种方法,我们都离不开写人——详细描述丢失的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二.为了交往沟通合作

    人的一生是个漫长而复杂的变化过程,因为升学、搬迁、工作变换、升职、业务拓展,每个人都会不断地变换学习、生活、工作环境。当我们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遇到一群陌生的人,如何迅速密切关系,展开学习、交流、合作呢?首先要学会自我介绍。带着新朋友第一次进老朋友圈,要把新朋友介绍给老朋友,这样才能不断扩大交流圈儿,结识更多的朋友。无论是介绍自己,还是介绍他人,都离不开写人:告诉别人,自己或者他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为了教化社会

    有人说过一句非常深刻的话:这个世界上最坏的人,也希望生活在好人中间。然而这个世界总有坏人、总有时而好时而坏的人。为了让好人越来越多,人们根据人的心理特点,总结了两种有效方法:一是正面引导,就是写文章,利用报纸、电台、电视台、网络等多种媒体,介绍优秀人物,宣传他们的事迹,赞美他们的行为和品质,让更多的人学习他们的言行,让好人保持并变得更好,让坏人和时好时坏的人,逐步转化为好人。二是打击压制,就是写文章,曝光坏人的劣迹劣行,揭露他们的丑恶行径和卑劣品质,警示他们不要胡作非为,呼唤正义的人们勇敢地站出来同他们做坚决的斗争,营造“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社会环境,迫使他们不敢做坏事,让这个世界的坏人越来越少,这就是写人文章的教化社会功能。

    四.为了表达情感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常常得到别人的关心、爱护、帮助、鼓励、支持,在灾难和不幸降临时,我们常常得到他人的救助、同情、恩惠,我们要懂得感恩,记住这些人,记住这些人为我们做的事,表达我们的感激之情。当我们受到别人的算计侵犯,身心、利益、名誉、生命被无情地伤害时,我们要嫉恶如仇,记住这些人,记住这些人的劣迹和恶行,表达我们的憎恶之情。当我们的亲人、朋友、战友离世的时候,我们会不断回忆他们一生所做的那些好事,特别是对自己关爱有加、成长有利的事,表达我们的怀念之情。当我们的亲朋好友父母兄妹尊长,因为学习工作需要,不得不到远方去的时候,我们会忆起与他们朝夕相处的美好时光,为担忧他们身在异乡的衣食住行,表达我们的思念、牵挂之情。总之,写这些人,写已经发生或即将发生在这些人身上的小事,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表达某种深切的情感。

    五.为了学会做人做事

    《旧唐书.魏征传》中有这样一句话: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所谓“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就是记录研究自己或他人的行为、经历,总结经验教训,从中汲取做人做事的道理,懂得自己该怎样做人,怎样做事。生活就像一部厚厚的书,人只要活着,每天都会有很多事在自己身上发生,无论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还是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不论成败、优劣,都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记录这些事件,总结事件中蕴含的事理,会让我们变得聪明智慧。一言以蔽之,就是从自己或别人的人生经历中,揭示人生哲理,作为自己的行为借鉴,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最终学会正确做人,正确做事。这样的文章,既可以总结自己的得失,又可以启迪他人。

    六.为了彰显高雅的情趣爱好

    人人都在追求幸福快乐,什么是幸福呢?一句话,就是在不触及别人利益的前提下,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写人的文章,有时候记录自己或别人独特的言行,就是为了告诉读者,笔下人物有着怎样的情趣、爱好和追求,彰显这些人的幸福观,让别人了解他们,支持他们,帮助他们,从而过上幸福的生活。

    七.为了揭示社会问题

    在特定的历史时段,生活期间的人,行为必然受到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卫生、军事的影响,形成一个时代独有的共性特征。这些时代特征不是来自遗传,而是社会的烙印。这些烙印折射着当时社会存在的各种问题。写人的小说,作者就是通过记录特定历史背景下,主人公独特的行为、经历与命运,告诉读者,这个人是一个怎样的人,最终让读者从这个人身上,看到当时的社会存在哪些问题。

    比如鲁迅笔下的孔乙己,作者刻画他长衫破了,依然穿着,且从来不洗;给别人抄书,害怕吃苦偷着把书卖了买酒喝,满嘴之乎者也,让人不懂等等,就是为了告诉读者,孔乙己是一个好吃懒做、深信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穷困潦倒、迂腐不堪的落榜读书人,孔乙己为什么会成为这样的人呢?最主要的症结是当时的教育制度出了问题,科举制度出了问题,否则孔乙己绝不会变成这样一个人。小说里写人,终极目的,都是为了揭示当时的社会问题。

    记叙文如何写人?我来告诉你!

    其次要明确:写人的记叙文可写哪些内容

    写人的文章,从内容上看,要以写人为中心,离开了这个中心,就不是写人的文章了。

    围绕人物,有以下素材可以作为备选素材:

    一.人物的外貌

    外貌的内涵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一)人物的整体状况:年龄、身高、体重、体型、气质等。

    (二)人体局部状况:大的局部包括头、颈、躯干、四肢。小的局部可以无限缩小,比如头部,有头发、额头、眉毛、眼睛、鼻子、嘴、耳朵、颧骨、两颊、下颌,而其中的眼睛又可分为上眼睑、睫毛、瞳仁、瞳孔、眼白,眼角、下眼睑、眼袋等等。

    (三)人物周身上下的衣着

    (四)人物佩戴的各种装饰物

    (五)人物活动时各种随身携带物。例如手中牵扯的风筝、高擎的红旗、抛掷的石块篮球;头上顶的重物,嘴里含的、肩上扛的、腋下夹的、胸前抱的、背上背的、胯下骑的、手里提的、攥的、捏的、推的、拉的、拖的、牵的,膝下跪的,脚下踢的等等,都是携带物。

    二.人物的行为

    就是人物做了些什么事。

    三.人物行为细节

    就是人物在从事某种细节时,具体做了什么动作,说了那些话,呈现出怎样的神情、状态,心理具体是怎样的。

    四.人物活动的背景和前提条件

    大的背景条件,包括国际、国内或某个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为生、体育、军事等等,都实行着怎样的制度,推行着哪些活动,禁止哪些行为等等。小的背景包括影响人物行为的经济基础、家庭出身、人际关系、人物身份地位、人的自然状况、行为能力、知识水平等等。

    五.人物活动的大环境和小环境

    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六.周围人、物对主要人物行为的制约影响以及做出的相应反应

    人,生活在人群中,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然受周围人的影响。有些事,本来想做,受周围人的影响和制约,不做了,有些事,本来不该做,受周围人物的影响,做了。同时,我们的行为又对他人产生影响,周围人会产生不同的反应。比如,一个出租司机,捡了巨款,还给失主,听到这件事的人,做出的反应各不相同,有的人拍手称赞;有的人保持缄默;有的人觉得可惜;有的人站出来吐槽:沽名钓誉,哗众取宠,炒作,故作清高........

    记叙文如何写人?我来告诉你!

    战江出品,必属精品

    第三要明确:写人的文章一般用什么做题目

    古语云:好题一半文。那么,写人的文章一般用什么做题目呢?

    一.以主要人物为题目

    以主要人物为题目,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第一种,单独以人物为题目。人物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几个人,可以是确定的某个具体的人,也可以是不确定的一类人。例如:A.我;B.邻居;C.同桌;D.赵尚志;E.爷爷;F.外公;G.姐姐和弟弟;H.老李一家人。I.公务员;G.农民。

    第二种.以“修饰语+人物”为题目。修饰语,或者是数量,或者是隶属关系,或者行为特点、或者性格特点、或者精神品质特点、或者情感特点、或者情趣爱好特点、或者外貌特点等。修饰语可以是上面这些方面其中一个,也可以是几个组合在一起。人物可以是身份、地位、姓名、称号、绰号等。 例如:A.一个小八路;B.我的爸爸;C.大肚爸爸;D.傻爷爷;E.多愁善感的姐姐;F.宽容的姑姑;G.口无遮拦的纪律委员;H.我的小虚荣妹妹。

    .以喻体或象征体做题目

    作者在写作时,把文中主要人物作为本体,根据文章内容设喻,或者运用象征,以喻体作题目,或者以象征体做题目,让标题更具艺术性和表现力。例如:A.落红(写母亲、写老师);B.香山红叶(写老向导);C.烛光;D.春蚕;E.落叶;F夕阳;G.小草;H.春雨等等。

    三.以人物之间的核心情感为题目

    这种情感,可以是作者对笔下人物的情感;也可以是笔下人物对作者的情感;还可以是笔下人物之间的情感。例如:A.思念;B.抹不去的恨;C.悔恨;D.遗憾;E.愧;F.永恒的怀念;G.牵挂等等。

    四.以主要人物的情趣爱好为题目

    文中可写别人,也也可以写自己,只要以表现人物的情趣爱好为主题,就可以用人物的情趣、爱好、追求,或者体现这些情趣爱好的内容为标题。例如:A.钓趣;B.花迷;C.自然的依恋;D.窗花恋;E.书痴;F.心在山水间;G.魂系彩蝶;H.流连大青山等等。

    五.以主要人物的性格、精神、品质为标题

    写人,离不开写这个人的行为,写行为就能集中呈现人物的性格、精神和品质,主要人物的核心精神品质就可以作为文章的标题。例如:A.无私的奉献;B.身边的宽容;C.自立与自强;D.韧;E.憨厚;F.另一种倔强;G.刻骨铭心的敬老等等。

    六.以笔下人物给我们的人生启迪为标题

    主要人物的一言一行,总会带给我们深刻的人生启迪,文中主要人物的行为蕴含的深刻哲理,也可以作为写人文章的标题。例如:A.爱,就是做好让别人感受温暖的小事;B.诚信,奠定良性人际关系的基石;C.送人玫瑰手留余香;D.己之不欲勿施人;E.付出等于收获;F.得来自与失;G.意识决定命运等等。

    记叙文如何写人?我来告诉你!

    战江出品,必属精品

    第四要明确:命题作文有哪些禁区

    命题作文,就是命题人,明确了作文的标题,考生必须把它作为自己文章的标题,不得做任何改动的考试形式。命题作文分为两种:一种是全命题,一种是半命题。全命题,就是标题当中每一个字都明确而具体地确定下来。例如:《阳光》、《我的同桌》、《抬头,才能看得更远》等等。半命题,就是标题局部被确定下来,其中空白的部分内容,作者可以自由选择。例如:《我最 的人》、《 让我懂得了生命的价值 》。

    一.最显而易见的禁区,命题不得更改一字

    无论是全命题作文,还是半命题作文,标题已经确定的内容,不得更改一字。例如:《妈妈》,既不能变成《母亲》,也不能变成《我的妈妈》,更不能变成《爸爸》。又如:《一堂最难忘的课》,题目中可自主决定的,只有填空部分,其他部分“一堂”、“最难忘的”和“课”不得做任何改动,词序也不允许做任何改变。

    二.命题限定主要人物的,必须把他(她)作为主要人物来写

    有时候,命题本身已经非常明确地限定——文章的主要人物,那么我们必须无条件地以这个人物为核心,围绕这个核心人物展开故事情节,决不允许改变主要人物,更不许喧宾夺主。例如《我的班主任》,无论写什么事件,都必须是我的班主任做的事,写学科教师不行,写同学不行,写父母更不行。

    【注意事项】标题限定的主要人物,范围既不能完全改变,也不能人为地缩小或扩大范围。例如《一代名将粟裕》,文章就是写名将粟裕的,写作对象具有唯一性。再如《我的邻居》,写作对象只限定了人物范围,没有设定为具体人物,到底写哪个邻居,作者可以自己确定,但不能扩大范围写别人的邻居、写同乡。又如《妈妈》,标题限定的是人物的范围——只要是妈妈即可,既包括自己的妈妈,也包括别人的妈妈,既包括生养自己的亲妈,又包括干妈、养母、继母,还包括不是妈妈,像妈妈、超越妈妈的对象——比如,党啊,我亲爱的妈妈。不能人为的缩小题目限定的范围,将主要人物人为地缩小为我的妈妈,且是生我养我的亲妈。

    三.标题中的修饰语,不能忽视

    标题中的修饰语,主要起限制作用。丢掉或淡化了任何一个修饰语,都会人为地扩大写作内容的范围。例如《我的“大嘴”爸爸》中心语是爸爸,修饰语有两个:一个是“我的”;一个是“大嘴”。第一个修饰语限定了写作对象的范围——写其他人的爸爸不行,只能写自己的爸爸;第二个修饰语限定的是全文写作内容的范围:文章选取的所有事件,都必须体现爸爸“大嘴”这一突出特征,凡是不能凸显爸爸“大嘴”——说话不经过思考,想说啥张嘴就说,过于随便,则说明选取的事件超出了题目要求。忽视了修饰语,很多不该选入文章的内容就会浑水摸鱼,进入文章,滥竽充数,写出来的文章就会“跑题”。

    四.限定了主题的标题,作者不得另起炉灶

    文章标题中,如果有体现情感、哲理、精神品质、情趣爱好的词或短语,就是限定了文章主题的标题,这样的标题,限定了什么内容,全文必须以这个内容为主题,否则也属于“跑题”之作。

    例如:《永恒的思念》,标题中有表示情感的词——思念,因此,不管全文写什么内容,主题必须表达思念之情。《诚信是立身之本》,标题本身是一个哲理,因此,这篇文章无论写什么内容,都必须以这个哲理为主题。《勇敢的扎西人》,题目中的“勇敢”,是一种精神品质,文章无论写什么内容,都必须表现勇敢这一主题。《我的“鱼痴”哥哥》,标题中的“鱼痴”是体现人物情趣爱好的词语,因此,无论写什么内容,都必须表现哥哥喜欢吃鱼,或者喜欢养鱼,或者喜欢钓鱼这一主题。

    五.借物喻人的标题,不能开头结尾一喻了之

    以《春雨》为例,如果不做限制,这个题目既可以写成写景文章,也可以写成写人的文章。如果是写人的文章,必定运用一种写法:借物喻人,就是借助“春雨”这个有形形象,来喻我们要写的那个主要人物,将笔下人物的形象具体化。有很多作者采用这种写法:开头——直白地将要写的人物比作春雨;主体部分——叙述一件和春雨没有任何关系的事件;结尾——再把主要人物拿出来,二次比作春雨,并揭示人物品质。这就是我们说的——开头结尾一喻了之。这样写出来的文章,中间的事件,好像强塞在开头结尾之间的“填充物”,事件中的人与春雨本没有任何联系,却被作者硬生生地捆绑在一起,成为“捆绑夫妻”。

    这种文章的构思应该是这样的:

    1.春雨,是事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核心事件应该在春雨中展开。

    2.在叙事过程中,必须刻画春雨的状态和行为,并且表现出来的精神品质,必须与人物的行为、状态表现出来的精神品质高度一致,充分体现人与物虽然“形不似”,但“神异常相似”,使物与人紧密联系起来,提供借物喻人的必备条件。

    3.体现人与物本质相似之处的部分都要详写——物的行为和状态要详写,人的行为和状态也要详写,而且写作内容具有对应性——写人的行为表现默默奉献,同时也必须写物的行为状态表现默默奉献,写人的行为表现任劳任怨,同时必须对应描绘物的行为状态表现它的任劳任怨。一一对应地写,才能突出物与人的相似性,凸显文章的主题。

    六.寻人启事和自我介绍是应用文,不是传统意义上写人的记叙文

    (一)寻人启事,主要要写以下内容:

    1.谁,因为什么原因,在什么时候,从哪里走失。

    2.人物的整体状况介绍: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着装。

    3.人物局部与众不同的特征:比如右腿有残疾,左眼患白内障等等。

    4.联系方式和酬谢等。

    (二)自我介绍主要介绍以下内容:

    1.自然情况:姓名、年龄、住址、单位、职业(身份);

    2.自己有哪些爱好;

    3.自己有哪些特长;

    4.自己取得过哪些成绩等等。

    千万不要把写人的记叙文,写成寻人启事或者人物介绍式的应用文。

    记叙文如何写人?我来告诉你!

    战江出品,必属精品

    第五要确定:文章具体写什么人

    写人的文章,构思的起点,就是确定主要人物。大千世界,人物千姿百态,哪个人物都可以进入我们的笔下,成为故事的主角,如何选择这个核心人物呢?

    一.命题作文主要人物的确定

    (一)命题已定主要人物,且人物非常具体,我们没有选择权利

    例如:1.《伟大的总理周恩来》、2《蔡锷将军》、3.《人民的好儿子焦裕禄》4.《我的母亲田晓晓》、5.《新中国第一任外交部长》。这些标题,不仅限定了文章的种类——写人的文章,同时也限定了必须写谁:第一篇必须写周恩来,第二篇必须写蔡锷,第三篇必须写焦裕禄,第四篇必须写田晓晓,第五篇虽然没有点出人物是谁,但新中国的第一任外交部长,只有陈毅一个人,必须写陈毅。这样的标题,我们没有选择的权利,文章的题目已经限定,我们不得做任何改动。

    【注意事项】有的命题是写群像的,换句话说,就是核心人物不是一个人,要写多个人,选一个人作为主要人物就错了。例如《瞧,我这一家子》,家庭中每个人都是主要人物。

    (二)命题确定人物范围,但没有确定必须写哪个人,我们必须在限定的范围内选择

    例如:1.《母亲》、2《我的班主任》、3.《一个难忘的陌生人》、4 《虚伪人生》,这些题目已经确定了主要人物的选取范围,但具体是谁,没有确定,这样的题目我们必须根据标题限定的范围作出选择。标题限定范围,由中心语和修饰语双向限定。

    第一个命题《母亲》,没有修饰语,只有中心语,中心语限定的范围是,只要写母亲即可,既可写自己的母亲,也可写别人的母亲。 再具体一点儿说,既可以写自己或别人的生母、养母、继母、干妈,也可以写不是母亲胜似母亲的对象(比如,祖国母亲、黄河母亲、大地母亲、像母亲的老师、甚至是像母亲的某个男人都可以。)

    第二个命题《我的班主任》,中心语是“班主任”,修饰语是“我的”。“班主任”限定的范围是文中的主要人物必须是班主任,其他人(任课老师、校长、同学等)都不能成为文中的主要人物,教过我的班主任有多个,写其中的任何一个都行。“我的”限定的范围是,不能写其他人的班主任,必须是自己的。

    第三个命题《一个难忘的人》,中心语是“人”,它限定了这篇文章必须写人。修饰语有两个:一个和难忘。“一个”限定的是主要人物的数量,不能写多个人物,只能选取其中一人来写。“难忘”限定的是这个人必须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她)留给我们的记忆必须是刻骨铭心的。

    第四个命题《虚伪人生》,中心词是“人生”,其实是“人”,限定的文章是写人的文章,“虚伪”限定的是人物特点,选取的人必须是一个虚伪的人。

    【注意事项】这种命题,给了我们一定的选择范围,但这种权利是有限的,我们必须在标题限定的范围内选取主要人物来写,超出这个范围就会出现“跑题”现象,我们必须严格遵守题目限制的范围,不越雷池一步。当我们有几个对象可以选择时,还要兼顾自己手中素材的多少、新旧。我们要选择素材多且素材新的人物来写,反之,就是自己跟自己出难题,下一步很难操作。

    (三)以人品、精神、心灵为题,所选人物的言行能够彰显既定精神品质即可

    有些命题,没有确定文章的主要人物,但标题确定了主要人物的精神品质,这样的标题对主要人物没有做具体定位,但文章记述的事件,必须突出标题锁定的精神本质。作者在确定主要人物时,任何人物都可以,但他(她)的行为必须能够凸显题目中点明的精神品质。

    例如,《奉献》,作者可以选择任何人,作为本文的主要人物,只要主要人物所做的事件,能集中表现他是一个无私奉献的人即可。又如,《不变的执着》,作者可以选择任何人,作为本文的主要人物,只有主要人物做所的事件,能集中表现他是一个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执着做事的人即可。

    (四)以情感为题,所选人物的言行能,够集中表现标题中的具体情感即可

    例如,《永恒的思念》,作者可以选择任何人作为本文的主要人物,但人物的具体行为必须表现一种持久的思念之情。又如,《忧伤》,作者同样可以选择任何人作为本文的主要人物,但人物的具体行为必须表达一种忧伤之情。

    (五)以哲理为题,所选人物的言行,能够集中表现标题中的哲理即可

    例如,《诚为立身之本》,作者可选择任何人作为这篇文章的主要人物,只要他所做的事,能够集中表现“诚为立身之本”这个深刻哲理即可。又如,《实践出真知》,作者同样可以选择任何人作为这篇文章的主要人物,只要他所做的事,能够集中表现“实践出真知”这个深刻的人生哲理即可。

    (六)以情趣为题,所选之人的言行,能够集中表现标题中的情趣即可

    例如,《虫趣》,作者可以选择任何人作为本文的主要人物,但此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须表现他对昆虫有着极其浓厚的情趣。再如,《情迷大自然》,作者可以选择任何人作为本文的主要人物,但此人的举手投足,都必须集中表现他对大自然异常痴迷的特点。

    (七)以喻体(或者象征体)为题,所选之人的言行,必须和喻体具有本质上的相同点

    例如《春雨》,春雨是一种默默奉献,辛勤耕耘,不图回报的形象,所选人物必须是一个默默奉献、勤奋忘我、不图回报的人。再如《雪中一枝梅》,梅花映雪绽放,是一种迎难而上、不折不挠、不惧强暴的形象,因此所选之人必须是一个迎难而上、不折不挠、不畏强暴的人。

    注意事项喻体或象征体,通常对主要人物的性别、年龄有着隐性的限制,要格外注意。例如《落红》选择的人物年龄必须老迈,因为落红对花而言,是最后阶段才会出现的事物。同时尽量选择女性来写,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花一般用来比喻女性。再如《一缕朝阳》,主要人物一般写孩子,男女性别不限,因为早晨是一天的开始,朝阳只有早晨出现,对应人生,应为儿童阶段,写中老年人,则不合适。

    (八)综合性题目,题目综合了以上七种形式中的几项,就考虑几项的限定条件做出选择

    当题目已经限定作者必须写某个具体的人物时,我们没有权利选择,必须写标题明确指定的人,否则就是“跑题”正文写得再好,也不得分。

    当标题限定作者必须写某个范围,符合某些特征特点的人时,我们可以在标题限定的范围内选择。选择的原则有两个:1.对初学者来说,应该选择最熟悉的人来写。因为越熟悉,作者对人物越了解,占有的素材就越多,这样才能有话可说,有话可写。比如《母亲》,初学尽量选择自己的生母来写。2.对于善于写作的人来说,应该选择别人基本不写的对象来写。试想,如果命题是《母亲》,98%的考生都会选择自己的生母来写,从“选材要新颖”这一评价标准来说,这种选择必然要丢分,如果选择养母、继母、干妈来写,就要新颖得多,如果选择不是母亲,但非常像、或者胜似母亲的人来写,肯定是最新颖的——一万个考生中,顶多有一两个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当然“物以稀为贵”了。

    二.自拟题目主要人物的确定

    自己拟定的题目,符合上面哪种形式,就按照哪种类型对应的“游戏规则”来确定。

    记叙文如何写人?我来告诉你!

    战江出品,必属精品

    第六要确定:描绘人物时采用怎样的感情色彩

    写人,是为了表达思想感情。最简单的作文,就是写最少的内容,把某种思想感情表达出来。 写人的文章,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通过选择不同感情色彩的词语来实现。

    词,从感情色彩来分,可以分为三种:褒义词、贬义词和中性词。褒义词就是从欣赏、赞美的角度来描绘事物的词,其中隐含着人物对描绘对象的喜爱、钦佩之情。贬义词就是从厌恶、鄙视的角度来描绘事物的词,其中隐含着人物对描绘对象的鄙夷、憎恶、讨厌、不满之情。而中性词,则是没有任何感情倾向,描绘客观事实的词语,其中没有隐含任何思想感情。

    孩子喜欢把人分为好人和坏人两种。初学写作的人,我们不妨借助孩子的思维模式,把笔下的人物简单地分成两种人:好人或坏人。

    描绘好人,用褒义词,自然就把喜爱、钦佩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了。

    描绘坏人,用贬义词,自然就把鄙视、厌恶、憎恨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了。

    直接使用中性词,是无法表达思想感情的,如果不得不用,写好人时,选择褒义词作为修饰语,写坏人的时候,选择贬义词作为修饰语即可。

    首先,根据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选择称谓,来描绘我们的写作对象。面对一个七十多岁的女人,我们如何称呼她呢?这取决于我们对她的情感,取决于她是一个好人,还是一个坏人。如果在我们的笔下,她是个好人,我们要表达喜爱、尊重、赞美的思想感情,那么我们这样定位对她的称谓:老人家、老人、老奶奶、老大娘、老者等。如果我们知道她的姓氏,还可以称她王奶奶、王老,如果我们知道她曾经从事的职业、职位,也可以称她为王老师、王医生、王厂长等等。如果在我们的笔下,她是个坏人,我们要表达厌恶、憎恨的思想感情,那么我们这样称呼她:老太太、老东西、老不死的等等。这些称呼,其实就是最简单的写人记叙文了——因为它以写人为内容,已经把作者的思想感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了。

    其次,根据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选择动词,描绘人物行为。不同的人物,做同一种行为,我们描绘他们使用的动词也是不同的,因为我们对他们的思想感情是不一样的。例如敌人离开阵地,我们用“逃跑”、“狼狈逃窜”、“落荒而逃”来描绘,而我们的战士离开阵地,我们用“撤退”、“转移”来描绘。同样是坚守阵地,如果描绘的对象,是八路军,我们选择“顽强抵抗”、“英勇抗击”,如果描绘对象是日本侵略者,我们用“垂死挣扎”、“负隅顽抗”来描绘。当我们的描绘对象是好人时,我们应该选择褒义的动词,来描绘我们笔下的人物,表达我们的敬爱赞美之情;当我们描绘的对象是个坏人时,我们应选择贬义动词来描绘他的行为,表达我们的厌恶、憎恨之情。

    最后,根据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选择形容词,描绘人物的状态、外形、心理、特征、特点以及带给我们的抽象感受。例如,一个女人长得本来很漂亮,如果在我们的笔下,她是一个好人,我们会用美丽、漂亮、迷人、艳丽、楚楚动人、倾国倾城、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等词语进行描绘。如果在我们的笔下她是一个坏人,我们会用妖艳、魅惑、妖冶、妖里妖气来描绘。同样是心慌,如果描绘对象是好人,我们用紧张、不知所措等词语来描绘,如果是坏人,我们用胆怯、胆小如鼠、慌乱、惊慌失措等词语来描绘。要表达喜爱赞美的思想情感,则选择褒义的形容词来描绘,如果要表达厌恶、鄙视、憎恶的思想感情,则选择贬义词来描绘。

    根据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选择褒义词贬义词来称呼人物、描绘人物的行为以及特征特点感受心理等等,这是最简单的写作原理。写作时,要注意,描绘同一个人物,选取的名次、动词、形容词的感情色彩要高度一致,描绘好人,要全部选择褒义词,描绘坏人,要全部选用贬义词,否则,时而选择褒义词,时而选择贬义词,或者一句话中既有褒义词,又有贬义词,读者就无法感知我们要

    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这是写作大忌。

    记叙文如何写人?我来告诉你!

    第七要明确:选取写作材料必须遵守的原则

    写人的文章,第一步,确定了写哪个人物以后,马上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写这个人我要写哪些内容,这些内容应该遵循哪些原则来选取。

    第一原则:必须切题——符合文章标题限定的范围,不能“跑题

    文章标题,对写作材料,具有明显的限定作用,作者写文章,必须在标题限定的范围内选取材料,超出这个范围,就“跑题”了。跑题的文章,是不得分的。例如,《我的“大嘴”爸爸》,选材必须限定在以下两点设定的范围之内:1.必须写我的爸爸;2.具体内容必须能体现爸爸的特点:“大嘴”。选择其他人来写,不行。选择的具体内容不能表现爸爸的“大嘴”特点不行。

    第二原则:必须是最能集中表现主题的材料

    内容是为表现主题服务的。不能表现主题的材料,坚决不写;能表现主题,但不能很好地表现主题的材料尽量不写,如果写,也必须略写;能够集中表现主题的材料是首选,且要详写。

    1.有的题目,已经明确了文章的主题(题目中有表示情感、哲理、精神品质、情趣爱好的词语),选取的所有材料都必须表现命题已经确定的主题。如《永恒的牵挂》,选取的材料必须都能集中表现这种牵挂之情;《心有多大,路就有多远》,选取的材料必须都能集中表现“心有多大,路就有多远”这一哲理。《我善良的奶奶》,选取的材料必须都能集中表现奶奶善良的品质。《钓趣》,选取的材料必须集中表现人物喜欢钓鱼的情趣。

    2.有的题目,虽然没有点明文章的主题,但其内容已经暗示了文章的主题,选取的材料必须集中表现标题暗示的主题。如《落红》,《春雨》,题目暗示作者必须赞美像落红、像春雨的人那种默默奉献、勇于自我牺牲、不慕名利的高尚品质。所以选取的材料必须集中表现事物和人的这种品质。

    3.没有限定主题的题目,作者要先确定文章的主题,然后根据文章的主题,选取最能表现既定主题的材料来写。例如《一个难忘的陌生人》,这个标题没有限定,也没有暗示文章的主题,因此作者可以自己确定:如果这篇文章确定的主题是——赞美此人乐于助人的精神品质,则要选取能集中表现乐于助人的材料来写;如果这篇文章确定的主题是——大爱不止于陌生这一哲理,则选取的材料都必须集中表现这一哲理。

    【注意事项】这种命题,作者确定主题,具有较大的选择空间,要根据自己拥有材料的多少来确定主题,如果不考虑自身优势,确定了自己没有材料可写的主题,就是自设障碍,作茧自缚。

    第三原则:必须选择全新的材料

    在遵循第一、第二原则的前提下,力求选取全新的材料。但必须强调,不能保证第一、第二原则,即便素材再新,也是无用的“废材”,决不能选取。

    所谓的新材料,并不是新近发生、出现的材料,而是指其他作者很少写过,或者根本没有写过的材料。如果别人早已写过,且很多人写过,即便在未来百年后发生的事,也是旧素材。

    为什么要这样选择呢?原因很简单,没有人愿意听那些别人早已讲过三千六百遍的故事,让我们读这样的故事,简直就是一种煎熬和折磨。己之不欲,勿施于人。我们为什么还要再写这些“陈芝麻烂谷子”,让别人倒胃口呢?

    第四原则:素材选择要全面——既要有正面描写素材,又要有侧面描写素材

    有的同学写出来的文章,短短几百字,主要人物的名字出现了50多次,人物名称就占了100多字,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选择的都是正面描写素材:所写的内容,都单一指向一个主要人物,刻画的内容都是主要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其他内容一字没有,所以主语一遍遍重复,这就是片面选材。要写好文章,除了要选择正面描写的材料,必须重视侧面素材的选择:要描绘主要人物以外的人、物、景物环境、背景条件,这些内容能够从另一个角度突出主题。

    例如《陌上桑》中有这样一段: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这些内容直接描绘罗敷,表现罗敷之美,是正面描写。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这些内容描绘的是主要人物(罗敷)以外的人:行者、少年、耕者、锄者,这些人的表现从侧面突出了罗敷之美,产生了绿叶衬红花,红花分外娇的艺术效果。这些侧面描写素材是写作中必不可少的。

    第五原则:选材要具体详细,不能粗枝大叶

    选取的内容要具体,细腻,翔实,不能是概括性的素材。写人的外貌:她长得非常漂亮,这就是概括性的素材,具体哪漂亮,什么样的身材、什么样的头发、什么样的眼睛、鼻子、嘴等等,要落到实处。写人的行为:他在家里写作业。这也是概括性素材,是不可以的,要写清:他先后做了哪些内容,伴随这些行为的心理是怎样的,神态是怎样的,语言是怎样的,动作是怎样的,都要细致到位,否则,写出来的文章空洞无味。

    记叙文如何写人?我来告诉你!

    战江出品,必属精品

    第八要掌握:正面写人的五种基本技能

    正面写人,就是以主要人物为描写对象,每个文字、词语都在刻画这个核心人物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绝不去刻画主要人物以外的其他任何人,任何事物。

    人物在事件中,直接呈现的内容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外貌、动作(行为)、语言、神态、心理。因此,要学会正面写人,必须掌握五种基本技能: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

    一.外貌描写

    所谓外貌描写,就是以人物的整体情况、局部特征、衣着、装饰物、携带物为备选材料,从中选取写作素材,具体描绘某个人物的外貌,直接表现一个或几个主要特点,间接表现主题。

    例如:对面走来一个年轻的姑娘,身材窈窕,楚楚动人。长发如瀑,面似明月,肤桃花。两道弯弯的绣眉之下,杏眼含波,顾盼生辉。鼻子玲珑小巧,嘴唇朱丹轻施,宛如一颗带露樱桃,一袭白色连衣裙,勾勒着身躯优美的线条,仿佛是芙蓉出水。

    这段文字,刻画姑娘外貌,直接表现姑娘的一个主要特点:面貌娇好动人,间接表现了作者对姑娘的喜爱、仰慕和赞美之情。

    又如: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身高接近一米九,肩宽背阔,虎背熊腰,周身上下透着无法掩饰的活力和精神。一身蓝色的工作服,早已被汗水打湿了一大片。圆圆的脸、厚厚的嘴唇和一双结满老茧的手,让人一见面就觉得憨厚诚实可靠。

    这段文字,描绘小伙子的外貌,直接表现小伙子多个特点:年轻、健壮、勤劳、朴实、憨厚、诚实、可靠,再通过这些突出的优点,间接表现文章的主题,赞美小伙子的优秀品质,表达作者对小伙子的喜爱之情。

    外貌描写,要掌握哪些技巧呢?

    (一)明确外貌描写的内涵,对外貌描写的内容了然于心

    初学写作的人,很多人不知道哪些内容属于外貌描写,这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写好人物外貌的。外貌描写包括五方面内容:1.人的整体情况;2.人的局部和器官情况;3.人的衣着;4.人的装饰物;5.人的携带物。具体包括的内容,前面已经讲过,这里不再重复。

    (二)明确外貌描写的目的性,掌握构思过程,围绕主题写外貌

    写文章,要先确定文章的主题,然后根据主题表现的需要选取典型素材。外貌描写作为文章的一部分,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和其他内容一同共同表现全文的主题。因此外貌描写的起点,首先是明确全文的主题,以全文的主题作为外貌描写的主题。接着应该思维的是:刻画人物外貌,表现突出人物的哪些特点才能集中表现这个主题,最后考虑的是写哪些内容,才能集中表现这些特点。经过这三步,就完成了外貌描写的构思过程。外貌描写的阅读理解和构思过程的思维过程是相反的:

    阅读过程的思维路线是:

    作者写了哪些具体内容——突出了人物的哪些特点——间接表现了什么主题

    构思过程的思维路线是:

    这段外貌描写要集中表现什么主题——突出人物的哪些特点才能表现这一主题——选取哪些具体内容来写,才能表现突出人物的这些特点。

    然后才能从选取材料入手,有目的地进行外貌描写。

    (三)明确外貌描写的具体性,避免内容空洞千人一面

    要更多的选取人物的具体特征来描绘,避免或尽量少写抽象的人物外貌特点。特征是用眼睛能看到的事物具体的形与态,特点是人的内心对事物的抽象感受。例如,他非常英俊,这就是写人物的特点,读了这样的文字,我们仍然不知道人物到底是个什么样子。而换成特征描写,就完全两样了:他一米八五的个头,国字脸,小平头,浓眉大眼,鼻子高高挺起,一张不大不小的嘴,总是挂着若隐若现的笑意。这样写就具体了。适当写一点特点来凸显人物的“神”是可以的,但必须以具体特征为主,否则就会显得非常空洞。

    (四)明确外貌描写的有序性,安排好描写顺序

    曾读过这样一段外貌描写:

    弟弟的嘴唇非常薄,一看就是一个口齿伶俐的小家伙。一双眼睛又大又亮,里面盛满了鬼主意和坏点子。鼻子肉墩墩的,显得非常憨厚,这与其他器官表现出来的精明很不协调。两道眉毛浓浓的,呈倒八字向上扬起,为他平添了几分英武志气。

    这段文字,就单句而言,每一句都写得具体生动、语感流畅,但把它们的描写对象排列起来,问题就明显地呈现在我们的眼前:嘴——眼睛——鼻子——眉毛,作者的笔忽下忽上,凌乱无序,让读者误以为弟弟的五官挪了位置。

    写作之前,先安排好写作顺序,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外貌描写主要要遵循以下顺序:先整体后局部;写局部的时候:先上后下、先外后内、先实后虚。

    二.动作描写

    动作描写,就是描绘人物的动作、行为。动作描写,分为两种形式:一是细腻地刻画一个动作;二是刻画某个瞬间,人物所做的连续动作。

    (一)使用动词要准确

    一个人在运动,有人用“走”、有人用“跑”、有人用“奔”、有人用“踱”、有人用“冲”,还有人用其他动词来描绘,其实对应人物的运用特点,真正准确的词语只有一个,写作时要抓住动作特点,反复推敲,选择最恰当、最准确的词来描绘。

    (二)先后顺序不能乱

    人在做事的时候,会不停地做出各种动作,这些动作是有序的,先后是固定的 。我们描绘这些连续的动作时,一定要与实际顺序一致,否者,读者就无法理解人物在干什么。比如描绘母亲缝补衣服这一细节。

    不考虑动作的先后顺序,写出来是这样的:

    母亲将一根黑线小心翼翼地穿过针眼,捏住短而细的线头,快速一拉,针,纫好了。她划了一根火柴,点亮桌上的煤油灯,从线板上抽出一根针,准备给弟弟补裤子上的那条长长的口子。

    这样写,我们无法理解事件到底是怎样一个经过,排列好顺序再写,整个经过就清楚了:

    划火柴点煤油灯——从线板上抽针——纫针——补衣服。

    (三)写出动作的自身特点

    任何一个动作,都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速度、力度、方向、状态、声音、效果、动程等,进行动作描写,要把这些特点细腻地描绘出来。

    例如:

    1.他打了老对儿一拳。(没有写出动作“打”的特点)

    2.他对准老对儿的脸,一拳砸了过去。(写出了动作的方向、力度特点)

    3.他对准老对儿的脸,一拳砸了过去,快似流星,疾如闪电。(写出了动作的方向、力度和速度特点)

    4.他对准老对的脸,以泰山压顶之势,一拳砸了过去,快似流星,疾如闪电。耳畔中只听咚的一声闷响,老对儿像个棉花包一样,瞬间倒地。(写出了动作的方向、力度、速度、状态、声音和效果)

    抓住的特点越多,写出来的动作越细腻传神。

    (四)细腻刻画伴随核心动作的外貌、小动作、语言、神态、心理

    例如:

    1.他走到我身边,拍了拍我的肩膀(没有写出与核心动作“拍”相伴随的任何内容,表现力差,语言缺乏细腻生动性)

    2.他走到我身边,张开满是老茧、骨瘦嶙峋的右手,拍了拍我的肩膀。(添加了伴随核心动作的小动作以及外貌描写,生动性提高)

    3.他凝重地走到我身边,张开满是老茧、骨瘦嶙峋的右手,意味深长地拍了拍我的肩膀:“孩子,人的一生,不顺利的事十之八九,一帆风顺的时候不过一二,你要常思一二,忘掉八九,才能让生命保持一种快乐幸福的状态”(添加了伴随核心动作的神态、小动作、外貌、心理和语言描写,这样,动作描写就变得丰满、细腻而生动了。)

    (五)将大动作分割成若干小动作,依次进行描写

    例如,爸爸摔上门,扬长而去。(描绘大动作——摔)

    将“摔”分割成若干小动作,依次进行描绘,则动作描写会变得更加细腻生动:

    爸爸上前一步,抬起右臂,岔开五指,一把攥住球形门把手,向右一旋一拉,整个身子一下子冲了出去,被手指扣动的门,“咚”的一声,重重撞在门框上,他头也不会,气冲冲地扬长而去。

    【注意事项】1.动作描写必须为表现主题而存在,不能表现主题的动作描写,没有任何用途。2.动作描写的细腻程度和次数,取决于篇幅的长短,不能抓住一个动作就进行细腻描写,要充分考虑详略得当。

    三.语言描写

    语言描写,就是刻画人物说的话,或在说话方面的表现。语言是展现人物形象的窗口,在一定的背景下,说不同的话,树立的人物形象截然不同。

    (一)语言的种类

    在日常生活中,语言有以下五种:第一种,七嘴八舌式语言,你一句,我一句,他一句,围绕一个话题展开,杂乱无章。第二种,交流式语言,大多为两人,一替一句,交替展开。第三种,自言自语式语言,自己跟自己说话,说给自己听。第四种,叹息式语言,没有具体语言内容,只有长吁短叹,唉声叹气。第五种,状态式语言,这是一种没有语言的语言,只描绘一个人的说话状态。

    例一:

    “明天,我带着画板去,找个景色美的地方写写生!”

    “我把姐姐也带去,她有的是鬼点子,让她给我们组织活动!”

    “我让爸爸给我们准备个烤箱,中午大家可以吃烧烤。”

    “我妈妈明天不上班,让她开车送大家去春游,我们可以快点到达目的地,多玩一会儿!”

    班主任一宣布明天要春游,整个教室立刻炸了锅。

    上面这种语言,就是七嘴八舌式语言。

    例二:

    李军:你怎么不回家?

    王强:爸爸妈妈都在外面忙生意,回家也是一个人,没意思。

    李军:那你上我家吧,我家的房间多,咱俩可以一起做作业,然后一起看电视、玩游戏。

    王强:我不想给你的家人添麻烦,家里去了外人,总是不大方便。

    李军:无所谓,我父母都是热情好客的人,没有那么多讲究!

    上面这种语言,就是交流式语言。

    例三:

    妈妈站在窗前,望着窗外的夜空,若有所思:“老太太只有这一个儿子,现在患病卧床,最需要儿女的照顾,可是我为什么接她,她坚决不来呢?”失神的母亲似乎在问夜空,又似乎在问自己。

    上面这种语言,就是自言自语式语言。

    例四:

    “哎——”爸爸坐在角落里,望着昏暗的煤油灯,别无他法,只剩下一声声沉重的叹息。

    上面这种语言,就是叹息式语言。

    例五:

    王叔叔,瞪大了眼睛,望着坐在对面振振有词的混蛋儿子,脸色铁青,嘴唇哆嗦着,想说点什么,但此时他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上面这种语言描写,描绘的语言,就是状态式语言。

    (二)语言描写的外在形式

    第一种,说话人在前,语言在后。这是最常见的形式。

    例如:小军一进门,妈妈劈头就问:“这次考试,为什么考得这么差?”

    第二种,语言在前,说话人在后。

    例如:“以后你别想再让我去给你开家长会,我丢不起那个人!”妈妈指着儿子的脸吼道。

    第三种,语言在两边,说话人在中间

    例如:“今天放学后,大家把课后的练习题全部做完!”下课前最后两分钟,数学老师对我们说,“昨天的作业,有的同学没做完,有的同学虽然做完了,但字迹混乱,态度不够认真,今天的作业要杜绝这两种现象!”

    第四种,背景+语言交替式。背景,主要交代对话展开的时间、地点,以及对话交流在哪些人物间展开。语言交替部分,不用交代每句话都是谁说的,因为背景和说话内容已经能够让读者知道每句话是谁说的,并且人物对话一替一句,具有规律性。

    例如:

    放学的铃声刚响,李梅就被班主任叫到了办公室。(背景)

    “你母亲病好了么,有没有困难需要帮助?”

    “她现在已经能够自己起床上厕所,基本能够自理,有些事做不了,我放学回家做就可以了,谢谢老师的关心!”

    “这样你看行不行?这几天你先留在家里,照顾母亲,等她完全康复了,你再来上学,落下的课程我利用周六周日和业余时间给你补上!”

    “那真是太好了,妈妈就是担心落下课程无法解决,才逼着我来上学的,这样妈妈就不用担心了,我真的不知怎样感谢您才好,妈妈知道了,一定会高兴坏了,谢谢,谢谢老师!”

    第五种,七嘴八舌式。无需交代背景,也不交代每句话是谁说的,语言没有顺序性。

    范例同前。

    第六种,叹息式。范例同前。

    第七种,说话状态描绘式。范例同前。

    【注意事项】写作时,大家都习惯运用第一种形式,这样写出来的语言描写,形式单一,枯燥乏味,最好的形式是灵活多变,采用多种描写形式,坚决避免形式单一。

    (三)语言描写的作用

    在语言描写中,语言有以下几种作用:

    (1)直接表现主要人物的情感、人品、情趣、爱好,集中表现文章的主题。

    例如:

    妈妈坐在儿子对面,沉吟了片刻,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任何人相处,就像吃饭用的碗碟,在一起久了,难免彼此磕碰,千万别斤斤计较,不小心伤害了别人,就要道歉,想办法弥补过失,如果别人伤害了你,也不见得人家就是故意的,即便就是故意的,不妨退一步,如果退一步不行,就退三步,古语说,退一步海阔天空,退三步肯定会天高地远,冰释前嫌,记住母亲的话,吃亏是福!”

    这段语言描写,直接表现了母亲循循善诱、胸怀宽容大度,集中表现了文章的主题。

    (2)侧面人物的语言,具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例如,下面这段记着采访见义勇为的英雄人物的语言描写,见义勇为者是主要人物,记者则是侧面人物。

    记者:面对歹徒,你当时做了什么?

    英雄:我抓起一条凳子,就冲了过去。

    记者:那一瞬间,你想了些什么,当时一点也不害怕吗?

    英雄:看着歹徒拿着刀挟持一个小女孩,看着奄奄一息瞪着一双无助而惊恐的眼睛的小女孩,我来不及想什么,当时只有一个念头,就是我必须把这个小女孩救下了!不过说实话,面对持刀歹徒,说不怕是假的,但为了解救小女孩,没办法,硬着头皮也得上去!

    记者:事后,孩子的家长一定感谢你了?

    英雄:谁的孩子被救都会感谢的,但咱救孩子,纯属本能,不是为了别人感谢的。孩子救出来后我就走了,我不想让孩子的父母欠下一辈子的情感债务,这样对他们对我都好!

    为了集中表现主要人物,将主要人物的行为和精神品质生动地呈现出来,在这段语言描写中加入了对侧面人物——记者的语言描写,正因为有记者的语言推动,才能把英雄人物当时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步步生动再现出来,对侧面人物的语言描写,就是为了推动情节的发展。

    (3)侧面人物的语言,还具有交代当时背景,突出主题的作用

    例如上面的例子,记者的问话可以这样描写:

    记者:当时,歹徒身高体壮,手持寒光闪闪的尖刀,几乎完全丧失理性,处于无理智的疯狂状态,那一瞬间,你想了些什么,真的一点也不害怕吗?

    记者的话,后一半是推动情节发展,而前一半“歹徒身高体壮,手持寒光闪闪的尖刀,几乎完全丧失理性,处于无理智的疯狂状态”的作用,就是交代英雄救孩子这一事件发生的背景,侧面突出英雄不畏强暴,不怕牺牲,见义勇为的形象。(理性思维过程是:面对一个寻常的歹徒,救助被挟持人质,已经能表现英雄人物的高尚品质,敌人这么凶残,英雄仍然坚持营救,更能看出他的崇高人品——程度更进一步。)

    (四)语言描写中最常见的弊病及修改办法

    (1)主要人物语言,选择缺乏目的性和典型性,不能突出主题,就像无目的的唠家常。

    例如,两个作者写同一个命题作文《我勤劳的妈妈》,写了同一细节——早晨掀懒床儿子的被子,文中都运用了语言描写:

    :妈妈冲进屋里,一把扯起我的被子:“晚上让你早点睡,你偏不睡,还和我顶嘴,早晨该起来了,又赖在床上不起来,真可恨!”

    :妈妈冲进屋里,一把扯起我的被子:“早起的鸟有虫吃,我和你爸爸早晨五点就起床了,该打扫卫生就打扫卫生,该买菜就去买菜,少睡个把小时觉,屋子就干净了,该做好的准备也全部做好了,再看看你,每天早晨不睡到最后一分钟不起床,卧室一团糟,我们怎么养了你这么个懒虫!”

    哪个写得好?显而易见,乙写得好。甲写妈妈的语言,选取的内容和主题“勤劳”几乎没有关系,而乙选取的语言,句句都能集中表现妈妈勤劳的品质。二者写的是同一细节,但得分却有天壤之别。

    (2)使用没有表现力的“说”、“问”、“答”等动词进行语言描写

    这些动词是一类动词的总称。比如“说”,喊、嚷、责问、商量、回答、吼叫、狡辩、谩骂等等都可以用“说”来表达,但其中的任何思想感情,都是“说”这个动词无法表达的。因此,在语言描写中,这些词语尽量不要使用。

    不适用这些词语,那么我们用什么来描绘呢?

    A.用具有表现力的具体动词来描绘。责问、吼叫、商量,央求、大骂等等词语都可以。

    B.用伴随语言的动作、神态、心理来代替,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综合使用。

    例如:

    a“你为什么还不起床?”妈妈一把扯起我的被子。(用伴随动作来代替问)

    b“你为什么还不起床?”妈妈当时非常生气。(用伴随心理代替)

    c.“你为什么还不起床?”妈妈脸色铁青,双眼喷着怒火站在床前。(用神态代替)

    d.“你为什么还不起床?”母亲一把扯起我的被子,脸色铁青,双眼喷着怒火站在我的床前。 (综合使用——借用伴随动作和神态代替)

    C.用语言特点来代替(包括语速、语调、语气、重音、断续、延长、方言等)

    例如:

    a.“限你一个小时完成作业,然后打扫教室卫生,最后到操场练习长跑3000米,每一项任务都要认真完成,否则,我绝不客气!”班主任的话,就像扣动了扳机的机关枪。(语速)

    b.“我怎么知道是谁偷的东西?”李静的声音一下子提升了八度。(语调)

    c.爸爸停下了,突然加重了语气:“到底是笔不好用,还是你没有认真练习,你要说准了!”(语气)

    d.“你到底是用手开的门,还是用脚踹的门?”教导主任把“开”和“踹”两个字咬得很重。(重音)

    e.“我....我的作业.....写...写完了,只是.....只是....我不小心.....落在....嗯...落在家里了....”面对严厉的班主任,小胖的话断断续续。(断续)

    f.“杨——晓——舟——,你在哪里?”妈妈对着茫茫的原野,把孩子的名字每一个字都拖得悠远绵长。(延续)

    g.“我们假(家)内个(那个)狙(猪)也不乞(吃)习(食),急死我了!”老邓跑到我面前,满嘴透着浓重的庄河味。(方言)

    四.神态描写

    神态,是人内在的、隐性的心理情绪、情感、心境、态度在人体外表上的状态反应。它通常反应在整个人体的状态上,反应在面部器官上,反应在面部器官的细微局部上。

    (一)神态描写与外貌描写的本质区别

    外貌,指人的整体、局部、具体器官以及附着物(服装、装饰、携带物体)固有的形与态,不随心理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它不能表现人物心理。例如,一个人长着一双大眼睛、一个笔挺的鼻子,眼睛和鼻子不会因为心理的变化而变化,能呈现心理变化的,就不再是外貌描写,而是神态描写。例如,他的眼睛一下子瞪得又圆又大,鼻子歪在一边。而神态描写恰恰相反,它的存在,恰恰为了表现人物的心理,神态直接受心理的影响,人物的心理发生变化,哪怕是细微的变化,也会从神态表现出来。人物的心理包括:心理感受、心理状态、心理情绪、心理想法、心理情感。

    (二)神态描写的主要作用

    在叙事过程中,直接表现人物心理感受、情绪、心境、想法、态度、情感,以及它们的变化,间接表现文章的主题。

    例如:

    一见郑屠,鲁提辖周身上下仿佛触了电,亦或是着了魔咒,头发、胡子全都竖了起来,两眼喷着着怒火,整张脸都胀红了。

    这一段描绘鲁提辖的神态,直接表现鲁达当时异常愤怒、想把对方撕碎的心理,间接变现鲁达爱憎分明、嫉恶如仇的精神品质。

    (三)神态描写的分类

    根据神态描写针对的对象差异,可将神态描写分为四类:一、人物整体神态,描绘人物整个身体。二、面部神态,描绘人物整个面部的神情。三、器官神态,描绘某个具体器官的状态。四细节神态,描绘某个器官的细微之处,或身体某个微小之处呈现出来的神情。

    例如:

    一、哀乐响起来,母亲的下葬仪式开始了。韩医生蜷缩在角落里,背贴着墙,僵在哪里,仿佛是一捆干枯朽腐的秸秆,来一阵微风都能将他吹倒,吹散......... (整体神态)

    二、哀乐响起来,母亲的下葬仪式开始了。韩医生的脸瞬间变成一张白纸,白里透着黄,黄里有隐隐地渗着铁青色,所有的肌肉都凝固了、僵化了,所有的神经都麻木了,枯萎了.......(面部神态)

    三、哀乐响起来,母亲的下葬仪式开始了。泪水瞬间模糊了韩医生的双眼......(器官神态)

    四、哀乐响起来,母亲的下葬仪式开始了。韩医生的嘴角动了动,太阳穴边的“青筋”悄然绽起,就像一条条蚯蚓,在无声地蠕动。(细节神态)

    (四)神态描写的位置

    1.神态出现的位置

    人的神态,总是随着心理的变化而变化:内心喜悦,脸上便笑逐颜开,眉飞色舞;内心忧愁,脸上便愁云密布,眉头紧锁,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哪个地方,人物的心理发生了变化,哪个地方就出现了特定的神态。

    人物的心理又是什么时候发生变化的呢?面对独特的情境,遭遇独特的经历,人受到强烈的刺激,心理就会发生变化。例如,放学路上,突然遇到一个乞丐,冻死在马路边,衣衫褴褛,面色铁青,骨瘦如柴,身体紧紧地蜷缩在一起,遭遇这种情境,人的心理就会悲伤,人的神情就会发生变化。再如,放学路上,因为没有给对面一个大汉让路,被这个野蛮人打了一个耳光,面对这种独特的遭遇,我们的心理就会变得异常愤怒、委屈,神态必然随之改变。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推论:经历某种独特的情境或遭遇——人的心理即刻发生变化——同时人的神态随之发生变化,人的神态变化,总是出现在经历某种独特情境之后,或经历某种独特遭遇过后。

    2.神态描写在文章中出现的位置

    (1)在某个特定的情境之前,独立存在

    例如:

    站在老屋的门前,爷爷的神色黯然了,苍老的皱纹里流淌着无法言喻的失落和凄凉。

    多年无人居住,房顶已经坍塌了两处,摔碎的残砖、断瓦,一堆堆的落在堂屋的地上、灶台上。屋顶、墙上、地上,到处都是高高低低密密麻麻的野草。院墙倒了,大大小小的石头,散落得到处都是。视野所及的各种景象,宛若战后被遗弃了几百年的废墟。

    先描绘主要人物(爷爷)看到老屋荒凉情境时的神态,后描绘他看到的荒凉情境。这种写法,是因果倒装式写法。

    (2)在某个特定的情境之后,独立存在

    例如:

    多年无人居住,房顶已经坍塌了两处,摔碎的残砖、断瓦,一堆堆的落在堂屋的地上、灶台上。屋顶、墙上、地上,到处都是高高低低密密麻麻的野草。院墙倒了,大大小小的石头,散落得到处都是。视野所及的各种景象,宛若战后被遗弃了几百年的废墟。

    站在老屋的门前,爷爷的神色黯然了,苍老的皱纹里流淌着无法言喻的失落和凄凉。

    先描绘主要人物(爷爷)看到的荒凉情境,后描绘他看到老屋荒凉情境时的神态。这种写法,是前因后果式写法。

    (3)在某个特定的经历之前,独立存在

    例如:

    姜亮坐在沙发上,一张兴奋的脸,闪着红光,眉毛、眼睛、嘴角、酒窝,甚至每一个细胞,每一根神经都折射着甜甜的笑意。

    刚刚经历的一幕,像过电影一样,一遍遍在他眼前播放:“刮刮卡,中大奖,谁刮谁中奖!”每天放学,他都会从那家彩票站前面经过,但从没想过自己要买几张奖券。在少年的心里,这些东西是给成人准备的,与他这样一个每天只揣着几块钱饭费去上学的孩子,没有半分关系。然而,今天,就是今天,当他再一次路过这里的时候,竟鬼使神差地走进了彩票站,用兜里仅有的两元钱,买了一张刮刮卡。他应该买一根雪糕,或者买一棒烤玉米的,自己为什么偏偏做了另一种选择,他自己都觉得莫名其妙。然而,更让他意想不到的是,他竟然中了大奖——六万五千元大奖!

    先写主要人物(姜亮)兴奋惊喜的神态,然后再写产生这种神态的原因——自己的中奖的特定经历。这种写法,也是因果倒装式写法。

    (4)在某个特定经历之后,独立存在

    例如:

    “刮刮卡,中大奖,谁刮谁中奖!”每天放学,他都会从那家彩票站前面经过,但从没想过自己要买几张奖券。在少年的心里,这些东西是给成人准备的,与他这样一个每天只揣着几块钱饭费去上学的孩子,没有半分关系。然而,今天,就是今天,当他再一次路过这里的时候,竟鬼使神差地走进了彩票站,用兜里仅有的两元钱,买了一张刮刮卡。他应该买一根雪糕,或者买一棒烤玉米的,自己为什么偏偏做了另一种选择,他自己都觉得莫名其妙。然而,更让他意想不到的是,他竟然中了大奖——六万五千元大奖!

    姜亮坐在沙发上,一张兴奋的脸,闪着红光,眉毛、眼睛、嘴角、酒窝,甚至每一个细胞,每一根神经都折射着甜甜的笑意。

    先写主要人物(姜亮)的特定经历——买彩票中奖,后写人物的神态。经历是原因,神态是结果,这是前因后果式写法。

    (5)混在外貌描写之中,和外貌描写交织在一起

    例如:

    奶奶七十多岁了。因为驼背,体型近乎大写的英语字母“C”。斑白的头发,总是梳理得光滑齐整,一丝不苟。饱经沧桑的脸上,一双眼睛,始终传递着愉悦、善意、慈祥,就像西天橘红色的夕阳。身上的衣服,都是过去穿过的,然而从不曾因为陈旧而褶皱或脏乱,奶奶总是把它们洗得干干净净,打理得平平整整。

    这部分,整体看是外貌描写,但其中“饱经沧桑的脸上,一双眼睛,始终传递着愉悦、善意、慈祥,就像西天橘红色的夕阳。”是神态描写。在外貌描写当中,经常夹杂着少量的神态描写,我们不能将二者混为一谈。

    (6)和动作描写同时进行,附着在动作描写之前,做修饰语

    例如:

    妈妈兴冲冲地推开门,微笑着将一张满分试卷放到我的面前.........

    这段文字主要描写母亲回家的动作行为——推开门——放试卷,捎带着描绘了每一个动作对应的神态,以修饰语的形式,放在动词的前面。

    (7)和动作描写同时进行,描绘动作之后,再描绘做这个动作时的神态

    例如:

    母亲推开门,周身上下透着十二分的兴奋。他三步并作两步走到我的面前,将一张满分试卷放到我的面前,脸上的笑容,鲜花般灿烂。

    这段文字,作者主要运用动作描写,描绘母亲回家的过程,先后写了三个动作:推门——走——放试卷。在第一个动作之后,作者进行了神态描写“周身上下透着十二分的兴奋”,在第三个动作之后,再次插入了神态描写“脸上的笑容,鲜花般灿烂”。这种写法就是,以动作描写为主线,在动作描写之后插入神态描写,形成动作描写、神态描写交替穿插的形式。 这种穿插不要形成一步一趋的形式——一个动作一个神态,一个动作一个神态,看起来句式整齐,具有明显的规律性,但读起来语感别扭,因此要适当穿插,间隔穿插。 可以和上面的第(6)种形式,综合运用,灵活多变。

    五.心理描写

    (一)什么是心理和心理描写

    人受到外界刺激,内心首先生成的是感受,在这种感受的刺激下,人的肌肉、神经、情绪会受到影响,生成一种状态, 进而产生连锁反应,产生应对的想法。将它们依次连接起来,就形成了一个“多米诺骨牌”似的链条:心理感受——心理状态——心理想法。这三者合起来,就是人物心理的所有内涵。

    比如,一个孩子看到一头狼:最先感觉到的是凶猛、残忍、狰狞,进而内心产生紧张、恐惧 、慌乱,进而心理想法生成——快点离开这里,找个安全的地方。

    写作的时候,主要人物,在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中,会不断地受到外界的刺激,自然就会对应生成某种明显的心理感受、某种明显的心理状态,产生某种强烈的心理想法。作者根据表达主题的需要,选取这些内容进行刻画,就是我们所说的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既可以单独刻画心理感受、心理状态、心理想法,也可以任意二者综合描写,还可以三者全面刻画。

    (二)心理描写的位置

    人只有受到外界的刺激,才会产生鲜明的心理。因此,心理必然在“某个具体的刺激情节”之后产生,自然,心理描写就应该在这些刺激性情节之后进行。这些刺激性情节包括:1.某种超出常态的景物、环境或气氛出现;2.人实施某种意外行为;3.物实施某种意外行为;4.人呈现某种意外的状态;5.某物呈现某种意外的状态;6.某种意外结果出现。

    (三)心理描写的具体形式

    1.在刺激性情节之后,独立存在,详细描绘

    例如:

    张小娴刚刚走进小巷,一条大黄狗突然冲了过来。它张着血盆大口,两眼睛喷射着凶光,鼻子上的皮肤、毛发不停的拉动着、扭曲着,震耳欲聋的吠叫声撞击着小巷两侧的围墙,轰轰作响。

    这个在都市里长大的孩子,一瞬间慌了神儿,这一刻,她觉得自己的毛发都竖了起来,她想抓一块石头或者找一根棍子保护自己,然而手脚不再听从调遣,整个身体同时变得僵硬起来,什么也做不了。

    2.在刺激情节之后,附着在动作描写之前,做修饰语

    例如:

    一走进教室,李伟发现今天的气氛与往常大不相同:老师站在讲台上,面色凝重地望着同学,一言不发。同学们背着手,笔直地坐在座位上,瞪着眼睛,盯着前面的老师,神情紧张而肃穆。偌大的教室,静得能听到人的心跳。

    他不由自主地加快了脚步,小心翼翼地落座,生怕弄出一点声响点燃了老师的雷霆之怒。

    记叙文如何写人?我来告诉你!

    战江出品,必属精品

    第九要深入理解:六要素的全部内涵

    写人,离不开记述人做的事。叙事就离不开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然而很多学生并不理解每个要素的内涵。这里做一一说明。

    一.关于时间

    时间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的内涵:

    (一)事件发生的时间。例如,1978年夏天的一个傍晚,我到沂蒙山去采访.......

    (二)故事情节(构成事件的每个阶段)发生的时间。例如,上午十一半,下课的铃声刚刚响过,教导主任急匆匆走进教室:上午的教学工作检查完了,下午教育局领导还要检查一下我们的课件活动,请大家吃完饭都到操场去活动。(上午写教学工作检查,下午写课间活动检查,两个情节两个时间)

    (三)细节发生的时间。例如,爸爸进门的时候,我正小心翼翼地练书法。“当”的一声闷响,弄出的噪音吓了我一跳,我的手一抖,一个笔直的悬针竖变成了随风柳........

    (四)整个事件、或某个情节经历的时间。例如,惊心动魄的五天五夜过去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整风运动终于宣告结束。经历过严格考验的人们,又像往常一样,步入了正常的生活,未来还会怎么样,人们不敢去想,也不愿意想,大家只想抓住一切可以放松活着的时间,享受本来就很短暂的生命。

    (五)事件过去的时间。例如,这件小事虽然已经过去四年多了,但其中的每个细节,回忆起来仍然历历在目,特别是老人流泪的影像,就像一幅石雕,深深的镌刻在我心坎上,历久弥新。

    二.关于地点

    地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内涵:

    1.事件发生的地点。例如:很久很久以前,在终南山上,住着一位老翁,独自一人,靠打柴烧炭为生。

    2.事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不断变化的小地点。例如:吃完饭,鲁提辖离开饭店,径直向金老儿的住处走去。

    3.事件结束的地点。例如:夕阳,冷冷地斜视着富民广场。衣衫褴褛的乞丐,趴在冰凉的水泥地上,身上的最后一点热量,也被无情的风带走了。

    4.展开回忆的地点。例如:西风如咽,暮雨潇潇。年迈的爷爷,无声地坐在客厅的角落里,一双浑浊的眼睛,久久地注视着窗外的风雨,另一个深秋落雨的黄昏,在他的眼前,由朦胧渐渐变得清晰。

    三.关于人物

    1.主要人物。作者要集中表现的核心人物。在小说中叫主人公。

    2.推动情节发展的人物。因为这个或这些人的存在,故事情节才一步步展开。

    3.侧面人物。主要人物以外的群众演员,主要人物做某事的时候,他们是旁观者,他们的反应(一举一动)能够突出主要人物的性格、品质、精神。这些人是做陪衬的绿叶。

    4.线索人物。不对故事情节发展产生任何影响,没有他(她),故事仍能按部就班发展。这个人物的存在,只是为了将所有的故事或所有的情节,连接成一个整体,保证文章结构完整、严谨。

    四.关于起因

    起因的内涵,整体分为三方面:

    1.整个事件发生的起因;

    2.某个情节发生的起因;

    3.某个细节出现的起因

    无论哪种起因,都包括两方面: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

    (一)主观原因:主要指人物主观情感、态度、认识、感受、想法等对事件的发展产生影响。

    例如:

    爸爸:“小新,你怎么两天没去上学?”

    儿子:“我不想去,我从心理讨厌我们的班主任!”

    (二)客观原因,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侧面人,对主要人物行为的影响

    例如:“今天别去上学了,在家陪奶奶去看电影!”早晨,赵明刚背起书包,准备去上学,便被奶奶拦住了,他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不得不留在家里。(赵明为什么没上学?奶奶不让去。)

    2.侧面物,对主要人物行为的影响

    例如:早晨,赵明兴匆匆来到汽车站,准备坐车去上学。刚到站牌下,就发现站牌上贴着一张公告:通往永泉路的桥梁年久坍塌,通往这个方向所有的公交车全部停运,由此给大家造成的不便,请大家原谅!他摇摇头,不得不转身向家走去。(赵明为什么没去上学?车全部停了。)

    3.侧面环境,对主要人物的影响

    例如:风,怒吼着,让人举步维艰。雪,打着人的脸,让人睁不开眼睛。气温持续下降,似乎要把周围的一切变成冰块。有经验的老向导望着灰蒙蒙世界,建议大家找个地方宿营,待天气好转再继续前进。(老向导为何建议大家停下来宿营?因为环境太恶劣。)

    4.背景条件,对主要人物的影响

    例如:爷爷常年卧病在床。爸爸为了给爷爷筹集医疗费,外出打工,从楼上摔了下来,变成了高位截瘫。妈妈不堪生活重复,改嫁他乡,一去不返。七十多岁的奶奶,是家里唯一的支撑,每天种地、喂猪、打柴、做饭、照顾病人,苍老瘦弱的身躯,不知能坚持到哪天。想到这里,泪水早已打湿了小娟的衣襟,她悄悄地撕毁了刚刚送达的录取通知书,扛上铁锹,向田里走去。(小娟为何撕毁了录取通知书?因为背景条件不允许他去读大学。)

    五、关于经过

    一件事,或者因为时间的阶段变化,或者因为地点的阶段变化,或者因为性质的阶段变化,总会自然分成几个阶段,形成:先做什么——接着做什么——然后做什么——最后做什么这样的分段脉络,这就是事件的经过。

    1.事件的经过具有鲜明的有序性。按照时间先后依次排列,不能颠倒。写作可以用倒叙,也可用顺叙,但经过总是按照时间的变化,依次展开。

    2.描述事件的经过,详略具有选择性。一件事,分成多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是复杂的。写作不是逐一将事件的每个阶段都详细而生动地描述出来,这样叙事,就变成了录像似的流水账。作者在写作过程中,要围绕主题,详细叙述描写能集中表现主题的阶段,略写其他不能表现主题的部分,甚至在不影响读者理解整个故事脉络的情况下,可以抛开许多不能表现主题的情节。

    六、关于结果

    事件的结果,包括四个方面:

    1.主要人物行为的直接结局。例如:经过三年艰苦卓绝的奋斗,最后,颜炎以667分的优异成绩,考上了北大,终于实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理想。

    2.相关人物的最终命运。例如: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后来,李帆因为赌博,锒铛入狱。小花离婚后,嫁给了一个朴实的出租车驾驶员,夫妻恩爱,生活幸福。李奶奶康复出院后,回到了家里,和老伴破镜重圆。

    3.主要人物带来的影响。例如:从那以后,只要一提及董彪的名字,大家都会迅速改换话题,生怕惹上麻烦,家人受到伤害。

    4.核心事件带来的影响。例如:每到夜幕降临,这条小巷便变得异常冷清,连个人影也看不到,甚至连流浪猫、流浪狗也不敢从这里经过。当初那血淋淋的一幕,已经深深地印在人们的心里。

    以上各种基本写作理论掌握以后,我们就可以尝试写文章了。根据文章主题的差别,可以将写人的文章分为四类:

    一.情感类写人记叙文。文章以写人为内容,以表达情感为核心主题。这种情感包括:作者对文中人物的情感、文中人物对作者的情感以及文中的人物之间的情感。

    二.哲理类写人记叙文。文章以写人为内容,以揭示哲理和人生感悟为主题。

    三.人品类写人记叙文。文章以写人为内容,以表现人品、褒贬人品为主题。

    四.情趣类写人记叙文。文章以写人为内容,以表现人物的情趣、爱好、追求为主题。

    记叙文如何写人?我来告诉你!

    战江语文,公益语文

    相关关键词: 记叙文如何写人?我来告诉你!
    相关热词搜索: 记叙文如何写人?我来告诉你! 有你真好写人记叙文 生活告诉我记叙文

    • 范文大全
    • 教案下载
    • 优秀作文
    • 励志
    • 课件
    • 散文
    • 名人名言